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通用12篇)

隨著個人的文明素養不斷提升,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中提到的所有資訊應該是準確無誤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報告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通用12篇)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1

本課題的研究意義與目的

數學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人的發展方向有極其中要的作用。在中學數學的教學中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的教學,數學思想方法的提煉、概括、和應用是順理成章的。而化歸思想又是數學思想的一大主樑,也是必須要受到重視的數學思想。

在教學中到處蘊涵著化歸思想,教師要很好地挖掘教材中蘊涵的轉化因素,讓學生體驗運用化歸思想能夠使問題簡單化。培養學生的轉化意識,使學生初步運用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既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也可以為以後的學生的中學數學打下基礎。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重點及難點

本課題的基本內容是要了解什麼是化歸思想?及化歸有哪些具體的思想方法?結合具體的數學內容及問題來進一步的探討、分析及運用化歸思想方法,從而使學生更好的瞭解掌握化歸思想方法。

化歸思想作為數學思想的一大主樑體現在整個數學的教學及學習中,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來選擇合適的化歸思想方法是本課題的重點內容。但如何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來選擇正確的化歸思想方法則就是一個難點問題。

本課題的研究方法(或技術路線)

論文提綱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現代科技以及經濟發展成熟的標誌是數學化,因為時代的發展越來越依賴於數學思想與方法的運用。所以在現代進行的數學教學中加入數學思想的教育是急迫的,更是必須的。

數學教學中要加強數學思想方法的教學,已成為數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而化歸思想是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常用的數學思想方法。因而我的論文會繞著下面的幾點來展開對化歸思想的探究:

(1)先介紹化歸思想的概念,並進一步的討論其實質及轉化過程。

(2)討論運用化歸思想的意義及其作用

(3)結合具體的數學問題來探討分析及運用化歸思想,

(4)通過對化歸思想的探討研究進一步運用到具體的實際問題中。

參考文獻

[1]張奠宙過伯祥《數學方法論稿》上海教育出版社200O.2

[2]曾崢楊之《化歸芻論》數學教育學報2015.10(4)

[3]楊世明《轉化與化歸》鄭州大象出版社2OOO

[4]G.波利亞《數學與猜想》科學出版社1984

[5]M.克萊因《古今數學思想》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79

[6]沈文選《中學數學思想方法》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7]謝廷楨.國中效學應滲透的效學思想和方法[j].山東教育(中學版).1996.(2~4)4950.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2

一、選題依據

20世紀中期興起的人本主義教育觀把主體意識推到極致,認為教育是為學生個人自由的發展提供服務的提倡學生在愛教育過程中自我選擇、自我設計、自我奮鬥,最終達到自我實現,奠定了“綜合性學習”,倡導創造能力的理論基礎,現代課程觀認為課程就是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探究,一起探索其所不知道的過程,從而實現認識領域的拓展和延伸,而不是教師向學生傳遞教師所知道的過程。聯合國教科組織,國際教育發展委員會提出的“終生學習”、“全人發展”等思路,在教育的空間和時間兩個緯度上,加強教育和實際的聯絡,把教育從學校延伸到家庭生活的聯絡,把教育從學校延伸到家庭乃至整個社會和人的一生。

就我們數學教學而言,它傳承了中國傳統教育的特點,在內容上,一味地給下一代傳授人類已經取得的科學知識和應用這些知識經驗化了的技能,而捨棄了獲得這些知識的過程和方法,使其失去了親自探索和發現鍛鍊的機會;在組織形式上,沿襲了幾十年來誇美紐斯老人家創立的“班級授課制”,以致“整段的時間被鈴聲打碎,連貫的空間被圍牆隔開”,學生在同一片天空中呼吸著同一種空氣,幾年以後成了同一種模子中澆濤出來的標準件。數學教育成了單純的傳授而疏遠了探索研究,數學學習成了單純的繼承而遠離了創新發展,以致人們提到學習便理解為知識的傳承,而提到探索、研究、創新性的學習,反而感到陌生,如此種種。長期以往,我們有意無意地實現了教育的“另一種功能”,扼殺了人類所具有的創造精神。小課題研究,作為研究性學習的一種形式,是一種嶄新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在實踐中選擇課題,在主動探索中獲取知識,並能綜合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它充分體現了問題性、綜合性、實踐性、社會性、開放性這幾大特點,可以培養學生收集資訊與處理資訊的能力。很多的實際問題,不是一個學科知識可以解決的,必須尋求相關的多個學科的知識,加以綜合應用才行。

綜合課程是力圖實現所有課程的整合,其目標是培養個性健全的人,把學生視為“完整的人”,把“探究性”、“創造性”、“發現性”等視為人的本性,概括起來,綜合性學習的過程是積極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從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來看,學生的創造潛力,探究意識和求知慾在綜合性學習過程中,更容易被激發。綜合性學習特別重視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應用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策略,更注重學生學習創造性與主體性人格的培養。

早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教育思潮,就開始重視個性發展和個體發展的智慧,尊重兒童的興趣,主動性和積極性。自然主義教育家主張讓兒童自己在實踐中鍛鍊觀察力、求知慾、創造力。並積累學習經驗。到了19世紀末20世紀初,以杜威為代表的進步主義教育更加關注兒童,把教育與社會生活聯絡起來,提出“兒童中心論”、實驗“活動過程”。以瑞士皮亞傑和美國布魯納為代表的教育觀真正地從學生“學”的角度研究教育的問題,為綜合性學習奠定了心理學基礎。他們認為學生的主體認知結構和建構過程不能簡單的靠教師教,而要通過學生的主動作用才能獲得,因此提出了“發現學習”。20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教育改革的步伐不斷加快,各國紛紛出臺各種措施,在注重教育歷年上突破的同時,都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的改變,並試圖以此作為突破口來體現新的教育理念。美國強調的“探究”為特徵的學習策略,採用的“以專案為中心”的學習和“以問題為中心”的學習,這兩種模式從根本上講是一致的,具有相同的理念、方向,強調以形式4為中心,以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全發展為主,體現了學生學習方式的個性化,另外,一些國家開發綜合學習課,首先使學生能把各科所學到的知識、技能在實踐中綜合運用,從而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國外,讓學生做課題研究是很流行的。在國內,這類研究雖然近幾年才開始,但在很短的時間內便紅火起來了。據瞭解,隨著研究性學習的興起,國小生搞課題研究越來越受到重視。近年來有較多的學校也進行這方面的研究。為了有別於成人的課題研究,把國小生的課題研究叫做“小課題”。

二、研究內容

研究的基本內容:小課題研究中教師角色與地位;小課題研究內容與生活的聯絡;小課題研究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精神;

研究的重點:小課題研究內容與生活的聯絡;小課題研究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研究的難點:小課題研究與其他學科的整合

三.研究方法

藉助課堂教學和課外研討活動等形式,通過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積極探索學科教學的新教學模式。

本課題研究主要採取實驗法、個案法,分析法、研究法,實施的過程中結合問卷、聽課、評課、案例分析進行,從根本上改變教與學的關係,打破教師一統課堂的教學模式,將課堂的學習與課外的應用有機的結合起來,要從傳統的從教材中學習數學轉移到在生活中學習數學。而且提倡多學科的綜合學習,結合本子課題的實際,我們採用以教學試驗法為主,以其他方法為輔助進行研究。

四.研究成果

1、《國小數學小課題研究與綜合性學習的研究》論文集

2、實驗記錄冊

3、結題報告;

4、學生小課題研究作業

4、實驗課例及活動光碟

五.課題研究進度計劃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年8月—20xx年10月)

設計課題實驗研究方案,確定實驗班級,選擇實驗教師,制定實驗計劃,申報立項

第二階段:實施研究探索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7月)

培訓實驗老師,每位教師必須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及小課題有關的知識。做好實驗前期的測試工作。對實驗班學生進行摸底調查:通過問卷、測試等各種調查、做好記錄,加強理論學習,認真收集、整理、分析各實驗階段的實驗資料,並定期進行統計分析,注重實驗各階段的過程調控,按時撰寫實驗階段性總結。培養一批優秀實驗教師,設計並展示一批優秀作業,探索數學學習新模式。力爭探索出一條有利於兒童發展,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的途徑,使實驗教師的教育科研水平及業務能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第三階段:結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2月)

要拿出具有科學性、系統性、實用性的研究成果:系列論文、優秀教案集、案例集,學生小論文、小課題簡報、結題展示課、實驗報告等。

六、完成課題的可行性分析

1、課題負責人的研究水平、組織能力和時間保證

我們學校課題組成員有一定的研究能力。課題負責人譚冬梅從教以來,一直積極參與教育科研工作。對“愉快教學法”、“嘗試教學法”進行過探討,並先後參加了全區“九五”規劃課題“動象教學法”的研究;自治區電教館組織的“聽算訓練與測試”的課題實驗;基礎教育改革的北師大教材的實驗;自治區地方課程數學科的“學科探究”一書的編寫工作。曾被聘任為全區教育科學規劃專案“動象教學法”總課題組理論組成員。該同志有一定科研、組織能力。課題組成員都是我校各科的教學骨幹,他們曾參加過課題的研究並有一定的教學經驗,例如覃燦玲主任曾參加自治區“目標教學”的子課題實驗。周志勇主任曾參加自治區的“活動導學”的課題研究。樑潔霞老師參加全市的數學教師基本功比賽獲得二等獎。他們都是青年教師,沒有太重的家庭負擔,而且對科研有一股熱情,因此他們有足夠的時間投入到課題研究中。

為了課題的研究,我們建立“學校課題研究系統”。建立這個系統,一般以一學年為一個週期,每個週期由以下六個環節構成:

1、確定課題。在認真商討的基礎上,根據學校實際和需要提出學校的總課題,由教導處提出落實總課題的專案與實施原則,再由校長辦公室評議確認;教研組分別召開會議討論提出各科的子課題,經教導處確認。

2、定人定責。子課題確認後,選出課題組長,由組長挑選成員組成課題組。各課題組集體討論課題的研究方法、步驟,組長制定總的科研計劃,實驗教師制定學年的科研計劃。

3、檢查指導。教導處協調組織課題的實施,由分管校長牽頭組織有關的各科的教研組並邀請上級教研部門和有關專家進行檢查指導。

4、審查驗收。課題須按按規定進度實施,接題時上報可以研究報告和有關材料,由學校進行審查驗收。

5、研討完善。審查驗收後,由學校召集教研組負責人和各課題組長進行研討評定,對疑難問題集體攻關,完善過程和結果,並對下學期課題提出建議。

6、總結推廣。召開總結表彰大會,實驗心得、體會、經驗交流會,將一些好的經驗和研究成績較好的教研組的成果作為常規管理在全校推廣。

2、參加者的理論水平和時間保證

課題組成員由教導處覃燦玲、李靜、周只用三位主任、科任教師等17組成,其中高階教師9人,一級教師4人,實驗教師全部為三十五歲以下青年教師,有較高的學歷層次,其中大學本科生4名;具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和實踐經驗,有98%的成員曾在各類刊物上發表過論文或曾在各級論文評比中獲獎。

七、完成本課題研究任務的保證措施。

1、領導重視,學校副校長親自擔任課題組負責人,並直接參與研究。

2、實驗隊伍強大,課題組成員由具備一定理論水平的且有班級工作實踐的、熱心現代教育研究的教師骨幹組成。

3、學校保證完成課題所需的時間和各項條件,並承擔課題的業務管理和財務管理。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3

課題研究的名稱:《國小低段數學課堂評價策略的研究》

課題研究的負責人:1037

課題研究的組成人員:

課題研究人所在單位:

課題研究的背景。

新課程標準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進行國小低段數學課堂評價策略的研究首先要立足於低段國小生的年齡特點,國小一二年級的學生由於年齡小,注意力不夠集中,多數學生還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時刻觀察他們的一言一行,採用全面有效地評價來激勵他們,才能使課堂學習高效,學生才能好學樂學。其次,針對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評價現狀,我們也存在許多問題,與新課程標準所倡導新的教學理念和要求,有一定的距離。如:評價方式單一,學生之間缺乏自我評價與互相評價,不能體現學生在評價體系中的主體地位;評價不夠全面,注重對知識和學習結果的評價,忽視對情感與態度的評價;評價的激勵程度不高;不能很好地抓住課堂預設之外,隨機出現教學資源做出有效的評價,更好地促進教學等等。

因此,作為一名低段的國小數學教師,更應該積極投身於國小低段數學課堂評價策略的研究,加強理論學習,善於總結自己在數學課堂上有效的評價策略,以便有效地改進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對國小低段數學課堂評價策略的界定

課題的研究以《(20XX版)數學新課程標準》中的評價理念為指導思想。新一輪課程改革倡導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課程評價,這不是僅評價體系的變革,更重要的是評價理念、評價方法與手段以及評價實施過程轉變。新課程強調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技藝,在關注學生整體發展的基礎上,更關注學生個體的進步和多方面的發展,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通過課題的研究,希望能建立合理、有效的數學課堂評價策略,一方面能促進數學課堂中教學目標地高效達成,另一方面能解決一部分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困惑或困難。

因此,基於課程標準對課堂評價提出的要求、低段學生的特點和我們教師自身的特點,本課題緊緊扣牢新課程的相關理念進行課堂教學評價策略的研究。在教師原有知識結構及個人業務素質的基礎上,以國小數學課堂為主陣地,以課例為載體,通過課堂觀察、案例分析、實踐研究和總結經驗形成論文、教學反思等方面的教師自身的行動研究,來探究低段數學課堂有效的教學評價策略,從而提高國小低段數學教學的質量,建立起適合低段數學課堂教學的評價策略。

理論原則

科學性原則。

體現現代教育思想,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突出學生的年齡特點,遵循教育教學的規律。

實效性原則。

從本校低段數學課堂出發,追求落實課程標準的有效性與可行性。

可行性原則。

選擇的評價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便於教學實踐的思考與把握。

發展性原則。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4

題目:

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探討

一、課題研究背景

傳統的高中數學教學片面強調數學的嚴謹性、邏輯推理的形式化,忽視數學的創造性;傳統教學模式下的學習效果評價,只注重教師對學生學習的評價,習慣於單憑考試成績衡量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種單一的評價方式不能全面、綜合的反映學生的發展程度,它是典型的“應試教育”評價方式,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極為不利。

面對21世紀的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四種最基本學習能力的培養,即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並認為學會合作是教育的最重要的基礎。競爭與合作是當今社會發展的主題和必然趨勢,學會與人交流、與人合作、與人競爭、與人相處更是新世紀人生存的需要。

我們一貫倡導的“以人為本”教育理念,就是要承認差異,張揚個性,提高素質,這就勢必要丟棄傳統的教學模式,而進行鍼對性、科學性、可行性的分層教學模式。我們高二數學教學模式課題組對高中數學教學模式作了有益的探索,進行了各種嘗試,目前已初步構建了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宗旨,以數學實驗教學為主要手段,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自主探索——點評與小結。

分層教學是“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談高中數學教學中的分層教學,有三個前提:首先,要承認學生之間是有差異的。學生之間,不僅有數學認知結構上的差異,也有在對新的數學知識進行同化或順應而建構新的數學認知結構上能力的差異,還有思維方式、興趣、愛好等個性品質的差異,這些差異無一例外地對學生的數學學習產生大小不一的影響進而形成不同型別的學習障礙(也即LD,英語為learningdisability);其次,每個學生都可以學好數學。只要提供給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環境,採取不同的對學生學習障礙的矯正策略,不同的學生都會有提高,或者說每個學生都可以建構起與自己能力相稱的新的數學認知結構,得到全新的情感體驗,進而形成良好的個性品質,達到知識與能力雙贏的結果;第三,從新的教學觀看,高中數學教學要求教師創造適合不同學生髮展的教學環境,體現以生為本的教學觀,而不是一味地只要求不同的學生來適應教師所創設的單調的、唯一的教學環境。

二、立論依據

研究目標:在數學教學中,實施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的高中數學分層教學模式,它是“著眼於學生的可持續性的、良性的發展”的教育觀念指導下的一種教學實施策略,增強教學工作的針對性,使學生各取所需,學有所得;優化教育環境。

研究內容:前提條件:首先,從現狀看,我們高中在教學中對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要求,實際上存在兩個不同的層次:一個是基於學生達到會考水平的知識與能力層次要求,另一個是參加大學聯考,進入大學進行深造的要求。兩者都不可偏廢。這就要求教師對會考和大學聯考在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上的不同要求做到心中有數。一方面是對會考說明的深刻領會,另一方面是對大學聯考說明的認真研究,作為高二數學教師,尤其要研究兩個說明對學生要求上的差異。

其次,學生與各個層次的要求如何對號入座?我們對學生屬於哪一種層次所要求的學生,應持有一種不帶有任何偏見的、動態的觀點。對於我們認為是屬於能參加大學聯考進一步深造的第一層次的學生,任何時候都不能降低要求;對於大部份學生來說,是處在第一層次和第三層次之間的學生,實際上也只有少數學生。對第二層次學生的把握,是高中數學分層教學的重點與難點所在。進行分層之前,我們有必要對學生存在的學習障礙有一個大體的瞭解。然後研究各個層次學生存在的問題,再因材施教。

三、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經驗總結法、比較分析法

研究過程:

1、轉變教學理念,調整課程設定

2、調整教學內容,保證各有所得

3、變換輔導方式,培養自學能力

進行分層教學,並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的意識,創設多種教學情景來激發學生學習情感,使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學生之間充分地互相交流,民主地、和諧地、理智地參與教學過程,這正是師生相互作用的最佳形式,因而也是發揮教學整體效益的'可靠保證。培養學生對已明白的事物繼續探究的習慣,充分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內在的創新慾望,培養學生探究性思維品質。

關鍵問題: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經過自身努力而獲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了全體學生奮發向上的自信心,並對促進學生形成樂觀、頑強的心理品質起到了積極作用。差生的轉變和提高得到了社會和家長的稱讚,促進了學校、家長、社會三結合教育網路的形成,從而優化了教育環境。改變了只抓少數尖子生的做法,使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得到了落實。

創新之處:我們利用多媒體電腦向學生展示科技發展史尤其是數學發展史,讓學生意識到重要的問題歷來都是推動數學科學前進最重要的力量,讓學生體會到:一個善於提出問題並表現出非凡的“提問”才華的人,其發展前景將是非常樂觀的。

四、研究基礎

李園中學是一所嘉定區的普通高階中學,對於第二、三層次的學生較多,所以要求有更多的教師,更有有耐心的去關心、理解這一類學生,而且必須有奉獻精神去對待一些有學習障礙的學生

1、課注意力不集中,好動,坐不住。

2、題時書寫經常忽視關鍵詞語或資料,論證時邏輯混亂。

3、做作業速度太慢,時間拖得太久。

4、不願對數學概念、定理、公式等作必要的記憶。

5、不愛閱讀或閱讀理解能力差。

6、上課沒有記筆記的習慣,不願進行思考,所提問題層次低。

以上均為我校存在學習障礙的表現。教師在教學設計時,應以利於不同的學生克服自己的學習障礙為目標而採取相應的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通過分層教學增強了教學工作的針對性,使學生各取所需,學有所得;融洽了師生關係,促進了良好學風和教風的形成與鞏固。我校教師的整體素質尤其是思想素質較高,但對分層教學意義和作用認識的不足。分層教學的決策和具體實施還有一定的差距,可更現實、更具體、更周到,尤其不能出現優生不優,差生更差的局面。分層教學的模式仍有可改進或優化的地方。

我們分層教學模式的改革仍在實驗和實踐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也存在一些不足,但我們在分層教學實踐中感到,學生的負擔減輕了,但教師的負擔加重了,怎樣把教師的負擔也減下來,還應當繼續探討,也是決策者們應當探討的課題。

裝置:多媒體、計算器、部分教具

五、成果形式

主要研究階段:

第一階段:確定改革的指導思想,“立足會考,兼顧大學聯考,培養興趣,發展特長,面向全體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根據這一指導思想,明確提出了“要使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合格的高中畢業生”的要求,並確定了“開齊基礎課,上滿提高課,落實活動課”的可操作性方案。

第二階段:以學生自我評價為主要評價方式,進行分層

第三階段:從高一開始對教學內容就進行分層次安排。在調整課程和教學內容的同時,也變換了輔導方式。我們採取了“個別輔導,分類推進”的辦法。

第四階段:總結階段,為下次分層的實施,打下基礎,總結經驗。

最終完成時間:20XX年6月

最終成果形式:論文、研究報告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5

一、研究背景

八年級數學成績兩極分化成因:

1、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意志薄弱是造成分化的主要內在心理因素。對於國中學生來說,學習的積極性主要取決於學習興趣和克服學習困難的毅力。

2、掌握知識、技能不繫統,沒有形成較好的數學認知結構,不能為連續學習提供必要的認知基礎。

3、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不適應數學學習要求。八年級階段是數學學習分化最明顯的階段。一個重要原因是國中階段數學課程對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要求有了明顯提高。

二、研究意義

一句流傳很廣的話:七年級不分上下,八年級兩極分化,九年級天上地下。精闢概括了國中三年的學習發展狀態。作為七年級到九年級的過渡期,學生的成績是在八年級開始拉開距離的。從摸索的七年級階段進入到八年級,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後,有些同學一下子就放鬆下來,以為八年級是國中三年裡最輕鬆的一年,可以更多的豐富課外生活和發展興趣了。心理上的盲目鬆懈,導致學生學習失去方向性和方法性,從而導致兩極分化現象的產生。國中二年級數學兩極分化現象尤為明顯。同時它還波及和影響其他一些學科的兩極分化,使一批學生失去了學習的信心。防止兩極分化,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是目前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

課題名稱的界定和解讀

(關鍵詞界定清晰、準確,限定研究範圍,明確其含義,提示課題研究方向和角度)

在數學學習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起始階段學生對數學學習熱情高,好奇心強,學習成績較好。隨著時間的推移,有些同學使用正確的學習方法,勤學苦練,因而繼續保持優異成績,進入良性學習迴圈。而有些同學隨著難度的加深及興趣的減弱,加之缺乏必要的努力,因此學習成績一步步地落後掉隊。優等生的越學越好,及學困生的越來越差,便形成了學習上的兩極分化。兩極分化影響著教學計劃的實施,不利於數學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我們教學中的難題之一就是要防止學生的兩極分化。

課題研究的步驟和舉措

(研究的主體部分,重點回答解決什麼問題?如何解決?要求階段劃分合理,任務明確,舉措得力,表述清晰,遵循教育規律,符合基本的教育科研規範)

本課題作為西安市教科所基礎教育“十二五規劃課題”20xx年度的小課題,研究程序必須遵循《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管理辦法》(試行)所規定的研究要求和實踐安排。

第一階段(20xx.9):組建團隊,選題申請。

依據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所釋出的《西安市基礎教育科研規劃課題指南》中所列研究範圍,我們自願結合,組成了以楊豔玲,李莎為負責,曹珍珍、李海智、杜靜、王俊彪參加的小課題研究小組,經小組成員商議和討論,自主確定了本課題,並有課題負責人填寫了《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立項申請·評審表》,報送我校教研室申請報送立項。

第二階段(20xx.9--20xx.10):立項培訓,準備開題。

參加教研室小課題統一培訓,學習《西安市小課題管理辦法》(試行),認真學習小課題研究的有關檔案、書籍,思考、討論和明確本課題研究的重點和計劃,填寫《西安市小課題實施方案》表,準備參加作為基地學校的統一開題儀式,獲取專家指導。

第三階段(20xx.10.—20xx.4):分工協作,實施研究。

1.調查研究:採用談話和問卷等方法,弄清兩極分化的原因,制定防治措施。負責人:李莎

2.行動研究:用最新的理論,針對我校存在的實際情況,修訂行動方案,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動,探索新的教育行動方式,實現師生雙向協調的一致性,確保行動結果的績效。負責人:李海智王俊彪

3.經驗總結:邊操作邊總結,邊反思邊調整,課題結束。在此階段完成結題報告。負責人:杜靜曹珍珍楊豔玲

第四階段(20xx.4-20xx.5):申請結題,準備答辯。

1.準備結題材料。由楊豔玲負責健全小課題“檔案袋”一式兩份,填寫《西安市基礎教育小課題研究結題申請·評審表》一式三份,並將課題結題報告發到微博裡,請求學科指導專家組負責人稽核結題報告,並簽署同意結題的初步意見。

2.準備答辯材料。

(1)檢查結題材料;

(2)準備答辯提綱:

成果闡述、研究過程、初步成果,後續問題——

a.自己為什麼選擇這個課題?

b.研究這個課題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c.取得了哪些成果?

課題成果的預期和呈現

(課題成果的主件為結題報告,附件為研究中產生的相關論文、隨筆、敘事、設計、課件、教具等等,這裡的預期主要是對附件的成果表述)

通過對學困生心理問題和學習現狀的調查研究,及早發現造成數學成績兩極分化的成因、及時總結對策,使學困生樹立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最終實現“學生成材、家長放心、社會滿意”的和諧目標。

⑴階段成果:通過對某一個具體問題(如兩極分化的成因、學困生的轉化、防止兩極分化對策等)的初步認識,形成課題的研究成果,並形成論文等。

⑵最終成果:收集各個階段的研究成果,彙總。分析、研究,得出最終成果,形成論文等材料。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6

題目:

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及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

課堂教學是一個由許多種因素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複雜系統,勿庸置疑,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即課堂教學的效率是課堂教學永恆的追求。隨著課改的深入,我們的數學課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課堂不再是教師的“一言堂”,多位目標、生活化、動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課堂生成……成為熱門詞語和熱門話題。我們的課堂日益呈現新變化、新氣象。然而,我們還是在許多的課例中發現,不少教師僅僅模仿了新課改的“形”,許多課堂表面上熱鬧、生動,試圖體現新課改的種種新理念。但靜心反思時總覺得有許多缺憾。究其原因,我們認為課堂教學效率意識的缺失是其中的主要原因。

有效的課堂教學就是在教學活動中,以最少的時間、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儘可能多的教學效果,它是兼顧知識的傳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養和個性塑造的過程,也是全面關照學生成長與發展的樂園。

二、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與研究的價值

1、目前,國小數學課堂的現狀:

長期以來,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 我們的教育活動以理論學習為主,以課堂教學為主,評價教學的手段也以考試為主。課堂教學理念陳舊,教學效率低下,課內損失課外補,仍然靠死記硬背、題海戰術來強化學生的記憶。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較差,缺乏創新的精神和能力。

2、時代的呼喚:

新課程明確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增選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內容,開發實踐應用環節,加強實驗和各類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數學來源於生活,也應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各類數學問題,加強知識與實踐的聯絡在數學學習中十分必要。從課改精神出發,如何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效率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基於以上考慮,提出“提高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的課題實驗。

三、研究的目標、子課題設計與重點

研究目標:

1、通過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掌握概念、法則、公式、性質、數量關係和由其內容反映出來的數學方法。

2、通過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使學生具有敏銳的感知力,獨特的想象力和深刻的理解力,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通過有效的數學教學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獲取新知識作為自己的內部需要,培養學生認真、嚴格、刻苦鑽研的學習態度。

子課題設計:

1、學習目標定位的準確性、可行性。

2、增強教學方法的有效性。包括教學情境的有效性、課堂提問的有效性、課堂生成的有效性、媒體運用的有效性……

3、確保學習方法的有效性。保證自主學習的有效性、保證合作學習的有效性、保證探究學習的有效性……

4、注重課堂教學的細節。包括板書設計、習慣養成、位置移動、引導點撥、課堂總結……

5、開展多元化的數學學習評價。

研究重點:增強教學方法的有效性、確保學習方法的有效性。

四、研究的思路、過程與方法

1、 研究思路:

通過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研究,著眼於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構建和諧、高效的數學課堂,促進教師轉變數學教學的觀念:通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來增強學生數學素養,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探尋一條有效地促進學生愛學數學、會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模式。

2、研究過程

實驗時間為三年,主要分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XX.2—XX.3)

認真組織參加研究的教師學習《數學課程標準》、《主體教育論》及有關資訊、資料,吸取廣大教師的有關經驗和體會,提高認識,明確指導思想,形成較為實用、科學的研究方案。

(2)實踐探究階段:(XX.3—XX.11)

依據研究方案,開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理念、方法、實施等方面的研究,加強日常溝通,不定期的組織參加研究的教師研討、分析實驗情況,完善方案。並將研究資料及時彙總使用,不斷髮現問題,總結經驗,交流推進。

(3)實驗的總結階段: (XX.11—XX.12)

①進行課題實驗總結,形成實驗報告。

②整理實驗資料,總結出具有特色的經驗、成果。

③舉行課題實驗的結題和鑑定活動。

3、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運用行動研究法來研究教師在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中的作用,研究學生對具體措施的反應,努力做到“行動—反思—再行動—再反思”。

(2)觀察法:對數學課堂教學活動過程中的相關要素進行第一時間的記錄和描述。

(3)比較法:一例多堂,一例多師,平行班對比等,分析相關要素的關係。

(4)調查法:對學生和教師進行學後調查,把握當事者的感受和課堂教學實效獲取“定性”與“定量”的雙重資料。

(5)個案法: 對部分研究物件儘可能蒐集更多的資料加以分析、綜合運用各種方法探討對採取提高效率後的成果。

五、主要觀點與創新之處

1、主要觀點:

(1) 部分教師理念異化為目標,在隱藏目標的泛化、擴大化與多維目標的整合中迷失方向。

(2) 熱鬧的“多言堂”、頻繁的合作與討論,使得不少課堂“形”聚“神” 卻散。

(3) 部分課堂過分地拉長學生親歷數學知識形成的全過程,課堂學習的整體效率下降。

(4) 過度地依賴學具操作、數學知識泛生活化的現象,造成學生數學化思考缺乏,阻礙著課堂數學學習效率的提高。

(5) 不少課堂過分地強調了學生的自主與課堂的生成,教師發揮主導作用有畏首畏腳的現象和被弱化的趨勢。

2、創新之處:

我們作為農村的一線教師,與新課程密切接觸幾年下來,最大的感受就是“題目變活了,錯誤變多了,分數變低了”。面對轟轟烈烈的新課改,我們從農村國小的視角出發思考著。新的課程標準強調數學學習與學生生活的緊密聯絡。把數學問題與生活情境相結合,要求學生從自身的生活經驗出發,用數學的眼光捕捉資訊、分析生活現象、自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新教材中的很多知識如果學生沒有生活經驗作為基礎,學起來是很困難的。新課程注重學生學習的親歷性和實踐體驗性,很多家庭作業形式也由原來的書面作業轉變成操作實踐性作業,有的則需要在家長的幫助和支援下才能完成。但在實際操作中往往會由於種種原因而大打折扣,很難實施見效。農村國小教學條件及硬體設施相對較差,數學學習中的動手操作或實踐活動往往由於學具量的不足而只能靠老師或個別學生的演示驗證一下,大多數學生無法親歷實踐的過程,無法在操作中觀察、分析和體驗。動手能力弱在農村國小生身上表現尤為突出,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農村的孩子缺乏自主探索、有效合作學習的能力。同時,某些老師仍然迷信於題海戰術,高耗低效,讓學生練技巧出成績,把學生當作盛載知識的容器,當作彰顯自己教學業績的籌碼。

六、預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稱 成果形式 完成時間 負責人

階段成果

總結出較系統的、可操作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切實提高我校數學課堂教學效率。 公開課 XX年5月

學生數學素養全面提高,學生能力由單向發展向綜合形延伸。 競賽、檢測 XX年9月

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業務水平得到提升,培養出區教學骨幹2~3名。 證書 XX年6月

教科研理論成果突出,在區級以上刊物發表文章10篇以上。 發表 XX年12月

最終成果

建立完善的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理論體系,在一定範圍內有較大影響。 論文集 XX年6月

培養出市、區教學骨幹2~3名,區學科帶頭人1~2名。 證書 XX年6月

我校數學教學質量居全區前列,在全區範圍內有一定知名度。 競賽、檢測 XX年6月

七、完成研究任務的可行性分析

1、專業引領:

聘請教研室領導等作為本課題的顧問,定期來我校做專家講座,聽實驗教師的隨堂課,進行隨機檢測,與其他學習的班級做比較研究。

2、優質團隊:

由學校領導、教導主任、區骨幹教師、區教壇新秀、優秀一線教師組成。

3、管理經驗:

我們提出“確立效率意識 ,促進師生髮展;強化系統意識,形成教育合力;增強責任意識,發揮引領作用;加強規範意識,保證研究質量”等課題開展組織策略。探索實踐課題實驗的激勵機制,可保證課題研究的質量。

4、理論基礎:

課題參與者對國小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組織、實施等均具有較強的理論素養,前期研究比較到位,已有相關的學術論文發表、獲獎。

5、經費保證:

學校能提供課題實驗所需的經費,保證給予方便。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7

題目:

高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

(一)研究現狀及背景

1、國內外研究現狀:近年來,隨著世界教育改革浪潮的推進,世界各國(地區)與國際組織相繼在教育領域建立學生核心素養模型,以此推進教育目標的貫徹與落實,改革教育評價方式,促進教育質量的提高。2007年英國修訂《國家課程》對核心素養有了更為清晰和全面的表述,其分別從課程目標、學科重要性、關鍵概念、關鍵過程和內容範圍幾個方面,對跨領域和學科特異性的學生髮展所需具備的素養和能力進行了系統而完整的闡述。

國內關於“核心素養”的研究在2015年11月舉辦的第五屆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論壇上,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副主任劉月霞在報告中描繪了數學學科素養的構成: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資料分析。

2、研究背景

(1)基於對目前教學現狀的分析與革新

一是在長期“應試教育”的影響下,數學教育重智輕能、重少數尖子生忽視大多數學生、重視理論價值忽視實際應用價值的現象非常嚴重。理論與實際脫節,知識與能力脫節,無法跟上時代的要求。在社會高度文明的今天,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只有通過量化才能達到完善的展示,而數學正是這一高超智慧成就的結晶,它已滲透到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即提高了學生適應社會、參加生產和進一步學習所必須的數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這是時代的需要,也是學生實現自身價值的需要。二是我校學生數學水平、數學能力普遍較差,六大數學學科素養非常欠缺,不能很好的服務、指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和他們的物質世界、精神世界,導致了數學的應用功能下降,成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2)基於對新課程改革的實踐與思考。

一方面新一輪數學課程改革確立了嶄新的理念,在課程目標上凸顯基礎性、普及性和發展性;在學習內容上強調現實性、生活性和富有挑戰性;在學習方式上倡導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在教學評價上追求目標多元性、方法多樣性的教學評價體系;並充分考慮和大力推進現代資訊科技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所以是學生成為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成為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的需要。是轉變教育觀念,改革教學模式,實現教師角色轉換的需要。在當前的數學教學實踐中,培養高中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儘管已得到教師的廣泛認可,但在實際的數學教學中,並沒有真正得以體現和落實。所以,我們想通過該課題研究進一步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引領數學素養的落實,提升學生數學素養。

(二)研究內容

1、研究範圍:本課題以陝西省安康市平利縣平利中學高二年級學生為研究物件。

2、研究內容:本課題主要研究如何培養和提升高中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數學核心素養的構成包括數學抽象、邏輯推理、數學建模、直觀想象、數學運算、資料分析六個方面。

其中數學抽象是指捨去事物的一切物理屬性,得到數學研究物件的思維過程。它主要包括:從數量與數量關係、圖形與圖形關係中抽象出數學概念及概念之間的關係,從事物的具體背景中抽象出一般規律和結構,並且用數學符號或者數學術語予以表徵。 數學抽象是數學的基本思想,是形成理性思維的重要基礎,反映了數學的本質特徵,貫穿在數學的產生、發展、應用的過程中,使得數學成為高度概括、表達準確、結論一般、有序多級的系統。在數學抽象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積累從具體到抽象的活動經驗,更好地理解數學概念、命題、方法和知識體系,能通過抽象、概括去認識、理解、把握事物的數學本質,逐漸養成抽象思維習慣,能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社會實踐中主動運用數學抽象的思維方式解決問題。

邏輯推理是指從一些事實和命題出發,依據邏輯規則推出一個命題的思維過程。它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從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歸納、類比;一類是從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推理形式主要有演繹。邏輯推理是得到數學結論、構建數學體系的重要方式,是數學嚴謹性的基本保證,是人們在數學活動中進行交流的基本思維品質。在邏輯推理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學生善於發現善於總結的能力,引導學生掌握推理的基本形式,合理表述論證的過程,理解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絡,建構知識框架;形成有論據、有條理、合乎邏輯的思維品質,增強數學交流能力;

數學建模是對現實問題進行數學抽象,用數學語言表達問題、用數學知識與方法構建模型解決問題的過程。主要包括:在實際情境中從數學的視角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構建模型,求解結論,驗證結果並改進模型,最終解決實際問題,是推動數學發展的動力。 在數學建模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培養善於發現問題本質的洞察力,引導學生積累用數學模型解決實際問題的經驗。使學生能夠在實際情境中發現和提出問題,能夠針對問題建立數學模型,能夠運用數學知識求解模型,從而提升應用能力,增強創新意識。

直觀想象是指藉助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感知事物的形態與變化,利用圖形理解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它主要包括:藉助空間認識事物的位置關係、形態變化與運動規律;利用圖形描述、分析數學問題;建立形與數的聯絡;構建數學問題的直觀模型,探索解決問題的思路。 直觀想象是發現和提出數學問題、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重要手段,是探索和形成論證思路、進行邏輯推理、構建抽象結構的思維基礎。在學生直觀想象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培養學生幾何直觀和空間想象能力,增強運用圖形和空間想象思考問題的意識,感悟數形結合,感知事物本質,培養創新思維,加強數學應用。

數學運算是指在明晰運算物件的基礎上,依據運演算法則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主要包括:理解運算物件,掌握運演算法則,探究運算方向,選擇運算方法,設計運算程式,求得運算結果等。 數學運算是數學活動的基本形式,也是演繹推理的一種形式,是得到數學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計算機解決問題的基礎。在數學運算核心素養的形成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的通過教學活動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欣賞數學運算的流暢性,體會數學特有的內在美,從而有效藉助運算方法解決實際問題。能夠通過運算促進數學思維發展,養成程式化思考問題的習慣;形成一絲不苟、嚴謹求實的科學精神。

資料分析是指標對研究物件獲得相關資料,運用統計方法對資料中的有用資訊進行分析和推斷,形成知識的過程。主要包括:收集資料,整理資料,提取資訊,構建模型對資訊進行分析、推斷,獲得結論。資料分析是大資料時代數學應用的主要方法,已經深入到現代社會生活和科學研究的各個方面。在培養學生資料分析能力的形成過程中,學生要具有合理抽樣的能力、資料提取整理能力、合理分析能力;要培養基於資料表達現實問題的意識,養成通過資料思考問題的意識,積累依託資料探索事物本質和規律的活動經驗。

高中階段數學教育的一個重要價值在於進一步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這是學生在數學方面獲得良好發展的重要標誌。數學核心素養有利於正確數學觀的形成,可以有效地指導數學教學實踐,提升學習效率,增強學習信心,指導實踐活動。

(三)研究方法:

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輔以問卷調查法,經驗總結法,資料收集法,談話法等。

行動研究法即在教學實踐中開展研究。

調查研究法就是研究者運用觀察、訪談、問卷、測試等方式收集研究問題的資料,並對蒐集到的大量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與歸納,從而得出研究結論。

文獻研究法是關注國內外資訊科技發展嶄新成果與發展動態,學習新世紀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趨勢,研究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的最佳方法。

(1)在研究課前,教師要研究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準備教學資源,提出研究問題,設計教學方案;

(2)在研究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進行實證研究,瞭解學生的學習體驗;

(3)在研究課後,教師要聽取學生意見,認真進行總結,並且與課題組的其他教師進行交流和研討,最後寫出研究總結。

為能做到有計劃有組織,我們按照分散與集中相統一的原則進行研究實踐。分散,是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進行學科教學與資訊科技整合的探索。集中,是指在校內不定期進行教研課交流活動,鼓勵廣大教師大膽地進行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嘗試和實踐;同時積極參加上級各種教研課、優質課等的開設、觀摩和討論。我們將通過每次教研活動,著力解決該研究中的若干方面問題。

(四)、組織機構和分工:

在學校課題領導小組的領導下,成立平利縣中學“高中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實踐研究 ”的課題組,專家評議組:敖忠明,平利中學數學高階教師;吳國鴻,平利中學數學高階教師;黎孝華,安康市教學能手。王賢永,平利縣中學德育處主任,負責課題研究工作的統籌,撰寫研究方案、計劃階段性報告和結題報告,統籌組織教改活動,教師的學習,技術培訓和交流工作。課題組內成員為研究力量強,選用教學經驗豐富,工作紮實的骨幹教師為實驗教師,課題組成員積極開展課題研究工作,組織參與教師共同學習,深入探討,不斷反思,積極實踐。

(五)、經費和軟硬體環境支援:

學校積極鼓勵和大力支援廣大教師申報和開展高層次教育教學專案研究工作,並設有教育教學研究專項資金,對承擔的校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專案按上級要求給予一定的配套資金支援。同時,對承擔校級以上教育教學研究專案的課題組成員,在工作上做出適當安排,保證其有足夠時間按時完成專案研究工作,在研究條件方面提供必要的保障,保證專案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並取得高水平、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學校全力支援課題研究的開展,保證解決實驗所需一切經費,包括各種教育技術裝備的配置費、專家諮詢費、資料印刷費、研討會議費等;學校還對課題研究成果根據課題管理辦法進行獎勵。

(六)、技術路線和實施步驟:

1.學習階段(20xx年4月—20xx年8月)

學習研究相關理論,查閱教學、教改資料,調查教學實際,瞭解亟待解決的問題;進行課題論證與設計,課題組成員分工。

2.準備、實施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

確立實施方案,按課題研究方案組織研究,在實施過程中不斷完善課題研究方案。組織課題組成員參加各級有關培訓活動。課題組收集、分析、總結資料最後進行理論論證和實驗論證,收集有關的教學案例,撰寫論文。

3.總結階段(20xx年2月—20xx年4月)

課題組對本課題研究工作進行反思、總結,整理課題研究成果和課題研究過程的相關資料,撰寫結題報告,組織評審。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8

一、課題提出

目前,正如火如荼地開展著新課程改革。其中強調改變學生方式的學習方式,倡導學生學習反思。《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隨著課改不斷擴大,反思學習成為每一個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終身學習”的觀念已深入人心,學會學習、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生存。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終身教育局長保羅郎格朗說:“未來文盲,不再是不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學會怎樣學習的人。”因此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使其從“學會”到“會學”無論是從實施素質教育的角度看,還是從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的角度看,都是我們當前教學改革的一項重要課題。幾年來,指導學生反思成功之處,反思自己的不足,研究學習正確有效的方法。其目的是通過反思和研究這一活動,探索學習反思的恰當方法和策略,及時對現有方法作出調整或完善,使學生的反思學習更科學、更有效。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反思意識、反思能力,提升學生數學素養,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服務。

二、課題的涵義

“學生學習反思”指學生在開放的學習環境中,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在學習動機上自己產生學習的慾望和衝動,不斷增強主體意識和自我反思意識,積極參與創設學習的環境、自我尋找學習的機會,對自己的學習方式、認知方式、理解程度、思維過程、學習進度、學習心理等方面進行“自我認識、自我選擇、自我反思、自我調節、自我管理”等一系列以“自我反思”為中心的學習活動,主動地學會教育自己、發展自己,最大限度地挖掘自己的內在潛能的學習方式。學習反思是有效主體參與的認知特徵,是主體意識發展的充分體現。

三、研究目標

本課題研究以探索“指導學生培養學習反思的方法”為目標,以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為宗旨。研究目標如下:

1、提高學生學習落實效益:學生在寬鬆、民主的環境中,充分調動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和能動性,發揮主體性,用自己喜愛的方式來反思學習,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學習落實效益。

2、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開放的環境中能自主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並能提出多種設想、採用有效的方法來解決問題。

3、促進團結協作,充分發揮人際互動與資源共享:學習反思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有利於協作與溝通的良好空間,學生在反思過程中,能學會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多重合作,學會交流,學會資源共享。

4、通過多元評價,改進反思方法:通過教師對學生,學生與學生,以及學生對自己的多元化的評價讓學生體會到已有反思方法的利弊,從而改進反思方法。

5、養成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生在學習反思過程中,要從實際出發,養成認真細緻、實事求是、尊重他人的科學態度,同時要培養不斷追求的進取精神和嚴謹治學、克服困難的意志品質。

6、培養創新意識:創新意識是在實踐活動中形成、發展的,與學生的反思學習密不可分。在教學中,學生的反思學習是培養創新意識較為有效的途徑。

7、培養自我反思、自我學習的習慣和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終身發展服務。

四、課題研究的主要內容

我們認為數學學科實施“學生學習反思”關鍵是在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選擇和發展需求的基礎上,創設適宜的教育環境,從學生的內在需要和動機出發,喚起生反思意識,讓學生在認知和情意系統進行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建構、自我提升。根據學生反思學習發展的特點,此過程可分為“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能發展”五個不同層面的發展階段,在這五個階段中教師應遵守“學生反思學習三原則”,積極創設“開放、互動、合作、探究”四位一體的教育環境,促使學生反思意識、反思學習能力的全面形成。

1、充分認識學生學習反思中相互聯絡的五個發展階段。“學生學習反思”從理論上講應有五個發展層次,即“自我認識自我反思自我監控自我調節自能發展”五個發展階段。自我認識是研究的基點,它可喚起學生反思意識的萌芽;自我調節是學生學會按自己的需要調整自己的學習的內容、進度、方式,以適應自已興趣、愛好和認知方式等,以協調興趣愛好、個性情感與學習目標之間的矛盾;自我監控指學生自我控制不良的學習作為和習慣,使學習的潛能充分發揮;自能發展是反思學習的最高水平和終極目的,從而達到“學會反思學習”的研究目的。

2、確立數學學習反思“三個原則”

(1)因材施教的原則

學習反思必然使一些學生充分展顯出自己個性和發展情況,也有一些學生的發展因素是潛在的,在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差異,採取合適的方法、策略,使每個學生都有自已發展的空間,讓他們在各個層面上都得到應有的發展。因此因材施教是開展學習反思活動的第一原則。

(2)尊重學生興趣和選擇的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習的內驅力在學習主體的內部。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內容、進度、方式有自己決定和選擇的自由,可提出自己要探索的問題,並自行設計或活動。教師不能強行讓學生去做某項活動,或不能做某項活動,要採取一些措施,吸引學生的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向他們提出建議,讓他主動地參加某項數學活動。尊重學生的興趣與選擇,並不意味著教師主體地位的削弱,而是強調教師組織、啟發、引導、點撥的有效性和高效性。

(3)引導、建議和激勵的原則

在數學學習反思過程中,教師重視創設數學學習環境,設計各種誘發學生興趣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斷向學生提供適當的引導、建議、幫助,進行恰當的激勵。

3、建設“開放、互動、合作、探究”的學習反思環境。

(1)開放反思。指有開放的教育思想,有開放的教學方法,有開放的數學思維活動,只有在開放的數學學習活動才能為學生提供最多的選擇機會,學生才會有最大可能的反思性地學習。

(2)互動反思。指數學教學中師生、生生實現積極的交流互動反思,注重教學過程中多層次的互動評價和反思,有自我反思、小組交流、全班互動等。多層面的交流才能讓每個學生充分表露出的他們的興趣、喜好和個性,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反思性地學習。

(3)合作反思。指學生與學生、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家庭、學生與社會其它人員之間共同完成反思性學習任務的一些活動。合作有利於學生認識自身的價值、自身的能力和水平,認識自身的優勢和不足,從而有利於學生作自我調整和自我反思。

(4)探究反思。指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學會尋找、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也是開展學習反思中一種重要的活動形式。以上四個方面在教學中應是相互滲透、相互融合、相互促進的。

4、實施學生學習反思的策略

(1)認識反思讓學生認識學習反思的重要性和讓學生學習反思的方法。以成功的學習事例,幫助學生樹立信心。

(2)學會反思學習反思目的是讓學生學會的反思性的學習,而不是讓學生“放任自流“,因而方法的指導和反思習慣形成是關鍵的一環。學會如何反思要點,如何合理確定反思過程,恰當使用反思方法。

(3)目標反思讓每個建立適應自己發展的學習目標體系,進行自我導向,讓學生不斷向自己提出切合實際的目標,引導學生學習反思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針對自己建立自我奮鬥目標,形成自我小組師生三層次互動的反思性目標學習。

(4)活動反思以趣味性的反思活動激發反思意識。學生反思意識的喚醒和形成需要興趣和動機的引導,需要豐富多彩的學習活動保持其學習興趣,強化其動機,因此有必在針對數學教學的特點設計各種學習反思的興趣活動。

(5)情境反思。學習反思需要民主、平等、和諧教學情境。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反思性常常受情緒的制約。創設學生敢於說話表達,勇於反思的教學情境,創設富有情感體驗的情境,創設感受成功的情境等。

5、探索數學“學習反思”為核心的課堂教學模式

(1)情境引入自主發現合作反思點撥創新

此模式以創設情境為切入口,以學生在數學活動中反思為主,強調學生之間的互助合作及交流,其中穿插教師的點撥,引導學生進行有創意的表達。

(2)自悟自評自饋

此模式以自得自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自我領悟,引導學生進行自我反思性評價,教師要加強學法指導和學習結果的互動反饋。

(3)質疑探究反思發現

此模式以懸念和質疑引入,激發學生興趣,以啟發學生髮現問題、自行解決問題為主,教師適當加以引導,讓學生進一步自我反思和自我發現。

(4)創新評價反思點撥

讓學生進行有創意的表達,然後開展各層次的評價的活動,引導反思,教師在各環節中僅作點撥。

五、研究的方法及步驟

(一)研究方法: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有:

1、資料文獻法:查閱國內外有關文獻資料。

2、調查法:蒐集有關學生學習反思現狀調查及歷史材料,用問卷、訪談、測評等方法,發現問題,探索教育規律。

3、案例研究法:收集典型案例,進行案例研究分析、反思。

4、行動研究法:教師直接對所從事的課堂教學活動進行研究,包括“計劃、實施、反思與評價”三個環節。

(二)實施步驟課題實驗時間三年:20xx年10月-20xx年10月。

1、準備階段:20xx年10月20xx年12月,資料文獻的準備、資訊收集;學習討論,進一步吸收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及觀念,確定課題目標與課題內容,成立學校課題組,制定課題實施方案。

2、調查階段:20xx年1月---20xx年7月,現狀調查與分析,學生自主反思學習的現狀,包括師生對學習反思的認識與觀念、現有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分析對現狀對研究的影響。制定更有效的學習反思的方法、途徑和策略。

3、實驗階段:20xx年9月---20xx年1月,研究工作全面展開,進一步研究數學學生學習反思的方法、途徑和策略;研究學生學習反思在各項教學活動中如何實施,研究數學“學習反思”的課堂教學模式。

4、結題階段:20xx年2月---20xx年10月,分析、反饋、總結提高並撰寫研究報告。進行成果鑑定及推廣研究。

六、課題組人員及分工

課題組組長:杜恩臣

課題組成員及其分工:

杜恩臣:負責方案的制訂,撰寫課題研究的主報告。

李星:收集資料,做好建檔工作

張以起:完成調查報告、研究報告的撰寫等

高孟堂:參與方案的制訂、研究報告,參與調查並完成書面材料。

七、成果形式

教師論文、案例分析等,學生探究、反思小論文、圖片資料等。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9

一、問題的提出

1、教育改革的需要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反思”一詞在西方已開發國家被人們越來越多的加以引用,並很快影響到世界各國的教學。我國自20世紀90年代引入“反思性教學”以來,也進行了一系列的理論與實踐的研究。各國的教育改革的大量實踐證明:教育改革的成功必須有教師的積極參與與擁護,必須使教師在教學與課程方面擁有更多的自主權與責任,而反思性教學認為教師“能提出並解決與他們教育實踐有關的問題”。而我區自20xx年秋開始實施九年義務教育國家課程標準,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教師不斷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是否體現課標理念,是否有利學生的發展。

2、教師成長的需要

隨著教師專業化的研究的深入,各國都在改革和尋找教師成長的模式。學術界傾向於把教師的主體的自身實踐活動作為教師成長的根本動力[1]。在教師的實踐活動中,反思被廣泛地看作教師職業發展的決定性因素。美國著名的學者波斯納提出教師的成長公式是:教師成長=教學過程+反思;我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林崇德也提出“優秀教師=教學過程+反思”的公式。正如肖川博士所說:一個有事業心和使命感的教師,理當作為教育的探索者,其探索的最佳門徑就是從自我反思開始[。隨著廣州市城市中心南拓戰略計劃的實施,我區城市化建設程序加快,我區中學生每年以2千多人的速度增長,與此同時,教師的數量也急劇增加。一方面大量師範院校畢業生進入我區從教,他們教學經驗欠缺,教育的理論與教學實踐脫接,反思性教學能為他們快速成長找到一條捷徑;另一方面從外地引進的一批經驗豐富的教學能手,畢竟不熟悉廣州學生的學情,反思性教學能使他們儘快適應廣州學生的教學。同時即便是老教師也需要再提高,教師只有通過不斷反思,才能使自己從“教書匠”逐步成長為教學的“研究者”。

3、學生髮展的需要

教育必須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因此《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倡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教育所關注的是到理想個體的生成與發展,它有這樣兩個相互制約、相互聯結、相互規定、對立統一的基本觀點,那就是:價值引導和自主構建[3]。行為主義心理學家認為:自主學習包括三個子過程:自我監控,自我指導,自我強化,這三個子過程都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反思力。反思性教學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兩個學會加速師生共同發展”,反思性教學能提高教學效益。

4、目前我國反思性教學研究的不足之處

十多年來,研究者對反思性教學進行了許多有益的探索,但我國的研究還存在以下一些不足之處:

(1)考慮老師因素多,考慮學生因素少;

(2)理論探討多,實踐探討少;

(3)研究通用型反思性教學多,研究具體教學情境下反思性教學少;

(4)理論與實踐研究“兩張皮”現象嚴重。

二、數學教學反思的界定和理解

數學教學反思是指數學教師對數學教學活動的反思,是指教師藉助數學課程念、教材內容、學生學習數學的規律、數學教學的目的、方法、策略來研究自己的教學,來對自己的教學活動和教學經驗進行思考,從而改善教學活動、教會學生學習,發展完善自我、學會教學的活動過程。它立足於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的回顧、考察、診斷、反饋和調整,強調數學教師對自己教學實踐中的不良行為或不合適宜行為的改善和優化,以提高其教學能力和水平,並不斷加深對教學活動規律的認識,從而適應發展變化的數學教育要求。

三、研究現狀與現實意義

隨著“新課程”的實施,開展教學反思的思想在教師隊伍中已有所滲透和體現,但是情況並不盡如人意。主要表現在:

①反思意識淡薄的教師佔多數。老教師靠經驗不反思,新教師只教學沒有反思意識。

②只反思解題經驗和方法,發表的多為解題經驗反思方面的論文,缺少教學理念、教學思想、教學方法、教學過程組織方面的反思。

③只注意教後反思,不注意教前和教中反思,不注意教學的動態生成性反思研究。這種研究大都處於自發狀態,缺乏系統性,星星之火,未成燎原之勢。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10

“國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研究”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國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研究”課題研究開題報告在《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與《數學新課程標準》貫徹實施的新環境下,為了進一步提高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鍛鍊學生的思維,進一步培養國中學生合作、交流學習的方式,,全面推動新形勢下農村國中學生的合作學習,特成立本課題小組。結合我校目前開展進一步貫徹素質教育新精神,我們確立了“國中數學小組合作學習研究”為研究課題。這裡將課題研究有關的幾個重要問題報告如下:

一. 課題的應用價值與意義

1、課題研究的意義 新的教育方式,教育形式,要求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人,不再是課堂的主宰。取而代之的是“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因此,如何在課堂小組學習中加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對在新形勢下,發展學生的能動性有很大的實踐意義。

2、課題的應用價值 本課題研究具有以下幾方面的實際應用價值:

1)扭轉教學現狀 傳統的教學方式,注重的是教師的教,注重的是知識的灌輸。現代教育的發展則趨向以學生,學法為出發點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運用知識的基本技能並重視學習能力,應變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因此,小組合作學習適應了現代學生課堂學習的需要。

2)學習形式的轉變 傳統的學習方式,注重知識的記憶,注重知識的運用,而現代的學習形式更加註重讓學生明白知識的轉變和形成過程,然後,在這個前提下,進一步推動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繼而解決問題的能力。小組的合作學習,正好給學生提供了這樣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平臺。小組內同學的相互合作、交流,對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也將產生巨大的作用。

二、本課題研究的主要思路與觀點

1、課題的涵義界定

1)學生課堂合作小組的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其目的是指導學生,在相互交流中自主學習,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主渠道和主陣地,“引導學生自主創新學習”理論中的“引導”之涵義在於以下三個方面:

教育是有方向和目標的,教育的方向和目標是教育活動的核心。一切教育活動直接或間接地為達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展開。

2)教師對學生的成長負有道義上的責學生是具有極大可塑性的個體,教師在學校肩負著幫助學生實現自我價值和追求成功的責任。受教育者是有自由意志和人格尊嚴的、具體的、現實的個體。尊重學生的意志和人格是教育本身內在的規律。“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創新學習”有著內在的聯絡。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和思想。創新學習是一種超前教育和境界。前者是基礎,後者是超越和昇華。

2 、課題研究目標

1)小組合作學習,目的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小組內學生的交流、合作,共同完成某個知識點的學習。讓學生在相互的交流、合作中,形成共同進步的格局,互幫互助,“一個都少不了”。

2)更新課堂學習觀念 小組合作學習,旨在改變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地接受學習。讓學生在課堂的學習中,通過教師的指導,在同學間的相互交流、合作學習,體會到知識的形成的過程,進一步培養學生課堂學習的自主性、積極性和趣味性,為今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3.課題的研究方法

1)主要採用課堂觀察、教師和學生訪談,

2)深入一線廣泛調研和深度反思相結合,

3)綜合運用實驗法和經驗總結法。

4.課題的研究步驟

(一)20xx年3月—20xx年5月 理論學習與開題論證階段 主要內容是:

①認真學習課題研究的相關理論、研究方法,填寫申報表;

②運用文獻研究法,深入學習關於合作學習的相關教育理論,對合作學習進行理論上的研究;

③制訂實驗計劃和方案。

(二)20xx年6月—20xx年10月 第一階段實驗 主要內容是:

①採用教育調查法,對教師成功和失敗的合作學習教學案例設計進行調查,並進行分析和總結;

②對學生進行關於合作學習的問卷和訪談,瞭解學生對於合作學習的態度、看法,調查學生喜歡和能夠接受的合作學習方式,進行比較和研究;

③制訂第二階段實驗方案,為下階段實驗做準備。

(三)20xx年11月—20xx年6月 第二階段實驗 主要內容是:

①按計劃在繼續第一階段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小組合作學習的實施;

②學生撰寫小組合作學習的體會;

③總結第二階段的實驗成果。

(四)20xx年9月—20xx年12月 總結階段 主要內容是:

1)收集和整理研究資料,分析和研究實驗情況;

2)制定總結階段計劃;

3)總結和提煉研究成果;

4)全面總結實驗工作;

5)結題論證;

6)成果展示(研究論文、研究報告)。

5、預設研究成果 第一階段(準備階段):(20xx.3—20xx.5)

確定課題,制定方案 第二階段(實施階段):(20xx.6—20xx.10)

1、調查案例,分析原因

2、制定第二階段計劃 (20xx.11—20xx.7)

1、改進措施,鞏固成績

2、總結經驗,整理資料 第三階段(總結階段):(20xx.8—20xx.12)

整理材料,撰寫研究報告、結題報告,總之,在每個階段的研究過程中,要定期召開研究人員交流會、研討會、學習理論,提高認識水平,交流經驗,及時反思,用校本研訓的理念,指導課題研究。我們課題組全體成員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飽滿的工作熱情,精誠合作,同心協力投入到這項課題研究工作當中,為我校的校本課程的研發與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做一點貢獻,更重要的是通過研究使我們自身的執教能力大幅度提高。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11

目前國小數學作業設計的現狀

(1)長期以來,由於應試教育的影響,作業設計內容拘泥於課堂知識,拘泥於教材,往往以試卷出現的形式作為課外作業的模式,完成同步練習,機械、重複的較多。作業陷入機械抄記、單調封閉的誤區不能自拔。那些限於室內,拘於書本的靜態作業使學生埋頭於繁瑣重複的書面練習而苦不堪言。作業脫離學生生活實際,圍著書本做文章的現狀,削弱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泯滅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2)我校數學教師一般都承擔兩個班的教學任務,而且每個班級人數較多,教學工作量大,多數時間和精力用於完成基本的教學任務,而用於教學研究的時間很少。平時作業設計單一化,甚至僅侷限於使用課本中的習題以及與課本配套的教輔用書中的習題。沒有認真地思考設計學生的作業,更難做到針對學生的作業進行合理的評價,這往往導致一部分學生討厭數學,怕數學,隨著年級的增高,兩極分化嚴重。綦春霞在《數學理論與數學課程改革》中說:單純的訓練甚至比停止訓練更容易讓人腦神經出現萎縮,對數學技能訓練來說,單純、機械、過度的訓練會阻礙學生的智力發展。因此,合理進行作業設計已成當務之急,隨著新課程標準的推廣,課堂教學的改革的深入,我們學校大多數數學老師意識到有效的作業設計的重要性,迫切的要求加入研究的隊伍。

現實社會的要求

(1)新課程明確提出: 有效的作業設計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重視課程內容與現實生活的聯絡,增選在現代生活中廣泛應用的內容,開發實踐應用環節,加強實驗和各類實踐活動,培養學生樂於動手、勤於實踐的意識和習慣,提高實際操作能力。

(2)課題組為增強國小數學作業設計有效性,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提高和數學思維的發展,針對我校數學教學實際、學生實際和數學學科特點,提出本課題的研究《國小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研究》課題開題報告範文《國小數學作業設計的有效性研究》課題開題報告範文。認為通過此課題的研究可以減少在教學時間和練習量上加班加點,促進教師反思自己的 備課、作業設計 切實轉變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況,促進學生的人格和身心的發展。

國內外研究現狀

(1)在基礎教育較發達的西方國家,在數學作業的設計的研究與實踐中一直比較重視學生學習數學能力的培養和數學思維的發展,英國中國小生課外作業設計形式多樣,有書面作業、口頭作業、聽力作業、表演作業、實踐作業等,這樣既提高了孩子做作業的興趣,又提高了作業的效益。從而實現學生自主性發展。借鑑國外的經驗也將有助於本課題的研究。

課題研究目標

合理有效地設計作業、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業習慣,變被動地完成作業為學生自主樂意地接受、鞏固和內化知識的過程。

通過有效作業的訓練使學生靈活地掌握學習方法和學習技巧。

作業的設計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品質,要成為學生獲取新知識的重要手段。

因人、因地制宜地使作業具有開放性與層次性,使學生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揮。

數學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篇12

我校以《國小生數學計算能力的研究》為課題,課題批准編號:xxxxx—xx。經領導批准,今天開題,我代表課題組,將本課題的有關情況向各位領導、專家和老師們彙報如下:

一、本課題選題依據

理論依據:《數學課標》中規定:“要使學生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的能力。”在教學要求也強調“使學生能夠正確地進行整數、小數、分數的四則運算,對於一些基本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並逐步做至計算方法的合理靈活。”

實踐依據:根據平時作業、單元測試和期末測試的質量分析情況看,發現我校學生在計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靈活等因素,從而造成學習質量有較大的參差。因此,數學組的教師通過討論,決定開展提高國小生計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為了提高學生對計算的興趣,能靈活運用各種運算定律,快速、準確地完成各種有關的計算。在基礎教育階段如果沒有了紮實的計算能力,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更嚴重的將會阻礙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發散性、和創造性。因此,提高國小生數學計算能力就成了國小數學的重要問題。基於此,我們提出了本課題的研究。

二、本課題研究的意義

對於每個人來說,在國小階段形成一定的計算能力,這是終身受益的事情,而且,學習數與計算的過程是培養和發展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過程。系統觀察國小數學教學,計算教學佔有非常大的比重,單看每冊的教材目錄就能發現;並且在學生練習冊中,計算的比重也是顯而易見的,單是一張數學試卷,從簡單的分值來看,100分的試卷中計算就佔了40分,還不包括填空、判斷、選擇、解決問題、綜合運用中的計算。對此我們想通過此課題的實踐研究,克服計算教學的一些弊端,使我們的計算教學充滿活力與生機,能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讓學生喜歡上計算課,做計算題,從而達到計算水平的大力提高。

三、國內外研究現狀

根據我國《數學課程標準》要求,應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運算能力、空間想象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以及創新意識。其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是異常重要的,不同年齡不同學校都對這方面進行了加強和滲透。如:簡單速算、口算、估算等。但在教學過程中,這些內容容易被教師忽視,教師和學生的著重點都在“重、難點”的基礎知識上,而忽視了計算能力的提高,這反映了總體要求和具體實施上的矛盾。

縱觀世界各國,在對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上,大都有較高要求,如英國雖然不贊成煩瑣筆算,但十分重視心算的估算能力的培養;美國忽略了學生在計算能力的培養,是目前教學上的缺陷。

本課題將充分利用國內外已有的計算教學的經驗與理論,我們將在國內外已有的調查,研究,分析結果的基礎上充分結合當前我校學生計算能力的實際,進一步開展討論,力求建構符合我校教育實際情況的計算教學方法,教學策略。

五、研究的內容和目的

研究的內容:

1、分析造成學生數學計算的速度慢和計算正確率低的原因。

2、課堂上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突破口和計算訓練方法等策略。

3、培養學生良好計算習慣養成的研究

4、加強口算速算和估算教學的研究。

目的: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在切實減輕學生負擔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努力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六、課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收集材料,掌握理論,研究現象。在科學理論的指導下深入研究提高國小生計算能力策略,並在實踐中不斷研究新問題,總結新經驗。

2、問卷調查法。通過平時觀察和問卷調查相結合的方式,瞭解學生在計算課堂中態度與思維方面的實際情況,瞭解學生計算正確率的狀況,分析原因,研究策略。

3、前後對比法。研究過程中對實驗的學生進行測驗,從中發現這個班的計算水平,研究結束時再次對實驗學生進行測驗,在對比中得出最有效的方法和措施,在數學組推廣。

4、經驗總結法。實驗教師圍繞研究課題,結合研究實踐,積極進行經驗總結,及時將教學實踐上升為經驗理論,並初步形成具有一定實用價值的經驗體系。

七、課題研究過程:

本課題研究的時間為20xx年11月—20xx年7月,其過程如下:

1、準備階段:(20xx年11月——20xx年4月)

加強理論學習,開展調查研究,進行初步探索,制定實施方案。主要圍繞新課程理念和數學計算教學的理論,組織開展學習,豐富實驗教師的知識貯備;實驗教師掌握課題研究的方法和流程。調查學生計算能力的現狀,分析原因,研究對策,制定課題實施方案,為開展研究作好準備。

2、實施階段:(20xx年5月——20xx年6月)實施研究方案。

(1)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現有基礎,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教學計劃並備好每一課。在數學課堂中要紮實地落實好計算的訓練。

(2)教師密切觀察學生的表現,分層次進行作業佈置。既要關注能力相對好的學生更要關心能力相對低的學生,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對自己充滿信心。

(3)尋找能夠提高學生數學計算速度和計算正確率的教學突破口和教學訓練方法等策略。

(4)課題開題,完善方案,進行調查研究,分析原因,找出解決方案,將方案與全校數學教師交流,尋求驗證,並根據反饋資訊,及時調整研究方法,並將較為成熟的方法在全校推廣。

3、結題階段:(20xx年7月)

對研究物件進行計算能力檢測,進行前後對比分析,制定今後的發展方向。整理課題研究的過程性材料,進行分析、歸納、提煉、總結,撰寫研究報告,實驗教師撰寫研究論文,全面展示研究成果,準備驗收。

八、課題組成員:

主研人:丁軍豔

組 員:郭瑞濤 劉玉玉 陳小元 曹茸 韓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