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經濟 讀後感

最早是看鳳凰衛視中文臺的節目上見過郎鹹平教授,那時只是覺得他是個敢於講真話的國際知識分子,真正開始關注郎教授是因為看到一句話,“中國經濟不是回暖是“發燒””,應該是在2009年8月2日,香港中文大學教授郎鹹平,這位被譽為中國經濟的“鐵榔頭”與“外星人”、中國股市的“郎旋風”、中國民營經濟的教父級人物,應“海口首屆學習型企業發展論壇”邀請,在海口人大會堂為一千多位海南商界精英講了一堂生動的經濟課。在這節課上,一向以“口無遮攔”著稱的郎鹹平,再次顯示其“英雄本色”,在第一階段的演講中,郎教授毫不客氣的指出“中國企業家不瞭解國際規則”,在中國股市回暖領先於世界股市近三個月的時間,股市樓市都全面上漲,奢侈品消費逆勢上漲的背景下,郎教授更是放言:“中國經濟不是回暖是“發燒””,國內外各大媒體相繼進行報道,這一言論在當時的經濟形勢下更是引起不小的波瀾,我當時就很佩服他的言論,主要是因為他的話說中了我的心意,引起了我的共鳴,當然,我是沒有那麼高的水平和深度,說出這麼驚人的語錄,但是還是對他的觀點很是認同。

經濟 讀後感

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經常會關注一下他的部落格文章,最主要是想通過他的視角去了解一下對國際經濟形勢的分析和預測。畢竟他的身份和閱歷決定了他的言論和立場基本上是比較中立的,會讓我們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觀和經濟論。

剛聽到公司要發書閱讀,本來打算當成任務完成,接到書一看是郎教授的新書,不免有些高興,經常瀏覽他的部落格,都是散文性質的文章,這次可以福利性拜讀他完整的主題書籍,真感到竊喜,難道這就是所說的“書非借不能讀也”?一共讀了兩遍,第一遍很認真的閱讀,第二篇翻了個大概,整理了一下思路。

讀郎教授的書並不像一般的經濟或管理類的書一樣會覺得枯燥,因為時常被一些小故事所吸引,即便是學過聽過的一些人物和事件,也往往有完全不同的驚人解讀。而看完整本書最大的感觸是郎教授對事物的剖析方法,即,總是從尋常的現象觀察和探究到事物的本質,就像書的標題寫的一樣,本是在說中國經濟存在的問題現狀《誰在謀殺中國經濟》,但是卻並未分析經濟背身,而是透過經濟背後的文化,去尋求整個民族文化對經濟問題產生的根源,即《附身中國人的文化魔咒》。

書中從中華文化劣根性對企業的魔咒說起,舉了很多古代和現代的例子來證明他的論點,中國人文化的劣根性無外乎就是郎教授所說的“浮躁、投機取巧和思維僵化”,但是在論文著作中,確都以耳熟能詳的歷史人物作為批判物件,真正做到了“語不驚人死不休”,甚至是以顛覆歷史的評論來挑戰中國傳統文化下的尖端人物,諸如,諸葛亮能成為優秀的企業家嗎?岳飛真的能稱為英雄嗎?屈原真的是那麼偉大嗎?這些觀點都是對我們傳統教育下的文化的挑戰,但是我們其實不必太關注誰更有道理,誰更貼近歷史,我倒是覺得讓我有了新的啟發就是,任何事物都沒有完全絕對的定論,“人無完人”“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本身”,我們不妨用不同的角度去看待事物,試著打破傳統思維,才能更好的開拓視野。當然了,這些都需要一定的知識積累和探索過程。

在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文化魔咒分析的時候,大量篇幅對聯想的運作和戰略進行批判,我想柳傳志老先生看到這本書不會太高興,而郎教授一直強調的是西方高科技企業是如果從研發到管理步步為贏,乍一看有點崇洋媚外的氣息,網上也有不少網友也因此覺得該書有詆譭中國高科技企業之嫌,當然,我也不贊成“鐵榔頭”先生把聯想的功績一棒子打死的理論,但是,我不會去太多關注這種紛爭,重點是我們不妨關注一下郎教授的落腳點“目標管理與過程管理孰輕孰重?”我倒是覺得在這點上他的分析不無道理,並且完全可以被我們中國的高科技企業拿來參考學習,我們的中國的企業或是學術界確實存在只重視科研成果的問題,往往只關注申請了幾項發明專利,用數字來評比,用數字來攀比,根本不在乎這些成本是否真正的轉化為產品和產業價值,更不用說在科研的過程中或是回過頭來總結和沉澱一下研發的過程管理。所以往往造成人力、財力等資源浪費。就在上個月的17日浙江大學海歸博士塗序新跳-樓自殺,終年32歲,他在遺書中寫道,“國內學術圈的現實:殘酷、無信、無情”。這些都從側面說明了我們國內科研管理存在的問題。可能很多很好的科研專案都被扼殺在研發的過程中,可能很多很棒的研發人才就被埋沒在這個過於現實的學術圈中,也可能很多具有強大科研能力的企業正在被過於追求成果的目標管理所束縛。

這樣看來我們還是應該批判的對待郎教授這段理論,至少在我看完這段之後,我開始反思自己平時的過程管理工作到底有沒有做到位,試著把每個工作細節梳理和沉澱下來未嘗不是一件好事,更何況工作流程的完善和順暢確實能使我們的工作效率事半功倍。

書中的第二部分很大篇幅描述了中華文化的四大茫然,之一:就知道賺錢,之二:不瞭解世界,之三:不瞭解別人為什麼那麼看你,之四:不瞭解自己的缺點。仔細想來,郎教授其實是在有意的對映中國企業和中國企業家的詬玻不信您就把“中華文化”換成“中國企業”或是“中國企業家”,同樣適用。當然,郎教授在這部分通過奧運會,汶川地震,莎朗斯通口誤,CNN事件和電影《功夫熊貓》等事例分析西方人(其實就是歐美人)看待中國人的心態及其心態的轉變。我個人覺得他太重視國外人怎樣看待中國,怎樣看待中國人。其實,我們老祖宗的文化並不差,“知己知彼百戰百勝”,這些都說明我們並不缺乏去了解外界和了解世界的心態。只是我們中國人的個性是偏靦腆的,內向的,不善於表達而已,在真正的大災大難面前我們的民族和人民一定是手拉手心連心的。如果歐美的一些言論和報道有失事實,這本身就說明他們也是不瞭解我們的。或者叫做不懂裝懂。我們在適當的時候會證明給他們看,而不是一味的去爭論,5.12汶川地震和奧運會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還有就是,郎教授關於我們中國人不懂西方的聖誕節和奧運會,以至於歪曲了奧運的本質“力與美的結合”的觀點,彷佛覺得我們中國一味的.在利用奧運顯示我們國力的強大。這點我也不敢苟同,首先不懂聖誕節和奧運會的來歷並不稀奇也沒有什麼好批判的,我們能接納西方這麼傳統的文化本身就是一種包容的體現了,反之,西方歐美人中又有幾個對我們中國的“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完全瞭解呢?我們中國人可能對奧運的本質“力與美的結合”理解甚淺,我是讀英文專業的,像郎教授講的這麼完整的故事我也是第一次完整的聽到,郎教授如果沒有翻閱任何參考書籍把這些西方傳說娓娓道來的話,已經讓我很佩服了,但是我們中國人和中華文化含蓄的美同樣在奧運會上得到了全世界的認可和讚美。其實不必去豔羨西方某些國家通過早年對其他國家的侵略和殖民得來的物質豐富和精神滿足,我們中華民族在後來崛起的速度和成績上一點都不遜色於他們的今天的成就。

第三部分迴歸到經濟層面,主要講中國四大商幫晉商,徽商,浙商,粵商的興起,發展,衰亡的歷史,是本書最為出彩的部分。在這個部分郎教授將四大商幫的興衰成敗向我們娓娓道來,文章脈絡清晰,看完之後,雖然不深刻,但對中國曾經風光無限的四大商幫也有一個大致的瞭解,增長見識,同時可以從每個商幫的興敗中得到某些啟發和吸取值錢的經驗,這部分是整部書的精華所在。使我這個從來沒有研究和學習過中國商人的人看後都思路清晰,但不能不提,郎教授作為中國經濟學界的頂尖人物,完全可以運用自己的深厚的金融知識和豐富的管理經驗為普羅大眾“撥雲見日”,事實上,這部分寫得有點蜻蜓點水,浮光掠影,用粵語說就是,“到喉唔到肉”。

在閱讀過程中,我不斷的為我們老祖宗在經商總的閃光點而激動不已,不由的用筆去鉤鉤點點,雖然都經歷興起發展和衰亡的過程,但是真正留存下來的就是中華民族奮鬥不息的精神和勇氣。最後一段郎教授請各位讀者思考的問題:“保守是不是風險管理最重要的精神力量,風險管理在今天企業面臨蕭條的時候,是不是特別重要?因此什麼是最傑出的企業家,不是在經濟好的時候你能賺多少錢?而是在經濟差的時候你能夠不倒閉,我認為這就是粵商的本質。”

我想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多元化互補型的經濟一定是長久發展之際,而關於最傑出企業家的定義讓我看到了芭田的希望,同時也非常榮幸自己能在一位傑出的粵商企業家領導下任職。

總之,這本書我看過了,我是本著汲取精華,棄其糟粕的思想去閱讀和學習的,所以我收穫到了我該收穫的東西,我也會把它轉給我親愛的同事和朋友,因為我相信我們的民族也會成長為一個愛看書的民族,一個善於傾聽不同聲音的民族,一個樂於瞭解和接納世界的民族。瞭解了經濟背後的文化,我更期待優質文化下的中國經濟復甦,所以我會繼續關注《誰在謀殺中國經濟:附身中國人的文化魔咒》的姐妹篇《誰在拯救中國經濟:復甦的背後和蕭條的亮點》我想在那本書裡,我們會從迷茫和混沌看到希望和光明。這也是一個瞭解自己的成長過程。

TAG標籤: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