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識點歸納

高中必修四的政治內容是比較難把握的,課本的知識點是零亂的,不利於記憶和掌握,我們平時不需要主動歸納學過的知識內容。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四重要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識點歸納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識

一、價值與人生價值

(1)價值: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

(2)人生價值:

①人的價值就在於創造價值,就在於對社會的責任和奉獻,即通過自己的活動滿足自己所屬的社會、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人既是價值的創造者,又是價值的享受者。

(人生活在社會中,總是需要依靠社會創造的財富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要,因此每個人理當用自己的勞動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回報社會,滿足他人。一個人付出了心血和勞動,滿足了社會和他人的需要,同時自己也獲得相應的勞動報酬,得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承認,從而實現了對自我的滿足。)

②人生的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兩個方面,是社會價值和自我價值的統一。

③評價一個人的價值,主要是看他的貢獻。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在今天,評價一個人價值的大小,就是看他為社會、為人民貢獻了什麼。

二、價值觀與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1)價值觀是人們在認識各種具體事物的價值的基礎上,形成的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

(2)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社會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

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一方面,價值觀影響著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價值觀不同,人們對事物的認識和評價就不同。

另一方面,價值觀影響著人們改造世界的活動。在生活中,我們都要面對如何選擇自己的生存和生活方式的的問題,選擇正確,我們就會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取得成功;選擇錯誤,我們就會在改造世界的活動中遭到失敗。

②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價值觀不同,人們努力的方向、行為的態度、方式和結果也就不同。 不同的價值觀,決定了人們在面對公義和私利、生與死的衝突時作出的不同選擇。

不同的幸福觀、家庭觀和戀愛觀,也決定著人們在面對這些問題時的基本態度、思維方式和行動結果。

總之,價值觀是人生的重要嚮導,是我們能否擁有美好生活的航標。尋找正確的價值觀就是尋找人生的真諦。我們應該樹立社會主義的集體主義價值觀。

【注意】價值觀有正確和錯誤、先進與落後之分。不同的價值觀有不同的導向作用。①正確的、科學的價值觀對社會存在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錯誤的、非科學的價值觀對社會存在具有消極的阻礙作用。

②正確的價值觀能指導人們積極、健康地生活,引領人邁向光明而美好的人生路途;錯誤的價值觀則會使人誤入歧途,讓人容易滑向個人主義的泥沼,容易與平庸和苟且為伍。

四、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是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形成的,具有社會歷史性特徵和主體性特徵。因此,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就必須

(1)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走歷史的必由之路。

(2)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的最高的價值追求。

五、如何真正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如何處理個人利益與他人、集體、社會利益的關係)

(1)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必須首先考慮並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

(2)當個人利益與人民利益發生衝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

(3)當個人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衝突時,要善於從不同角度考慮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

(4)當個人利益與社會、集體和他人利益沒有發生衝突時,要把個人、集體和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

  必修四政治知識點重點

把握思維的奧妙

1、意識的起源、生理基礎和本質

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意識的起源)。

意識是人腦的機能(意識的生理基礎)。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意識的本質)。

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無論正確的意識還是錯誤的意識,都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意識的形成離不開社會實踐。

2、意識的能動作用

人的意識在反映客觀世界時能動作用的體現:人的意識在反映客觀世界時具有目的計劃性(即人們在反映客觀世界的時候,總是抱有一定的目的和動機;人們在實施行動之前要預先制定藍圖、目標、行動方式和行動步驟等)。人的意識在反映客觀世界時具有自覺選擇性(即只有當人們的實踐活動需要時,人們才會去主動地反映它)。人的意識在反映客觀世界時具有主動創造性(即人的意識在反映客觀世界時既能反映事物的現象,又能反映事物的本質;既能追溯過去,又能推測未來)。

人的意識在改造客觀世界時能動作用的體現: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即人們在意識的指導下,通過實踐的環節把意識中的東西變成現實的'東西)。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能動的反作用(即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人的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奮進;萎靡的精神,則會使人悲觀、消沉,喪失鬥志)。

3、物質與意識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主觀符合客觀。

【原理內容】人的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

4、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基本要求:

①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

②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

③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

④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既要反對誇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於現狀、無所作為的思想。

  必修四政治基礎知識點

求索真理的歷程

1、實踐的基本含義和特點

實踐是指人們改造客觀世界的一切物質性活動。實踐是主觀見之於客觀的活動。

實踐具有客觀物質性。(即實踐的構成要素,實踐活動的過程及其結果都具有客觀性。)

實踐具有主觀能動性。(即實踐是在意識指導下人的有目的的活動。)

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即實踐是處於一定社會關係中的人的活動。歷史上每個階段實踐的內容、規模、水平都受到一定歷史條件的制約。)

2、實踐是認識的基礎原理

【原理內容】實踐是認識的來源。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實踐是檢驗認識的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實踐是認識的目的和歸宿。

【方法論】這一原理要求我們在實踐中認識和發現真理,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

3、真理的含義和真理的客觀性、條件性、具體性

真理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正確反映。謬誤是指人們對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錯誤反映。

真理是客觀的。(即真理包含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內容。檢驗真理的標準是客觀的實踐。對於同一個確定物件的真理性認識是惟一的。)

真理是有條件的。(即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適用的條件和範圍。)

真理是具體的。(即任何真理是主觀與客觀、理論與實踐具體的、歷史的統一。)

4、認識具有反覆性、無限性、上升性原理

【原理內容】認識具有反覆性,人們獲得對事物的正確認識不是一帆風順的。認識具有無限性,人的認識是不斷深化、擴充套件、向前推移的。認識具有上升性,人的認識是波浪式前進、螺旋式上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