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5篇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於學生理解並掌握系統的知識。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5篇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

設計意圖:

1、培養幼兒從小愛科學和對科學的興趣;通過活動,使幼兒感知風的大小與風車轉動的速度有關。

2、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活動目標:1、知道小風車轉動的速度與風的大小有關,激發幼兒對科學的興趣。

2、引導幼兒用各種卡紙、紙杯、等材料製作簡易風車,培養幼兒動手操作能力。

3、通過實際操作,培養幼兒的動手操作能力。

4、學會積累,記錄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決問題的方法有很多種。

活動準備:1、麥杆、卡紙、剪刀、紙杯、圖釘等。

2、風扇、扇子、等。

活動過程及方法:1、發現小風車轉動的原因,做個小風車玩一玩。

2、試試怎樣讓風車轉的快。

活動過程:(一)看一看

出示一個大風車利用班級裡面的自然風觀察風車的轉動(可以在班級開門產生對流風,或是用風扇使風車轉動)

提問看看風車是什麼樣子的?它是怎麼轉起來的,引導幼兒說出風使風車轉動起來。

(二)做一做

給幼兒提供製作風車的卡紙、紙杯,麥杆、剪刀和圖釘,讓幼兒自由選擇學習製作風車

方法略

(三)玩一玩

讓幼兒動手玩一玩自己親手製作的小風車,讓幼兒感覺與發現怎麼使自己的風車轉動起來。

(四)比一比

誰的'風車轉的快,引導幼兒採用多種方式使風車轉的更快。

(五)想一想

想一想風車為什麼有的轉的快,有的轉的慢,引導幼兒說出實驗結果。

教學反思:一次科學活動的開始,應該來自幼兒已有的經驗,一次科學活動的結束,並不是真正的結束,應使幼兒有進一步的探索可能,成為獲取經驗的開始。幼兒是學習的主人,所以我們老師要盡其所有、創設各種學習環境,讓幼兒能夠用眼看、用耳聽、用嘴說、用腦思考,全身心地積極地投入到探究中去,給幼兒自由展現的空間。讓幼兒在遊戲中、快樂中獲得知識,學得經驗。

小百科:風力機是將風能轉換為機械功的動力機械,又稱風車。廣義地說,它是一種以太陽為熱源,以大氣為工作介質的熱能利用發動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2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學說故事中角色的對話。

2、知道水中倒映的現象。

3、豐富詞彙:“倒影”。

4、主動參與實驗探索。

5、樂意與同伴合作遊戲,體驗遊戲的愉悅。

【活動準備】

大水盆,盆裡盛有清水。準備一些小豬紙偶。

【活動過程】

1、分散活動“看倒影”。準備一些較大的水盆,盆裡盛有清水,讓幼兒看水中的倒影:“我們在鏡子裡能看到自己,我們在水面上看一看是怎樣的?”讓幼兒分散活動,在水面上看倒影,看一看水中有自己,看一看水中有同伴,看一看水中倒映出物品(幼兒拿著物品)。

活動後進行談話:“在水面上看到了什麼?”知道這是倒影,水面上能映出倒影。

2、出示一個紙月亮,引起聽故事的興趣:“月亮在哪裡?月亮什麼時侯出來?”“月亮出來了會不會有倒影呢?在哪裡有倒影呢?請聽故事‘找月亮’”。

教師講故事,第一遍講完後提示幼兒:“再聽的時侯要記住小豬在什麼地方看到了地上的月亮?”

出示小豬紙偶,教師操縱紙偶講第二遍故事。

3、講故事進行提問,邊問答邊教幼兒學說故事中角色的說話。

“開始,豬老大對豬老二說了什麼?”

“第一個發現月亮的小豬是怎樣說的?”

“第二個發現月亮的小豬是怎樣說的?”

“後來發現月亮的`小豬是怎樣說的?”

讓幼兒互相看一看眼睛中的映像。

4、談話:“想一想,還可以在地上找到哪裡的月亮?”聯絡幼兒的生活經驗進行擴散。

5、教師操縱紙偶,以小豬的口吻對幼兒說:“喜歡聽我的故事嗎?我帶著你們再講一遍,要把我的故事記下來講給爸爸媽媽聽。”帶領幼兒講一遍故事。

“我是愛動腦筋喜歡發現的小豬,你們是不是也喜歡發現呀,今天晚上你們也去在地上找月亮,看看能在地上找到幾個月亮。”

鼓勵幼兒晚上回家找月亮,第二天組織談話:“我在哪裡找到了月亮?我用什麼辦法映出了月亮?”

讓幼兒講述各自的探索與發現。

附故事:找月亮

有一天晚上,小豬老大和豬老二在一起,小豬老大說:“聽說月亮不只天上有,地上也有呢!”老二說:“真的?那我們和朋友一起去找找看。”老大說“好!”

他倆請來了一群小豬,四處去尋找。走到山泉邊,一隻小豬高興地叫起來:“哇,山泉裡有一個月亮!”另一個小豬又說:“哇,露珠裡有一個月亮!”另一隻小豬喊:“哇,玻璃窗上也有一個月亮!”它們還看到水桶裡有一個月亮,鏡子裡有一個月亮,水潭裡有一個月亮,望遠鏡裡也有一個月亮┄月亮又大又小,多得數不清。一隻小豬意外地發現,每頭小豬的每隻眼睛裡都有一個小月亮呢!

小豬們帶著自己找到的月亮,高高興興回家去。

教學反思】

引領幼兒再次深入地進行探索,給幼兒留出探索的餘地和延伸的空間。整個活動,給予幼兒較寬鬆的氛圍,教師只是充當了活動中的支持者,鼓勵者,合作者,引導者,用心傾聽幼兒的表述,並及時的梳理與小結。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3

活動目標:

1.進一步認識眼睛的形狀、顏色、位置及功能。

2.認識保護眼睛的方法。

3.知道看東西需要光線。

4.複習紅色、黃色和綠色。

5.認讀“眼”字。

活動準備

紅色、黃色、綠色的物品。

眼罩。

小鏡子、沒有五官的臉譜、彩筆。

識字圖卡“眼”(見教具)。

與眼睛有關的圖書。

活動過程:

1.老師出示紅色、黃色、綠色的物品,請幼兒蒙著眼睛觸控物品,看看能否說出物品的顏色。

2.與幼兒一起討論眼睛的功能,以及保護眼睛的方法。

3.大家一起欣賞上述物品美麗的顏色,過一會兒,老師把活動室的燈光調暗,並拉上窗簾,向幼兒提問能否看得清楚物品的顏色(有些幼兒可能怕黑,老師最好站在他身邊)。

4.再把燈光調亮,與幼兒一起討論能再次看清楚物品的原因,然後總結有光才可以看見東西。

5.請幼兒照鏡子,觀察自己眼睛的'形狀、顏色和位置,再在一個沒有五官的臉譜上畫自己的眼睛。(臉譜留待以後的活動使用。)

6.出示識字圖卡“眼”讓幼兒認讀。

總結分享

請幼兒互相觀察,說說彼此的眼睛有什麼不相同。

活動評價

1.能說出眼睛的形狀、顏色、位置及功能。

2.瞭解保護眼睛的基本方法。

3.知道有光才可以看見東西。

4.能認讀“眼”字。

延伸活動

請幼兒到“全家福”區,觀察誰的家人戴了眼鏡。

活動建議

1.引導幼兒以多種方式認識保護眼睛的重要性,例如引導幼兒學習一些與保護眼睛有關的兒歌等。

2.邀請兩位戴眼鏡的家長來園,向幼兒介紹戴上眼鏡的原因及帶來的種種不便。

3.在圖書角中投放與五官的漢字認讀有關的圖書,引導幼兒在生活中認讀漢字。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4

教學目的:

學習用實驗的方法瞭解溶解的現象,知道有的東西放在水裡會溶解,有的不會。

教學難點:幫助幼兒理解掌握溶解的現象。

課前準備:

1、若干盛器及小米,沙子,方糖,豆豆,味精,紅糖粉。

2、溫水,小口杯,小勺,糖,鹽,橘子草莓奶粉等飲料粉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以遊戲活動引入主題。

1、玩遊戲"做客"老師以主人的身份說:小客人請進,請喝水。

2、幼兒品嚐糖水和鹽水,引導幼兒說說水的味道。

T:小朋友水好喝嗎?

C:水甜甜的很好喝。

C:老師我的'水是鹹的不好喝。

T:怎麼有的小朋友說水是甜的有的是鹹的呢?

C:因為甜的水裡有糖。

T:糖在哪呢?

C:對啊,糖在哪呢?

C:糖在水裡不見了。

C:我知道,糖溶了。

T:那鹹的水呢?

C:是鹽。

C;鹽也是不見了,溶了。

T:小朋友說甜的水和鹹的水裡放了糖和鹽,那糖和鹽在哪呢?是不是溶了呢?現在老師做個實驗。

3、老師示範小實驗:糖和鹽不見了。

T:小朋友看,老師把糖放進水裡糖在嗎?

C:在,糖在水底呢?

C:怎麼糖不會不見呢?

C:有一點糖不見了。老師你搖一搖

C:用筷子攪動,媽媽做糖水給我就是用筷子攪動的

T:好,我用筷子來攪一攪看看有什麼變化。

C:哦,糖越來越小了,

C:糖不見了。

T:糖到哪去了呢?

C:沒有了。

C;跑到水裡去了?

T:糖在水裡就會不見了,這是糖"溶解"了。那鹽呢?

C:鹽也是溶解了。

C:糖和鹽溶解在水裡就成了糖水和鹽水了。

C:那放進奶粉就成牛奶了……

二、幼兒實驗活動。

1、提出問題,幼兒設想,老師做集體記錄。

T:除了糖和鹽,小朋友還知道哪些東西也會溶解呢?

C:棒棒糖,砂糖,雪糕,冰棒,紙,湯勺……會溶解。相片,筆,鞋子,花,小動物,布娃娃……不會溶解。

T:那小朋友看老師這些東西哪些是會溶解的哪些是不會溶解的呢?

2、幼兒根據提供的材料進行猜想並記錄。

C;"我想沙子會溶解,""方糖也會溶解""豆豆不會溶解"……

T:請小朋友把你的猜想記錄在你的記錄紙上。

C;"老師我猜想味精不會溶解,""我認為沙子不會溶解""我猜小米會溶解,這樣它才會變成米飯的"……

T:是不是這樣呢?請小朋友拿實驗材料一一試一試。

3、幼兒做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及發現。

幼兒1那起方糖放進水中,看了看說"老師我的方糖不會溶"幼兒2也那起方糖放進水中,並用筷子攪拌後他發現方糖變小了,且越來越小至不見了,他高興得直喊了起來,"哦方糖溶解了"

幼兒1見了也拿起筷子進行攪拌,結果方糖也溶解了。

實驗中小朋友還發現紅糖比方糖溶得快。

4、幼兒講述實驗過程及發現。

三、延伸活動:

1、製作飲料。

T:小朋友在剛才的實驗中已經知道糖放在水裡溶解後就變成了糖水,那如果把橘子粉,草莓粉,等飲料粉放在水裡會變成什麼呢

C:"會變成飲料""變成草莓飲料""變成橘子水"……

T:我們現在就來製作飲料。

幼兒動手做飲料。"老師我做好了。是草莓水,甜甜的""我也做好了是橙汁"他的冰糖還沒溶呢,太慢了"……

2、提出新的問題:溶解的快和慢。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5

活動目標

1、讓幼兒冰的名稱,感受冰是冷的。

2、引導幼兒懂得冰受熱後會融化的特點。

3、激發幼兒參與科學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1、趣味練習-用冰畫畫

2、冰塊若干,冰水、溫水、熱水每組各一杯。

活動過程

一、引導幼兒自由玩冰塊,並說出玩冰塊的感受。

1、教師:今天老師帶來了一件很好玩的.東西,請小朋友來摸一摸,猜猜是什麼。

2、請幼兒摸一摸,猜一猜,摸到了什麼?

3、幼兒自由玩冰塊,說說玩了冰塊後手裡感覺怎麼樣?

4、小結:冰握在手裡的感覺是又冷又滑。

二、引導幼兒知道0攝式度以下水才結冰。

1、你在什麼時候見過冰?水龍頭會結冰嗎?

2、為什麼現在是冬天,我們屋裡的水龍頭沒結冰呢?

3、教師小結:只有在0攝式度以下水才會結冰,我們屋裡很暖和所以水龍頭不結冰。

三、做實驗,引導幼兒觀察冰塊變化。

1、教師:剛才玩的冰塊是老師把水放在冰箱裡結成的,裡面放了一些彩色的鈕釦,誰能想個辦法把鈕釦取出來?

2、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辦法。

3、教師請大家想辦法,做實驗。

(1)摸摸三杯水,說說不同的感受。

(2)將三塊冰放在三杯水裡,引導幼兒觀察冰塊變化。(豐富詞彙:融化)

(3)觀察討論:為什麼熱水裡冰塊化得快,冷水裡化得慢?

(4)小結:冰塊吸收熱量後會融化,吸收熱量越多化得越快,吸收熱量少化得慢。

(5)讓幼兒觀察實驗結果。

四、讓幼兒觀察剛才玩的冰塊,思考討論:

1、說說冰塊有什麼變化。

2、為什麼冰塊也融化了?

3、教師小結:手有熱量,空氣裡也有熱量,冰塊吸收熱量就融化了。

4、總結:剛才我們玩了冰塊,冰是又冷又滑的,它受熱後會融化成水。

五、趣味練習:用冰畫畫

活動結束。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6

【活動目標】

1、在操作活動中探索各種紙在水中的變化,初步感知紙的特性。

2、操作觀察後,學習用簡單的符號記錄結果,並樂於用語言來表述自己的發現。

3、體驗實驗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人手一份餐巾紙小人、糖紙小人、筆、記錄表、5張集體記錄表格。

【活動過程】

一、用紙人以故事表演的形式引起幼兒興趣。

1、出示餐巾紙做的小人和糖紙做的小人。

師:你們認識他們嗎?

幼:是我們在活動區中做的餐巾紙小人和糖紙小人。

2、老師講故事引出主題。

師:兩位小人兒碰到了一個難題,請你們來幫幫他們,我們來聽一聽是什麼難題!

教師講述故事:一天,餐巾紙小人和糖紙小人一起來到遊樂場玩,他們一會兒捉迷藏,一會兒盪鞦韆玩得渾身是汗。糖紙人說:“今天我玩得太熱了,我們去游泳吧!”餐巾紙人說:“不行,不行,你不能去。”糖紙人說:“為什麼,我就是要去。”餐巾紙人說:“不行,不行我們不能到水裡去。”它們兩人吵了起來,誰也說服不了誰。

3、幼兒討論。

師:你們來說一說,他們能不能去游泳呢?為什麼?

幼1:不能去游泳,到了水裡會溼掉的。

幼2:能夠去游泳,因為它們有手和腳。

幼3:餐巾紙人不能去游泳,它到了水中會爛掉的。糖紙人可以去游泳,它到了水裡不會爛的。

師:有的小朋友說可以去,有的小朋友說不可以去,那怎麼辦呢?

幼:我們請小人兒去試一試吧。

(評析:從故事引出本次活動主題,用一個問題引起幼兒的討論,以讓幼兒幫助紙人為活動主線,激發幼兒操作活動的激情,符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

二、幼兒第一次操作,探索餐巾紙人和糖紙人在水中的變化,並和同伴合作記錄結果。

1、老師講解操作的要求。

師:老師為你們準備了泳池和小人,你們可以每人選擇一個地方試一試,看看兩個小人能不能在水中游泳,用你的方法把結果記錄下來。在一個游泳池中試的小朋友記在一塊記錄板上,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嗎?可以問老師或小朋友。

2、幼兒操作、記錄結果。

3、將展示板拿到上面來,講述探索結果。

師:請你們說一說你在幾號游泳池中試的,它們能不能到水中游泳?

幼甲:我在1號游泳池中試的,我認為餐巾紙人不能游泳,因為它到水中一會兒就爛掉了。糖紙人能夠去游泳,因為它不會爛掉。

幼乙:我在3號游泳池中試的,餐巾紙人放到水中慢慢沉下去了,爛掉了,糖紙人不會沉下去,也不會爛掉。

師:你們用什麼符號來記的呢?

幼甲:我的餐巾紙人也會爛掉,不能去游泳。我用來表示。糖紙人能夠去游泳用表示。

幼乙:我用表示可以去游泳,用表示不能去。

(評析:此環節教師明確提出操作的要求,放手讓幼兒試一試,讓幼兒在自主的.操作活動中感受到兩種紙在水中的不同現象,併發揮幼兒的想象用自己的方式將操作結果記錄下來,充分調動了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4、用動作學一學紙人們在水中變化。

(1)師:餐巾紙人在水中不能游泳,會爛掉,能不能用我們的身體動作來學一學它在水中的樣子呢。

幼1:可以用身體扭。

幼2:用雙手扭。

(2)師:那麼糖紙人呢?

幼兒用動作學糖紙人游泳。

5、師:我們把結果告訴他們吧。

幼:餐巾紙人你不能到水中游泳,你到了水中會爛掉的,糖紙人你可以去游泳,因為你不會爛掉。

(評析:滿足了幼兒好動的慾望,充分調動幼兒的身體感受餐巾紙人在水中爛掉的感覺,和糖紙人在水中游泳的感覺,營造了一種輕鬆活潑的氣氛,做到了動靜交替。採用擬人的手法,把結果告訴紙人,既滿足了幼兒的興趣,又起到了前後呼應的效果。)

三、探索其他紙在水中的變化。

1、認識其他的紙。

師:我們知道了餐巾紙人和糖紙人在水中的變化,那麼還有許多種紙它們放到水中是什麼樣的我們也去試一試吧。先請你們說一說你認識什麼紙?

幼1:我認識宣紙,可以畫水墨畫。

幼2:我認識皺紋紙、和白紙。

幼3:我認識牛皮紙。

2、看一看盒子中的紙你們認識嗎?

幼:有牛皮紙、白紙和皺紋紙。

3、看一看記錄紙,和小朋友討論一下,有沒有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來。

幼1:有鐘的一格就是記時間,是很長時間,還是很短的時間。

幼2:有水的一格記紙在水中的樣子。

評析:讓幼兒在討論的過程中知道記錄紙表示的意思,既起到了生生互動的作用,又使幼兒從中學到了學習的方法。

4、幼兒操作記錄。

5、講述操作的結果。

師:請你們來講一講你的結果,發生變化的是什麼紙,沒有變化的是什麼紙。

幼1:皺紋紙放入水中變化了,變的爛掉了,顏色變淡了,水中有顏色了。牛皮紙放了很長時間沒有爛掉。

幼2:我的牛皮紙放下去很長時間沒有變,我用手揉了以後,一條一條顏色變深了。

幼3:我放的時間很長,我的白紙也爛掉了,

6、教師小結:這些紙放到水會變化,因為紙會吸水。皺紋紙最容易吸水,白紙差一點,牛皮紙不容易吸水。

(評析:第二次探索使探索目的層層遞進,同材料的紙放入水中,幼兒帶著好奇靜靜地看著,觀察著、記錄著。這種幼兒主動參與發現法,強化了幼兒細緻的觀察習慣,也培養了幼兒的初步比較能力。)

四、討論:洗爛了的廢紙有什麼用?不爛的廢紙又有什麼用?

1、出示花瓶,引導幼兒觀看,爛了的廢紙,可以用膠水和顏料,調和成五顏六色的紙漿,塗在果奶瓶上裝飾成美麗的花瓶。不爛的廢紙可製作剪貼畫,製作服裝道具。

2、在生活中你知道不會爛的紙可以做什麼?請你們和爸爸媽媽一起找一找資料,把答案寫在“你問我答”欄目上。

(評析:將幼兒的經驗遷移到生活中,使問題來源於生活,又能服務於生活。)

活動延伸:

1、搗紙漿,裝飾花瓶。製作服裝道具、剪貼畫。

2、繼續實驗:在園內外收集毛邊紙,銅版紙,蠟光紙,紙杯、紙盒等,進而探索用多種方法使紙遇水不爛。

活動評析:

蒙臺梭利50年前已揭示:“兒童對活動的需要幾乎比對事物的需要更強烈”。對幼兒而言,動作就是思維,因此科學探索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幼兒親自動手,在玩中學,在學中玩。本次活動,教師藉助孩子們活動中的問題,從調協幼兒多種感官協同活動入手,對孩子的問題作了積極應答。提供適宜的探索材料,以“幼兒在前,教師在後”的觀念為支撐,營造了平等、賞識、支援的寬鬆環境,給孩子充分實踐的機會。滿足了孩子的興趣需要,使孩子獲得了一次成功的體驗。

在活動的過程中,孩子情緒愉悅,學習主動,交流大膽,教師面向全體,引導得法。讓每個孩子在猜猜、議議、找找、比比、試試、講講、記記的過程中,人人享有嘗試的機會,人人享有探索的自由。孩子們不斷髮現新的問題,不斷運用原有經驗,嘗試解釋新問題,建構新經驗。同時孩子在與老師、同伴討論交流,自己對紙的變化的認識中,得到了老師積極迴應,老師對孩子表達的肯定、猜想的認同、行為的激勵,不知不覺中促進了幼兒語言交往能力提高,培植了兒童的自信,點燃了發散思維的火種。同時,在延伸活動中用廢紙漿裝飾花瓶的活動,孩子通過實際操作感受到廢物再利用、廢物巧用,環保意識也得到了增強。

兒童是自主成長的主體,教師是一個支持者。從本次活動中,我感悟到,從孩子的現實需要出發,尊重孩子的意願,靈活組織教育活動,向孩子學習,才能與孩子共同成長。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7

活動目的

1、知道雨傘的用途。

2、探索防水材料,享受探索的樂趣。

3、能記錄實驗結果,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重點:探索防水材料,享受探索的樂趣。

難點:能記錄實驗結果,樂意表達自己的想法。

幼兒經驗準備:

1、感知傘的在生活中的用途

2、會集體合作往材料中倒水,儘量水不往四邊流出來。

材料的準備:

1、塑料盆、材料盤、噴壺、各種各樣的傘、記錄單、筆

2、各種材料(報紙、塑料布、防雨綢、膠皮、紗、棉布、蠟紙)

3、小貼上、毛巾、勺子等。

活動與指導:

一、猜謎引題

沙沙沙,下雨了,街上開滿五彩花,紅黃藍綠多美麗,每人一朵手中拿。(雨傘)

師:下雨了,雨傘有什麼用呢?

二、玩中激趣:感知雨傘的防水功效

每人撐一頂傘,在玩中學。

1)教師用噴水壺製造毛毛雨,請幼兒感知雨傘遮雨效果。

師:今天,小朋友都帶來了自己的雨傘,我們來玩玩吧?

2)請幼兒說說自己的雨傘擋沒擋住雨,使幼兒知道不透水就是防水。

3)請幼兒觀察、觸控自己的雨傘是用什麼材料製成的。

三、探索實驗:探索各種材料是否防水

1)出示各種材料,介紹材料名稱,引起幼兒探究的興趣。

師:老師這有許多材料,請小朋友看看都有什麼?(防雨綢、塑料布、棉布、紗、膠皮、報紙、蠟紙)今天,老師想請小朋友分組用這些材料做個小實驗,看看這些材料是不是和雨傘一樣,有的'能防水,有的不能防水呢?並把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2)教師介紹出示的記錄表(能防水打“○”不能防水“×”)

3)幼兒實驗、探索各種材料是否防水,並將實驗結果記錄下來。

教師提出注意事項:如:“小朋友在做實驗的時候一定要合作,想辦法把水兜住,不要讓水從旁邊流出來,這樣才能看出它們是防水還是不防水。”

4)交流驗證利用記錄單,教師進行小結,幫助幼兒梳理實驗結果,找出防水和不防水的材料,並對有疑義的材料進行驗證。

四、經驗拓展:選擇最適合做雨傘的材料

1)瞭解雨傘防水的特點,引發幼兒再次探索的興趣。

師:小朋友,如果請你做一把雨傘,你會用哪種材料做雨傘?為什麼?(防水、結實、輕便)

2)投票表決:請幼兒將小貼上貼到自己認為最適合做雨傘的材料下面並說明理由。

3)教師小結:防雨綢最適合做雨傘,它不光能防水,還很輕便,很結實,很漂亮。做成的傘不僅能擋風擋雨……

五、結束活動:遊戲中感知雨傘的用途

瞭解雨傘的用途:遮雨、遮陽、跳舞、演雜技、裝飾等。請幼兒與雨傘一起跳舞,分享遊戲的快樂,活動結束。(鶴浦中心幼兒園)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認識常見的鳥,找出它們的共同特徵,初步形成鳥的概念。

2、知道鳥兒時人類的好朋友。

3、萌發保護鳥類的感情。

活動準備

1、發動幼兒與家長共同收集各種關於鳥的資料和圖片。

2、課件:小燕子、貓頭鷹、啄木鳥活動習性和本領的動畫及小鳥表演。

3、佈置"鳥語園"。

活動過程

一、聽歌曲小燕子,激趣匯入。

今天老師請來了幾位客人,你們想知道客人是誰嗎?我們一起來聽一聽。

2、播放小燕子音樂

提問:這首歌叫什麼?(小燕子)

你們會唱嗎?(會)

我們一起唱吧(幼兒和教師一起唱歌曲)

二、引導幼兒認識鳥兒

1、教師提問:這首歌裡唱的是誰呀?(小燕子)

老師今天把這隻活潑可愛的小燕子姐姐請到我們班上了。

2、教師出示小燕子圖片。

提問:小燕子姐姐長得什麼樣呀?引導幼兒觀察圖片說出小燕子的外觀。

(堅硬的嘴巴身上長著黑色的羽毛兩隻翅膀兩隻腳尾巴像剪刀)

3、結合幼兒的發現教師進行總結。

提問:它有什麼本領呢?幼兒觀看小燕子課件,激發幼兒把看到的畫面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說一說。

(會飛會捉害蟲等)

4、下一位客人是誰呢?你們猜猜。

面孔像只貓,其實是隻鳥。天天上夜班,捉鼠本領高。(貓頭鷹)

對貓頭鷹大哥也來了。

教師出示貓頭鷹圖片。

提問:貓頭鷹大哥長什麼樣呀?(堅硬的嘴巴面孔像貓棕色的羽毛兩隻腳兩隻翅膀)

結合幼兒的發現教師進行總結。

提問:它有什麼本領呢?幼兒觀看貓頭鷹課件,說一說。(會飛會捉田鼠等)

5、第三位客人也來了,我們一起猜猜它是誰。

一個醫生嘴巴尖,天天出診到林間。

敲敲聽聽真仔細,要動手術把頭點。(啄木鳥)

啄木鳥阿姨也來了。

教師出示啄木鳥圖片。

提問:啄木鳥阿姨長什麼樣呀?

(尖尖的嘴巴頭頂有紅色的羽冠羽毛是黑色、白色、紅色的兩隻腳兩隻翅膀)

結合幼兒的`發現教師進行總結。

提問:它有什麼本領呢?幼兒觀看啄木鳥課件,說一說。(會飛會給大樹治病等)

6、教師小結:小燕子貓頭鷹啄木鳥它們身上都有羽毛,堅硬的嘴,兩隻腳沒有牙齒會飛。

它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鳥兒。

三、知道鳥是人類的朋友,激發幼兒保護鳥類的情感。

1、大自然中還有很多各種各樣的鳥兒,你們想不想和它們做朋友呀?

"鳥語園"裡來了很多的小鳥朋友,我們去找它們吧。

開火車到"鳥語園"幼兒自由參觀。幼兒自由取一張自己認識的小鳥圖片回到座位。

請個別幼兒介紹自己的小鳥朋友的名稱和本領。幼兒自由相互交流。

2、小鳥除了這些本領以外,還有很多的本領,現在就請小鳥為我們表演吧。

(觀看視訊小鳥表演)

3、教師提問:小鳥的表演精彩嗎?

你們喜歡小鳥嗎?

教師總結:鳥兒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幫助人們捉害蟲保護莊稼保護樹木還是森林歌唱家。

鳥兒可以幫助我們做這麼多的事情,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它們呀?鼓勵幼兒說說自己的想法。

活動延伸

小朋友們說的真好,現在我們一起把手中的小鳥朋友送回家吧。聽音樂小燕子把小鳥圖片送回"鳥語園"。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9

活動設計背景

在這個變化莫測自我的社會裡,孩子們對環保意識非常薄弱,在生活中,隨時可以看到很多小朋友隨手亂折樹枝、花草,更多人類還在砍伐樹木,導致地球災難越來越多,為了讓更多的人關注保護樹木的重要性,我們從孩子開始教育,從身邊開始教育。

活動目標

1、通過了解植物的生長情況,讓幼兒知道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培養幼兒從小保護環境的意識。

3、初步瞭解植物的陪護方法。

教學重難點

1、讓幼兒瞭解樹木的成長過程(難點)

2、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聯絡(重點)

活動準備

1、聯絡園林師與社群合作

2、灌澆植物的水桶若干

3、製作“保護植物”的標誌

4、植物圖片若干

活動過程

開始(匯入)部分

一、師幼談話,讓幼兒瞭解樹木的成長過程

1、“小朋友,今天我們來到了社群,這裡有很多很多花草、樹木,首先,我們先來觀察一組圖片,來看一看這些植物是怎麼生長的。”

2、通過觀察植物圖片(樹木的生長過程)讓幼兒瞭解所有植物生長都是要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

(1)教師引導幼兒觀察並提問:“這是什麼?它是怎樣生長的?它要經歷多久才能成為高大、粗壯的樹?”

(2)提問:“一顆樹的成長需要多少年?”(我知道是一年。)“要成為一顆參天大樹,需要多少年?”(我想需要10幾年。)

教師小結:對,小朋友回答的很好,一顆大樹需要10幾年,有的還更久20年、30年,所以樹木需要我們大家的愛護和栽培,如果,經常破壞它,我們身邊的綠色植物就會越來越少,我們的環境會越來越差。

基本部分

二、通過問答形式,讓幼兒知道樹木與人類生存有著密切的聯絡

1、提問:“小朋友們知不知道樹和我們人類有什麼聯絡?”(樹是人類的朋友。)(樹可以排除氧氣,供我們人類呼吸。)(樹還能吸收我們不需要的二氧化碳。)(樹可以保護我們的房子,把風擋住。)

教師小結:小朋友們都說得很對,樹是我們人類生存必不可少的植物,它不僅能給我們帶來人類所需要的氧氣,還能綠化環境、美麗城市,所以我們大家要保護樹木、保護環境。

三、現在我們請社群阿姨(園林師)和我們來講一講,我們要怎樣保護樹木

1、社群阿姨提問:“小朋友們,平時我們在小區裡有沒有看到園藝工人在養護樹木啊?”(有,工人叔叔會幫助修剪。)“你們知道一顆樹生長需要我們人類怎樣幫助它們嗎?”(需要我們的給它澆水。)(冬天給它們“穿上衣服”。)

社群阿姨總結:小朋友們真聰明,一顆樹長大需要我們去澆水,還需要我們去幫助它們修剪,怎樣我們的.環境就更加美麗、整潔了,所以,小朋友們平時,也要愛護植物,讓它們也和我們一樣快樂的成長。

結束部分

四、組織幼兒為植物澆水並貼上保護植物的標誌

1、教師提問:“現在我們和社群阿姨一起去給植物澆水,然後把保護植物的標誌貼在上面,讓大家都知道我們要愛護植物。”(好的。)

活動延伸

五、活動延伸

1、組織親子活動,讓家長和孩子共同養護社群植物,共建美好家園。

2、讓幼兒探索植物與環境之間的關係。

教學活動反思

1、本次教學內容課程目標明確,讓幼兒明確意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2、在教學活動落實中,有很多孩子因為對樹木生長沒有多少了解,所以提問中互動不起來,通過圖片的引導,孩子們開始想象、探索紛紛舉手發言。開始活躍起來。

3、在以前傳統的按班教學中孩子們都是按部就班,這次通過和社群合作進行教學,在加強社會教學形式的同時,豐富了孩子的科學知識。

4、如果重新上本次課程,我會在開始部分先讓孩子們觀察社群樹木,再通過圖片來討論,讓幼兒有感觸的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基本部分中可加入樹木與人類有關的大量圖片(比如:沙塵暴、洪水、樹木被砍伐等。)讓幼兒瞭解保護環境對人類很重要。

5、我在教學本次課程中,老教師們的評價是:

(1)總體環節流暢,幼兒能完整的接受並有一定的效果。

(2)師生能互動

(3)匯入部分吸引力欠缺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0

活動目標:

1、對周圍事物有探究的興趣和願望,體驗連線成功的快樂。

2、嘗試用各種方法將不同的物體連線起來。

3、瞭解各種連線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內容為《猴子撈月亮》的動畫節選和生活中的連線)。

2、操作材料:

第一次操作材料:固體膠(每組1個)、訂書機每組1個、紙寶寶、夾子、牙籤。(第一次材料用了收回)

第二次操作材料:

1)穿:串珠、線、吸管、橡皮泥

2)釘:訂書釘、訂書機、紙盤

3)擰:螺絲釘、瓶子

4)拼:雪花片、潛力軟膠插子

5)夾:夾子、彩色紙條、布條、紙盤

6)粘:牙膏盒、藥盒、固體膠、紙盤

(材料分別用幾個箱子放在一起讓孩子們自己選擇材料然後到座位上去操作)

活動過程:

一、活動匯入,引起興趣。

1、觀看動畫片段 (播放動畫片節選)。

師:小朋友們,你們聽過《猴子撈月亮》的故事嗎?故事裡的小猴子們是怎樣撈水裡的月亮的?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

2、讓幼兒自由的說一說。

師:誰來說一說小猴子們是怎樣撈月亮的呀?

教師小結:

大家都觀察得很仔細,剛才某某小朋友用到一個詞--連線,小猴子們一隻抓住一隻,一隻連著一隻,是用連線的方法撈水裡的月亮的。(引導小朋友們說出猴子是用連線的方法撈的)

二、找連線、說連線

1、嘗試連線。

1)出示紙條,請幼兒嘗試用連線的方法將兩張紙連線起來。

師:你們瞧,老師請來了紙寶寶和我們一起做遊戲,請你們想辦法把它們連線起來,你們可以使用一種小工具,看看誰的辦法好。

2)幼兒嘗試操作,教師適當指導。

3)請幼兒說說實驗的結果。

師:小實驗成功了嗎?請你們說一說你是怎樣讓紙寶寶連線起來的呢?

(在這個環節中,主要是讓幼兒通過簡單的操作,感受一些基本的連線方法。這個環節比較簡單,但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為下一環節做鋪墊。)

2、發現連線

1)提出新問題:小朋友們真會想辦法。剛才我們用訂的方法、粘的方法、穿的方法、夾的方法,幫紙寶寶接連在了一起。你們真是太棒啦!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的連線,讓我們來找一找吧。看看誰的眼睛最亮喲!

2)和幼兒一起找找說說生活中的.連線。

師:(1)你們瞧,這是什麼,是用穿的方法連線起來的,太漂亮了!(ppt展示項鍊、門簾等圖片)

(2)柵欄用螺紋釘連線起來變得更加牢固;(展示柵欄圖片)

(3)水管用擰的辦法連線起來把自來水送到千家萬戶。(展示水管圖片)

師:請你們想一想,你們還發現了哪些連線?誰先說?(請小朋友們踴躍發言)

教師小結:連線的作用可真大呀,小小的連線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

三、試連線、做連線

讓幼兒大膽嘗試,用各種方法將教師所提供的材料連線起來,做成有趣的或是有用的東西。

教師交代要求:

1、今天,我們的連線工廠馬上就要開工啦!在你們的身後有一些奇妙的箱子,裡面有好多好多材料,待會兒,請你們開啟看一看。開動小腦筋,用合適的方法把它們連線起來,做一件你想做的的東西。好,現在就請你們去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箱子吧。看看誰是今天的連線小能手。

2、幼兒分組進行操作,嘗試連線。

3、師幼一起交流總結,共同分享。

師:好了,現在就請你們自己來介紹一下你們的作品,並放到展示區展示。

四、結束

教師:你們真是太有創意了,個個都是連線小能手,今天,我們用穿、粘、夾、 擰、拼等方式把東西連線起來了,小朋友們回家後再想一想,問問爸爸媽媽,還有沒有其他的連線方式。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係,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3.願意大膽嘗試,並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4.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重點與難點

1.重點:初步理解粗細的相對關係,能用目測的方法比較物體的粗細。

2.難點:能在周圍環境中找出不同粗細的物體,發展觀察比較能力。

活動準備

1.每個幼兒粗細不同的兩根小棒、一顆空心的珠子。

2.粗細不同、顏色不同(紅、黃、綠)的圓柱體三個。

3.粗細不同的圓柱體積木若干。

活動過程

1.遊戲“穿珠子”,引導幼兒感知物體的粗細不同。

(1)幼兒用兩根粗細不同的'小棒穿珠子,有一根小棒穿不進去,引導幼兒講述為什麼。

師:今天呢,老師和小朋友們來玩一個遊戲,小棒串珠子,每個孩子有兩根小棒,請你把這個珠子在小棒上穿一穿。

師:有的小棒穿不進去,你們的也都這樣嗎?那這是為什麼呢?

(2)幼兒講述自己的感受:兩根小棍粗細不同,所以粗一點的小棒珠子穿不進去。

2.觀察三個圓柱體積木,進行兩兩比較,感知粗細的相對性。

(1)教師根據需要提出問題。

這三個圓柱體的積木一樣嗎?哪裡不一樣?你是怎麼知道的?

最粗的積木是哪一個?最細的積木是哪一個?

黃色積木和紅色積木哪根細?黃色和綠色比哪根粗?為什麼黃色積木一會我們說它粗一會說它細呢?

(2)結:原來物體的粗細是比出來的,要看看它們和誰比,才能知道是粗的還是細的。

3.遊戲“排排隊”。

(1)請幼兒按照物體的粗細順序排排隊,說說是怎麼排的。

師:老師這裡有很多的積木,現在就請小朋友按照粗細的規律來給這些積木排排隊。請小朋友說你是怎麼排的?

(2)小結:小朋友們排的方法都不一樣,有的按照從粗到細的順序排的,從粗到細排一個比一個細;有的按照從細到粗的順序排的,從細到粗排,一個比一個粗。

4.尋找粗細,發展幼兒的比較、觀察能力。

(1)引導幼兒從自身找出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胳膊和腿比,大拇指和小拇指比。

(2)周圍環境中尋找可比較粗細的物體。如樹幹和樹枝比,電線杆的粗細,大象的腿粗尾巴細等。

活動延伸:

教師帶領幼兒到戶外觀察幼兒園的樹,引導幼兒觀察不同粗細的樹,並用量一量、抱一抱的方法進行比較。

教學反思

1.比較的物體比較少;2.還沒能更好激發孩子對物體比較的粗細的興趣,老師說的多,孩子說的少,3.做遊戲的時間比較短.

小百科:粗指長條東西直徑大的東西。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2

活動由來

今年10月,陽光正好,我園迎來10年前孫奶奶種下的大榕樹。大榕樹回遷,為孩子們帶來了無限的好奇與遐想。榕樹移栽的那天,許多孩子圍著我問道:“老師,這是哪來的樹?這麼大!”“這棵樹都被剪光了!”“榕樹為什麼要架架子?”可見,中班的孩子對自然中的新鮮事物已經有了基本的觀察能力,基於此,我設計本次活動,幫助幼兒瞭解養護榕樹的方法,引導幼兒發現不同並大膽猜測答案,在此過程中發展幼兒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幼兒熱愛自然及身為七幼人的自豪感,共同見證七幼成長。

活動目標

1.喜歡榕樹,觀察並瞭解其外形特徵。

2.能大膽猜想,尋找養護榕樹的多種方法。

3.親近自然,萌發對榕樹的.愛護之情。

活動準備

1.物質準備:榕樹修剪前及修剪後圖片、幼兒不文明行為視訊、《養護榕樹》課件。

2.經驗準備:對大自然中的植物具有好奇心,初步認識榕樹的外形特徵。

活動過程

一、引出榕樹,觀察瞭解其外形特徵及氣生根的作用。

引導語:小朋友們,你們好,我是榕樹奶奶,你們看,這兩棵樹有什麼不一樣?你們找到了嗎?

小結:其實這兩棵樹都是我,我以前有著粗壯的樹幹,茂盛的綠葉。還有這長長的氣生根,它可以幫助我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和土壤中的養料。

二、創設情境,瞭解榕樹的由來,激發幼兒對榕樹的養護之情。

引導語:十幾年前,孫奶奶將我種在這片土地上。因為第七幼兒園的建設與裝修。不得已將我暫時移到別地地方休息,等待七幼的建成。終於,七幼建好了,我又可以回到這繼續跟我的朋友們玩耍!為了方便運輸,園林師傅幫我修剪了枝葉。

三、猜想互動,尋找榕樹的養護方法使其更好的生長。

1.動畫互動,瞭解榕樹生長所需的條件。

引導語:可是我好想回到茂盛的樣子,你們看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嗎?快幫我試試看吧!

(1)土壤。

(2)水。

(3)陽光。

(4)可樂。

(5)營養液。

(6)石灰水。

小結:小朋友你們真是太厲害了,有了這些幫助我一定可以快快恢復原來的樣子。

2.出示幼兒與榕樹玩耍視訊,觀察糾正不文明行為。

(1)引導語:但是昨天,有個小朋友跟我玩,你們看。

場景一:幼兒拿筆刻畫樹幹。

場景二:幼兒揪氣生根。

場景三:幼兒打樹。

(2)再次播放視訊,糾正不明文行為。

引導語:他弄得我很不舒服,小朋友們可以幫我糾正他嗎?

3.情境互動,根據線索大膽猜想養護榕樹的方法。

榕樹奶奶:謝謝小朋友的幫忙,但是你們不在的時候,還是會有其他的人來傷害我,怎麼辦呢?

小結:有了指示牌和宣傳標語就會有更多的過路行人認識我,保護我;有了支架的幫助,我的枝幹就可以更好的紮根了,真是太謝謝你們了。

四、遷移經驗,與榕樹奶奶建立情感聯結。

總結:我今天可太高興了,有了這些解決方法,我一定很快就會恢復原來鬱鬱蔥蔥的模樣。我們第七幼兒園已經順利建成了,我將繼續在這片土地上和寶貝們一起成長,見證寶貝們健康快樂的長大。

活動延伸

1.家園社共育:假日小分隊家長組織戶外護樹活動。

2.區角延伸:為榕樹奶奶製作保護標語及宣傳海報。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3

教學目的:知道物體在水中有的溶解得快,有的溶解得慢。

教學重點:理解物體溶解有快慢之分。

課前準備:白糖,冰糖,溫水,小勺,口杯。

教學過程:

一、回憶製作飲料的過程,引入活動主題。

T:……為什麼有的小朋友做橙汁飲料,很快就能喝到了。而做冰糖水的卻很慢才喝到呢?

C:"因為橘子粉小小的""橘子小,冰糖大""橘子是粉粉的就溶得快""冰糖硬硬的就溶得慢""冰糖是一塊一塊的.,所以溶得慢""冰糖多"

二、幼兒猜想,並做記錄。

T:是不是冰糖多,硬,就溶得慢呢?老師這裡有白糖和冰糖,它們都一樣是硬的,也一樣多,你們猜誰溶得快呢?

C:白糖溶解得快/冰糖溶解得快……

三、幼兒動手實驗驗證猜想,並記錄實驗結果。

T:小朋友一起來試一試。看誰溶得快。

C:(先放白糖,溶解後再放冰糖)老師,我不知道誰溶得快,誰溶得慢。

C:先放冰糖溶了一會兒後,再放白糖);老師,是冰糖溶得快。

C:白糖和冰糖同時放)老師,是白糖溶解的快,它放進去一會兒就不見了。

T為什麼有的說是白糖,有的說是冰糖呢?小朋友想想,要比較兩個的快慢,要怎樣比呢?

C:"先放白糖再放冰糖""不對。要象我們比身高一樣兩個站在一起才能比""我也是這樣想""我也是"……

幼兒一致確定後採用此方法再次進行實驗。最後得出白糖溶得快。

四、幼兒互相交流,講述實驗結果。教師記錄。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4

活動目標:

1、通過對園區內各種樹木的觀察、探索、發現和了解,使幼兒產生保護樹的慾望,說出為何喜歡它。

2、學會主動關心照顧小樹或大樹。

3、學會做觀察記錄。

4、複習12以內的點數。

5、認讀樹名。

活動準備:

1、課前對園區樹木進行觀察,不同樹上都掛有樹牌(樹的名稱、樹齡及生活習性)及編號(以便幼兒記錄)。

2、彩筆、圖畫紙、鉛筆。

3、幼兒卡(幼兒姓名、性別、年齡)。

4、小桶。

活動過程:

1、在觀察瞭解園區不同樹種的情況下,開展自由討論:你看到哪些樹?它是什麼樣子的?叫什麼名字?提問:用幼兒已有的經驗描述不同樹的外形特徵,你喜歡什麼樹,它是什麼樣子?

2、通過老師的提問和討論再次帶幼兒去室外觀察,引導幼兒仔細觀察,從下到上,從樹根到樹冠、樹葉及不同部位的粗細高矮、大小、長短、形狀、顏色等。討論提問:你喜歡哪些樹?為什麼喜歡?你如何對待它?

3、領養小樹或大樹活動,讓細兒把自己的卡片掛到自己喜歡的樹上,與大樹擁抱感知粗細,與小樹牽手,給小樹澆水。

4、觀察記錄:用不同方式記錄所觀察到的樹種(根據樹葉的不同形狀、高矮、粗細、是否開花);記錄小樹家的路線圖。

5、讓幼兒說出樹的種類,老師用圖表示出數量,讓幼兒學習點數。

6、把自己喜歡的樹畫下來,並畫上它的鄰居,組成一幅完整的圖畫,放在展區展覽。

總結分享:

請幼兒談談對園區春天樹木千姿百態的'感受。

活動評價:

通過對本土資源的優勢利用,讓幼兒對樹的瞭解更深更廣,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更培養了幼兒用多種方式表現物體的能力,讓幼兒學會關心、照顧喜歡的樹,還能增強幼兒的責任意識。

幼兒園中班科學教案15

目標:

1、通過觀察,引導幼兒知道每個人的指紋是各不相同的,發展幼兒仔細觀察的能力。

2、探索複製指紋的方法,萌發多樣探索的意識。

3、初步激發對科學、創造和探索自身的興趣。

材料環境創設:數字卡片、小紙片、顏料、印泥、橡皮泥、鏡子、抹布等。

設計思路:“我們的身體”是本班幼兒正在探索的主題活動,在探索小手的活動中,羅宜家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手指上的線叫什麼呀?”但是,小朋友誰都說不上來。這是一個頗具價值的問題,因為它是我們在主題活動中生成的,有利於孩子們繼續對自身進行探索的興趣的培養。而且,現代的指紋技術正越來越與高科技融為一體,涉及到了很多方面,適當地在這方面豐富一些見識,不僅能開闊幼兒的眼界,且對於幼兒的科學探究興趣也會有好處。另外,作為一個新班,我們的孩子們在探索能力上還顯得很單一,缺乏運用多種方式探索的意識,本活動中鼓勵幼兒大膽常識多種複製指紋的方法,對幼兒的`多樣化探索意識也是有幫助的。活動中,處於整合性原則,我還在其中,融合了識數教育,即觀察時給手指紋編號,結合一切可利用因素進行自然銜接下的教育。

流程:

1、提問交流:

1)請羅宜家提出自己原先的問題。

2)引導幼兒觀察手指,進行相關的經驗交流,如:上面的線長得怎麼樣?

2、操作體驗:

1)討論:怎樣將指紋複製下來,讓別人觀看?

2)幼兒嘗試用各種方法複製指紋,如:在橡皮泥上印指紋等。

3、觀察比較:

1)介紹自己是怎樣複製指紋的,滲透多元探索的意識。

2)引導幼兒仔細觀察比較,從而得出每個人的指紋是不一樣的結論。

4、 拓展內化

1)討論:除了指紋與別人不一樣,還有什麼也是與人不同的?

2) 討論:指紋有什麼用?

介紹有關警察用指紋破案的事和指紋鎖的好處,激發幼兒對科學和創造的興趣。

TAG標籤:科學教案 幼兒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