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天氣之子》觀後感(精選36篇)

在看完一部作品以後,相信大家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要怎麼寫好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天氣之子》觀後感(精選36篇),歡迎大家分享。

《天氣之子》觀後感(精選36篇)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1

星期六的晚上,媽媽和哥哥帶上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名字叫《天氣之子》。

這部電影講的是一個叫帆高的男生和一個叫陽菜的女生。帆高16歲,陽菜15歲。但是陽菜騙帆高說自己都已經18歲了。陽菜是個晴女,可以讓天空放晴。陽菜還有個弟弟叫“藍”。他們一起掙到了好多的錢和名片。因為帆高還沒滿18歲,所以警察不能讓帆高一個人留在東京。陽菜於是和帆高一起逃離東京。

這時,陽菜讓天空放晴的能力好像失靈了,夏天徹底變成了冬天。路上,他們找到了一家酒店住了下來,他們開心了一晚上。藍睡著了的時候,帆高把自己的小小心意送給了陽菜。那是一枚漂亮的戒指。雖然不值錢,但是表達了他們之間的友誼。

第二天,天沒下雨了,大家都很開心。可是陽菜卻不見了。帆高東尋西找了半天都沒有找到陽菜,因為她已去了天上,如果她不在天上,今天就還是雨天……於是,夏天又回來了。最後警察抓住了帆高,但帆高還是逃走了,而且臉也受傷了。可是他堅持來到了天上,把陽菜救了回來。

看了這部電影,我覺得太感人了!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2

《天氣之子》這是一部動畫片,我覺得看動畫片最不可思議的地方就是可以講述一個看似荒誕不經的故事,或許確有其事也說不定。

講述了東京連綿不斷下雨的故事,一開始女主發現了一束光,帶著虔誠的心祈禱結果真的晴天了。從此晴女身份確定無疑。時間來到現在,十六歲的男生離家出走,在東京偶遇了大叔,被善良的晴女贊助了麵包卻從此失業;走投無路的他找到了當初有過救命之恩的大叔,開始了管吃、管住的生活,順便還有工資。一次意外讓兩人再次相遇,晴女的收留讓男主發現晴女的溫暖、特殊的能力,在網路上釋出晴天的願望,得到大多數人的支援購買,從此他們不再為錢困擾。然而麻煩卻總是不期而遇,男主的逃離+意外持槍事件逐漸升溫;晴女也因為過渡使用能力快要變得透明的身體讓男主明白自己想要什麼。為了找到晴女,為了自己的願望,自私一點又何妨。這個自私並不妨礙別人,我是贊成的。

有的人雖有使命,可是有使命的人就一定要犧牲自己嚒?我覺得這部電影講述了人性真實的一面,值得深思!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3

上週日,考完教師資格證筆試的第二天,我和我的小夥伴相約見面,我們一起愉快的吃了火鍋還看了電影,這部電影就是《天氣之子》。

為什麼會選擇看這個呢?主要是因為它恰巧在這個時間段上映了,而且我想它畢竟入選了奧斯卡2019年最佳動畫的初選,在日本本土票房也很高,應該不會讓我們失望。

然而,事實上,確實是有一點失望的,或許是一開始,我們懷抱的期望,太高了吧!

電影中機緣巧合成了晴女的女主陽菜,又在一次機緣巧合中遇到並幫助了離家出走的男主帆高。恰巧東京遇到了百年難遇的持續降雨,很多地方都被淹了,日常的交通和生活都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這個時候女主陽菜並在男主面前表現出了晴女的能力。於是他們開始通過網路接晴女的工作,他們通過這個工作獲得了豐厚的收入,也收穫了很多的快樂。陽菜一直以大姐姐的身份對帆高有諸多關照。他們逐漸產生了感情。

在這個過程中男主經歷了很多其他的事情,比如撿到了真的搶支並用它來自衛,比如撿了一隻無家可歸的小貓,比如被警察通緝……

後來男主終於知道原來,晴女是天地間的獻祭者,只有獻出了陽菜,這片天才會停止異常的氣象,才會重見晴天。而陽菜一早便知道,身體也早就開始出現不良反應,但因為從事晴女的工作得到了很多快樂,找到了人生價值,所以沒有向男主說明,依舊從事。

於是在某一個出逃的雨夜裡,陽菜終於獻身於天地,消失了。天終於晴了,而男主也被警察抓到警局了,但如果在警局待著,只要好好解釋,他當然會沒事,但出於對永遠失去陽菜這種可能的畏懼,他從警局逃跑了,在癱瘓的交通面前,用日劇中經常出現的馬拉松長跑,去到女主成為晴女的鳥居,祈求神明,讓他見到陽菜,祈求將陽菜還給他。

他的祈求得到了神明的迴應,他見到了雲間的陽菜,斬斷了陽菜身上的與這片天地的聯絡,陽菜不再是晴女了,不用再獻身了,暴雨也重新落下。

後來,男主被送回家鄉在監控中讀完了高中,再次回到東京的時候,大多的地方都已經被淹了,這片天地的形態變了,於是人們的生活方式也順應的改變了……

在華麗的背景中,悅耳的音樂裡,男主慷慨激昂的陳述自己的經歷,自己改變了這片天地。

整體來看劇情是蒼白幼稚的,在情節設定的框架下,存在很多不禁推敲的狗血細節,人物設定有很矛盾。

電影的整個色調與《你的名字》非常接近,可以說畫面更加的精緻唯美大氣了,音樂也非常動聽,但是情節上,卻不及《你的名字》。

在觀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總感覺有一種強行煽情的彆扭感,讓我在一陣陣或者高亢激昂或者悅耳怡人的音樂中起了一片片的雞皮疙瘩。

這部電影的主題很混亂。或許正是想要表達的點太多了,所以讓觀眾在混亂的節奏中抓不住任何一個點。

看到最後,在我的頭腦中留下的印象居然是日本的自然災害實在可怕,日本少年的離家出走實在普遍。同時好像每個人的生活都疲憊頹廢而艱難。給人莫名的緊張感和壓迫感。

或許電影只需選取一個點,突出即可。或者從人類科技發展在天地造化之悠久面前不值一提的角度出發,表現維護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或者從天空是個廣袤未知的領域展開;或者細化男女主情感發展,表現其相濡以沫,而不是嘶吼式的表白……會更容易走入人心。

總的來講,這部電影確實讓我有點失望,但是話說回來和朋友們的聚會是很快樂的。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4

2020年,導演新海誠推出了有史以來最受歡迎的日本動畫電影之一《你的名字》。《你的名字》迅速在世界範圍內成為一部現象級電影,全球票房收入超過三億美元,且成功將日本動漫重新帶回了西方世界。就像2001年的《千與千尋》一樣,《你的名字》很快被奉為當代經典。今年,光環耀眼的新海誠再接再厲推出又一部新作備受期待的《天氣之子》。

《天氣之子》講述了高中生帆高從小島老家離家出走來到東京的奇遇故事。他遇到了一連串古怪幽默的熱心人,最終與陽菜相識,陽菜是一個能夠逆轉雨水天氣的晴女。由於東京正經歷著無休止的暴雨天氣,城市內逐漸出現了嚴重的洪水,於是她的這一特能開始派上了用場。陽菜和帆高聯手幫忙緩解這場危機,但很快意識到存在著更強大的力量在影響著天氣,而且雲層中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祕密。

對於看過《你的名字》的觀眾來說,這樣的情節聽起來可能很熟悉。這兩部電影確實有著相似的設定。青少年男女相遇,萌生了曖昧的友誼,進而綻放為浪漫的戀情,但是,天公不作美,他們的愛情萌芽遭遇到了阻礙。青春期已經夠難熬了賊老天還來找麻煩!鑑於這兩部電影的敘事結構基本相同,你很難不對這部《天氣之子》有所詬病,因為看起來新海誠似乎是有意再次複製《你的名字》的巨大成功。

儘管如此,《天氣之子》依然令人印象深刻。華麗的動畫正如預期的那樣堪稱一流,而電影的整體美感更令人驚喜。《你的名字》明亮,鮮活,多彩繽紛,《天氣之子》的色調則更加柔和,同時又總會間或出現一些色彩鮮豔的景緻和充滿生機的陽光。例如,東京城市叢林中鏽跡斑斑的廢棄建築上叢生著色彩斑駁的花草,城市上空烏雲密佈的雲層中閃耀著強烈的光芒。這些對比元素突出了這個世界的精緻細節和視覺美感。而且很好地服務於敘事,增強了電影的整體視覺敘事能力。具有明確的目的性,不只是為了美觀而美觀。相比《你的名字》,這是明顯的進步。

這部電影的配樂也讓人驚喜。憂鬱的鋼琴曲貫穿始終,既渲染了電影中較為辛酸悽美的場景,同時在需要時也會使你有所放鬆,減輕另外一些較為陰鬱的慘淡時刻的壓抑感,讓你感覺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候也總有一道光在閃耀。在一些奇幻縹緲的空靈鏡頭中,鋼琴曲還與光線扭曲的特效畫面相結合,給配樂增添了必要的深度。

看過這部電影后,發現很多人在問:比《你的名字》好看嗎?雖然覺得大家將兩者進行比較並沒有太大意義,但可以理解。如果不是《你的名字》那麼成功的話,《天氣之子》就不會如此受關注,所以比較也就不可避免了。

總的來說,這兩部電影不相上下。《你的名字》的主角更飽滿,《天氣之子》的配角更出彩。《你的名字》的動畫很漂亮,而《天氣之子》的動畫更有意義。兩者都有著精彩的配樂,出色的配音以及獨特而有趣的幻想。《天氣之子》既是新海誠作品的重要補充,也是《你的名字》的強勢後續。但是,這次的插曲實在太多了尤其是一段大床房裡的卡拉OK蒙太奇,過猶不及,這一點遜於前作。

不管你是不是動漫迷,新海誠精心製作的這部美好而動人的動畫電影,都可以讓你發現隱藏在我們世界中的魔法,使你有機會暫時逃離這個越發沉重、陰雨不停的世界。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5

走出電影院,我不禁望了一下久違的天空,觸摸了一下久違的天氣,彷彿真的有不一樣的感受。或許這就是一個導演和一個普通人的差別,前者從日見事物中察覺異樣,賦予它們新的價值,後者欣欣然在引導下開始咀嚼這些異樣與價值,並且順隨著前者的思路繼續暢想、議論下去。有些時候,我甚至覺得觀眾在觀看影片時要吃爆米花的舉動,實際上根本就不是基於一種生理上咀嚼的衝動,而是基於一種精神上咀嚼的衝動。他們把咀嚼導演對世界的看法轉化為用牙齒撕裂爆米花的快感上來。

在天氣之子之前,似乎還沒有太知名的動畫以天氣為想象的物件。如果是迪士尼來做,可能會把每種天氣(風雨雪雷)都變成一個卡通角色,然後在他們身上用顏色、衣著、符號來彰顯這種天氣的特徵,再賦予其不同的個性以及超能力,就像《頭腦大冒險》中他們對人的情感所做的超凡想象一樣。但是本作的導演名叫新海誠,因此我們看到了天氣竟然成了為年輕人愛情服務的道具。這就是新海誠對世界的想象方法,一切都是為了那純粹的青春與戀愛而佐助。

如果說漫威有自己的英雄宇宙的話,我看新海誠已經快有自己的青春愛情宇宙了。一對對年輕人跨越星辰,跨越時空,來到雲之彼端,去到異世大陸,時而身處言葉之庭,時而融於東京鬧市,都是為了彼此的邂逅、彼此的相遇、彼此的相戀。看似獨立的故事,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就像這部《天氣之子》把《你的名字》中的人物再度引用一樣。

卻也正是因為要為愛情服務,影片並沒有為天氣賦予什麼獨特的內涵。雖然影片是基於每個人每天都會接觸到的天氣而開展的想象,但是想象的結果依然是天氣就是天氣,可以受到某些特殊的人的控制,卻沒有自己的意識或者人性。這依然是人與人的故事,而不是人與天氣的故事。或許並不是新海監督想不到這些,而是他壓根就不會往這個方向上去想。

因此你會看到影片一個最大的簡化處理,就是男主人公帆高很輕易地就踏過了溝通天氣之界的鳥居那個坐落在一個平凡樓頂上的神奇牌坊。他所遇到的最大困難竟然是警察對其的追擊,而不是他無法像女主人公一樣跨越界限。沒有破釜沉舟、置之死地於後生的突破界限,就會使男女主人公在天氣之界的相遇不那麼感動。

影片為人類世界與天氣之界塑造了一個特別神奇的入口,恰如《千與千尋》中那個油屋前的大門一樣,它的神奇就在於一個如此不凡和出世的世界的入口竟然是如此平凡和入世。但可惜,影片卻給予這個神奇的入口一個與之不相匹配的無奇的門檻。難道隨便一個人都可以跨過鳥居到達天氣異界的彼方麼?如果天氣之界是這樣一個旅遊景區的話,那這個故事就相當的無趣了。

因為事先對天氣的期待頗高,很想知道新海誠怎樣把天氣主題做成動畫,所以迫不及待地觀看後,總還是有點小小的失望。影片太接地氣,但卻不是用天氣來接,而是用愛情、社會這些慣常的現實題材來接,這就使影片最大的創意天氣反而有點空中樓閣、不接地氣的味道。女主人公的天氣巫女氣質,與男主人公握槍的現實意象真是格格不入。從這個意義上看,天氣這個創意遠沒有《你的名字》中流星那個創意在影片融合表現得自然呢。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6

11月1日,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首映,在前一天剛看完《你的名字》的我十分爽快地買下了票,選擇一個人去電影院裡感受新海誠給我帶來的感動。這是我第一次去看電影的首映,心裡面十分的激動。在觀看的前夕,我腦海裡依然迴盪著《你的名字》帶給我那一抹純粹的感動。

《天氣之子》男主帆高是一名因承受不住家裡壓力而離家出走來到東京的少年,沒有成年、稚嫩並且膽小的他在東京處處碰壁,那一抹因找不到住處而躲在陰暗角落的瘦弱身影實在令人心痛。

相比較男主的稚嫩,女主陽菜則顯得成熟得多。她的母親因病去世後,就和自己的弟弟生活在一起,並且承擔起家庭的重擔,賺錢養家。為了讓自己能夠更容易獲得打工的機會,她甚至謊稱自己是一個十七歲的少女,在男主面前裝成一位成熟的姐姐,實際上她比帆高還要小一歲。

陽菜是一個100%的晴女,有她祈願的地方就會停止陰雨連綿,變得晴空萬里,人們的精神也更加積極起來。這對生活在天氣異常、陰雨連綿的東京市民來說是一個天大的福音,帆高也意識到這一點,並與陽菜建立了一個定製天氣的網站,在幫助東京市民的同時獲取收益。

然而,帆高卻並不知道,陽菜為此需要付出多大的代價。作為晴女的陽菜每祈禱一次,身體就會變得透明,最後會完全消失,而當陽菜完全消失時,東京的天氣就會恢復正常。

而帆高知道這個訊息後,十分震驚,想要挽救陽菜,甚至不惜用撿來的槍與阻攔他的警察正面對抗。在整部電影中,帆高與陽菜相識,一起生活的甜蜜,為救陽菜的不顧一切都深深地震撼到我,觀影過程中,我也忍不住熱淚盈眶。

陽菜:你找到我存在的意義,謝謝你。

帆高:我想再一次見到你。比起晴空,我更需要你,天氣什麼的,就這樣瘋狂下去也無所謂!

陽菜甜美的笑容、帆高為救陽菜的不顧一切、嘶聲吶喊配以觸動人心的音樂與BGM,即便在電影結束的那一刻,我依然不捨得離去。

我已經是一個成年人,出於生活等種種原因,屬於少年的那股熱血也在慢慢退卻,不顧一切的愛情在現實中很難做到也很難遇到,但卻令人憧憬。

如同《你的名字》一樣,《天氣之子》同樣是一部十分優秀的佳作,能給人帶來不一樣的感動與衝擊,值得一看。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7

我一直很喜歡看動畫片,儘管已經接近26歲了。也許是因為真實的成人世界大多都是冰冷殘酷的現實,而虛擬的動畫世界卻寄託著人性美好的期望。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時光從指縫流過,無法抗拒的是年齡增長後不得不面對成人世界,因此只望能沉迷於動畫中來尋找慰藉。

兩天前看了新海誠導演第二部電影《天氣之子》,上一個還是看了很多遍的《你的名字》。電影雖與現實世界相距甚遠的魔幻劇情,卻給我留下了深深的感動。新海誠的動漫場景還是一樣的美麗,或許是一個人的世界都是黑白的,而擁有你的世界會是多彩絢爛的。兩個電影的主線都很簡單,描述的是兩個經歷相似的男孩女孩由相遇、到相知、再到相依的戀愛故事。但我認為其中所闡述的深刻意義,對所有人類間的感情都一樣。這不單單是我們所追求的存在於男女之間的感情,而是人類之間感情存在的意義都是該如此我們彼此的世界,會因你的加入而變得更加美好。

《天氣之子》講述了一個男孩離家出走、漂泊在東京打工,相遇了一個與弟弟相依為命的女孩的故事。男孩厭煩了當下的生活,討厭父母的管束,毅然決然離家出走,一個人攢錢乘船遠赴東京,渴望獨立的生活。而女孩遭遇母親死亡的不幸,卻不願和弟弟分開生活。一邊要照顧弟弟,一邊還要虛報年齡打工。不同的人有相同的幸福,不同的人卻有有不同的不幸。男孩會去救助流浪在外的野貓,女孩會去救助孤獨在外的男孩。男孩女孩都很善良,於是他們相遇了。善良的人是相通的。女孩用自己的特別能力給男孩呈現出一個美麗的東京,而男孩協助女孩用她的特別能力找到了生命的意義。儘管彼此的生活因對方的存在而在慢慢變好,但是現實的生活總會出現不如人願的。還是要面對殘酷的現實呀,而男孩選擇了女孩。就算沒有晴空也無所謂,比起晴空,我更需要你。天氣什麼的,就算這樣瘋狂下去也可以。

這個世界已經這麼瘋狂了,而你又會選擇什麼?

但是,動畫終究是動畫。《你的名字》我更是看了好幾遍,或許是因為自己沒有這樣的青春。電影講述了一個生活在繁華都市的男孩和一個生活在偏遠鄉村的女孩在夢中交換身體,互相進入彼此生活的故事。男孩討厭這個繁華的都市,厭倦了這日復一日的生活;女孩生活在這落後的鄉村,受夠了這經濟落後的土地。於是不可思議的事情發生了,女孩發現自己處在高樓林立的城市,而男孩一覺醒來也有了新奇的生活。或許這個世界上的東西,你憧憬了就有機會擁有。他們成了各自生活中的一部分,於是彼此的生活變得更加有趣和美好了。隨後的故事依舊是男孩拯救女孩的故事,我就不再贅述了。總覺得自己在等什麼人。路邊擦肩而過的陌生人,就篤定是那個人。

真的是,動畫畢竟是動畫。兩部電影的主人公的狀況基本一致,我個人認為是新海誠所想表達的情感:我們對當下的生活麻木不已,找不到生命的意義。直到遇到你。終於來了一個人走進了我的世界,而我們的世界也因為彼此變得更加美好。這就是愛情。生活終歸是會遇到一些不如人願的事情,我們不得不失去對方。拼命只為你。只是動畫有始有終,現實卻不堪一擊。你認為你們之間是愛情;你以為你願意放棄所有。

人總是善於欺騙自己,也總是享受聽遍謊言。於是,再配不上希望,也再沒有了希望。我再也不相信愛情了。所有的人類情感,都是為了讓彼此變得更好而存在的。我認識了他:不僅希望對方變得優秀,因為彼此盼著對方好;還要努力自己變得強大,因為我想保護他。一切的一切都變得好了,這生活也就如你所願。

我是不希望動畫只是動畫的。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8

相信大家看《天氣之子》,很多都是奔著“新海誠”這個招牌去的。不過,新海誠表示這一次的《天氣之子》不會是想要和《你的名字》一樣,成為一種標杆,所以反而是“反其道而行之”的。這就對這部電影的一些評價產生了影響。

雖然看得人挺多,但是評價卻是較為兩極分化。目前各大網站的平均評分基本上是中等偏上的級別,既不是非常不好,也不是非常優秀的感覺,一些低評價的觀眾給出的理由是對這部電影的價值觀產生問題,並且觀影結果並沒有達到預期,有些失望。

其實,新海誠應該突破《你的名字》中的一些刻板印象,這就像是一個演員需要演繹出不同的角色一樣,若是隻能記住一個經典,那他是一個好演員,但是這樣恰恰是這個演員自身無法接受的後果,新海誠應該也是如此吧。

《天氣之子》這部作品,或許從一開始就並不是一部要超越《你的名字》的作品,而是一部有意的遠離《你的名字》的作品。或者說,就像新海誠在訪談中所說的那樣,一部“充滿了任性”的作品。確實,在世界與少女的抉擇中毫不猶豫的選擇陽菜的帆高,這種“直球”出現在一部如此體量的片子中確實讓人感受到一種任性。

但是,讓我最疑惑不解的是,在人們異口同聲地提到他們無需為天氣的驟變感到愧疚,無需為世界的改變承擔責任之時,在最後的場景中,目睹朝著淹沒的城市獻上祈願的陽菜,帆高卻堅決地否定了人們的看法,用最肯定的口吻說出:“不是這樣的,世界並非從一開始就是瘋狂的。是我們改變的。是在那個夏天,那片天空的穹頂上,我選擇的。比起青空,更重要的是陽菜,比起眾多的幸福,更重要的是陽菜的生命。於是我們也祈願了,無論世界的形態變成什麼樣子,我們都會單純地活下去。”

但是與這堅定的口吻所不相符,帆高的臉頰卻流下了莫名的淚水。面對陽菜的“沒問題嗎”的疑問,帆高整理了自己的心情,又找回了堅定的口吻,發出了整個作品中最強有力的的臺詞,最有資訊量的結尾。

如何看待這個結尾,我還沒有能夠將心中的這股感受整理完畢。不過,或許這也是理所當然的,在小說版的後記中,新海誠提到,這個結尾在製作過程中一直沒有最終決定下來。他一直沒有能夠準確捕捉到兩人在此時的情感。最終讓他做出決定的,是洋次郎一開始提出,但是卻一直找不到合適的用處的曲子。於是新海誠這麼說道:“他們的心境全部都已經寫在這裡了。”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9

帶妹妹一起去看了《天氣之子》,主題和《少年的你》很像,少年對抗世界。沒去看之前就看到聽到一些聲音,說中二,日版郭敬明什麼的。果然,還是需要眼見為實,我並不覺得哪裡中二,而且我也不覺得郭敬明有什麼問題。

這麼多年了,新海誠的商業轉型很成功,他用一種講故事的模式,具有相似少年感的故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動畫電影的票房傳奇。其實《天氣之子》和《你的名字》在結構上幾乎是一模一樣的,但在奇情的設定上,晴女的巫術設定特別本土化,顯然沒有男女互換來得吸引全世界的人,所以難免會讓那些抱著看第二個“你的名字”的觀眾失望。

我想提一個概念,什麼是一個作者的創作風格呢?實際上作者風格就是在一次又一次的重複表達中形成的,研究一個導演,研究的不是他每一部新電影出現了什麼新東西,而是要看他的新電影還保留了什麼舊東西。比如是枝裕和電影裡的創傷症候群,郵筒,孩童視角;甯浩電影裡中年危機的男人;陳凱歌電影裡的京戲與奮不顧身的詩意;巖井俊二電影裡的書信。新海誠也是一樣,火車,雨天,離家出走的少年,神明的旨意和少女的胸部。苛求一個創作者在這上面創新是不公平的,我看到一個被頂的很高的影評說要潑冷水,批評《天氣之子》浪費了一個應該做成大格局的設定。新海誠所有電影的落腳點幾乎都是早熟少男少女的愛情故事,怎麼可能大格局呢?而且難道不是大格局的電影就不好麼?

生活太苦了,有時我們就是需要這麼一個甜美的小品文調劑味道。就如同電影裡的警察告訴男主帆高,女主陽菜只有15歲,男主泣不成聲時,警察來了一句“好煩啊”一樣,在成年人的話語體系裡,這種少年的大悲大痛根本入不了他們的法眼,對於成年人來說,利益,秩序,法律,規則才是牽動自己喜怒哀樂的東西。用藝術片的標準衡量《天氣之子》是不公平的,藝術片要前衛、先鋒、崇高、有深度、有大量的符號隱喻,這不是一部型別化的商業動畫電影應該做的。那些口誅筆伐這部電影的人們自己難道每天都活在水深火熱的先鋒藝術追求中麼?如果不是為什麼還要要求別人呢?強硬的藝術話語體系埋葬了很多這樣的好作品,這種人就像是電影裡的警察,一副高高在上的樣子頤指氣使,欲加之罪。

成年人的世界很殘忍,少年人的世界很美好。這就是新海誠所有電影的表達,就是這麼淺顯,可那又怎麼樣呢?這就是少年啊,禁忌的愛,不可能的愛,早開的愛,對抗全世界的愛,這些少年的愛橫眉冷對千夫指,寧可大雨傾盆千年不止也要和心愛的人在一起,這是多麼任性又多麼浪漫的抉擇啊。看完新海誠的電影總有一種,做個少年真好的感覺,如果可以,真希望一輩子不要長大,在一個孩童般稚嫩的臉面對自己聲淚俱下的時候,我可以抱住他安慰他和他一起暴風哭泣,而不是像個老成的中年人一樣說一句:“哭什麼哭,有什麼好哭的。”

當帆高帶著鐵絲網在臉上留下的劃痕,戴著象徵成年人世界規則的手銬,扔掉象徵成年人世界話語權的槍去神社找女主的時候,音樂響了起來,第一句就是“一無所有降生於世界的我啊”,我徹徹底底被這個畫面感動了,與全世界為敵也好,放棄長大成人的權力也好,我沒有一絲猶豫,也不會有一絲膽怯,我就是要救回你,就算是人間變成煉獄,就算是三年四年一百年的等待,我也不管不顧。捫心自問,你們這些看著這部電影的人在現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能理解,能做到呢?做不到也別嫉妒呀,不理解就急著否定貼標籤說“中二”?

對比來看,《少年的你》和《天氣之子》在同一主題下運用了大相徑庭的表達形式。它們都是創作者感知到的世界,也是他們內心創造出來的世界。前者帶著對現實世界的使命感,用冷峻又曖昧的鏡頭語言訴說著少年人的苦難與美好;後者沒有絲毫對世界負責的態度,我自橫刀,守著自己的愛情小美好,表達成年人早已丟失的少年不顧一切的倔強。在集體主義和民族大義面前,後者是多麼的卑微,甚至卑鄙,它的價值觀多麼不符合建立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啊。但難道這就是錯的麼?不同人有不同的回答,當然,在政治正確大於一切的今天,懦弱的社會大多數一定不敢讚美這種價值觀吧。甚至會有人狗急跳牆的奮起謾罵。也許新海誠要諷刺的正是這些人吧。《天氣之子》不同於新海誠商業嘗試的第一作《你的名字》,很罕見地把前期的節奏放得奇慢無比,用來刻畫男主來到東京之後,成人世界的眾生相。人們把這種忙碌的白道社會與陰暗面的成人交易用一個詞加以粉飾,叫“腳踏實地”或者“務實”。

看完電影的那一刻,我跟妹妹說:“很開心”。我是真的好開心,無論從視覺體驗上還是故事結局,都給我一種美滿的感覺,我可以暫時放下時刻保持理智觀察鏡頭語言和符號隱喻的腦子,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沉浸在一個美麗而圓滿的故事裡,真好啊,我相信只要這世界還有人在訴說著這樣的故事,就說明這世上還有這樣的少年人在拼命與世界對抗,為心中所愛奮不顧身,那還要啥自行車啊,開心就完事了。開心過後也不影響你們這些精英們和我這種小笨蛋追求崇高的藝術不是?別罵了,有這時間多去看兩部安東尼奧尼、法斯賓德、維姆文德斯、安哲羅普洛斯、讓呂克戈達爾、貝拉塔爾、塔可夫斯基吧,你們要的高階都在裡面。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10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正值雨季,江南的小雨連綿也不知幾時能止。在這種天氣下進行觀影,即使我是看槍版,也有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看完以後,我確實覺得很感動,也有很多體會。日本的動漫確實不愧是世界頂級的。新海誠導演確實在《你的名字》大火之後,也拿出了一部很優秀的作品。

我看完以後雖然看到豆瓣上面有很多負面評價,最終它的評分是7.1分。在我心中確實有很多的疑惑。但我本人覺得可以給8分左右。唯一我認為電影沒有做好的就是。對於人物感情色彩的具體描繪,讓人很難接受為什麼帆高和陽菜突然之間怎麼就成為了戀人的關係。我看的時候確實很自然,但事後一想確實不太習慣。當然我覺得這部電影最出色的就是它的音樂和精緻的畫面。

做的最好的地方就是結尾的時候那首《大丈夫》的響起,整個人渾身雞皮疙瘩都起來,也許這就是少年應該有的瘋狂,男主角的中二生活和女主對自己解脫造就這樣一個故事。實在是太妙了,我也想在某家麥當勞裡遇見某個100%晴天女孩,的確如果抱著對君名的期待來看這部電影是挺讓人失望的,這一部電影沒有君名那樣讓人一看特別的揪心,而是彷彿在預料之中,完全就是一種自然的感覺。但是它依舊有很多感動之處。

我作為一個不是對電影有很深研究的人,但我認為對於大部分人的青春都渴望能有一個這麼瘋狂的故事吧。這種說上就上,敢愛就愛的勇氣,任性的自我主張,面對心愛之人不顧一切的男主,正是在某種程度上引起了我們的共鳴。正如我看到影片短評中有羨慕男主的遭遇的,離家出走之後就能遇到漂亮的雙馬尾美少女,就能有一個摳腳大叔安排一份工作,還能有漂亮的御姐相助,包括最後拯救女主這一段裡,男主幾乎被所有其他配角幫助過,這一幕幕的劇情確實我們已經看過了很多。但我看到這一幕內心還是很有觸動的。哪一個男生不希望自己能夠拯救一個漂亮的女孩子,然後你懂得。

這種英雄救美的情懷,這種捨棄晴天擁抱愛情的衝動,誰能說不去試一試呢。我在看電影的時候其實更多還是羨慕的,是因為在現實的生活裡面我們遇不到這樣巧合的事情,我們也碰不到陽菜這樣的女孩。才會寄託於電影中的實現,滿足我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電影作為一門藝術表現形式,確實具有打動人心的能力,這樣一部青春的日式電影帶給每一個人的理解都是不一樣的。

對於《天氣之子》中最精彩的部分莫過於男女主角高空中跳落長達兩分鐘緊密相連在一起的畫面,很唯美,中二的男主說這每一個青春期男孩都想說出的告白話語。女主被打動最後安全和男主一起生活了下去。這裡的歌曲非常好聽,叫做《逃離地面》非常推薦。總而言之,天氣之子我給它8分。我很期待新海誠接下來的作品,能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11

《天氣之子》可以說是新海誠在商業片道路上的大成之作了,敘事的節奏把握得非常好,114分鐘的電影沒有一點拖泥帶水的感覺。整個故事情節也講究的是“短平快”,基本沒有在不相干的地方多花功夫。在電影院的時候真是沉浸其中了,感覺時間過了很久講了很多事情,看完的一刻又覺得時間過得如此之快。

畫面仍是新海誠一貫的風格,每一幀都可以拿來做桌布。在本作中,場景相對固定——東京,不同天氣下的畫面烘托出了不同的氛圍。例如前半部分的陰雨讓人感覺十分壓抑,但最後延綿不絕的暴雨卻十分舒暢。(題外話,作為一個風光攝影愛好者真是看畫面都能感動了)音樂也延續了君名的水準,RADWIMPS的音樂一如既往的好聽。但個人感覺有些嗆頭了,在高潮處一曲接一曲,有些透不過氣。

故事或者說主題是本作的最大優勢,也是本作的最大短板。拋開奇幻的背景,精良的製作,天氣之子講述的其實很簡單,即在特定時空背景下的愛情故事。男女主角由於一系列“偶遇”產生了“不可分離”的羈絆,在羈絆變得越來越深時遭遇了“難以抵禦”的分離,最終經過不懈努力,甚至還放棄了很多東西(比如毀滅世界)重新走到了一起。所有的設定都是為此服務的,這就導致了看電影時覺得主題很飽滿,細細回味時卻感覺不夠。

當然,簡單的主題並不一定不好,要在一部不到兩個小時的商業電影裡講清楚、講好深刻的道理,很難。天啟之子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取捨,很多可以進一步挖掘的方向並沒有深入下去(例如個人的選擇,人與自然等)。舒暢的觀影節奏和這些取捨是分不開的。簡單的主題沒有錯,還能吸引更多普通觀眾,但有些商業片的“特質”也在本片出現了,這就讓人很難接受了。多處不合時宜直接的賣肉,雖然能讓觀眾會心一笑,但笑了之後恐怕會心寒,這不是我要的新海誠。關鍵之處用力過猛的情節讓人難免有些尷尬,直抒胸臆式的情感表達也過於直接,自然一點、平淡一些會更好。

至於人物塑造,我細細回想了一下,似乎沒有感受到片中人物各自的特質。有一瞬間覺得森島帆高和立花瀧沒有什麼區別,天野陽菜和宮水三葉除了各自的特性設定之外好像也沒有很大的區別。須賀圭介應該能塑造得更立體一點的。人物畢竟是為了主題服務的,這種塑造方式我持保留意見。

總結,一部非常好的商業電影,一部非常美的新海誠代表作,主題拿捏得很準,表現得很好,細節之處還待完美。你問我喜不喜歡這部電影?當然喜歡!真是美的享受。你問我支不支援這部電影?當然支援!商業片就該這麼拍,畢竟有句話: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12

《天氣之子》一部由新海城指導的動漫電影,其實這部影片剛上映時,我並沒有來得及去看,直到這部電影在各大網站都能播放的時候,我才去觀看了它。說實話,在沒有觀看到這部影片的這一段時間,我一直認為這部電影還是與《你的名字》擁有差不多的水平,畢竟都是一個導演。

但直到我觀看後,我才發現《天氣之子》這部影片的畫風雖然與《你的名字》相同,但技術含量卻遠超出了《你的名字》很多。單從本片的場景設計之精美和鏡頭拉伸的高超都足以讓人深深著迷,但本片吸引人之處不光有精美的畫質,故事本身展現的魅力也非常大,就例如本片展現出的社會現實,就非常貼近我們的生活,是這部影片很有代入感,而且《天氣之子》也並沒有著重去展現主角的偉大性,片中並沒有一個擁有偉大能力和智力超群的英雄,有的只不過是一個有自我意識、自己的私心的一個離家出走的普通高中生,也正是這點才讓這部影片裡的角色真正變得有血有肉。作者也並沒有因為影片中將要被雨下淹的是日本的東京而將結局反轉,從這點中我們也能看出新海誠導演將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劇情的進行上,這點其實是很多導演都做不到的。

但其實這部影片中還有很多讓人深思的道理,其中最打動我的一點還屬裡面的一句話:“世界都這麼瘋狂了,人為什麼不能呢?”當時聽到這句話的我其實挺感動的,因為我自己為人膽小怕事,做什麼事情都不敢於嘗試,生怕出什麼危險。但確實這世界如此瘋狂,戰爭、歧視、階層、競爭、自相殘殺……都圍繞著我們所在的這個世界,那身為站立在這個世界上的我們又為什麼不能也大膽一點、“瘋狂”一點呢?又何必怕於自己未嘗試過的事物呢,我們經常說他人非常的“瘋狂”,但又有誰想過世界本就如此瘋狂。

所以希望你也能去觀看這部影片,也希望你能夠成為一個敢於嘗試敢於推倒權威的人,“瘋狂”的生活在這個瘋狂的世界裡。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13

總的來說,《天氣之子》是一部觀看體驗極佳的電影。

首先,延續了新海誠一貫精良的作畫風格,畫面中的色彩與造型極其精緻,以至於出電影院後很長時間我都感覺眼前的景象灰暗單調。而且這部作品對光影變換的安排十分自然,減少了之前作品中常見的特寫與人物的心情描述,故事的情節融合很巧妙,再加上廣角和環繞鏡頭,營造出了與傳統好萊塢大片完全不同的美感,《你的名字》《言葉之庭》中部分光影變換和寫景鏡頭與之相比就顯得有些僵硬,我認為《天氣之子》的畫面處理又上升了一個臺階。

其次,這是一個典型的少男少女相遇相愛,最後衝破一切阻礙在一起的故事。故事圍繞女主的“晴女”能力展開,在女主為了挽救異常天氣犧牲自己後,迎來了男主不顧一切拯救女主的情節高潮。在“救世還是救人”抉擇中,誠哥借男主之口喊出了“不管怎麼樣,只要和你在一起就夠了”這句頗富愛情浪漫主義色彩的話。我本來按照新海誠一貫的風格猜測,最後女主會永遠消失,成為男主美好的回憶,但誠哥卻來了個反套路,最後讓東京大雨三年,我認為這步操作是引向主題的關鍵線索。

男主女主生活困難,兩人萍水相逢後經歷了一段幸福生活,卻在難以掙錢生存、怪異的天氣、不近人情的警察、莫名捲入的案件的四重壓力下面臨了巨大的危機,再結合男主“你們為什麼要阻止我”的吶喊,作品主題指向就很明確了——世界很大,社會很殘酷,自然的力量難以違抗,個人的幸福在這些龐然大物面前顯得如此渺小,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男主要不顧一切的挽回女主,追求自己的幸福,這也是這部作品借奇幻元素表達浪漫主義的關鍵所在。

如此說來,影片在男女主雲上重聚後又加入三年後的情節,雖然失去了高潮後戛然而止的效果,但是強調了現實元素:男主不得不最後回家完成學業和麵對警方的調查,女主和F&A一行人也得面對生活,男女主三年後在陽光下再見,則是美好的浪漫情節。現實與奇幻、美好與沉重的交織,成為《天氣之子》打動我的關鍵。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14

四星半的潛質,最終感覺三星半。

首先是音樂問題。《天氣之子》中音樂對於情緒的渲染和推動作用十分充分,但有些過火。片子的敘事也用音樂推進,正常劇情和大時間跨度的劇情用音樂進行更替,雖然合理,但是破壞了整部電影的流暢性。看到一半的觀感就好像這部電影被新海誠剪成了無數個優秀的MAD,BGM中的運鏡獨白和情緒一切都很好,只是不像一部擁有流暢劇情和情感變化的動畫電影。新海誠君名之前的電影問題也是敘事,起承轉合過於衝突,天氣之子雖然用音樂做了過渡,不知是音樂運用不當,還是說新海誠編寫的劇本本身有問題,電影中的節奏轉換過於頻繁,導致有些生硬。

另外在主題和內容方面我也有一些些的失望。感覺新海誠的電影走不出個體的圈子,雖然符合了日本電影導演私性化的趨勢,也適應當代社會的生活節奏,但每部電影就像是精美珠寶的堆砌,同類型的電影看多了難免產生疲憊之感。人物形象塑造也全靠背景設定,角色沒有演技,臺詞或許只起到了推進劇情的作用,本身沒有值得駐足斟酌的價值,豆瓣上有句評論很精闢,臺詞尬比大魚海棠(@混沌貓頭)。換個髮色換個瞳色還是兩年前的那個君名。

而男主反覆強調的為什麼所有人都不理解我不是世界改變了我們,我們兩個人還是把世界改變了在糟糕的劇情推動下面現得突兀甚至有些搞笑,就好像是敝帚自珍,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與世界沒有一絲一毫的聯絡同時還要反覆強調錯的不是自己,而是這個世界,而我們兩個人憑著愛情憑著對於世界深奧中心在感官上的理解,就能夠改變世界行進的軌跡。這個邏輯單獨看還是合理的,但一與現實的世界產生聯絡,就立刻退居飄渺的幻想鄉了。而諷刺的是,這部電影與社會、現實的聯絡還特別大。

其實,天氣之子中有意思的設定還挺多的,可惜的是這些元素為主線劇情和人物讓步,沒能得到挖掘與討論。例如城市人情社會秩序;天上世界背後的以及詳細展開;三年中大於逐漸淹沒東京還原e中的末世景象中所體現出來的反文明傾向(反並不意味著是反對,而是更加自然生長的世界,就像電影中提到過的東京這片地方最初就是一片海,所以它只不過是回到了本來的樣子)以及最令人感到好奇的人們如何在新東京(東京真慘又毀了一次)生活,男女主角又如何消化新的社會秩序與彼此之間的感情等等,無奈影片就在這裡戛然而止了。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15

10月27日,日本2019年度票房冠軍(暫列)《天氣之子》舉辦中國發佈會及首映禮。“百億導演”新海誠再度攜新作來到中國,RADWIMPS樂隊也與其他主創首度集體亮相。

《天氣之子》由日本動畫家新海誠編劇並執導,於2019年7月19日在日本上映,將於11月1日在中國大陸上映。這是新海誠繼《你的名字》後,時隔3年的又一部動畫電影,也是他的第7部及進入令和時代後的首部動畫電影,更獲得代表日本角逐第92屆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獎的資格。影片講述的是在氣候調節失控的時代,被命運捉弄的少年和少女選擇各自的生活方式的故事。新海誠導演被稱為“少年心事代言人”,其作品總是與青春愛戀有關。

當晚,《大魚海棠》導演樑旋、《姜子牙》導演程騰、《哪吒之魔童降世》敖丙配音演員瀚墨、音樂人趙英俊等嘉賓也一同到場為影片助力。對於青春的迷茫,《姜子牙》導演程騰在觀看影片後感同身受。《大魚海棠》導演樑旋對片中年輕人所獨有的勇敢而奮不顧身的愛情感觸極深:“導演能一直保持初戀的心情,令人敬佩。”音樂上,同為音樂人的趙英俊對RADWIMPS情緒飽滿的配樂給予極大肯定,甚至誇張表示“聽到後,腿都不會動了”。

值得一提的是,《天氣之子》將作為日本的代表,與《哪吒之魔童降世》同臺競爭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及最佳長篇動畫兩項獎項。新海誠導演得知這一訊息後表示非常期待《哪吒》,並謙虛地稱,希望日本動畫能與中國動畫相互學習,一起努力向前。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16

動漫電影近年來不斷在內陸開映,日本動漫更是獨領風騷,今天談談新海誠的最新作--天氣之子吧。

這是一部關於選擇的電影,畫面依舊追求極度唯美,面對暴雨,犧牲自己的陽菜,面對愛情,犧牲世界的帆高,面對自己的利益選擇犧牲晴女的須賀……片子聚焦青少年犯罪等問題,但小可不願討論這些太大的話題,我們,談談我的感受吧。

願意放棄一切去愛,森島帆高經典的日式愛情,正如影片配樂《大丈夫》中所唱:“你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個世界。”天野陽菜,就是帆高的世界。“曾經想征服這世界,可到了最後才發現,這世界點點滴滴,全部都是你。”為了追逐一片陽光而來到東京,又為了一個人放棄陽光,正符合了青少年對浪漫而有一點中二氣息的美好愛情的幻想,是的,帆高做出的選擇不符合大多數人的利益,與中國傳統的捨己為人精神更是大相徑庭,但這正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於我看來,陽菜是被這個世界吃掉的,“你們什麼都不知道,或者裝作不知道的樣子。”帆高的控訴不禁引人深思。同時,沒有任何理由為了東京不淹沒而犧牲一個少女的一生和一個少年的摯愛,東京重新變成海是三年緩慢的過程,步步撤離的情況下幾乎不會傷人,所以我認為,帆高在鳥居的縱身一躍,是感人至深的,他對陽菜的愛可以令他無懼警察的追捕,無懼鐵絲網的阻攔,無懼眾人的責備……最終熬過三年後在暴雨中的相擁,如同晴天一般美好。

天野陽菜,16歲的女高中生,我們可以在她身上看到堅強,善良等最美的人性光輝,不僅從能力上是100%晴女,心靈上,她同樣是給人帶來晴天的那個人。

從一開始送給帆高漢堡,到後面犧牲自己換取晴空,她的愛同樣偉大,為了母親成為晴女,為了笑容祈願晴天,最終為了帆高與眾人選擇神隱,天放晴了,天空中卻只有一個女孩低低的哭泣。所以帆高跳了,他躍入了天空,“跳!”一句呼喚便足以令陽菜甘願追隨他從天空跳下。墜落之時三浦透子的歌聲響起,影片也隨著帆高的大聲告白來到最高潮;

然而在最後“陽菜,為自己祈願吧。”歌聲卻已沉寂,不過低聲細語,卻最動人心,十指相扣,額首相貼,心晴如霽,祈願雨天。不得不讚嘆影片對節奏的準確把握。

帆高做出了選擇,他抓住了陽菜,選擇了雨天,失去之後才有找尋,才有追逐,才有迴歸擁抱感人至深;可以說,東京三年的大雨是由所有主要角色共同參與選擇的,若無夏美的擺渡,須賀的奮勇,小凪的最後一推,帆高又怎能縱身一躍?

影片淚點基本集中在高潮一段,小凪的那句話正好掐住小可的淚點,那是層層鋪墊的成果。後面的墜落告白,最終三年後的重逢相擁,都是愛意最美的蔓延。

影片中的人物塑造都比較完整,其中對新海誠的作品也有聯動,《你的名字》中立花瀧與宮水三葉都有戲份,總算是滿了一些強迫症觀眾對《君名》末的追求,影片同樣延續了新海誠電影每一幀都可以作桌布的傳統,在天空中和放晴時的畫面精緻如畫,男女主顏值也不低,鑑之。

結以動人,天氣之子的美在於青澀的愛情,在於不顧一切的勇氣,在於初遇相依失去找尋重逢等待珍惜,相貼的心,豈管晴雨?生世遇伊,交心相聚。為你,晴天不惜,生命不惜,為你,無懼。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17

寫在前頭的半點閒聊。

趕著第一天上映去看了電影,和電影非常契合的雨天,今年日本的雨季特別的長又是幾年以來7月溫度最低的夏季。可能正是非常寫實,在看到熟悉的事物不由得跟小夥伴相視一笑,池袋北口的塔,歌舞伎町路過的求人廣告車,桌子上的伊右尉門,抽屜裡的DHC,無一不是生活的點點滴滴。在看到陽菜做飯時,豆苗和蔥只剪最上面一層,留著長長再噶,還有原本在山手線遊蕩的主角越住越遠,入大學時租房租到了國分寺,真實到窮人落淚。

剛看完出電影院我心裡就只剩一句話可以概括這個電影了。

畫面音樂精良上至業界一流,劇情臺詞尬比大魚海棠。

首先例行誇獎誠哥的作畫質量,住在東京的人會很有感概,對於我來說也算夢迴東京之旅。不得不說誠哥是真的很有美的眼光,這次的主題從櫻花散落換到了朦朧雨季,整片幾乎都在下雨的場景中度過,無論是天台的雨中對話,高樓叢立的都市中投下的陽光一束還是雨停破晴,俯瞰東京的花火大會,無一不表達了誠哥的美學功底,精美的作畫把天氣演繹的淋漓盡致。單是為了作畫,我覺得都值得進電影院一看。唯二要吹的就是這次的原聲,作為RADWIMPS十年老粉,在你的名字之前,完全不知道他們居然能配原聲,觀影中覺得配音非常出眾,觀影結尾的音樂猛的發現又是RADWIMPS有點出乎意料。請吃我這一發寶藏樂隊安利。

接下來就是批評部分,非常主觀,完全臆斷,請小心食用。

總的來說天子的劇情真的是一言難盡,可以說是你的名字的缺陷放大版,任何你能在前作感受到的尬點,在這作都可以加倍體驗。以至於看到最後10分鐘,我簡直是坐立不安,觀影完畢後和小夥伴無言走出電影院。天氣的巫女的故事來看,整體上故事構架還是boy meets gril。都市傳說民間故事,雲層裡的平原,大氣裡遊動的魚,這些提前設定好的背景可以看出是有一定的訴述野心的,應該好好利用才是,結果全部成為了戀愛的配菜。誠哥在表達上淡化了主角的生活有多麼糟糕,讓兩個人都互相扶持著,周圍的鼎力相助,到了後來為了慘而慘,讓人覺得實在是太強行。生硬的戀愛戲,尷尬的臺詞,不敢說誠哥老了不懂戀愛的故事了,但是對比秒五那種含蓄而真誠的情感敘述,這次的層次實在是低太多。儘管放下了腦子觀影,也覺得帆高的前後轉變太不合理。當帆高喊出“我只是想再見她一次而已”的時候,我回想起了幾年前在電影院裡初聞那句“你以為你接受的是誰的愛”。心裡由衷的期願下一作再不要寫這種低魔世界的戀愛故事了。我愛誠哥我愛秒五,在原創動畫電影式微的今天,希望誠哥加油。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18

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我會給你懷抱

先來說優點。最大的優點依然是新海誠一直以來的優點——畫面。用知名B站up Lex的話是“啊,這光!啊,這水!”,男主在麥當勞睡著時閃現的畫面我很喜歡,陽光灑在海面上,融合著典雅的配樂,莊重神聖。動畫電影首先應是電影,而電影表現光的藝術是很難的,沒有真人電影裡的自然光源可以運用。在印度的詩電影《螢火蟲》裡,我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微光中的女子隔紗撫摸親吻男子,那是藝術,《天氣之子》的這一幕也是藝術。

其次是社會性的表現。15歲少年到東京艱難求生,謊報年齡的少女被店主發現後失去麥當勞的工作,少男少女相遇後互相幫助生活。友情變為愛情,還有親情。女主弟弟的角色加入形成了經典的“三口之家”模式,在這裡少男少女的父母是缺席的,他們成為了父親母親。好的電影是有社會展示的,開頭東京百態的背景,在地鐵旁邊“搖晃”的家,最後那句“反正這個世界早已失控了”,調侃之餘,還有作者表達。(可能是因為我正處於畢業找工作的階段,所以更有感觸吧)

還有一點既是優點也是缺點,我想了很久認為優點大於缺點——全片充滿了巧合。車上的“人生贏家”就是弟弟,突然拿到的槍,英雄救美后發現是給漢堡的女孩,男主逃跑時遇到大姐,到這裡,我只能歸因於“日本真小”和作者的偷懶。直到最高潮的“一人對抗全世界”的逃跑,弟弟出現撲倒了警察,我被觸動了,這是作者對於“命中註定”和“全世界幫你”宿命的表達。

新海誠沒有變,他依舊偏執,偏執少男少女的愛,偏執光與水的混合,但我能讚美這種偏執。

雨一直下,氣氛不算融洽

僅我看過的新海誠電影排序:你的名字-言葉之庭-秒速5釐米-天氣之子。

第一個缺點是偏執的度沒把握好,換句話說我沒有被這個愛情故事打動。鬆居大悟在《你因你是你》中也展示了偏執,三個男孩發瘋似的愛上了一個女孩,他們把她當做公主,每天偷窺。最後女孩發現後剪了頭髮扔在地上讓男孩吃掉,只有池鬆壯亮演的那個角色吃了,這一刻我認為達到了愛情的極致。你可以為一個你愛的人犧牲什麼,能做到不要尊嚴的地步嗎,能否做到你因你是你,空喊“我要救你”的口號和日劇跑是不夠的,情緒傳達給觀眾可以靠感靠音樂助力,但音樂的能力畢竟是有限的。

《天氣之子》裡有淺嘗輒止的道德困境,男主在下大雨和女主之間選擇了女主,這應該沒人覺得有問題。但若是前面加入橋段說大雨造成交通堵塞甚至車禍呢?更嚴重點造成超市被淹沒,多數人流離失所呢?《大魚海棠》就涉及到這點,當時我記得許多人都在罵女主為了一條魚犧牲全村人的性命。

我希望看到男主在全東京所有人的生命和女主的生命中選擇女主,讓這座城市重回海底,兩人成為亞當夏娃。

我理解電影要想做到國民性、高票房,不可能涉及讓人不痛快的點,《天氣之子》可能也只想講男孩女孩相遇相愛的過程,那這個缺點肯定在許多人眼裡微不足道。小情小愛當然能賺觀眾眼淚,但新海誠的影響力已經很大了,“宮崎駿的接班人”這個詞已經出來了,《天氣之子》代表日本徵戰奧斯卡,上一部選送的日本動畫電影還是1998年宮崎駿的《幽靈公主》,兩部片在社會性和作者性上怎麼比啊?

第二個缺點是旁白開場,新海誠電影的畫面那麼精美卻依然靠著粗糙的旁白敘事,這簡直太浪費了。第三點是最後“致敬”的《千與千尋》空中段落。我不太喜歡致敬梗,還有自我致敬梗。我理解片中出現的《你的名字》男女主是給粉絲的彩蛋,我看的時候也驚了一下,但那時觀眾的注意力都會落在這種與主線沒有關係的人物身上,我希望更多時間去展示男女主間的感情細節。

女孩和水的聯絡,我從國中喜歡到現在。《紅樓夢》裡“女兒是水做的骨肉”一句太美了,《佩小姐的奇幻城堡》裡女孩進入海底世界的橋段具有想象力,《水形物語》裡的水下一吻。雨的意象我也很喜歡,《言葉之庭》裡“隱約雷鳴陰霾天空但盼風雨來能留你在此”,《海賊王》阿拉巴斯坦篇最後帶來勝利喜悅的雨水。但有著女孩與雨的《天氣之子》,卻沒有打動我。

《天氣之子》一度讓我誤入下雨的馬孔多,卻只是冷漠的旁觀者。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19

天氣之子和你的名字比起來我覺得後一部會更加好。

後者我願意打9分,但是前者最多7-8。

前半場我覺得他在講,戀人也和這個世界相連,她同樣屬於這個世界,而不是單純只屬於一個人,兩個人的靠近就像兩個世界的靠近一樣,彼此碰撞摩擦。

後半場就有點畫風歪斜了,是延續了日劇一貫的套路,我們都在人群中毫不起眼,卻在彼此眼中閃閃發光,還是在講這個世界本身很瘋狂,有你的時候才會有救贖和晴天?

說實話我不屬於聖母的性格,犧牲一個救天下我還真沒那麼大的胸懷氣魄。但是把人生至於這樣的“特殊選擇”之中,本身就像藝術手法一樣,用誇張而明豔的色彩去碰撞情感和心靈本身,而與新海誠原先淡淡的憂鬱底色,和成長之中本身細膩的情感矛盾卻實在有所衝突。

看你的名字的時候,就算是高空和遠景,同樣是夕陽下的男主和女主,當時只覺浩瀚虛緲,寥寥幾筆就把靈魂,神話傳說,和我們聯絡起來了,流星的分鏡本就寓意著兩種截然不同的時空,就像“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兩個人在不同的地方,看見了同樣的場景。甚至最後的結局,與馬克李維《如果一切重來》的結局有異曲同工之妙。

但是天氣不是這樣的。

雖然大家都是抬頭仰望天空,但是雲層的變幻恰如無根之浮萍。如果說流星的寓意是「戀人彼此千年一遇的心動瞬間」,那麼我又該如何去定義這一場綿延不絕,範圍廣闊,淹沒塵世,又艱難抉擇的大雨呢?

僅僅只是想說,感情來的時候,荷爾蒙就如大雨滂沱,山洪暴發天崩地裂?

拜託,我們不是在演凹凸曼。

而一段負責任的感情,要和這場大雨一樣,綿延持續好多好多年?

如此說來,這個世界的確很瘋狂。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20

業界一流的作畫與分鏡、RADWIMPS質量上乘的音樂、令人振奮的聲優演技,我本以為新海誠能為我再現《朝花夕誓》的感動,結果他卻把這一切都搞砸了。膚淺如小時代的故事註定無法支撐起那應接不暇的絕景,突兀的音樂插入總會使人遊離於電影之外,單薄的人物塑造導致我走不進任何角色的內心。

在豆瓣上,我看見不少人為《天氣之子》貼上了超現實、青春與叛逆及個人的弱倫理等等抽象、高大上的標籤,然而這樣的解讀無疑是在譁眾取寵。與其說《天氣之子》是超現實,倒不如說是新海誠控制不住劇中的現實,導致一部寫實的半成品電影不得已地成為了童話故事,哪怕它是為了藝術性捨棄邏輯也在我的接受能力之下,可事實上整個故事的邏輯缺失竟然單單是為了那一文不值的戲劇性。

另一方面,新海誠對於青春與叛逆的理解讓我一度覺得是郭敬明在編導,年輕成為了青春的唯一主人,成長後背負的責任反而成了無聊的代名詞,這樣的刻板印象讓每個在生活中掙扎的成人感到心寒。讓我們回憶一下,為什麼太宰治的文學被稱為青春文學吧,因為叛逆始終是青春唯一的特性。青春不是某個年齡段專屬的所有物,而是叛逆的人所具有的獨特魅力。那麼叛逆的又應該通往哪裡?我想,那一定不是免責的貪慾,更不是踩在無數個現實屍體上的只有自己能夠幸福的布林喬亞式嘴臉,這彷彿在嘲弄每個曾經熱愛新海誠的觀眾,這是在開倒車的膚淺青春。青春與叛逆不是瘋狂的代言人,更不是一則童話故事的主題,真正的青春是在叛逆中痛苦地成長,並在失去中得到尤物,在責任與尊嚴中徘徊的物語。新海誠竟然什麼都沒有觸碰到,他對於青春的理解從《秒速五釐米》一直在走下坡路,而愛情是他青春裡唯一美好的制服,可是愛情根本不是青春的特徵,愛情甚至可能成為落俗的罪魁禍首。

那些強社會與弱倫理的解讀更是滑天下之大稽,彷彿在告訴我希特勒也是光明正道。說到底,新海誠的野心繼《雲之彼端》又一次失敗了,而這一次所構建的日本並不是架空式的歷史,而是在寫實世界展開的童話。但是,你不能把你控制不住的東西說成是藝術,你也不能把你自己的貪慾說成是世界的瘋狂,你更不能玷汙青春與叛逆把它們說成是拋棄責任的免罪金牌。帆高和陽萊在叛逆中沒有得到任何的成長,也沒有改變世界,他們只不過是在膚淺的青春下做著黃粱一夢,並在責任與生活面前落俗下墜。

如果不是新海誠,我也不會為了一部垃圾的作品說這麼多,就到這裡吧,點到為止,冷靜,再冷靜。之所以選擇這一點著重說明,是因為新海誠一天不明白這一點,他就一天也不能創作出好的動畫作品,他會一直退步下去。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21

如果你抱著分析新海誠的態度走進電影院,你很可能對新海誠新作《天氣之子》得出一系列的批判甚至有點否定的態度。正如很多影迷觀影結束後的第一反應,《天氣之子》沒有像《你的名字》那樣給予觀眾更多的想象空間。

但如果你放下戒備,走進新海誠的世界,你依舊會被他打動,那存粹的容不得一點雜質的少男少女的感情,那真實的東京現代生活,那充滿夢幻與回憶的獨白。

當RADWIMPS演唱的主題曲《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在影院響起,燈光緩緩亮起,你會發現你早已被新海誠的純情世界所打動,而當你走出影廳,也會發現大家執手羞看淚眼。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時隔三年推出的新作,故事設定在未來的東京,男女主人公也延續了他一貫的作風—少男少女。

16歲的帆高從鄉下離家出走,夢想到東京這樣一個大都市工作生活,還在輪渡上,這位鄉下的“土”青年就被一個大叔勒索了一頓美餐,而對於他這樣一個高中還沒有畢業的未成年人來說,在東京打黑工是非常不現實的,他也試圖去東京的歌舞伎町做男服務生,後又被皮條客嘲諷與訕笑,影片中對帆高第一眼見到的東京都市呈現得有多繁華閃爍,對隨後帆高與陽菜生活的呈現就有多邊緣。

最後在輪渡上認識的須賀為他提供了膳宿,但同時,他還要為須賀所在的一家都市傳說雜誌撰稿。

就是在帆高最初來到東京失魂落魄只能在麥當勞吃殘羹之時,帆高遇到了陽菜,在麥當勞打工的陽菜主動送給了帆高一個漢堡,兩人的相識從此開始。隨後,當陽菜被麥當勞解僱,而帆高又發現晴女的市場的時候,兩人開始通過利用陽菜的超能力為人們祈禱晴天而謀生,從而影片陰雨潮溼的氛圍中有了短暫的陽光。

影片的序場就是帆高的回憶和獨白,他夢到了陽菜使用超能力,向上天祈求晴天從而耗盡自己升上天空,這一場景也揭示了陽菜超能力的來源—母親的逝世

逐漸地,他們發現,每使用一次超能力,陽菜的面板就會逐漸變得透明,而當超能力過度使用,關東地區連續幾個月的暴雨之時,陽菜選擇了犧牲自己而升入天空,而帆高則選擇了另外一條路—就算大雨讓這座城市顛倒,我會給你懷抱。

於是影片就在這樣的一種違反自然意志的行為中結束了,帆高救回了陽菜,而東京大部分街道也被淹沒。

就是這樣的一個故事,表達了新海誠對純情世界最美好的追求。這種純情是通過未成年人抵抗成年世界來實現的,也是筆者認為新海誠新作與前作最大的不同,因為在《天氣之子》裡面,未成年對成人世界的反抗是成功的,這種反抗不像是《雲之彼端,約定的地方》裡對祕密的探索,而是一種原發性的,帶有某種將童真與成熟二項對立的反抗。

以陽菜的超能力為例,我們可以發現的是,幾乎陽菜每次使用超能力使天氣變晴朗,都是在幫助別人,在影片裡,超能力是與希望連線在一起的,無論是神宮苑煙火大會,老奶奶對新盂蘭盆節(魂靈回鄉)的重視,還是須賀想要與哮喘的女兒在晴朗的天氣下散步,這種召喚晴天的能力是與希望聯絡在一起的,陽菜和帆高也正是想通過天氣工作室賺錢從而好好生活。希望在影片裡構成了未成年人一個最大的母題。

這裡面同時就涉及到了一個階級的問題和語境的問題。

在筆者看來,陽菜和帆高都是生活在社會底層的未成年人,類似的電影有比如是枝裕和的《無人知曉》,《無人知曉》裡少年的犯罪和《天氣之子》裡的“犯罪”同樣讓觀眾心生憐惜,但《無人知曉》是實實在在地不知法而犯法,《天氣之子》卻帶有更加悲觀而浪漫主義的氣息—未成年人選擇與整個世界對抗,就算大雨淹沒東京,帆高也不會讓陽菜犧牲,其實,這種對抗不是空穴來風,影片中脫離敘事的一段場景—高中畢業的帆高來到東京,得知東京以前就是一片海,因為人類獵取自然而廣為填海造陸,從此可知,導演新海誠為帆高反抗世界的價值提供了支撐。

帆高與陽菜這種純粹的感情沒有一絲雜質,當皮條客誘惑陽菜去歌舞伎町工作時候,帆高拉起陽菜就拼命奔跑。帆高嚮往自由,可成年世界的種種都在強迫他回到自己該去的位置,回到自己應該做的選擇,而不是堅守內心與純真,如果你考察《天氣之子》的敘事,你會發現很混亂的一面,帆高離家出走的原因沒有交代,陽菜和弟弟的生活背景也沒有交代,甚至影片的支線—影片著重刻畫的家庭關係,須賀的家庭及其女兒,還有夏美都沒有交代清楚,甚至出現了須賀與他母親見面談話的場景以及須賀女兒的哮喘,一切都是與影片敘事所不相關的,並且在新作裡,新海誠也放棄了《秒速五釐米》和《你的名字》裡面時空結構的重組,而僅僅是以線性的方式來組織故事,因此很容易被人看作是一部沒有誠意的作品。

新海誠一直以來被人們視為是宮崎駿的接班人,但縱觀新海誠的創作脈絡,其實,兩者是完全不同的風格,而且,在更為深層的哲學表達和生命經驗上,新海誠離宮崎駿這樣的動漫大師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新海誠的電影也有一些固定的.套路和成規:比如電車文化,主人公的設定都是少男少女,情節一般都是少男少女對於分離的不可逃避,同時季節的因素在影片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從而使得整部電影具有悲傷感和孤獨感的同時帶著浪漫主義的氣息.....

筆者認為,新海誠的方向,一直都是探索少男少女的純愛世界,以及與這個世界的對抗和和解,其中有無奈,有希望,有隱隱作痛的心境,有逃避,新海誠所做的,不過是對這種純情美學或者說情愫萌動做不同方向的探索,而在《天氣之子》中,這種探索並沒有比前作有更多的新意,但是在世界觀的構建上,卻是直接打破成年人的語境,直擊成年世界的骯髒與齷齪,用東京雨來洗刷成人所犯下的罪行,不是犬儒主義式的磨平稜角,而是與這個世界的不和解。看到這裡,或許你對《天氣之子》敘事的雜亂會有一點的理解。

我們都是經歷過少年,都曾有過懵懂的情愫,無效的反叛,都曾有過一個離家出走的夢,都曾有過想要一直守護的女孩,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成人世界的入侵,我們妥協,退讓,於是我們適應這套成人世界的法則,並且不亦樂乎地沉醉其中,於是有了那句“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少年”

新海誠想讓我們懂得純情的美好,願看完新海誠的你,都能想起當初純真的自己,即便無法再回到過去,也能依舊被打動。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22

這部電影從開頭我就惦記著一個關鍵問題但是到結束也沒看到解釋,難受死我了。男主到底為什麼都快餓死路邊了也一直貫徹自己的“東京好可怕,但我絕對不要回去”的詭異信念?毫無說服點。在東京也不上學,過著混日子人生就滿足了?三觀傳遞不太正吧。就算能理解是故意弱化處理,但男主的動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這裡給不出合理讓人信服的解釋根本讓人很難進入後面的劇情,因為沒有男主上京就不會發生後面的一系列事情。

還體現三觀有問題的是女主有個國小生弟弟,弟弟對小女生左擁右抱好不愜意,小女友還為他騙警察。且不說姐弟兩人相依為命只靠姐姐打工掙的微博的錢過日子何來閒心泡妞,這種環境下長大的男生多半比普通家庭更內向易自卑,但女主弟弟卻是開朗活潑自信爆棚。電影到後半出現了爆炸場景,還有大量跟警察周旋擺脫警車追蹤,襲警,掏槍等等畫面,莫名有種這部是新海誠跟柯南合拍的即視感。

將近尾聲部分小姐姐跟男主表明身份,自己是晴女,想要結束時下一系列異常天氣只有自己迴歸天空(離開這個世界)才可以。隨後解開上衣給男主看自己的身體,大塊地方變透明瞭,男主大哭說不要。我當時就覺得靠這個場景也太熟悉了吧,你是小美人魚麼?要化成泡沫消失了?然後她真消失了。雖然這是個悲傷的場景但是我就是莫名,煽情情節安排都很刻意,完全代入不了。

然後說說我認為天啟之子很棒的地方,這也是我覺得比君之名更好的地方。那就說男女主相處的過程更容易引起我的共鳴,男主為女主挑選禮物這個情節(先詢問和女主關係好的人,然後選禮物時的猶豫不決),像極了本科時候的我。

瞭解瞭解日本民俗學和民俗故事好不好,對於我們異鄉人是理解不了這個結局。如果不看相關的書,你根本意識不到陽菜的女性形象對於日本到底意味著什麼、東京沉沒為什麼是那麼展現的。請不要臆測所謂資本和新海誠的心態,想了解請去看訪談和小說後記。還有阿誠的電影不光只有君名。

畫面好看歌好聽,劇情我和我的同學們看完都表示白看了,讓腦子停止思考的牙白畫面都在最後半小時吧,青少年犯罪大全,烈日高照時從池袋奔到新宿的狠人男主,本該最感動的橋段也在提醒大家這小子犯法了,看完電影就下雨我真的以為東京要完蛋。可能是我自己的問題,是我被法治思想荼毒了。所以國內《若能與你共乘海浪之上》的檔要推到什麼時候啊,湯淺老賊太會拍啦,電影90分鐘我至少哭半個小時,看完了一段時間聽到主題曲還心痛,在朋友圈踩一捧一了好久人本自私,大無畏留給的只有超脫凡俗的聖人與思想者,凡人還是在自己世界的好,不侵犯他人利益便可。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23

《天氣之子》的第一個畫面,雨滴撞在玻璃窗上,反射著城市夜晚藍綠靛紫的燈光,跳躍著濺開化成小水珠。撞在窗上雨聲、落在水潭中的雨聲、從地面反彈的雨聲,呈現出不同的音質。影像的表情、聲效的節奏感,緻密而立體的場景描繪,充滿現實感又彷彿穿越異世界,將人瞬間帶入暴雨傾盆的東京。劇情展開之前,《天氣之子》首先展示的是動畫電影聲畫表現力的進化形態。

新海誠能否在新作中完成自我超越?《你的名字》三年之後,每個人都帶著同樣的疑問去看《天氣之子》。期待值與評價基準被無限抬高,人們屏息凝神,希望看到一部既深刻又精緻,既娛樂通俗又具風格的電影。

面對十全十美的期待,新海誠的方向明確——《天氣之子》無疑是一部精緻而具娛樂性的電影。在繼承以往的影像風格的基礎上,將視聽感官體驗推上了新臺階。雨和夜景兩個元素的大量出現,為《天氣之子》中實現的技術革新提供了展示臺。《言葉之庭》的雨、《秒速五釐米》的坡道、《你的名字》的神社,過去作品中的元素以更壯麗細緻的樣貌出現。雨滴的下落速度,水的質感、街道上的每一塊看板、霓虹燈的明暗;大廈縫隙中的電線,樹木間隙落下的陽光——對東京這座城市的細節捕捉,讓人雙眼無暇追逐。“桌布狂魔”、“新海誠濾鏡”這些稱呼多少帶著揶揄,而新海誠的過人之處在於他並不懼怕“看膩了”的評論者,把細膩的畫面發揮到極致,並嘗試了更大膽的剪輯。長達數秒的黑屏,強化不安的情緒;近於航拍俯視東京的巨集大視角表現整個城市的沉沒,這是此前作品中沒有的。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24

前幾天,日本著名導演新海誠攜帶者他的新片《天氣之子》在北京舉行了釋出會和首映禮!在釋出會現場,新海誠開場用中文與觀眾問好,顯然是特意學習了中文,雖然只有簡單的一句問候,但足以表達對中國市場的重視!畢竟國內的影市已經聞名世界了!

新海誠曾被粉絲譽為“新宮崎駿”的稱號,其作品擅長與青春愛戀有關,前作《你的名字》在國內收穫了超過5億的票房,這一次的《天氣之子》對於新海誠而言,中國市場是不可忽視的地方!所以,儘管日程忙碌,但還是協調時間來到北京!

說起《天氣之子》這部動畫,相信不少觀眾早已有所耳聞,在今年暑假的時候,《天氣之子》在日本上映,並取得了非凡的成績,累計收穫票房137億日元,目前位居日本2019年年度票房冠軍!雖然不及前作《你的名字》250億,但依舊是備受好評!而且,《天氣之子》這部電影同《哪吒》一樣,同樣都是競爭奧斯卡!

同前作《你的名字》一樣,《天氣之子》同樣帶有日本神話的民俗設定,同樣是有關愛情的,同樣都有絕美的畫風、應景好聽的歌曲,但從初次觀影上看,距離《你的名字》還是有不少的差距,尤其是在劇情和角色塑造上,播出之後一定會引來觀眾熱議!至於為何要拿新片和《你的名字》相比,因為兩部電影的很多設定都非常的相似,而且裡面有一些特別的東西,到時候如果你選擇去看的話,就會知道了!

電影《天氣之子》講述的是高中生少年離家出走去東京,邂逅了擁有超能力的少女!少女的超能力就是可以控制天氣,但這種能力是有代價的!電影的結局很意外,不同於以往我們所看的超級英雄電影,但這樣的結局更讓人感覺真實,這才符合角色設定,最後,我只想說愛情真的是自私的!但如果是我,我也會這麼做!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25

本身作為你的名字的絕對粉絲,曾經創下自己影院觀影次數最多的記錄,可想而知對於此片是即激動渴望,也有點不安。畢竟看過新海誠作品的大概都知道,你的名字多少有點撞大運的成分。這個壯大運不是票房的運氣,更多的是製作更精良,且靈感更好的意思。所以這部最新作,資源可能還是很好的,但創作靈感是不是還能保持你的名字那樣的程度就很讓人擔心了。觀影結果是,擔心確實是正確的,至少我是這種感受。

總體的觀感體驗是,和你的名字相比,故事的完整性合理性都差了不少,而且同樣是類似於神話傳說日本民俗的設定,也不如你的名字來的清楚明瞭。而且更要命的是,情感的積累,在我看來是差你的名字很多的。而且音樂做的感覺也不如你的名字那麼好聽那麼恰當。優點的話,感覺各種人物更加鮮明討喜,畫面也有了很多鏡頭語言的嘗試。

故事方面,這部相比你的名字來說要簡單明瞭。其實說白了,這部片子的故事並非像你的名字那麼重要,全片大量的時間都是為了突出人設。一開始大量男主賣慘的內容就是為了突出男女主本是天涯淪落人的設定。中間三人各種找住處也是為了凸顯三人的境遇悲慘。如果拋開這些看故事本身,就會發現這是一部用一句話就能完美詮釋的片子。故事過於單薄,而大量的時間又是用來烘托情感和做人設,所以到頭來當我看完走出影院時,腦子裡是空的。

人設方面,雖然這部片子的人設應該比你的名字來的更生動,比如酷酷的社長侄女,長得有點星際牛仔里斯派克那樣的邋遢大叔,又或者是早熟女性緣爆棚的小弟弟,其實都是那種很招人喜歡的人設。尤其是弟弟,平時看起來是個小花花公子,但是穿上晴天娃娃後的樣子又可愛至極。但問題是,男女主的設定仍然有種當初看你的名字時的感覺,過多的情感而沒有什麼個性的描寫。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26

新海誠已經成為日本最有分量的動畫監督之一,最近他很喜歡看《三體》,他還發推說期待三體的第二部趕快翻譯出來。所以這麼優秀的作品我們要讓肥水先流自己田才是。不過我倒是希望新海誠能導演三體的劇場版,製作水準和畫面特效都會對得起這部作品。

迴歸主題,這部《天氣之子》和他的前作一樣的風格,把生活中瑣碎的畫面湊成一幅幅絕美的藝術品,就是他擅長的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在這部電影的情節上也是這樣,故事本身簡單像一個加入現代生活元素的童話。

男主是個離家出走的十六歲少年,孤身來到大城市謀生。女主陽菜也是和弟弟相依為命,她沒有了父母,她在快餐店兼職給過男主一個漢堡。這也是他出來唯一一次感受到陌生的溫暖,而且對陽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來他在一家工作室安家,和這家的大姐姐去找晴女的訊息,晴女是對著天空祈禱就能化雨為晴的特異女。

而女主就是他們要找的晴女。於是男主就和陽菜為那些需要晴天的客戶提供服務。最有趣且溫馨的一段就是男主為陽菜準備了一把傘,一開啟就看到傘邊緣掛了一圈晴天娃娃。女主還不滿意,於是他說還有驚喜,就是讓她的弟弟穿上斗篷成了一大個晴天娃娃。那副三人打著傘跟著個大晴天娃娃走在雨過天晴的草坪上真是和諧溫馨的畫面。

他不知道的是女主陽菜每次祈禱天空,身體就會變透明一部分。她曾對他說這是她最後一次做晴女。雖然她很喜歡這份工作,男主也沒勉強她繼續。只是這最後一次是非常惡劣的天氣,突發降雪。她這次祈求天晴之後就被一股強風帶上了天空。

於是男主為了再見到她,就穿過城市某廢棄樓頂的鳥居也飛上了雲層,原來雲上的景色真的隱藏了太多奇景,如白色的鯨魚翻滾在天空。女主就沉睡在一片雲中的草地上。被男主叫醒了,男主拉起她要回去,她說一旦下去天氣又會恢復惡劣。男主已經把她拉離了雲層,兩人往下落,他對她說‘‘這一次請為你自己許願吧!‘‘女主真的雙手捂住胸口許願了。這副畫面很唯美,女主淚珠往上滾飛。就差男主變成白龍了,可惜他不是賑早見。

回到地上那場大雨落下真是乾淨利落,他說只要有她在,就無論什麼天氣都是晴天,結尾就是雨中的景色。筆者寫完這些片段也覺得心裡被洗過一樣明澈。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27

《你的名字》距離發行至今已經三年了。新海誠導演所引發的社會現象,仍在持續。最新作品《天氣之子》,和前作一樣,寫實地描繪了東京的街道,但無論在那裡發生多不現實,只要是動畫就能實現的大膽,告訴我們在我們生活的世界裡也有奇蹟。我喜歡《天氣之子》有以下幾個原因。

1、對唯美近乎苛求的刻畫。也有貶義把這稱為炫技的,你難道是為看那些雲雨水滴上影院的?但我對日常細節的溫馨描寫的確是招架不住感動的,東京特有的各處城市景觀,以動畫畫面呈現出來,代入感非常微妙。而我眼裡那些寫實卻又美得喪心病狂的畫面,換一個人來看可能無動於衷。每個人對生活的感受點本來就不同,經歷太多麻木、經歷太少不解、不論經歷與否仍然相信感觸,我是後一種。

2、並不華麗的男主女主設定。五官端正清秀、不誇張觸目,鄰家小哥哥小姐姐的日常感。人設符合細膩情感的展開路線,在唯美的背景光影雲雨中也不顯搶鏡,調和均衡。在觸發觀眾對花季懷戀的共鳴上,男女主的出演聲優都是未滿20歲的新人,純粹的小清新本色致青春。

反而,配角各有亮點。要是把陽菜和夏美放一起站,差距不是一點點,夏美角色設定上明顯多是男畫師的筆觸,滿滿對胸的執念,夏美女大學生誰信呢,都是套路哈。再說陽菜那相依為命的國小生弟弟,撩妹小能手加女裝小正太,戲碼不少。連路上撿來的流浪小貓都渾身是戲,說起來新海誠的大部分作品都有貓出沒,簡直無貓不歡,這回還被做成了周邊。

3、故事情節上弱一點也無傷大雅。猜不出,會有多少影評人,為劇情爭議而大書特寫。雖說走的文藝向,但畢竟是商業片一部。珠玉在前,不能超越前作的話就請導演你不要拉新片出來溜,這總說不過去。數部前作中,多有劇情無法飽滿飛躍的遺憾存在,是粉的,大致能寬容這一點。不然何以從《雲之彼端》熬上十幾年才一夜翻紅。要說換一個編劇達人來講故事吧,那就不是新海誠style了。不是粉的,單以《你的名字》的影響力為起點和標杆,評判結果估計不理想。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28

牽掛了幾個月的《天氣之子》,終於出現在熒幕前,最後緩緩落幕。

這也是我第一次,為了看電影而去到另一個陌生的城市。

正如簡介所言,《天氣之子》就是關於天氣的故事。離開出走來到東京的少年,遇到了擁有變晴能力的少女,然後開始了一段他們的故事。

除了某些鏡頭的會心一笑以及《你的名字》中瀧和三葉出場外,整場電影我幾乎沒有說話,雙手撐在胸前,十分平靜地看完了。

新海誠筆下的東京依然綺麗,當陽光灑過大樓的玻璃,穿過遠方,似乎讓人看到了光的軌跡。這次的東京,和《你的名字》感覺大為不同,或許是因為一直在下雨吧。畢竟這場雨不只是簡單的雨,涉及到整個劇情和設定,因此不多展開。

整體敘事來看,和《你的名字》大同小異。節奏時快時慢,既有像《前前前世》響起後拉快的片段,也有舒緩的純音樂響起後的細描刻畫。結尾也大同小異,依舊是男女主的重逢,然後放上片尾曲。劇情方面也無疑是成熟的,講清楚了整個故事的來龍去脈。

電影的後半段,帆高不停地奔跑著,沿著鐵軌,沿著高樓,一直不斷地跑。看到他的人都覺得是個傻子,肯定會被逮捕,但我確真被這股天真的勇氣所感動。正如主題曲唱道:

因為你給了我勇氣,我才能為你勇往直前。”

帆高如此做只因為一個最簡單不過的理由——“我只是想再見她一面。”

看,勇氣從四面八方奔騰而來,貫徹你全身的每處地方。

這就是純真的美好之處,僅僅是一份勇氣,彷彿就能到達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完成每一件所謂不可能之事。

那帆高為何想再見她一面,答案也很簡單——因為愛。愛,真的真的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了。我們早已閱過無數的故事,甚至就連我們自身的故事,都能看到愛穿梭其間,無處不尋。在各種作品中,愛總是人類最終的力量,為此人類總能超越極限,做到一些力所不能及之事。就算現實總沒這麼簡單,就算愛沒有這麼大的能力,我們看到這一個個故事,依然會備受感動,因為人類總有嚮往的理想,而愛是大部分人的共鳴。一旦失去了愛,人這副軀殼還剩多少斤兩呢?或許是隻有皮肉包裹的無趣之囊罷了。

在結尾中,新海誠問了個最常見的究極問題:你的至愛還是更多人的幸福?

誠哥給的答案也很明確——選前者。

因此,世界和以前沒什麼改變,依然是大雨不止的東京。二人卻因此得以延續他們的故事。

如果我是電影中的男主,我真的會選後者。站在我個人的價值觀來說,沒有什麼是絕對無法被替代的。雖然是個很無情的選擇,但我確實是這麼個人,也會做出這個選擇。

當然,我根本就不配回答這個問題,也沒有權力做出選擇。

依然是主題曲《愛にできることはまだあるかい》,洋次郎還如此唱道:

愛還能做些什麼

我還能做些什麼”

看完一些電影或讀過一些書又或做些別的事情,因人而異,每個人總有心頭悸動的瞬間,在這個時刻進入賢者時間,開始反省自我。但這個過程中人往往自我感覺良好,總覺得會有力量還是希望之類的東西,可以幫助自己做些什麼事情。可是,除了這些瞬間,人生更多的是些沒有起伏的平淡的日子,佔據了更多的時間。這些都是我們的時刻,這些時刻也同樣重要。

我還能做些什麼?少年,你能做的事,你要做的事,就在旅途的前方。它們是你終究要面對的試煉,到那個時候你得加把勁。

天氣預報說今天有雨,但直到現在天依然放晴,一滴雨都沒下。或許是晴天女孩的存在,為這個世界添了一絲亮彩。

少年向上帝請求,保持現在這樣再好,不奢求得到,也不想失去,就這樣就好。因為少年知道,渺小的人類只能祈禱,以及做些微不足道的事。

就是這麼個故事。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29

新海誠此番歷時三年的迴歸作品,別具新意選用“天氣”為主題,是對現實世界的觀察與思考。新海誠表示,“《你的名字》之後天氣發生了很大變化,世界各地極端氣象愈發頻繁”。因此描繪出一個氣候錯亂、陰雨不斷的東京,在結合現實世界的同時,也為影片增添了奇幻感。

劇情很簡單,女主人公是可以有雨過天晴的魔力,但是會因為使用這種魔力而消失在人間,因為這種魔力可以帶給人們快樂,所以女主人公為了這份快樂使用魔力最後消失了。一開始建議使用魔力來賺錢的建議是男主人公提出的,但是他並不知道會有失去生命的後果,最後為了救女主人公拼盡了全力,happyending!

從這部電影裡,我感受到了每個角色的力量,也因為每個人發自內心的獨白和呼喊而感動得落淚。每個音樂和劇情配合地天衣無縫,裡面的光線運用得如此獨到。

但不得不說,故事本身太弱了。首先,晴天女孩的能力沒有合理的解釋,所以我無法理解為什麼該能力用多了晴天女孩就要消失,那如果這點不理解的話,我不知道接近兩個小時的電影在幹什麼。其次,很多情節的轉換在我看來很莫名其妙:我非常不能理解那位大叔在最後非要攔著小夥子去找那位小姑娘,因為這件事根本和大叔無關啊;我也不太理解非要製造小夥子和警察之間的矛盾,使得小夥子去找小姑娘有重重阻礙這一點。所以經常會不知道劇情怎麼就這樣發展了,會不知道一些角色在幹什麼,為什麼會做那樣的選擇。

《言葉之庭》,《你的名字》和《天氣之子》是我認真看過的新海誠的三本電影。我最喜歡的還是《言葉之庭》,雖然它時間最短,大概40多分鐘,在我看來故事本身卻是最完整的,而且,我也很喜歡最後那個沒明說卻能令人憧憬的結局。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30

打分之前我在想要不要三星給新海誠老師一個面子,但是想想我在電影院耗費了一個下午的時間看了這麼一部電影我就很不爽所以只有兩分。

一分給精美絕倫的畫面,另一分給配樂。

這個故事真的是和我三觀嚴重不符合。

第一個問題,男主到底和家裡有什麼矛盾或者是內心有什麼期盼所以這麼迫切逃離那座小島,怎麼也不肯回去?到最後我都沒等到這個答案,男主的家庭情況我一頭霧水,沒有這個背景我真的更加無法苟同他的所作所為了。

第二個問題,男主到底為什麼總是想著先溜走而不是把話給說清楚呢?大概是我年紀大了覺得這種行為十分不可取吧,即使是奇幻型別的動漫我也接受無能。人總是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的,16歲也不是可以無理取鬧甚至持槍的藉口。

第三個問題,對於給予過自己很大幫助的大叔,就直接拿槍指著了?不知道他內心有沒有一點點感恩或者是其他情緒,還是滿心只有對女主的愛、思念和愧疚。

第四個問題,男主到底是為什麼喜歡上了女主?因為她的善良無私美好嗎?我覺得可能情感上我不太能夠產生共鳴,這點大概是我太過於較真了吧。

第五個問題,小雨吃什麼長那麼胖的。貓貓可能是我這部片子裡為數不多的慰藉了。

相比之下可能你的名字故事性和可觀性更強些。

衷心希望新海誠老師在努力創造美好畫面的同時寫好故事。感恩。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31

首先畫質和配樂都無可挑剔。

而劇情感覺是異常隱喻的。關於美、積雨雲、大自然以及少男少女的幻想,加上一個特殊又真實的世界觀,好像這裡面有種魔幻寫實的感受,意猶未盡又似懂非懂。可以直觀的感受到一種朦朧和凌亂,當然也還有情愛。如果他不闡述那些情愛,不必這樣結尾,但有意思的是,其中也不只是情愛,還有很多很多他想表達的,也都一股腦的傾注,甚至還有以前作品的主角,而傾注的成功與否取決於觀眾個人,但一定可以看得出是一種新的構思和新的嘗試。

那些在東京都的積雨雲就像是悲慘的世界,只有女主角是最重要的“希望”,她可以終止陰雨連綿和狂風暴雨,而這個希望必須帶著引號。之所以新海誠把女主角當作“希望”是因為他想講述這個故事,而不是他找到了真正的希望,誰都沒有找到希望,所以陰雨到最後還是沒有停,只是男女主又一次遇到了對方。這樣看影片的結尾其實是有些強行迎合大眾的口味,他如果還是那個把遺憾一直留到最後的新海誠,那這部一定不只是7.1分。

所以啊,分數低的原因應該是過渡的結果,好像有些不倫不類,好像有些太多元化,結局又似曾相識。只因他在嘗試一種新的表達方式,想用來訴說,用來過渡,不只是之前的單一闡述,有些用力過猛,但真的依舊用心,所以這部也完全不只是7.1分。因為已經不僅僅只是情愛,更多的還有潮溼的夢和每個人心與心之間的隔閡,橫蓋了這個時代的情緒以及這個時代的縮影。

故事到最後,天晴了一瞬間,又回到雨天,項鍊斷了,晴女也消失了,東京依舊被狂風暴雨的造作,需要陽光,但好像沒有希望了。人們便開始安慰自己,這裡在200年前就是一片大海,只不過是正在迴歸以前而已。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32

新海誠在中國傳媒大學釋出了《天氣之子》的釋出會。釋出除了新海誠外還有為天氣之子配樂作曲的“RADWIMPS”樂隊成員也來到了現場,本次《天氣之子》的作畫鏡頭比《你的名字》更多所以動畫劇情也會更豐富。

團隊用了一年的施工時間完成《天氣之子》的電影製作,對於觀眾的提問新海誠也十分謙虛自己並不是大家口中的“細節狂魔”新海誠也在釋出會中透露《天氣之子》的作畫參考了《大魚海棠》的畫面。而《大魚海棠》的導演也對新海誠表示敬佩。

雖然《天氣之子》7月19日在日本就已經首映,但國內的觀眾已經迫不及待了。因為除了《你的名字》《天氣之子》在日本拿下的票房成績依然驚人,截止目前《天氣之子》在日本創下了130億日元的票房成績,榮登2019年劇場版排行榜第五名。

三年前《你的名字》在內地一舉斬獲5.7億票房,今年的《天氣之子》能否破當年創下的記錄?我認為還是很有可能的。

天之子是一個講述在充滿暴風雨的世界裡一起勇敢地生活下去的故事,男主角“帆高”離開離島獨自一人前往首都東京,由於生活拮据不得不找一份工作,於是來到了一間專門出版奇怪超自然刊物的出版社擔任寫手。

但就在這時他也遇上了一位神奇的少女“陽菜”這位不可思議的少女擁有讓天空變晴的能力,通過了解兩人從邂逅到相愛,再到落難,一段都市奇妙旅程就此展開。

《天氣之子》的電影主題曲《愛能做到的還有什麼》也是由《你的名字》音樂的原班人馬“RADWIMPS”樂隊負責創作,這已經不是第一次和新海誠合作了。此前你的名字主題曲《燈籠夢》和《前前前世》已經能聽到出色的配樂能力,這次也能穩定發揮。

新海誠的個人畫風極為強烈,從2007年播出的《秒速5釐米》2013年的《言葉之庭》再到2016年爆紅的《你的名字》新海誠的動畫功力能看到明顯的提升,動畫也越來越好。

從《葉言之庭》開始新海誠動畫的劇情方面就明顯看到越做越好了,以前新海誠在Falcom遊戲公司時候的短板已經逐漸彌補了過來,當時新海誠還在參與公司遊戲的OP和ED等動畫製作。

特別像《你的名字》這種反轉劇情真的非常震撼,本來以為只是單純的交換身體,直到一切都被流星毀滅才發現兩個人根本不在同一個世界,時間維度的錯開讓人措不及防,男主找到當年的隕石坑這段至今記憶尤深刻,女主去東京也註定找不到那個他!但最後結局還算非常完美的走到了一起。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33

三年前,新海誠導演代表作《你的名字》一舉斬獲5.75億元票房,登頂中國影史日本引進電影第一。昨天,他又帶著新片《天氣之子》來到北京。

電影《天氣之子》將於11月1日在全國上映,影片延續了新海誠式的浪漫風格,講述離家出走的少年邂逅能夠操縱天氣的超能力少女,跨越兩個世界也要尋到彼此的青春愛情。該片在日本拿下130億日元票房,力奪2019年度日本電影總榜票房冠軍寶座。同時,影片也將作為日本影片,競爭第92屆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

新海誠導演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視為“唯美治癒”之作,據悉,新海誠創作2019年來一直堅持現實取景的傳統,此次《天氣之子》也取材於東京原有的一草一木、街道樓宇,極大地增強了觀眾的代入感。另外,為保證影片中“雲”元素的真實感,新海誠甚至邀請氣象學家加入團隊,為片中每一片雲彩的狀態提供專業的修改意見。

《大魚海棠》導演樑旋昨天也來到首映禮現場,他很佩服新海誠導演能夠一直保持少年心。新海誠迴應說:“每個人都經歷過充滿爆發力的少年時期,希望我的作品,能讓大家回憶起那時的感受。”他透露,自己在日本也看過《大魚海棠》,是很好的作品,“其實,在畫片中魚狀水滴的分鏡時,便參考了《大魚海棠》。”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34

十月之末,已是深秋。自《你的名字》時隔將近三年的時間,同樣是由新海誠監督,田中將賀人設,東寶發行的動畫電影《天氣之子》就在今年十一月一日在中國上映,日前《天氣之子》已經在日本獲得了120億票房。

自從《你的名字》在中國爆紅,新海誠的名字也越來被大眾所得知。

這次的新作是以天氣調節失控的時代為背景,講述剛剛開始工作,生活困窘的男主角帆高與能夠控制天氣的少女陽菜相遇,然後展開的一系列故事。

這次動畫的視角放到患有“城市焦慮症”的日本當代年輕人,不景氣的日本經濟,匱乏的工作機會,讓日本年輕人過著貧困而且沒有目標的生活。

這些年輕人的生活是怎麼樣的,對於他們來說,城市意味著什麼。新海誠導演想通過這樣的時代背景來描述少男少女的故事。

對於看過新海誠早期電影的觀眾來說,恐怕很難想象到這樣的電影會是新海誠導演的,原來他的電影格局變化的這麼大。

實際上,新海誠導演的作品一直都在變化,那麼,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新海誠導演的動畫製作歷程吧。

獨立動畫人

可以說,在《追逐繁星的孩子》之前,早期的新海誠在動畫製作方面給觀眾的印象,一般都是獨立動畫人。

包括原畫,人設,聲優在內的等一系列的工作基本上都是由自己親自完成。獨立地完成一部動畫,也讓新海誠清楚的明白動畫的各個流程,為將來堅實的導演之路打下了基礎。

時間與空間

受日本SF科幻文化影響的新海誠,在早期創作了《星之聲》和《雲的彼端,約定的地方》。《星之聲》中駕駛機甲與外星人戰鬥的場面和一封要傳送七年的簡訊,《雲的彼端,約定的地方》中北部的外星高塔。

就連看似清新,感覺沒有任何科幻要素的《秒速五釐米》中,也有描述著美國探險者號飛船的事件。時間與空間便是這幾部動畫的主題。

空間的變換,時間的流逝,心中的愛與記憶在兩者的蹂躪下還會留下些什麼,這是這個時期的新海誠動畫中所探討的主題。

他成為不了宮崎駿,他就是新海誠

2011年,《追逐繁星的孩子》上映,這是新海誠最迷茫的作品。他想追求商業成績,對自己一直以來的風格失去信心,即便是在一些場景上依然有新海誠的感覺,但是畫面和故事的風格都完全偏向了吉卜力。

但是,他不是宮崎駿,電影的票房慘淡,觀眾對於電影的評價也很低。非常幸運,這次改變沒有讓新海誠成功,新海誠就是新海誠,他不用刻意追求吉卜力的成功,於是我們後面能夠看見真正的新海誠電影。

失敗讓他開始逐漸思考自己的電影風格,2022年的《言葉之庭》讓新海誠找回了自己,雨後清新的都市,淡淡的旁白,含蓄的心理活動,即使電影的票房不過一億多日元,但是這確實是新海誠的電影。

而且在《言葉之庭》中也有著新海誠的改變,他開始強烈地表達角色的情緒,在電影末尾,兩個主人公的感情都強烈地表達了出來。這次改變也預示著將來電影風格的大變。

獲得新生

2016年,《你的名字》上映了,這是在日本是第一部宮崎駿的作品以外的票房突破100億日元的動畫電影,並且最終獲得了250億票房。

同時這次電影風格也完全改變,不再是大段的獨白,深沉的畫面。這次是輕快的故事,人物角色之間的互動也豐富了起來。

雖然風格改變,但是新海誠一貫的時間與空間的故事依然還在,不同地點的二人,卻命運般的聯絡了在一起。

這是新海誠的二十年來一直深刻探討的故事主題,對於監督來說這是寶貴的財富,對於觀眾來說也是一次哲理的沉思。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35

電影《天氣之子》在北京舉辦首映禮,影片宣佈正式定檔11月1日。導演新海誠攜動畫監督田村篤以及音樂主創RADWIMPS現身,分享影片背後的故事。首映現場,新海誠表示,選擇“天氣”主題,是為了貼近人類的生活,他很喜歡中國的動畫片《大魚海棠》,自己還參考了其中的部分分鏡。前來助陣的光線影業總裁王長田表示,新海誠是一位天才導演,他透露《天氣之子》將與《哪吒》共同角逐奧斯卡。

《天氣之子》是新海誠繼《你的名字》後的又一力作。講述了離家出走的少年帆高在陰雨連綿的東京認識了可以讓天氣變得晴朗的少女陽菜。少男少女開始攜手為東京市民們帶去晴天,兩人也在相處的過程中相愛,並瞭解到了天氣的奧祕。

首映禮上,在被問到為什麼選擇“天氣”作為新片主題時。新海誠解釋,“天氣”的主題是在為《你的名字》做宣傳期間想到的。“《你的名字》成功了以後,給我的生活和創作帶來了很多侷限性。因此,我想創作一部和大家生活息息相關的作品。而天氣和所有人都有關係。雖然聽上去很遙遠,但天氣影響著我們的心情,溫室效應也對每個人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他還指出,自己以往的作品中天氣都是美的,但這一次,他將天氣放到了人類的對立面。

主題曲《愛能做到的還有什麼》的創作者,日本樂隊RADWIMPS上臺時,場內爆發了熱烈的掌聲。這是繼《你的名字》後,RADWIMPS和新海誠的又一次合作。對此,RADWIMPS的主唱野田洋次郎坦言,此前已經堅定地拒絕為新海誠再次創作,然而看了《天氣之子》的劇本後,樂隊三人最終還是決定和新海誠合作。“在創作《你的名字》的音樂時,我們覺得自己已經做到最好了,因此不想和新海誠再次合作。但是人真的是很神奇的生物,休息了一段時間以後,那種不想創作的心情就麻木了。”

首映禮上,動畫電影《大魚海棠》的導演樑璇和《姜子牙》的導演李煒也來到現場,對新海誠表達了自己的喜愛之情。新海誠坦言,自己非常喜愛《大魚海棠》,創作雨滴變成魚的一些分鏡時參考了大魚海棠;他也對《姜子牙》表示了極大的興趣,並問李煒是否已經找到了合適的音樂人選,想要促成RADWIMPS和《姜子牙》的合作。

光線傳媒的總裁王長田也來到了現場,他透露《天氣之子》將要和《哪吒之魔童降世》一起角逐奧斯卡的最佳國際影片獎,並稱贊新海誠是可遇不可求的“天才導演”。對此,新海誠迴應道,自己並沒有看過《哪吒》,但是十分想看。

他還問現場觀眾有多少人看過《哪吒》。王長田回答他:“《哪吒》的觀眾正好是一個日本的人口。”對此,新海誠感嘆道:“日本作品也要以不輸給中國作品的勁頭繼續努力。不斷競爭,不斷學習。”

《天氣之子》觀後感 篇36

日本2019年度票房冠軍(暫列)《天氣之子》於北京舉辦中國發佈會及首映禮。導演新海誠和樂隊RADWIMPS出席助陣,分享這部電影背後的故事。

電影《天氣之子》講述了在氣候調節失控的時代,被命運捉弄的少年和少女選擇各自的生活方式的故事。

在27日的釋出會上,導演新海誠攜主創用中文向觀眾問好。被稱為“少年心事代言人”的新海誠,其作品總是與青春愛戀有關,RADWIMPS的歌曲也因情感細膩而聞名。

此番雙方與現場觀眾以“戀愛”為話題進行互動。當被請教如何約喜歡的人時,野田洋次郎將影片作為“告白祕籍”向觀眾推薦:一方面,影片講述男女主角逐漸靠近的過程,非常適合與關係想要‘更進一步’的人同看;另一方面,片中既有晴天又有雨天,所以在任何天氣都可以約重要的人一起看。新海誠導演也表示,影片是一部“笑得很開心,也哭得很徹底”的感動之作,適合與喜歡的人一起看。

此外,此次活動也是RADWIMPS樂隊首次通過電影作品來到中國。活動現場,為答謝中國觀眾從《你的名字》到《天氣之子》的熱情支援,野田洋次郎更是送出“獨家福利”——為觀眾帶來《天氣之子》主題曲《愛能做到的還有什麼》和《你的名字》插曲《火花》的兩首連唱。

當晚,新海誠攜RADWIMPS、作畫導演田村篤一同現身首映禮。《大魚海棠》導演樑旋、《姜子牙》導演程騰、《哪吒之魔童降世》敖丙配音演員瀚墨、音樂人趙英俊等嘉賓也一同到場為影片助力,力贊影片為“一次極佳的奇觀體驗”“值得在大銀幕觀看的作品”。

除了整體的高質量,影片中多處用心細節同樣不可忽視。例如,《大魚海棠》導演樑旋發現,影片中多次出現的《麥田裡的守望者》一書。對此,新海誠解釋到,“該書的主角和影片主角帆高一樣,都是無法適應社會的年輕人。”

影片收穫如此好評,新海誠導演感動而欣慰,他直言“其實製作過程很痛苦”。據悉,《天氣之子》全片有1700餘個鏡頭,比《你的名字》多了100多個,製作週期卻只有一年。新海誠導演不願降低影片質量,依然要求每一個鏡頭一幀一幀與團隊討論分析。最終在完全無休的情況下,耗費半年的時間,才最終打造出現在精緻唯美的《天氣之子》。

值得一提的是,《天氣之子》將做為日本代表,與《哪吒之魔童降世》一同競爭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及最佳長篇動畫兩項獎項。新海誠導演得知這一訊息後表示非常期待《哪吒》,並謙虛地希望日本動畫能與中國動畫相互學習,一起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