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大學聯考地理複習方法大全及測試題附答案

大學聯考地理複習十大實用方法

大學聯考地理複習方法大全及測試題附答案

1.聚合法

是指從不同來源,不同方向探索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如我國氣象學家竺可楨教授通過長期對氣溫、氣壓、風向和溼度等氣候要素的觀察,並仔細觀察冰的初凍、融化以及物候現象等,得出了我國近五千年以來的氣候變化規律。

2.逆向思維法

這是以背道常規現象、由結論推原因或條件的思維方式。如,近年來在青藏高原發現了岩溶地形,這一反常現象怎樣解釋?按青藏高原現在的自然條件,不能形成岩溶地貌。但如果反過來由果索因,從青藏高原的發展來探尋答案,則問題就解決了。

3.假設思維法

這種方法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科學假說。由於受科學水平和技術條件的限制,人們在實踐過程中,對某些現象不能確切瞭解其產生和發展規律,往往藉助猜測,作出假定說明。如魏格納用這種方法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科學家們對地中海未來的情形提出了“消亡說”、“乾涸說”、“擴充套件說”三種假設。

4.發散思維法

發散思維又叫擴散思維,是指當遇到一個問題,以解決這一問題為目標,進行多方向、多角度、多層次的活動,尋求多種答案的思維。如植樹造林有什麼作用?用發散思維就可回答為,森林提供木材,淨化空氣,吸菸滯塵,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美化環境等。

5.形象思維法

這種方法就是人們利用自然形象進行思維的方法。如在進行地圖教學時,由於地圖引起形象思維有三種因素:一是空間關係,如地圖的範圍,經緯度等;二是形象,如山脈、河流、島嶼等;三是圖例符號,如地圖上的顏色、等高線、表示城市的圓圈等。通過對地圖的觀察,會從三方面引起的形象思維活動,有利於形成對各種事物的空間,有利於的理解和。

6.聯想思維法

這是從巳知的地理概念出發,將有關其它地理概念彼此聯絡起來的思維過程。聯想有“縱比”和“橫比”兩種發散形式。縱比是從地理事物的各個發展階段進行比較,如地殼的演化史,可比較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演化階段的不同。橫比是由此地理事物與彼地理事物進行比較,如馬達加斯加島的自然帶與我國臺灣自然帶的比較。

7.類比思維法

類比思維是通過聯想分析比較,綜合歸納,把已經熟知的地理知識、地理規律、思維經驗與所研究的地理現象、過程相聯絡,找出它們的相似性,並用類似方法分析、處理問題的思維方法。如講到等深線、等降水量線、等壓線時,只要提示學生與等高線相對比,就可解決這些概念。

8.演繹思維法

這是由一般地理原理推斷個別地理事物的分佈和發展的思維方法。如地中海式氣候的特徵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非洲大陸西南角屬地中海式氣候,所以這裡必是夏季炎熱乾燥,冬季溫和多雨。

9.歸納思維法

歸納思維是由一系列具體地理事實材料概括出一般地理原理,或者是由一些特殊地理事物推匯出一般地理原理的思維方法。如我國北方的黃河,海河,遼河等河流,除了它們各自的特性之外,都具有含沙量大,水位變化大,冬季結冰等共同特點,這些特點加以歸納,即可得出中國北方河流水文的一般特徵。

10.選言排除法

選言排除法是指為了找到正確答案,根據現有材料作出一系列的假定,然後通過驗證,逐一排除那些站不住腳的假定,餘下的一種就是正確答案。如世界地勢最低的國家是:(1)芬蘭(2)瑞士(3)冰島(4)荷蘭,本題用選言排除法,確定答案為(4)。

高中自然地理學習方法淺析

不僅有許多關於地球運動方面等相關的計算內容,在做題時也是相當需要我們一定的思考。對於許多文科的同學來說,和可能不在話下,但是對於的則顯得不得要領。分為自然地理與人文地理。

在自然地理這塊主要包括自然環境的組成、結構、功能、動態及其空間分異規律。內容涉及宇宙、大氣、海洋和陸地地理環境的,這一部分框架比較大,要涉及的知識點特別多,資訊量特別龐大又處處不可掉以輕心。

首先是端正態度。地理不同於文科的其它兩門歷史和政治,即使有一週沒,依然自已可以去看去背把它給很好的補回來,地理的學習是每天一個腳印,尤其是自然地理,每天的學習都會有新的知識點的出現,上也會聯絡具體題目來給大家進行講解,所以初期按步就班的學習,弄懂講得每個知識點,再結合查圖看圖理解圖進而熟悉圖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是要牢固的記憶好書上的知識點與地圖,無圖不成地理。比如一開始學習的行星的排列,有類地行星和巨行星及遠日行星,大家可能把它按順序很好的背了下來,但是出題的時候問你行星帶是位於哪兩個行星之間,可能同學就忘了。書上是有行星排列圖的,也有行星帶分佈的示意的,但很多時候我們是選擇性記憶,忽略了細節。所以地理知識是要記得細的。怕記不牢的話,可以自已想有助於記憶的,比如行星帶是在類地行星與巨行星之間,或者同學間有時調侃時會說,“地球是很危險滴,快回到火星上去~”我想著行星帶比火星還遠呢,這就不會忘了。學到地球運動時,我們除了把書上的文字和圖看好後,還要自已常畫圖來加深印象。這樣以後,自已再充分利用時間來回憶把圖畫出來,中午吃完飯拿出筆和紙,簡單畫下草圖,其實基本上就是把知識點記憶起來了。如此反覆堅持學習自然地理,深入淺出 高中地理,相信你一定會看出自已的進步,地理知識的學習是漸進的,我們常說“一口吃不出個胖子”,但是同時也是立竿見影的,達到一定程度後,用我們政治上學得原理就是“量變產生質變”的時候到了,當有一天你把這些熟悉後已經作為你常識的儲備時做起題目來就會得心應手了。所以還是貴在堅持,堅持到量變產生質變的那一天。對於地理知識點的缺差補漏,無它,惟記憶耳。死記,記死它。只有你付出的越多,才會收穫得越多。

有句話,地理你全背熟了不一定能考到分,但沒記熟你一定考不到分。這就考查大家的能力問題了。現在雖然是應試,但是對於知識的整體把握與運用還是十分重要的。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識掌握,100分的地理題,雖然在大題目上,從自然到人文是綜合來考查的,但是我們可以以不變應萬變。這樣我們平時還是要多做題來對自已加以訓練,掌握一定的做題技巧和命題規律。比如有些題目我們不太會做,但是我們至少要在自已會的基礎上拿到更多的分數,這是可以的同時也是十分重要的。課上認真聽老師的總結後,平時自已積累的一定的習題量後也要學習分析和總結。換個高度,站在命題者的角度來思考下,你會豁然開朗很多。

高一地理第2節山嶽的形成過關測試(附答案)

課時知能訓練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讀下圖,回答1~2題。

1.圖示Q地質構造為( )

A.背斜構造 B.斷層構造

C.岩漿侵入構造 D.向斜構造

2.若圖示範圍內有豐富的資源,則( )

A.Q地可能貯藏著豐富的油氣資源

B.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礦分佈

C.在P地向下鑽探可以找到④岩層所含資源

D.P地地下水資源豐富

(2010淮南模擬)讀圖,完成3~4題。

3.圖中的岩石屬於良好建築材料的有(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4.對於圖中資訊解讀正確的是( )

A.P處岩層受擠壓隆起成山

B.Q處岩層因岩漿活動拱起

C.④處岩石的年代比Q處老

D.②岩石的形成屬內力作用

下圖為我國南方某區域示意圖,讀圖完成5~7題。

5.圖示①、②、③、④處中,最適宜建水庫大壩的是( )

A.①處 B.②處 C.③處 D.④處

6.甲地區的構造地貌屬( )

A.向斜谷地 B.背斜谷地

C.向斜山嶺 D.背斜山嶺

7.圖示景觀圖片中,能代表甲地區典型地貌景觀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010海淀模擬)讀下面的地質剖面圖,回答8~9題。

8.圖中①處河谷的成因是( )

A.向斜構造向下彎曲形成

B.背斜造頂部遭侵蝕形成

C.陡坡地帶流水侵蝕力較強形成

D.斷層地帶岩層破碎易遭侵蝕形成

9.圖示地段發生過的地質作用不能確定的是( )

A.水平拉伸作用 B.岩漿活動

C.變質作用 D.沉積作用

10.有關火山的說法,正確的是( )

A.火山噴發會形成玄武岩高原,如哥倫比亞高原

B.我國的長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都是由火山噴發形成的

C.火山錐是由岩漿在流動過程中堆積而成的錐形體

D.由於火山錐是由多次火山噴發形成,所以火山高度均在5 000米以上

11.讀“我國南方某地等高線圖”(如右圖),高速公路選擇在圖中地形部位通過,主要原因是( )

A.該部位為山脊,地勢較高

B.該部位為山谷,工程量較小

C.該部位為鞍部,地勢較低

D.該部位岩層較脆弱,易於開挖

讀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完成12~13題。

12.導致圖中鐵路線彎曲的主導因素是( )

A.避開河谷 B.避開山脊

C.聯絡居民點 D.避開斷層

13.圖中居民點的分佈特點是( )

①沿河分佈 ②沿交通線分佈 ③沿斷層線分佈 ④聚落的規模與地形有關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010聊城模擬)讀“某地地質剖面圖”,其中C為沉積物,B、F、C為沉積岩,A、D為不同時期的岩漿岩,而且該地沒有發生過地層倒置現象。據此完成14~15題。

14.據圖判斷該地發生過的地質作用有( )

①地殼運動 ②岩漿活動 ③變質作用 ④外力作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如果在這裡修一條東西走向的地下隧道,應該選擇在F處

B.假如C地層上為鬆散沙質沉積物,則該地可能常年盛行北風

C.A處有可能找到化石

D.如果該地有石油,則應該在2地向下打井開採

二、綜合題(共40分)

16.讀“某地地質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20分)

(1)若 地層為含水層,其餘各地層為隔水層,因此在________處(甲、乙)打井較有可能獲得豐富的地下水,判斷依據是_________。

(2)甲處成為谷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17.右圖所示地區是某重點建設地區,讀圖回答問題。(20分)

(1)據圖分析此區域發展工業的優越自然條件有哪些?________

(2)丙地區交通線路密度比甲地區_____(大、小),原因是_______。

(3)在選擇乙丙之間交通幹線時,人們選擇了乙丁丙線路而沒有選擇乙丙直達線路,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 第1題,根據圖中的岩層向下彎曲變形可知,該處的地質構造是褶皺中的向斜。第2題,Q地為向斜,可能貯藏著豐富的地下水資源;由於Q地的地下存在著岩漿活動,它可能使附近的岩石發生變質,因此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礦分佈,P處為背斜,④岩層所含資源已被風化侵蝕掉。

【答案】 1.D 2.B

3-4【解析】 第3題,石灰岩變質形成的大理岩和岩漿岩中的侵入岩是良好的建築材料。第4題,圖中P處是向斜成山,Q處是岩層受擠壓彎曲形成的背斜。由岩漿的侵入可判斷④處岩石的年代比Q處新。②岩石所屬型別是變質岩,是由內力作用形成的。

【答案】 3.D 4.D

5-7【解析】 第5題,根據等高線的分佈狀況①處位於峽谷口,內為一盆地,利於蓄水。第6題,根據岩層的新老關係,甲處是中部岩層老,兩側岩層新,屬背斜谷地。第7題,甲地區石灰岩廣佈,且屬南方地區,降水豐富,故多喀斯特地貌,圖片中④是溶洞屬此種地貌。

【答案】 5.A 6.B 7.D

8-9【解析】 第8題,①處為斷層地帶,因岩層破碎易遭侵蝕而形成河谷。第9題,圖中有岩漿活動形成的`花崗岩,變質作用形成的大

理巖③,堆積作用形成的沉積岩、石灰岩、砂岩,不能確定是否發生了水平拉伸作用。

【答案】 8.D 9.A

10【解析】 岩漿沿著地殼的線狀裂隙流出,往往形成寬廣的玄武岩高原,如哥倫比亞高原;岩漿沿地殼的中央噴出口或管道噴出,往往會形成火山,如我國長白山主峰,日本的富士山;火山錐是由火山碎屑物質或噴湧出來的岩漿堆積而成的;火山的規模大小不一,大火山相對高度可達4 000~5 000米如乞力馬扎羅山,小火山的相對高度不及100米。

【答案】 B

11【解析】 高速公路通過部位位於兩山之間,屬於鞍部,地勢較低,工程量較小。

【答案】 C

12-13【解析】 第12題,從等高線地形圖及圖例分佈可判斷,鐵路主要分佈在海拔低於200米的平原地區,且沿線分佈有大量居民點,故鐵路線彎曲主要是聯絡更多居民點,促進區域經濟發展。第13題,結合圖例及在圖中的分佈特點可知,居民點不僅分佈在鐵路沿線,而且河流沿岸地區也有分佈,故可判斷其分佈特點。

【答案】 12.C 13.A

14-15【解析】 第14題,圖中下覆岩層有明顯的水平彎曲變形,說明該地發生過水平運動;A、D為不同時期的岩漿岩,說明地質史上發生過岩漿活動;與岩漿岩接觸地帶有變質岩存在,說明該地發生過變質作用;C為沉積物,說明有外力作用的影響。第15題,隧道選址應在背斜處,而F處為向斜;A為岩漿岩,不可能找到化石;2處地下為向斜構造,為良好的儲水構造,開採石油應對應於地下的背斜構造,即從1處向下鑽井;若C為沙質沉積物,其形態示意為沙丘,則其迎風面為北側坡面,故其常見風向為北風。

【答案】 14.D 15.B

16【解析】 第(1)題,向斜是良好的儲水構造,在乙處打井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彙集。第(2)題,背斜(甲處)成谷是因為背斜處受張力影響,岩石比較脆弱,容易受到外力侵蝕變成窪地(或谷地)。

【答案】 (1)乙 該處為向斜構造,在此打井能打到向斜槽部,地下水容易彙集 (2)甲處地質構造為背斜 高中地理,該處容易形成斷裂,岩石比較破碎,因此較容易受到流水、風力侵蝕作用,地勢逐漸降低而形成山谷

17【解析】 第(1)題,從資源、交通等方面分析,注意是自然條件。第(2)題,甲地地處平原,丙位於山地,對交通幹線的選擇與密度大小有影響。第(3)題,乙丙之間的直線線路經過山地,工程難度大、投資大、安全性差。

【答案】 (1)豐富的礦產資源和淡水資源;便利的水運。 (2)小 山地地區的交通運輸線路,主要分佈在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密度小

(3)乙丙間的直線路線需經過山地、丘陵地區,地形起伏大,工程難度大、投資大、安全性差

高一地理第1節冷熱不均引起大氣運動達標訓練題(含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4分,共60分)

地面輻射與地面吸收的大氣逆輻射之差稱為有效輻射。讀圖並結合所學,回答1~2題。

黃河流域多年平均年有效輻射總量等值線圖(單位:MJ/m2)

1.關於甲、乙、丙三地多年平均年有效輻射總量的空間分佈,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由甲地向乙地急劇增加 B.由乙地向丙地急劇增加

C.由甲地向丙地逐漸減少 D.由丙地向乙地逐漸減少

2.關於地面輻射和大氣逆輻射,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地面輻射與下墊面性質有關

B.地面溫度越高,地面輻射越弱

C.空氣溫度越低,大氣逆輻射越弱

D.空氣溼度大,雲量多,大氣逆輻射強

3.(2010廣州模擬)如圖所示,該地當天的環境最可能出現( )

我國某地某日氣溫變化曲線示意圖

A.白天多雲,夜間晴朗 B.大氣逆輻射較強

C.夜間風力較大 D.晝最短夜最長

(2011銀川模擬)霧是近地面大氣層中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組成的懸浮體。2010年入冬以來,華北地區遭遇多次大霧天氣,有些地區的能見度甚至只有50米左右。氣象臺也多次釋出大霧黃色預警。據此完成4~5題。

4.深秋、初冬時節是該地大霧的多發期,這其中的道理是( )

A.晝夜溫差減小 高中政治,水汽易凝結,但風力微弱,水汽不易擴散

B.晝夜溫差減小,水汽不易凝結,直接懸浮於大氣中

C.晝夜溫差較大,水汽不易凝結,直接附著在地面上

D.晝夜溫差較大,水汽易凝結,乾燥空氣又提供了足夠的揚塵顆粒

5.白天的大霧天氣使空氣能見度降低的原因之一是( )

A.大霧削弱了地面輻射

B.大霧對太陽輻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霧改變了太陽輻射的波長

D.大霧增強大氣逆輻射

讀圖,回答6~7題。

6.若上圖表示熱力環流形勢,則a地與b地的氣壓(P)和氣溫(T)的大小關係是( )

A.Pa>Pb;Ta<Tb B.Pa<Pb;Ta<Tb

C.Pa<Pb;Ta>Tb D.Pa>Pb;Ta>Tb

7.若圖示地區在北半球,理論上,c、d兩地間的穩定水平氣流方向(風向)為( )

A.南風 B.東北風 C.東風 D.西南風

2010年8月28日至9月8日中國水上運動會在山東省日照市舉行,海上風力適中,帆船專案順利完成。讀下圖,回答8~10題。

8.影響海上風力大小的主要因素有( )

①地轉偏向力 ②摩擦力

③水平氣壓梯度力 ④慣性離心力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9.導致圖示現象發生的大氣運動形式,最可能是( )

A.城市熱島環流 B.海陸風

C.季風環流 D.山谷風

10.圖中大氣汙染危害較大的是( )

A.春季 B.秋季 C.白天 D.夜間

在水庫及其周圍,由於熱容量的差異,導致了局部小氣候的產生。回答11~12題。

11.若該水庫旁建有一度假村,下列四幅圖中,能正確反映該水庫與度假村之間風向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2.關於水庫對庫區周邊地區的影響,正確的是( )

A.風力減弱

B.雷電、陣雨等天氣現象減少

C.氣溫年較差增大,日較差減小

D.增加周邊地區空氣溼度

右圖示意某一等高面。M、N為等壓線,其氣壓值分別為PM、PN,M、N之間的氣壓梯度力相同。①~⑧是隻考慮水平受力,不計空氣垂直運動時,O點空氣運動的可能方向。據此回答13~15題。

13.若此圖表示北半球,PM>PN,則O點風向為( )

A.⑥或⑦ B.②或⑥ C.④或⑧ D.③或④

14.若此圖表示高空等高面,PM<PN,則O點風向為( )

A.③或④ B.②或⑧ C.③或⑦ D.⑥或⑦

15.近地面,空氣作水平運動時,所受摩擦力與地轉偏向力的合力方向( )

A.與空氣運動方向是180°角

B.與空氣運動方向成90°角

C.與氣壓梯度力方向成90°角

D.與氣壓梯度力方向成180°角

二、綜合題(共40分)

16.讀“大氣熱量傳遞與平衡示意圖”,回答問題。(20分)

(1)據圖分析下列現象產生的原因,並說明這一原因與圖中甲、乙、丙哪一過程相關。

①冬半年的霜凍多發生在晴朗的夜間。

②塔里木盆地的晝夜溫差大。

(2)一般情況下,就多年平均而言B=A+C+D。但是近若干年來,上述平衡被打破,“=”變成了“>”。出現這一結果的原因是什麼?

②塔里木盆地深居內陸,水汽難以進入,雲量少,白天大氣對太陽輻射的吸收少,大量太陽輻射到達地面,近地面氣溫高;夜晚大氣逆輻射弱,近地面氣溫低。甲,丙。

(2)化石燃料的燃燒,森林減少,大氣中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增加,溫室氣體吸收並儲存地面輻射和太陽輻射中的紅外線,使大氣熱量收入大於支出。

17.讀北半球某地面水平氣壓分佈圖,回答問題。 (20分)

(1)就氣壓狀況而言,圖中A與B中低壓中心是________,B與C中高壓中心是________。

(2)若該地氣壓只受溫度影響,則A、B、C中地面溫度最高的是________。

(3)右圖為沿AB作的剖面圖,完成AB間的熱力環流示意圖。

氣壓值PA、PB、PA′、PB′的大小順序是________,氣溫值TA、TB、TA′、TB′的大小順序是________。

(4)下列圖中能正確表示AB高空等壓面狀況的示意圖是( )

(5)在圖中甲處畫出風向及其所受的力。

答案及解析

1-2【解析】 第1題,分析甲、乙、丙三地附近多年平均年有效輻射總量等值線分佈狀況可知,甲、乙兩地的有效輻射介於2 600~2 700之間,丙地小於2 000。從圖示有效輻射的變化看,由甲地向丙地逐漸減少,從乙地向丙地逐漸減少,從丙地向乙地逐漸增加,從甲地向乙地變化不大,比較選項敘述,只有C項正確。第2題,地面輻射的強弱除與地面溫度有關外,還和下墊面的性質有關。地面溫度越高,地面輻射越強;天空雲量越多,溼度越大,大氣逆輻射也越強。

【答案】 1.C 2.B

3【解析】 白天多雲對太陽輻射削弱作用強,氣溫較低,如夜晚晴朗則大

氣逆輻射弱,氣溫下降明顯,日出前後應達到最低,但圖中夜間氣溫變化不大較平穩,說明大氣保溫作用強,故夜晚可能是多雲或陰天,A項錯,B項正確;夜間氣溫變化較小故風力較小;晝最短夜最長應是冬至日,該地整體氣溫高,不可能是冬季。

【答案】 B

4-5【解析】 第4題,霧的形成是氣溫降低水汽凝結的結果,此過程需凝結核。第5題,大霧天氣能見度低的表現是天空昏暗,原因在於大霧對太陽輻射具有反射作用。

【答案】 4.D 5.B

6-7【解析】 第6題,根據垂直方向上氣流運動狀況分析:Tb>Ta,Pb<Pa。第7題,根據Pb<Pa判斷Pc>Pd,水平氣壓梯度力由c指向d,該地區為北半球,高空中不受摩擦力影響,故c、d間的風向是東風。

【答案】 6.A 7.C

8-10【解析】 第8題,水平氣壓梯度力及摩擦力影響風力的大小。第9題,由圖示中煙塵飄移可判斷風向,此現象發生的原因是由海陸風導致。此現象的發生與晝夜變化有關,故不是季風環流。第10題,白天吹海風,沿海企業排放的煙塵飄向城市,帶來大氣汙染。

【答案】 8.B 9.B 10.C

11-12【解析】 第11題,根據溫壓定律來判斷,近地面溫度高,氣壓低;溫度低,氣壓高;大氣由氣壓高的地區流向氣壓低的地區。白天水庫溫度低,夜間

水庫溫度高,由此判斷③④正確。第12題,水庫改變區域性地區的地面狀況,使氣溫變化減小,日、年變化減小,溼度增大,降水量增多,水面摩擦力小,風力增大。

【答案】 11.B 12.D

13-15【解析】 第13題,若此圖表示北半球,PM>PN,則O點風向應考慮兩種情況,近地面為⑥,高空由於忽略摩擦力的作用,向右偏轉至與等壓線平行,即⑦。第14題,高空空氣不考慮摩擦力,所以風向應與等壓線平行。由於不確定此圖所在半球,所以在北半球高空應為③,在南半球高空應為⑦。第15題,在近地面,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摩擦力共同影響風向和風速,兩力的合力與另一力的方向成180°角。

【答案】 13.A 14.C 15.D

16【解析】 第(1)題,結合大氣的熱力作用分析。第(2)題,從二氧化碳濃度的變化和二氧化碳的溫室效應分析。

【答案】 (1)①晴夜少雲,大氣逆輻射弱,大氣保溫效應差,氣溫低。丙。

17【解析】 第(1)題,由圖中等壓線數值即可確定。第(2)題,根據熱力環流中上升氣流形成的原理可知,地面溫度越高,近地面空氣膨脹上升越多,近地面氣壓越低。第(3)題,熱力環流的形成根據所學知識可確定。A、B、A′、B′氣壓大小的判定,A、B大小明確,其對應高空的A′、B′相反,且越向高空氣壓越低,即高空的氣壓低於近地面。氣溫判斷時注意高空氣溫比近地面氣溫要低,而高空兩處大小與近地面兩處大小一致。第(4)題,高空等壓面彎曲狀況與地面相反。第(5)題,根據風向判斷步驟及各個力的特點繪製。

【答案】 (1)B C (2)B

(3)逆時針方向畫箭頭 PA>PB>PB′>PA′(或PA′<PB′<PB<PA ) TB>TA>TB′>TA′(或TA′<TB′<TA<TB)

(4)B (5)

高中地理學習的重點在於地圖

高一地理成績下降是正常現象

“高一第一學期期末成績不好?不要緊張,這是正常現象。”黃明首先安慰了林同學。黃明說高中地理成績比起國中階段驟然下降,原因有三。

第一,高一必修一學習的《自然地理》是整個高中地理階段最難的部分,必修二和必修三以《人文地理》為主,學生就會發現難度大大降低。由於內容比較難,加上有些學校自身出題比較難,所以第一學期成績不好是正常現象,在心理上不要氣餒。

第二,有些學生在思想上不夠重視。地理是文科大學聯考科目,一些將來想要報考理科的學生平時不重視地理,以為考前臨時抱佛腳就行,而高中地理的內容之多是國中階段不能比的。

第三,學習上沒有從國中轉變過來。有些學生很疑惑:“我國中花一週突擊,現在花了兩週甚至三週,已經很努力了,為什麼成績反而下降?”國中地理內容簡單,許多學生考前突擊一週就過關,感覺很容易。到了高中,海量的內容,這種方法就行不通了。

高中地理重中之重:地圖

“高中地圖的東西比較多,圖的掌握,關係到地理成績的高低。”黃明說,如果以為地理學習只是背背地理名詞那就錯了,現在地理內容的綜合考查很多都是建立在圖表題型上。一定要熟悉所有地圖,訓練地理空間位置感,學會從一個地理位置聯絡到相關聯的地理知識,如氣候型別等等。

黃明建議,對課本里的地圖要多看,讀書的過程做到“文圖結合”,看文字的時候要聯絡圖表,看圖表的時候,腦子裡要聯絡相關位置內容,不要書是書,圖是圖。

背誦不能替代做題

地理的學習有一個特點:必須通過做題來鞏固知識點。

黃明建議精力充足的學生每天地理課前最好預習一下,當然這個要求對許多時間根本就不夠用的學生來說有些奢侈,那至少在有地理課的當天,要把學習內容複習一遍,把課後習題做一遍,發現有不會的地方,當天尋求同學或者老師的幫助。

黃明老師說,做到他建議的幾點,就會發現高中地理學習其實也能輕鬆過關,並且地理知識對將來生產、生活有很大的作用。

高二地理森林資源教學簡案

教學目的

1.使明確森林作為物質資源與環境資源的重要作用,認清森林資源的利用與保護之間的關係。

2.通過引導學生討論森林的作用、利用與保護,培養學生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

3.通過森林資源有關內容的,使學生樹立起要珍惜愛護森林資源的觀念,並且積極自覺地參加每年的植樹活動。

課型 講授新課。

教學 講述與問答相結合的。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是森林的作用、利用與保護,難點是森林的環境資源作用。

教學用具 自制投影片:①有關森林作用的資料;②護田林帶防風示意圖;③水土保持坡林帶的作用示意圖;④漫畫“小鳥的悲哀”;⑤世界森林變化。

教學提綱

第三節 森林資源

一、森林的作用

1.重要的物質資源

2.重要的環境資源——大自然的總排程室

二、森林的利用與保護

1.世界森林的變化

2.森林的合理利用

3.森林的保護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 我國的植樹節是幾月幾日?

3月12日。每年在這一天,全國各地都宣傳植樹造林的好處。那麼,高中政治,森林資源究竟有什麼用途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森林資源。

第三節 森林資源(板書)

一、森林資源的作用(板書)

[提問] 森林是不可缺少的物質資源,主要有哪些用途?(引導學生從生產、生活中歸納。)

1.重要的物質資源(板書)

[總結] 森林作為物質資源主要的作用是:能夠提供大量木材,用於建築、傢俱、造紙造船等等,能提供大量果實作為食品、飼料等等,所以說是一種重要的物質資源。

[提問] 森林除了是一種重要的物質資源外,它還是一種重要的環境資源,現在請大家根據投影片說明森林對環境都有哪些作用?

[展示投影片] 森林的作用:

A. 每天每公頃闊葉林可吸收1000千克二氧化碳。放出730千克氧氣。

B. 每年每公頃松林能滯留粉塵34噸。

C. 5萬公頃森林所含蓄的水量相當於一座容量為100萬立方米的小水庫。

D. 夏季每天每公頃森林,可以從地下汲取70—100噸水,化為水蒸汽。

[提問] 該投影片反映的森林的作用是什麼?(A是森林能調節大氣成分。B是森林能淨化空氣。C是森林能含蓄水源。D是森林能增加空氣溼度。)

[展示投影片] 護田林帶防風示意圖。

[提問] 該投影片反映的森林的作用是什麼?(該圖說明由於護田林帶使有害的大風減弱,因而沙塵也隨之減少,甚至消失。)

[展示投影片] 水土保持護坡林作用示意圖。

[提問] 該圖反映的森林的作用是什麼?(該圖說明水土保持護坡林使土不下坡,清水長流)

[教師總結] 歸納上面同學的回答,我們看到森林有調節大氣成分、淨化空氣、含蓄水源、增加空氣溼度、防風護田、保持水土等多方面的作用。難怪人們把森林叫做“大自然的總排程室”。因此,森林不僅是一種重要的物質資源,而且更重要的是一種環境資源。

2.重要的環境資源——大自然的總排程室。(板書)

過渡既然森林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就要求我們對森林合理利用和保護。

二、森林的利用與保護(板書)

1.世界森林的變化

[展示投影片] 世界森林的變化資料:

A.在上,世界陸地曾有三分之二為森林覆蓋,面積為76億公頃,現在世界森林面積只有28億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2%。

B.目前森林面積仍在迅速減少,世界上每年約毀林1800萬公頃。

[提問] 根據世界森林的變化資料,你能說明世界森林不斷減少都帶來哪些後果嗎?(人均木材量減少,滿足不了需要;森林覆蓋率減小,破壞了地球上的環境。)

[提問] 世界森林面積不斷減少的原因是什麼?(農牧業的發展,工業的發展以及戰爭和自然災害等原因,都使森林遭到破壞。因而森林面積不斷減少。)

[展示投影片] 漫畫“小鳥的悲哀”

[提問] 漫畫“小鳥的悲哀”的含義是什麼?(此圖表示由於亂砍濫伐森林,造成了環境嚴重惡化,使生活在森林中的野生動植物,喪失了理想的棲息場所,再加上人類的亂捕濫殺,現在地球上每天至少有一種滅絕。)

過渡 怎樣才能保護森林資源,又能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對木材的需要呢?這就是森林的合理利用問題。

2.森林的合理利用(板書)

[閱讀課文] 讀教科書第80頁第三段,並回答課文中所提出的問題。

合理的是第三種。因為,第一種辦法保護了森林,但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第二種辦法滿足了人們生產和生活需要,但不能保護森林。第三種辦法是合理採伐森林的方法。這樣做既能給人類提供木材,又可以保護森林。

[提問] 根據上面的事例,說明怎樣才是合理利用森林?(在不破壞環境,使森林面積不斷增加的基礎上,合理採伐森林,以滿足人們生產和生活的需要。)

[指導學生閱讀] 讀教科書第80頁“讀一讀”,並且思考,課文中強調的保護森林的辦法是什麼?(人工造林)

[提問] 請你歸納一下,為了更好地保護森林,應該採取哪些措施?(引導學生廣泛討論)

[教師總結]

3.森林的保護

①以法規的形式保證對森林的合理採伐;

②人工造林是保護森林的重要方法;

③大力宣傳,使民眾樹立正確的森林資源觀。

佈置作業 設計一個在本地植樹造林,發展森林資源的計劃。

等高線地形圖的特點、判讀方法及應用的等高線地形圖,它可以充分考查的空間概念,空間想像以及分析計算,歷年都非常重視對等高線地形圖的考查,也是備考的難點所在,所以瞭解等高線的基本特點,把握等高線地形圖的判讀非常必要。

一、等高線圖的基本特點

1、同一條等高線上高度相等。

2、等高距全圖一致。

3、等高線均為閉合曲線,只是有的不能在一幅圖上完全呈現出來。

4、等高線一般不相交、不重疊,但在懸崖峭壁處,等高線可以重合。

5、等高線疏密反映坡度陡緩,而等高線之間間距愈大,等高線愈稀疏,則坡度愈緩。

6、等高線與山脊、山谷線重直相交,等高線穿過河谷時,向上遊彎曲,成為“V”字形。

7、示坡線表示坡降方向,它總是指向海拔較低的方向。

二、判讀方法

(一)判讀等高線的數值。

1、計算兩點的相對高度和溫度差。

讀出任何兩點的海拔高度,計算出這兩點的相對高度,還可以進一步求出它的氣溫差(每升高100m,氣溫下降0.6℃)。

2、估算陡崖的相對高度。

等高線重疊或相交的地方,表示為陡崖。

陡崖的相對高度為:(n-1)d≤h<(n+1)d

其中n為兩地不同等高線的條數,d為等高距。

3、判別區域性小範圍閉合等高線的高度。

如不在正常範圍內,則判別規律為“低於低值,高於高值”,即如果閉合等高線海拔與兩側等高線中較低的海拔相等,則閉合區域內的海拔低於這條等高線的海拔,此地可能為小盆地;如果閉合等值線海拔與兩側等高線中較高的海拔相等,則閉合區域內海拔高於這條等高線的海拔,此地可能為小山峰。

4、計算兩點相對高度的範圍。

(1)確定兩點的海拔高度的範圍。

(2)確定最大可能值和最小可能值。

(二)判讀等高線的形狀特徵。

1、根據等高線疏密,判斷坡度陡緩。

等高線稀疏的地方表示緩坡,密集的地方表示陡坡,間隔相等的地方表示均勻坡,等高線上疏下密表示凸形坡,等高線上密下疏表示凹形坡。

2、等高線的數值由中心向四周降低,表示為山地或丘陵 高中學習方法。

3、等高線的數值由中心向四周升高,表示為盆地。

4、等高線的凸出部分指向低處表示山脊,其最大彎曲處的點的連線,表示為山脊線,也叫分水線。

5、等高線凸出部分指向高處,表示為山谷,其最大彎曲處點的連線,表示為山谷線,也叫集水線。

6、相鄰兩個小山頂之間呈馬鞍型的低地部位為鞍部,也叫埡口。

7、兩組山脊等高線對壘,中間是一道比較狹窄而低平的河谷或谷地,表示為峽谷。

8、判斷兩點間可否通視,可通過繪製地形剖面圖判斷。

三、等高線地形圖的應用

1、確定水庫河壩址的位置。

在不考慮地質等條件下,水庫庫區宜選在河谷、山谷地區或選在“口袋形”的窪地,或小盆地,這些地區不僅庫容重大,而且有較大的集水面積。壩址應選在河流流出的窪地或小盆地的最窄處。

2、確定公路、鐵路線路。

一般選擇坡度較緩,線路平穩,距離較短,彎路較少上的線路為好。一般在兩條等高線之間繞行,只有必要時才可穿過一、二條等高線;儘量少通過河流,少建橋樑;避免通過沼澤、斷崖。

3、農業區位選擇。

根據等高線地形圖反映出來的地貌型別,地勢起伏,坡度陡緩,結合氣候和水源條件,因地制宜地提出農林牧副漁業佈局原則。例如,平原宜發展種植業,山區宜發展林業、牧業。

4、工業區位選擇。

工業區宜建在等高線間距較大的地形平坦開闊的地形區,且水源充足、接近資源的地區。若是電子、半導體、感光器材廠等需要建在空氣清潔、環境優美的地點。

5、水系的水文特徵。

山地常形成放射狀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狀水系;山脊常形成河流分水嶺;山谷常有河流發育。

等高線穿越河谷時向上遊方向彎曲,即河流方向與等高線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徵:等高線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處有時形成瀑布,河流出山口常形成沖積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