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美術版國中《美術》七年級對景創造優秀教案及反思

教師:蔡xx

美術版國中《美術》七年級對景創造優秀教案及反思

班級:美術多媒體教室)

時間:*年*月*日一.教學內容

本課是美術版國中《美術》教材七年級(上)第一單元,課型是欣賞課,安排兩課時。本單元要點是引導學生初步瞭解中國畫的藝術特色。而《對景創造》的學習,是為學生在美術鑑賞的過程中能提高個人審美能力,在欣賞中陶冶情操,提升素質。

二.學生學習情況

通過一段時間學習,學生對美術的特點已有初步瞭解,但如何通過欣賞來體會畫家的情感還是比較難於理解。而且學生主動性不強,特別需要老師的引導.

三.設計思想

我們的學生對畫畫並不陌生,本課教學主要是通過欣賞、講解。蒐集關於對景創造性的相關資料進行研究性學習來感受、體驗畫家所要表達的意境與情感。

四.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

本課教學,學生通過欣賞了解對景創造藝術特點,初步瞭解對景創造技法。

(二)過程與方法

1. 收集一些對景創造有關資料進行分析。

2.啟發式教學法、討論交流法、觀賞、探究、歸納等教學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學生通過學習,豐富了藝術情感的表現能力以及提高了藝術作品的欣賞能力,在愉悅中接受美的教育,增強從生活中發現美和認識美的能力。

五。教學重點和難點

1.重點:賞析美術作品的藝術特色。

2.難點:通過欣賞,評述,能初步瞭解美術作品的審美文化價值,在生活中發現美和認識美。

六.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出課題

我們很多同學心裡常常會有一種疑惑?這麼美麗景色,畫家是怎麼把它搬到畫面上呢?

為什麼我就不會呢?

唉!人家是天才,是畫家……

自我安慰,天生我材必有用。

那麼,我們今天就把這個時常盤旋在我們腦海深處裡的疑團?做個簡單地分析。

因此,我們這節課的課題——《對景創造》

二. 分析作品

1.《芒種》

看——問——回答(感想)

總結:畫面中呈現,好像我們曾經去過某個地方,我們村或我們村的某一處。

畫中的小橋,清晨上學時,我剛從這橋上走過,池塘上還飄浮著嫩綠的浮萍。畫面中一切都是那麼平靜、淡泊、親切。是的,它就是我們生活中身邊的景色。

大自然中總是蘊含著美的生機。

古人所謂的“造化為師”,就是在寫生的過程中活用傳統表現技法,並從中生髮出適時的新技法。

對景寫生與對景創造成了歷代畫家的必修課。因此,大自然是我們最好的老師。

2.李可染——《蘇州拙政園》

這是一幅水墨寫生佳作。

順著場景的特點構圖造境,形成了一個倒置的“v”字形,具有隨景推進的幽深之感。

平淡之景通過水墨畫技法的發揮與意境的營造,使得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3.李可染——《靈隱茶座》

畫家以層層積累表現層林掩映下的光感效果,寺廟通道旁的茶座場景呈現出光影閃爍的清涼景趣。

假如沒有這些光影,那麼整個畫面也就平淡了。而這些光感表現也是作者李家山水的一大特色——“光感效果”,西為中用的水墨效果。

4.傅抱石——《四季山水——冬》

近代山水畫家傅抱石一張冊頁山水畫。

畫中生動感人的原因在於何處?

平實的景緻一經其巧妙運作,使得畫面楚楚動人而有鮮活的生命內涵,充滿著意境。

畫中意境營造一種冬季氣氛。

在畫中只呈現四種物品:枯木、遠山、小溪、山裡人趕著牲口、霧。

疏葉將盡

遠岫蒙朧

寒氣襲人

山裡人著牲口緣溪而行

蕭疏之境

在中國畫中,意境營造迴繞冬季氣氛所作的藝術化處理,其表現手法的精妙與嚴謹確乎已至增一分太多,減一分則少的.程度。

5.《樟樹下》

先看景色照片——再看畫

藉助樟樹與周邊環境關係,營造樹陰下的休憩小景,強化了靜謐恬淡的意境。

意境總是有詩意,讓我們想起古人的詩句,將畫境定格在“芳樹無人鳥空啼”的虛境中。

6.《泊舟塘棲》

先看景色照片——再看畫

就取景而言,筆直的河道不宜入畫。因此,強化河道的彎曲處理,突出泊舟岸邊的生活氣息。樹枝、船相互交織為構圖贏得了拓展畫境空間。

畫中一群鴨了讓畫面更加增添生活氣息,生動描繪泊舟岸邊的情形。並且讓畫面動了起來。

三. 欣賞作品

1. 微雨雲林

2. 農閒季節

3. 東風吹綠又一年

4. 秋陽漸高

5. 溪出幽篁

6. 夏至

7. 荷風徐來

8. 家在畫屏中

四. 講解寫生步驟

照片《古橋旁的老梧桐》

梧桐的美麗在於內在的豐富與外表的蒼涼,經過嚴冬的風霜一葉不剩,呈現了一份悽美,加上古橋的凝重與沉默。讓我們有一種“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的審美感受。

畫法要領:

1.順著構圖框架,從形體結構的關鍵處著筆生髮乾枝。

2.邊勾邊皴,由主幹及枝叉地生髮形體結構。

3.由樹及橋地完整畫境,把握佈局上的虛實關係。

4.於勾勒與皴擦間施以淡墨擦染以銜接渾然的方式強化形體結構和體面關係。

總結:對景創造不僅要有發現美的眼光,也要善於調動積極因素,創造富有美感的構成關係。

五. 視訊:雲山深處——溪山行旅圖

宋元山水畫堪稱臺北故宮寶藏中的極品。從北宋的巨碑型風格到南宋詩意的小景,再到元朝的心靈山水,古代畫家用不變的筆墨線條,勾勒渲染出千般世貌,萬種情懷。一幅幅曠古世制,依然延續著“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的禪思。

六. 教學小結:

誠然,對我們在座的中學生而言,美術課的主要意義在於同學們接受美的教育,從而增強生活中發現美和認識美的能力。

羅丹:“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因此,如何在對景寫生的過程中,培養髮現美,認識美的知覺度,成了我們中學生寫生課的主要目的,也是帶著這樣的目的去寫生,才能發揮我們的主觀能動性,步入對景創造的佳境。

吳冠中說:“培養慧眼比鍛鍊巧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