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高中政治必修4笫十課知識點

必修四政治的第十單元我們將會學習創新意識與社會進步的內容,你想知道有哪些知識點是需要掌握的嗎?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中政治必修4必備知識,希望對大家有用!

高中政治必修4笫十課知識點

  高中政治必修4笫十課知識

1、樹立創新意識的哲學依據

(1)辯證的否定觀要求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

原理:

①辨證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發展自己;

②辯證的否定是發展的環節和聯絡的環節;

③辯證否定的實質是“揚棄”,即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舊事物中過時的消極的內容,保留的是舊事物中積極合理的因素。

方法論:必須樹立創新意識,做到不唯上,不唯書,只唯實。因此,我們要尊重書本,尊重權威,又不能迷信書本和權威,要立足實踐,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不斷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創新與發展。

(2)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們要樹立創新意識

原理:

①世界永遠處在不停地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任何事物對於它發生的那個時代和那些條件說來,都有它存在的理由;

但是對它自己內部逐漸發展起來的新的、更高的條件來說,它就變成過時的和沒有存在的理由了;它不得不讓位於更高的階段,而這個更高的階段也有走向衰落和滅亡。

②辯證法在對現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時包含對現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對現存事物必然滅亡的理解;辯證法對每一種既成的形式都是從不斷的運動中,因而也是從它的暫時性方面去理解;辯證法不崇拜任何東西,按其本質來說,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創新的。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創新意識是緊密聯絡在一起的。

方法論:要求我們密切關注變化發展著的實際,敢於突破與實際不相符合的成規陳說,敢於破除落後的思想觀念;注重研究新情況,善於提出新問題,敢於尋找新思路,確立新觀念,開拓新境界。

2、創新的作用

任何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歸根到底都與創新密切相關。

①創新推動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②創新推動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的變革。

③創新推動人類思維和文化的發展。

④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是一個政黨永葆生機的源泉。

  高中政治必修4基礎知識

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係原理

(1)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反映。有什麼樣的社會存在,就有什麼樣的社會意識。社會存在的變化發展決定社會意識的變化發展。

(2)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

(3)社會意識對社會存在具有能動的反作用。落後的社會意識對社會的發展起阻礙作用,先進的社會意識可以預見社會發展的方向和趨勢,對社會的發展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2、社會基本矛盾運動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與發展的基礎,決定著社會的性質與面貌,決定著社會形態的變革和更替。

(1)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矛盾,是貫穿人類社會始終的基本矛盾。

(2)生產關係一定要適合生產力狀況的規律,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狀況的規律,是在任何社會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規律。社會發展規律的發現,使人類關於社會歷史的理論第一次真正成為科學。

解析:兩大基本規律的矛盾運動原理

(1)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的狀況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生產力的變化發展,遲早會引起生產關係的變革),生產關係對生產力具有反作用。

當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就會推動生產力的發展;當生產關係不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時,就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表明生產關係一定適合生產力發展狀況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

(2)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上層建築對經濟基礎具有反作用。當上層建築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促進經濟基礎的鞏固和完善;當上層建築不適合經濟基礎狀況時,就會阻礙經濟基礎的發展和變革。

當上層建築為先進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它就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推動社會進步;當它為落後的經濟基礎服務時,則束縛生產力的發展,阻礙社會前進。表明上層建築一定要適合經濟基礎發展的規律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又一基本規律。

  高中政治必修4易錯知識

1.物質是標誌客觀存在的範疇。(“客觀存在”應為“客觀實在”。)

2.物質是萬事萬物的總和。(物質概括了萬事萬物的共同本質)

3.作為客觀實在的物質是獨立存在著的。(作為客觀實在的物質存在於物質的具體形態中,並通過具體形態表現出來)

4.物質和意識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有能動作用,因此,物質和意識相互影響是正確的。但物質的決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約不正確。類似的錯誤提法還有“客觀規律和主觀能動性相互制約”、“實踐和認識相互制約”、“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相互制約”)

5.意識離不開物質,物質也離不開意識,兩者相互依存。(物質可以脫離意識而存在,並非相互依存)

6.意識的本質是客觀實在在大腦中的反應。(“客觀實在”應為“客觀存在”,“大腦”應為“人腦”,“反應”應為“反映”)

7.意識的形式和內容都是客觀的。(意識的內容是對物質的反映,所以意識的內容是客觀的;但意識的形式是主觀的。)

8.意識的反映就是“想”,意識的反作用就是“做”。(意識的反作用是指意識在實踐過程中的指導作用,但不同於實踐過程本身。)

9.意識的能動作用表現在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意識對物質起反作用。(“意識是物質的反映”應為“意識能反映物質”。“意識是物質的反映”強調物質決定意識。)

10.意識促進事物發展。(正確的意識促進事物發展。錯誤的意識阻礙事物發展)

11.自然界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是客觀的,人的思維規律是主觀的。(任何規律都是客觀的。)

12.離開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就不能按客觀規律辦事,是否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辦事情取得成功的決定性因素。(離開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就不能認識和利用規律,就不能按規律辦事;是否尊重客觀規律才是取得成功的決定因素或關鍵)

13.規律是永恆不變的。(規律的存在和作用是有條件的,要在運動中具體地把握規律。)

14.正確的規律起積極作用,錯誤的規律起消極作用。(規律本身是客觀的,無所謂正誤之別,其本身也沒有好壞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