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音樂家語文教案參考

[教學要求]

音樂家語文教案參考

1.導學生通過小揚科的悲慘遭遇,認識人剝削人的社會摧殘人才的罪惡,從而體會到自己童年的幸福。

2.鞏固剛學過的生字,學習本課生詞;體會比喻句在課文中的作用;繼續進行段的訓練。

3.能有表情的朗讀課文,注意學習描寫人物的形象和心理活動。

4.啟發學生想象,描述畫面,並在感受形象的基礎上,進行邏輯思維的訓練。

[課時安排]

三課時。

第一課時:揭示課題、激發學習慾望。範讀課文。讀後談感受。自學課文。討論段落劃分。講讀課文第一段。

第二課時:講讀課文第三、四段。

第三課時:講讀課文第五段,.總結全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激發學習新課的興趣。

這一課我們再學習一篇寫人文章《小音樂家楊科》,(板書:小音樂家揚科)

揚科是個波蘭孩子的名字。這裡的“揚”不是我們姓“楊”的“楊”,所以它不是“木”的偏旁,波蘭,你們知道嗎?它是歐洲的一個國家。

每當我們提起“小音樂家”、“小畫家”、“小書法家”,心裡都很羨慕。但是,小音樂家揚科的命運卻是十分悲慘的。

(引導兒童帶著關注的心理學習新課。)

請你們開啟課本,聽一聽,小音樂家揚科的命運是怎樣的不幸。

二、範讀課文。

三、讀後談感受。

(通過將題目作主語,讓學生把句子補充完整談感受。)

小音樂家揚科。

(這樣的句式,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全文。)

小結:把大家說的連起來,這個故事的大意就清楚了。小音樂家揚科是個窮苦的孩子。他非常愛音樂,因為他想看一看、摸一摸提琴,竟被地主打死了。

四、自學課文。

課文大意清楚了,還細道課文的層次,先寫什麼,接著寫什麼,然後寫什麼。你看一看書後的第三題,根據那五個提綱把課文分成五段。

學生默讀,試分段。

五、討論段落劃分。

六、講讀課文。

第一段。

1.指名讀。

2. 揚科幾歲就當了牧童?最後一句再來讀一遍。深情地講述:同學們,你們現在幾歲了?哦!你們有的十歲了,有的十一歲了,揚科在比你們小兩、三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媽媽,到地主家裡去放牛、放羊。揚科的'媽媽怎麼捨得呢!(利用兒童親身體驗,激發情感,使學生在剛接觸課文時,就朦朧地覺得揚科是值得同情的,這樣一步步進入課文描寫的情境。)

3.默讀課文。

啟發邊默讀邊想象畫面:

課文一開始就描寫了揚科的形象,你們讀讀課文,再閉上眼睛想象一下,在什麼地方,有個什麼樣的牧童在放著牛羊。(並不立即要求學生描述,只是通過想象,進入情境。)

4.提問:揚科長著一雙“閃閃發光”的眼睛,顯然,他是個聰明、可愛的孩子,可媽媽卻為什麼讓揚科到地主家去做牧童?(解釋:“短工”,引導學生讀有關的句子“過了今天,不知道明天會在哪裡。”)

5.講比喻句“好像寄居在人家屋簷下的燕子。”“寄居”是什麼意思?居,是居住,寄居,本來的意思是借了住。課文上是說媽媽今天在這家幹活,明天在那家幹活,一切都得聽主人的擺佈,隨時隨地都可以叫她離開。這就像燕子寄居在人家的簷下。從這個比喻裡,使我們知道,揚科的媽媽生活很不安定,沒有保障。

6.齊讀本段。

小結:課文一開始就寫了揚科和媽媽窮苦的生活。

第二段。

1.過渡:揚科雖然是個窮孩子,但非常愛音樂,他怎麼愛呢?大家默讀課文第二段。

2.這一段的意思,我們可以用書上的哪一句話概括?

(讀後以能找出“揚科很喜愛音樂,無論走到哪裡,他總能聽到樂聲”概括全段內容的答案為最宜。)

3.根據第二段的內容,具體說說走到哪裡,聽到什麼樂聲。走到哪裡,又聽到什麼樂聲,最好能用上象聲詞。

例句:(1)小揚科在樹林裡,聽見“噢咦、噢咦”的聲音。

(2)小揚科來到小河旁,聽到青蛙“呱呱呱”地叫著。

(3)小揚科在果園裡,聽到麻雀在“唧唧喳喳”地為他歌唱。

4.誰能把這些內容排成一連串的句子,最好先說一句,“無論……總……”;接著,具體說,無論走到哪兒總能聽到什麼樂聲;最後再說一句,“凡是……。”

(貫穿語言訓練,使學生進入情境的感受分外明確,語言能力亦在其中得到培養、提高。)

板書:

總“無論……總……”

他來到……聽到……

分他來到……聽到……或“在……在……在……”

他來到……聽到……

總“凡是……”

5.學生描述

6.指點:揚科無論走到哪裡,總能聽到樂聲。凡是鄉村裡能聽到的一切響聲,他都注意聽著,他覺得這些聲音都是音樂。

從這兒我們知道揚科對聲音特別敏感。這說明揚科具有音樂的天才。難怪大夥兒都叫他“小音樂家”。

小結:楊科很愛聽自然界的音樂。

第二課時

講讀第三段。

1.設問過渡:第三段一開始又說揚科在聽音樂,這次他在哪兒聽?

2.默讀課文。

3.小揚科他在哪兒聽音樂?是在旅店的裡面,還是在外面;是門邊,還是視窗?

(引導學生對揚科在牆角這意想不到的處所聽音樂的感而為之動。)

指點:連門邊、視窗都不讓站!(激起學生情緒)他在哪兒呢?(“揚科悄悄地躲在鄉村旅店的牆角下靜聽。”)

4.這一句中有一個動詞用得特別好!(躲)他為什麼要躲呢?他曾經有過什麼教訓?這個“躲”字說明了什麼?

(聯絡第二段中因為聽風吹木叉而被監工毒打,點出了資本主義制度對天才兒童的摧殘。)

5. 指點:儘管是躲在牆角下,還是在“靜聽”,而且“常常”去聽,說明他對音樂愛的程度之深。

6.藉著旅店的燈光,我們彷彿看到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在哪兒聽音樂?同學們想象一下那個情景,先交代清楚時間地點,然後描繪一下,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在聽音樂,他怎麼聽著,聽著……最後點明他是誰。(啟發學生結合第一段中所描繪的小揚科的形象加以想象描述。)

7.學生描述。

8.他靜靜地聽著。在樂聲中,什麼聲音最吸引他?(小提琴的美妙的聲音。並抓住“覺得”一詞幫助學生理解。小提琴的聲音吸引了揚科,他簡直聽入了迷。以至覺得“每一根柱子都在顫動,都在歌唱,都在演奏”。這是他想象中的奇妙的情景。

9.齊讀“小提琴奏出輕快柔和的樂曲……”兩句。

10.揚科用什麼做了一把小提琴?樹皮和馬鬃怎麼能做小提琴呢?但為什麼他還是做了?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揚科多麼愛小提琴!

11.教師深情地描述:小提琴使他著了迷,他願“用自已的一切去交換”,然而他知道,除了這瘦弱的身體,除了這破舊的衣服,他是一無所有的。於是他把要求降低了又降低,“只要讓他摸一下,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夠心滿意足的了。”

(教師用語言描述情境,不僅渲染了課堂氣氛,同時激發起學生強烈的情感。)

12.指導表情朗讀,(進一步強化感知)“小提琴的聲音多麼美妙呀”一節,在“揚科真願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換”一句後停頓長些。突出“多麼”、“要是”、“真願意”、“一切”“摸一摸”、“摸一下”等詞語,把小揚科對小提琴的情感表達出來。

指名讀本段二、三兩段。

小結:揚科在旅店外面聽音樂,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

第四段。

1.過渡:自己做的一把畢竟太小,像蚊子在哼似的。剛巧地主的僕人有一把小提琴,每當小提琴聲響起時,小揚心裡會怎麼想呢?請看課文第三段。

2.指名讀。

3.小揚科心裡怎麼想?照我們的想法:看一看總是可以的。可是事情並不那麼簡單。揚科為了看個提琴,發生了什麼事呢?請同學們默讀下面三個小節。

學生默讀,要求把寫揚科愛小提琴的句子畫出來。

4.這三小節主要寫了什麼?(並理清揚科動作程式:望、走、闖、跪)

5.揚科是個牧童,他住在草堆邊,地主的食具間是不允許進去的。但是,他終於走進去了,課文中打了一個什麼比方,把小揚科當時的恐懼和情不自禁的心情寫出來了。

6.講比喻句“自己好像是闖進籠子的小動物。”

(1)用“籠子”比喻什麼?

(2)小揚科就像什麼?

(3)籠子中的小動物的命運怎麼樣?(失去自由,隨時都可能遭到主人的鞭打、殘害。)

(4)照應“他怕”、“他不敢動”、“恐懼越來越緊地抓住了他”。突出揚科的“怕”。解釋:恐懼,就是害怕。所以課文上說“夜靜得可怕”,主要是說揚科心裡害怕。

(5)他是這樣的害伯,但他卻走進了地主的食具間,句子中的“闖”告訴我們什麼!(他對小提琴強烈的愛,戰勝了“怕”,

這種“愛”已經到了沒有辦法阻擋的程度,這就是課文上所說的“無法抗拒的力量”。)

(6)照應:“眼巴巴地望著”、“望了很久”、“一股無法抗拒的力量推著他往前走”、“向門口移動”。

(7)指導朗讀。這兩節寫了揚科心裡的怕和愛。寫揚科的“怕”,進一步寫出地主的殘酷,也更襯托出揚科對小提琴的愛。我們朗讀時,寫“怕”的情緒,要讀輕聲,好像不敢出聲;寫“愛”的感情,要讀得深沉、強烈。(示範。)

7.提示:小揚科深情地望著小提琴,只是想做什麼?

(他只是想仔細地看一看小提琴。照我們的看法,看一看總可以吧!)

8.默讀本段三、四節。

9.揚科在小提琴面前跪下了。指導看插圖。(注意他的動作,想象他的眼神。)

(憑藉

TAG標籤:音樂家 語文 教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