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學生考研報名的歧視問題參考資料

  我們在報名考研的時候,難免因為個人學歷出身而遭到歧視,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考研用自己的方法來進行避免。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了考研外校歧視參考資料,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解讀最苦的考研人群:跨校、跨專業考研人佔60%

跨校、跨專業:懂策略者贏

學生考研報名的歧視問題參考資料

“再來一次”,多麼讓人怦然心動的措辭,對於不滿意自己本科院校或專業的廣大學子而言,跨校、跨專業、跨地區考研 成了他們千載難逢的“再來一次”的機會,每年有近百萬人選擇跨考,佔考研總人數的60%,大部分名校研院的外校錄取人數超過了總人數的70%……但機會總是與風險並存,選擇跨考也意味著要比考本校本專業冒更大的風險,而科學理性地跨考將為你帶來更大勝算。跨考的難度究竟有多大?你適合跨考嗎?“三跨”成功之路能複製嗎?本期獨家正在揭曉。

跨考大勢鑑:

熱度逐年提升,交叉學科受追捧

早在數年前,報考中央財經大學 的外校生就佔到84.9%;北京大學每年跨校考研人數過萬……巨大的跨考群體的背後,是殘酷的競爭趨勢:清華、北大、人大、復旦等高校有些熱門專業的錄取比例甚至低於5%,分母中大部分為跨考生,越來越多的跨考生也正在擠進分子之列。“跨考蛋糕”究竟多大?“跨考江湖”水深幾何?

跨校、跨專業考研人數高達60%以上

據統計選擇跨校或跨專業考研的考生佔總人數60%左右。據筆者調查,在2013年考生就讀的某輔導班裡,選擇跨校考研的學員佔到90%之多,而選擇跨專業考研的考生也達到了70%。跨校、跨專業考研無疑成了當今的一種趨勢。事實上,跨校跨專業群體龐大的數字來源於一些客觀的招生條件。在全國2000餘所高校中,有900餘所具有研招資格,擁有研究生院的高校更是僅有60餘所,民辦高校從2012年才開始有5所獲得研招資格。這注定了大多數學子想要讀研就必須跨考,想要讀好專業也必須跨考。

據報道,早在2004年北京外國語大學 外校報考的考生就佔到考生總數的70%~80%;當年報考中國政法大學的7000多人中,本校的本科生也只有900多名;而報考中央財經大學的外校生則佔到84.9%;北京大學研究生招生相關負責人表示,北大年招收碩士研究生3500人左右,其中北大自己的本科生約佔1/3,並且近幾年一直保持這個比例。“跨校報考我校並錄取的學生,大部分來自重點大學,尤其是設立研究生院的55所高校,佔了錄取總數的70%。”

值得欣喜的是,一些重點院校、重點研究院在研招時不再過分挑剔考生本科時的專業。中科院研招辦主任告訴本刊記者,在中科院研究生院近些年招錄的研究生中,有很多是跨專業錄取的。有基礎學科跨應用學科的,也有應用學科跨基礎學科的。這些考生憑著自己對跨考專業的濃厚興趣以及由此激發出的巨大學習熱情,已經在專業能力上達到,甚至超越了本專業優秀考生的水平。“我們一貫的招生態度是,只要專業知識技能過硬,就不存在本科專業歧視現象。”

傳統熱門專業與交叉學科成為跨考熱門

據調查,2012年跨考的熱門專業主要集中在:會計學、行政管理、企業管理、金融學、語言文學、計算機應用技術、通訊與資訊系統、應用心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產業經濟學等傳統熱門專業中。受市場需求的影響,財會、計算機、通訊、管理科學等專業尤其得到跨專業考生的青睞,這些專業應用性強,與市場結合緊密,有著較好的就業前景和薪酬待遇,吸引了大量本科學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考生跨專業報考。

與此同時,大量非本專業的考生跨考熱門專業,使得傳統熱門專業的競爭門檻越來越高,清華、北大、人大、復旦等高校有些熱門專業的錄取比例甚至低於5%。數學基礎深厚讓很多理科生扎堆跨考商科,大大提高了考試競爭的難度。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商學院、財政金融學院2011年的報錄比分別低至24∶1、30∶1、52∶1;而大量中文、歷史、哲學專業考生的報考,更是讓浙江大學傳播學專業2011年的報錄比低至198∶1,競爭異常慘烈。

熱點前沿的生命科學、奈米科學、海洋科學等學科為中心,建立了以往物理、化學、生物、醫學等大門類橫向聯合的諸多專業,如理論與系統生物學、奈米科學與技術等。由於這些學科跨度大,對考生的背景知識要求高,方向又多集中在前沿研究領域甚至超前研究領域,因此儘管這些專業報考難度大,但競爭壓力相對較小,吸引了越來越多專業跨度之內的優秀考生報考。

許多考生跨考“交叉學科”專業主要是為了改變自己的學位屬性,從純理論型專業嚮應用型專業、從純文科專業向經管結合型專業轉變。比如許多理科專業的本科同學,諸如物理學、應用化學、計算科學、力學等同學紛紛向電子、化工、軟體、航天、船舶等工科專業跨考;中文、歷史、哲學向對外漢語、新聞、旅遊、文化管理方面跨考。

調查中記者瞭解到,有不少跨考同學認為,即使是要繼續攻讀,也不想讓碩士階段就把自己的專業限死,博士階段還想繼續觀望,選擇更符合自己特點的方向。如政治學的同學選擇國際經濟合作研究、中國對外經濟研究等方向,拉近與經濟學的距離;礦業工程的同學選擇數字礦山及計算機應用、安全技術與工程計算機應用、人工智慧與模擬安全技術等方向,拉近與自動化、系統工程的距離。

興趣和名校情結成跨考兩大動力

因為大學聯考 填報志願時,學生對大學專業設定瞭解不充分,大部分學生大學聯考服從調劑,不少人本科階段讀了自己本就不感興趣的專業。對他們而言,跨專業考研也成了自主性更強的二次選擇的機會。經過本科階段的學習,隨著年齡與見識的增長,決定跨專業考研的學生對專業興趣的認識也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並非單純圖有趣,而是更多地結合自身長遠的理想,將對專業的興趣發展成“志趣”。本刊記者調查採訪了某考研培訓機構的集訓營,調查顯示,有近半數跨專業考研的同學表示自己“出於對報考專業的興趣”而選擇跨考。

同時“名校”成為跨考的另一內在動力。據統計,近年來報考人數最多的10個招生單位是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微博 招生辦)、四川大學、中國人民大學、華中科技大學 、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吉林大學、廈門大學、復旦大學。其中,北京大學報名人數最多,跨校考研人數常年過萬。

名校如此受寵,與當今應屆生的就業形勢有直接關係,因用人單位掌握的資訊有限,所以多數只能用學歷背景衡量應屆生的綜合能力。現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的劉曉(化名)深有體會,劉曉因大學聯考失利曾在某專科學校讀書,後“升本”進入一家二本院校讀法學專業,畢業求職時卻在三個月內連在十家單位碰壁。眼看著一起應聘的名校畢業生被一線律師事務所錄用,劉曉燃起了繼續深造學業的鬥志,決定報考人大並最終順利被錄取。

事實上,相對於考生的名校情結,近些年來許多名校在對待跨校考生的態度上有了很大的轉變。隨著研究生教育公平理念的推進、研究生複試改革的日趨規範、成熟,“本科出身”不再成為名校錄取的重要標準,甚至有的名校更偏愛從一般院校刻苦學習考進來的普通院校出身的學生,這無疑給了跨校考生巨大的信心。

特殊研院和特殊專業為跨考提供了必然性

跨考形勢的火熱,還與一些“特殊”的研究生招生機構有關。一些科研院所、學術機構的研究生院,由於自身不招收本科生,所以所有被錄取的研究生都屬於跨校考生。一場大型招生會,場面火爆,參加招生會的小陳說,他就讀於武漢大學遙感資訊工程學院,十分熱愛自己所學專業。中科院的微波遙感技術水平和科研裝置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因此他做夢都想進入中科院深造。他認為,考中科院的考生都屬於跨校考研,不需要和“本校本科生”競爭,在公平性上要比考其他名校強一些。

與此同時,一些專業學位專案的興辦,比如法律碩士(非法學),其招生物件就是非法律專業的本科生,這也造成了跨專業報考人數的增多。例如,法律碩士在2000年開始不再允許法律專業畢業生報考,當年全國的報考人數只有8000人左右,2004年報考人數增加到3.9萬人。2009年根據教育部通知,在法學碩士和法律碩士之間,新增法律碩士(法學)專業,招生物件為法學本科,但法律碩士(非法學)的招生物件依然是非法律專業本科生,當年僅北京市法律碩士(非法學)報考人數就達到7494人。

  考研複試會有學校歧視嗎?

每一個本科學校不好,想考名校的學生都會有這樣的擔憂,複試會不會因為學校不好而被刷?

你也許也問過很多人,沒考上的會告訴你會歧視,考上了的告訴你沒有歧視!所以你還是不知道到底有沒有歧視。很多複試被刷沒有考上的人,都會歸因於學校歧視,因為沒有考上總是需要理由的。而考上的人,那個學校已經是他的學校了,也會帶有保護色彩。

其實每個學校最優質的生源是本校,因為大家考研都想考一個比本校好的學校。如果在同等條件下肯定優先考慮學校本校的同學。

很顯然,學校出生是一項比較條件,但不是全部條件。當學校不具有競爭優勢的時候,你的其他條件(分數,綜合能力,科研潛質等)就要比其他人優秀。

但是如果你要報考的這個院校該專業招生統考人數極少,那你如果本科學校不好,就風險很大。因為萬一複試遇到個別關係戶或者本校比你有優勢很多的人,那你很有可能被淘汰。

所以如果你想考名校,如果本科沒有競爭優勢,那在選擇專業院校的時候,選擇招生人數相對多一點的,這樣肯定還有部分名額是靠實力的,這個時候很大程度就是分數說話。分數高,你有選擇的權利,分數不高,你就只能被選擇了。你大學聯考沒有別人努力,想要跟別人讀同一所學校的研究生,肯定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所以我們如果追求的結果一樣,欠了的遲早是要還的。

實這種學校的歧視,不只是體現在考研的複試中,即是你考上了,這種歧視還是存在,保研的,考研的,本校的,外校的,無處不在。尤其是清華、北大,這種現象更為嚴重。本校的學校有一種很天然也很自然的優越感。甚至是有些導師都會有比較明顯的區別對待。

不要覺得不公平,沒有人會在乎你現在是多麼努力的去彌補你曾經的不努力,你也許在乎過程,因為過程你自己清晰的感受著,但外人都只看結果。所以,努力去站在那些鄙視你的人的位置上,去鄙視他們曾經對你的無視!

  考研你會被歧視嗎?

有很大一部分的同學,在考研之前,或考研的備考過程中,總能聽到他們在討論一個共同的話題:××學校或××導師歧視什麼樣的學生。

這個話題似乎是一個永恆的話題,因為它好像一直就沒消失過,每一屆的學生都在討論著這個話題,那是否有歧視呢,如果沒有大家都萬事大吉,如果有我們該如何避免或消除歧視呢?

關於歧視,我們也接到不少學生關於這方面的諮詢,歧視在考研中,可以說存在,也可以說不存在,關鍵在於看你如何對待這個問題。

在考研中,歧視可以說是不存在的,因為你找不到任何相關資訊,說某個院校或某個導師歧視啥樣的'學生,在教育部的相關規定中,在全國各大院校的招生簡章及相關資料中,在各個導師的相關要求中,你找不到任何有關歧視的字樣或規定,沒有哪個學校或導師說我不招什麼樣的學生,所以說,歧視是不存在的,所有的規定對每個人都是平等公正的。

那為什麼又說歧視是存在的呢?這個存在,不是說某一天突然某個院校或某些導師開始對某些學生產生一種歧視的心理,而是長期積累形成的,一般產生這些歧視,多是因為學生某方面的不良學習風氣或某個院校的不良學習行為,或者是某些學生的成績風方面原因,使得這些院校或導師對這部分學生產生歧視。正常情況下,是沒有哪個院校或導師說我歧視比自己所在院校差的院校或院校裡的學生。這個歧視,其實有點類似於我們生活中部分人的地域黑一樣,它不是突然瞬間產生,而是經過很長時間形成的。

還有一點就是在我們有部分同學可能在調劑的時候遇到的,關於過院校調劑資訊的同學可能會發現,很多的院校在調劑通知上都會註明985工程或211院校學生優先,似乎沒有寫按成績高低順序,這個985工程或211工程優先,可以認為是選優,似乎也有點小歧視的意思,為什麼他們就優先呢,我們非985非211的成績也可能比他們好啊。所以,在考研中,歧視又似乎是存在的。

歧視源於偏見,而這個偏見的發生是有一個矛盾點的,在我們考研中,這個矛盾點最直接的就是考研成績,為消除或避免這種歧視,我們需要儘可能的去考一個較好的成績,或者是一個很好的成績。假如說,你是一個普通院校的或者是一個二本三本的學生,又或者你是一個專升本的學生,成績又很一般,這無疑在複試的時候可能會給老師留下不好的印象,如果你的成績很好,例如大多數的同學成績在380分左右,而你的成績在400分,那會完全是一種不同的印象。所以,作為可能會被歧視的我們,就應該更加努力,取得一個較好的考研成績,從而順利進入我們的目標院校。

今天就是10月10日,考研正式報名的第一天,已經報名的同學儘量花費幾分鐘時間檢視報名資訊是否有誤,沒有報名的同學請在報名結束之前報名,拼完最後的70多天時間,給自己的考研一個滿意的答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