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雖有嘉餚》教案設計

教學目標:

《雖有嘉餚》教案設計

1、知識與能力:

瞭解《禮記》、《學記》相關知識,理解重點文言詞語,熟讀並背誦 課文。

2、過程與方法:

對照註釋翻譯課文;瞭解類比說理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明白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認識到實踐的重要性。

教學重難點:

1、能對照註釋翻譯課文;

2、瞭解類比說理的方法,明白教與學互相促進的道理。

教學手段:

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 間:

一課時

教 學過程:

  一、巧引入。

1、“四書”、“五經”是國學之瑰寶,是智慧之源泉。“四書”、“五經”分別是哪幾部典籍?

2、導語。

半部《論語》治天下,一幀《禮記》譽千秋。或許同學們對《禮記》不甚瞭解,但《禮記》中的名言卻常常在我們的耳畔迴響:“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告訴我們要勤於鑽研;“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啟迪我們要做好規劃,有的放矢;“苟利國家,不求富貴”教育我們要有為國為民的情懷……可見,《禮記》影響之深廣。

今天,就讓我們親近《禮記》,領悟為學之道。

  二、知作品。

1、生匯 報蒐集到的有關《禮記》的資料。

3、知道題目《雖有嘉餚》的由來。

  三、齊誦讀

1、生讀課文,給難字注音,劃分朗讀節奏。

2、出示課件,認讀,把握節奏。

(1)、讀準字音

嘉餚( ) 弗食 ( )

自強( ) 教學相長( )

兌命( ) 學學半 ( )( )

(2)、把握節奏

雖有/嘉餚,弗食,不知/其旨也;

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

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

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

知困,然後/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

《兌命》曰:“學/學半。”

其/此之謂乎?

3、師範讀、領讀。

4、齊讀。

  四、釋文意。

1、生對照註釋試譯文章。

2、出示重點字詞,理解。

3、指名試譯,點撥。

4、同桌互 譯,參看譯文。

  參考譯文:

雖然有美味 的肉食,不去品嚐,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雖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學習,就不知道它的好處。所以,學習之後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後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 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後就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不懂的地方,然後才能勉勵自己。所以“教”和“學”是相互促進的。《尚書·兌命》說:“教人是學習的一半。”這話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5、關注特殊詞句。

通假字 《兌命》曰

古今異義

(1)雖有至道

(2)不能知其旨也

(3)教然後知困

(4)教學相長也

詞類活用

(1)不知其旨也

(2)不知其善也

一詞多義:學 其

  五、析文章。

1、鼓勵學生質疑。

2、闡釋重點問 題。

預設:

(1)文章開頭寫“雖有嘉餚“有何作用?

從“佳餚”寫起,是為了用“佳餚”與“至道”作類比 ,指出學習的重要性。

這種說理的方法叫做“類比說理”。

(2)、有人說由“說”過渡到“教”不自然,邏輯不嚴密,你是怎樣認為的?

(3)、引用《兌命》有何作用?

3、理文脈。

先是以類比強調要學習,要實踐,接下來指出“學”與“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此進一步討論其效果(自 反和自強),最後得出結論。文氣貫通,層層遞進。

  六、明主旨。

1、若用一個詞語概括文章,你會選哪個詞?它是何意?

2、讀完文章,你有何體會?

學是第一位的.,不學,則無法獲得知識,也無法知道自己的不足 ,也就沒有完善自己的機會。

“教學相長”還意味著學習中的互動和交流。有時候,可以採用教的方式學習。比如, 嘗試把自己的理解講給同桌聽,看看他的反應。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確實理解透徹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這時候就可以“知困”而“自強”。

3、明確主旨。

本文論述了學習要重視實踐的重要性,要求把明白了的道理付諸行動,通過行動來證明道理是否正確,即實踐出真知。另一方面,論述了教學相長的道理。

4、背誦全文。

  七、妙拓展。

1、口語交際。

某班成立了幫扶小組,老師安排曉雨指導若冰的語文學習,可曉雨說這樣影響自己的學習,不同意。假如你是曉雨的同學,你準備怎樣勸說她?(請用上《雖有嘉餚》中出現的成語或句子

2、積累《學記》中的名句。

( 1)學習過程五步驟: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2)學者有四失: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

(3)教育教學九原則:教學相長、長善救失、啟發誘導、因材施教……

(4)要廣泛交流: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

  八、課外練。

1、查閱資料理解積累的《禮記》中的 名句。

TAG標籤:雖有 教案設計 嘉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