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精選15篇)

當細細品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於自己的讀書感悟,寫一份讀書筆記,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你真的會寫讀書筆記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京華煙雲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精選15篇)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1

不知怎麼的,當在心情浮躁不安時,品讀這本小說《京華煙雲》,原來躁動的心立刻能夠平靜下來,也許是被書中主人公姚木蘭那種穩重而又端莊的形象所吸引,被故事中青年男女在面對爭吵,背叛,分離時表現出來的如何愛,如何寬恕,如何追求而感動。電視連續劇與原著相比較,故事情節有許多不同,相比較而言,我還是更青睞與電視劇。

《京華煙雲》是林語堂先生所寫的長篇小說,故事講的是牛,曾,姚三家的愛恨情仇與悲歡離合。姚家的大小姐姚木蘭是京城有名的才女,她從小深受父親道家的影響,知書達理。在小時候因為一次逃難被拐後被曾家所救。在數年之後,曾家的大公子因為風寒,危在旦夕,曾家想到了沖喜,想到了木蘭,因為木蘭在他們心中是完美的,但木蘭沒有同意,曾家只好選中了木蘭的妹妹莫愁嫁給蓀亞,木蘭的好姐妹曼尼嫁與平亞,牛素雲嫁與經亞,而就在這大喜的日子,莫愁因為誤會蓀亞而逃婚,曾家來姚家要人,面對曾經的救命恩人,跪倒在地的請求,面對自己已經有了心愛之人時,木蘭選擇了替妹妹嫁給蓀亞。嫁入曾家的木蘭並不是和其他的新婚夫婦那樣過著幸福的生活,她的丈夫蓀亞看到新娘不是莫愁棄她而去,她的妹妹恨姐姐替她結婚,而她卻默默的面對著丈夫的背叛,木蘭一再善良的忍受著,終於當她得知蓀亞與另一個女人曹麗華有了孩子時,木蘭選擇了離婚,可這是曹麗華卻死了,蓀亞痛苦萬分,曾太太請求木蘭可以留下來,木蘭看著那個孩子,也許是出於母性的角度,木蘭同意了了。木蘭對那個孩子當作自己的親骨肉來看待。最後,木蘭贏得了蓀亞的愛與尊敬,贏得了愛情。而妹妹莫愁早已不恨她了,與立夫結為了夫婦,對於素雲後來傷害過曾家和姚家,即使素雲和經亞離了婚,木蘭仍然以一種寬容之心原諒素雲,致使再後來幫助木蘭共度那關。

木蘭在每位女孩心中都是完美的,她不僅擁有才能而且擁有一份寬容之心,贏得別人的尊重,贏得別人的好評。她以一份善良,一份真誠對待身邊的每一位人,不分貴賤。對於我們,被她那種精神而感動著,更應該學習她那種精神品質。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2

最後一個家庭,牛家。一個存在於整本書的反面家庭。牛思道唯利是圖,馬祖婆尖酸刻薄,牛懷瑜卑鄙齷齪,牛素雲蠻橫無理。唯一拯救了他們的是最不起眼的黛雲。牛素雲的一輩子,驕傲著活著驕傲的死去。在曾家和木蘭比上比下出言不遜,離婚後跟哥哥誤入歧途,成了當年的白麵兒皇后。風光又諷刺。最後素雲的一段描述很深刻,想活命,想要錢,就得做為日本做不正當勾當,謀害同胞。欣慰,慶幸,素雲最後的選擇為她幹過的所有壞事一筆勾銷,有什麼比幡然醒悟改過自新更值得慶幸的事情?牛家沒落理所應當,也代表了當時的政府官員家裡的鬥爭有多激烈。100個人裡不可能全是傀儡,總要有一個黛雲!

書裡還有很多小人物,比主角們的生活更加豐富。陳媽,一個鄉下老婆子在姚家做事,當我看到她自從兒子丟了以後每年都做大一號衣服不禁鼻子反酸。可憐天下父母心。後來陳三找到了,可是陳媽卻又沒了。這一對母子的陰差陽錯,讓人想起,那時那日的戰場,有多少母子生離死別;小小的銀屏,引起那麼大波浪;暗香的巧合相逢讓人相信命運之輪的轉動;陳三、環兒、博雅、阿瑄太多太多,每個人代表的一個世界,代表著一類人,代表的那個時代的一股強心力!小人物的輝煌造就了整本書的輝煌。林老細膩的筆觸沒有丟棄他們任何一個人,有生有死,讓人欣慰讓人安心。

書中有一段說老北京的語句,說的很好:滿洲人來了,去了,老北京不在乎;歐洲的白種人來了,以優勢的武力洗劫過京城,老北京不在乎;現代穿西服的留學生,現代捲曲頭髮的女人來了,老北京不在乎老北京的人,在戰火中依然在茶館挺細喝茶聊天,生活之計,永不停息!也許就是這種精氣神兒,讓北京撐到了最後,撐到了如今。

姚家,曾家,牛家,三個同樣的家庭以不同的方式宣告沒落。唯一慶幸的是家裡的人還是站在向著未來的大隊伍裡,帶著精神,勇敢的活下去。

整整一本書,蕩氣迴腸,把我帶回那年代,感受那時那刻的精彩!

感觸頗深,讀後感嘆,謹以為念。今後重讀感悟又將是另一番。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3

花兩個星期讀完了《京華煙雲》,的確是好書,對於我高一的閱讀水平恐怕是個挑戰。讀完了,第一感覺是,書中故事娓娓道來,平淡如水,但是蘊藏著極其深厚的中國文化底蘊,尤其原文以英文著成,不啻是向外國開啟一面解讀中國人、中國文化的窗子。

看書前就看過新版的《京華煙雲》電視劇,讀過原著,才知道,電視劇改編的實在是太離譜了,簡直把應有的內涵一掃而光,也許作為電視劇,要改編這樣一部缺乏戲劇矛盾的作品,非如此不能引來觀眾,恐怕也是很無奈的。對於書中關於中國的婚喪嫁娶、衣食住行,細緻如怎麼用鳳仙花染指甲,怎麼裹腳,妻妾地位的差別,怎麼抽、抽白麵,壯闊如天南地北的美景、美食,政治上的勾心鬥角,投機鑽營。這些知識的介紹只是自然而然的串場,更大的成功還在於一個個頗有個性的人物。

《紅樓夢》人物之多煞是壯觀,這部小說被稱為現代版《紅樓夢》,任務數量雖遠遠不及,但每一個都很成功。木蘭崇尚美的事物,喜歡奇思妙想,而又通情達理,心地善良。莫愁溫婉聰慧,身為富家之女卻毫不驕縱刁蠻,相夫教子以為樂。這兩姐妹可說是中國傳統的大家閨秀了,實在讓人喜愛。而立夫正直、爽朗、滿腹才情,又急躁易怒,以天下為己任,是中國近代那些知識分子的一個典型代表,他把妹妹嫁給陳三那一段叫我這個現代人看來都太過“現代”了。

故事主要描寫的是主人公們生活的變遷,背後的大幕卻帶有十足的政治色彩

講那一階段的事,是不得不於政治相關的。他們因戰爭而逃離,因政變而恐慌,正是因為發生在那個年代,故事才更具現實意義。書中的木蘭想過平凡的生活,而縱觀整個歷史,若是真有這麼一個大家族,在動盪的歲月裡,他們也真的是平凡的逃難者、掛念骨肉的父母、思鄉的遊子。正因為是從平民的視角,而非純粹戰爭的描寫,才更能體會到那種驚心動魄的可怕,因為讀者和他們一起成長,那種體會也更加深了一層。其實真正讓讀者覺得描寫生動的,不是渲染血腥,而是讓讀者對遭遇恐怖的人“熟識”,彷彿他一直在你身邊。

這真的是一本好書,它包含的豐富的知識超越了一般的小說,也許還有些我現在沒能深刻體會的內容,N年以後,也許我想起某一頁、某一段,又會心生感慨吧!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4

林語堂先生,是我最鍾愛的作家之一。讀他的散文,清新、和藹、可親、平易、近人,但卻不乏人生哲理。讀他的小說,《紅牡丹》、《京華煙雲》,一個個人物,栩栩如生,躍然紙上,讀書如見其人。特別是《京華煙雲》,更被譽為近代版的《紅樓夢》。讀他的第一本讓外國人瞭解中國人的作品——《中國人》,對中國人性格的全面闡釋,兼收幷蓄,既不像辜鴻銘先生那樣全盤肯定,也非全盤否定,應該說是站在一個比較中立的立場,頗有見地。

其中,在讀過《京華煙雲》之後,久久不能平靜,仍沉浸於人物故事的曲折離奇之中。林語堂先生本人比較尊崇道教,書中的姚老先生也是一位宗崇道教之人。他最欣賞的人物是書中的姚家二小姐——姚木蘭。曾經說過,養女當如木蘭。林語堂先生有三個女兒,無一人上過學校,但是後來每個人都成為才女,成就非凡。最可惜的是大女兒,嫁給一個外國人,在美國生活一段時間後,因性格不合而離婚。她兼具東西方兩種文化的薰陶,在處理自己個人問題的時候處於矛盾之中,既不能徹底放手,又沒辦法挽留。中年早逝。林語堂先生曾為大女兒寫過悼文,非常的悲痛。

身為一箇中國人,從小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下成長,骨子裡烙的是中國印,即便後來接受了許多的西方文化影響,但在碰到棘手的問題時,仍不免會轉到傳統文化中來尋求答案。因為骨子裡烙的是中國印。許多中國人都是外儒內道的思想。工作中要求“入仕”,忙碌的時候渴望“出仕”,從道家思想中尋找一些“寧靜致遠”的東西。

心理學上有一個詞語叫“刺蝟效應”,說的是兩隻刺蝟想要為對方取暖,可是彼此靠得越近,就越被對方身上的刺扎得鮮血淋淋。

通常人們會認為跟一個人吵架一定是跟他感情不好,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容易跟家人吵架,常跟情人吵架,會跟好朋友吵架。試想一下,原來常跟我們有爭執的人竟然都是跟我們最親密的人,而能夠跟我們發生爭執的人也對我們有一定的瞭解,所以有人常說“吵架”也是一種溝通,而願意跟你吵架的人,才是真正想了解你的人。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5

林語堂一直是我非常喜愛的一個學著,他學貫中西,更主要的是,他總是讓人覺得很和藹,從不會板起面孔教育人。

同一本著作,不同的人肯定會有不同的解讀,裡面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主人翁姚思安,他很顯然是道教學派的忠誠信徒,道教和儒家有什麼區別,從裡面的三大家祖可以看出了,一個是姚家,書香門第,富有之家,生意做的很大;另一個是曾家,顯然他的家族代表儒家思想的代表,為人處世,遵從禮節,對孩子的教育也非常嚴格;另外一家就是牛家,是追逐權貴和利益的代表,雖然也從書上學到了裝飾門面的所謂“學術”,但只不過是沽名吊益的一種粉飾和手段而已。從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爆發,中國當時屬於一個動盪的年代。在世事變遷中,無論那家都無法倖免於難,但在面對同樣的動盪和不按時,他們的反映和最後的結果卻大大不同。姚思安,道家的代表,認為一切都是虛無的,當一切繁華過後,一切都化為虛無,最後他很安靜的離開了人士,在世人的嚴重,他似乎真的成了仙人,可以遇見未來,最後安然平靜的離世。曾家,以儒家思想為主導,當一切變故發生的時候,他的反映,是對世事的不滿和憤恨,最後在悲哀中離開了人世。而牛家,榮華享盡,風頭盡顯,成了日本人的走過,最後成了人們的笑柄,日本人刀下的魚肉,讓世人恥笑。

雖然對儒家和道家理解不夠深刻,但我的感覺是儒家總喜歡認為自己是對的,別人是錯的,告訴你如何處事,如何做人。被稱之為出世的哲學,如果要工作,要入世,處處都能感到儒家的影響。而道家總是給人一種很隨意的感覺,他認為天人合一,一切順其自然,可以說是一種生活的哲學。對一切都抱著一種開放的態度,可以接受所有的觀點,經常認為自己是錯的,自己是微不足道的。歷來中國的文人總是在出世和入世中間徘徊,一心想成就一番事業,換選擇儒家思想,而一旦受挫,會不由的選擇道家文化,可以關心生活,關心自己。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6

最近在看林語堂的《京華煙雲》,說來慚愧,長到20幾歲,很多名著都沒看過。記得當時是看到網上書城有一個影視原著的欄目,瞥見《京華煙雲》的原著者是林語堂先生,突然來了興趣開始讀這本書。

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應該是高中的時候讀過他做的文章,依稀記得他是我的老鄉,以及文字的功夫十分了得。我本是一個很挑剔讀書的人,喜歡的書,看上幾遍都不煩,比如《紅樓夢》,不喜歡的書,就算勉強自己去看也是怎麼也看不完,比如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十年前讀到哪裡,現在還是讀到哪裡。

說的是北京城裡幾戶富家的少爺小姐們在動盪年代的愛情生活故事。林先生頗有些有意思的句子,讓人看了不禁讚歎,有時候給人似曾相識見紅樓的感覺,比如銀屏說:我又不是你們家買下的人,總有一天要離開了這裡,嫁給平實莊稼戶的。不是很像襲人對寶玉說的一番話嗎,巧的是所處的情形也相似。又比如說到木蘭大婚,有四人專管杯盤碗碟,有四人專司迎賓送客,等等,像不像賈府大喪鳳姐兒指揮的場景;還說到姚家買下王爺家的花園,

連園景都修得像大觀園似的,還有“青紗櫥”,樓臺水榭等等。對林先生的生平並沒有研究,不過藉著字裡行間猜測莫非林先生也很喜歡《紅樓夢》,《京華煙雲》裡相似的場景是向曹先生致敬來著,不過僅僅猜測而已。這是我自己在讀書時發現的一點樂趣,覺得很有意思。 讀書真是一件可以讓人平復心情的好事,雖然我說不上什麼具體的道理,不過確實對我有這樣的效果。每每看到精妙的句子,就覺得實在是絕妙之極,恨不得自己也能寫出這樣的佳作,把好詞好句收集起來,閒暇時候點評點評或做點發展擴充,實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年少的時候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現在看來讀萬卷書和行千里路同樣重要。書中沒有黃金屋,也沒有顏如玉,書中卻自有一份韻味在。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7

信仰和愛情人類永遠的主題,在人間有了男人和女人以來,男人和女人的話題一直是人們所專注的主題,無論文學也罷,現實生活也罷,對愛情的探索和思考似乎是無法迴避的。

裡面的女主人翁姚木蘭可以說是林語堂濃墨重彩所打造的一個形象,也是他非常喜愛的一個人物,她集道家和儒家於一身,既有道家的瀟灑脫俗,又有儒家的銳意進取。她的愛情無疑也是作者和讀者所關注的一個焦點,每個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境遇,對姚木蘭也是如此,因為自己無意的失蹤而結識了曾家,也許在冥冥之中,這是上天的一種安排,

最後她嫁給曾家的小三,曾孫亞。就在曾家到姚家提親的時候,她的心裡正充滿了對愛情的憧憬和幻想,而此時她心裡的如意郎君確實逸夫,逸夫生於貧寒人家,卻天資聰慧,才智過人,深得大家的喜愛,對於生活在富裕之家的姚木蘭來說,家教很好,對財富和金錢向來看的很淡,人生需求的東西本來就很少,對於積累的財富來說,

如果不能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和多彩,只是人生的一種拖累。所以她對逸夫的愛戀是發自心底的息息相通。亙古以來,人們對愛情的尋找,是不是都希望從中找到自我,從對方身上找到一種認可。最後她還是接受了所謂“天意”和境遇的安排,嫁給了曾孫亞,在世人眼裡她是幸福的,嫁到了官宦人家,而且孫亞容貌可人,性情溫和,顯然是人們眼中的幸福婚姻。也不能說她的婚姻就不幸福,但她的心裡一直為逸夫留這一席之地,時刻伴隨這她。一直到最後逸夫被捕入獄,她冒死相救,是什麼讓她有這種勇氣和決心。

婚姻是什麼,可以有一個老婆或丈夫,可以和你一起煮飯,睡覺,盡著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可每一個人的心裡也許都裝著一個屬於自己的理想伴侶,也許在生活中存在,也許只是一種概念,可每個人的心裡是否都為這樣一個虛擬或真是的人留著位置?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8

開啟著者序時,就吸引了我。

“本書對現代中國人的生活,既非維護其完美,亦非揭發其罪惡。既非對舊式生活進行贊同,亦非為新式生活做辯解。只是敘述當代中國男女如何成長,如何過活,如何愛,如何恨,如何爭吵,如何寬恕,如何難受,如何享樂,如何養成某些生活習慣,如何形成某些思維方式,尤其是,在此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塵世生活裡,如何適應其生活環境而已。”

這麼多“如何”,看的我心激動不已。看了該書之後再看該序,著實如此,有體會有共鳴有收穫。

有的書要在合適的時候再看,這個合適或許是能看進去的時候吧。以前看過點點《京華煙雲》,不管是電視還是小說都沒興趣。現在想看這本書是看了《風聲鶴唳》的緣故。《風聲鶴唳》被稱為《京華煙雲》的續篇。該書合我喜好,又有超出自己理解能力的東西,想一求究竟。看《京華煙雲》初的時候,就像偵探破案的感覺,發現自己知道的內容就暗自高興,互相有關聯的地方就天馬行空,自我推測,很是起勁。

《京華煙雲》有著現代《紅樓夢》之稱,高中時粗看過解說版的《紅樓夢》,對故事細節瞭解不詳細,而《京華煙雲》的描寫和《紅樓夢》有聯絡,想了解更多,則是勾起了看《紅樓夢》的興趣。兩書的聯絡之處有很多,都是描寫某社會背景下的大家族故事,都有藉著夢境暗示故事的發展和結局,用詩歌暗藏人物的命運等,人物的服飾和建築描寫的很是氣派,這個氣派怎麼感覺怪怪的,總之——就是描寫的相當不錯的意思。裡面的美食也是十分誘人。

裡面的眾多人物,除了酷似仙人的姚思安姚老太爺外,他從叛逆到領悟生活,領悟道家精髓外。除卻一些反面人物是大家所不喜之外,還有其他的眾多奇妙人物。總有那麼些人能讓我們為之傾心。我喜歡裡面很多的女子。豪放機智有靈氣的木蘭。沉穩睿智的莫愁,漂亮迷人且聰慧的寶芬,溫柔善良專情的曼娘,柔弱敏感愛古語的紅玉等等,眾多的美女子,我都愛。

正是她們的存在,故事才這麼精彩。

《京華煙雲》描寫的不僅是故事,也是作者的生活之道。怎麼說呢,書中隨處可見的生活哲學。不知道哲學是什麼,但總感覺,書中表達的是很有道理,並讓我相信,確實生活是這樣的。比如個人的性格影響未來的生活,木蘭和莫愁的性格就更好的說明了這點,(對她們倆的描寫有點像《理智與情感》中的兩姐妹的描寫)找伴侶時,性格也是有重大影響的,林語堂先生未說男女的性格要互補,小說給我的感覺是彼此最好性格互容。接著,生活的趣味是自己創造的,“情趣”咋看是個高大上的詞,實則是生活中的小事,木蘭就是裡面的代表。不管是廳堂還是廚房又或是戶外,吃穿住行玩樂等總是花樣多多。這裡的關鍵或是她有顆熱愛生活的心吧。還有很多想說的,可是沒讀懂,然後就是隻可意會不可言傳。

綜上,先放下它,等想看的時候再回顧。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9

用了七天時間看完了《京華煙雲》,書比電視好看,所以我喜歡看書,書中的人物更立體,更合理。我不是很相信現代的編劇們,經他們修改後的名著們總是失了味道,走了調。

很喜歡看歷史,歷史總是那麼的精彩,或許是因為留下來的都是歷史學家們精選下來的史料。最近研究歷史偏重於封建社會的家庭組成,在封建社會,女人大都被認為是男人的附屬,女主內,男主外。女人操勞於家務與孩子。有些地位的家庭,女主人的工作則更為繁重,管理下人,家庭外交,節假禮儀。封建大家族更像現在的家族式企業,男主人是這個家族的品牌,大家要靠這個品牌過日子,所有的活動都圍繞這個品牌開展。女主人更像這個家族企業的CEO。管理家庭是一門很精深的學問,家人的和睦相處,家族的外在聲譽的保持與提升,內在精神的堅持與傳承,家人和僕人的素養品德,子孫的教育,這都是耗人心血的。

在流傳下來的書籍裡面,有很多類似於《曾國藩家屬》《顏氏家訓》之類的書籍,看來子孫教育都一個家族來說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古時會有書香門第,官宦之家一說,也是家教不同。

之前讀紅樓夢,元春為這個家庭一直在隱忍,沒有自由。迎春太軟弱。探春太潑辣,惜春太執拗。妙玉太孤傲。寶釵太圓滑。相比之下,黛玉比較真實,有才氣,但是對黛玉一直有說不出的感覺,總覺得有什麼地方不對。而湘雲更為我所欣賞,有才氣,不必黛玉差,又性格豪爽。讀了京華煙雲之後對她們則有更客觀一點的認知,紅玉好比黛玉,太過聰明,凡是看的很明白,但是不知道如何排解,總是多愁善感,鬱鬱寡歡,心理上屬於不健全的哪種型別,把紅玉和木蘭莫愁一比,就很明顯的感覺到紅玉的不健康,人格上的不健全。電視劇裡木蘭成了寶釵,所以電視裡莫愁才會一直怨她的姐姐,她的行為給人帶來太多的心理陰影。太不真實,太過完美,沒有了自我。書本上的木蘭很好,活潑浪漫,奇思妙想。像是湘雲。書本上莫愁也比電視上的更加讓人喜愛,某些方面像是襲人。

看了京華煙雲很喜歡木蘭,她的人格獨立是我最羨慕的。她是好的女主人,同時她不拘泥於世俗,對自己的精神有很好的追求,在這種追求中,她得到滿足。木蘭和立夫是很好的一對,但是他們在一起不見的很幸福,木蘭會助長立夫的銳氣,不像莫愁可以剋制立夫,木蘭也不見得會像莫愁那樣為立夫做出那麼多的犧牲。那麼木蘭就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去奇思妙想,立夫也不會像蓀亞那樣包容木蘭。所以愛情不見得就是兩個人結合的最好理由。

思維有些跳躍,想起什麼寫什麼,希望這裡會成我這個愛胡思亂想的水瓶座之人的塗鴉之地。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10

許多人都說《京華煙雲》酷似《紅樓夢》,林語堂先生的初衷也的確如此。但如果說《紅樓夢》是個啼笑皆非的故事,那麼《京華煙雲》定然是個夢。

《京華煙雲》中描寫的最出彩的是女人。古典的,現代的;年輕的,年老的;出身高貴的,身為丫鬟的;老實本分的,工於心計;各式各樣的女人,個個個性鮮活,有血有肉;同一個女人,寫她從待字閨中到嫁作人婦生兒育女,從女兒到母親再到婆婆到奶奶外婆,不同階段的女人,她們的心理變化也都在不經意之間自然地展露出來。

然不久便發覺眾愛所歸,無不歸於姚木蘭。也難怪,林語堂先生之理想女子,集美貌、才華、修養於一身,持家業時老成持重,左右逢源;論學問時伶牙俐齒,理不讓人;該堂皇時則堂皇,金銀玉器,與王侯將相之千金堪比;該儉樸時則儉樸,荊衣布裙,與市井鄉野之村姑無異。古時的花木蘭,有膽有識,姚木蘭亦是如此,卻又多了份腳踏實地的本分。如讀書,有人讀到易,有人讀到淫,木蘭讀到做花生湯時要放鹼。喜歡的分明是立夫,卻又依著父親嫁給了蓀亞。

林語堂先生想必是希望那個木蘭便是如斯,他給她尋好了男子,如斯也應該像木蘭那般相夫教子,然而在訂婚的前一天,如斯卻與一個美國青年私奔,不多久離婚,從此她的世界便分裂成兩半,她安靜時仍是個才女,卻越發忍受不了這個她所不愛的世界,最終自殺,只在桌上留下一杯尚溫的香茗。

因為她不是木蘭。

木蘭的美,只能被稱做夢。

夢之所以美,是因為那是人人都向往的。

木蘭她也不是如斯。她沒有反抗,也沒有因為蓀亞的外遇而大發雷霆。人們說她太懦弱,其實聰明如木蘭,明白只有自己能拯救自己。

於是,她孤身一人,用她的智慧來救贖這場錯誤的婚姻。

她的美貌,她過人的才智,她的氣魄,她的膽略……這些其實都是微不足道的。木蘭之所以是木蘭,因為她懂什麼是寬容。寬容是一種很普通的美德,但要真正做到它,可以說是很難很難。寬容就是一門藝術,一門做人的藝術,寬容精神是一切事物中最偉大的行為。寬容待人,就是在心理上接納別人,理解別人的處世方法,尊重別人的處世原則。在接受別人的長處之時,也要接受別人的短處、缺點與錯誤。如果木蘭不寬容曹麗華,那麼事情可能會變得更糟。但寬容也並不是說一味地縱容。木蘭的寬容是有尊嚴的,是大氣的,不是一味地縱容,抑或故作姿態,千人千面,有氣度的。這種寬容才是真實的。

就算她只是一個夢,但也請記住她身上那種寬容與隱忍。不論是哪個年代,有此便已足夠,你可以在人生的路上走得很遠很遠,不會迷失方向。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11

《京華煙雲》這是一部中國近代的史詩。他記錄了從1900—1938年的中國歷史;記錄了那永遠不會被忘記的屈辱與傷痕;記錄了那亙古不變的老北京的'喜怒哀樂。

《京華煙雲》這本小說是林語堂先生25中英文著作中最有分量的一部作品。900頁45章。將近代中國描繪出一幅生動的風貌。1938年諾貝爾獎獲得者賽珍珠女士就是以這本書熱烈的推薦林語堂做候選人的。

《京華煙雲》這本書的名字吸引了我,促使我不由得想去了解在那層層煙雲中究竟發生了些什麼樣的故事。吸引我去了解我生長的這塊土地的歷史。在我的認識中這本書主要以主人公姚木蘭的人生為主線,反映了當時那段從安逸但卻到處曼延著腐敗轉向最終膨脹爆炸但卻充滿團結與希望的中國社會。姚木蘭,一個出生在北京富豪家中的千金,她沒有金枝綠葉的傲慢與嬌貴,更沒有傳統的陳腐觀念。她完全是朝陽下的一朵玉蘭花,高雅卻不失單純;聰穎卻不失賢淑。一個剛柔相濟的女子!故事從木蘭兒時一直寫到她人生之秋。寫她的童年趣事,被義和團紅燈照拐買最終獲救回家;寫她的深深埋葬在心底的愛情;寫她美滿的婚姻;寫她的喪女之痛;寫她在逃難途中的善行以及她在道家思想影響下的思考。故事是以兩個家族的人物命運來展現了舊中國的文化、政治與生活。各種性格各種階層的人物給北京城增添了萬種風情。有畫家齊白石、哲學家林秦南、思想激進的青年學生、不畏犧牲的愛國青年、奢靡荒淫的政客、海外歸來的學者、以及一些富商、和尚道士、日本軍和妓。讀來頗令人有中身在其中之感。

我喜歡的也是《京華煙雲》本書最閃光的一點就是其中的順乎自然的道家思想。那之中似乎充滿了智慧。把生死、富貴、人生苦樂看的那般透徹。這不禁讓我對莊子肅然起敬。莊子的哲學在書中影響了姚思安、姚木蘭和孔立夫。你一翻開來,起初覺得如奔濤,然後覺得幽妙,流動,其次覺得悲哀,最後覺得雷雨前之暗淡風雲,到收場雷聲霹靂,偉大壯麗,幽然而止。留給讀者細嚼餘味,忽恍然大悟;何為人生,何為人夢也。演繹了一場如夢般無涯的人生。

《京華煙雲》書中第三部分是“秋季歌聲”引用莊子的話是“臭腐化為神氣,神氣化為臭腐。”生無窮迴圈之道為宗旨:秋天樹葉衰落之時,春已開始,起伏迴圈,天道也。故描寫戰爭用這個道理便為舊中國的衰老意味著新中國的萌芽。故書中有“晚秋落葉聲中,可聽出新春的調子,及將來夏季的強壯的曲拍”等語。

還有一段論人生的永生與寶石的永生的。寶石的永生是單純的,它無情無感。而人的永生是種族的,他們是熱血的動物。這其中的道理也許我永遠都不會全弄明白,但我依然不得不承認其中的神祕與偉大深邃。

《京華煙雲》作品的最後一部分“秋季歌聲”描繪了戰爭中的中國,那悲慘的場景猶如就在目前,不禁讓人有種“觸目傷懷”的衝動。中華民族是從屈辱中獲得重生的,書中提到在殘酷的戰爭面前堅韌的中華兒女寧願選擇流離失所的日子也不願當亡國奴,戰鬥就一定會有犧牲,但年輕的炎黃子孫仍然為了保衛國家民族這個神聖的使命去付出,去奉獻,這樣洪峰般壯烈的場面,使我這個另一個時代的中國人感到自豪。我的心在震動。同樣是在這樣一片美麗的蒼穹下時空隧道的那一頭的同胞竟遭受著不一樣的苦難。日本對中國犯下的罪行將永遠刻在每一箇中國人心中。我們要立下亙古不變的誓言:強大我們的民族,讓光榮與繁榮環繞著它,不要再讓它神聖的名字受到外人的褻瀆!因為我們身上留著同種的血液。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12

我原本計劃是每個月讀一本書的。結果,計劃中的第一本書果真耗了我一個月的時間才得以讀完。其實,制定此計劃的原因,不過是想提升自我的文化水平,簡簡單單的做一個知性女人。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也有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其實,我不需要一定得讀懂它的意思,也不需要尋找顏如玉,只是希望通過讀書,可以開拓自己的視野,也能夠帶領自己走向一條文學道路。

京華煙雲,作者林語堂,此書是中國現代史上的一部文學鉅著,曾經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提名。對於林語堂的作品,我僅讀過這一本,對於他本人的瞭解,也僅從此書開始。將現代文學與古代神話相比較,我自然是萬分喜歡古代神話的,因為,我總覺得現代文學太過直白,也比較複雜,讀起來遠不如古代神話所帶來的新奇、有趣;特別是對於古代歷史的研究,我猶為喜歡。之前在長安上班的時候,圖書室裡有《中華上下五千年》讀本,有《世界上下五千年》讀本,有各個皇帝、妃子、詩人傳記,都被我每週一本,如飢似渴般的吸收到腦海裡。

我讀《京華煙雲》的起因,說起來很可笑:那天在噹噹網淘了一本安意如的《人生若只如初見》,被身邊的同事看到了,就順便要我幫她也訂一本《京華煙雲》,於是便一起下單。等收到書的時候,我便被這兩本書的封皮所吸引,感覺是特別的舒服。便央求她,我們相互換著看書。但是後來,我便搬來了深圳上班,而那本《人生若只如初見》也在阿珍離廠的時候,被帶來的深圳,至於《京華煙雲》我更是沒有機會去借來看了。

人的心理就是這樣:越是得不到的,便越覺得美好。對《京華煙雲》的思念,便從長安帶到了深圳。終於有一天在網上找到了電子檔,趕緊下載到本地電腦上轉換為txt格式,放在手機裡慢慢的欣賞。從2010年1月份到2月5號才終於將此小說看完,看書的時間也是很短,每天晚上睡覺前,拿著手機看上半個小時,堅持每天都看,才得以知道最後的結局。雖然結局不像結局,留給我無限遐想:木蘭最後到了四川嗎?暗香他們一家可曾平安?還有博雅這個姚家的獨子後代是否安然無事?當了兵的肖夫和表哥在戰線是不是平安勝利?

這本書,剛開始讀的時候,我以為就像是在介紹三大家族的成員和他們的得勢,從戰爭開始打,到木蘭丟失;從曼娘結友,到木蘭與立夫相識;從木蘭與家人團聚,到姚家與曾家結親;再從曼娘嫁與曾家,到木蘭暗戀立夫;從牛家得勢,到與曾家聯姻;直到最後三個大家族,分散避難,家破人亡。這是一部長篇巨史,一部介紹家族由盛到敗的縱向史記。以木蘭為中心,展開各個家族的述訴,與之關聯的一切故事,包括悲歡離合。

總止,這像極了一部《紅樓夢》的翻版,特別是關於黛玉、寶芬、阿非與銀屏這幾個人的愛情故事。看完之後,略作感想,特此書寫,不成文,僅共娛樂一番。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13

小說《京華煙雲》是林語堂先生旅居巴黎時於1938年8月至1939年8月間用英文寫就的一部長篇小說,並題獻給抗戰期間“英勇的中國士兵”。小說英文名為《MomentinPeking》,後譯為小說《京華煙雲》。在寫書之前,林語堂先生原本打算將《紅樓夢》譯作英文介紹給西方讀者,因故未能譯成。後決定仿照《紅樓夢》的結構寫一部長篇小說,於是便寫出了小說《京華煙雲》。有趣的是此書成為他最具代表性的幾部小說之一,也成就了他文壇的地位。溫聞名遐邇的美國《時代》週刊評價稱小說《京華煙雲》“極有可能成為關於現代中國社會現實的經典作品”。小說《京華煙雲》這部小說雖然是用英文寫成,卻極富中國文化底蘊色彩,非中國人是很難看出來的。如小說對姚、曾兩家深宅大院的描寫:古色古香的紫擅木傢俱、屏風、八仙桌、石獅把門;琳琅滿目的亭臺樓閣、花園池塘。這些不僅使迪菲的外國朋友再三感嘆,也讓中國的讀者也有些應接不暇。書中亦有涉及甲骨文、古董、陶瓷、古畫、京劇、二胡等內容的描述,又有佛教、道教文化思想的滲透。此種極具中國特點的小說,對於西洋人看書的習慣,是很難能體悟出來。正如書中談《紅樓夢》之處,當然非未讀《紅樓夢》者所能欣賞的。也有幾處諷刺某一派人,也得中國人才能領會。

本書大體上講述了北平曾,姚,牛三大家族從1901年義和團運動到抗日戰爭30多年間的悲觀離合和恩怨情仇,並在其中安插了袁世凱篡國,張勳復辟,直奉大戰,軍閥割據,"五四"運動,"三?一八"慘案,"語絲派"與"現代評論派"筆戰,青年"左傾",二戰爆發等歷史事件,全景式展現了現代中國當時社會風雲變幻的歷史風貌。但本書對現代中國人的生活,既非維護其完美,亦非揭發其罪惡;既非對舊式生活進讚詞,亦非為新式生活做辯解。用林語堂先生本人的話來講:“本書只是敘述當代中國男女如何成長,如何過活,如何愛,如何恨,如何爭吵,如何寬恕,如何受難,如何享樂,如何養成某些生活習慣,如何形成某些思維方式,尤其是,在此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塵世生活裡,如何適應其生活環境而已”。的確,讀完小說《京華煙雲》會發現此書確向西洋人介紹了一個真實、深刻、完備的中國社會。

林語堂這位藝術大師,用小說《京華煙雲》這樣一部中國近代的史詩。真實、深刻的記錄了從1900—1938年的中國歷史;記錄了那個時代老北京人的喜怒哀樂;記錄了那個時代中國人或沉睡或激憤的精神世界;記錄了那段不會被忘記的屈辱與傷痕。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14

許多人說“北京時刻”類似於“紅樓夢”。林語堂的初衷的確是一樣的。但是如果《紅樓夢》是一個諷刺的故事,那麼《北京時刻》一定是一個夢。

《北京時刻》描述了最聰明的女人。古典、現代;年輕和年老;出身高貴的,作為女僕的;誠實的職責,在計算中工作;各種各樣的女人,每個新鮮的個性,血肉之軀;對於同一個女人來說,不同階段女人的心理變化,從等待“閨房”這個詞到結婚生子,從女兒到母親到婆婆再到祖母和祖母,自然會在無意中顯露出來。

然而,人們很快發現所有的愛都是因為姚木蘭。難怪林語堂先生的理想女性是美、才和修養的結合。她在管理家庭方面既有經驗又謹慎,能夠收支平衡。談論學習時,一個人應該說話尖刻,不要讓別人理解。大的是大的,金銀玉,和王子和王子的女兒可比;說到節儉,它就是節儉。靜宜和布裙與城鄉的農村婦女沒有什麼不同。在古代,花木蘭勇敢而博學,姚木蘭也是,但她也有更實際的責任。比如讀書,有的讀彝語,有的讀陰語,木蘭讀書要做花生湯放鹼。顯然是立夫喜歡他,但據他父親說,他嫁給了孫亞。

林語堂一定希望木蘭會是這樣。他為她找到了一個男人,她應該像木蘭一樣。然而,在她訂婚的前一天,露絲和一個美國青年私奔了,不久就離婚了。從那時起,她的世界被分成兩半。她安靜的時候仍然是個有才華的女人,但是她無法忍受她不愛的世界。她最終自殺了,只在桌上留下了一杯溫熱的香茶。

因為她不是木蘭。

木蘭的美麗只能稱為做夢。

夢想是美麗的,因為它是每個人都渴望的。

木蘭,她不是這樣的。她沒有反抗,也沒有對孫亞的事情大發雷霆。人們說她太虛弱了,但事實上她和木蘭一樣聰明,知道只有她能自救。

因此,她獨自一人,用她的智慧挽回了錯誤的婚姻。

她的美麗,她非凡的智慧,她的氣魄,她的勇氣...這些實際上是微不足道的。木蘭就是木蘭,因為她知道什麼是寬容。寬容是一種非常普遍的美德,但可以說很難實現。寬容是一門藝術,一門做人的藝術。寬容的精神是最偉大的行為。寬容意味著從心理上接受他人,理解他人的生活方式,尊重他人的生活原則。在接受別人優點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接受別人的缺點、不足和錯誤。如果木蘭不能容忍曹麗華,事情會變得更糟。然而,寬容並不意味著盲目放縱。木蘭的寬容是有尊嚴和寬巨集大量的,不是放縱或故作姿態,面對成千上萬的人和麵孔。這種寬容是真實的。

即使她只是一個夢,請記住她的寬容和忍耐。不管年齡多大,都足夠了。你可以在生活中走得越來越遠而不迷失方向。

京華煙雲讀書筆記 篇15

最近在看林語堂的《京華煙雲》,說來慚愧,長到20幾歲,很多名著都沒看過。記得當時是看到網上書城有一個影視原著的欄目,瞥見《京華煙雲》的原著者是林語堂先生,突然來了興趣開始讀這本書。林先生的名字很熟悉,應該是高中的時候讀過他做的文章,依稀記得他是我的老鄉,以及文字的功夫十分了得。

我本是一個很挑剔讀書的人,喜歡的書,看上幾遍都不煩,比如《紅樓夢》,不喜歡的書,就算勉強自己去看也是怎麼也看不完,比如狄更斯的《大衛.科波菲爾》,十年前讀到哪裡,現在還是讀到哪裡。說的是北京城裡幾戶富家的少爺小姐們在動盪年代的愛情生活故事。林先生頗有些有意思的句子,讓人看了不禁讚歎,有時候給人似曾相識見紅樓的感覺,比如銀屏說:我又不是你們家買下的人,總有一天要離開了這裡,嫁給平實莊稼戶的。不是很像襲人對寶玉說的一番話嗎,巧的是所處的情形也相似。又比如說到木蘭大婚,有四人專管杯盤碗碟,有四人專司迎賓送客,有四人只管.......等等,像不像賈府大喪鳳姐兒指揮的場景;還說到姚家買下王爺家的花園,連園景都修得像大觀園似的,還有“青紗櫥”,樓臺水榭等等。

對林先生的生平並沒有研究,不過藉著字裡行間猜測莫非林先生也很喜歡《紅樓夢》,《京華煙雲》裡相似的場景是向曹先生致敬來著,不過僅僅猜測而已。這是我自己在讀書時發現的一點樂趣,覺得很有意思。讀書真是一件可以讓人平復心情的好事,雖然我說不上什麼具體的道理,不過確實對我有這樣的效果。每每看到精妙的句子,就覺得實在是絕妙之極,恨不得自己也能寫出這樣的佳作,把好詞好句收集起來,閒暇時候點評點評或做點發展擴充,實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年少的時候認為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現在看來讀萬卷書和行千里路同樣重要。書中沒有黃金屋,也沒有顏如玉,書中卻自有一份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