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校園/列表

小孩不笨觀後感9篇

當觀看完一部作品後,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吧,這時我們很有必要寫一篇觀後感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孩不笨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孩不笨觀後感9篇

小孩不笨觀後感1

今天,骨幹教師培訓班組織大家觀看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雖然是一部教育電影,但影片一開始便深深地吸引了我。影片開始的導語出現了這樣一些語句:“你最後一次稱讚別人是幾時?很久了,對嗎?你最後一次被別人稱讚又是幾時?很久了,對嗎?”立刻讓我們帶著思考和回憶進入了影片的主題中。隨後,在相對輕鬆、幽默的氛圍中,影片開始了故事講述,出現的情節和語言總會引發觀影者或開心、或會意地笑。隨著情節的深入,人物的發展,不斷會有某個橋段、某句臺詞甚至某個動作,一次次地撞擊著我的心靈,引發著我的思考,也讓我的眼淚一次次湧出眼眶。

影片生動形象地反映了家庭、學校教育的現狀,我們熟悉的實際生活中的一些場景在電影中得到再現,讓我們產生強烈的共鳴。整部影片圍繞著兩個不同家庭中的三個孩子,在現代的家庭和學校教育的影響下,個性、思想、心理等各個方面的成長、變化、成熟的過程。認真、投入地看完影片,有很多鏡頭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回味,感悟頗多。

影片描述了兩個家庭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方式和施愛的方式。其中一對父母忙於各自的工作,疏忽了孩子,當孩子獲得成功時,父母沒有給予讚賞,反而對孩子的進步不屑一顧,而當面對孩子的問題時,更是主觀地責備,從沒有靜下心來與自己的孩子有效地溝通交流。因此孩子和父母之間漸漸地衍生出一道不可逾越的鴻溝,簡單粗暴的責備、冰冷獨斷的語言將孩子心中的希望和對家庭的愛一點一點地澆滅了。另一個是單親家庭,不善表達愛意的父親,一直是用拳頭來解決孩子的所有問題,同時也打破了與孩子之間的寶貴的親情。其實,站在家長的角度考慮,可以感受到,家長是愛孩子的,是希望孩子能獲得更好、更出色的進步。只是他們沒有意識到,孩子是需要鼓勵的,需要關注的。成人一句鼓勵的話語、一個讚賞的眼神、一個肯定的手勢,都會給孩子的成長增添無窮的動力。

影片另一個主要描述的物件是學校、教師的教育。教漢語的老師經常加班加點,用自己的錢給學生買漢語詞典,看到學生考試成績不理想時很著急,等等的表現,反映出教師對學生是有愛、有責任的,只是這位教師同樣僅僅站在了成人的角度,看待學生、看待問題,忽略了孩子的思想、孩子的個性和孩子的需要,用自己認為的正確的方法對學生實施教育。而另一位老師的一句話則蘊含著深刻的含義:“作為老師我們要有一把鑰匙,多看學生的優點,少看他們的缺點。”回顧我們的教育實踐,我們是否真正的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理解他們,去教育他們?是否經常發自內心的誇獎孩子?是否關注孩子的內心世界,和他們有心靈的溝通?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麼孩子也許正在遠離我們,我們所實施的所謂的教育也就失去了一切價值。

一個爛蘋果在這部影片中隱喻了老師、家長眼中的壞孩子,由於它身上有種種問題,所以我們就會拋棄它。但如果我們把爛掉的部分去除掉,它還可以成為一個好蘋果,反之如果拋棄了,那麼他們的一生就徹底完了,再也沒有迴旋的餘地。其實這是在暗示我們教師和家長,需要轉變觀念,轉變思想,嘗試著把成人眼裡的不可理喻變為非常自然,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讀懂他們的思想,尊重他們的個性,這樣我們的教育才能落到實處,才能體現價值,才能幫助孩子獲得有益的成長。

一部電影引發了我對教育行為的思考,對幼教職業的反思,孩子的成長、發展是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這期間需要教師、家長的引導、支援、幫助、提示等等,但是所有這些都應建立在理解、尊重、關注、肯定孩子的基礎之上。脫離這些我們的教育便成為簡單粗暴毫無意義的空殼了。作為幼兒教師,我們擔負著基礎教育的重任,是為幼兒終身的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這對我們提出了更大的挑戰。《指南》中也特別提出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和諧發展,讓幼兒度過快樂而有意義的童年。

讓我們毫不吝嗇地讚賞孩子吧,讓我們全身心地關注孩子吧,讓我們真誠地敞開心扉,把最好的愛送給每一個純真的孩子!

小孩不笨觀後感2

故事情節其實非常簡單,甚至有些俗套,無非是描寫兩個家庭父母與孩子之間從“因為忙而無溝通”,到“孩子的心靈逐步走向墮落”,再到“偶然事件架起溝通的橋樑”,最後終於找回“曾經茫然、失落的心靈”!

劇中故事情節選擇了現實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事例:學生在家從父母那裡看到的是冷戰和漠不關心,得到的是埋怨和責罵,甚至是暴打;在學校接受的嚴格校規校紀的約束,一次次考試失敗的打擊,承受的是考試失敗後老師無情的諷刺和挖苦。在社會上受到的是一些不健康現象的侵襲,品嚐的是對社會的朦朧無知和無奈;家長懷有一顆恨鐵不成鋼的憤怒的心,體驗的是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累的苦和孩子學習不長進的真切的恨,由衷的發出了“我說什麼語言,你才能聽地懂啊!”;教師面對的是調皮搗蛋、桀驁不遜的學生,雖然是磨破嘴皮的說教,卻最終不見效,用自己的百般辛苦換來的是學生的不理解和超出常理的反抗;校長抱有一顆善良的心和美好的願望,雖是在勤勤懇懇的誨人不倦卻不得不用無情的制度來懲罰自己喜愛的學生。整個社會都亂了,教育者成了不近人情的魔鬼,受教育者是不可理喻的叛逆,本該和睦相親的家人卻反目成了仇敵。這些不可理解的現象是怎樣遭成的呢,怨誰呢,怎麼解決呢?

電視劇在展示了當前社會的不正常現象後,也揭示了它形成的原因,並給出瞭解決的方法。社會自有正道,人間總有真情。孩子需要理解和呵護,學生需要尊重和鼓勵。在任何時候社會的真、善、美總是多於假、惡、醜,真理總能驅除謊謬。人在自身善良本性的召喚下,總能撥開迷霧見太陽。在經歷了不少風風雨雨、坎坎坷坷之後,用血的代價換來了答案:充滿真情的語言,孩子才能聽地懂。人們終於認識到了人間大道。父母應敢於對孩子大聲的說出你的愛;教師應真誠的面對學生,嚴格要求的同時要用真情去呵護學生。教育的真諦在於尊重。

對於怎樣教育好子女,一直以來都是廣大教師和家長們共同探討的話題。其實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多種多樣,對於每個孩子的教育方法並非千般一律,應因人而異。要根據他的特點、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採取相應的方法。這就需要我們做家長的平時應做到有一顆愛心,還要細心,用心,耐心。這樣才能取到好的效果。

第一要理解孩子學會溝通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會遇到開心或不開心的事,作為教師和家長要認真聆聽孩子講話,把孩子當作朋友,與他一起分享情感,然後再談談自己的看法,取長補短,這樣你就可以感受到他對你的信任,讓他感覺父母是他最好的朋友。

第二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就要求做家長的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發現孩子有進步了,就及時地鼓勵他,要站在孩子的基礎上看孩子,不能拿自己孩子的缺點同其他孩子的優點比,那樣會傷孩子的自尊心。更不要經常指責他,那會使他說話做事等方面縮手縮腳,從而抹殺了孩子的天真。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優點,所以對孩子要多說:“你會行的,我相信你!”多肯定他,這樣孩子的自信心慢慢就培養起來了。

第三要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對他以後的成長很重要。首先要培養孩子對家庭的責任心,明確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尊重父母,努力學習,對家庭負責。其次要培養孩子對班集體的責任心,熱愛集體,關心同學,認真對待班級的每一次活動。作為家長要大力支援,不能忽視。

第四要教會孩子辨別是非對錯

讓他明確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自己應該做什麼、怎樣做,原理不好的行為,糾正自己的錯誤。

教育孩子是千古以來的大難題,矯生慣養不能解決問題,經常打罵也不能使孩子走向峰顛。孩子小的時候,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沒有成熟與定性,我們需要給孩子的是希望,是呵護,是關愛,而不能以自己的愛好去要求自己的孩子,也不要以學習成績為理由,去抹滅孩子心裡頭的那一點興趣。正確的引導與疏通,才是解決孩子學習的一種途徑。

小孩不笨觀後感3

對新加坡影視作品的記憶可以追溯到十幾年前,內容多是反映家庭生活。近些年很少看見新加坡連續劇,在國內公映的電影更是寥寥無幾。最近看了一部新加坡電影《小孩不笨1》(英文名《I not stupid》),我在感嘆編導智慧的同時,也思考著我們的教育問題。

影片以詼諧幽默的口吻描述了三個被分層後在EM3(慢班)唸書的國小生Terry、國彬和文福的家校生活狀況,揭示了新加坡社會的教育問題。

Terry生長在一個富有的家庭,生活起居都由女傭照顧,一切大小事情都聽從媽媽的教導。他是一個依賴性很強,沒有主見的可愛小孩。由於從小和中國臺灣乾媽學華語,所以他的華語很好,而英語和數學很差勁,也因此進了EM3。用他自己的話說:“我只是英文和數學的問題,我的智慧是沒有問題的!”

國彬喜愛畫畫,但是功課卻不好。媽媽認為他是不努力才這樣的。於是每天給他補習,並且聽了那些“三姑六婆”們的“經驗”:有藤條就拿90分,沒有藤條就拿30分。用“藤條教育”,給國彬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面對媽媽的打罵,國彬滿是自卑和恐懼。

文福很聰明,處事也比較老道,大概是因為常常幫媽媽在大排檔麵店招呼客人的緣故吧。但是“不會讀書”仍舊被別人看不起,包括自己的姑媽和表兄。

三個主人公來自不同的家庭背景,讓我們看到了不管是富人還是窮人,對孩子的教育都只注重“會不會讀書”。表面上看,這是為孩子好,但這種家庭教育是片面的,孩子的個性和才能不要說被髮掘,就連那一點“閃光點”也會被澆滅,對於孩子的健康成長,適應社會的能力都有反作用。

Terry勸阻了丟香蕉皮的姐姐,卻被對方罵了一頓,媽媽因此教育他不要多管閒事,因為“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以至於面對國彬兩次被人誤會打架,Terry都因為膽小怕事而沒有挺身作證。孩子原本是很有正義感和責任心的,但是在錯誤的家庭教育下,變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不會關心和愛護別人,這是令人痛心的。

“綁架事件”可以看出這三個孩子在面對危險問題時的處理能力。孰優孰劣,令人深思。

面對壞人的擄劫,國彬和文福逃下了車,但是看見Terry仍在車上,國彬大聲呼救,文福則勇敢地衝上車救Terry,卻被一起擄走。被困小屋中,Terry不知高低,還像在家裡一樣要指定品牌的牛奶和麵包,自己不會塗麵包,歹徒無奈做了一回“菲傭”伺候他。這個情節很搞笑,笑過卻發人深省。孩子身處險境卻不知,根本無法判斷好人和壞人。社會的複雜性讓我們不得不考慮如何讓孩子學會保護自己。

面對未知的險境,文福一直在等待時機和Terry一起逃跑。可是Terry卻天真地認為要聽大人的話,不準備逃跑。文福很生氣地告訴他不是每個大人的話都要聽的。逃跑的過程中文福選擇了沒人走過的小路,結果和前來救援的警察匯合,他們順利得救了。我很佩服文福,一個小孩在危急時刻可以冷靜地一步步擺脫危險,表現了很大的勇氣和智慧。成績優秀的孩子未必有這樣的能力。面對社會,處理危機的能力是我們必須要教給孩子的。

國彬雖然沒有被擄走,但憑藉驚人的繪畫天分,素描了兩名歹徒的畫像,向警察提供了極有價值的材料。

看到這裡,我很驚歎。國彬和文福這樣在學業上所謂的“落後學生”,融入社會生活中卻表現得如此有活力,如果我們拋開“不會讀書”的標籤,這樣的孩子可算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

慶幸的是,新的班主任李老師看到了孩子們的與眾不同,讓孩子們看到了希望。在她的鼓勵下,文福的數學成績進步很大,考到了92分;國彬拿到了國際繪畫比賽大獎;Terry在同伴的影響下,逐漸懂得關心他人,分辨是非,變得有主見了。

教育過程中,給孩子三六九等地“過濾”,極大地傷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他們在飽受學業壓力的同時,還要承受來自快班同學的嘲笑、親戚朋友和社會的輿論壓力。他們稚嫩的肩膀又能承受多少呢?如果僅以分數來衡量孩子的能力,恐怕我們會失去很多優秀的人才。

我們可以從影片中找到自己的影子,這也是片子能引起廣泛共鳴的原因吧。

小孩不笨觀後感4

我是和兩個孩子一起一邊流著淚,一邊反思觀看了《孩子不笨1、2》兩部影片的。影片通過一種通俗易懂的方式向我們傳達一種父母與孩子正確相處的資訊,灌輸一種親子相處的理念。兩部影片都是前半部分輕鬆、有趣、搞笑,後半部感動、賺人熱淚。而且故事情節都非常簡單,甚至有些事情自己也做過,有些話自己也說過。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相當不錯的家長,觀看以後發現,原來也有許多不足的地方。

其實每個孩子出生時,在我們心中都是獨一無二、而且是最好的,我們絕不會覺得他們比別的孩子差,更不會嫌棄他們。在他們還是寶寶時,他們哪怕是一個微笑、一個發音不清的音符,我們都會覺得他們很了不起。但當他們漸漸長大,越來越能幹、懂事了,我們卻總是埋怨自己的子女,沒有別家的孩子好,習慣於把自己孩子的缺點與別人孩子的優點進行比較,只看他們不好的地方,只向不好的方面想,只會一味說他們哪方面不好,哪方面不對,放大缺點而縮小優點。雖然也知道對孩子很不公平,但我們還是不會改變,因為我們有個冠冕堂皇的理由:我們這樣做是為他們好,好讓他們把缺點都改成優點,從而能成為完美的人。但如果我們能清醒地想想就知道,那是不可能的,這世界上根本就不會有人在每個人心中都是完美的,就如我覺得影片中的文福是個樂於助人的好孩子,但Terry的媽媽會認為他太多管閒事了。而Terry在他媽媽心中是個聽話的孩子,但我覺得他太沒個性,太沒主見了。其實,每一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缺點,我們不需要羨慕別的孩子優秀,就算有人拿我們眼中優秀的孩子與我們交換自己覺得滿身缺點的孩子,我們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拒絕,因為在我們心底,他們還是獨一無二,而且是最好的!既然他們是獨一無二,而且是最好的,我們更應該多表揚他們。

《孩子不笨2》的開場很特別,也很有創意。一個人從小到大,都喜歡得到別人的表揚,都樂意聽誇獎的話。片中也一直闡述著這樣一個觀點:不要吝嗇自己對別人的誇獎。生活中,年輕教師對班中的學生的稱讚與獎勵讓其他班的學生感嘆“那邊風景獨好”;老闆娘對打工夥計的點滴表揚和鼓勵換來的是夥計賣力的工作。但影片中的老師不懂得這一點,一位同學難得做了一次作業,卻得不到教師的認可,“做得這麼差跟不做沒什麼兩樣”;從而使學生覺得,原來做與不做同樣捱罵,當然就沒有再做作業的動力。家長也不懂得這一點:孩子幫自己修好了電腦,找回了重要的資料,他卻將剛才捱上司批評的氣一股腦兒地給了孩子一個“莫須有”的罪名。孩子本來滿心希望能讓父親知道,自己雖然讀書不行,但也有別的本事,卻成了痛苦的回憶。我想:我們在孩子的心中也是無可代替的,他們喜歡得到別人的表揚,但會更在意家長的肯定。

我們平時除了檢查學生作業,給孩子吃飽穿暖,看看孩子睡著沒有就算是盡了職責、完成任務。使孩子覺得“凡是我們喜歡的大人們都不喜歡,凡是大人們喜歡的我們都不喜歡。”孩子有問題,我們通常因為忙和沒耐性的習慣一審二逼三恐嚇,最後總是對孩子說:“我對你太失望了”。慢慢地,他們對家長無休止的嘮叨以及訓斥早就練就一副“好聽力”,正所謂左耳朵進右耳朵出。他們認為自己說不說都是錯,都要被罵,結果他們慢慢地就變成了“啞巴”,連與我們說話都懶得開口了,這就很容易出現“代溝”,那麼小孩子就越來越難管教,其實這就是缺乏溝通。有句廣告語說得好:“溝通從心開始。”其實“溝通”與“表揚”同樣重要。

我覺得學校要求家長與孩子一起觀看,真的很適合,使孩子知道,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家長們賺錢也都特別不容易,他們也有這樣或那樣的壓力,所以才會疏忽了和孩子的溝通,家長們亦會擔心管不到而使孩子學壞,但管得太多孩子會覺得無私隱、無自由。天下沒有完美的孩子,同樣也沒有十全十美的家長。孩子,希望父母可以瞭解你們,同時父母也希望你們可以體諒他們,只有大家都願意溝通,才能做到孩子開心,父母放心!

小孩不笨觀後感5

親情總是我們無法割捨的羈絆,也是我們最易忽略的情感。而在與之相處之時我們彼此或許都不是那麼融洽,或多或少都會有所爭吵。首先我想在思想上我們就有很多分歧,有些父母認為對於我們好的我們往往卻不覺如此。看過小孩不笨之後,我覺得那些小孩又何嘗不是我的縮影呢?當記憶之門開啟,往事盡在眼前浮現。

從小我就是一個叛逆的小孩,我總是不被大人們喜愛,那時總是在媽媽的藤條與吼罵之下長大,但那時只要媽媽要打我,我就跑,要是罵我就罵回去,就像小孩不笨中的成才一樣。記憶中最深的一次是有次在家看電視,媽媽回來把我打了一頓,然後我一生氣躲在奶奶家的柴房裡不出來,到中午時他們才發現我不見了,然後從村頭一直找到村尾,我只聽到外面喊叫的聲音,當呼聲漸行漸遠,我又悄悄的溜回家裡,跑到家裡的天台上坐著,時間就這樣慢慢過去,等到他們回到家再跑到天台上時看我滿臉通紅,而他們也已是汗流加倍,爸爸很生氣的打了我,那還是他第一次對我動手,無論媽媽和奶奶多麼不喜歡我,我一直都是他最驕傲的女兒,可他卻打了我,我哭了,不知道是因為被打還是因為愧疚。然後因中暑而暈倒了,自然沒有看見他們氣憤的背後那顆擔憂的心。之後雖然還是會被罵被打,但終不會為此而上演離家出走的戲碼。

等到上國中時,有次一家人一起去外婆家拜年,路上看見二姨家的弟弟妹妹,爸爸說我比較大,於是讓我下車,載著二姨家的弟弟然後走了,讓我和妹妹們一起走,我們家離外婆家很遠,所以我上國中了但對於外婆家的路依舊記得不清楚,同時我跟她們交流也不多,她們要等二姨過來然後一起,我向來不是一個願意等待的人,再加上認為爸爸不要我帶別人家的孩子走了的幼稚想法的產生,一氣之下說你們等我先過去,結果很不幸,我迷路了,最後原路返回等待他們的尋找,事實也是如此,他們分散在畈上一路找尋著我,而我雖然迷路但年少的我似乎並不害怕,就在那無聊的等待著他們的身影出現,最後被小姨夫給領回去了,回去之後他們笑著討論的是如何把我找到的,在哪把我找到的,至於我為啥要先走,我不開心的表情,迷路會不會害怕,怎麼連路都能走錯等等就自然無人去問津了,我倒也樂得不必為這麼大還迷路而難為情了。只是在之後的很多年裡只要我一個人要去稍微遠些的地方他們總是不讓,要是真去了並安全到達時他們就會投以讚賞的眼光。

等到上高中到現在媽媽的藤條已被折斷,謾罵也不再出現,轉而出現的是不住地嘮叨和叮囑。而那些被視作可笑幼稚的行為亦不再出現,替代的是那些個我知道了,你放心,你不用擔心,我又不是小孩子等等的話語。隨著時間漸行漸遠,思想及行為也開始趨於成熟,也慢慢開始瞭解他們的心情,試著去和他們交流,雖然我們之間還是有很多意見分歧,但總能找到一個平衡點去維持我們的愛。而我現在也無論在幹些什麼總會每天堅持打個電話回去彙報一下自己的生活,雖然只是一些平日裡的瑣事但我知道媽媽都很想聽很想知道其中每一個細節,而我現在所能做的就是不厭其煩的去一一為她訴說吧。

每個家庭都有他自己獨有的教育方式,或許不一定會被我們所接受,但我相信沒有一個父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的,也沒有一個孩子是不愛自己的父母的,只是在這種最親最近的關係中,我們反而忘記了如何去表達我們的感受,如何去交流我們的情感,如何訴說我們對彼此的重要。但無論如何只有堅信這份愛依然存在永不湮滅,那麼我們在人生的路途中就不會迷失了自己的方向,即使會也總能找到回去的路,不會使得自己彌足深陷。

家對於我們來說永遠說是一本深奧又不可不讀的書,從我們呱呱墜地之時,我們就開始在品讀之了,然後慢慢長大,成為別人父母,說著父母曾對我們說過的話語,最後變成爺爺奶奶,這樣周而復始,在家這個我們一生不能丟棄的書中反覆品讀,相互關心與體諒就是這部書靈魂之處。而溝通則是我們在翻閱之時所不可或缺的字典,只有通過溝通我們才能更好的品味到它的靈魂,達到彼此心靈交匯的彼岸,使得生命之樹常青。

小孩不笨觀後感6

看著這部既帶有搞笑部分,有懷有感人部分的電影,有時兩眼放光,忍不住捧腹大笑;有時兩眼撲閃撲閃的,有幾顆晶瑩的東西在眼眶裡直打轉。其中有一個鏡頭我至今都難以忘懷:因為父母對他們生活成長的`忽略,他們搶了老人家的金鍊子,周圍的人立刻報了警。兒子的父母趕了過來,本想打他,但警察正踏著步子朝這邊走來。父親為了能讓兒子有個兒子一個悔過的機會,他一把搶過金項鍊,求受害人謊稱是父親所為。受害人不肯,說是要給孩子一點兒教訓。父親見狀,緊緊握住受害人的手,當著眾人的面“撲通”一聲跪了下來。這時,那個屢教不改的兒子早已淚流滿面,嘴裡只喊著一個字:“爸,爸!?當我看到這一幕的時候,眼淚也掉了下來,我想作為兒子的他一定比我感觸更深吧!

可是當我們冷靜下來,回頭去看看,難道造成這一局面,父母們就沒一點在責任嗎?孩子小的時候,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都沒有成熟與穩定。他們的對錯觀也僅僅是一層迷霧。這段時間內,如果家長給孩子的是希望,是呵護,是關愛,而不是以工作養家為理由呵斥與不當的管教,那麼他們幼小的心靈就會對這個世界,甚至手中的書本充滿了希望。而反之,因為一兩次的成績,而認定孩子不行,成天忙工作回家後就是對孩子的呵斥甚至體罰,那麼OK,孩子的未來充滿了荊棘,這是心理上的,他們會認為,這個世界不屬於他們,並且對任何的事情都不會提起興趣,結果,自然是墮落。讚美,對於一個孩子,真的是很重要的,不要和成才的父親那樣說:“你有什麼可值得我稱讚的!”

研究表明,父母的期待會對孩子的學習動機和成績產生顯著的影響。父母就應該向孩子表達積極的期待,認為孩子是有能力學習的。當然父母的期待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當成功的可能性處於中等水平時,動機最強。這時最能激發孩子們的力量。

當然我們為人子的,也應該站在父母的立場上去想想,他們那麼努力的工作,那麼高標準的的要求我們也都是為了我們能走在別人的前面,做人上人,而在將來不要受別人的欺壓。真是可憐天下父母心哪!其實,你的父母越打你,越罵你,就說明他們心裡越有你。我記得有句老話:“打是親,罵是愛。”要是哪天父母對你不聞也不問,那麼說明他們心裡再也沒有你這個孩子。總有一天,你會比被父母打罵更痛苦、更難受、更想發洩!所以,如果你的父母很愛你,就一定要感謝他們給你帶來的溫暖、給你的幫助!同時,我從“父親下跪”的情景看出,父母真的很愛很愛兒子。每次打罵完,他們都會自己默默地傷心一次。因為打在你身,罵在你身,而都痛在父母心!因此,我們要更珍惜這段父母情,常常說一句“我愛你們,親愛的爸爸媽媽!”這可能會使他們十分欣慰,讓他們去發現我們自己的閃光點,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存在,從而更加的愛護我們、關懷我們!

不要一味的去責怪我們的父母不會愛你,凡事我們都去想想自身,我們應該努力的提高自我的認知,建立明確的自我觀念,而父母也應該去了解孩子成敗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改進教育方式,讓孩子們的優勢得到最大的發揮,去收穫更多讓他們健康成長的東西。

另外想要對各位家長說的就是,請不要以學習成績為理由,而禁止孩子做感興趣的事情,比如音樂,美術,甚至和《小孩不笨2》裡的成才那樣去學習武術。成績永遠不是人生的唯一道路。如果你們阻斷了孩子其他的路,學習的道路上又怎麼會用心去走?同時對於孩子的特長,也不要過於強求,那麼興趣也逐漸會變成不耐煩,結果也是不樂觀的。

由此,父母應當從2個方面看孩子的潛力,一是學習,一是特長。如果孩子在興趣上真的有

極大的天賦的話,大家也不妨抱著幾級的態度去去欣賞他們,或者是加大對他們的支援,努力培養他們感興趣的和有天賦的一面,這樣他們就會會周圍一切有更多的信心,更加努力的想要從各方面的去充實自己,讓學習成為他們的一種樂趣,又被迫學習變成主動追求。這樣不是父母和孩子都皆大歡喜了嗎?

小孩不笨觀後感7

《小孩不笨》乃20xx年新加坡最賣座的電影之一,此電影既溫情洋溢,亦笑中有淚,贏得來自新加坡本土社會各階層,包括政府高官的掌聲外,更是「時代雜誌」極力推介之作。

片中探討家庭關係、小孩子自殺、教育制度以及父母與子女溝通的問題,深入淺出,嘻笑怒罵,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電影;故事有許多隱喻,利用小孩和成人之間發生的事件,來比喻新加坡人和政府之間的微妙關係。

《小孩不笨》故事講述叄個就讀EM3課程的小孩子,如何應付學業及叄個家庭所帶來的衝突。新加坡的國小生到了五年級,便要依學業表現,被分派就讀EM1、EM2或EM3叄種不同課程,其中EM3內容最淺,亦被視為最沒前途。透過叄位編派到EM3課程的小孩,讓大家看到所謂的「精英教育」遊戲規則和家長那種「望子成龍」的心態,如何扼殺了一群無助孩子的命運。

三個讀書不好的小孩-文福、國彬和Terry,進入了EM3的特別班級,分別承受著無形的壓力。

文福自從被表哥刺激之後激起自尊心,發誓要考好成績,替坐牢的爸爸以及開面館辛苦養家的媽媽爭一口氣,新來的李老師積極鼓勵孩子和考不好的數學課程交朋友,研究它,接近它,摸透它的底,一定會考出好成績,果然文福成功了,逐步考出了76分和92分的好成績,這說明小孩子本身是聰明的,關鍵是教育方式的選擇,小孩子需要不斷鼓勵的;

國彬的媽媽陳太太因親身體會過沒有文憑的壞處,一直以藤條抽打國彬,逼著國彬勤奮。雖然國彬的繪畫天賦極高,並且國彬發揮繪畫天賦給警察提供了畫像,幫助警察抓到了綁架文福和Terry的綁匪,卻被媽媽漠視,就是要他盡力去把數學和英語考到90分以上。國彬曾經因為成績不好要自殺,卻在警察追逐不良少年時,被不良少年衝撞,而導致自殺失敗。看到國彬爸爸到警察局領回國彬時說的那句話:“世界上什麼事情都有解決的辦法,用自殺來解決問題是愚蠢和行不通的。”我不禁落淚了,從此媽媽不再打國彬,只是希望國彬盡力,媽媽患了血癌,在病床前,前來看望國彬媽媽的李老師告訴了國彬獲得美國舉行的世界少兒繪畫大賽第二名的好訊息,國彬媽媽欣慰地昏了過去。片尾,國彬媽媽接受了Terry捐助的骨髓,治好了血癌,國彬受到美國邀請出國深造繪畫,並且前途不可限量;

Terry是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大人的話特別是媽媽的話簡直就是聖旨,一句都不違背,甚至同學嘲笑他若媽媽讓他吃大便也吃麼?他竟然回答:“吃啊,媽媽一定會把大便弄得很好吃的!”Terry雖然家裡有錢,給朋友買禮物、分享漫畫、書籍、電玩,但喜愛依賴別人,做事沒主見,逃避承擔責任,身邊的人依然對其冷嘲熱諷,在他被綁架時,由於文福義薄雲天,救助他,被一起綁架了,文福一直鼓勵他並帶他一起逃跑,終於第一次沒有聽大人的話,勝利脫逃,遂決定不再做窩囊廢。看到以前打針的時候就嚎啕大哭的Terry,一邊勇敢地哭著和父母據理力爭,自己的骨髓自己作主,一定要為國彬的媽媽捐獻,救國彬媽媽的命,一邊在醫生抽取骨髓時安慰自己不哭不哭我不哭,我又一次聽任兩行熱淚順著面頰落下來,滴在正在為女兒搓洗衣服的塑料盆裡,這孩子知道如何和周圍人相處了,如何報答別人了。看到Terry勇敢地在家裡追逐傷害他自尊的父母生意合作伙伴的兒子,並要求對方尊重他,我知道這個孩子終於長大了,學會思考和自己判斷了。Terry救了國彬媽媽的命,國彬爸爸為了報答,想出的口香糖牛肉乾廣告創意救了Terry爸爸的牛肉乾生意,又一次印證了在社會上人們之間多麼需要互相幫助,走向共贏,並不只有自私自利、殘酷競爭才能取得成功一條道路。

三個小孩與父母們經過心理掙扎,逐漸認識到快樂的定義,並且孩子們也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All for our own good。

小孩不笨觀後感8

“誰不希望自己是聰明的人,誰不希望什麼都能一百分。誰能希望自己又呆又傻又愚蠢,誰會願意聽到你真的好笨……這是電影《小孩不笨》的主題曲。第一次聽到這個歌詞就讓我感觸很深。《小孩不笨》這部電影講述三個就讀em3課程的小孩子,如何應付學業及叄個家庭所帶來的衝突。terry生活優越,喜愛依賴別人,做事沒主見,逃避承擔責任。國斌喜愛畫畫,母親卻認為這會影響學習成績。文福需要照顧弟弟和幫母親開檔。看著發生在他們身上曲折的故事,尋找著這些故事裡自己的影子,體會著心中無法平息的感動。讓我真正的體會到它不僅僅講述父母對子女的付出,也演繹了子女為父母付出的愛。這一切明明都是美好的,可卻成就了一個又一個催人淚下的悲劇。看著看著我不禁潸然淚下,我為成才父親對成才的愛落淚;為tom為父親買剃鬚刀修電腦卻被否定而哭泣;為jerry想讓父母去看他的演出而付出的努力而哭泣;為tom媽媽為了兒子辭去工作而哭泣;為了tom父親為了兒子下跪而哭泣;更為兩代人之間不能互相理解溝通而哭泣。

這部電影中有這樣一個情節:國彬的媽媽在一間小房子裡給國彬輔導功課,一開始耐心地講解,接著,有些不耐煩,最後,發火、發怒……看到這裡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即作為教師又作為家長的我平時的點點滴滴。

作為教師的我,記得有位學生體育很好,就是不會做題,我先是慢慢講解,可是一遍,兩遍他還是不會,我失去了理智。我就說:“你怎麼這麼笨,就知道玩,就愛上體育課。”我也不知道當時這個孩子聽了我的這樣一句話會是什麼心情,我只知道我當時忽略了孩子們的差異,孩子們的認知水平是不一樣的,思維方式也是不一樣的。我應該因材施教,說你體育成績那麼好,老師相信你,你的其他科目也會一樣棒的,讓他在體育上有所發展,多給孩子一些關愛。也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我只是這樣一味地強調下去,把原本天真可愛的孩子讓他痛苦地活在我的嚴厲責罰之下。試問,如果我繼續這樣教育這個孩子,我還是一個好教師嗎?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學著慢慢對他改變看法,對她不是打罵,而是給予他賞識和肯定。這個孩子學習成績提高很快雖然還是勉強能及格,但是我知道他努力了,都會去肯定他。

此時的他已經工作了,但每次見到我總不忘提起當時我對他的鼓勵肯定。可見這對他來說真的是天大的好事。

我兒子今年7歲,上一年級,作為家長的我。我對他更是不會教育,也許是工作太累,也許是平時我的學生讓我心煩,在對待我自己孩子時我顯得沒有耐心。孩子犯下一點小小的錯誤,我不問清楚就是棍棒教育,從沒想過孩子內心的感受,導致孩子缺少信心,缺乏成就感。自卑的心加上他膽小的性格,總以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好,什麼都不如別人。我看了《小孩不笨》這部電影之後,我知道了在責備中長大的孩子,和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是不一樣的。在責備中長大的孩子只會覺得自己很緲小,在讚美中長大的孩子就會更加努力地去做別人讚美自己的事情,作為母親的我,要多多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每個小孩都知道自己父母很愛自己,更希望父母能更多的鼓勵孩子,讓孩子在鼓勵和讚美中健康成長。我要學著慢慢改變自己,學者鼓勵孩子,尋找適合我的孩子的教育方法,我要讓他重新找回會自信,讓他把事情做得更好。

德育為首,育人為主!重新去認識每一個孩子吧!他們都是不一樣的,即使不會背英語單詞,不會寫作文,但他們也會有自己獨特的思想。即使不會考高分,但他們對未來同樣充滿了期待和祝福。即使暫時還不是最優秀的,但他們也會長大,成為一個有用的人。

看了這部電影我明白了:“其實,每個孩子身上都有一個好孩子和一個壞孩子,我們要做的是喚醒我們身上的好孩子。”在我以後的教書生涯中,我會以《小孩不笨》這部電影時時處處提醒自己,每個孩子身上都有閃光點,只要我們在春天播下希望的種子,秋天就會有收穫的果實。讓我們高呼:小孩子真的不笨。

小孩不笨觀後感9

《小孩不笨》乃20xx年新加坡最賣座的電影之一,此電影既溫情洋溢,亦笑中有淚,贏得來自新加坡本土社會各階層,包括政府高官的掌聲外,更是時代雜誌極力推介之作。

片中探討家庭關係、小孩子自殺、教育制度以及父母與子女溝通的問題,深入淺出,嘻笑怒罵,是一部不可多得的電影;故事有許多隱喻,利用小孩和成人之間發生的事件,來比喻新加坡人和政府之間的微妙關係。

《小孩不笨》故事講述叄個就讀EM3課程的小孩子,如何應付學業及叄個家庭所帶來的衝突。新加坡的國小生到了五年級,便要依學業表現,被分派就讀EM1、EM2或EM3叄種不同課程,其中EM3內容最淺,亦被視為最沒前途。透過叄位編派到EM3課程的小孩,讓大家看到所謂的精英教育。遊戲規則和家長那種望子成龍的心態,如何扼殺了一群無助孩子的命運。

三個讀書不好的小孩—文福、國彬和Terry,進入了EM3的特別班級,分別承受著無形的壓力。

文福自從被表哥刺激之後激起自尊心,發誓要考好成績,替坐牢的爸爸以及開面館辛苦養家的媽媽爭一口氣,新來的李老師積極鼓勵孩子和考不好的數學課程交朋友,研究它,接近它,摸透它的底,一定會考出好成績,果然文福成功了,逐步考出了76分和92分的好成績,這說明小孩子本身是聰明的,關鍵是教育方式的選擇,小孩子需要不斷鼓勵的;國彬的媽媽陳太太因親身體會過沒有文憑的壞處,一直以藤條抽打國彬,逼著國彬勤奮。雖然國彬的繪畫天賦極高,並且國彬發揮繪畫天賦給警察提供了畫像,幫助警察抓到了綁架文福和Terry的綁匪,卻被媽媽漠視,就是要他盡力去把數學和英語考到90分以上。國彬曾經因為成績不好要自殺,卻在警察追逐不良少年時,被不良少年衝撞,而導致自殺失敗。看到國彬爸爸到警察局領回國彬時說的那句話:“世界上什麼事情都有解決的辦法,用自殺來解決問題是愚蠢和行不通的。”我不禁落淚了,從此媽媽不再打國彬,只是希望國彬盡力,媽媽患了血癌,在病床前,前來看望國彬媽媽的李老師告訴了國彬獲得美國舉行的世界少兒繪畫大賽第二名的好訊息,國彬媽媽欣慰地昏了過去。片尾,國彬媽媽接受了Terry捐助的骨髓,治好了血癌,國彬受到美國邀請出國深造繪畫,並且前途不可限量;Terry是一個非常聽話的孩子,大人的話特別是媽媽的話簡直就是聖旨,一句都不違背,甚至同學嘲笑他若媽媽讓他吃大便也吃麼?他竟然回答:“吃啊,媽媽一定會把大便弄得很好吃的!”Terry雖然家裡有錢,給朋友買禮物、分享漫畫、書籍、電玩,但喜愛依賴別人,做事沒主見,逃避承擔責任,身邊的人依然對其冷嘲熱諷,在他被綁架時,由於文福義薄雲天,救助他,被一起綁架了,文福一直鼓勵他並帶他一起逃跑,終於第一次沒有聽大人的話,勝利脫逃,遂決定不再做窩囊廢。看到以前打針的時候就嚎啕大哭的Terry,一邊勇敢地哭著和父母據理力爭,自己的骨髓自己作主,一定要為國彬的媽媽捐獻,救國彬媽媽的命,一邊在醫生抽取骨髓時安慰自己不哭不哭我不哭,我又一次聽任兩行熱淚順著面頰落下來,滴在正在為女兒搓洗衣服的塑料盆裡,這孩子知道如何和周圍人相處了,如何報答別人了。看到Terry勇敢地在家裡追逐傷害他自尊的父母生意合作伙伴的'兒子,並要求對方尊重他,我知道這個孩子終於長大了,學會思考和自己判斷了。Terry救了國彬媽媽的命,國彬爸爸為了報答,想出的口香糖牛肉乾廣告創意救了Terry爸爸的牛肉乾生意,又一次印證了在社會上人們之間多麼需要互相幫助,走向共贏,並不只有自私自利、殘酷競爭才能取得成功一條道路。

三個小孩與父母們經過心理掙扎,逐漸認識到快樂的定義,並且孩子們也理解了父母的苦心:天下的父母都是一樣的,所作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

TAG標籤:不笨 小孩 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