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幼兒教師讀後感(通用17篇)

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後,你有什麼領悟呢?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教師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幼兒教師讀後感(通用17篇)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1

在暑假,我帶著對作者倪敏崇拜的心情認真研讀了幼兒教師最需要什麼這本書,讀後讓我有很深的感觸,讓我瞭解了要做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最需要具備哪些條件。

幼兒教育是教育的起點,每個孩子就是一顆小小的樹,我們幼兒教師需要用心去欣賞、研讀、呵護和澆灌,讓她們降快樂的成長,讓孩子學會自己做主中的案例“嘗試讓孩子自己做主”從遊戲的方案自己說;遊戲的材料自己找;遊戲的點子自己出;遊戲的角色自己選;遊戲的規則自己定’幾方面闡述了教師把自主學習發展的機會交給孩子,鼓勵他們運用已有的經驗創造性解決問題,嘗試交換不同的策略應對問題的教學藝術,使孩子的自主性、交往能力、評價能力、心理素質、創造潛能發揮得淋漓盡致,提升了遊戲水平,彰顯了幼兒的創造個性,發展了他們的創造能力,案例中孩子們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我心靈震撼不已,想想我們農村孩子的行為,在遊戲中的表現簡直跟那些孩子無法比擬,在平時遊戲中,我們教師把遊戲的內容、材料、構思、角色定位都替他們一一勾畫好,就是孩子玩什麼區,怎麼玩也是老師分配好,遊戲活動對孩子來說只是一種點綴;只是一種形式。在遊戲中孩子的興趣不高,只是機械地重複一個動作。想到這些我內心充滿一種負疚感,在現代幼兒園管理中不管從管理層還是到一線教師好像都是照著自己設計好的程式,按步就班地走下去,忽視了孩子真正的需求,束縛了孩子自主能力的發展,通過這個案例,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思考。

幼兒園的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幼兒教師要給孩子以影響,除了應具備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外,還要走進孩子的心裡,因為孩子是要靠老師去引導的,只有你用對了方法和孩子去溝通、去接觸、孩子才會打心底崇拜你,這樣,我們在幼教這條路上才會越走越自信,越走越輕鬆。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2

前幾天,我在幼兒教育教育學習雜誌上看到一篇文章“每個幼兒都是老師的寶貝”,我深受感動。“愛孩子,真誠對待每一個孩子”這是幼兒教師最基本的職業素質。

能否真誠對待每一個幼兒,並不是件簡單容易的事,有些幼兒聰明、漂亮、乾淨,很討老師喜歡。我班有個孩子,今年已經5週歲了,作為這個年齡的孩子本該上了大班的,可她的媽媽說還是上小班吧!她的智力相對於其他孩子稍稍慢一些,語言上也沒能跟得上同齡的孩子。我們接收這個寶寶,因為我們相信我們會用愛帶領著她一同成長,一起進步。每天早晨我們迎接小朋友的到來時看到她,她總是“燦爛”的笑著。通過和寶寶媽媽溝通才知道,寶寶兩週多才學會走路和講話。每當我們組織小朋友活動時她非常激動,喜歡和小朋友打鬧,導致許多小朋友不喜歡和她一起玩。面對這樣的孩子,我們更加的關心,呵護她,為了能走到她的內心世界,我們經常的拉著她的手和她說話,可是她總是對你開心笑著,看到這種情況,一開始我真的是哭笑不得。但是我並沒有放棄,而是繼續和她談心。漸漸的她能對我說:“媽媽走了!”上課也能聽講了,上週我拿著“字寶寶樂園”在讀時,她也能跟著我讀了。我當時很激動,雖然我們的工作很平凡,但憑著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讓我感到欣慰的是,我的付出終於有了丁點的回報。

從教十多年來,讓我懂得了什麼才是幼兒教師。著名作家雨果曾經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大計師德為本。幼兒教師不僅要具有知識與能力的素質,更應該具有良好的師德修養。作為一個幼兒教師,一個優秀的幼兒教師。首先要具備的是什麼?可有人會說:是紮實的基本功,但我覺得更應該具備的是強烈的責任心和對幼兒的愛,沒有責任心和愛一切都無從做起。

作為一名幼兒教師,我們就應該對孩子負責。我們應該用“愛滿人間”的胸懷關愛每一位幼兒,對幼兒就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去呵護他們。用真誠的心去愛他們。我願用自己的雙手和大家一道默默耕耘,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3

我國著名幼兒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說:“幼稚教育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可是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而良好的溝通與交流則是幼兒園和家庭合作共育的橋樑。一開始開啟這本書,看目錄就讓我心中一震,書中主要從家長溝通的心理效應、與家長溝通的多種途徑、與不同型別的家長、不同性格的家長、不同從業背景的家長、存在不同教養誤區的家長、不同年級幼兒的家長、有特殊需求的幼兒家長、難以溝通的家長溝通方法,這九大方面展開講述。而每一大方面又分的很細緻,數了數,光是家長的種類就有43種。看起來要做的功課真的很多!

作為一名新入職的幼兒園教師,面對與家長交流,確實有些無所適從感,讀了本書後,獲益良多。幼兒園家長是一個複雜多元的群體,不能用單一的方法溝通,應根據不同家長採取不同的辦法,比如說與媽媽溝通,現在的媽媽可能通過網路雜誌書籍對育兒心得頭頭是道,但是不排除這些資訊有不正確的偽科學,我在將來的工作中會以平等尊重的態度和家長說話,一些育兒理念可能還是我不知道的也可以向家長學習。

還有媽媽與祖輩的教養觀念差異,兩輩人各有所長,我會鼓勵媽媽們以平和尊重的態度跟祖輩溝通,雙方各取所長,以"家和萬事興"為基礎。爸爸有四種類型,不管型爸爸、嚴管型爸爸、溺愛型爸爸、夥伴型爸爸,要向不管型爸爸宣傳父親參與早教的意義,幫助嚴管型爸爸樹立親和的父親形象,幫助溺愛型爸爸尊重兒童的獨立性,讓榜樣型爸爸發揮榜樣示範作用。在與祖輩家長溝通時宣傳"生活即教育"的教養觀念,有些祖輩家長潛意識裡生活就是生活,教育是教育,因此他們認為孩子的吃喝拉撒睡等生活環節不需要教育,只要把孩子照顧好就可以,缺乏寓教育與生活之中的教育觀念。還有些祖輩家長認為小孩子什麼都不會,事事都要包辦代替照顧周全,並且認為這是種愛護孩子對孩子好的表現,應該鼓勵孩子自己動手試一試想一想,做事情可以家長做一半給孩子留一半,有時候可以巧妙的裝懶,讓孩子分擔一些事情,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獨立性以及與他人的合作意識。

晏紅老師還告訴我要取得家長的信任則側重情感溝通,贏得孩子對老師的熱愛情感也是贏得家長信任的基礎,孩子越愛你這一位老師,家長也就越信任你。每一個家長的合作意識不同,教師也是需要因人而異的。晏紅老師同樣密切聯絡幼兒教師日常工作實際一一舉例、一一剖析,所給出的案例都能引起共鳴,解決方法都是那麼恰到好處,給我一種豁然清晰的感覺。

書裡的一個個案例給我的啟發很大,促使我思考、重視該如何做好家園聯絡工作:那就是要"理解"、"信任"、"合作"。如書中有個例子,一位媽媽為了照顧孩子把工作辭去,全職在家,孩子語言表達能力很強,喜歡說甜言蜜語,每天打扮的乾乾淨淨,很討人喜歡,但是她自己動手的願望不強,每次讓小朋友自己洗手吃飯總落到最後,並且對老師說:"老師,你幫幫我吧。"老師說;"你看其他小朋友都是自己得的事自己做。"她就說:"就幫我這一次嘛,求求老師媽媽了。"老師把這個情況告訴家長,沒想到媽媽聽了哈哈大笑,覺得孩子很可愛,說著"謝謝老師了。"還有另一個情況,孩子不肯好好午睡,總是影響其他人,老師告訴媽媽才瞭解到,孩子跟大人保持著一樣的作息時間,晚上到十二點才睡,然後跟大人一覺睡到自然醒。媽媽對老師的態度很好,對老師的建議卻不在意。本書首先分析了這類家長的心理特點,全職父母由於生活交際圈子狹窄,教育孩子便成了她們的首要任務,渴望得到他人的肯定與認可,所以教師首先要對她們表示認可,會對她們產生很大的鼓舞,然後再把孩子的情況跟實際聯絡起來,而不是隻空講大道理。比如,提醒家長不要根據自己的喜好隨意推遲孩子的睡眠時間,影響孩子第二天的午睡,可以將一些國外的研究報告告訴家長,孩子睡覺時會分泌一種叫褪黑色素的荷爾蒙,它與預防癌症有關,分泌最多的時期在一至五歲。通常情況下,22:00開始分泌,23:00逐漸上升,凌晨2-3點達到高峰,然後逐漸下降,所以家長要培養孩子早睡早起的好習慣。

我想自己也會在自己的工作實踐中不斷磨練,積累更多的溝通經驗,成為幼兒與家長歡迎的幼兒園教師。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4

做個快樂的幼兒教師一書,這本書向我們展示瞭如何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從而在思考中獲得快樂、在創造中體驗快樂、在表達中感受快樂。

從第一天的閱讀中,我的思想上就有了很大的轉變,我們幼兒教師要享受快樂、體驗快樂。“經常看到不同幼兒園的教師碰到一起,先互相傾訴苦衷,象工作如何緊張、家長如何難對付等……”看到這裡,我也想到了自己,在幼教工作的這16個年頭了,也有不少的埋怨、嘮叨,感嘆工作過於煩瑣。但一味的抱怨只會使生活更加的黯然失色,更會影響到工作的質量。“享受快樂人生是每個人的權利,難道幼兒教師卻要被拒之門外,不!”是啊,正如著名學者戴爾所說:生活就象一面鏡子,你對它哭,它就對你哭;你對它笑,它就對你笑!

1、在思考中獲得快樂

布萊希特說過:“思考是人類最大的快樂。”成為會思考的幼兒教師,首先要有對事業的熱誠、積極思考的態度和自信心。書中還有許多有趣的事例,把幼兒教師的思考和智慧充分的挖掘了出來。其中有一個“玩積塑”的例子,她轉換了自己的角色,以一名幼兒的身份參與到孩子的區角遊戲中,和孩子一起開心的玩積木,老師和孩子一起沉浸在快樂的遊戲中,一起分享遊戲的成功和快樂。是啊,在平時工作中,也會碰到不願合作的孩子,這時如果放下教師的“架子”,和孩子一起操作、一起玩,孩子就會把你當成朋友一般,向你敞開自己的心扉。

2、在創造中體驗快樂

做為幼兒教師要怎樣“創造”呢?“創造”離我們遠嗎?書中從以下三大點告訴我們如何創造:立志做會創造的幼兒教師、培養創造人格、提高創新能力。其實我們身邊也不乏有創造力的幼兒教師,有的老師有音樂和美術方面的創造力,有的會創編故事、兒歌,有的還會出很多的“好點子”,仔細的觀察,創造就在我們的身邊,我們一起去體驗創造的快樂吧!

3、在表達中感受快樂

書中所說的表達指的是寫作表達,指如何在寫作中感受快樂。其實,看到“寫作”兩字大部分老師和我一樣的感受:頭疼。一篇論文、隨筆都要花好幾個夜晚才能“熬”出來,如何感受到其中的快樂呢?書中一個個鮮活的例子,教會我不少的寫作方法,如:貼切、簡潔、新穎。著名的作家冰心說過:“很好的思想內容,象一盞畫得很美的紗燈,表達思想的文字就象燈裡的燭光,若是裡面燭光很亮,這盞紗燈上的美麗圖畫,就會對映得纖毫畢現;若是燭光昏暗,無論多美的紗燈也會減色。”學記曰:“是固教然後知困,學然後知不足也”。常讀、常看、常思,這本書將一直陪伴著我、激勵著我,讓我們一起做個快樂的幼兒教師!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5

給教師的100條經驗給了我很多指引。對於剛步入社會的我而言,給是我的良師,是我進行教育工作的教參。從中我領悟到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最重要的是擁有一顆愛心。

師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礎,是教師的天職與責任。世界上有很多東西,給予別人的同時,自己往往也是越來越少,那就是愛。愛,不是索取,不是等價交換,愛是付出,是自我犧牲。只有持有一顆愛孩子的心,教師才會將她的全部力量、青春、智慧無怨無悔的奉獻給孩子們。

幼兒教師對幼兒的愛,我相信可以用母愛來衡量。情繫幼兒,像母親般熱忱地愛著每一個幼兒,看著孩子們進步、成長、學會本領。摸摸孩子的頭髮、幫孩子蓋好被子;給生病的孩子打個慰問的電話。日積月累這些細節能讓孩子感覺到你的關心,讓孩子更加喜歡自己,更加願意和自己交流談心。與孩子說話時彎腰、蹲下;誤解孩子時,主動道歉;這是對孩子的尊重,對生命的尊重。即使孩子還是個小小的個體,很多道理還不懂。可是教師的言行舉止,是孩子學習的榜樣。教師尊重孩子,孩子也能從中學會尊重他人。

“在班上稱呼孩子的小名,會讓孩子更感親切,願意親近你”。每個孩子在家裡都是家中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對之非常疼愛,當他們走進幼兒園這個陌生的環境難免有些不適應,當我們喚起他們的小名時,多了一分親切感,這樣的氛圍會讓孩子更有家的感覺。俗話說:“教師是孩子的啟蒙老師”。那麼幼兒園也就是孩子們的另一個大家庭。

“不要吝嗇你的微笑,它能拉近彼此的距離,為溝通鋪就坦誠”。微笑著面對煩惱,微笑著去解決每一件事情,會有更好的結局。

“當孩子欲言又止,或是總不敢正視你,那就是孩子有什麼狀況了,一定要耐心、細心地多加註意”。要當好一名幼兒教師,首先要有愛心、耐心、責任心。幼兒教師要愛孩子,喜歡和孩子在一起,更要愛自己的工作。只有這樣,工作起來才有動力,才會甘願無私的付出,把工作做好。畢竟我們所面對的是孩子,他們是一張張白紙,等待我們用愛心去填寫。但是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還要有耐心。孩子的理解、思維能力和接受能力是有限的,在教他們的時候,很多事情要不斷重複的。

一位哲學家曾說過:“教師的愛是開啟孩子心靈大門的鑰匙,教師的愛是用深情溶化孩子心靈上久積而成的堅冰”。即將踏上這個工作崗位,我以我全部的熱情和愛心去滋潤每一個孩子的心靈。只有自己在工作中愛護自己的孩子,孩子才會向自己開啟心門,向他人開啟心門。這樣才會組成一個真正和睦融洽的大家庭。

如果歲月是一條河,那麼童年就是河之源泉;如果人生是一本書,那麼童年就是書之最精彩的扉頁。它有著夢一般的色彩、詩一般的意境,那些天真無邪的花朵正是這童話世界裡的主角。我們作為21世紀的幼兒教師,更應該讓孩子們在學習中享受到快樂,在快樂中學到知識、學會做人。

給教師的100條經驗只有在實踐中才會發揮更好的作用,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參考已有的結合實際去處理問題。幼兒園是孩子離開家、步入學校過渡時期,我會努力在家與學校之間建起愛的橋樑,讓孩子更好的成長。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6

給幼兒教師的建議是一本親切、可讀、實用且有益的書。這本書所收文章的作者以幼兒園一線教師為主,書中建議是他們對日常工作的經驗提升,內容全面,涉及幼兒專業成長的各個方面。這事一本關於如何做好幼兒教師的工作手冊,這本書得到了我的共鳴,我也在書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

在潘瑩老師向孩子張開你的懷抱中有這樣一段描述,讓我又回到了過去的一段記憶中。書中是這樣描述的:當孩子說老師等我長大以後送一幢房子給你,送一輛汽車給你。看到日阿門說話時認真嚴肅的表情,老師心裡是暖暖的,那時一種欣慰的喜悅。這也讓我想到了大班畢業時的情景。六月送走梧桐寶寶時,孩子們抱著親愛的老師依依不捨,淚流滿面。孩子們哭著走進幼兒園,哭著畢業,但是兩種哭卻是截然不同的含義。前者是一種陌生與無助,後者是感激與不捨。這所有一切的改變是三年來老師溫暖的懷抱,無私的愛換來的幸福。

書中還提到幼兒教師的儀表要美,每位教師應該都應把儀表美作為極其重要的事情來對待。一次,我燙了一個新發型,走進教室,孩子們很新鮮的圍著我轉了半天,都說老師好漂亮呀,比媽媽還要漂亮,這是至高無上的讚美了。孩子們雀躍圍著我,討論著新發型,小手摸一摸捲髮的感覺,說一說新發型像什麼。我們開心了一整天,忽然覺得和孩子們單純的小幸福是最令人珍惜的。我們要帶給孩子美,和孩子一起尋找美,發現美。

愛,不在花費的時間有多長,而在於相處的品質有多高。讓我們教師發揮自己的教育特長,陪伴著孩子們快樂成長吧!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7

也許有人說幼兒教師的工作是輕鬆的,不就是每天帶孩子們玩玩遊戲、唱歌、跳舞嗎,但只有內行的人才瞭解幼兒教師的辛苦和所承受的壓力,試問真正的幼兒教師應該是怎樣的呢?看了這篇這就是幼兒教師後,讓我們也有了一些感觸。

當一名幼兒教師是非常辛苦的,但幼兒教師還是有詩意有快樂的?對教師來說,“教育不是犧牲而是享受,不是重複而是創造,不是謀生的手段,而是生活本身”。很多教師談到教育給他們帶來的種種快樂與幸福他們說:和孩子們在一起給我帶來最大的收穫便是快樂。是孩子們讓我保持一種青春的心態,讓我時刻都充滿著微笑,這是我人生中一筆巨大的財富。

幼兒是天真的他們會把自己發現的樂趣告訴你,有時候孩子的一句話能讓老師的心裡暖暖的,有一次老師在給孩子削水果,有個孩子看到了他對老師說:“老師,刀子容易傷人你可要小心點,不然傷到手會流好多血,會很疼的。”一邊說一邊孩子的臉上有著痛苦的神情。

每一位教師在“勞累”中同時擁有別人體會不到快樂與幸福。在理想的師生交往中,教師把教育視作倖福的生活。不因教育工作的勞累而抱怨,反而會感到幼兒隨時會給她帶來欣喜與快樂。雖然帶孩子是很累的,但在理想的師生交往過程中,在與孩子真誠、開放的互動中,時時體會到別人所難以預見的種種幸福與快樂。這一切只有當教師真正投入師生交往中時,才會發覺原來教育工作是樂趣蘊藏其中、財富蘊藏其中的。所以,當教師投入到教育活動中時,她會感到自己也成為教育的幸福收穫者、相信只要教師用心地投入,就會發現原來樂趣就在這“勞累”中間,幸福就在這“煩瑣”中間,收穫就在這“平凡”中間。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8

一本好書就像一粒幸福的種子,可以在閱讀者身上開出美麗的花朵。莫源秋教授的做幼兒喜愛的魅力教師這本書,就像這樣一粒飽滿的種子,落到我的心底,平凡細膩的筆觸讓我感動、反思。這本書闡明瞭愛是雙向的,只有教師愛幼兒,沒有幼兒愛教師的愛是不完整、不科學的。這本書中讓我受益頗深的是這樣兩個觀點。

一、幼兒犯了錯誤,不需要大家幫助。

教師想贏得幼兒的喜愛,除了為幼兒營造充滿愛的環境,還要營造一種相互尊重的氛圍。許多教師容易走入這樣一個教育的誤區,即一個幼兒犯了錯誤,讓所有的幼兒都來“幫助”他。其實,犯錯是幼兒個人的私事,有時更是幼兒個人的隱私,不需要大家都來關注,更不需要大家都來批判和“幫助”。否則,大家都參與進來,可能會讓犯錯誤的幼兒在他人面前失去尊嚴。

諸如小朋友經常會出現“尿褲子”的現象,如若老師處理不當,孩子很可能會因為擔心被同伴取笑而厭學,在全班面前失去尊嚴,我們如能運用“高超的手段”保住孩子的面子,尊重他們“犯錯誤”,不公開羞辱孩子,教師肯定會得到孩子的感激和尊重,尊重不代表著教師對幼兒的尊重,更意味著幼兒之間的相互尊重。回想自己在教育過程中,為幫助某一特調皮,缺點“一大筐”的孩子改正錯誤時,往往會動用集體的力量,開場白往往是“某某小朋友實際是個很聰明的孩子,但他身上還有很多的缺點,今天我們幫他來找找吧。”通過閱讀此書,發覺自己的這種方法完全是錯誤的。當孩子犯錯誤時,教師應該和相關的幼兒私下“了結”,或者讓幼兒自己“了結”,在別人不知不覺中改正,過於張揚幼兒所犯錯誤,不僅不利於幼兒改正錯誤,也不利於幼兒的心理降,使幼兒過多的去關注別人的短處,如果過多關注別人的短處,孩子的心理不會十分陽光,過多關注別人的孩子多了,班級的心理氛圍決不會和諧。

書中“缺點”屬於孩子的隱私,這句話說得非常有道理,莫老師還列舉了這樣一個例子,某老師在家長來接孩子時,先將孩子的進步之處大大肯定了一番,然後想將孩子存在的缺點也告訴家長,家長也急切地想知道,但該教師卻直接將缺點偷偷告訴了幼兒,讓幼兒暫時保密,等改正了,再向家長報喜,我覺得此教師的做法非常值得我學習,把孩子的缺點當作隱私來保護,是對幼兒的一種尊重,激勵幼兒在無人知曉中快速地將自己的缺點改正,進而獲得更大的進步,因此在平時,我要樹立一種保護幼兒隱私的意識,只要是影響到幼兒降發展的事情,都應該視為幼兒隱私,都應該受到教師的尊重和保護。

關注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讓幼兒在幼兒園過一種有尊嚴的生活,幼兒園就會成為幼兒嚮往的地方,教師就會成為受幼兒尊敬、喜愛的人。

二、做個富有幽默感的幼兒教師。

幽默是現代人必須具備的一種手段,它是教育手段,也是教育目的。幼兒也特別喜歡“幽默”的教師,幽默不僅能給幼兒帶來歡樂,而且能讓幼兒在輕鬆的氛圍中受到教育,獲得發展。

平時多使用幽默批評,許多時候,幽默化的間接批評比直接批評更易於接受,書中有這樣一個案例:一天,喝完牛奶,自由活動時間,好幾個幼兒都爬到桌上,老師沒有生硬制止,她幽默地說:“小淘氣們,快下來,要不都要變成小猴子了,變小猴子可要長尾巴的啊。”聽老師這麼一說,孩子們馬上笑著爬下了桌子,天天說:“我可不想長尾巴。”老師的話使幼兒的“違規”行為在笑聲中消失,因為孩子更樂意接受寓於幽默的勸導,老師的幽默也使師幼關係更加融洽。教師可讓幽默活動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佔有一席之地,如利用一些閒暇的時間,教師或幼兒輪流講一些幽默的故事,進行“說與做的不一樣”的遊戲等等,這些活動充滿趣味性,又有一定挑戰性,對幼兒思維靈活性、深刻性、創造性的訓練都有一定作用。

幼兒不喜歡一本正經、不苟言笑的教師,更不喜歡一本正經、沒有言笑的教育和生活,他們喜歡富有幽默感的教師,喜歡能給他們創造幽默感的教師,喜歡幽默情調的教育。因此,今後,我將不斷提高自己的幽默意識和幽默能力,以一種積極、樂觀和開放的心態對待幼兒,讓幼兒在輕鬆愉快的心情中受到啟發,獲得發展。

羅曼·羅蘭說:“要撒播陽光到被人心中,總是自己心中有陽光。”是的,追求快樂是人的本性,自己心中有陽光才能給孩子帶來陽光的幼兒教師,定會受到孩子的愛戴。所以,我願意做幼兒喜愛的教師,和幼兒一起幸福地成長!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9

《與幼兒教師對話——邁向專業成長之路》這本書是由美國斯坦福大學教育學院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麗蓮·凱茲教授寫的。她在書中對我們常見的一些教育現狀或教學方法進行了深入的解析,書中的每一個例子都是以凱茲博士親身經歷的真實問題來撰寫的,在閱讀過程中引發了我的共鳴,因為我就是一個一線幼兒教師,她的文字觸動了我的內心。

第十六章《教學輔導的原則與策略》這一章節的重點在描述負責輔導老師在職進修人員的角色,這讓我想到了學校裡所進行的師徒結對活動,活動的目的都是一樣的,就是要幫助新教師能更好地適應自己所在崗位的教師角色。這一章節的內容對像我這樣一個承擔著帶教任務的輔導教師而言,可以說是啟發頗大。

一、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

在輔導的原則裡凱茲博士提到需加深教師對情況的瞭解,即最有效的在職輔導課程是能協助教師對自己的工作情況有更適當、更正確、更深入及更專業的瞭解,可以協助教師與在職訓練結束後,仍能保留並應用所繫的的知識、想法與見解。

這一見解讓我重新審視了我的帶教工作。在以往的帶教工作中,當“徒弟”遇到困難、發生困惑時我經常會直接給予他“藥方”,告訴她該怎麼做,以解決當時的問題。效果當然很明顯,這個“藥方”迅速的發揮了作用,幫助其解決了當前的困惑,我也從中感到滿足。但是當再次遇到問題時,“徒弟”是否能自行解決呢?答案是不確定的。“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這是從凱茲博士那裡得到的啟示,直接的藥方雖有價值,未能深植於老師的思想領域中。如果做師傅的能輔導徒弟著重於對情況或問題的剖析與瞭解,多問問“為什麼會有這種現象?”“有哪些解決的方法?”“每種方法會有什麼後果?”這些問題,則可以引發徒弟的思考,幫助徒弟分析問題,理清思路,並對事情或問題產生新的認識、新的看法。那麼,長此以往,徒弟便會學會一種解決問題的思考方式,以後即使師傅不在場,她也有能力可以自己想出適當的行事方法。

二、建立良好的師徒關係

1、延緩糾正。

文中提到輔導人員有時在觀察教師的行為後,會急著糾正老師,一方面是急於協助老師改進技巧,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為了建立自己的專業權威。但是這種做法優勢過於急躁,因為有時過早地糾正會讓受輔導老師和輔導人員疏離,反而會喪失長期輔導該老師的機會。

不錯,在帶教的過程中,每當發現新老師有做得不妥或不夠之處,我總是會及時的給予指正,自以為是給予她幫助,卻不知這樣的做法使得我和新教師之間的關係漸漸疏遠,這正是犯了上述的毛病。凱茲博士告訴了我:延緩對老師的糾正能使輔導人員與老師間建立足夠的信任關係,使得輔導人員的建議在老師眼中是一個協助,而不是一個專家所做的批評,這樣才能促進輔導工作的順利進行。

凱茲博士的提點讓我認識到了自己在帶教過程中的錯誤之處,也讓我找到了曾經帶教過程中產生不愉快的原因之一,著實讓我欣喜。

2、提出嘗試性的建議。

在帶教過程中所提的建議最好以嘗試性的語氣及形式提出。比如:“下次再有這種情況發生,可以試試乙方法,看看是不是比較有效!”這樣的技巧除了凱茲博士所說到的具有可以避免教師在運用此方法失敗後的`挫敗感,更有利於教師實驗、創造等特質的培養。除此之外,我覺得這樣的說話方式也更容易讓受輔導的教師的接受,因為這樣的說話方式不是從上至下的,而是作為一個平等的夥伴式的建議出現,也更有利於建立起良好的師徒關係。

3、更多的鼓勵和讚揚。

有一次在高一敏名師工作室活動時,為配合袁晶晶老師的一項任務,我準備了一些資料和自己的想法,當時袁晶晶老師回覆我:“親愛的,這真是太棒了!”為了這句話我竊喜了很久,能受到這麼了不起的老師的稱讚,自然是得意的。可見鼓勵和讚揚是十分受用的。

正如凱茲博士在文中提到的:不管老師能力如何,有時勇氣和熱忱的的過度消耗會導致沮喪,讓他們認為不論自己在怎麼努力都不會有結果。不錯,如果老是聽到得是輔導老師的指正,換做是我可能也會認為自己無用,從而對工作缺乏信心和熱忱!讚美之言人人愛聽,我們要向對待幼兒那樣,堅持正面教育,多給新教師鼓勵、支援以及激勵,這樣就能更好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更好地使她們繼續維持工作熱忱和努力。

當然,必須注意的一點是,在鼓勵,讚美新老師時,言詞的內容中應提出一些有用的資訊,有具體指向,如:“你的迴應很不錯”“活動重點把握得很好”……,不要使用一些善意的空話。

讀了凱茲博士的書,感受其豐富的教育經驗和理論成果的同時,深深感受到自己是多麼的渺小與無知。在幼教工作的海洋中,不管談理論還是說實踐,自己都缺乏一種反思、觀察、辨證和理性,更沒有值得借鑑的教育策略、建議與教育智慧。我想,只有不斷的學習,不斷的修養自己的內涵,使自己學有所想,做有所思,思有所悟,才能有所收穫,有所進步。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10

書籍作為生活的一個載體已經成為我們生存、發展、進步的必需品。有了書籍才使我們的話語有了意義,讓我們的存在有了價值。好的書當然是要精心細讀,細心品味。讀好書有如品嚐美味食品,只有細細咀嚼,其味才能充分享受,其養才能充分吸收。

《優秀幼兒教師教育藝術99例》,我利用空閒時間看完了。本書以“幼兒教育的起點是成全每一個兒童”為基本理念,通過具體案例的闡述呈現了教師在案例中的角色定位、行為及思考。讀著書中的一個個故事,由衷地感到親切,因為書中的許多故事似乎就發生在自己的身邊,那些發自內心的感悟,一次次引發了我心靈上的共鳴,書中所有的故事都有著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每一位老師的行為背後都投射著真實的、自然的教育觀念、教育思考和教育智慧。讀罷此書,讓我明白了成功的教育往往是從教會幼兒做好小事、關注細節開始的。一名幼兒園教師,如果能樹立“幼兒教育無小事,人人都是教育家;教師工作無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的觀念,用心關注每個幼兒,關注他們的一切——平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情感、態度、習慣、心理變化,等等,從各方面去發現、挖掘、引導和培養,那麼,教育的成功就在眼前。

本書共六輯99例,通過99個例子講述幼兒教師在工作生活中所發生的故事,從而得出良好的經驗。我認為該書最有價值的地方是:每個案例後面都附有教育小語和小貼士,通俗易懂地分析了每個案例帶給我們的啟發,從而讓我們在工作生活中注意。

一、以愛育愛,愛滿心田

書中的老師們一個個滿懷“愛”心走進孩子們的心靈世界,用“愛”滋潤著學生的心田,使孩子們的心靈是那樣的純潔、善良和樂觀;使孩子們的成長是那樣的歡樂、健康和積極向上!作為老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孩子的好榜樣,做到為人師表。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老師都要一視同仁,將愛心平分,耐心地、恆心地去教導、灌溉。對於孩子來說都是無比的開心,無限的關愛。

二、教之有道,專業成長

這輯中的17個小故事,充分說明了教師不是天生的,任何優秀的教師也是一步一步成長起來的。教師的有心和自我鑽研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重要條件。做個有心人,多動筆記錄,多思考解惑。正是自己平時並未侷限於開展完活動就拋在一邊,而是勤於動筆,對每日活動堅持總結、反思,逐漸地,將新的教育理念滲透在一日教學活動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反思自己的在活動中的角色定位是否準確,反思教育教學只是內容的選取是否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反思教育教學活動祖師與開展過程是否合理,對於偶發事件,我的處理方法如何?此次活動的成功之處在哪裡?需要引以為戒的地方又是哪裡。通過反思,切實提高了教學水平,同時促進了自己的專業成長。

三、學之有方,持續發展

我們知道,學習是每個人的生存之道,幼兒的學習無處不在,作為教師不應授之以魚,而要授之以漁,讓孩子擁有可持續學習、發展的動力。第36個小故事中的許老師允許孩子失敗,鼓勵孩子努力去嘗試,就是讓孩子自己親身體驗,得到直接經驗,認識事物的性質。把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問題之球拋給孩子,不失是一個好辦法。幼兒是主動的學習者,他們天生具有自我學習、自我認知的能力,教師要做的就是尊重幼兒、關注幼兒、熱愛幼兒,善於發現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隨機教育。

四、教育智慧,無處不在

教育是一門大學問,教育同時也是一個大智慧。在這一輯中的老師們為孩子創造寬鬆、愉快、溫馨的環境,教師針對幼兒的不同表現,採取了相應的教育手段。如對待給小椅子作記號的小“調皮”鬧鬧,施以合適的方法,接納孩子的獨特言行;老師通過愉快地談話讓尿溼別人鞋子的小雨放下心理負擔,勇敢地承認了自己的錯誤;採用轉移注意的方法巧妙應對了有著分離焦慮的依依等等。其實,在每一種處理方法的背後,隱藏著的都是對孩子的尊重、理解、信任、鼓勵、放手、幫助、提醒和約束……不是嗎?“洗耳恭聽”,讓我們學會傾聽孩子;“袖手旁觀"是讓我們學會放手;“雪中送炭”是對孩子的理解和關愛;“自食其果”是讓孩子學會承擔;“苦肉計”是對孩子的一種磨礪……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也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那就需要我們做一名有“智慧”的老師。

五、教研一體,相得益彰

正如主題闡述中所言:教學與研究分不開。要想教學質量好,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就要開展幼兒教育研究。教育研究就在我們身邊,就在一日生活中。將教學中遇到的問題,記錄下來,解決問題的方法蒐集整理,提出困惑且探討,嘗試刊物上提出的某一策略研究等等,都是通過教促進研,通過研提高教,形成教研一體,共同提高。告訴自己:做反思性教師,進行反思性教學,邊反思,邊進步。

六、家園共育,合力倍增

本輯中的15個小故事也從不同角度驗證了家園公寓的重要性。鼓勵、引導家長參與幼兒園的教育活動,巧妙地將幼兒園教育延伸到家庭不僅能夠保護孩子的身體健康,同時能促進幼兒社會性的健康發展。通過溝通,老師可以找到幼兒個性上出現問題的癥結,給予家長教育孩子的相應建議,形成有效的家園共育的良好環境,以促進孩子全面、健康的成長。

書中的精彩小故事還有數之不完道之不盡的情節與內容。99例教育藝術並不是99種教育的解決之道,而是99次對教育生命的審問、感懷和確認。也許我們更應該在教育中活出自己,也許我們既活在未來,更活在無限的過去,在這些紛繁複雜卻又樸素平凡的場景中,有最樂意的付出,有淚水和智慧,更有日日夜夜用心抒寫因而溫潤無比的愛。

從這本書中,我受到很多啟發:幼兒教育無小事,人人都是教育者;教師工作無小事,事事都可教育人。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11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便走上工作崗位的新教師,工作帶給我的不僅僅僅是全新的環境,全新的人際關係,最初的新鮮過後,應對工作,總感覺自我在學校裡學的那點理論知識怎樣也不夠用。我們的工作應對的是活生生的孩子,不是沒有生命的東西,教育物件是活的,便註定了教師也務必“活”起來,怎樣才能使我在應對幼兒時如魚得水怎樣才能更快地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幼兒教師怎樣才能使自我勝任這份工作班裡的孩子怎樣才能更好的成長這些疑問嚐嚐縈繞心頭。

書是人類提高的階梯。每當我疑惑時,除了向同事、領導請教,我還從書中尋找答案。

工作後接觸的第一本關於教育的書籍,是《給幼兒教師的一把鑰匙》,經別人推薦便買了一本回來看,看後受益匪淺。

本書作者站在幼兒教師的角度,以一個幼兒教師的視角去看待幼兒教育工作中出現的種種關係和問題,是幼兒教師的教育實踐策略彙集。資料包括:教師與兒童、教師與家長、教師與社群三部分,用52個有代表性的問題,展示了當前幼兒教師需要具備的基本教育技能,個性是書的第二部分:教師與家長,其中就怎樣做好家訪怎樣進行有效的家長約談怎樣組織召開家長會怎樣與家長一齊處理幼兒在園的意外事件等問題進行了事例分析與理論的概述,是十分值得我們借鑑的。

書中舉了超多的案例,其實這些案例我們在日常教學工作中也是經常會碰到的,所以看著就很能引起共鳴,當我們遇到這些狀況的時候是怎樣在想的,怎樣在做的,而書中的作者又向我們傳達了哪些教育理念和策略,看著看著總能給人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比如案例《依揚又笑了》,主要的資料是這樣的:依揚是大班的一個女孩子,平時十分開朗,可是在國慶節之後教師便發現她的情緒十分低落,並且有了一些以前並不會出現的行為,比如在和小朋友鬧矛盾時打了小朋友,教師也所以批評了她,依揚的情緒所以更低落了,之後在一次無意間教師發現孩子的情緒變化起因是家長之間鬧矛盾,教師就頓感自我對孩子的不理解和缺少關心,於是就想了一些辦法讓依揚的臉上再次綻放笑容。這樣的事例再尋常可是了,很多教師也都會碰到,忽然發現班上的某個孩子有了一些異樣的行為和表現,我們也許也會關注,給孩子一些安撫,過後就淡忘了,缺少了對孩子這一表現的原因剖析和深入引導,暫時的安撫能給孩子帶來一些歡樂,但僅有深入溝通和引導才能徹底改變孩子的現狀。書中在案例的描述後有一個“分析和提示”,就是對這個案例的剖析,結合孩子的年齡特點分析孩子之所以產生這一行為的原因。

接下來一個資料是“教育策略”,也就是我們教師能夠怎樣做,採取一些什麼樣的教育策略幫忙孩子改變這一現狀,很具體,比如就這個《依揚又笑了》的案例。

書中給予的“教育策略”是:

1、要善於接納和識別幼兒的各種情緒;

2、幫忙幼兒擺脫不愉快的情緒;

3、幫忙幼兒學會控制情緒;

4、為幼兒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看了這些推薦後茅塞頓開,明白自我今後再遇到這樣的事情該怎樣處理了。

還有很多其它的案例,看了之後都很有用,她就像我的一個教師,在我耳畔娓娓道來,使我在不斷有共鳴的狀況下看完這本書,它也成了我的一個“智囊團”,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去問它。

如果想成為一名優秀的幼兒教師,前方的路還很長,要開啟的門還很多,我要做的,就是不斷去尋找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12

去年授市教研室之託我園買了兩套《張雪門幼兒教育文集》,今年暑假我拿了一本在家看看,初讀張雪門老師的教育文集,讓人感覺耳目一新,雖然我的文學底子不好,但也感悟到了一些東西。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張雪門其人。

張雪門(1891-1973),浙江人,我國現代著名的幼兒教育家。20世紀30、40年代我國幼教界有“南陳北張”之說,“北張”即張雪門,在我國北方和臺灣的幼教界有重大影響。

張雪門作為一名著名幼兒教育家,他寫的幼兒教育文章,他對教育有著獨到的見解,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文集上卷裡教師裡的一句話“教育的本身,原是一種生命!擔任幼兒園的教師,就是負擔這一生命去生長的細胞體。教師是負著教育地使命,在人生道路上正在前進的人,本身就不會有停頓的想象,學識經驗隨時隨地地吸收著、受用著、生長著、哪裡容得下足息的地方?”是的,作為教師,學習是無止境的,要做到終身學習。教師應具有的人格修養1、立志。2、省察。3、力行。4、選擇環境。教師不但須要有偉大的人格,且須有健全的學識。學識修養,斷不是僅僅只限於在校時所得的一些,應該與時俱進。否則材料已經變得不新鮮,除去舊把戲又沒有別的,漸漸就要感到職業的乏味,以後也就會淘汰。

幼兒教師的職業很偉大,幼兒的生理如嫩芽,其心理又如素絲,日東則東傾,日西則西傾,其染色容易,也正和嫩芽向陽一樣,我們的工作又如自己種的一叢花,看著它發芽,看著它長葉,看著它含苞,看著它開花結實,天天生態不同,多用一分培養的工夫,便立刻又一分的效驗現出來。指導幼兒園的兒童,正是這樣。兒童可塑性大,想教他怎麼樣,自然會怎麼樣。只有指給他一條路,他自然會往前跑,他跑路的速度,常常出乎意料。他們的天真爛漫,有多少情分給他,他自有多少情分給你,只有加多,絕無減少。所以作為幼兒園教師,肩上的責任也重大,幼兒園裡的一顆顆幼苗得靠你去培育、去呵護,他們才能茁壯成長。使他們開得更加茂盛。

我們要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對自己的工作要充滿信心,如果感不到重要,或雖感到重要而自己沒有興趣,應該放下幼兒教育的擔子,另找有興趣及重要的職業去幹,不要勉強再走這一條路。如果感到,你誠感到幼兒教育的重要和自己個性合宜,就當立刻打上裹腿,努力猛進。

讀了他的文章後,我深深地被感動了,為張雪門對孩子的熱愛而感動著。因為心中有愛,所以他才有自成一體的教育體系和觀點。作為今天的幼兒教師,我們更應愛崗敬業,在工作重要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真正使幼兒教育體現以兒童為本的思想,教師應看清自己職業的重要,平時不斷提高自身修養,樹立終身學習的思想,使自己具有健全的學識,擔當起教育幼兒的責任來,從而無愧於“教師”這一榮譽稱號。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13

《幼兒園教師成長手冊》這本書,是一本實用性很強,讀來簡單易懂的書。我利用這個寒假的時間,細細品味了這本手冊帶給我的樂趣,與其說它是一本幫助幼兒園教師成長的書,還不如說它是一本真實寫照幼兒園一天工作的手冊,以下就讓我來談談個人的一些想法吧。

這本手冊一共分為十章。而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第二章:建立孩子的常規。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作為幼兒園的老師我們都很清楚的知道,良好的常規對於幼兒的身心和諧、健康發展,有著很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促進身體健康,有利於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生活能力。另外,班級常規好,能給孩子一個嚴謹有序的學習、生活環境,讓孩子在此環境中不斷進步,同時也有利於老師教學活動的開展。反之,如果每個幼兒各行其事,不僅教師無法按計劃實施教育活動,就連幼兒的日常生活也無法協調。大家都應該知道班級管理中常規是很重要不可忽視的,只是在利用各種方法對幼兒進行常規訓練時孩子不太接受,並且效果也不太理想。本章則為我們介紹瞭如何制定不同年齡段的常規要求。

設計小班的常規教育內容要注意:第一,小班的要求應比較簡單,如老師的注意指令應只有一種,其指定動作也應比較容易。第二,要求要比較寬鬆,如一日活動安排應該留給孩子選擇的餘地,孩子可以選擇集體活動或者是區域活動。第三,在活動過程中老師不要不斷提醒孩子,語言要以孩子為本。第四,從少到多、循序漸進地提出常規要求。

而大班孩子就完全不一樣,那個年齡段的孩子不是不瞭解常規,所以,建立大班孩子的常規不應該是由老師說教,而是先要讓孩子明白建立常規背後的意義,讓大家有更安全舒適的環境,然後由老師和孩子共同建立常規。來是應儘量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如果能做到這樣,不但是為孩子提供了高層次的常規教育,老師自己也減負了。

隨著書的節奏,我的心情也跌宕起伏。我恨不得一下把書裡面的內容全部消化掉,並且去實踐一遍。“家長工作”是我最困惱的事情。因為,不是每個家長的想法都是一樣的。總會有個別的與眾不同,通過與這本書的交流,一下子我明白了許多,同時也學會了許多。比如說:每天在幼兒園關注又而的日常生活,記錄下來,這樣我們可以作為與家長交流的素材。切記“告狀”式的談話,這樣做會讓家長覺得老師不喜歡甚至討厭自己的孩子。給家長提建議時不應該是說教,而是相互交流和溝通等等一些注意事項。這些都是前輩們給我們留下的寶貴的意見,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然而,書中的班級建設,我認為也是非常的重要。首先作為老師,要對本班的學生特別的熟悉,在贏得孩子們喜愛的同時,也要在他們的面前樹立威信等等。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14

很多老師對幼兒數學能力有這樣一個總結“會的孩子好像並不是教會的,而不會的孩子卻怎麼也教不會他。”兩年的教育實踐我也有同樣的感慨,感覺自己教數學有些力不從心。起初認為數學是很容易教的,可是實踐中遭遇碰壁,不知道是自己的教學出了什麼問題,還是那些落後的幼兒真的缺少數學“天賦”。

我感覺到自己對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不瞭解,對於幼兒時怎樣學習數學的,教師在幼兒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可能起到什麼作用,應該起到什麼作用也不是很清楚。這個暑假我讀完了《幼兒園數學教育》,雖說我在師範就學有幼兒園數學教育這節課,可是因為應付考試所以沒對幼兒園數學教育重視起來。現在重讀,有了自己的實踐便容易理解書上的內容,很多地方的理論讓自己恍然大悟。

書上詳細系統地說明了幼兒數學學習的過程,幼兒數學概念的形成和發展,幼兒園數學教育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各年齡班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分析。讓我意識到幼兒學習數學的心理髮展特點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個別到一致,從外部動作到內部動作,從同化到順應,從不自覺到自覺,從自我中心到社會化的順序發展的。根據這個大的發展過程,我們便可以有順序有層次的對孩子進行數學教育,而不是盲目的強加灌輸。對孩子發展特點不能好好把握,那麼勢必會在自己的教育實踐中處處碰壁。近兩年我都教的大班,雖然都為大班的孩子但數學發展層次不是都一樣的,能力強的孩子能順當的沿著教育活動走,可是對於一些能力弱的孩子,他們的水平我便不知在哪個層次,致使教育無從下手。看過本書各個年齡階段數學教育的目標要求讓我感覺到幼兒園教師不能只關注一個年齡階段幼兒的所要達到的能力,而應該對每個年齡階段都要有所瞭解,這樣自己的數學教育才有系統性,對孩子的發展水平也能有清楚的認識,然後因材施教。

書上解釋了我困惑很久的問題,如孩子們為什麼做減法難於做加法——受到生活經驗的影響,受到運算方法的影響,減法中樹群的比較關係比加法複雜。這個讓我能更清晰的判斷幼兒學習加減法中出現哪些困難,從而對症下藥。記得大班的本子上有這麼一道題:要求幼兒在表格中勾畫圖形特徵。老師們都反應這道題目難倒了不少孩子。我也如驚弓之鳥般對此題小心翼翼,請教過其他老師。而現在知道這道題目正是本書上所談及的大班幼兒分類裡的內容,居然此題有詳細的教法分析——第一步,引導幼兒認識兩張表格,明確第一排,第一行在哪裡?第二步,引導幼兒在表格中勾畫特徵。數學教育方法當然不能依葫蘆畫瓢,可是這些教學理論經驗是我們必須熟記的。只有把這些教學法理解,記住了,那麼幼兒數學教育便得心應手。

在讀完《幼兒園數學教育》後讓我更加迫切地翻出了曾經上學時當做任務學完的《幼兒心理學》《幼兒教育學》……這些理論書籍是自己業務發展的根基,我想現在開始重新好好學習這些。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15

每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最大的共同點就是,相信孩子,相信潛能,給孩子們空間、時間,讓孩子們在讀、寫、創中發揮潛能,展示潛能,於是就有了一個又一個動人的成長。

一、七彩苑

1、七彩苑之華麗誕生篇

偉大的名字總有它的分量,讓孩子參與到起班名中來,若干年後,也許孩子們不再記得自己曾是幾年幾班的,但他們一定記得他們取的這個偉大的班名。

2、七彩苑之七彩閱讀篇

朱老師在接受這個班級時,學生在課堂上坐沒坐相,學沒學樣,老師的問題剛丟擲,底下就炸開了鍋,聲音都蓋過老師。朱老師於是開闢課前故事講壇,每天5分鐘講故事,書是最好的鎮靜劑,5分鐘太少了,又在班級中開展讀書活動,建立班級圖書館,讓閱讀豐富孩子們的人生閱歷。

3、七彩苑之七彩制度篇

朱老師的班級經濟管理制度讓學生喜歡,讓學生為之瘋狂。每個人可以通過三科成績優秀、作業優秀、做好事等途徑來獲取資金,反之,如果他們沒做事偷懶,就會被罰款。學生每月還須支付椅子和課桌的“租金”。在執行的過程中,學生很快發現如果遵守規則,勤奮學習,他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富有。經濟模擬遊戲給孩子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的情趣,給孩子們確定了很多奮鬥目標。

二、糖果屋

1、從零開始,習慣文化浪漫起航。

一、二年級的孩子是粉色的,粉色階段的孩子喜歡幻想,不如學習階段的浪漫期,這是他們最天真無邪的階段,必須給孩子度過的浪漫期,給孩子足夠的浪漫,進入精確期才能發展更快。

2、關注課前,習慣文化拔節而起。

課前一首歌,讓原來鈴響後的躁動減少了。

通過溫馨對話、溫情對視,讓孩子們投入洋溢四周的自由輕鬆的氛圍,讓他們享受詩意的浪漫和浪漫和幸福。

3、賞識激勵,習慣文化自我成長

課堂激勵評價也可以成為一種文化,它對學會的學習活動起著激勵、珍惜、改進、發展的作用。張老師在教學中實行課堂激勵機制,讓“賞識”發揮作用,而“激勵小賀卡”成為了課堂中亮麗的風景線,每當孩子們表現好時,老師在美妙的“春之曲”中給他們送上小賀卡,贈上一首屬於他們的小詩,而同學們會對獲得“激勵小賀卡”同學送上祝福:春天來嘍,春天來嘍,有一朵熱情的聰明花開了。卡片普通,詩歌卻滿含期待,這份賞識給孩子們帶來去無窮的力量。用浪漫的手段進行課堂激勵評價,讓課堂賞識教育成就習慣文化的養育,穿越孩子的生命成長,採用激勵、賞識、表揚的手段,走進孩子們的世界,善待稚嫩的童心,以規範之行,塑習慣之魂。

規矩並不是要讓孩子循規蹈矩,更重要的是要為他們離開教室後的人生做準備。這就是我們締造完美教室的價值所在。

三、小螞蟻班

1、樸實詩歌,美麗邂逅

唐老師在開學第一天就用詩歌、晨誦見證他和孩子們的第一次會面。老師和孩子們在詩歌的國度中盡情遨遊,表達彼此相見的欣喜,第一次就、會面是那麼自然而和諧。孩子們因為一節晨誦課喜歡上了唐老師,每一天的晨誦都是令人愉悅的。

2、活力兒歌,積澱文化

小螞蟻班班級名稱、班級精神、班級圖騰與班級口號的產生,每一個都是在師生共同探討中產生的,比如,在班內舉行徵集“班級圖騰”的活動,小螞蟻們找來許多不同的螞蟻圖片,最後經過篩選,確定班級圖騰,孩子們投入熱情與智慧創造了屬於小螞蟻班的獨特班級面貌。

3、班級製造,張揚個性

唐老師把班級部落格中的優秀習作製作成精美的班級報紙,當孩子們看到自己的習作變成鉛字都無比欣喜。朱老師還把班級部落格公開,不但孩子們關注連家長也在關注著班級部落格。班上留守孩子很多,唐老師又在班級部落格上開闢了“班級故事”的版塊,讓家長了解孩子們的在校表現。班級部落格成了老師、學生、家長的交流平臺,讓我們看到了家校共育的美好。

4、溫情班博,心心相通

女孩天天的故事:

這是唐老師在一天工作之後寫下的一片博文:

第二天,天天的媽媽就在班級部落格中留言:我平時對她很嚴格,為了讓她的學習成績好一點,有時候就忍不住打她罵她,不再將對她的愛放在表面,而是偷偷地藏在心底。通過一條條留言,唐老師和天天的媽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通過和天天的媽媽真誠溝通,天天的媽媽也慢慢改變了自己的教育方法,不再隨意打罵孩子,不再硬抓孩子的學習,孩子好像慢慢有進步。晨誦和班博開啟了孩子的心扉,讓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獨一無二,使每一個孩子在教室裡都開出了屬於自己的豔麗的花。

看著這些“完美教室”的榜樣班級故事,我被深深吸引,而魅力就是班級文化,打造有特色的班級文化石締造完美教師的總體目標,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營造出一個富有個性,並深得孩子們認同的班風學風,這些無疑是增加班級凝聚力的有效途徑。

誰都想完美,但完美沒有一個終點,正如許新海博士所說“完美永遠是一種朝向”,亦如朱永新教授所說“做,就對了。”讓我們一起朝向完美的前行,在新教育同仁的相互鼓勵與共同行動下,期待屬於自己的一次又一次慶典。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16

最近看了一本書,書名是《與幼兒教師對話》。其中有關“學習的氣質”這一章給讀者提出了兩個問題即“幼兒要學什麼”、“氣質的定義是怎樣的?”為了弄明白這兩個問題,我把這一章反反覆覆的看了好幾遍才稍稍明白其中的道理。

作者認為,幼兒教育課程至少要包含四個學習目標:知識、技巧、氣質、情緒,知識和技巧的學習不單單在學校裡,也可以在其他場所有意識無意識的發生,而氣質往往需通過學校來培養,最重要的氣質是繼續學習的氣質。

關於“氣質”的概念,作者認為,氣質是一種不經強迫而時常出現的行為模式,形成一種可受個人意志及意願控制的心理習慣。它的出現是有意圖的,目標是比較廣泛的。

反思如今的幼兒教育,學校更多注重的是知識、技巧和情感的培養,往往忽略了幼兒良好氣質的培養。教師追求的是活動內容幼兒是否感興趣,幼兒在活動中收穫了什麼,教學環節設計是否很流暢等等,其實幼兒學習的氣質也在悄悄的發生著變化。如科學活動中給幼兒足夠的探索機會,就會進一步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長此以往,幼兒就具備了探索的氣質。相反,幼兒時期過早的教會識字和書寫,幼兒的各方面還沒有達到書寫的要求,長此以往,就會挫傷幼兒對書寫和閱讀的積極性,甚至影響幼兒對學習的興趣。

有些氣質如好奇心和探索欲是幼兒與生俱來的,那麼我們的任務就是把這種好奇心一直保持下去。有時,光是學會知識和技巧並不能保證幼兒會使用這些知識和技巧,而傳授知識和技巧的教學過程可能會傷害使用該知識和技巧的氣質。因此,教師在選擇課程與教學策略時就需考慮如何增強想要的氣質和如何削弱不想要的氣質,幼兒教育是基礎教育之基礎部分,知識是學不完的,我們應藉助課堂這一形式,培養幼兒探索、閱讀、動手、主動與人交往、友善、自學等氣質,為以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幼兒教師讀後感 篇17

《我的教學生涯》這是關於中國教壇的泰斗人物——斯霞的一本書。這本書我是向學校圖書管借閱的,說實話最初剛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我並不十分感興趣,一方面作者從事的是國小語文基礎教育,這與我自身的狀況大相徑庭;另一方面這本書已經出版二十多年了,那發黃的書頁裡的理論,我擔心對於這天的我們來說並沒太大幫忙。但是隨著一天天的閱讀,當初的想法一點點的煙消雲散,讀過之後真是受益匪淺。

在《我的教學生涯》一書的扉頁上,詩人臧克家為斯霞題詩一首:“一個和孩子常年在一齊的人,她的心靈永遠活潑像清泉。一個熱情培育小苗的人,她會欣賞它生長風煙。一個忘我勞動的人,她的形象在別人的記憶中活鮮。一個用心溫暖別人的人,她自己的心也必然感到溫暖。”這是斯霞老師忠誠黨的教育事業,是她“童心母愛”的真實寫照。

斯霞老師從事教學72載,包括解放前20多年和建國後各個歷史時期,她所走過的是一條很不平坦的道路。在舊社會裡被人嘲笑、瞧不起,受盡貧苦的折磨,在新中國成立後又曾被打壓和評判,但即使是在這樣的逆境中她都不悔做一名國小老師。有人說過:“信念是人生征途中的一顆明珠,既能在陽光下熠熠發亮,也能在黑夜裡閃閃發光。”那麼,究竟是怎樣的信念在支撐著她的行為,又是什麼讓她身處逆境卻對教育事業義無反顧在書中我找到了這樣的答案:“關於信念,斯霞自己也是說過的。‘當我在黨的教育下,逐步樹立了一切為著孩子的成長,一切為著祖國的未來這樣的信念時,我感到我是幸福的。有了對所從事的工作執著的熱愛,再平凡的崗位也能夠做出不平凡的貢獻。’”正像蘇霍姆林斯基以前說過的:“信念只有在用心的行動之中才能夠生存,才能夠得到加強和磨鍊。”斯霞老師正是如此,她沒有讓自己的信念成為“花瓶”,而是用她的實際行動豐富了她的信念,讓它看起來是有血有肉的。她用她的信念和行為詮釋了愛崗敬業的真正含義。

對於一名教師來說什麼是愛崗敬業呢,在《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中第二條是這樣說明的“熱愛教育、熱愛學校,盡職盡責、教書育人,注意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認真備課上課,認真批改作業,不敷衍塞責,不傳播有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它是一個標準更像是一個方向標。這讓我想起了一則故事:有人問三個砌磚的工人:“你們在做什麼呢”第一個工人沒好氣地嘀咕:“你沒看見嗎,我正在砌牆啊。”第二個工人有氣無力地說:“嗨,我正在做一項每小時9美元的工作呢。”第三個工人哼著小調,歡快地說:“你問我啊朋友,我不妨坦白告訴你,我正在建造這世界上最偉大的教堂!”這也許就是問題的癥結。有些人,不明白尊重自己的工作。他們把工作視作取得麵包、衣服、房子的一種厭惡的“需要”,一種無可避免的苦役。而在一個人將他的工作視為苦役與痛苦時,他是決不能在工作上竭盡所能的。愛眼下的工作吧,選取了做教師,就努力做一名像斯霞一樣的人民教師。也許不能像她一樣成功,但只要我們努力了就不愧教師這個稱謂了。

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我們的工作,就是我們的生命的投影。它的美與醜、可愛與可憎,全操縱於我們的手中。人們常說:教師是紅燭,犧牲了自己,照亮了別人;教師是人梯,讓別人踩著自己的肩頭攀登輝煌;老師是艄公,把一批批的學生送達理想的彼岸。這些都是對教師這個職業的讚許,但同時也強調了教師的平凡。教師這個崗位是平凡的,一個人選取了教師這個職業,同時也就選取了平凡和奉獻,在芸芸眾生中,他平凡得像銀河裡的一顆星,大海里的一滴水。在他的一生中,也許不會幹出什麼轟轟烈烈的大事業,然而,只在真正做過教師的人,只有把自己熱情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去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