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推薦)雲原文賞析15篇

雲原文賞析1

清平樂·雲垂平野 宋朝 王安石

(推薦)雲原文賞析15篇

雲垂平野。掩映竹籬茅舍。闃寂幽居實瀟灑。是處綠嬌紅冶。

丈夫運用堂堂。且莫五角六張。若有一卮芳酒,逍遙自在無妨。

《清平樂·雲垂平野》寫隱逸生活。亦是集句體,當系晚年所成。片寫幽居景物。下片換寫幽居者生活觀念與情趣。上景下情,前後相映。

《清平樂·雲垂平野》註釋

⑴雲垂平野:語本杜甫《旅夜書懷》:“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⑵“掩映”句:句出北宋張升《離亭燕》:“蓼岸荻花洲,掩映竹籬茆舍。”茆:同茅。又,唐人相斯《山行(一作山中作)》:“蒸茗氣從茆捨出,繰絲聲隔竹籬聞。”

⑶闃寂:寂靜。《易·豐》:“窺其戶,闃其無人。”幽居:幽隱的居所。多指隱士之居。

⑷冶:豔冶。

⑸“堂堂”句:句出北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九:“丈夫運用堂堂,逍遙自在無妨。”運用:運思用計。堂堂:光明正大。

⑹五角六張:句出唐人鄭綮《開天傳信記》載劉朝霞獻玄宗《駕幸溫泉賦》“今日是千年一遇,叩頭莫五角六張。”角、張:星宿名。五角六張:形容七顛八倒。也比喻事情不順利。

⑺卮:一種酒器。

雲原文賞析2

別雲間 明朝

夏完淳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山河 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別雲間》譯文

三年為抗清兵輾轉飄零,今天兵敗被俘成為階下囚。

山河破碎,感傷的淚水流不斷,國土淪喪,誰還能說天地寬?

已經知道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想到永別故鄉實在心犯難。

等到我魂魄歸來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後繼者的隊伍抵抗清軍。

《別雲間》註釋

雲間:上海松江區古稱雲間,是作者家鄉。1647年(永曆元年/順治四年),他在這裡被逮捕。

三年:作者自1645年(弘光元年/順治二年)起,參加抗清鬥爭,出入於太湖及其周圍地區,至1647年(順治四年),共三年。

羈旅:寄居他鄉,生活飄泊不定。羈:音(jī),停留。

南冠(guān),被囚禁的人。語出《左傳》。楚人鍾儀被俘,晉侯見他戴著楚國的帽子,問左右的人:“南冠而縶(zhi,拴、捆)者,誰也?”後世以“南冠”代被俘。

泉路:黃泉路,死路。泉,黃泉,置人死後埋葬的地穴。

毅魄,堅強不屈的魂魄,語出屈原《九歌.國殤》:“身即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

靈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這裡指後繼者的隊伍。

《別雲間》賞析

此詩是作者訣別故鄉之作。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志恢復之決心。既表達了此去誓死不屈的決心,又對行將永別的故鄉流露出無限的依戀和深切的感嘆。 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格調慷慨豪壯,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敘事。其中“羈旅”一詞將詩人從父允彝、師陳子龍起兵抗清到身落敵手這三年輾轉飄零、艱苦卓絕的抗清鬥爭生活作了高度簡潔的概括。詩人起筆自敘抗清鬥爭經歷,似乎平靜出之,然細細咀嚼,自可讀出詩人激越翻滾的情感波瀾,自可讀出平靜的敘事之中深含著詩人滿腔辛酸與無限沉痛。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抒寫詩人按捺不住的滿腔悲憤。身落敵手被囚禁的結局,使詩人恢復壯志難酬,復國理想終成泡影,於是詩人悲憤了:“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大明江山支離破碎,滿目瘡痍,衰頹破敗,面對這一切,詩人禁不住“立盡黃昏淚幾行”,流不盡“無限河山淚”。詩人一直冀盼明王朝東山再起,可最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恢復故土、重整河山的愛國巨集願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與哀慟,忍不住向上蒼髮出“誰言天地寬”的質問與詰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坦露對故鄉、親人的依戀不捨之情。無論怎樣失望、悲憤與哀慟,詩人終究對自己的人生結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將終結,詩人該會想些什麼呢?“欲別故鄉難”,詩人緣何難別故鄉呢?原來,湧上他心頭的`不僅有國恨,更兼有家仇。父起義兵敗,為國捐軀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敵手,自是凶多吉少,難免一死,這樣,家運不幸,恐無後嗣。念及自己長年奔波在外,未能盡孝於母,致使嫡母“託跡於空門”,生母“寄生於別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念及讓新婚妻子在家孤守兩年,自己未能盡為夫之責任與義務,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這一切的一切,詩人內心自然湧起對家人深深的愧疚與無限依戀。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盟恢復之志。儘管故鄉牽魂難別,但詩人終將恢復大志放在兒女私情之上,不以家運後嗣為念。正如詩人在《獄中上母書》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後,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已知泉路近”的詩人坦然作出“毅魄歸來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堅決復明的決心,生前未能完成大業,死後也要親自看到後繼者率部起義,恢復大明江山。詩作以落地有聲的錚錚誓言作結,鮮明地昭示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戰鬥精神、精忠報國的赤子情懷,給後繼者以深情的勉勵,給讀者樹立起一座國家與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不朽豐碑。

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志恢復之決心。詩作格調慷慨豪壯,令人讀來蕩氣迴腸,禁不住對這位富有強烈民族意識的少年英雄充滿深深的敬意。

這首詩表達的不是對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對山河淪喪的極度悲憤,對家鄉親人的無限依戀和對抗清鬥爭的堅定信念。

《別雲間》創作背景

順治三年,完淳與陳子龍、錢旃飲血為盟,共謀復明大業,上書魯王(朱以海),魯王遙授中書舍人,參謀太湖吳易軍事。順治四年(公元1647年)夏,作者因魯王遙授中書舍人之職而上表謝恩,為清廷發覺,遭到逮捕。《別雲間》就是作者在被解送往南京前,臨別松江時所作。

雲原文賞析3

作品原文

雪壓冬雲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

高天滾滾寒流急,大地微微暖氣吹。

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傑怕熊羆。

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蒼蠅未足奇。

作品註釋

⑴冬雲:作詩日期1962年12月26日(毛澤東生日),在冬至後的第四天。舊說“冬至一陽生”,所以詩中說“大地微微暖氣吹”,這裡是比喻雖在冬至,大地並沒有完全不受寒流控制。

⑵雪壓冬雲:即冬雲壓雪,指雪稠雲低的樣子。

⑶暖氣:指地熱。

⑷羆:棕熊。

⑸凍死:是對經受不住考驗者的蔑視。

作品譯文

雪壓冬季說這白絮飛,萬花紛謝一時稀。高天滾滾流急冷,大地微微暖氣吹。獨有英雄驅虎豹,更沒有豪傑怕熊熊和。梅花歡喜漫天雪,凍死邊蒼蠅不足奇。

創作背景

1962年冬,中國經歷了3年特大災荒。國外正鼓譟著一片反華叫囂。表面上看似乎處在困難時期,正式隆冬的樣子。軟弱的人經受不住這種嚴峻的考驗是不足為奇的。真正的革命者則更加意氣風發,鬥志昂揚。冬天到了,春天還會遠嗎?毛澤東在1962年的生日寫此詩。

作品鑑賞

毛主席寫這首詩時正好是他的69歲生日,國際國內形勢依然嚴峻,嚴寒的冬天在恣意橫行(其實正值隆冬,屬寫實,但實景中蘊含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景寓情,作者再次抒發“無限風光在險峰”般的豪情),一面是國際上各種反動派在咆哮反華。在詩中作者形象地展現了這種“黑雲壓城城欲摧”的緊迫狀況。

頭兩句肅殺茫茫之冬景昭然若揭,大雪橫飛,烏雲滾滾,萬紫千紅都已凋零。雖是客觀描寫,卻帶有強烈的象徵意味——反動派暫時不可一世。

接著三、四句,使嚴峻局面微露春光。冬天湍急的寒流終會過去,冬天並非“窮陰殺節,急景雕年”。俗話說:“冬至一陽生”。也就是說最寒冷的時刻,也正是陽氣初萌的時刻。猶如英國浪漫主義詩人雪萊所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毛主席同樣告訴了我們:“大地微微暖氣吹”。正如毛澤東所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絲暖氣也會最後吹走隆冬,迎來朗朗春天。

第五、六句毛澤東又展早年英邁豪氣。毛主席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獨驅一切“虎豹豺狼。這二句的“虎豹”、“熊羆”都指反動派邪惡勢力,同時在詩意上又與冬景相諧調。

最後二行,毛澤東以“梅花”,這最寒冷的季節獨傲霜雪的中國國花,象徵詩人及大中華不屈不撓的鬥志和高潔精神。面對漫天大雪,梅花歡喜得很,根本就不怕嚴寒。毛主席在此化用中國古典文化中梅花清高,孤潔的形象,一變為革命浪漫主義的無限壯美的情懷。詩人在此似乎在高唱:來吧,狂風大雪儘管來吧,一切反華的惡勢力儘管來吧。“凍死蒼蠅未足奇”抒發了對經受不住考驗者的蔑視。

毛澤東在這首詩中用了“虎豹”、“熊羆”兩個意象指敵人,僅用“梅花”一個形象指革命者,也算是一個特色。另外整首詩抒情的氣勢雷霆萬鈞,出入於無人之境,又一次體現了詩作大氣壯闊的特徵。

此詩成功地運用了比喻、象徵、對比的藝術手法。數種手法交替使用,相得益彰,有力地表達了作者的情感意志。詩人以“白絮”喻滿天大雪,以低沉的“冬雲”、紛飛的大雪、凋零的“萬花”象徵險惡的國際環境,以“英雄”“豪傑”象徵大無畏的詩人所代表的中國人民,以“虎豹”“熊羆”象徵強大的國際反華勢力,以“梅花”象徵歷經磨難更堅強不屈的中華民族,以“蒼蠅”象徵屈從於強權的國家和政黨。同時,將險惡的環境與抒情主人公的堅強意志對比,將軟弱渺小的“蒼蠅”與傲雪挺立的“梅花”對比,一反一正,一醜一美,以反寫正,以醜突出美,有效地加強了表達效果。

作品點評

郭廷以說:詩人以“白絮”喻滿天大雪,以低沉的“冬雲”、紛飛的.大雪、凋零的“萬花”象徵險惡的國際環境,以“英雄”“豪傑”象徵大無畏的詩人所代表的中國人民,以“虎豹”“熊羆”象徵強大的國際反華勢力,以“梅花”象徵歷經磨難更堅強不屈的中華民族,以“蒼蠅”象徵屈從於強權的國家和政黨。同時,將險惡的環境與抒情主人公的堅強意志對比,將軟弱渺小的“蒼蠅”與傲雪挺立的“梅花”對比。

作者簡介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潤之(原作詠芝,後改潤芝),筆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國人民的領袖,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和理論家,中國共產黨、中國人民解放軍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詩人,書法家。主要著作《毛澤東選集》(四卷)、《毛澤東文集》(八卷)、《毛澤東詩詞》(共43首)。

雲原文賞析4

碧雲闕處無多雨,愁與去帆俱遠。倒葦沙閒,枯蘭漵冷,寥落寒江秋晚。樓陰縱覽。正魂怯清吟,病多依黯。怕挹西風,袖羅香自去年減。

風流江左久客,舊遊得意處,朱簾曾卷。載酒春情,吹簫夜約,猶憶玉嬌香軟。塵棲故苑,嘆璧月空簷,夢雲飛觀。送絕徵鴻,楚峰煙數點。

詩詞賞析:

這首羈旅行役詞在客愁的抒寫中融入對舊情人的.懷念,風格纏綿婉豔。寫法上仿效最長於表現這一題材的柳永、周邦彥,而又有自己細巧含蓄、精工秀俊的特色。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評析得好:“竹屋詞無一平筆,躍冶精金,字字皆錘鍊而出。此調起筆便迥絕恆蹊,以下語皆秀峻。袖羅、西風句新思密意,尤為擅長。下闋追憶舊遊,有小杜揚州之感。結句廢苑塵凝,楚峰煙淡,望彼美於遙天,對蒼茫而獨立,宜其魂怯清吟也”。

雲原文賞析5

女冠子·霞帔雲發

霞帔雲發,鈿鏡仙容似雪,畫愁眉。遮語回輕扇,含羞下繡帷。

玉樓相望久,花洞恨來遲。早晚乘鸞去,莫相遺。

翻譯

散開秀髮,披著一肩雲霓,看鏡中的容顏如玉。細細地描畫粉黛,抹去眉間愁跡。團扇輕輕地擺,遮住欲吐的心語。垂下繡簾,難掩滿臉羞意。

我曾久久地佇立樓前,希望看到你的蹤跡。你為何還不來相會,叫人難忍花庵空寂。但願有一天,我們將乘鳳凰攜遊仙海,到那時再也不要別離。

註釋

女冠子:原為唐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名。

霞帔:古代婦女的一種服飾,類似披肩,以紗羅製成。

雲發:像雲一樣的鬢髮。

鈿鏡:用金、銀、玉、貝等貴重物品鑲嵌的妝鏡。

愁眉:古代女子畫眉樣式的一種,此眉妝細而曲折,色較濃重,眉梢上翹。

遮語:以扇子遮著臉說話,言其害羞的情態。

羞:王國維輯本《金荃詞》作“笑”。

玉樓:傳說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此指女道士所居之處,一說指女道士女伴所居之處。

花洞:百花遍開的仙洞,道教稱神仙及道士的.居處。此指女道士所居之道觀。

乘鸞:指成仙。鸞,仙人所乘坐的鸞鳳之類。

遺:遺棄。彊村本《金奩集》作“違”。

創作背景

《女冠子》原為唐朝歌詠女道士的教坊曲。溫庭筠素以風流多情著稱,相傳他與女道士魚玄機長期保持著亦師亦友的關係。魚玄機貌美才高,卻年紀輕輕就死於命案。或許為魚玄機之死所觸動,溫庭筠根據唐教坊曲《女冠子》自度新曲,創作了《女冠子》詞,借寫女道士來言情。其創作時間未得確證。

賞析

這首詞是借寫女道士的容貌、情態與動作來言情的,表面看起來全是鋪陳其外貌妝束,其實詞人是用物象的錯綜排比手法把客觀的景物展現在讀者面前,讓讀者運用自己的想象把它們貫穿起來,從而理解人物。

此詞上片寫女主人公美麗的容貌和含羞多情之態。“霞帔”三句,寫女主人公彩霞般的披肩,雲一般的鬢髮,鑲金的鏡子裡,出現了她如雪潔淨的容貌,她對鏡正畫著略帶愁意的蛾眉。這裡以一個“愁”字點出女主人公的心情。“遮語”二句,描寫女主人公遮語、含羞、回扇、下帷等神態動作,生動地表現出她心事重重卻又欲說還休,情思縈繞卻又含羞掩飾的情態。下片寫女主人公的相思相念與綿綿情思。“玉樓”二句,寫女主人公望情人早日來到。意思是站在玉樓上盼望已久,恨情人來遲,道出其相思之切。“早晚”二句,直道心曲,寫女主人公的願望:自己遲早總要乘鸞而去,希望情人不要遺棄。

上片用的都是相當於現代電影蒙太奇小景別的手法展現景物,鏡頭自背後從下而上,先是讓人們看到女主人公的服飾“霞帔”,然後是如雲的黑髮;之後鏡頭切換到照鏡子的場景,也是一個特寫,人面與映象相映襯;之後又是另一個正面近景,女主人公輕轉羅扇,遮住因竊竊私語而微微翕動的雙脣,好像是怕被人聽到,嬌羞地走到窗前放下繡幃。下片寫女主人公的期望。這裡,就不是單純的景物鋪陳,而是人的服飾和外貌的客觀呈現,但它也需要讀者根據想象,在頭腦中把這些畫面串聯成一個連續的情景,感受人物的心情,體會詞人所要表達的感情。結尾直道心願,其依戀之情,一往情深,相思之意,真摯感人。

雲原文賞析6

長相思·雲一渦

李煜〔五代〕

雲一緺,玉一梭,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譯文

一束盤起的髮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輕顏色的上衣配上輕盈的羅裙,不知為何輕輕皺起眉頭。獨自站在窗邊,風聲和雨聲交雜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兩兩的,這漫漫的寂寥長夜叫人怎麼辦才好。

註釋

長相“:此詞調名在曾慥《樂府雅詞》中作《長相“令》。雲:指婦女蓬卷如雲的頭髮。一緺(wō):即一束。一說緺,讀為guā,意為青紫色的綬帶(絲帶)。這裡指飾發用的紫青色絲帶。元薛惠英《蘇臺竹枝詞》中有句:“一鳳髻綠如雲,八字牙梳白似銀。”玉:這裡指插在女子頭上的玉簪。梭:蕭本二主詞中誤作“梳”。梭,原是織布用的梭子,這裡用以比喻玉簪。輕輕:指衣裳的顏色輕輕。衫兒:古代女子穿的短袖上衣,又稱衫子或半衣。薄薄:指衣裳的質料輕薄。羅:絲羅,這裡指用絲羅製成的裙子(下裳),即羅裙。顰(pín):皺眉。黛:古代婦女用來畫眉的青黑色顏料。黛螺:《龍洲集》中作“翠娥”。黛螺,又名黛子螺。古代女子畫眉用的螺形黛黑,亦稱螺黛。因其用來畫眉,所以常用以作婦女眉毛的代稱。相:指雨聲和風聲,相互應和,交織一起。

賞析

這首詞是描寫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閨怨詞。

“雲一緺,玉一梭”兩句,分寫女子髮式、頭飾之美,用語清新而形象。

“淡淡衫兒薄薄羅”,續寫女子淡雅衣著,雖未明寫容顏,但這種比喻和襯托卻從側面寫出女子的容貌豔麗和氣質高雅。雖只寫衫裙,而通體所呈現的一種綽約風神自可想見。尤其是“淡淡”和“薄薄”兩個疊詞的使用,別具一格,於淺白中見新意,於細微處見匠心。

“輕顰雙黛螺”,寫到這位淡妝女子的.表情。輕皺雙眉,似乎蘊含著幽怨。相思懷人之意,於此隱隱傳出,並由此引出下片。這一句突兀其來,直扣人心,不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態,而且加強和豐富了這種容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輕”字頗有分寸,它適合表現悠長而並不十分強烈的幽怨,且與通篇輕淡的風格相諧調。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寫到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秋風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傷秋,更何況有苦雨相和。作者不單寫風,也不單寫雨,而寫風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悽苦。但是作者覺得這樣的環境烘托仍然不夠,於是風催殘葉、雨打芭蕉,“簾外芭蕉”似乎也有淚滴,秋意不僅更濃,秋思也已更苦,“三兩窠”,又隱約讓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

“夜長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長,原只因其一歡一愁。最後一句彷彿是女主人公發自心底的深長嘆息。這嘆息正落在歇拍上,“奈何”之情點到即止,不作具體的刻畫渲染,反添餘蘊。聯絡上片的描繪,不僅使人聯想到,這位“淡淡衫兒薄薄羅”的深閨弱女,不僅生理上不堪這秋風秋雨的侵襲,而且在心理上更難以禁受這淒冷氣氛的包圍。

李煜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鍾隱、蓮峰居士,漢族,生於金陵(今江蘇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銅山區),南唐最後一位國君。李煜精書法、工繪畫、通音律,詩文均有一定造詣,尤以詞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詞,繼承了晚唐以來溫庭筠、韋莊等花間派詞人的傳統,又受李璟、馮延巳等的影響,語言明快、形象生動、用情真摯,風格鮮明,其亡國後詞作更是題材廣闊,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詞中別樹一幟,對後世詞壇影響深遠。

雲原文賞析7

菩薩蠻·北風振野雲平屋原文

北風振野雲平屋,寒溪淅淅流冰縠。落日送歸鴻,夕嵐千萬重。

荒坡垂斗柄,直北鄉山近。何必苦言歸,石亭春滿枝。

【賞析】:

這首詞作於作者客遊宜興時,寫冬寒景象,而無愁慘之色,體現了詞人隨遇而安的情懷,表達了作者不樂仕進、安於閒適的襟懷。

開篇兩句風吼雲湧、寒溪冰谷的場面,以風、雲、溪、谷的景物,從聲、色、勢、溫等方面烘染出淒冷的氣氛,然而這裡也有宜人的景緻。三、四兩句,所寫的景物和給人的感覺與上兩句迥然不同:鴻雁伴隨著西下的夕陽緩緩飛回棲居之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巒映入眼簾。此景給人以舒徐寧靜的感受。詞之上片,寫出了風捲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壇的險惡,又從鴻雁寄寓了歸心。

過片兩句寫北斗星低垂於荒陂,點明瞭方位。丹陽在宜興之北 ,因而說“鄉山近 “。家鄉既然很近,回去是比較容易的`了,加上前面看到“落日送歸鴻”,接著寫出回鄉之思完全是順理成章的。可是結拍兩句卻詞意陡轉,說不必苦苦地想回鄉,宜興不久將是滿樹春光。詞人的心意是:政壇既不可涉足,則只有借山而隱;宜興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歸丹陽?詞中所謂“ 石亭春滿枝 ”句好像是寫實景,其實卻是虛擬,從”北風”、“寒溪”推演而出:一是山中未必盡是冬日苦寒 ,自有春暖花開之日;二是如心無所苦,則冬日亦視若春時。此二句語淺情深,意味深長,含蓄蘊藉,耐人尋味。

張元幹跋蘇庠所作贈王道士詩墨跡雲 :“吾友養直 ,平生得禪家自在三味,片言隻字,無一點塵埃。宇宙山川,雲煙草木,千變萬態,盡在筆端,何曾氣索?”這段話,對於理解此詞是有幫助的。

雲原文賞析8

南柯子·山冥雲陰重 宋朝

王炎

山冥雲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豔溼啼紅。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

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人間辛苦是三農。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

《南柯子·山冥雲陰重》譯文

“山冥雲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豔溼啼紅。”彤雲密佈,山色陰暗,天下著濛濛的細雨。花朵上,水氣聚成了晶瑩的水珠,像是少女眼睛裡含著淚珠,奪眶欲出,令人十分愛憐。作者攝取了這樣一個特寫鏡頭,十分形象地描繪出一幅田園風景圖。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不要因為風風雨雨摧殘著美麗的花朵,而愁悵滿懷,作無病呻吟。“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

戴著蓑笠的農民,天天清晨早出,他們的足跡踏遍了田間泥濘的溝渠和田埂。“人間辛苦是三農”春耕、春種、秋收,是農民們一年中最辛苦的三個季節。"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農民們終年辛勞,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個豐收的年成!他們是沒有閒情逸致去賞花、憐花、惜花的。

《南柯子·山冥雲陰重》註釋

山冥:的水氣很重,山色昏暗。

幽豔:在暗處的花。啼紅:花朵上逐漸聚成水珠,像噙著眼淚。

塍(chéng):田間土埂。

三農:指春耕、夏耘、秋收。

《南柯子·山冥雲陰重》賞析

上片,描寫農村秀麗的風光。前三句:“山冥雲陰重,天寒雨意濃。數枝幽豔溼啼紅。”彤雲密佈,山色陰暗,天下著瀠漾的細雨。花朵上,水氣聚成了晶瑩的水珠,像是少女眼睛裡含著淚珠,奪眶欲出,令人十分愛憐。描繪出了令人欣喜的雨前徵象;山色昏暗,濃雲密佈,氣溫驟降,使吹面不寒的楊柳風也帶有了寒意。這裡的佈景設色,全為降雨作鋪墊。春日是百花盛開的季節,在“雲陰重”、“雨意濃”的特殊自然環境下,那豔麗奪目的花兒也呈斑出色沉光暗的特異風采。“數枝幽豔溼啼紅”,詞人攝取了這樣一個特寫鏡頭,十分形象地描繪出一幅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田園風景圖。寫花極具特色,突出了氣候特徵對花之色彩的影響,顯得非常妥貼、形象。而且運用擬人化的手法,勾勒出濃重的水氣中花之情態。霧氣凝聚的水珠,在花瓣間滾動,閃爍著微弱的光亮,與那含顰嬌啼、珠淚瑩瑩,顧盼生輝的香閨少女相似。賦予靜態的花以生命的活力,很自然地引出下句“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但是,詞人並沒有完全被這迷人的田園風光所陶醉。他把筆鋒一轉,奉勸人們“莫為惜花惆悵,對東風。”不要因為風風雨雨摧殘著美麗的花朵,而愁悵滿懷,作無病呻吟。繪景生動形象,抒情真切幽邃。短短二十六個字,三平韻,卻跌宕起伏,清新自然,從而為下片作了很好的鋪墊。

下片,用同一格式,重填一片,描繪出農民在田間生產勞動的情景。過片“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戴著蓑笠的農民。天天清晨早出。他們的足跡踏遍了田間泥濘的溝渠和田埂。然而,“人間辛苦是三農”。春耕、春種、秋收,是農民們一年中最辛苦的三個季節。結句點題:“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農民們終年辛勞,犁透了田,灌足了水,盼望有一個豐收的年成。他們是沒有閒情逸致去賞花、憐花、惜花的。寫出了降雨前農民的普遍心理,與臨風惆悵的士大夫恰形成鮮明對照。這一現象說明,哪怕是對自然氣候的正常變化,生活在不同階層的人們所產生的心理情感也會各不相同。前後片上下呼應,表現了作者與勞動人民息息相通的思想感情。整首詞,語言通俗,明白如話,表達了清淡馨新的意境,質樸健康的情感。

起首兩句對仗,“冥”、“重”、“寒”、“濃”,寫出了春雨季節的郊野景象。“數枝”句添以特寫,生動地描繪出雨中花朵珠淚盈盈的風姿。然而作者意不在賞花,“莫為”二字一跌,為下片的主旨拓出地步。過片一組對仗,筆觸直接伸向農田。儘管風雨不止,農民們仍然蓑衣笠帽,下田耕作,將田埂溝渠整理得井井有條。這一景象使作者感慨萬分,“人間”兩句即是將心比心的肺腑之言。“要得一犁水足望年豐”,“水足”與上片的雨季描寫遙相呼應,而全句的思想境界,卻高出“惜花惆悵對東風”的無病呻吟何止萬萬。全篇意境清新自然,感情質樸健康。作為一名封建文人,能擺脫春景詞風花雪月的俗套,正面表現農村生產與農民生活,是頗為難能可貴的。

《南柯子·山冥雲陰重》評析

詩詞分工、各守畛域的傳統觀念,對宋詞的創作有很深影響。諸如“田家語”、“田婦嘆”、“插秧歌”等宋代詩歌中常見的題材,在宋詞中卻很少涉及。這首詞描述了,農民的勞動生活,流露出與之聲息相通的質樸向上的感情,因而值得珍視。上片以景語起:山色昏暗,彤雲密佈,寒雨將至。在總寫環境天氣之後,收攏詞筆,語及近景,數枝凝聚水珠、楚楚堪憐的嬌花,映入眼簾。如若順流而下,則圍繞“啼紅”寫心抒慨,當是筆端應有之義。但接下來兩句,卻奉勸騷人詞客,勿以惜花為念,莫作悵惘愁思,可謂筆鋒靈活心思脫俗。下片又復宕開,將筆觸伸向田壟阡陌,“朝朝出”、“處處通”對舉,言簡意賅勾勒不避風雨、終歲勞作的農民生活。遂引出“人間辛苦是三農”的感嘆。“三農”,指春耕、夏種、秋收。五穀豐登,是農民們一年的希望。在這重陰欲雨的時刻人們盼望的是有充足的.雨水,能犁耕作。至於惜花傷春,他們既無此餘暇,也無此閒情。

每當“做冷欺花”(史達祖《綺羅香》語)時節,“凍雲黯淡天氣”(柳永《夜半樂》語),文人墨客常會觸物興感,抒發憐惜情懷。這些作品,大抵亦物亦人,亦彼亦已,匯成宋詞的一片汪洋。雖有深摯、浮泛之別,也自有其價值在。不過,縈牽於個人的遭際,囿於一已的狹小天地,則是其大部分篇章的共同特點。這首《南柯子》卻不同,即將因風雨吹打而飄零的幽豔啼紅,和終年勞碌田間而此刻盼雨耕種的農民,由目睹或聯想而同時放到了作者情感的天平兩端。

它不在惜花傷春舊調上的和絃,而是另闢蹊徑的新聲。作者的目光未為仄狹的自我所囿,感情天地比較開闊。一掃陳思,立意不俗。

蘇軾、辛棄疾等也寫過一些描寫鄉村生活的詞作,也傾注了熱愛農村、關心農事的情感,他們所作,常如一幅幅民俗畫,蘇軾作于徐州太守任上的一組《浣溪沙》(“照日深紅暖見魚”等五首)是如此,辛棄疾《清平樂。村居》的筆觸更為細膩入微。王炎的這首詞則顯示了不同的特色,作者的感情主要不是熔鑄在畫面中,而是偏重於認知的直接表述,理性色彩較濃,因而,寫到農民的生活,如“蓑笠朝朝出,溝塍處處通”,也採取比較概括的方式,不以描繪的筆墨取勝。

宋代有兩個王炎,均有詞作傳世。此篇作者字晦叔,號雙溪,婺源(今屬江西)人,孝宗乾道五年進士,有詞集《雙溪詩餘》。其“不溺於情慾,不蕩於無法”《雙溪詩餘自序》的宗旨,在這首風調樸實的《南柯子》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此詞不取豔辭,不貴用事,下字用語亦頗經揣摩,如“幽豔溼啼紅”寫花在雨意濃陰中的姿態就相當生動。不過此詞亦有缺陷,全篇語多淺易、含蘊稍欠.

雲原文賞析9

南鄉子·雲帶雨

作者:李珣

朝代:宋朝

雲帶雨,浪迎風,釣翁回棹碧灣中。春酒香熟鱸魚美,誰同醉?纜卻扁舟篷底睡。

註釋:

⑴回棹——回船。⑵碧灣中──長滿水草的.水灣處。⑶春酒香熟——春酒已釀成,香氣撲鼻。華本注:“春酒句,與前詞‘帶香遊女偎伴笑’,同屬拗句,《詞律》以為‘伴’字是平聲之訛;‘春酒香熟’,是酒香春熟之誤。不知李秀才本調詞十首,此句拗者二,平起句格者三,仄起句格者五,惡得有其三,以漫其五哉?故此句句格,平仄不拘。”⑷鱸(lú盧)魚——魚名。體長側扁,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味美。⑸纜卻——以繩繫住船。⑹篷底——船篷下。

賞析:

這首詞寫南方漁翁的自在生涯。

開頭三句寫盡漁翁或出沒於風雨之中,或回棹在碧灣之處的勞動情景;後三句寫他自足自樂的曠達生活。也可以說詞人身臨其境,也陶醉融化在這個環境裡了。

雲原文賞析10

輪奐半天上,勝概壓南樓。

籌邊獨坐,豈欲登覽快雙眸。

浪說胸吞雲夢,直把氣吞殘虜,西北望神州。

百載一機會,人事恨悠悠。

騎黃鶴,賦鸚鵡,謾風流。

嶽王祠畔,楊柳煙鎖古今愁。

整頓乾坤手段,指授英雄方略,雅志若為酬。

杯酒不在手,雙鬢恐驚秋。

戴復古詞作鑑賞

戴復古在詩上是江湖派前輩,學賈島、姚合,頗負盛名。他的`詞和他的詩一樣,具有較強的現實性,氣勢奔放,亦不乏舒快自然之作。有《石屏集》,存詞四十餘首。

宋寧宗嘉定十四年(1221),金兵侵擾黃州、蘄州一帶,南宋軍隊一再擊敗來犯之敵,民心振奮,一度造成了百載好機會的有利形勢。在這一年,李季允(名埴)出任沿江制置副使兼知鄂州(今武昌),修建了吞雲樓。此時戴復古正在武昌,登高樓而覽勝,寫下了上面這首詞。

雲原文賞析11

九絕為亞卿作·君去東山踏亂雲

君去東山踏亂雲,後車何不載紅裙?

羅衣浥盡傷春淚,只有無言持送君。

賞析/鑑賞

【註釋】:

亞卿:姓葛,陽羨(今江蘇宜興)人,作者的朋友。亞卿與一位風塵女子相愛,短期分手,也十分依戀。韓駒使用這位女子的口吻,寫了九首七言絕句,以表達雙方難捨難分的情意。

《詩經·豳風·東山》:“我徂東山,慆慆(音滔滔。遠貌)不歸。”踏亂雲:也是形容此行山高路遠。《東山》是篇描寫士兵出征及時回家的詩,所以用以比葛亞卿因公出差。

後車:副車,待從之車。

紅裙:這裡是女子的代稱。這句是女子的埋怨之辭。

浥(音一):沾溼。

【品評】

中晚唐到五代,逐漸流行起了一種新型歌曲,同時也是一種新型抒情詩樣式,這便是詞。它從民間進入酒筵歌席,又進入更為廣闊的社會生活。到了宋代便逐步與五七言詩分庭抗禮,並且在悲歡離合的男女戀情這類題材和主題中,擠佔了五七言古今體詩體的市場。宋人幾乎不用詩來寫愛情,卻在詞中大顯身手。只有那些寫社會預設的婚外戀的詞,才使我們看到宋人的愛情生活是多麼多姿多彩。正因為宋人不怎麼習慣予以詩寫愛情,我們才選了韓駒這幾首小詩,所謂物以稀為貴。它們寫得樸實而又纏綿,語淺意深,悽婉可誦。

古代詩歌寫男女之情的很多,而寫婚外戀的在其中又佔有根大的比重。這是有其歷史原因的。因為在統治階級中,婚姻實質上是一種政治行為,起決定作用的乃是家世的利益而非個人的意願,因而其結合絕不是先有愛情後有婚姻,而是反過來。即使婚後雙方有了一點愛情,那也絕不是主觀的愛悅和婚姻的`基礎,而是客觀的義務和婚姻的附加物。所以現代意義的愛情,在古代,是隻有在禮法規範之外才可能有。而在男權社會中,就自然而然地表現為以娼妓(歌兒舞女)為物件的婚外戀了。這種人類對於愛情的正當要求的不正當表現是強有力的,不可遏止的。這正可說明表現這些生活內容的作品何以如此真誠如此感人。

雲原文賞析12

長相思·雲一緺

雲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古詩簡介

《長相思·雲一緺》是五代十國時期南唐後主李煜前期的詞作。此詞寫女子秋雨長夜中的相思情意,分兩片,上下片各十八字,上片刻畫女子的形貌情態,下片續寫秋夜的環境和女子的心情。

翻譯/譯文

一束盤起的髮髻,一根玉簪插在其上,清淡顏色的上衣配上輕盈的羅裙,不知為何輕輕皺起眉頭。獨自站在窗邊,風聲和雨聲交雜在一起,窗外的芭蕉也是三三兩兩的,這漫漫的`寂寥長夜叫人怎麼辦才好。

註釋

⑴長相思:此詞調名在曾慥《樂府雅詞》中作《長相思令》。

⑵雲:指婦女蓬卷如雲的頭髮。

⑶緺(wō):《陽春白雪》、《浩然齋雅談》中作“窩”;《樂府雅詞》中作“〈髟上咼下〉”。一緺,即一束。一說緺,讀為guā,意為青紫色的綬帶(絲帶)。這裡指飾發用的紫青色絲帶。元薛惠英《蘇臺竹枝詞》中有句:“一鳳髻綠如雲,八字牙梳白似銀。”

⑷玉:這裡指插在女子頭上的玉簪。梭:蕭本二主詞中誤作“梳”。梭,原是織布用的梭子,這裡用以比喻玉簪。

⑸淡淡:指衣裳的顏色輕淡。

⑹衫兒:古代女子穿的短袖上衣,又稱衫子或半衣。《龍洲詞》、《龍洲集》、《陽春白雪》中均作“春衫”。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本《龍洲詞》中作“春山”。

⑺薄薄:指衣裳的質料輕薄。

⑻羅:絲羅,這裡指用絲羅製成的裙子(下裳),即羅裙。

⑼顰(pín):皺眉。黛:古代婦女用來畫眉的青黑色顏料。

⑽黛螺:《龍洲集》中作“翠娥”。黛螺,又名黛子螺。古代女子畫眉用的螺形黛黑,亦稱螺黛。因其用來畫眉,所以常用以作婦女眉毛的代稱。

⑾相:指雨聲和風聲,相互應和,交織一起。《古今詞統》、《歷代詩餘》、《全唐詩》、《古今詩餘醉》、《續選草堂詩餘》中均作“如”。

⑿簾:《龍洲集》、《龍洲詞》、《陽春白雪》、《樂府雅詞》中均作“窗”。

⒀人:《龍洲詞》、《龍洲集》中均作“爭”。

賞析/鑑賞

這首詞是描寫一位女子秋夜愁思的閨怨詞。

“雲一緺,玉一梭”兩句,分寫女子髮式、頭飾之美,用語清新而形象。

“淡淡衫兒薄薄羅”,續寫女子淡雅衣著,雖未明寫容顏,但這種比喻和襯托卻從側面寫出女子的容貌豔麗和氣質高雅。雖只寫衫裙,而通體所呈現的一種綽約風神自可想見。尤其是“淡淡”和“薄薄”兩個疊詞的使用,別具一格,於淺白中見新意,於細微處見匠心。

“輕顰雙黛螺”,寫到這位淡妝女子的表情。輕皺雙眉,似乎蘊含著幽怨。相思懷人之意,於此隱隱傳出,並由此引出下片。這一句突兀其來,直扣人心,不僅突出了女子愁思不解的容態,而且加強和豐富了這種容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輕”字頗有分寸,它適合表現悠長而並不十分強烈的幽怨,且與通篇輕淡的風格相諧調。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寫到這是一個秋天的雨夜,秋風本就催愁,文人亦已多傷秋,更何況有苦雨相和。作者不單寫風,也不單寫雨,而寫風雨交加,更增添了秋夜愁思的悽苦。但是作者覺得這樣的環境烘托仍然不夠,於是風催殘葉、雨打芭蕉,“簾外芭蕉”似乎也有淚滴,秋意不僅更濃,秋思也已更苦,“三兩窠”,又隱約讓人感到女子的孤零寂寞。

“夜長人奈何!”春宵苦短、秋夜嫌長,原只因其一歡一愁。最後一句彷彿是女主人公發自心底的深長嘆息。這嘆息正落在歇拍上,“奈何”之情點到即止,不作具體的刻畫渲染,反添餘蘊。聯絡上片的描繪,不僅使人聯想到,這位“淡淡衫兒薄薄羅”的深閨弱女,不僅生理上不堪這秋風秋雨的侵襲,而且在心理上更難以禁受這淒冷氣氛的包圍。

雲原文賞析13

月下笛·萬里孤雲原文

孤遊萬竹山中,閒門落葉,愁思黯然,因動《黍離》之感。時寓甬東積翠山舍。

萬里孤雲,清遊漸遠,故人何處?寒窗夢裡,猶記經行舊時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漫驚回悽悄,相看燭影,擁衾誰語?

張緒歸何暮?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天涯倦旅,此時心事良苦。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翻譯

萬里長空飄著孤雲一片,清寂地浮游著漸飄漸遠,故人呵到何處將你尋見?在寒窗裡入夢酣然,舊時曾經走過的道路還能記憶。連昌宮的楊柳大概已所剩無幾,最叫我難過的是,聽著淅淅瀝瀝的夜雨。夢迴驚醒,無端地到憂傷悽寂,面對著燭影搖曳,擁被孤眠誰與我傾心話語?

丰姿清雅的張緒為何遲遲不歸去?斷橋邊鷗鷺相盟的伴侶,半已零落卻仍然眷戀依依。我疲倦地顛簸於天涯羈旅,此時的心事實在痛苦悲悽。只怕重返臨安故地,又重灑愁苦的.淚滴,試問杭州故居的舊時人家,而今是否依舊在那裡?恐怕她翠袖單薄,正當天寒日暮之際,還在梅花樹旁斜倚。

註釋

連昌:唐宮名,高宗所置,在河南宜陽縣西,多植柳,元稹有《連昌宮詞》。

約略:大約。

悽悄:傷感寂寞。

張緒:南齊吳郡人,字思曼,官至國子祭酒,少有文才。此處作者自比。

西州淚:指晉羊曇感舊興悲哭悼舅謝安事。

杜曲:唐時杜氏世居於此,故名。這裡指高門大族聚居的地方。

恐翠袖:以“翠袖佳人”比喻那些隱居不仕的南宋遺民逸士,即前面所提的“故人”。

賞析

南宋已亡,身懷家國之恨的張炎在甬東一帶流寓。在孤遊萬竹山,幽清廖寂的環境並未使其淡忘。亡國之恨,反而愁思黯然。這首詞的悲涼激楚,當為其心聲之反映。

起調令人悽愴渺茫:“萬里孤雲”。“孤雲”,是詞人的化身。孤雲在詩詞裡喻人蘊含了特定的感傷。“清遊漸遠,故人何處。”漂泊的日子是那麼淒涼,使人找不到方向。“故人何處?”這一聲呼喚,將亡國之痛,身世之悲,一齊傾訴出來。日間無法排解,夜裡還形於夢寐。“寒窗夢裡,猶記經行舊時路”。夢中時景“連昌約略無多柳,第一是、難聽夜雨”。用連昌來指代南宋故宮,透出銅駝荊棘的意思。此時夢想中,宮中的柳樹彷彿已衰殘無幾,非復當年意態。而最難堪的是,還聽著蕭蕭的夜雨。蕭蕭夜雨襲來,令人不堪忍受。不期然從夢中醒來,卻是在異鄉夜裡。燈光搖曳中,誰能和自己共話?心緒的悲涼令人悽然。

“張緒”,指詞人以南齊張緒自況。以此比擬自己青年時的風度。但是此時的張緒也不像亡國前那樣“風流可愛”,卻是已衰落的蒲柳。“歸何暮!遲暮之年還不能回鄉呢?”半零落依依,斷橋鷗鷺“。勾起作者無端心事。西湖斷橋邊的鷗鷺已零落過半,卻是舊侶凋殘,前盟難踐。

隨之一轉“只愁重灑西州淚,問杜曲人家在否?”卻是“西州淚”取不忍重經舊地之意。張炎的亡國破家之痛,遠過羊曇生死知遇之悲。“杜曲”,指高門大族聚居的地方;“人家”,指張炎自己的家。據記載,張炎家世顯耀,祖父時家境顯赫。但元兵入臨安後,祖父被殺家產被沒。張炎心中留下了永遠的創痛。家國之痛是忘不了的。煞尾又化用杜甫詩句,寫道:“恐翠袖、正天寒,猶倚梅花那樹。”

這是張炎藝術風格的代表作。在抒發亡國之悲時,運用了較為深刻和曲折的筆法。用典貼切、想象豐富、含蓄深厚,風格轉為“清空”。以深邃的意境,而亡國之恨的痛烈心境楮墨內外。

雲原文賞析14

原文:

別雲間

夏完淳〔明代〕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山河一作:河山)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

譯文:

三年為抗清兵輾轉飄零,今天兵敗被俘土為階下囚。山河破碎,感傷的淚水流不斷,國土淪喪,誰還能說天地寬?已經知道生命即將走到盡頭,想到永別故鄉實在心犯難。等到我魂魄歸來的那一天,定要在空中看後繼至的隊伍抵抗清軍。

註釋:

雲間:上海松江區古稱雲間,是作至家鄉。1647年(永曆元年/順治四年),他在這裡被逮捕。三年:作至自1645年(弘光元年/順治二年)起,參加抗清鬥爭,出入於太湖及其周圍地區,至1647年(順治四年),共三年。羈旅:寄居他鄉,生活飄泊不定。羈:音(jī),停留。南冠(guān),被囚禁的人。語出《左傳》。楚人鍾儀被俘,晉侯見他戴著楚國的帽子,問左右的人:“南冠而縶(zhi,拴、捆)至,誰也?”後世以“南冠”代被俘。泉路:黃泉路,死路。泉,黃泉,置人死後埋葬的地穴。毅魄,堅強不屈的魂魄,語出屈原《九歌。國殤》:“身即死兮神以靈,魂魄毅兮為鬼雄。”靈旗,又叫魂幡,古代招引亡魂的旗子。這裡指後繼至的隊伍。

賞析:

此詩是作者訣別故鄉之作。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志恢復之決心。既表達了此去誓死不屈的決心,又對行將永別的故鄉流露出無限的依戀和深切的感嘆。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格調慷慨豪壯,讀來令人蕩氣迴腸。

“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敘事。其中“羈旅”一詞將詩人從父允彝、師陳子龍起兵抗清到身落敵手這三年輾轉飄零、艱苦卓絕的抗清鬥爭生活作了高度簡潔的概括。詩人起筆自敘抗清鬥爭經歷,似乎平靜出之,然細細咀嚼,自可讀出詩人激越翻滾的情感波瀾,自可讀出平靜的敘事之中深含著詩人滿腔辛酸與無限沉痛。

“無限山河淚,誰言天地寬!”抒寫詩人按捺不住的滿腔悲憤。身落敵手被囚禁的結局,使詩人恢復壯志難酬,復國理想終成泡影,於是詩人悲憤了:“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大明江山支離破碎,滿目瘡痍,衰頹破敗,面對這一切,詩人禁不住“立盡黃昏淚幾行”,流不盡“無限河山淚”。詩人一直冀盼明王朝東山再起,可最終時運不濟,命途多舛,恢復故土、重整河山的愛國巨集願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與哀慟,忍不住向上蒼髮出“誰言天地寬”的質問與詰責。

“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坦露對故鄉、親人的依戀不捨之情。無論怎樣失望、悲憤與哀慟,詩人終究對自己的人生結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將終結,詩人該會想些什麼呢?“欲別故鄉難”,詩人緣何難別故鄉呢?原來,湧上他心頭的不僅有國恨,更兼有家仇。父起義兵敗,為國捐軀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敵手,自是凶多吉少,難免一死,這樣,家運不幸,恐無後嗣。念及自己長年奔波在外,未能盡孝於母,致使嫡母“託跡於空門”,生母“寄生於別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問”,念及讓新婚妻子在家孤守兩年,自己未能盡為夫之責任與義務,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這一切的一切,詩人內心自然湧起對家人深深的愧疚與無限依戀。

“毅魄歸來日,靈旗空際看。”盟恢復之志。儘管故鄉牽魂難別,但詩人終將恢復大志放在兒女私情之上,不以家運後嗣為念。正如詩人在《獄中上母書》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後,淳且與先文忠為北塞之舉矣”。“已知泉路近”的詩人坦然作出“毅魄歸來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堅決復明的決心,生前未能完成大業,死後也要親自看到後繼者率部起義,恢復大明江山。詩作以落地有聲的錚錚誓言作結,鮮明地昭示出詩人堅貞不屈的戰鬥精神、精忠報國的赤子情懷,給後繼者以深情的勉勵,給讀者樹立起一座國家與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的不朽豐碑。

全詩思路流暢清晰,感情跌宕豪壯。起筆敘艱苦卓絕的飄零生涯,承筆發故土淪喪、山河破碎之悲憤慨嘆,轉筆抒眷念故土、懷戀親人之深情,結筆盟誓志恢復之決心。詩作格調慷慨豪壯,令人讀來蕩氣迴腸,禁不住對這位富有強烈民族意識的少年英雄充滿深深的敬意。

這首詩表達的不是對生命苦短的感慨,而是對山河淪喪的極度悲憤,對家鄉親人的無限依戀和對抗清鬥爭的堅定信念。

夏完淳

夏完淳(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漢族,明松江府華亭縣(現上海市松江)人,明末著名詩人,少年抗清英雄,民族英雄。夏允彝子。七歲能詩文。十四歲從父及陳子龍參加抗清活動。魯王監國授中書舍人。事敗被捕下獄,賦絕命詩,遺母與妻,臨刑神色不變。著有《南冠草》、《續倖存錄》等。

雲原文賞析15

渡江雲

張炎

久客山陰,

一再逢春,

回憶西杭,

渺然愁思。

山空天入海,

倚樓望極,

風急暮潮初。

一簾鳩外雨,

幾處閒田,

隔水動春鋤。

新菸禁柳,

想如今綠到西湖。

猶記得當年深隱,

門掩兩三株。

愁餘,

荒洲古漵,

斷梗疏萍,

更漂流何處?

空自覺圍羞帶減,

影怯煙孤。

長疑即見桃花面,

甚近來翻致無書。

書縱遠,

如何夢也都無。

賞析

此詞為客居紹興,懷思故都杭州之作,寫於南宋覆亡之後。上片觸景傷情。“山空”三句以遼闊、巨集壯的筆勢,描繪出詞人倚樓遙望,遠山隨著空闊的長天沒入大海,海天空闊渺遠,暮色風急潮湧的`壯觀景象。下片以“愁餘”總上挽下,層層展衍其故國淪亡後孤旅漂泊之愁。“荒洲”三句描述其遠離杭州後,猶如斷折的枝梗,離散的浮萍,漂泊於沙洲水灣,詞人借梗萍隱喻自己亡國浪跡的命運和處境,感嘆茫然無所歸宿。“空自”二句由託物轉為寫己,卻不直說,借圍帶、影燈側襯曲致,寫自己深感故國淪喪之痛而形容憔悴,腰圍瘦損,以“影怯燈孤”映襯出詞人自覺悲涼,怯懼而無人關情的空虛和孤寂。“長疑”四句從作者所愛西湖佳人抒寫離愁,從“即見”、“無書”等語可知詞人與她雙方書信往返,情篤意深,以“長疑”之否定語意表達肯定性推測,自以為即見其桃花美豔之面容,“翻致”二字頓折生變,不見書信,會面落空。“書縱遠”傾訴詞人內心活動:縱然路遠無書,如何夢魂都不見?因是痴人痴想,卻是詞人渴盼知心伴侶的真情流露。借“桃花面”渺遠和無書、無夢的空虛,寫出雙方淪落的悲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