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熱門】教師讀書筆記

當閱讀了一本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書筆記吧。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書筆記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師讀書筆記,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熱門】教師讀書筆記

教師讀書筆記1

《致教師》是朱永新教授以回答來信的形式送給老師的建議。我用了幾天的閒暇時間讀完這本書。朱永新是新教育的發起人,李鎮西老師的博士生導師,曾擔任蘇州分管教育的市長。也就是說。他是老師、校長、領導。不管哪個角色都是非常出色的。這本書對於我們教師有很好的.指導作用,值得一讀。值得老師們去實踐體驗。

和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一樣,這本書的涉及面比較廣,因此無論我們哪方面有困難,從這本書中都可以找到一些答案。但是因為涉及面太廣,所以想從哪方面專門提高,又不太適合。也就是說這本書能為我們找到一個切入點,指點方向,如果要深入,還要繼續研究一下其他書籍。但無論怎樣,這本書還是非常有用的。下面把本書的要點摘抄一下:

教師職業的四種境界:第一,是讓學生瞧得起的老師;第二,是讓自己心安的老師;第三,是讓學校驕傲的老師;第四,是讓歷史銘記的老師。(目測一下自己,在一二之間徘徊。加油)

面對孩子,面對世界,教師需要一顆永遠年輕的心。理想其實是青春的表徵。有理想的人永遠不會老去。(深表贊同)

很多教育家只不過把別人的精神財富應用到自己的教育實踐中,在此基礎上提出很多理論的共鳴而已。現在不少教師找不到感覺,找不到北,就是因為缺乏支柱。

時間抓起來就是黃金,抓不起來就是流水。

教師閱讀書目最重要的兩大類:一是提高教師職業認同的哲學、心理學方面的讀物,一是教師所教學科的專業書。經典讀多了,我們的閱讀審美能力就加強了,閱讀的口味也就養成了,閱讀的鑑別力自然也會提高。

閱讀那些好的文學作品,對於提高我們的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也是大有裨益的。(閱讀,閱讀,還是閱讀。提高自身能力的不二法寶。)

怎樣才算是善於思考呢?一是思維的深刻性,二是思維的敏捷性,三是思維的靈活性,四是思維的獨創性。(第四點尤為重要,誰能做到呢?)

教師讀書筆記2

自從參與縣國培辦《教師閱讀與專業成長》課題後,不知不覺養成了讀書的習慣。每次讀完一本書,回味一下,順手寫寫不成熟的讀書心得體會。這次是讀了語文教師成長叢書《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讀完後,讓我對語文教師有了新的認識,語文教師身上的關鍵詞:詩意、智慧、敏銳、灑脫、儒雅、激情、幽默、嚴謹、悟性、良心。也從一個個成功的教學案例弄明白:在語文教學中,一定要牢牢抓住語言這條根。許多新的教學理念固然重要,但若失去語言這條根,也就失去了語文學科的個性,失去了個性也就毫無價值可言,因為事物的價值大多附著在其個性上。在這本書中認識很多的語文名師,深深被他們的教學思想吸引。

從這本書,走進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的`"方寸田園"。通過反覆深讀,觸控到詩意語文的性情本色,深悟詩意語文的生命真義。詩意本是語文之基因,與生俱來,本體生成。用詩意語文育詩意之學生,實乃語文教育的最高境界,亦為語文教師的終極之追求。王崧舟老師的"詩意語文",其根本取向在於"用語文點燃學生的生命",促進"生命的總體生成",也透視他的"詩意語文"的教學智慧。

從這本書,認識了史建築老師,他讓學生在語文的海洋裡遨遊。他認為,好的語文課之所以姓"語",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緊緊抓住了文字語言這條主根。有了這條主根作為依託,再聯合其他提供養料和水分的側根、鬚根,才構成了枝繁葉茂的植株在地下的有力支撐。相反,如果削弱乃至缺少了這一支撐,植株的生命力可想而知。如今語文課的個性與己任卻有著不同程度的虛化和缺失,我們見到了許多這樣的課:大肆渲染地匯入,費盡口舌地繞彎子,遲遲走不進文字,剛走進文字,卻來了個"蜻蜓點水",急匆匆地走出了文字,架空分析,虛浮連結,"外圍戰"打得不少,"巷戰"打得不多,有時像歷史哲學課,有時像主題班會,有時像曲苑雜壇,有時像正大綜藝,就是不像語文課,"少、慢、差、費"帶來的貧瘠且不說,還"肥水不流外人田"。

從這本書,還認識了孫建鋒老師,在讀孫建鋒老師的教學文字過程中,覺得他富有才氣、幽默風趣。你看他在"心靈獨白"中的用語:"我有點像羅文""學生是我的老師""處女課""我是一片茶葉"等等。特別是在孫建鋒老師的文字中字裡行間躍動著一種靈氣和心動的聲息,使人強烈地感受到一種"一種生命的情懷釋放"與"心靈的真誠召喚"。其中那些不斷跳入你眼簾的妙語佳句,緊緊牽動著你的眼球,傳達出讓你"心動"的語文教學真義,使你有一種啟迪心靈的震撼和豁然開朗的愉悅,也使你在閱讀的沉醉中頓然醒悟:"這不就是享受語文"嘛!

在讀這本書的時候,由於語文名師較多,也沒有逐一羅列他們的思想了。總之,《名師透視:語文教學智慧篇》對全國卓有影響的語文名師的教學智慧作了全新的透視,可謂寫盡了語文名師教學智慧的美麗。他們打破了過去那種隱蔽教學心靈和內在教學情感的自我封閉模式,注重教學主體意識的坦誠表現,率真誠實地呈現自己的教學心態,吐我教學之情,言我教學之志,以自己獨特的教學智慧個性與姿容、敏銳的教學視角與感悟,傳達了對語文課程和教學改革的心靈體驗和理性思考,抒寫了對語文教學現象和課程改革真義詮釋。

教師讀書筆記3

1. 閱讀是對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智育的重要手段。

2. 書寫不好的人,總是那些閱讀也不好的人。

3. 讓學生把你所教的學科看做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儘量多的少年像嚮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裡有所創造,做到這一點是你應該引以為榮的事。

4. 教師知道的東西要比教學大綱要求的多十倍至二十倍。

5. 明智的善於思考的教師能給學生贏得時間20xx年教師讀書筆記作文。

6. 學習要在一種多方面的豐富的精神生活的廣闊背景下進行

7. 閱讀應當成為吸引學生愛好的最重要的發源地。

8. 學生的第一件愛好就應當是喜愛讀書,這種愛好應當終生保持。

9. 書籍不僅能造就聰明的頭腦,而且能培養出靈巧的雙手。

10. 通過閱讀而做好準備的注意力,是減輕學生腦力勞動的最主要的條件之一。

11. 請你記住:你不僅是自己學科的教員,而且是學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導師和道德的引路人。

教師讀書筆記4

教師讀書筆記摘抄:

1、每個有文化、有教養的人都向往創造性勞動的歡樂,以及由於勞動的創造性而帶來的生活上的充實。

2、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在於,要使每一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力勞動中的成功的樂趣。

3、在你的科學知識大海中,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的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一粟。

4、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5、不要讓學生去記誦那些還不理解、沒有完全弄懂的東西。

6、懂得還不等於已知,理解還不等於知識,為了取得牢固的知識,還必須進行思考。

7、評分寧可少一點,但是每一個評分都要有分量,有意義。

8、盡一切努力使學生相信自己的力量。

9、對每一節課,都要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怎樣進行這種準備呢?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

10、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

11、為了使學生從思考中獲取知識,教師必須對學生的知識有充分的瞭解。

12、只有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不犯任何一個錯誤,他才能成為讀寫無誤的人。

13、如果學生感到沒有努力的方向,覺得自己什麼也不行,這對他的精神是最大的壓抑。

14、複習是學習之母,不要讓它變成後孃。

15、成功的歡樂是一種巨大的情感力量。

教師讀書筆記感悟:

領悟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思想: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閱讀能力。

記憶是靈活的,很敏感的,如果你善於使用它,不使它負擔過重,它就會成為你的第一個助手。

兒童的學習越困難,他在學習中遇到的似乎無法克服的障礙越多,他就應當更多的閱讀,閱讀能教給他思考,而思考會變成一種激發智力的刺激。只有當知識成為精神生活的因素,佔據人的思想,激發人的興趣時,才能稱之為知識。

1、教師的服飾-----服飾是信任的外衣

本書反覆強調教師服飾的重要性,對學生的影響非常的重要,特別強調教師服飾的細節,衣服破損、鈕釦的缺少、內衣外露、穿超短裙、無袖衫、低胸衣、薄緊身衣、戴大耳環、戒指等等,一些不符合教師身份的服飾。容易對我們這些青春萌動的高中生在不明事實的情況下造成誤導,不修邊幅,不符合教師的形象要求,教師的形象在學生的眼中會大大折扣,學生對教師的評價也大大降低。在生活中發現有極少數教師就很不注重這一點,穿衣隨隨便便,很不注重個人形象,望這些教師自覺改正。

2、教師的規劃-----自主思考並規劃教育人生

書中說我們部分教師缺乏對自我專業發展的規劃每天沉溺於瑣碎繁雜的事務之中,不進行自我成長的規劃。這些對教師今後的發展極為不利。我們要擺正心態,作好如下的打算:教師的規劃可分為自我專業生涯設計和學校教師專業成長促進計劃、近期計劃和遠期規劃等不同的型別。我自己在這方面沒有注意這點,沒有給自己制定人生規劃,從本學期起,我要制定一個規劃,完成自己的巨集偉目標。讓自己的'教學和生活充滿陽光和色彩

3、教師的寬容---一種教師美德

寬容的教師,往往是自信的教師,寬容的教師,往往是具有親和力的教師,寬容表明這位教師寬巨集大量,胸襟大度,表明他能屈能伸,不斤斤計較;表明他有涵養、有耐心、不急功近利。表明他理解、尊重和信任學生,是教師的一種優秀品質,也是一種教育手段和有效手段,當然教師的寬容與嚴格要求學生並不矛盾。寬容不是縱容,寬鬆不是放鬆。縱容是對學生錯誤和缺點無原則的放縱,任其發展,不加約束。但嚴格要求學生也並不等於不容許學生犯錯誤。當然,寬容學生不等於不批評學生,而是理解在先,批評在後,是在尊重學生基礎上的批評。一切不分青紅皁白的批評,都是對學生自信心的傷害,都是對學生的不尊重。所以我們老師要做寬容的老師。

作為新世紀的教師,我們任重而道遠,只有把感動自己生命的體驗融入到自己的日常教學中,這樣才能不愧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殊榮。我深愛我的工作,我願終身在這充滿希望的土地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無愧於“教師”這個神聖的名字。

教師讀書筆記5

(一)每個學生都像一本書

每個人都像是一本書。你必須用一雙認真的眼睛去觀察,用心去閱讀,方知這是否是值得你一生收藏的好書。千萬不能因為書的外觀破舊,或封面不起眼而不願去翻閱。不主動去品味文章雋永的結果,你將可以錯失一座寶礦。讀著《方與圓》中的這段文字不由得想起自己的每位學生,他們像一本本書,觀察中,閱讀中,瞭解了這一本本書的優點和瑕疵。一個整體的班級確實是一座寶礦,我覺得自己就像夾縫中窺視寶藏的礦主,欣喜而又帶有些許憂傷。每一堂課我能翻動書中的幾頁呢?讀書是很多人的業餘愛好,也是不少人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能讀好書,好好讀書的人,我感覺身邊越來越少。要將學生當做書來讀是每個老師勢在必行的。

(二)不要從比較中獲得快樂

不要從比較中獲得快樂。 在生活中我常常會不自主的做一些比較:孩子,房子,車子,服飾,健康,生活的.方式,為人處事的手段等等。比來比去,一時憤怒,一時竊喜,最終明白了這好無聊。突然有一天將這句話想到了教學當中,我傷害了多少孩子呀,為了樹立榜樣,將好生與差生比,為了評為優秀班級,將自己班與他班比,這些比較中,總會無限的誇大其中的短處或長處 ,我醒悟了。

教師讀書筆記6

古人云:“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可見,作為一名教師並不容易,而作為一名深受幼兒和家長親睞的教師更不容易,其肩負著是無數人的期望和重託。對新時代的教師也無疑是一次對知識、教養潛質、綜合素養的考驗,其中教師對教學活動設計就是一個值得研討的問題。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閱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著你簡單遊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著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老師的《做溫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老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於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敘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構成了二十七萬餘字的教育類著作。

書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閱讀愉悅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為師、為學、為人的自在尋覓過程。應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老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推薦,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發奮創設寬鬆的和諧環境,調節構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發奮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於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老師認為有境界為上,借鑑王國維先生對於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並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能夠成為教育的三種境界,對於成長中的人來說,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

教師讀書筆記7

首次接觸這本書,我腦海中浮現的是在組織活動時,我在前面講,孩子在後面講的場景。我一向在探索讓孩子願意聽我講話,能夠專心聽我講話,並進取回應的方法。工作中也在不斷地嘗試各種方法,可是一向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也許這本書對我會有一些幫忙吧也許書裡無非是“尊重、理解、理解、包容、平等、站在海孩子的角度”等等……這些個詞吧帶著這兩種想法,我開始翻閱這本書。瀏覽中,案例圖片深深的吸引了我。不僅僅因為每次我的處理方式都和錯誤的範例不謀而合,並且還有那些正確的引導方式讓我佩服。細讀下去,又有了其他的收穫,讓我受益匪淺。

這本書克服了一般書籍空洞的理論說教的毛病,它結合眾多的故事,圖文並茂的形式,呈現了很多簡單實用的方法。我覺得這本書本質上是一本人際交往的書,其中很多的理念和方法不僅僅適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也適用於教師與幼兒之間的交流。

通讀全書後我有一些粗淺的收穫:

一、關於如何幫忙孩子克服消極情緒對幼兒入園情緒問題的啟示:

在小班,早上入園經常會出現幼兒哭鬧著不肯來園的情景。一般情景,當幼兒情緒不好,我們總試圖用成人的觀念去安慰、用自我的道理去說服他。孩子其實更多的時候是想把自我的情感說出來並得到認同,找到一種歸屬感。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將需求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和愛的.需要、尊重需要、認知需要、審美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人人都有歸屬與愛的需要。也許理解、贊同才是最好的安慰良藥。當孩子感受到被接納,他們才會鼓起勇氣應對自我的問題。認可孩子的感受,並用適合的話說出來你的理解,不要急著給孩子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孩子自我說出自我的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辦法,以傾聽者的主角幫忙幼兒走出自我的困境。

那麼該如何讓幼兒應對他們的感受呢書中給了我們可操作性的提議:1、全神貫注的聆聽。2、認同孩子的感受。3、把孩子的感受表達出來。4、借住想象滿足孩子的願望。

二、關於如何誇獎孩子對美術活動作品評價的啟示:

我在評價幼兒的作品或行為時不經意間往往用“你做的很棒”,“這幅畫很漂亮”。有時甚至不明白從哪裡評價。評價語言通常存在著用詞單一、資料空洞貧乏。這樣一來評價語言成了純粹的形式語言,對幼兒語言表達、情感提升的幫忙幾乎為零。書中對於如何誇獎孩子提出以下方法:描述你所見的事物,描述你的感受,用一個詞來概括孩子值得表揚的行為。在評價時,能夠先描述一下眼睛中看到的事物,說出自我的感受,也引導孩子來說說自我的感受。

在嘗試利用這樣的方式來評價幼兒的作品後,我聽到兩個幼兒的對話。A:你的畫很好,我喜歡。B:為什麼啊A:因為很漂亮。B:……A:因為你的畫上頭有兩個蝸牛,一個大的一個小的,我很喜歡那個小的蝸牛。A小朋友美美的笑了。A在B的評價中得到認同,增強了自信。並且明白的自我的作品的優點,今後能夠繼續發揚。B也從中學到了A的優點,從而在以後學習、提升。

三、關於如何用其他方法替代懲罰對處理孩子不當行為的啟示:

我們都一向不認同懲罰行為,懲罰會有很多的副作用。如:懲罰給孩子帶來的感受:敵意、仇恨、抗拒、罪惡感、沒有價值感、自憐;孩子在懲罰中會把精力分散,錯失了對自我不當行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錯誤的機會;不利於孩子發自內心地認識錯誤,改正錯誤;懲罰作為一種行為是會被孩子效仿的,“以強欺弱”會成為他應對問題的處理方式;孩子受到的懲罰,會減輕他們對錯誤行為的內疚感,他們認為“懲罰”能夠抵消他們的“罪行”,能夠心安理得地重複自我的錯誤。

那出現問題後我們就束手無策了嗎專家認為一個孩子應當經歷自我不當行為所帶來的自然後果,而不是受罰。有的後果是無法模擬的,怎樣樣才能讓孩子經歷自我不當行為所帶來的後果呢

書裡給我我們七種方法來替代懲罰:1、轉移注意力:把孩子對“問題”行為的注意力轉移到幫忙教師做事或者趣味的事情上。2、明確表達強烈不一樣意的立場(但不攻擊孩子的人格),讓孩子瞭解問題本身的影響。3、證明你的期望:對於已經發生的錯誤可是分追究,並證明對孩子下次行為的期望。4、供給選擇:供給給孩子合理的、且我們能理解的選擇,給他被尊重感,而不是被強迫感。5、告訴孩子怎樣彌補自我的失誤:當孩子的知識經驗不能夠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我們能夠直接告訴幼兒該怎樣去做來幫忙他彌補失誤。6、當孩子出現不當行為,對於並不是對我們有很嚴重的影響的事情我們能夠採取行動,讓幼兒直接應對行為背後的後果。

當然,意識到問題的存在,並瞭解了到一些如何做的提議、方法,並不能給我們有什麼實質性的幫忙。關鍵在於實踐,針對不一樣問題具體的做法還是需要在實際情境中去不斷的探索。對於我剛參加工作,接觸這本書也就半年時間,沒有細細去挖掘,工作經驗較少,理解的也只是些皮毛。這本書需要經常的拿出來翻閱,我相信它在今後還會不斷的給予我們啟示與幫忙。“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教師讀書筆記8

對教師智慧,劉教授總結的非常系統簡潔,“課程智慧---吃透教材,補充教材,更新教材”,“教學智慧---傳道,授業,解惑”,“管理智慧---民主管理,管理技巧,教師威信”。

劉教授所談論的課程智慧給我最多啟發,其實我們做教師的大部分對吃透教材都能做到,但是也僅僅停留在吃透教材這個階段,沒有走到“補充教材和更新教材”的階段。應對大學聯考,學生成績的確是我們必須關注的,但是站在教材的角度,我們只能仰視大學聯考,但是如果跳出教材,我們是否有俯視大學聯考的可能?這是我追求的境界。

我喜歡的話“理想的生活就是流浪,真正的流浪是精神流浪,不斷突圍,不斷更新,不斷去尋找新的方向。”“讀書是很美妙的事情,很愉快。”現在還記得他在廣州華南師大給我們上課時說的,他從來不怕塞車,因為手邊有書,可以隨時看。我也愛讀書,珍惜時間,所以我是最沒有耐心等待的,總認為的浪費時間。現在我的.包中也就放了書,等車時,等餐時,等人時拿出來哪怕讀上幾行,也感覺時間沒有浪費,人也就會變得從容、淡定。

我也很同意劉教授所說的,教師首先要過人的生活。老師首先要熱愛生活,享受生活,而不是總是談犧牲,過苦行僧的生活。所以,我們不僅僅需要的是教學上的智慧,更需要生活的智慧。這就是我們要追求的高度,做智慧的老師,享受教學,高質量生活。

教師讀書筆記9

最近我有幸拜讀了張思明老師的《用心做教育》,感觸頗深,我為張老師那種對學生對教育博大精深的愛所折服,驚歎張老師30年教師生涯的傳奇經歷,感佩張老師所取得的豐碩教育成果。

“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不留痕跡的愛,我希望自己能夠達到這個境界。”多麼樸實的一句話。這是張思明老師給我最好的啟發,也是我最大的收穫。我從事教育工作已經一年多了。當我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用心做教育了嗎?我有了深深的感悟:只有傾注真實情感的教育,才會收到良好的效果。教師應該時時提醒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孩子是我的”,這樣,對於學生做出的種種事情,才能採取比較客觀公正的處理方法。教師要有一顆包容的心,既要包容學生的優點和成績,更要包容學生的缺點和不足。

我們的工作很苦很累,也許很少能感到它的樂趣所在,但是我們仍要以高度的責任心和使命感去努力工作,用愛心去幫助學生,用真心去打動學生,用百分之二百的心血去點燃學生的希望之火。用不同的方式和方法,去感化我們的學生。通過我們的真情談話,揚起學生理想的風帆。用教師的真愛和點滴話語,不斷敲擊學生心靈的鍵盤。也許我們的努力和話語在短期內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人心總是肉長的,我想日久天長,我們的學生總會由漫不經心到提高精神,由面無表情到有了笑容……

教師傳授的知識可能很快被遺忘,但教師做人、做事的態度,教師的人格卻常常對學生產生深遠持久的影響。用語言告訴學生應該怎樣做、不應該怎樣做,不如力求用自己的行動,讓學生悟出做人和治學的道理。用心和用力是不一樣的。用心就是要努力認識、感悟教育的規律,努力把素質教育的理念轉變成自己的教育實踐,把自己的教育工作不僅看成是一項事業,而且是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斷地想著它、念著它、琢磨它、感悟它、享受它。用心去聆聽學生的心聲,用心去觀察品味教育現象,用心去感悟教育中的規律、用心去施展教育的智慧,用心去創造學生髮展的廣闊空間,用心去實踐育人的過程等,均源自‘用心’。用心做教育方能留心觀察、細心品味;用心做教育方能專心實踐、恆心堅持;用心做教育方能達高致遠、榮辱不驚;用心做教育方能童心未泯,擁有愛心;用心做教育方能心懷感激、胸襟坦蕩;用心做教育方能展示自我、感悟生命。

張老師作為一名教學能手,在教學上取得的'成就更讓人羨慕,通過閱讀它的數學教學的諸多方法,我體會如下:

首先是我們自身的專業素質要過得去。以前說“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要有一桶水”,而這個說法對現在和未來的教師已經不夠了。“桶”裡的水畢竟是“死水”,如果不更新,它的可用含量就會大大降低。作為跨世紀的教師,我們要想辦法去開鑿並擁有“一眼泉”。在平時的教學中,不能孤立的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搞花架子,而應該從教學內容出發找到學生的興奮點,旁敲側擊,從點到面,提倡發散思維,提供多種解法,擴大題型量,充分滿足學生的求知慾。深入學生,聽取他們的意見,那就會事半功倍。

其次是情感交流,與學生心與心的交流。在與學生談心時,通過觀察學生的舉止言談,瞭解學生的個性特徵,在與學生談話時要平等對話式的,多點鼓勵、少些責備,以便有針對性地教育他們。當學生有了進步時,應予以肯定的讚揚,鼓勵他們更上一層樓;當學生犯錯誤時,應與他們一起分析原因和危害,幫助他們制訂改正的措施;當學生遇到困難時,應該深入瞭解學生情況,幫助解決,從而使學生感到我們老師是可依賴的。陶行知先生說過:“教育不能沒有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真誠地熱愛學生,才能激發學生對老師的尊敬、信任和親近,使學生對你所傳授的知識感興趣,自覺地投入到學習中去。

再次有必要對學生進行經常性的思想教育。現代國小生見多識廣、思想活躍,他們不再像以前那樣唯老師是從,常常將不合己意的灌輸拒之於心扉之外。所以老師要事事和學生同甘苦,參與到學生裡面去,指導他們,和學生建立一種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在思想教育工作中拋棄那種反映出“師道尊嚴”的上對下的說教,尊重、關心和愛護每個學生,瞭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師生只有在平等、情感交融的情況下,才能推心置腹地溝通思想,增進雙方的相互瞭解、相互信任,從而在平時的課堂中互相配合,教學相長。

教育是心心相應的活動,是需要愛、需要尊重與理解的過程。人非草木,孰能無情,相信我們的真誠和良苦用心會換來學生的進步的。

教師讀書筆記10

在學校裡學生有作業,老師也應該有作業來不斷提高自身的修養因此我打算在看了這本書後寫一本書寫一篇讀後感。初看《和教師的談話》這本書,就知道這是一本教育理論書籍,我覺得很枯燥,沒興趣看。可這是作業,作業總該完成。於是我耐著性子認真地看了一遍,沒想到還有些收穫和啟發。

看完這本書,我不得不驚歎蘇聯的教育如此先進,如此科學。雖然距今已有幾十年了,但就站在現代的教育角度來看,蘇聯的有些教育思想還是有一定的先進性。蘇聯的教育為社會主義教育提供了豐富的經驗,特別是對中國教育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在蘇聯教育界湧現了一批著名的教育家,贊科夫就是其中一位。贊科夫對傳統教學思想進行挑戰,並指出其重大缺點,我們不能不說他是一位大膽、有創造性的革新家。嚴格來說,他的教育思想在更大的程度上是對傳統教育思想的修正、補充和發展。

我特別欣賞讚科夫實驗教學體系的教學原則,他的實驗教學的主要思想就是:“以最好的教學效果來達到學生最理想的發展水平。”體現這一主導思想並指導各科教學工作的五條“教學原則”是:(1)以高難度進行教學的原則;(2)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3)理論知識起指導作用的原則:(4)使學生理解學習過程的原則;(5)使全班學生包括“後進生”都得到發展的原則。

在這,我主要談一談第二條原則——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在現實的教學工作中,經常強調複習,而且是多次的.單調的重複。上學年,我任教一年級。每上一項新內容,幾乎要花半節課複習,教學進度很慢,慢得讓我擔心完不成教學任務。說真的,複習多了,我自己都覺得沒勁,更何況學生,那些優秀的學生早就掌握了,可是後進生恐怕還是一知半解。然而,一年級畢竟是學習的起始階段,多次複習還是有必要的。但是高年級呢?教師一遍又一遍地反覆講同一個材料,學生則必須一遍又一遍地聽教師講解。比如一篇語文課文,單是講新課的時候就以各種名目讀四五遍,課後還要求學生熟練,複習時又要讀。用兩節課可以講完的課文,卻要用三四節課。其實,有些課文是淺近的,只要教師有表情地朗讀一遍,學生就懂了。讀第一遍,學生還喜歡聽。再讀,學生就不要聽了。學生知道你以後還要讀許多遍,索性連第一遍也不注意聽。贊科夫說:“這裡我想起條件反射論的創始人巴甫洛夫的話。如果刺激集中在大腦皮層的一個地方,或者像巴甫洛夫實驗室裡常說的那樣,老是叮在一個細胞上,就會使它進入無興奮狀態,於是出現睡眠——完全的或區域性的睡眠。”所以,學生在課堂上打瞌睡,半睡半醒,提問他時表現出那種惘然若失的樣子,並不奇怪。據觀察,採用這種教學法,到一個學習日結束時,兒童神經系統的抑制現象很嚴重。

上述的例子說明:單調的重複、煩瑣的哲學和形式主義,不僅浪費了大量的教學時間,把教學進度拖得很慢,而且更嚴重的是阻礙了學生的發展。

複習和鞏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問題,因為用在這上面的時間太多了。贊科夫認為,有許多知識和技能是不需要當時就練到那麼純熟的。要求一下子練熟,勢必要搞機械重複和死記硬背。例如打算盤,讓學生練得極其純熟,但是以後不用算盤了,幾年之後幾乎忘光。贊科夫說,成年人對於自己的專業知識,也不一定都是一下子背出來的,只是因為他們常常要用到它,談到它,所以達到了高度熟練和終身難忘的程度。而對於年齡尚幼的國小生,為什麼要強迫他們一下子都記牢呢?這種要求學生連續重複而“一下子”記住的識記方法是很不科學的。

“高速度”不是“開快車”、“趕速度”,不是一節課上學的東西越多越好。“高速度”的意思不是搞多次的、單調的重複,以至把教學進度拖得很慢。這個原則要求不斷地前進,不斷地以豐富多彩的智慧,使他們更深刻地理解所獲得的知識,把這些知識納入一個廣泛的體系。

我覺得,贊科夫實驗教學體系的教學原則是值得我學習和借鑑的,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要儘量靈活地遵循這五個原則,特別要遵循以高速度進行教學的原則。

作為一名年輕的教育工作者,要避免浮躁,確實應該靜下心來,多看看教育理論書籍,肯定會對自己的教學工作有幫助。雖然理論離實踐有一定的距離,但是理論終歸對實踐是有指導作用的。

教師讀書筆記11

1. 點燃孩子的學習激情。

2. 我們無力改變教育體制,卻能與孩子一起創造奇蹟。

3. 課堂應該是充滿激情的地方。

4. 讓孩子相信自己,別摧毀他們的夢想。

5. 當你走進教室,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違反紀律和有學習障礙的孩子,那你肯定會變得手忙腳亂。而如果你“看到”的是一班律師、商界精英、藝術家和總統,那你就會自如地以你的方式塑造一班高度自信,並對成功有著自我期待的學生。

6. 想象一下,如果每個孩子都堅持自己的夢想,我們的社會會增添多少個醫生、獸醫、考古學家、律師、慈善家……

7. 教師必須以高標準來要求每個孩子,並且要盡力推動他們達到那樣的水準。

8. 如果我們把教育淺表化,並且因為學生努力了就給他們A和B,那我們其實就是在幫倒忙或者做絆腳石,這樣做無法幫他們做好在現實世界獲取成功的準備。

9. 我們應該讓孩子們明白,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隨隨隨便拍背鼓勵,就因為我們想讓他感覺好受一些。不應當得到的表揚只會讓我們的學生遭遇更多的失敗。

10. 高期望可以帶來不可思議的'進步。但是,你不能僅設定目標而不採取行動,只是說“努力進取吧”。

11. 當呈現給學生們的是積極的鼓舞,而且讓他們感受到被鼓舞的狀態時,他們就如同時刻面臨一場挑戰,他們就會願意分離一搏。

12. 應在老師與家長之間搭起一座信任之橋。

13. 當人們還在努力工作時,也許他們尚未做到最好,如果你對他們表達了感謝和讚賞,他們就會受到一種鼓舞,今兒為了不辜負你的感激而更加努力。

14. 相互尊重是幫助家長和教師之間建立互相支援關係的最佳方式之一。

15. 家長們應該意識到,孩子們時常抱怨老師是天性使然。他們一般會抱怨老師不喜歡他或者老師責備他了。每當這個時候,家長們應該提醒孩子想想老師為班級以及為他個人做過的所有事情。我們應該努力讓孩子保持積極狀態,而不是把他們帶入消極的泥潭。

16. 用心聆聽孩子的心聲。

17. 教師應該提醒自己,你所希冀的並非來自孩子們的感謝,你追求的應該是孩子們的成就以及對他們的人生所產生的積極影響。

18. 請走進孩子的生活。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成為一個學生可以信賴的顧問、一個教育者,以及一位指導者,甚至有時候還是一個父親或者母親。

19. 我曾與很多“看似問題叢生”的學生相處過,一旦外在的隔閡被打破,我總會發現,他們本質上都充滿激情,富有天賦。我們不可以放棄他們,我們應該相信他們的潛力。

20. 建立良好師生關係的最容易的一個辦法就是對他們微笑。如果學生們認為你樂於見到他們,你喜歡和他們在一起,那他們就會更加喜歡你,並且會很快以微笑回報。

21. 所有的老師都應該對自己的工作有這樣的堅定信念,即做教師並非一份工作,而是一份使命,召喚我們服務於更高的目標、付出自己的全部,把為我們的孩子創造幸福和安康作為我們的首要任務。

22. 用找藉口的時間想辦法解決問題。如果你把時間用在找藉口上,那你其實也就浪費了那些原本可以用在找出解決辦法上的時間。

23. 家長也要毫不猶豫地讓老師知道你們需要他們的建議,以更好地幫助孩子。問問老師在家裡父母可以做些什麼來幫助孩子,那些優秀的老師總會有一些很好的建議。

24. 要麼不做,要做就全力以赴。我們要求學生勇於創新並追求卓越,我們也應同樣要求自己。

25. 教師應該記住,我們展示給學生什麼樣的標準,他們就會確立什麼樣的標準。

教師讀書筆記12

我們是教師,都是些普通人,但我們從事著神聖的事業。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人,我們的學生,他們天真、可愛、充滿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們對我們無限的信任和敬慕。我們付出了愛,得到的是更多的愛。

讀過《教師人文讀本》這本書,感受最深的是愛,對教育,對學生貫穿始終的是愛,最多的愛。讀過這本書,經常思考的問題是:如何在人生的大航船上確定自己的位置,是船員還是舵手,是大副還是士兵。每個人在世界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關鍵在於定位。冥冥中有雙大手在指揮著我,從師範中學習的藝術到工作中教的課好似是風馬牛不相及的事情。但要想教好課不也是一門藝術嗎?

有句話說:“活在當下”。其實,每個人的命運還是掌握在自己的手裡。雖然從出生到長大,基本是家長在為自己做主。但今後還有漫長的幾十年,仍然有自己選擇的機會,是選擇努力踏實地度過還是空虛而歸,全在自己。在學校所學的專業直到現在也拾不起來。工作上的雜事與生活中的事情攪得沒有時間,沒心情(其實我知道這些都是找藉口)。既然經常思考,我想這件事很快會提上我的生活日程的。

每看到書上的某一個片段,總在不停地在反思自己,自己在對待學生的態度,對待家人的態度。我慨嘆自己太平凡了,平凡得沒有一雙慧眼,去發現學生的長處與潛力。平凡得沒有一雙巧手,把學生引領到更加廣闊的天地中去。

工作幾年,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家長的肯定,心裡自然很高興,但又覺得自己做得實在是太少了,有點愧對家長的信任,領導的表揚。

“公平公正”“愛心”“教師的發展”“教師的專業”等等,新教育為教師提出了那麼多的努力方向。所謂堅持,所謂勤奮,所謂的所謂……。教師自身的前進動力,外在的推動力。不論怎樣,都去做一個問心無愧的教師,努力的教師。

教育的本體性是育人。如何在教育的過程中讓一個人具備品德的高尚?我想:一個品德高尚的人,不論他為金錢去奮鬥還是為理想奮鬥,只要是正常的奮鬥,正當的爭取。在奮鬥的過程中不忘父母,不忘時時去幫助別人,他都可以說是品德高尚的人。

《教師人文讀本》同時也為我們指明瞭新的教學觀。這就是教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培養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品德,更主要的`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注重在教學中創設使人思考、激勵探索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獲得知識資訊的過程真正成為學生心智發展的過程。與此同時,作為“傳道、授業、解惑”的教育者也應成為實踐“終身學習”理念的楷模。重視和加強繼續教育,這是時代在發展的必然要求。總之,終身學習是我們教師能走在時代前列必不可少的前提。

《教師人文讀本》給了我很多新的啟示,我將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盡職盡責、努力向上。最後,讓我用徐匡迪先生的一句話來結束此文:教育是事業,事業的意義在於獻身;教育是科學,科學的價值在於求真;教育是藝術,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

教師讀書筆記13

作為一名剛剛畢業不到兩年的英語教師,無論是教學經驗還是專業水平都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讀書既能夠提升個人的修養,也能促進一名英語教師各方面的發展。對於我們教師而言,想要讓自我的學生變得優秀,首先就要讓自我變得更優秀!但是,我感覺自我有太多不足的方面。因此,我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而又不明白從何學起。

自從加入名師工作室之後,感覺有一盞明燈指引這我並且讓我在教師道路上有了前進的方向。為了讓自我成為一名更合格甚至優秀的教師,我利用將近一個月的寒假時間來給自我衝電,我看了一些關於《新教育》、《新課程標準》和《給教師的推薦》等書籍,但是給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我從中受益匪淺。

《給教師的推薦》是一本十分好的指導教育理論和實踐的書籍,雖然不是什麼很有名的書,但是它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和深深的感觸。書中給教師提出了一百條推薦,並且每一條推薦都談到一個老師經常會遇到的問題,與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典型事例相結合,加上精闢的理論分析,我發自內心的覺得這是一本對於一名想要進步教師的好書。

比如,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例項,讓我從中真的學到很多,雖未親身經歷,但卻受益匪淺。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推薦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我的教育素養,就務必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教師就應要不斷培養自我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群書,要能在書本面前靜下心來,善於對書本中的資料深入地思考。

“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這句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上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祕。這話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新增,也有用盡的時候。比如,上課的時候,一個優秀的老師不只是有課本上的知識,肚子裡還就應裝有其他的知識。這樣,即使不喜歡英語的學生也會因為喜歡你而喜歡上英語。確實,我們教師教給學生的那點基礎知識,只是滄海一粟,教師要想提高自我的教育水平,在教學時遊刃有餘,這就需要持之以恆地

讀書,讀那些教育專著,從而不斷地補充自我知識的儲備能量,使自我的知識海洋變得越來越寬廣。

在現實生活中,我瞭解到許多老師經過多年的教學,認為自我對所教資料已爛熟於心,沒必要再認真努力地學什麼新東西。我是很不認同有這種想法的老師。首先,我覺得一名老師知識越豐富,講起課來資料就越生動搞笑,而學生的思維也就越容易跟上老師;其次,隨著資訊時代的'不斷進步,知識是需要時時更新的,老的東西總會被淘汰的;最後但不只是只有這一點,就是教師在不斷學習和親身體驗學習過程的同時才能更加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在制定學習計劃,實施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容易做出與學生實際的相貼合的對策。總之,教師永遠沒有理由停止學習或放鬆學習,而學習就正是在不斷的閱讀中實現。

一個人只有不停地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裡汲取更多的營養,才能不斷地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才能讓我們擺脫“坐吃山空”、“無物可教”“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境地!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地讀過一二百本書。”

透過《給教師的推薦》這本書,我們教師,尤其是年輕的教師更要堅持不懈地讀書,讀教育名家的書,吸納各家思想之所長,為自我的教育教學工作服務,提高自我的教育教學水平而努力。

教師讀書筆記14

寒假中,我讀了《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這本書,這本書是國內第一本系統論述教師專業化的論著,它對當前我國教師的改革將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作者不僅僅從教師專業化事實的角度來理解教師群體的專業化問題,而且還高屋建瓴,視角廣闊,從社會發展、文化進步的高度來看待教師的專業化與教師專業發展、教師隊伍整體質量提高三者間的辯證關係。如何提高教師的素質,培養和造就能夠滿足全面實施素質教育要求的教師,是關係到能否進一步深化教育改革,能否實現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的重要工作。它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

首先《教師專業化的理論和實踐》的書名使我思考。在這紛紜的世界裡,教師專業化究竟是什麼?帶著這個思考,我在書中找到了答案:教師專業化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過程。教師專業化本質上是個體成長的過程,是教師不斷接受新知識,增長專業能力的過程。教師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專業人員,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與探究歷程來拓展其專業內涵,提高專業水平,從而達到專業成熟的境界。一個精神富裕、專業化程度高的老師,他能以自己特殊的職業眼光,掏出課程的引人入勝之處,以最簡潔的線條,拉動最豐富的資訊,以最輕鬆的方式,讓學生得到最有分量的收穫;能從最接近學生現在的起點,帶領他們直到離自己最遠的終點;能最大限度地尊重每一個學生;他不僅能讓學生學懂、學透知識,而且能把教學過程變成一種富有親和力的情感體驗過程,和學生一起沉浸於其中,熱愛於其中,出神入化地與學生一起創造於其中,並使學生的心靈飛翔起來的;他有強烈的課程開發意識,不僅關注“跑道”的`設定,面更關注學生跑的過程,他能讓生活成為一種教育,把教育變成一種生活。只有擁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教師才能始終站在社會進步的前緣的。

其次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帆風順的嗎?

20世紀80年代以後,世界上形成了一場教師專業化的運動。要求高質量的教師不僅是有知識、有學問的人,而且是有道德、有理想、有專業追求的人;不僅是高起點的人,而且是終身學習、不斷自我更新的人;不僅是學科的專家,而且是教育的專家。從目前看,教師的專業性發展遇到這樣幾個問題:教師只專注於自身專業的侷限思考;在觀念和經驗上有錯覺的;將質量問題歸因於學生、同行乃至外界;處理問題時專注於個別事件,缺乏整體、動態的思維方式的;文化水平高,比較主觀,滿足於現狀等,這些都需要我們在今後的實踐中努力克服。

那麼怎樣有效實施教師專業化?

學校應為營造“學習化、專業化”的教師群體而努力,將教師發展列為重要議事日程,營造集體備課、相互聽課的互學互助氣氛,改善教師的心智模式。形成師帶徒、聽課指導,示範課與研究課的教研製度。有組織地開展教科研活動。

專業化水平的提高關鍵在於教師自己。作為一名優秀教師,要做到將教學生涯視為生命歷程的重要部分,增強使命感,不斷超越自我,活出生命的意義的。(三種教學生涯觀:生存、生活、生命)要不斷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教學過程中的師生關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自己努力把握學科發展最新動態,積極學習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進行自我反思、博採眾長,形成風格,爭做專家。

20世紀80年代以來,教師的專業發展成為了教師專業化的方向和主題。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提高教師專業地位的有效途徑是不斷改善教師的專業教育,從而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只有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才能使教學工作成為受人尊敬的一種專業,成為具有較高的社會地位的一種專業。

教師讀書筆記15

開卷有益,這是我對自己讀書多年來的最深、最明瞭的體會。從古人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到今人的“書籍是人類靈魂進步的階梯”,無不看出讀書的良好作用。讀書好處和重要性的道理眾所周知,再加上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會經常出現在每個人的身上。於是人人都想讀書,把活到老學到老作為至理名言,可是在讀書的過程中,許多人沒有更多地感悟到讀書的無限之樂。我不是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也不是把讀書單純的當成一種無所事事時候的消遣,而是把讀書當成一種心靈之旅,當成一種樂趣,當成一種提高自己精神境界的過程。

書,是良師,更是益友。隨著年齡的增長,工作量和各種社會關係的增多,年少時候那種單純的安心的讀書的心境難以追回,再加上每天的各種事務紛至沓來,每天可以有一段長的讀書時間就顯的彌足珍貴,所以,這樣的年紀和工作的特點使我在讀書上不得不養成自己的特點:一是讀書要選書。雖說是開卷有益,但是時間有限,所以必須有選擇的讀書,把有限的時間放在好的,適合的書籍上。在選書上,不看庸俗無聊,不求高深專業,但要切實有用;不過於專一,而追求廣博,讀書如交友,只是呆在一個小圈子裡,很容易自我封閉,自我限制,所以要廣交朋友,各種書都要儘可能涉獵。二是隨時備書,“見縫插針”。沒有大片的時間可用來讀書,只能是把片刻的閒暇時間利用起來。有時間就拿出來翻上兩頁,享受一下。就算是一本厚厚的書籍,只要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日積月累,持之以恆,總會在不知不覺中,輕鬆搞定;三是要有計劃。雖說讀書的時間少,但是,不能找藉口,不能放任,每天必須要擠出一段時間讀書,我把這個稱之為:每天多走一點路,意思是在每天要停下來休息的.地方,要再堅持一下,多看一會兒書,在多走一點路。四是要用心讀書。用眼看書,只是獲得一種簡單的快樂,用心讀書,則贏得一片安寧,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學習和獨立思考必須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優效果。五是學以致用。有人說,現代人讀書很功利。我倒是覺得,讀書是不能過於功利,那樣讀書讀不好,讀不深,讀不出快樂。但是讀書也要有目的性,那就是讀書必然是直接或間接為了我們工作,生活服務的,這就是讀書的目的性。讀書是要用的。讀書可以死讀,但千萬不能讀死,所以讀書應該是要結合自己有選擇的讀,有目的的讀。讓書成為我們的良師益友,成為我們工作生活中前進的階梯。

TAG標籤:讀書筆記 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