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大學聯考政治必背要點知識點歸納

大學聯考政治複習是一門學問,方法很多,但萬變不離其宗。政治這門科目的複習是最強調知識點的背誦的。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大學聯考政治重要的知識點,希望對大家有用!

大學聯考政治必背要點知識點歸納

  大學聯考政治哲學知識點

1聯絡的觀點:含義、特點(普遍性、客觀性、條件性、多樣性)

(1)聯絡的普遍性和客觀性原理

【原理內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普遍聯絡之中,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整個世界就是一個普遍聯絡的統一整體。事物的聯絡又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人們不能否認和割斷事物之間的客觀聯絡,也不能主觀臆造聯絡。

【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用聯絡的觀點看問題,具體地分析事物之間的聯絡,根據事物的固有聯絡改變事物的狀態(改變條件創造條件),建立新的具體聯絡。

運用:東西部經濟協調發展;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生態四個目標

(2)因果聯絡原理

【原理內容】:

唯物辨證法認為,引起和被引起的關係就是因果聯絡,任何事物都處於因果聯絡之中,有因必有果,有果必有因。因果聯絡具有普遍性、客觀性、條件性。

【方法論】:

這就要求我們承認因果聯絡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我們善於總結、善於反思找原因,提高人們實踐活動的自覺性和預見性。

(3)整體和部分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

(1) 整體和部分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絡。 (2)整體居於主導地位,統率著部分。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當各部分以合理結構形成整體時,整體功能就會大於部分之和。當部分以欠佳的結構形成整 體時就會損害整體功能的發揮。(3)整體和部分二者不可分割,相互影響。整體的效能狀態及其變化會影響到部分的效能狀態及其變化。部分也制約著整體,甚至 在一定條件下關鍵部分效能會對整體的效能狀態起決定作用。

【方法論】:

(1)要樹立全域性觀念,辦事情要從整體著眼,尋求最優目標。(2)搞好區域性,使整體功能得到最大發揮。

運用:地方與中央的關係;反對地方保護主義;西部大開發;經濟結構調整;國企改革中抓大放小

2、發展的觀點

(1)事物是變化發展的原理

【原理內容】:

一切事物都處在永不停息的運動、變化和發展之中,整個世界就是一個無限變化和永恆發展的物質世界,發展是新事物代替舊事物的過程。

【方法論】:

要求我們堅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1>要把事物如實地看成一個變化發展的過程。<2>要明確事物處於怎樣的階段和地位。

(2)物質與運動的辯證關係

運動與物質密切聯絡,不可分割。首先,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其次,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主體。離開物質談運 動,或者離開運動談物質都是錯誤的。我們既要反對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觀點,也要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觀點。

3、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內容】:

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對立又統一的關係,即對立統一。矛盾存在於一切事物中,並且貫穿於事物發展過程的始終,即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方法論】:

要承認矛盾的普遍性與客觀性,敢於承認矛盾、揭露矛盾;善於全面分析矛盾,運用一分為二的觀點,堅持兩分法、兩點論,反對片面性、一點論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原理內容】: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矛盾的特殊性表現在,不同事物的'矛盾具有不同的特點,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發展階段各有不同的特點,矛盾的雙方各有其特點。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萬別的內在原因。

【方法論】:

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5、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辯證關係原理

【原理內容】:

矛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辯證統一、相互聯結的。普遍性寓於特殊性之中,並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 的特殊性也是沒有的。二者在不同的場合可以相互轉化。在這個場合為普遍性的東西,到另一場合則變為特殊性。在這個場合為特殊性的東西,到另一場合則變為普 遍性。

【方法論】:

① 有助於我們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認識秩序。②有助於我們掌握一般號召和個別指導相結合,“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解剖麻雀”,“抓好 典型”等科學方法。③有助於我們理解和把握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同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原則,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

  大學聯考政治易錯知識點

易錯點1 凡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都是商品

易錯分析:

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一種勞動產品雖然用於交換,但如果不再具有使用價值,也就不再有價值,那麼它就不再是商品。比如有毒的產品、假冒偽劣產品不是商品。

易錯點2 跟著價格走就是自覺遵循和運用價值規律

易錯分析:

價值規律發生作用與自覺遵循價值規律的要求不完全是一回事。價值規律是客觀的,其作用也是自發的。但人具有主觀能動性,能認識和利用價值規律來指導經濟活動。因而,自覺遵循和運用價值規律,不是被動地跟著價格走,盲目地擴大或縮小生產規模,而應該根據價格訊號綜合各方面資訊,從長遠和動態中把握價格和供求的變動趨勢,進行正確的決策。

易錯點3 商品是用於交換的勞動產品,紙幣是勞動產品,用於交換,因而是商品,有價值

易錯分析:

(1)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

(2)紙幣是勞動產品這一點毫無疑問,但紙幣“用於交換”與一般商品的“用於交換”不是一回事。商品本身包含使用價值和價值兩種屬性。商品“用於交換”是指一方通過讓渡商品的使用價值(或價值)而獲得另一方商品的價值(或使用價值)。紙幣“用於交換”,人們的目的不獲得紙幣的價值即生產紙幣所耗費的勞動或紙幣的使用價值,而是用它代替金屬貨幣來充當商品交換的媒介。

正因為如此,紙幣才需要國家發行並強制使用。紙幣不是商品,其本質只是價值符號,它代替金屬貨幣執行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的職能。

易錯點4 凡物價上漲就意味著通貨膨脹,凡物價下跌就意味著通貨緊縮

易錯分析:

通貨膨脹與物價上漲的關係:通貨膨脹伴隨著物價上漲,但物價上漲不等於就是通貨膨脹。只有全面、持續的物價上漲,才是通貨膨脹。

通貨緊縮與物價下跌的關係:通貨緊縮伴隨著物價下跌,但物價下跌不等於就是通貨緊縮。只有全面、持續的物價下跌,才是通貨緊縮。

易錯點5 通貨緊縮,物價下跌,對消費者而言,通貨緊縮比通貨膨脹好

易錯分析:

(1)通貨緊縮,物價下跌,企業和商家為擴大銷售也會相應降價,給消費者直接帶來一定的價格實惠。

(2)通貨緊縮影響企業產品銷售和利潤增長,增加企業的經營困難,嚴重的通貨緊縮更會影響投資信心和消費心理,導致惡性價格競爭以及經濟衰退,從根本上不利於居民消費水平的提高。

(3)無論是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都會影響正常的經濟秩序,都不利於經濟的平穩發展,都必須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易錯點6 等價交換是指每次商品的交換是等價的

易錯分析:

等價交換原則是在動態中通過價格波動實現的,從單個交換過程中看,價格時漲時落,但從一段較長時間來看,商品的價格總的來說仍然與價值相等。等價交換只存在於商品多次交換的平均數中.

易錯點7 提高消費水平的根本途徑是提高居民收入

易錯分析:

發展生產,保持經濟的穩定增長,是提高消費水平的根本途徑。就消費與生產的關係而言,是生產決定消費,因為人類消費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務都靠生產創造出來。因此,只有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才能從根本上提高人民的消費水平。

易錯點8 提倡“勤儉節約,艱苦奮鬥”會限制消費,與當前擴大內需的形勢要求不一致

易錯分析:

(1)艱苦奮鬥,勤儉節約作為一種精神和傳統美德,並不是一種具體的消費方式,不管處於何種消費層次,這種精神都不能丟掉。

(2)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神,是要求人們根據實際需要和收入水平進行合理消費,不盲目攀比、鋪張浪費。因而,它反對的是高消費、超前消費和鋪張浪費,而不是要抑制人們的合理消費需求,限制人們的正常消費,符合適度消費原則。

(3)不能把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看成是永遠只能過苦日子,有錢也不去消費。否則,就會抑制消費,阻礙生產的發展。隨著生產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精神所包含的具體內容也在不斷髮生變化。

(4)提倡艱苦奮鬥,勤儉節約從根本上符合我國的國情,與當前擴大內需的經濟形勢不矛盾。

易錯點9 企業技術創新,提高勞動生產率就能營利和取勝

易錯分析:

公司經營成功,需要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公司要依靠技術創新、科學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包括價格、產品質量、服務水平、品牌效應等);公司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兼併。企業經營成功往往是上述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單單提高勞動生產率,無法保證企業營利。

易錯點10 個人儲蓄都能為經濟建設積累資金,居民儲蓄越多越好

易錯分析:

(1)適量的存款儲蓄,可以為國家建設籌集資金,支援現代化建設;有利於調節貨幣流通,穩定幣值,維護巨集觀經濟穩定;有利於居民培養科學合理的生活方式。因而,適量的存款儲蓄利國利民。

(2)存款儲蓄並非越多越好。過量的存款儲蓄,不僅不利於居民消費的擴大,也會加大銀行的執行風險。

(3)看待存款儲蓄的作用,還要結合國家的實際經濟執行形勢進行具體的分析。在經濟過熱時,擴大存款儲蓄,有利於抑制社會總需求,促進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保持巨集觀經濟穩定;存款儲蓄過少,反而對經濟降溫不利。在經濟下滑時,減小存款儲蓄,有利於擴大社會總需求,促進社會總供給和總需求的平衡,保持巨集觀經濟穩定;存款儲蓄過多,反而不利於拉動消費,不利於經濟回暖。

  高中必修三政治知識點

我們的民族精神

1.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的關係?

中華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現為中華民族精神的力量;中華民族精神深深植根於綿延數千年的優秀文化傳統之中;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

2.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以愛國主義為核心,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立業根基)、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

3.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

(1)原因: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地位)。

愛國主義都是動員和鼓舞中國人民團結奮鬥的一面旗幟,是各族人民風雨同舟、自強不息的精神支柱。(作用)

(2)特徵:愛國主義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愛國主義有不同的具體內涵;在當代中國,愛國與愛社會主義在本質上是一致的)

(3)主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擁護祖國統一,是新時期愛國主義的主題。

4.為什麼要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如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原因】

(1)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性(地位作用):

中華民族精神始終是維繫中華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紐帶,支撐中華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推動中華民族走向繁榮強大的精神動力,是中華民族之魂。

(2)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的必要性(意義):

A、是提高全民族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

B、是不斷增強我國國際競爭力的要求

C、是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需要

D、是我國文化建設極為重要的任務

(3)中華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動員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大力弘揚和培養民族精神可以為中華民族的生存和發展強基固本。

【途徑(如何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

⑴最重要的是發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心骨”作用。

⑵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⑶正確對待外來思想文化,要借鑑世界各國人民創造的優秀文明成果,汲取各民族的長處。

⑷要把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結合起來。

⑸要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