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七年級上冊《兩小兒辯日》同步測試題

《兩小兒辯日》通過兩小兒爭辯太陽在早晨和中午距離人們遠近的問題,孔子不能判斷誰是誰非的事,體現了兩小兒善於觀察、說話有理有據和孔子實事求是的態度。下面是應屆畢業生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的七年級上冊《兩小兒辯日》同步測試題,希望對大家考試有所幫助。

七年級上冊《兩小兒辯日》同步測試題

 一、積累與運用

1.根據拼音在田字格內寫出相應的漢字,要求書寫美觀、規範、工整。(4分)(自編)(A)

我們生活在農村這一廣闊天地裡,我們要用我 們的辛勞去美化農村環境,創造美滋滋的生活,完成時代fùyǔ我們的使命,千萬不要讓我們年老後,後悔、wǎnxī。

2.解釋下列各句加點詞(8.5分)(自編) (A)

(1)孔子東遊( )( ) (2)見兩小兒辯鬥( )( )

(3)問其故( ) (4)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 )

(5)日初出大如車蓋( )( )(6)及日中則如盤盂( )( )

(7)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 )

(8)孔子不能決也( ) (9)孰為汝多知乎( )( )( )

3.解釋下列各句中的虛詞(自編)(13分)(A)

(1)為 及為相( ) 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

項為之強( )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 ) 悉為兩段( )

方為秋田之害( ) 可以為師矣( )

孰為汝多知乎( ) 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

(2)以 太祖常勸以讀書( ) 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

普又以其人奏( ) 跪而拾之以歸( )

歲以大穰( ) 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

是以謂之“文”也( ) 意將隧入以攻其後也( )

(3)而 而能以天下事為己任( ) 拔山倒樹而來( )

舌一吐而二蟲盡為所吞( ) 學而不思則罔( )

學而時習之( ) 默而識之( )

而兩狼之並驅如故( ) 而日中時遠也( )

4.寫出下列各句中加點詞的古今意思(自編)(2分)(A)

去 古: 今: 湯 古: 今:

 二、閱讀理解

(一)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 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知乎?”

5.解釋加點的字詞(2分)(自編)(A)

孔子東遊( ) 及日中則如盤盂( )

問其故( ) 此不為近者熱 而遠者涼乎( )( )

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問其故”中加點詞用法不相同的一項是( )(1分)(自編)

A.其喙有鉗 B.先自度其足 C.密使其妻見喻皓之妻 D.普又以其人奏

7.用“/”標出下面句子四處朗讀停頓(2分)(自編)(A)

我 以 日 始 出 時 去 人 近,而 日 中 時 遠 也。

8.翻譯句子(3分)(自編)(A)

(1)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譯:

(2)孰為汝多知乎? 譯:

9.“孰為汝多知乎?”你覺得這能怪孔子嗎?這說明了什麼?從這個故事中,孩子的態度可用《論語》中的哪句話來概括(3.5分)(自編)(B)

(二) 處之不易①(自編)

殷仲堪②既為荊州,值水儉③。食常五碗盤④,外無餘餚。飯粒脫落盤席間,輒拾以啖之。雖欲率物⑤,亦緣其性真素⑥。每語子弟⑦雲:“勿以我受任方州⑧,雲我豁平昔時意⑨,今吾處之不易。貧者士之常⑩,焉得登枝而捐其本⑾?爾曹其存之⑿!”

註釋:①處:居於高位;易:改變。②殷仲堪:人名。晉孝武帝太元 十七年(392)任荊州刺史,太元十九、二十年,荊、徐二州水災。他篤信天師道,生活儉省。③水儉:因水 災而年成不好。儉:歉收。④五碗盤: 古代南方一種成套食器,由一托盤和放在其中的五隻碗組成,形制較小。⑤率物:為人表率。⑥真素:真誠無飾;質樸。素:樸素。⑦語(讀yu):動詞,告訴。子弟:這裡指子侄輩。⑧受任方州:受命擔任大州刺史。方州:州。⑨豁(huo):拋棄。時意:時俗。⑩常:常態。⑾“焉得”句:意指不能因為登上高枝就拋棄樹幹,比喻不能因為身居高位就忘掉了做人的根本。⑿爾曹:你們。存:謹記。

1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的含義。(2分) (B)

①殷仲堪既為荊州( ) ②值水儉( )

③雖欲率物( ) ④亦緣其性真素( )

12.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與“勿以我受任方州”中加點的詞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1分) (A)

A.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 B.是以謂之“文”也 C.太祖常勸以讀書 D.普又以其人奏

13.用“/”標出下面句子兩處朗讀停頓(2分)

焉 得 登 枝 而 捐 其 本?

14.翻譯下面兩句話。(4分)

(1)雖 欲率物,亦緣其性真素。譯:

(2)每歸府第,闔戶啟篋取書,讀之竟日。譯:

15.從殷仲堪的言行看,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人?(2分)(C)

 參考答案

一、積累與運用

1.賦予 惋惜

2.(1)遊:遊歷(2)辯:辯論、爭論 鬥:爭、爭勝負 (3)故:緣故,原因

(4)始:剛 時:時候 (5)出:出來 如:像 (6)則:就

(7)小:顯得小 大:顯得大 (8)決:判定

(8)孰:誰 汝:你 知:同“智”,智慧

3.(1)為 做、任、擔任 當作、作為 因為 被 判斷詞,是 做 成為 成為

同“謂”說 判斷詞,是

(2)以 介詞,用、拿 介詞,把 介詞,把 相當於“而”,不譯

介詞,因,後省“之” 認為 因為 連詞,來 用來

(3)而 轉折連詞,但、卻 表修飾 表承接,便、就 轉折連詞,卻

表承接 表修飾 轉折連詞,可是 表並列

4.去 古:距離 今:從一地到另一地

湯 古:熱水 今:烹調後汁特別多的副食

5.到東方 等到 詢問 覺得熱 覺得涼

6.D指示代詞 ,這(例句中“問其故”的“其”為代詞他們A代詞,它的 B代詞,自己 C代詞,他的)

7. 我 以 /日 始 出 時 /去 人 近,而 /日 中 時 /遠 也 。

8.(1)另一個小孩認為太陽剛剛出來時(距離人)遠,而正午時(距離人)近。

(2)誰說你智慧多你?

9. 不能。說明人們懂得的東西是有限的,知識是無窮的,即使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其次,人們從小就要樂於思考,善於思考,宇宙無窮,知識無窮,學無止境,需要我們不斷地質疑,需要我們不斷探索。 知之為 知之 ,不知為不知,是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