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石塔如佛散文隨筆

一塊巨石,不,六七塊巨石,疊加壘積烘托起一個團隊,下面幾塊敦實厚重,黑灰基礎,脊骨清晰,穩如泰山,上面一塊橢圓石頭圓潤順滑,亮漬油光,聰明絕頂,其他幾塊,像身,像胳膊,像袖子,微微前傾的身子,面朝東方,卑恭而謙遜,厚實而堅毅,屹立在藍天白雲下,成為前行的航標,膜拜的偶像,

石塔如佛散文隨筆

驚歎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幻彩之筆。

2017年春節,又一次踏上石塔山,在潘家灣集合時,偶遇同走太白的“承諾”和多年不見的“水晶”,彼此寒暄問候。戶外多年,相約亦常偶遇,除長線,大線,或重灌紮營線路會謹慎選擇驢友和領隊外,其他線路大多隨性而為,只要時間許可,跟誰,跟哪隻隊伍都可以走,實在沒有同行者或中意線路,也經常單槍匹馬,信馬由韁地在秦嶺淺山溜腿賞景。

屬於第四季冰川遺址石塔山的這塊搖搖欲墜的鬥型巨石,位於潘太路23公里處,當地人稱石塔爺石頭爺。

據傳,以前石塔山有道觀,一位老道帶著眾徒弟在此修行,當時修道人很多,香火很旺。在老道的眾徒弟中有一個“瓜”(陝西方言,傻的意思)的道士。這人拿今天的話說不夠精明,不識時務,不會來事看眼色,經常“只顧低頭拉車,不顧抬頭看路”,一門心思踏踏實實幹活,從不偷奸溜滑,像現在在單位裡不吃香的王寶釧,活沒少幹,罵沒少挨。師兄弟閒暇時間常拿“瓜”捉弄打趣,“瓜”也總是瓜瓜地哧哧一笑而過,從不惱火。

有一年,秦嶺大雪封山,山下的香客上不了山,山上眼看就要斷頓了,老道人召集大家商量到山下去度寒冬,待來年開春再回山上。瓜道士憨憨的問:“師傅,都下山,誰看廟啊?”他的師兄弟就開玩笑說:“你留下看廟嘛!”瓜道士信以為真,說:“能成!”

以為是一句玩笑話,但到下山時,“瓜”當真要留下來看廟,師傅及師兄弟再勸也沒用,“瓜”就是這麼犟。

到後來,這個吃石頭,燒大腿的“瓜”道士捱過了冬天,迎來了雪融春來之時,道士們上來一看,道觀被收拾的乾淨整潔,一塵不染,師徒們無不詫異,問“瓜”怎麼過冬的,“瓜”說:沒吃地就吃石頭,沒柴燒就燒腿。看眾人不信,瓜道士提了一筐石頭,又燒一鍋水,加了點鹽,把一支腿伸進爐膛呼呼地把火燒開,石頭在鍋裡翻滾沉浮,不多時,“瓜”端了一碗石頭讓師傅及師兄弟們品嚐,大家目瞪口呆,都說牙口不好,無福享用,眼看著瓜道士像吃土豆一樣把一碗石頭吃進肚裡,撫撫肚皮,打個飽嗝,好了。

如此演示了一遍,師傅立馬拜倒在地,說:你才是真正的真人,活神仙,以後你當師傅,大家都跟隨你修行。

日月如梭,歲月更替,轉眼間,瓜道士也老了,他把徒弟叫到身邊,交代後事,最後說了句:我要上天了,頃刻間,他肉身騰起,化為一道精魂直奔南天而去,為紀念這位尊敬的瓜道士,大家改稱他為“石塔爺”這座山也成了石塔山,隨著他身影消失的方向聳立的石頭也成了石塔山的象徵。

傳說畢竟是傳說,有多少可信度其實大不必深究,但“石塔爺”這類看似木訥愚鈍之人卻成真人,修成正果,這在俗世也不少見。一些看著資質平平,默默無聞的人或許有一天讓你刮目相看,甚至成為膜拜物件,而一些小聰明,耍手腕,糾結於雞毛蒜皮小事,計較於個人得失的人往往一事無成。信念很重要,堅持與忍耐更重要。

沿小道一路上攀,剛下過雪的地上仍有幾絲痕跡,這些年,不說南方,就是大西北,也難見雪的蹤影,記憶中大雪紛飛銀裝素裹冰封大地的`景象漸漸成了美好回憶,溫室效應,全球暖化這些話題好像離我們很遠,又像就在身邊,生態保護任重道遠。

轉過幾個彎,穿過鬆樹林,到一片開闊地,一東西走向若龍脊的樑頂,厚厚的草甸中間有一枯木,大家圍坐,等後面驢友。

放眼望去,石塔瞭然在目,赫然挺立,面相平和,慈祥端莊,若思若想,不怒自威。

其實許多事,無需多言,一切盡在不言中,無用的辯解和爭論只是生命的耗費,就像石塔,靜靜地站在這裡,等著南來北往的人朝拜,世界如此浩瀚,總有理解你,呵護你,支援你,崇拜你的同行人,重要的是:做好自己。

風勁雪飄,冰凍溼滑,順樑頂右手鑽進林子,向石塔行進,大家小心翼翼地來到石塔腳下,一截木梯,有些年頭,扶著梯子上到第一個平臺,四顧周邊,懸崖峭壁,溝壑縱深甚是驚險,再往上一段鐵鏈,連線石塔身子和圓潤的佛頂,一是因有雪,石頭光滑危險,二想著在佛爺頭上動土多少有些不敬,不便登頂上頭。拍了照,又幫一位光著膀子、赤著上身,腕帶手串,脖子下圍著耀眼的粗重金鍊,手中攥著108顆小葉紫檀佛珠串的中年男子拍了幾張留影,邊拍邊心裡嘀咕:這都什麼門派。

瓜瓜是“道”,我看像“佛”,心中有佛,處處是佛,佛即是我,我即是佛,無論天資愚鈍聰慧,只要徹悟,你就是佛。

TAG標籤:石塔 散文隨筆 如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