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綠皮書》觀後感9篇

認真看完一部作品以後,這次觀看讓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為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觀後感。現在你是否對觀後感一籌莫展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綠皮書》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綠皮書》觀後感9篇

《綠皮書》觀後感1

在剛剛結束的第91屆奧斯卡頒獎典禮上,《綠皮書》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原創劇本和最佳男配角的三個獎項。

今天,這部影片已在全國上映了。

誠摯地推薦給大家,真的很好看。

你不用管美國媒體的評價,你就從中國觀眾的角度看,就可以了。

在超級英雄3D電影滿天飛的當下,這樣本身就不貴的2D電影,真的是良心之作。

好電影一年看不了幾部,去影院觀看吧!跟我在我的破膝上型電腦上看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關於這部電影的影評,可以用兩個詞概括:funny & touching。幽默有趣,感人至深。

我永遠記得大學時的系主任給我們上精讀課時,跟我們說過的一句話:反差越大越是美。尤其是喜劇。一黑一白,黑的是拿到三個博士學位的鋼琴演奏家,白的是連字都認不全的"白丁"。反差如此之大,兩人三觀碰撞出來的大火星子呼呼地冒啊!一個白人受僱於一個黑人當全職司機,現如今是很正常也很平常的事,但故事的背景偏偏設在1962年,那時,種族隔離制度還沒有被廢除……各種反差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本著對大家負責的原則,我不能劇透,僅僅舉兩個反差的例子。

影片中的黑人鋼琴家對自己有著很高的要求,堅決不肯降低專業水準,他只演奏古典音樂作品,什麼李斯特啊,肖邦啊,根本不關心當時流行的黑人音樂,他也不關注流行音樂圈。但照常理來說,黑人最擅長的應該是爵士樂,這就是一種反差。所以,影片最後在那個黑人專屬的小酒館裡,黑人鋼琴家雖然打破自己的原則演奏了爵士樂,但他卻特別開心。他對於自我身份的糾結得到了暫時的釋懷。爵士樂最大的特點是:即興創作。大家看的時候可以注意一個細節,酒館裡的表演者們先演奏了一個調,然後黑人鋼琴家開始跟上,這就是知音,你起個頭,給個調,我就可以跟你合奏了。

我最喜歡的一場戲是吃肯德基炸雞的那場戲,爆笑。時光倒退到上世紀90年代,要是中國的老百姓能吃上一頓肯德基,得高興一個月,可以成為自己炫耀的資本,因為很貴!!!曾經一度,中國老百姓覺得肯德基也算是"高階食品"了。反差之下,在美國,肯德基不是什麼高階食品,肯德基店也被認為是黑人常去的店。《綠皮書》中的黑人鋼琴家是不吃炸雞的,黑人不吃炸雞,這本身就是一種反差。反而男主白人司機狂吃炸雞,這也是一種反差。

炸雞被提及兩次。第二次在南方莊園,主人用炸雞招待黑人鋼琴家,他臉上的表情非常不自然。

"炸雞",在影片中是有特定含義的。

男演員馬赫沙拉—阿里,憑藉這部影片剛剛獲得了第91屆奧斯卡的最佳男配角。而就在兩年前,他憑《月光男孩》獲得了第89屆奧斯卡的小金人,也是最佳男配角。厲害啊!演技真的是好!影片中的幾段鋼琴演奏場景,每一個場景,鋼琴家的情感都是不一樣的,因為他每到一個州,每到一個城市,遭遇都各不相同,這些遭遇會影響他每次演出的心情。作為一個黑人,面對各種歧視,他一貫選擇的是隱忍和接受,但從長期來講,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最後一次,他終於爆發了……

影片的節奏把握的非常好,語言也特別好。

好劇本,好演員。

總之,各種反差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沉重的主題用喜劇的形式呈現,看著不沉重,溫暖感人。就像一場春夜喜雨,潤物細無聲。

好電影,再一次傾情推薦。

《綠皮書》觀後感2

我一開始看到這部電影時,覺得這個電影一開始這麼混亂,那後面不會更亂吧!我提著好奇的心把這部電影看完了。

在以前的美國中有很多的黑人,他們在社會中是沒有地位的,他們經常會受到白人的歧視。在電影的開始託尼是一個街頭混混,他也是一個十分歧視黑人的人,在他妻子請了兩個水電工到家裡來修水管,修完後倒了兩杯水給他們喝,被託尼看到了,託尼雖然沒有正面表面表達出來而是在他們走之後把他們喝過的水杯丟進垃圾桶中,他妻子倒垃圾時看到了也只默默地把杯子撿起來。後來因為要賺錢去給黑人唐雪莉博士當司機兼保鏢,一開始唐雪莉一直嫌棄託尼十分吵,在一次演出後,車子在加油站停下時,託尼看到一塊玉石,託尼看了看地上有一塊於是撿了地上的那一塊放在了自己兜裡,這一幕被唐看到了,於是他教育託尼去付錢,就這樣託尼在唐的一步步教育下從一個混混變成了一個有著正義感的人,最後一場演出因飯店老闆對黑人的歧視,他們沒有演,他們到了橘鳥酒吧,那是一個黑人酒吧,唐在那找到了屬於自己的快樂和自在。回到那個紐約後,唐和託尼成了朋友。

在唐和託尼的八週的巡演中,都努力去改變對方。唐是一個外表十分溫文,高雅的人,但內心十分複雜的人。託尼是一個外表十分大大咧咧,十分暴躁的人,但內心十分細緻善良。他們兩個人都沒有要改變對方原來的樣子,都在默默的改變對方,唐在各方面比如教會他了不能偷東西;在亂扔垃圾時,會把車倒回去讓他把垃圾撿起來,在衝動時要忍住,不要亂動手;託尼會在一些時候給唐一些建議;在唐有危險時去救他;在唐失落時給他開心比如在一開始的唐沒有吃過炸雞,託尼買了一桶全家桶會和唐去分享;在白人酒吧救唐。唐所見證的種族歧視程度遠比他所想的更加過分:只准入住黑人酒店,不被允許上白人衛生間,不允許試穿西裝,不允許和白人同桌吃飯……這一切都在一點點選垮唐的內心,也在慢慢改變託尼的立場。託尼也從剛開始的煙不離手,髒不離口到後來為唐戒掉了煙,髒話也漸漸變少了。當唐被白人混混在酒吧暴揍著,託尼丟下手中的披薩跑到酒吧救了滿臉傷痕的唐,唐聲音顫抖著說:“我只是想喝點酒。”後託尼開始了對唐改觀和同情,開始覺得種族歧視的可怕也漸漸的開始對種族歧視的淡化。

在最後的聖誕夜上託尼在家庭宴會上唐的突如其來讓託尼感到十分的驚喜,唐一開始覺得託尼的家人不歡迎他,但後面的又是讓位置又是拿盤子讓唐感到十分的開心,可以感受到唐他內心的那種感覺。

這部影片講述的是一種在美國的種族歧視,白人託尼和黑人唐雪莉在巡演中慢慢的改變。唐是一個活得像白人一樣的黑人,知書達理,為了自由行動著;而託尼是一個活得像黑人一樣的白人,油嘴滑舌,卻膽識過人。這部影片中還有一個角色是託尼的妻子,她是一個善良,沒有一點種族歧視的人。

這部電影之所以獲得奧斯卡電影獎在於把固化了的種族人設巧妙的對調了。最後分享一條我在網上看到的一句話格林寫道:“在不久的將來,這套書將不會再出版。到這本書停止發行的那天,我們的好日子就到了。因為,這意味著我們可以去任何想去的地方,不必再受如今尷尬歧視之苦。”

《綠皮書》觀後感3

先看了《觸不可及》,所以大概會在主觀上完全的偏向,其實反應的方向不盡相同,綠皮書會更加偏向於現實處境的反映,悲涼無奈的現實。

唐·雪利,一名鋼琴家,說來諷刺,因為黑人身份竟然不能彈奏自己最愛的古典樂,算是因為膚色,被迫轉向流行樂的領域。他是為了什麼呢,在這個不被人尊敬的年代,幾近對於整個制度發起衝擊,算是維護自己的尊嚴,維護自己的體面。可是這樣的一份體面,終究是不堪一擊,白人宴會上的邀請更多的是為了裝點,所謂的尊敬也只是限於舞臺。更多的人不過是為了提升一種格調,所謂的情感所謂的經歷,在他們眼裡,一文不值。大概他們都沒有託尼能夠聽懂其中的曲折,可能都沒有託尼那般感受,彈琴時候的雪利,譬如神明。

託尼呢,因為膚色在一定程度上受人尊敬,可就像是他所說的,他所住的街區,彷彿祖祖輩輩都在這裡,混亂,擁擠。似乎並不是別人所想象的優渥的生活,更多的人,也不過是在底層掙扎,在泥濘裡生活。

他們啊,去到了南方巡演,所謂的巡演,究竟是為了什麼呢,其實我想了很久也沒有明白。

放棄了優渥的工資,去到了薪金抵不上的地方,最終,受到的更多的是一種侮辱,是一種人格上的貶低。是一種經歷,還是說,去感受更多的同胞的生活,畢竟他不可能捨棄掉自己的膚色,他所經歷的,儘管已經所謂的受人尊敬,所過的生活依舊不算如意,生活中受盡指責。

那麼更多的同胞呢,那群在田地裡辛苦工作可能都沒有辦法養活一家人,在工作的間隙裡,望向他的同胞呢。過得,大概是更為掙扎的生活,所謂的逃離,所謂的遠離,更多的也都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吧。不願意被刻板的印象所束縛,可這世間,沒有人能夠逃離刻板印象,沒有人能夠逃離別人的成見,更何況,有的時候印象又何嘗不是一種正確。就像是炸雞,就像是爵士,就像是所謂的對於現況的接受。有的是我們可以酌情接受,有的是我們可以給予這個世界一部分的改變。

就像是相處久了他們一定會對於對方會有一定的影響,會去接受不再流水化的寫信,會去接受文雅化的表達,會去壓抑自己的脾氣,不再只是任由釋放帶來一種無謂的傷害。

他也會去接受所謂的不會接受的飲食,會去抨擊別人並不公平的對待,會去接受不是施坦威的鋼琴,接受音樂最初的樣子,只是帶給人們歡樂。會去擁抱家庭,會去接受溫馨,會去邁出自己的舒適圈,去尋找一種並不孤獨的人生。所謂潛移默化的改變,他們會意識到,可能也不會感覺到,只是帶給彼此的,是一生的朋友,永遠不會忘記的,一路上的陪伴與依靠。

這樣一段旅程,對於彼此改變很多,算是,見到了世界,見到了人生。給予我們自身的呢,是世界的殘酷與真實,是世界本來的樣子,生活在路上,境遇在人生,如果說曾經有一段經歷能夠讓我們就此改變心中的偏見,改變固有的成見,又何嘗不能在路上。

所謂的綠皮書,是諷刺也是嘲笑,所謂的區分所謂的對待,所做的也都不過是無謂的堅持與固執,世界所有人,哪有什麼分別。區分帶來的,大抵是心中的自卑與刻意打壓的結局,本不該如此。從來不該如此。

《綠皮書》觀後感4

託尼所在的酒吧歇業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託尼很快陷入了生活拮据的局面。他不得不在小餐館裡與人打賭吃熱狗,來贏取50美金家用。

電影開頭便認真描繪了男主託尼嫌棄地丟掉黑人水管工用過的水杯的鏡頭。沒錯,他是種族歧視者。

即便這樣,在應聘黑人鋼琴家謝利博士的私人司機面試中,託尼說我不介意給黑人工作,我前兩天才在家裡宴請了幾位黑人朋友。

我們生活在一個多民族、團結和諧的國家,無法理解美國舊時代種族歧視的痛苦。但影片中的很多劇情讓我們越來越深刻體會那種歧視的無知與可怕。託尼迫於生活,向現實低下了頭,成了鋼琴家謝利博士的司機,陪他踏上了南下巡演之路。

看到這裡,我想起了多年前,我的父親因為沒錢給孩子們交學費而低聲啜泣的午夜,中年男人的無奈與苦楚在那一刻、在電影裡讓我淚流滿面。一分錢壓倒英雄漢,在現實面前,我們曾經覺得無奈的事似乎都成了出路。

改變需要勇氣

鋼琴家謝利博士才華橫溢,博學且教養好,有錢有地位,但是因為黑人種族備受白人社會的侮辱和欺凌。他也不是典型的黑人,他和那些底層的黑人沒有交集和共同語言,影片中最讓人動容的應該是雨中謝利咆哮的一段臺詞:我既不夠白,也不夠黑,甚至還不夠男人,那你告訴我,我是誰?

託尼動手打了侮辱謝利的警察,兩人被關進了看守所,謝利博士告訴託尼:靠暴力永遠無法取勝,堅守尊嚴才會贏,因為自尊總會讓你佔理。在那個無奈的社會,他沒有用暴力去反抗,而是用行動捍衛自己的尊嚴。

謝利博士明知道南方種族歧視很嚴重,他依然選擇去南部巡演,去經歷去突破,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大眾。聖誕演出,謝利在不讓黑人入內的餐廳那段。按照劇情的鋪墊,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樣,以為他會妥協,完成演出。然而我終究是庸俗了。謝利博士毫不猶豫地說:要不然讓我進去用餐,要不然就取消今晚的演出。這大概是整部劇最給人勇氣的改變。

故事的最後,平安夜,託尼主動擁抱謝利博士的那一瞬間將改變演繹到極致。

生活需要溫情

看了很多影評都在講民族文化,可是更吸引中年婦女的應該是託尼與妻子之間的溫情。影片中很多溫情的鏡頭,讓人覺得溫馨而感動。託尼出發前,將預支的工資交給妻子,妻子再三強調要寫信回來,可是都是被拒絕的。即便如此,託尼在南下巡演的路上還是很用心地給妻子寫了信。

整個故事除了南下巡演的路線,就是託尼寫給妻子的四封信。信件真是一個高明的處理方式,不僅從客觀角度描述了謝利博士,也不著痕跡的描述著託尼在謝利博士影響下的變化。

在謝利博士指導下,信件內容很感人:沒有你的時光和旅程對我來說毫無意義,與你相愛是我所做過的最輕鬆的事。在我活著的每一天,我都會深深地感覺到遇見你的那天我已經愛上你,今天我愛你,餘生我也一樣愛你。我想這是內心深處對妻子和家庭厚重的愛,才願意接受這種改變吧。

託尼睡前親吻妻子小照片的鏡頭,故事最後託尼妻子與謝利博士擁抱時說謝謝你幫他修改信件的鏡頭,都讓我心頭一暖,不得不說中年婦女感動的鏡頭真的不一樣。影片所傳遞的關於家庭、關於夫妻、關於親情的相處之道,是我們這代人需要思考的。

《綠皮書》觀後感5

以前聽過一句話“每個女孩,都是自己的女王”,可即使如此,也總會有那麼多女孩在對比中感到自卑,甚至感到孤獨。沒有一個人是天生高貴,也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卑賤;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合群,也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孤獨。孤獨,其實只是自卑的一個最高的.境界罷了。綠皮書裡有一個人,似乎是認定了自己是孤獨的人,一個天生應該孤獨的人“我不夠白,也不夠黑,甚至不夠男人”,將自己劃為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明明是男人,卻又不配是男人。一個人,是要自卑到了一個什麼程度,才能將自己困在如此窄小的一個孤獨圈子裡生存,更何況是一個天才。

唐·雪利,一個近乎音樂天才的存在。近日也在看《傅雷家書》,本已感嘆於傅聰的令人驚歎的音樂天賦,接近誇張的領悟力,對音樂的極度敏感使傅聰可以在短於常人的時間裡完成超出常人的成就。而唐·雪利,據電影裡對他的介紹,從3歲便開始演出,14個月內到白宮表演2次,雙博士……同樣是學藝術,雖然不是一個領域,但我仍然可以感受到這個人是一個在音樂方面的天才。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問題,至少在1962年的美國,尤其是美國南部的致命問題——他是黑人。

在談這部電影之前,一個必要的功課便是瞭解背景。在南北戰爭結束的近100年內,黑白兩色人種在美國,尤其是美國南部仍然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我是現代的黃種人,在沒有種族歧視的中國,不明白當時由膚色而引起的衝突,但大概和中國古時候的元朝時的分化無異。似乎是在這些社會,總是要有一種人天生被別人踩在腳底,而還有一些人這天生高高在上。電影裡頭有一個片段,男主人公託尼,一個白人,再向南行的路上因為車子壞了,而只好將車子停在路邊修理。而他的老闆雪利也下了車,一望無垠的田野裡盡是他的黑人同胞。他望著他們,他們也望著他。一個帶著探究,為何一名黑人可以讓白人為其服務;一個帶著心酸,明明是同類,為何命運殊途。其實那些黑人只不過代表了當時美國的絕大部分的黑人罷了,也許若不是獨特的天賦,他也許也是那些人中的一員。我莫名想起一句和這部電影無關的話: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稍稍改了一下,當你凝視別人的心時,別人也在凝視你的心。

一開始看到《綠皮書》很迷茫,不知道故事,只知道這部電影似乎很好看。男主人公託尼是一名有嚴重種族歧視的白人,他原本是一家夜總會的保鏢。但是因為夜總會暫停營業而暫時試去了工作,只好去拜託朋友去找工作。經朋友的介紹,遇見了黑人音樂博士雪利,作為雪利的司機與雪利一起一路向南。在黑人備受白人歧視的美國南部,託尼和雪利更是經歷了一系列他們在北方不可能經歷的屈辱事件……

想起《唐探1》當中的經典的一場對話,“一張紙怎麼立起來?”,折了一折,再立“這樣”。一面為陰,一面為陽,暗示著萬物皆有兩面。而人,更是如此。在託尼和雪利的《綠皮書》之旅中,他們生為白人和黑人,存於底層和富裕階層,長於大家庭和孑然一身奮鬥於世,恰如陰陽、黑白,互為對立,卻最終融合。俯仰人世,皆是如此,立於人間,晦暗難明,卻在溝通、交流中最終互相理解,成為摯友。

《綠皮書》觀後感6

3月2日,冒著大雨去看了奧斯卡最佳影片《綠皮書》,電影果然名不虛傳,2個小時看得很過癮。雖然我並不擅長寫影評,但是對於好電影(就像去年的《三塊廣告牌》),看了還是想要記錄點東西。

這部電影資訊量非常大,130分鐘裡沒有一分鐘是浪費的,很多資訊都是隱藏在細節裡,簡直讓我意猶未盡,想去二刷。為了表達我的感動和理解,我列出一些關鍵詞來說這部電影。

「尊嚴」——鋼琴家雪莉博士就是一個用尊嚴捍衛自己人權的人,長年以來,雖然自己才華橫溢,博學且教養好,有錢也有地位,但是因為自己的黑人種族備受白人社會的各種侮辱和欺凌。他沒有用暴力去反抗這一切的不公平,而是用自己的品質、勇氣,用行動捍衛了自己的尊嚴,也受到了包括託尼在內的白人尊重。

「孤獨」——雪莉博士是非常孤獨的,這種孤獨不僅僅因為他受到各種白人社會對黑人的不公平和歧視;還有他本身沒有家庭,沒有朋友,只有不斷的去音樂巡演。他不是典型的黑人,他和那些底層的黑人也沒有交集和共同語言(影片中有一段他和底層勞作的黑人對視的那段特別讓人動容)。不是有人說天才都是孤獨的,雪莉博士是音樂天才,但音樂之後就是酒和孤獨,有一個不聯絡的兄弟,失敗的婚姻,性取向比較特殊……每當夜晚一個人的時候,他自己也在苦惱自己到底是誰?就像他在雨中咆哮的一段精彩臺詞——「我既不夠白也不夠黑,甚至還不夠男人,那你告訴我我是誰?」。這一段是劇情的高潮,看著特別動容。

「勇氣」——勇氣可以說是全片的主題關鍵詞,也是激勵大眾共鳴的主題詞。雪莉博士明知道當時的美國南部對黑人的種族歧視很嚴重,越往南越嚴重,可是他還是選擇要去南部巡演,去經歷去突破自己的舒適區,用自己的行動去感化去捍衛大眾的認知。勇氣在雪莉博士身上是貫穿得很透徹,包括一路上他也開始用手吃炸雞,後來他去黑人酒吧和大眾黑人一起狂歡,拒絕不讓自己在那裡吃飯就取消演出、最後還到託尼家過聖誕的結尾……託尼其實也是很有勇氣的,開始他也對黑人抱有社會的偏見,但是後來他慢慢也很尊重雪莉博士的音樂才華和人品,並且慢慢變成朋友的那種,他觀念的改變也是需要勇氣的。電影還通過博士的演奏同盟點出了電影關於「勇氣」主題的中心臺詞——「因為光有天才還不夠,改變大眾的想法需要勇氣」。

「浪漫」——電影託尼給妻子不斷寫信的片段可以說是劇中最溫情最浪漫的橋段了。託尼的教育程度,剛開始連句子都寫不清楚,只能記流水賬,還到處錯別字,連dear還寫成deer;可是他雖然很粗俗也沒有文化,但是他對妻子的情感和愛是真心的。在雪莉博士幫他寫的那些句子裡,我想不僅僅是託尼的妻子感動,任何一個人就算是觀眾聽了也會起雞皮疙瘩的。那些非常有文采的句子只有莎士比亞才能寫得出吧,你說是有浪漫呢?

「溫情」——這部電影的溫情不斷,從一開始描述託尼家的情況開始——託尼雖然生活艱難,但是一家人包括妻子和孩子還是很溫情的,為了贏取獎金還去參加大胃王比賽;即將合鋼琴家去南方遠行的時候,把預付的薪水信封交給妻子,讓她存起來的時候也很溫情;雪莉博士演出時候的光彩奪目,託尼溫柔而又欣賞的鼓掌也很溫情;博士教託尼寫情書的片段也很溫情;最終雪莉博士和託尼一家人過聖誕的HAPPYENDDING也很溫情。

anyway,這部電影真的很精彩,飽含的資訊實在是太豐富了,有值得太多可以尋味的東西。

《綠皮書》觀後感7

TonyVallellonga,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白人,有一個完整的家庭,但沒有錢,沒有固定的工作,沒有受過良好的教育,性格也是粗俗、無禮、貪財,還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種族歧視者。他曾把黑人用過的杯子扔進垃圾桶,為了50塊錢不顧身體健康去參加大胃王比賽。他成為Don的司機,最初也只是為了錢罷了,可他卻在這一次長途旅行中,讓自己的內心得到昇華。

DonShirley,黑人鋼琴家,有著很高的修養。在這段旅途中,Tony與Don,一個白,一個黑,一個優雅,一個粗俗,形成巨大的反差和喜劇效果。但也是因此,兩人相互不理解,甚至因此而吵架。

當時的社會制度也是十分不公平的,尤其在種族隔離時期的美國南部,黑人受到的是非人的虐待。Don前一秒還是在舞臺上演出的鋼琴家,下一秒就成為了其他人口中的nigger,在旅行途中,他去酒吧會被人毆打,上廁所會被拒絕,即使這樣,他還是會留下一個優雅的微笑。從此可以看出,他的內心是孤獨的,他的高雅的行為,不只是個人素養的表現,還是他防身的一把槍,保護自己尊嚴的工具。

Tony在Don被欺負時,以自己帶了槍為理由要挾欺凌者把Don放了,後來Don確實獲得了自由——但也被無情地趕出來了。

後來得知,Tony是有槍的,最初他只是不敢掏出來。因為膚色的差異,在Tony眼中,一個白人為一個黑人開槍是不值得的,因為他歧視黑人。他深知Don是一個有素質的人,而不是blackshit,但是他沒有勇氣開出這一槍。

在旅行過程中,Tony得知Don有一個破碎的家庭,一個身在遠方不知處的表哥,他卻沒有勇氣去聯絡他,沒有勇氣去重拾這段往事。但從另一個角度講,Don又是偉大的,他敢於向南方藐視黑人的白人貴族推崇黑人的藝術。就像他被白人歧視,又得不到黑人農民的認同一樣,Don是一個矛盾的個體,而他之所以不能突破這種矛盾,不能舉起這把槍,是因為他無法逾越心中的成見。

這一切的轉變是從那一場雨中的故事開始的。

因為在日落鎮搭載黑人,警察要求Tony和Don下車。Tony知道,Don是一個優雅到不願意用手吃炸雞的人,當然也不願意淋雨,因此和警察爭吵起來,警察堅持把Don趕下車,並且稱義大利人Tony是halfnigger,Tony一氣之下打了警察一巴掌,也因此被關進監獄。

Tony也是第一次理解到Don的不易。Tony經歷過一次被歧視就感覺屈辱,Don又經歷了多少次!

從此,愚鈍的小人物Tony,覺醒了。他重拾了那在多年底層生活中丟棄的尊嚴,在Don再次陷入困境時,Tony拿出了槍。也是看透了人性的矛盾,告訴Don,世界上有太多的孤獨者害怕邁出第一步。Don也是在Tony的開導下,走出了這第一部。在被拒絕用餐是,他沒有像以往一樣隱忍,而是果斷拒絕演出,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是放下了藝術家的架子,和黑人同胞在夜店裡演出,露出真心的,而不是為了禮貌的微笑。

在影片的最後,Don也是舉起了自己心中的那把槍,從容地走進白人家庭。他的南下巡演,本就是為了能夠在白人面前展示才藝,改變黑人的命運,有這樣的結果,也就說明他成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哪吒》中,哪吒說:人心中的成見像一座大山。那麼《綠皮書》,就是外國版的哪吒。Don和Tony打破心中的成見,舉起人心中的那把槍——尊嚴,又何嘗不是一種逆天改命?

《綠皮書》觀後感8

《綠皮書》是由彼得·法拉利執導,維果·莫特森、馬赫沙拉·阿里主演的劇情片。

講述了意裔美國人保鏢託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影片於20xx年9月11日在多倫多國際電影節首映;20xx年3月1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影片於20xx年1月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原創劇本、最佳剪輯多項提名。1月,馬赫沙拉阿里憑第25屆美國演員工會獎電影最佳男配角、第72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20xx英國自由電影獎最佳男配角獎。2月25日,演員馬赫沙拉阿里憑獲得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配角,電影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最佳原創劇本獎。

這個電影很獨特,很動人心絃。

首先,感受到自己身為中國人的幸運!

中國有56個民族,是個大家庭,但是,沒有種族歧視,大家和睦相處,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自己的國土上,哪裡都如自己的家園。這是多麼幸運啊!唐雖然是世界上優秀的鋼琴家,雖然是嘉賓,但是,不能與主人一起進餐,不能與主人共用廁所,即使是在賓館這樣的公共場所。這在泱泱華夏,真是顯得不可思議!

一個硬幣有兩面。幸運的另一面是什麼?是責任。所以,我們要自律精進,立身行道,讓全世界共享的寶貴財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更好地繼承與弘揚,支援更多的人和諧相處,支援更多的生命活出尊嚴與色彩

其次,感受到人生的風雨兼程。為了實現更加高遠的目標,更有價值的目標,我們難免遇到忍氣吞聲忍辱負重的時候。猶如蓮花,出淤泥而不染。唐選擇巡迴演出,雖然收入更低,更加辛苦,更多風險,但是,如果不與白人打交道,就失去生命感召生命的機會。

人生立正行遠,但是,正路不等於是筆直的,一帆風順的。

再次,感受到修行的重要性。有句話我印象深刻,是這麼說的:“一個人,不管心地多好,如果脾氣不好,都不能算是個好人。”託尼在旅途中,有幾次因為沒有管理好自己的心情動手打人,結果其中一次惹來麻煩,被關進監獄,差點錯過演出。

還有,感受到不管世界如何,外在如何,我們都可以創造頗多的可能性。託尼與唐,差點沒有談攏;經過磨合,竟然同住一個房間,甚至在聖誕夜,唐竟然走近託尼的家。

同時,感受到一個真正意義上的人,理應有所為有所不為。唐在一些事情上是一個有原則的人。比如,解手要去洗手間,還有,不能偷別人的東西,以及每次彈琴都全身心投入等。“流俗眾,仁者稀。”別人如何,我們也許無法改變,但是,自己如何,我們可以作主。“命自我作,福自我求。”

還有,感受到一個事情的結果往往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比如,唐的天賦與才華,因為他身處種族歧視的國度,所以,他的地位與影響力,他的生命價值與幸福指數受到嚴重影響。有一次,他一個人出去,想喝兩杯,沒想到被人欺凌,僅僅是因為是黑人。幸虧託尼智慧解圍,否則,後果更糟。

最後,感受到人生意外無處不在,驚喜無處不在。我們需要珍惜緣分,活在當下,需要“只問耕耘,不問收穫”,需要“因上全力以赴,果上自在隨緣”。託尼與唐,一個是白人,一個是黑人,哪裡容易想到,從應聘司機開始,竟然會發生這麼多彼此成全的故事,竟然成了好朋友?

在此,謝謝為了這次活動精心準備與無私奉獻的所有家人們!

衷心祝願大家從中學習多多,因此過得更加美好!

《綠皮書》觀後感9

最近總是在家呆不住,要出去逛逛,走走,沒事的時候特別喜歡看電影。所以,說走就走,買了兩張《綠皮書》電影票,和閨蜜興致勃勃的奔向電影院了!

你要問我這部電影主要講了什麼內容,我可以用一句話總結為:一個白人和一個黑人的故事。但故事並沒有那麼簡單,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講述了意裔美國人保鏢託尼,他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爵士鋼琴家唐開車(注意,這裡的託尼是白人,唐是黑人)。鋼琴家將從紐約開始舉辦巡迴演奏,倆人之間一段跨越種族、階級的友誼的故事。

雖然是一部外國影片,說的也是英文,但絲毫沒有影響觀眾的觀感,影片中主角之間的對話時而幽默,時而憤怒,時而悲傷,我們是完全沉浸在其中的,可以說拍得非常好了!

今天,我主要想說的是託尼(白人)的一系列變化,真的特別有意思!

影片的開始,託尼的妻子叫了兩個黑種人到家裡修理東西,臨走的時候,他的妻子倒了兩杯水給那兩個黑人喝。結果,等黑人走後,他一直不停地看向那兩個杯子,眼神裡透露出藏不住的不適感,最後還是沒忍住,把那兩個黑人喝過的杯子毫不猶豫的丟到了垃圾桶。看到這裡,讓人不由自主的想起了種族歧視這一思想,可後面發生的事情卻讓人意想不到。

由於託尼需要錢,而暫時又沒有工作,唐又給的價錢到位,所以,即使他打心裡不是很樂意為唐服務,但誰會跟錢過不去呢,於是他們就成為了合作關係,也是一道風景,一個白人為黑人工作!

剛開始的時候,託利連唐的行李都不願意碰,就因為他是黑人,每次開門都要用手絹擦車門,可以看得出來,他是真的打心底不願意接觸唐的!

可是,隨著巡演的進行,一路上他們之間雖然有磕磕碰碰,也有吵吵鬧鬧,漸漸地,託尼發現唐並不是那麼討厭的,他感覺到唐並不是真正的開心,唐經常一個人坐在那裡發呆,喝酒,於是,託尼試著靠近唐。

他們之間總之經歷了很多事情,比如託尼鼓勵唐吃炸雞,還是用拿著吃,要知道唐是非常不願意接受這樣的方式的,畢竟他可是受過很好的教育和教養的人,這也恰恰是託尼和唐有意思的地方,原本地位低下的黑人唐才應該過著底層人民的生活,可他卻是有著高超技藝的鋼筋家,但依舊不被白人接受,人們只是拿他當演奏的老黑看待!比如唐被酒吧的白人欺負,託尼伸出援助之手,救唐出來。再比如由於天黑,路況不好,他們誤入了村莊,被警察關起來,就因為該區域不允許黑人進入,最後還是唐打電話給高層,才獲救了!這樣的事情一路上發生了很多,他們之間的關係也發生著微妙的變化。

到最後,唐和託尼居然成了可以擁抱,可以互相傾訴的朋友,這期間是兩顆心的逐漸靠近,其實,也是兩個人的自我救贖和彼此救贖!影片的最後,唐來到託尼家,跟他們一起過聖誕節,皆大歡喜,託尼也不再排斥黑人了,因為他收穫了朋友,唐!

其實,整部電影看下來,既詼諧又引人深思。就因為膚色不同,就剝奪了他們做為人的權利,不讓他們靠近白人的生活區,不讓他們和白人一起吃飯,哪怕你是很著名的演奏家,依然享受的是低人一等的對待。儘管高中歷史也學過,三角洲貿易,那些被賣的黑人奴隸,他們的生命簡直還不如螻蟻,真的有些可憐他們!好在,唐有作為一個人的尊嚴,雖然活得辛苦了些,孤獨了些,最終也收穫了朋友,收穫了自尊,收穫了自己的人生!

TAG標籤:觀後感 綠皮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