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綠皮書》觀後感(合集15篇)

當品味完一部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你想知道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綠皮書》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綠皮書》觀後感(合集15篇)

《綠皮書》觀後感1

在手機上觀看《綠皮書》的時候,我整個人是有被帶入到電影故事中,在電影的前部分,我沒有花太多時間去感悟,我得花精神去理解電影在講述的是一個怎樣的故事。特別說明一下,年紀大了,記憶力不是特別好,電影裡面的兩位男豬腳的名字我都記不住。我就用鋼琴家和司機去寫下面的觀後感。

當我看到鋼琴家用命令的口吻去要求司機把撿來的石頭放回原處的時候,這個情節擊中了我的內心,我感受到了一種強硬的原則,而這個原則的展現並沒有引起我的反感。就是從這個時候,鋼琴家開始把自己的性格暴露出來,電影也從這個時候開始一層一層地把鋼琴家介紹給觀眾。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我開始暫停電影,開始停下來思考,去留意電影的某些片段和主人公在特殊情節裡面講出來的臺詞。如果我有想到什麼就用筆記錄下來的習慣,或許就可以展示給大家那些經典的,優美的臺詞。好的電影,總會有好的臺詞。

寫寫電影裡面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三個情節。

第一,是當鋼琴家教司機寫信的時候,我被觸動了。一個黑人,一個離過婚的男人,一個同性戀男子,原來心中也可以有那麼美麗的句子。反正我是寫不出這麼美的句子。愛情和音樂,也許本身就有特別多的共同點吧。

第二幕,當鋼琴家和司機吵架後,鋼琴家哭泣著,吼叫著從車子裡面跑出來,大聲地表達著自己的委屈,這一刻,司機和我一樣,從另一個角度,從鋼琴家心裡最脆弱的那個角度,認識了鋼琴家。願意把自己最脆弱的一面展現出來的人,那個人就把對方當成了朋友吧!我能感受到,在那一刻,司機和鋼琴家成為了朋友,他們之間有了友誼,有了理解。當這樣的感情和情義發生在一個黑人和一個白人之間,發生在一老闆和一個司機之間的時候,我肯定這是會讓很多人動容吧。

第三個片段就是電影結尾那一幕吧。鋼琴家不在害怕面對白人可能會投射在自己身上異樣眼光,勇敢地在聖誕節走進司機家裡。而本來就心地善良的司機的妻子,也像電影最開始的片段那樣,真誠地歡迎鋼琴家的到來,給鋼琴家一個大大的擁抱。鋼琴家對司機的妻子說:謝謝你把丈夫分享給我。這個司機其實也是一個好人啊!電影最後的這一幕完美地表現出了電影想要傳遞的東西:種族歧視存在著,但總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心中不在有“種族歧視”這個詞語。

來一個爛到底的結尾。但願,“種族歧視”一詞和“觀後感”一樣成為過去的一個詞語,離人們越來越遠。

《綠皮書》觀後感2

上世紀60年代,美國南部種族隔離政策還在大行其道的時候,一名著名非裔美國古典爵士鋼琴家唐謝利計劃到南方各州進行巡演,考慮到安全因素的他打算招募一名保鏢兼司機。而與此同時,一位義大利裔白人託尼瓦萊隆加恰好處於失業狀態,為房租捉襟見肘。於是託尼順理成章地因自己善於解決衝突的能力爭取到了這份工作,就這樣,兩個種族不同,階層不同,所受教育程度不同,喜好不同的人共乘一車,踏上了為期八週的冒險之旅。

《綠皮書》是一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綠皮書既是這部電影的名字,也是一本書的名字黑人旅行指南,在60年代,由於種族歧視的大行其道,黑人出行都要攜帶一本這樣的綠皮書,住錯了酒店,甚至進錯酒吧都會被白人圍攻。

一直以來,種族歧視都是美國和世界繞不過去的坎。黑人鋼琴家唐出身高貴,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但其內心卻非常孤獨,倔強,荒涼,甚至試圖用一己之力對抗整個社會,他說我拒絕去不歡迎我的地方。但他還是去到了歧視最嚴重的南方州。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在車子拋錨時,唐謝利博士看著那些在種植園辛勤耕種的黑人,與他們進行無聲的對視。儘管無言卻極盡心靈震撼,那雙帶淚的眼眶裡有憐憫,有悲憤,有唏噓,也有對時代洪流衝擊的無能為力。可見種族歧視是多麼悲哀,殘酷,而又深刻!而託尼,一個生活在美國底層的酒吧酒保,他受教育程度不高,說話有些粗俗甚至會一言不合與人動手,但他身上也有溫情脈脈的流露,他內心深處的正直與善良也正是通過與唐的接觸,才被慢慢地釋放出來,並建立了原則和責任感。

如果說唐身上有著一種孤獨的浪漫,那麼託尼身上就是一種溫情的勇氣。除去種族歧視的主題,我們也同時發現,人性就像是託尼撿到的那塊石頭,剝開外殼,裡面的種族,國籍,文化,性別都是沒有差別的,越往深挖掘,也會發現一樣的自私,貪婪,偏執。除了單純的是非黑白,電影還在講述一種更深刻的東西如何平衡堅守與改變。比如電影的開頭,唐是一個身著華袍卻迷惘地活在虛幻世界的人,而到電影最後,他成為了一個在聖誕節敲開自己朋友家門的普通人,懷著分享的心情,一同開啟一瓶閃閃發亮的香檳。

人性就像那塊石頭,被風霜雨雪磨礪,有著許多瑕疵,卻始終晶瑩剔透,閃爍著溫柔的光芒。

一場由北向南的旅行,在歡樂中給予人思考,浪漫的孤獨和溫情的勇氣終會相遇。

《綠皮書》觀後感3

《綠皮書》能得奧斯卡最佳影片,說實話我是有一份意外與驚喜的,當然沒人會懷疑這是一部敘事流暢,情感細膩,緩緩道來卻又充滿力量與感動的佳作,然而這部影片在討論的問題還是一個老生常談的種族主題。然而是不是就是因為這個問題在美國一直沒有得到一個普遍意義上的共識,所以才一直被討論呢?

《綠皮書》裡的人物設定是我認為是這個劇本成功的關鍵與基礎,主人公託尼是一個義大利移民後裔,雖然也是白色人種,但是卻也遭到同為白種人的歧視,這為他建立起對另一位角色唐的同情起到了決定性因素。而唐則被塑造成了一個極具戲劇衝突的人物,身為社會身份最底層的黑人,卻從事著鋼琴演奏家這麼一個出入上流社會的職業。當他在紐約的時候,身居豪宅,然而卻也沒有完全得到社會的認可,一個細節就是,當託尼在被僱傭的時候,起初並沒有被告知僱主是個黑人。當到了南方,這種歧視完全就放在臺面上了:黑人只能居住在指定的旅館裡,演出的餐廳卻不給他用餐。當唐被邀請到一個莊園裡表演,受到了上賓的禮待,然而廁所卻只能使用室外的。兩個個性鮮明且邏輯成立的角色在一個真實的歷史背景之中,在編劇和導演的細心編排之下,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旅程,最終改變了他們自己。

片中我印象最深刻的鏡頭,是託尼第一次看到唐的演奏的那一段,這也是整個電影裡面託尼思想的轉折點。在劇本的創作上,編劇並沒有用事件而是選擇了用藝術的感染力來起到這個轉變作用,這種手法在音樂劇中會比較常見,在電影裡則有點冒險,因為電影是畫面的敘事,但凡演員的演技或者導演的分鏡上略有瑕疵,這種藝術的感染力便無法體現,這種轉變則會無法被觀眾接受,整個影片會毀於一旦。但幸好,他們做到了,他們把藝術的感染力深刻地刻在了這部影片之中,造就了一部獨一無二地《綠皮書》。

要我用一句話來歸納影片的話,就是我這篇讀後感的標題:“藝術讓人找到了人性中真正的光輝”,但是在現實生活中,這更像是一個夢想。我們都渴望和平年代,渴望每個人都幸福地生活著,但近年國際社會持續動盪不安,歐洲移民問題,各國貿易摩擦,美國排外政策,包括這次香港的動亂,好像都在揭示一個答案:當經濟下滑,生活質量甚至生存產生問題時,所有人都只會為自己而去活著。在這種時期,《綠皮書》可能會給一些人們帶來感動與思考,但是並不能改變什麼,就像影片中最後的結局,最終被改變的也只有他們自己。但是我希望“藝術讓人找到了人性中真正的光輝”這不只是一個空想,因為當越來越多的人被藝術感動,找到新一層生命的意義時,世界就會被改變。

《綠皮書》觀後感4

今天去電影院看了綠皮書,回到家後,感覺猶如男主回家時發生了很多,電影給我了很多啟發。這是一部非常好的電影。

電影讓我看到了1960年代的美國和現在的中國自己。每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歷史問題和需要提高的地方。這些地方並不會隨著物質條件的改善而得到改變。這個世界有很多其他的方面,是物質和金錢不能夠解決的。比如人的觀念,國家的政治民主,開放,和自由。電影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美國社會的物質生活已經非常豐富,汽車,冰箱,電話,電視直播和住房。已經是一個十分發到的社會。但是在社會階級中還存在很多很多問題。特別是對黑人的公平對待方面存在嚴重歧視。電影中這位鋼琴師,儘管他社會地位高,收入豐厚,但是由於膚色原因,還是被各種刁難和歧視。這並不會由於他的收入而改變。1960年代的美國,社會階級方面真是非常非常糟糕。

反觀我們現在的中國,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人均GDP即將突破1萬美元。但是在人文,宗教,民主,言論自由,法制等等方面還有很多很多工作要做。我們的網際網路和言論還在遭到嚴格的管控。這部電影給了我們很多啟示和鼓勵。美國人民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他們的國家和社會做出了很多的貢獻,他們的努力真正的改變了國家和世界。正如片子中這位黑人鋼琴師所做的一樣。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要做的也是努力改變自己的社會和世界。不要埋怨或怨天尤人,要想辦法努力為社會正義公平,法制民主做貢獻。美國人是值得驕傲的,因為回看到現在,他們在種族階級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儘管他們在種族歧視方面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但是我們確確實實可以看到,他們取得了巨大進步。黑人在美國已經得到了更公平和平等的對待。美國也已經選出了第一位黑人總統。中國也需要努力,改變人的觀念和想法,建立更法制和民主的社會。

同時,片中的鋼琴師給我了很多的啟發。記得以前有一句話叫做:主要看氣質。影片中,無論這位黑人鋼琴師面對多少的刁難,他總是很坦然的去面對。從來不怨天尤人,從來不抱怨。就猶如他選擇了去美國南部去巡迴演出,路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但從來沒有聽他抱怨為什麼要來這裡,早知道我就不來了云云。或許他心中懷著更大的理想。或許這就是他的氣質。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有時候我們可以控制,有時候我們並不能。如果發生了,我們會怎麼面對呢?主要看氣質。

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你能為國家做什麼。

《綠皮書》觀後感5

在週六,媽媽帶我看了一部有意義的電影,名叫《綠皮書》。看完它讓我感受很深。

故事發生在一個“端著”的僱主:黑人爵士鋼琴家唐·雪利和一個有豐富工作經驗和能及時處理麻煩的員工:託尼·利普之間。他們要去美國的南方著地演出,和唐·雪利一起演出的還有兩位提琴家。他們一行四人在這個演出之旅裡面發生了不少的插曲和感人的故事。我最喜歡就是唐·雪利和兩位提琴家的演奏,他們的三重奏是我聽過最好聽的音樂了,簡直可以形容是我聽過的最頂級的音樂了。大家可以去網上查檢視噢!在這部電影裡讓我感到非常驚訝的事情就是當時社會嚴重的種族歧視,鋼琴家唐·雪利面對事情的體面和周到,細心,隱忍,無論當時白人怎麼拒絕和歧視他,他都會隱忍下來,不會用粗暴的方法對待人。後來,他們的演出順利完成了,因為託尼·利普要趕回家裡與家人共度聖誕節,由於長途駕駛,他非常疲勞但他又著急。鋼琴家為了這位好朋友,親自駕車讓託尼在車裡好好休息。鋼琴家雪利是獨自居住的,在大家都歡度聖誕時,他想到了自己的好朋友託尼。唐·雪利拿著一瓶香檳來到託尼的家,這時我忍不住激動的淚水流了下來,人與人之 間是平等的,他能和好朋友的家人一起歡度聖誕節!太棒了!

下面我來講一下片中的趣事吧!託尼在陪伴鋼琴家出門前,託尼的妻子交代託尼要經常給她寫信,於是,在途中每次早上出發前,託尼都會邊吃早餐邊寫信,餅乾碎和飲料常掉到信紙上,人物特點與性格生動地呈現了出來。直到一個早晨唐·雪利看不下去了,便問他:“What are you writing?” “Letter”託尼答道。然後唐·雪利拿起他寫的信看了一下,一讀就說:“你寫的是流水賬啊!Dear寫成鹿的意思啦,來!讓我教你寫一些有詩情畫意的信吧!”當託尼妻子收到了這些信的時候,她開心得與家人分享她的快樂。最後在唐·雪利和託尼工作快結束的時候,一天託尼和往常一樣寫信,唐·雪利拿過託尼的信看了一下,什麼都沒說,笑了。

在生活中,互相幫助也是我的習慣,有一次我在放學的路上碰到住在我家小區住的小東,他買了好多東西,看他提著重重的東西,我馬上跟他說:“我幫你一起拿吧。”他開心地笑了。

這真是一部有意義的電影,它讓我們明白了人與人之間要互相尊重,要平等,這樣大家都會有和諧的生活。

《綠皮書》觀後感6

不久前,老師推薦了我們一部電影,據說常年霸佔電影高分榜,不少人都拿它來作為各種素材進行使用,今天也讓我們學習一下其中的精神。

要說《綠皮書》這部電影的內容,實際上是非常簡單的,就是兩個人,一輛車,在路途中的故事。劇中的兩位男主分別是兩種不同的形象,活躍於完全不一樣的生活環境中,卻因為這次旅途奇妙的建立起來了友誼,並在車子行駛的過程中,兩個人的成長也如同那段路程一般,逐漸的增長。

託尼,一個為了生活奔波,混跡於社會各大場所的人。雪利,一個過著高階的生活卻始終不被成見所認可的黑人音樂家。

在這段旅途的過程中,雪利因為是黑人而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待遇。譬如被白人警察帶有偏見的目光帶入警局,又或者在演出前被輕視,去住宿或者吃飯被禁止,這些成見在電影裡很好很真實的反映了出來,告誡我們的也正是合理的尊重每個人,收斂自身成見,切勿戴著有色眼鏡去看任何人。

至於託尼,他則在保護雪利順利進行音樂會的同學也從中收穫了禮儀、素養、文化。雪利會教他寫更加浪漫的書信給自己的妻子,會告訴他一個具有素養的人該有的行文……

在這段旅途的過程中,兩人互相攙扶,互相成長,互相政治埋怨,又互相原諒和包容。

其間,雪利曾看到一群在地裡面耕作的黑人,一個個身著農莊,滿頭冒汗,而他一身西裝,有著專職司機。中間的一道鐵柵欄使得他並不能上前和他們講話交流,但是他們之間眼神的碰撞著實讓人心酸,明明都是同樣的人,卻過著大相徑庭的人生。

在這段旅途中,託尼和雪利曾因為白人警察對黑人的成見進入了警局,也因為白人警察對於他們的幫助才能夠繼續前行。也許這就是故事的主旨,告訴我們放下偏見和成見,心存愛護和善良。

我最喜歡的就是在這個過程中兩人建立起的友誼,互相信任,互相願意為彼此放棄最重要的事物。

託尼雖然為了生計,為了家庭,要奔忙於各種工作去賺錢,可是當有人要他離開他的黑人朋友雪利的時候他卻毅然決然的選擇拒絕。儘管另一份工作薪水可能會更多,可那些和朋友相比較就顯得毫無意義了。至於雪利,他在影片的最後學會了堅強,學會了自我,面對偏見,他選擇了戰鬥,選擇了說不。他放棄了最後一場演出,可是為了託尼的工作,他又甘願忍受偏見完成最後一場演出……

很多時候,我們想要做的事情會有很多原因,或是為了家人,或是為了生活,或是為了心中的堅持,只要有意義,我們都需要面對一切的困難勇敢的去做。這是電影中所表現出來的,也是我自己所領悟的。我們都應該心存溫暖,善待身邊的每一個人,畢竟他們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沒有誰比誰更加優越一說,有的只是人人平等,互相尊重。

我想,這麼好的電影,我一定會抽空再次回味的。

《綠皮書》觀後感7

以前聽過一句話“每個女孩,都是自己的女王”,可即使如此,也總會有那麼多女孩在對比中感到自卑,甚至感到孤獨。沒有一個人是天生高貴,也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卑賤;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合群,也沒有一個人是天生孤獨。孤獨,其實只是自卑的一個最高的境界罷了。綠皮書裡有一個人,似乎是認定了自己是孤獨的人,一個天生應該孤獨的人“我不夠白,也不夠黑,甚至不夠男人”,將自己劃為不是黑人,也不是白人;明明是男人,卻又不配是男人。一個人,是要自卑到了一個什麼程度,才能將自己困在如此窄小的一個孤獨圈子裡生存,更何況是一個天才。

唐·雪利,一個近乎音樂天才的存在。近日也在看《傅雷家書》,本已感嘆於傅聰的令人驚歎的音樂天賦,接近誇張的領悟力,對音樂的極度敏感使傅聰可以在短於常人的時間裡完成超出常人的成就。而唐·雪利,據電影裡對他的介紹,從3歲便開始演出,14個月內到白宮表演2次,雙博士……同樣是學藝術,雖然不是一個領域,但我仍然可以感受到這個人是一個在音樂方面的天才。但是,他有一個致命的問題,至少在1962年的美國,尤其是美國南部的致命問題——他是黑人。

在談這部電影之前,一個必要的功課便是瞭解背景。在南北戰爭結束的近100年內,黑白兩色人種在美國,尤其是美國南部仍然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我是現代的黃種人,在沒有種族歧視的中國,不明白當時由膚色而引起的衝突,但大概和中國古時候的元朝時的分化無異。似乎是在這些社會,總是要有一種人天生被別人踩在腳底,而還有一些人這天生高高在上。

電影裡頭有一個片段,男主人公託尼,一個白人,再向南行的路上因為車子壞了,而只好將車子停在路邊修理。而他的老闆雪利也下了車,一望無垠的田野裡盡是他的黑人同胞。他望著他們,他們也望著他。一個帶著探究,為何一名黑人可以讓白人為其服務;一個帶著心酸,明明是同類,為何命運殊途。其實那些黑人只不過代表了當時美國的絕大部分的黑人罷了,也許若不是獨特的天賦,他也許也是那些人中的一員。我莫名想起一句和這部電影無關的話:當你凝望深淵時,深淵也在凝望你。稍稍改了一下,當你凝視別人的心時,別人也在凝視你的心。

一開始看到《綠皮書》很迷茫,不知道故事,只知道這部電影似乎很好看。男主人公託尼是一名有嚴重種族歧視的白人,他原本是一家夜總會的保鏢。但是因為夜總會暫停營業而暫時試去了工作,只好去拜託朋友去找工作。經朋友的介紹,遇見了黑人音樂博士雪利,作為雪利的司機與雪利一起一路向南。在黑人備受白人歧視的美國南部,託尼和雪利更是經歷了一系列他們在北方不可能經歷的屈辱事件……

《綠皮書》觀後感8

前幾天,我看完了這部電影。

和名字不同的是,它並不是一部充滿術語條例的政治片,相反的,在一路向南的旅程中,獨屬於上世紀,野性的,暢快的美國,在黑人搖滾樂和爵士樂明快的節奏中逐漸的成型。

一個社會底層的白人,託尼,得到一個工作的機會,為一位黑人鋼琴家,唐,當巡演司機。一個連黑人喝過水的杯子都要扔掉的白人,會與他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開著車一路南下,從城市到鄉村,從文明到落後。歧視黑人的氛圍越來越濃重,這時《綠皮書》作用,便慢慢提現出來,與其說是綠皮書,不如說是一本黑人的生存指南,上面標註了一路上黑人可以住的酒店,可以進食的餐館,密密麻麻,儼然一部嚴肅的法律條文。無奈的是,更過分的事情不斷髮生,鋼琴上被堆滿垃圾,晚上禁止黑人出沒的日落鎮,為黑人提供的“像家一樣”的破落雜亂的旅館,貴為鋼琴家卻只不過是白人消遣的工具,從琴凳起來的那瞬間,所受的尊敬和掌聲煙消雲散,與他們而言,他只不過是一個“低賤的老黑”。

看到這裡,或許你們會覺得這是個註定悲傷的故事,其實不然。

南下的路途中,託尼與唐在朝夕相處後,漸漸被他的才華所征服。更瞭解到唐與常人不同的,喜歡思考的,追求平等的,高尚的靈魂,它不會因為深色的皮囊而失色。在這個過程裡,與其說是拋去世俗成見的修行,不如把它看成一次互相的救贖。處於社會底層的託尼,在唐的指導下開始寫充滿詩意的信件,開始學會平和的對待別人,開始平等的對待以前所不屑的群體。影片中溫暖的核心也逐漸揭開。

除了相互的救贖,影片更體現出的是一種對平等與自尊的嚮往。當唐的車經停南部一個農場時,被僱傭的黑人勞動力起身注視這位與他們格格不入的同胞時,他們眼神的空洞和一些看不出情緒的內容,給了我很大的震撼,後來想想,兩個人,一個為黑人開車的白人,一輛車,不正給了那些深色人種以新的希望嗎?

還有一幕,影片快結尾時,唐因為被邀請他舉行聖誕音樂會的地方禁止與白人一同進餐,而勇敢的拒絕演出,我想,這也是追求平等的縮影吧,雖然不能改變根深蒂固的成見,但正是一個不斷向好發展的微光…

一個溫暖,詼諧的核心,救贖的不僅僅是那些深色的外表,更是那些披著美麗外殼卻黑暗的靈魂。

《綠皮書》在當下的社會中,不應該是黑人逃避傷害的港灣,更應變成他們爭取權利的通行證。

希望你們,也看看《綠皮書》。

《綠皮書》觀後感9

《綠皮書》講述的是一位黑色演奏家和白人司機一次南方巡演,兩人從排斥到最好成長一生摯友的故事。

剛開始清晰的記得白人託尼對黑人的態度,影片設定了一個小段子,一家人在熱鬧的團聚,兩位黑人維修工幫忙修理家中的家電管道,修理之後託尼妻子給黑人修理工打了兩杯水,之後黑人使用過的杯子託尼就直接丟進垃圾桶,反忖到後來託尼對黑人重新認識並且邀請黑人唐。雪莉去家裡過聖誕節的情景,故事我最回味的是最終唐。雪梨突然孤獨主動帶著紅酒去託尼家,並且他們相擁一起整個託尼家人那吃驚的表情有個特顯。

前後的差別讓人感動,又值得深思,種族歧視在1962年,美國這個國度是多麼痛的領悟。這部電影卻玲離盡致的表現出來。

還記得一個畫面,託尼和雪莉的車開到半路車熄火了,託尼下車修理,雪莉也下車感受下旅途美麗的陽光,這時鏡頭切換到對面的農場,一片黑人在農田不辭辛苦的勞作,一位農夫看到雪莉,然後大家相繼放下手頭農活,齊刷刷的眺望著雪莉。大家可以隨意猜測當時黑人心中的感受,是羨慕還是嫉妒還是什麼…總之導演的'設定讓我無不稱讚,奧斯卡獎實至名歸。

電影除了在場景設定上用心,在整個故事間的交流和臺詞的設定上也非常有啟發和思考。雪莉作為當時為總統演奏的音樂家其實已經非常不錯的成就,原本可以在自己的城市很好的謀生,但是為了改變人們的觀念,他選擇了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南方去巡演。綠皮書也是為黑人定製的特別行程安排。

很多人的孤獨,其實是他們選擇孤獨,選擇放棄勇氣,放棄邁出的第一步。在故事結尾,也是聖誕節,託尼和家人一起歡聚一堂,雪莉卻一個人空守一座大房間,原以為這樣就結束了,雪莉最後卻拿著紅酒去了託尼家,這時他們的友誼才開始繼續昇華。

很多人有夢想過改變很多,對於婚姻,其實父母和子女的觀念就不一樣,所以就會有衝突和爭吵甚至是暴力,流血,電影中的小人物雪莉希望通過這個鋼琴曲去化解矛盾,用自己的專長去改變人們心目的觀念是需要非常強大的勇氣的。鋼琴不是白人專享,音樂也是白人專享的,他是世界的,這個過程他揹負著很大的責任,因為膚色他的巡演變得特別崎嶇,這也是電影選材的用心。

最後推薦大家一看,相信也會給你不一樣啟發和體會。

《綠皮書》觀後感10

《綠皮書》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關於黑人與白人友誼的故事,即使在今天這個時代,種族歧視仍然是有的,只是不如以前深,這對黑人們來說太不公平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這部電影?

在早春初現的一個下午,觀看了一部奧斯卡得獎的影片“綠皮書”。故事的背景是發發生在20世紀的紐約,一個主人公是剛剛失業還承擔養家責任的白人託尼,他有一個漂亮、溫柔、大體和知性的一個妻子,還有一對活潑可愛的兒子。此時的他,不得不為了50美金的報酬而參加了一個吃熱狗的對賭比賽,26個熱狗的成績贏了這50美金,也給了妻子做丈夫的一份責任—下個月的房租有著著落。另一個主人公是音樂博士正準備找一個司機去南方巡演的黑人雪利。

一個應聘一個找工作,一拍即合,週薪酬125美金,時期2個月。巡演開始,影片的正文也隨著巡演的開始開始了。一輛開往南方的綠皮車載著2個人,車上有一本綠皮車,上面有此次巡演的城市,去時正是10月的金秋,約定的歸來時間是聖誕前夜。

此時的美國,種族歧視非常嚴重,各個州對黑人的歧視程度也不一樣,除各別州外,有些州的酒店不允許黑人酒店入住,有些州的餐廳不允許黑人酒店進餐,故事圍繞著種族歧視,圍繞著2個主人公觀念和文化的相互滲透而展開。

黑人藝術家博士雪利,初使溫文爾雅,衣服西裝革履,吃飯只用刀叉,從來沒有食用過肯德基的雞翅。隨著影片的程序,託尼處處扮演著雪利拯救者的著色,從酒吧處解救雪利2次,一次是酒吧老闆要把雪利扣留下來刷盤子,一次是雪利在酒吧點酒時露富,險些遭到搶劫,託尼救了他,託尼有一把槍隨身攜帶。

託尼要經常往家裡寄信,因為打電話太貴,寫信便宜,但初使託尼寫信時只是流水賬,雪利教會了託尼寫信,從流水賬到詩情畫意到真情流露,託尼的妻子很是享用,在親戚朋友面前讀丈夫的來信,成了可以引以自豪的事情。就這樣一路走來,兩人從陌生到熟悉,各自教給了對方做人的道理,共同面對各種各樣的種族歧視。雪利學會了徒手吃雞,而託尼學會了生活中的細節,不亂扔垃圾,注意小節。

在大雪肆虐的聖誕前夜的晚上,他們開著綠皮車載著綠皮書終於回到了紐約。此時,雪利在開車,託尼在車上睡覺。為了能讓託尼在約定時間回到妻兒身邊,沒有答應託尼住汽車旅館的要求而是替下開車疲憊到已睜不開雙眼的託尼,風雪兼程中回到紐約託尼的家中。

雪利巡演是為了錢嗎?不是,在紐約,一個沒有種族歧視的地方,拿著是巡演三倍的收入,出入高階場所,受人敬仰。而在巡演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不確定的事情,那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影片結束了,2個小時的時間,訴說了一段歷史往事,一段真情,一段美國曆史上與種族歧視鬥爭的革命史,雖然只是冰山一角。

《綠皮書》觀後感11

看完這次奧斯卡獎最佳電影《綠皮書》,令我有了很深的感觸。

這部電影所要講述的不僅僅是主人公託尼和唐納德·雪利之間那跨越種族的、無比深厚的友誼,電影還想告訴我們的還有很多。

且拋開兩位主人公,從另外一個角度思考,這部電影裡只出現了三種人:白人、黑人,還有一種“中間者”。其中前面兩種是兩個完全的對立面,互不干擾,兩派人各有各的生活。

但還有一種“中間者”,就似黑與白之間那顯得有些多餘的灰色,這種人不被白人或黑人接受,只能自成一體。他們就像一群流浪者,尋找不到自己的歸宿。

而託尼和唐納德就是這樣一類“中間者”。在電影中有一段場景,在託尼和唐納德從拘留所放出後,託尼說過這樣一句話:“老天,我可比你黑多了!”這句話看似調侃,卻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託尼所指的“黑多了”其實不代表面板上的黑,更多的是在說他的生活,因為他身為白人,卻在過著黑人的拮据生活,到熱狗店裡比賽誰吃的多,依靠這種方式去賺錢,是吃了上頓沒了下頓,託尼的生活方式與黑人無異。在白人堆裡,他覺得自己窮的像一黑人,在黑人堆裡,他又從來沒有被這個種群所接受,因為他們評判的標準是膚色。

著名鋼琴家唐納德也是如此,他打小就非常刻苦地學鋼琴,用自己的努力脫離了貧窮,這本來是一件很值得開心的事情,但是當他好不容易擠進白人的階級社會中,他卻發現自己從未真正融入進去。上層社會的白人花錢請他來為他們彈鋼琴,借藝術的造詣讓他們感到自己是有教養的。演出完畢,臺下一片排山倒海的掌聲,但這掌聲僅僅是致敬藝術,而不是對唐納德的讚美。當他走下臺的那一瞬間,只不過是個黑鬼,不配受他們白人尊重,甚至連酒店的廁所都不讓進,不能在酒店用餐。

這讓我們也明白了一點,我們所生活的社會就是如此,白人如果沒有資產,他就只是白人社會中的黑人,而黑人,再高的成就,再多的資產,也只不過是黑人,他們永遠都改變不了膚色帶來的歧視,永遠都融入不了白人的上流社會,這是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改變的刻板印象。

我們所要關注的不僅僅是當時這個大環境下的種族歧視是有多麼嚴重。如果僅僅是呼籲停止種族歧視,那我覺得對電影的理解還遠不夠深刻。

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我們需要更多地關注像託尼和唐納德這樣的人。

他們既不黑,又不白,只是一群“中間者”罷。

《綠皮書》觀後感12

日本作家東野圭吾在其作品《白夜行》中曾寫道:“世界上有兩樣東西不能直視,一是太陽,二是人心。”的確,知人識面人心難測,人與人之間最大最長最深的距離心與心的距離。《綠皮書》這部影片告訴我們:如果人們能擯棄內心的成見,相互交往付之以真誠,就能消除彼此戒備,在種族主義濃重的大背景下,依然可以收穫彌足珍貴的友誼。

故事的主人公——雪莉,是一名著名的音樂博士,穿行在美國各大城市間的各大名流音樂廳、劇場巡迴演出。舞臺上的雪莉猶如一顆璀璨的明珠,為眾多的美國名流帶來高雅藝術盛宴,彼時的他彷彿褪去了自己的黑人身份。音樂結束,雪莉走下舞臺迴歸生活,然而此時的他不管是外出用餐,還是生活娛樂,都時不時受到來自周圍人的歧視、冷眼甚至暴力,雪莉感受了前所未有的孤獨和難受。

故事的另一位主人公白人託尼,故事一開始,兩個黑人到託尼家打工,託尼的妻子見到他們很賣力,於是給他們倒了兩杯水,此時的託尼還未在心中摒棄種族歧視的觀念,於是將那兩個杯子一下子倒進了垃圾桶。可見這種固有的觀念早已深入人心,為什麼要用這樣的觀念去扼殺那些明明無辜的人自由生活的可能,僅僅憑人種差異,就可以讓一個人失去努力的機會,失去可以有所成就的開掛人生,膚色不能決定人生,人種無法阻絕感情。

後來,託尼事業挫敗不幸失業,迫於生計、緣分使然,他找到了給著名的音樂家雪莉博士做私人司機的這份工作,突然發現這位音樂家正是幾天前去他家打工的黑人之一。在與雪莉博士的日常交往接觸中,託尼看到了一個才華橫溢、正直善良的雪莉。雪莉真誠友善地對待身邊的人(包含他),他目睹了雪莉在舞臺上演奏鋼琴的光輝形象,內心不由升起對雪莉博士的尊敬和讚歎。

在一次演出中途車壞了,託尼趕忙下車去修,雪莉下車一下子望見了在對面耕地的黑人農民,中間隔著柵欄卻像堵高牆一樣,一邊是西裝革履,而另一邊則是揮汗如雨,粗布陋衣。雪莉意味深長地點燃了一支菸,此時鏡頭是一個特寫,意味深長,引入思考。沿途,二人幽默真誠的聊天,拉近了彼此的距離,中間故事一波三折,他們默契配合應對,最後兩人成了最好的朋友。

平安夜,雪莉來到託尼的家中作客,同託尼及其家人度過了一個美好的平安夜。故事結尾不禁讓人會心一笑,倍感溫暖。可見,消除心的距離並不是不可能的,而在於你是否丟下成見,坦誠真誠,真心待人。

《綠皮書》觀後感13

影片中除了大環境之下跨越種族的非常友誼之外。更是用主人公唐和託尼彰顯了很多人生哲理和職場規則:

一、要想在職場或者人生事業當中取得賞識,那就先提升自己的價值;如同影片當中正是因為託尼是個解決問題的高手,唐才會用各種心理以及行為戰術來拉攏他;二、身為職場員工,要有解決各種問題的辦法或手段;因為老闆僱傭員工就是為了解決問題,而不是製造問題。就像富士康老闆郭臺銘貼在公室門外的警言“遇到問題,先想好三個解決方案再敲門”一樣。你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強,相應你的價值也就越大。同時,這樣的方法也可以培養一個人獨自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一個人最值得珍貴和自傲的東西是正直、善良、正義、感恩和忠誠;就像託尼,雖然言語粗俗,行為魯莽,放浪形骸,而且還很油膩。但他始終有著自己的道德底線,無論險境如何殘酷,他都能與唐共進退。突然又讓我想到早些年網路流行的一句話“日落西山你不陪,東山再起你是誰”。

四、解決問題往往有很多種方法,這句話用到託尼身上,我感覺再恰當不過了。其實我們遇到棘手的問題,感覺無法解決的時候,不妨跳出固有的思維,換一種思考方式,或許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五、要有觀察入微的能力和大局觀意識;這一點從遭遇酒吧小混混搞事時,他用槍來威脅對方,沒有交戰的腥風血雨,卻展現了他對形勢的理性戒備和對自身力量的合理預估,所以他真的是帶了把槍。從這點細節來看,唐是不及託尼的謹慎;在警察抓到唐跟另一個男的幹壞事的時候,託尼則好聲好氣地賄賂兩位警察,因為他一方面是想盡快讓唐擺脫麻煩,另一方面他又儘可能地在避免事情鬧大之後可能對唐的事業帶來災難性的負面影響。

六、無論做什麼都當全力以赴,不留餘力。就像***總經理的口頭禪“要麼成,要麼死”一樣。這是一種魄力,也是一種鞭策和信念的堅定。

而這些都恰好與***的企業文化相映襯,***健康管理有限公司作為移動網際網路健康產業的健康管理公司,需要更多的人才來幫助公司的發展,推動健康產業的發展。但公司又有著自己的原則,人才觀德為才先,積極主動,專注極致,敢於擔當便能很好的體現。另外,好的發展環境與企業文化才是一個公司能不能長遠生存的決定,所以,與其說《綠皮書》是日冠奧斯卡最佳影片,不如說是一部詮釋人生規則、為人處事、職場規則的立體式教科書。

《綠皮書》觀後感14

電影中的優雅鋼琴家和粗俗的白人司機,一個感覺高高在上,一個太接地氣,一個收入豐厚,一個為生計忙碌,一個經常是手捧一本書,一個經常是手抓一雞塊,一個處事得體,一個簡單直接......

太多差異的兩個人走在了一起,都對自己的工作非常敬業,都穿著非常得體,一路走來,互相影響、互相幫助,除了友情的暖,還是輕鬆的笑,討論了很多關於人性,孤獨,偏見的話題,但沒有說教,而是用趣味傳達溫情,暖化了人的內心。

電影讓人領略了美國不同洲的風景和酒店,也讓人感觸深刻,有內涵,相對國內大部分肥皂劇來說,質量確實較高,有中心、有主線,有清晰的傳遞路線。

家庭的紐帶:家庭很重要,為了家庭男主人公願意通過各樣的方式賺錢,養活家人,家庭是第一位的,為了賺錢願意離開家兩個月,電影傳遞了離開家這麼久是多少不好的事,家庭聚會很重要,再怎麼樣也要在平安夜前回到家裡,否則就“沒有他的床了”。

讓人不得不思考“人活著是為了什麼?”“生活的中心是什麼?”

傳情的紙信:為了省長途電話費,託尼一路給家裡的妻子寫了好多信,從一開始的流水帳到後面的講情畫意,從開始的照寫到後面的自成一套,寫得已經讓音樂大師都覺得滿意,妻子看得感動不已,也加深了夫妻的感情,說明交流很重要,表達很重要。

然而在現在這個網際網路時代,誰還會寫信呢?我們或許已經失去了這個途經。

快樂是什麼:是點燃一個煙,是喝一杯酒,是看一會書,是寫一封信,是吃一份三明治或雞塊,是在大眾的酒吧裡彈一曲音樂,是一次家庭的聚餐,是朋友間一次簡單的聊天,是在無垠的公路行駛.......快樂其實很簡單,只要是自然隨性、簡單純粹的一個小舉動。

而我們如今的快樂已經變得越來越難,忙著追求物質和一些不可及的東西,或許我們已經忘記了我們生活的初心....

包容是什麼:包容舉止的隨意粗俗,包括有點難看的吃相,包括性取向的不同,包容撿塊石頭那樣的小便宜,從扔掉別人喝過的杯子到同桌吃飯、共睡一間......

而生活中的我們或許太計較一些事情,太計較自己個人的得失...

電影還告訴我們什麼:

要有改變的勇氣,要學著嘗試。

要聽爸爸的話“工作就工作、笑就笑、吃飯的時候要象最後一頓" 。

孤獨是什麼?不要總是一個人呆著,要和家人、朋友一起。

忍耐是什麼?拳頭有時候解決不了什麼,有時也能解決點問題,面對別人的不尊重和理解,要有自己的態度和方式。

《綠皮書》觀後感15

《綠皮書》,作為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的獲獎作品,我滿懷期待的觀看了這部電影,它講述的是意裔美國人保鏢託尼被聘用為世界上優秀的黑人爵士鋼琴家唐開車。鋼琴家唐將從紐約到黑人種族歧視嚴重的南方舉辦巡迴演奏,倆人根據綠皮書指南進行的友誼之旅。

我原本以為它會是特別高深難懂且富含哲理的影片,看了後才發現並不是。全片以20世紀60年代美國的黑人歧視為背景,但沒有過於衝突激烈的矛盾表現,而是平白直敘的,還有點輕鬆幽默,更容易讓觀眾接受。影片中託尼最初在一家酒吧當保安,一個富商將對他最重要的帽子放在服務員那裡,託尼將帽子藏了起來,當富商找不到帽子而著急時,託尼又將帽子還給了富商,因此和他結為了朋友,託尼很擅長處理人際關係,或許唐就是看中他的能力。後來託尼在酒吧打了有背景的人而被開除,之後才給唐開車。唐十分高雅,非常有修養,兩人在旅途中相互學習,彼此都需要對方。

唐教會了託尼很多事情,例如託尼給妻子寫情書方面,不再記流水賬了,懂得如何浪漫的表達自己的情感。類似的例子還有,託尼發現地上有一塊綠色的漂亮石頭,隨手撿起來揣在兜裡,並沒有付錢,這被唐的朋友看到了,唐認為託尼的行為是偷竊,要求他去付錢,這讓託尼不能理解,在他看來,撿的並不算偷。最後託尼還是妥協了,付了錢。不過唐給託尼印象最深的是,不是所有麻煩都可以用拳頭解決,只有尊嚴才能讓你獲得別人的尊重。唐就像託尼的老師一樣,幫他慢慢改變自己的壞毛病。

託尼也幫助了唐很多,每當唐受到種族歧視時,他都願意站在唐這一方,幫助唐。在託尼的眼中唐是孤獨的,時常夜裡一個人喝著悶酒,他舉止得體,身著西裝,而他的同胞卻言語粗暴,衣衫襤褸,優秀的他使得自己格格不入,他有個哥哥,卻沒有主動聯絡,託尼希望他給他哥哥寫信,但他好像在等待他哥哥聯絡自己,託尼說“人之所以孤獨,是不敢勇敢地邁出第一步。”我很喜歡這句話,感覺自己沒什麼朋友,可能就是沒有勇氣邁出第一步,不過影片最後結尾唐本來拒絕託尼和自己去他家過聖誕夜,但他回到家中,卻發現只有自己孤獨一人,他勇敢邁出第一步,去了託尼的家。這也是託尼教會唐的一件事。

看完了這部電影,我學會了很多,這個世界始終都存在著歧視和偏見,當我們遇到時,不要用暴力去解決,只有尊嚴是必勝的,維護自己的尊嚴才是解決辦法。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要勇敢邁出那一步,你會收穫很多。我們也要多學習身邊人的優點,成為更好的自己。

TAG標籤:綠皮書 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