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教育隨筆-幼兒教師要學會傾聽啟發和支援

在學習和工作的日常裡,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通常指一種散文體裁,隨手筆錄,抒情、敘事或評論不拘,篇幅短小。你知道什麼樣的隨筆才是被大家所稱讚的隨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育隨筆-幼兒教師要學會傾聽啟發和支援,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隨筆-幼兒教師要學會傾聽啟發和支援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以關懷、接納、尊重的態度與幼兒交往。耐心傾聽,努力理解幼兒的想法與感受,支援、鼓勵他們大膽探索與表達。”“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遊戲和偶發事件中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這就要求教師在幼兒教育活動中,用心去傾聽孩子的心聲,感受孩子的內心世界,並通過親近幼兒,感受心靈世界的過程,以教育的智慧開發和利用潛在的教育資源,啟發和誘導孩子,啟迪孩子的智慧,豐富孩子的情感。通過教育實踐,筆者認為教師學會傾聽,教育才能對幼兒產生親和力,走進幼兒的內心,才能促進幼兒的生命成長。這一見解來自對我班開展“交通工具博覽會”主題活動中發生的一些情景。

一、要學會用心傾聽孩子的心聲

情景(一):在開展“交通工具博覽會”主題活動中,組織的桌面遊戲內容是“交通工具”,讓孩子們利用各種積木進行拼搭交通工具,在拼搭過程中我發現了男孩子最感興趣,而且還發明瞭一些新型的交通工具,我及時讓他們在同伴面前介紹,及時肯定了孩子們的表現。晨間活動結束了,我便組織孩子開始收積木,這時我發現陸浩天小朋友一邊拆積木,一邊哭,我趕緊走過去,關切地問:“天天,怎麼了?”一旁的臻臻搶著說:“孫老師,別理他,他假哭!”這時天天說:“我沒有假哭,我是真的哭,因為我捨不得拆掉我的飛機,老師,能不能不拆啊?”我微笑著說:“當然可以啊,你可以把你的飛機展示在窗臺上啊!”“太棒了,老師,謝謝你!”“那,我們的`汽車也可以不拆嗎?”臻臻等幾位男小朋友都問,“當然,只要是你們親手搭的作品,都可以展示在窗臺上!”我肯定地回答。一會兒,窗臺上整齊地站立著色彩鮮豔,形象逼真、富有創意的“交通工具”,儼然成了我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孩子們對於自己的創造成果都感到十分欣慰。在這個活動中,當孩子想方設法不拆玩具時,我不是一味地到了桌面活動結束時一定要幼兒拆掉拼搭的玩具,而是尊重了孩子的願望,耐心傾聽了孩子的心聲,讓孩子們把自己親手搭的汽車、飛機等交通工具展示給大家欣賞,一起交流,一起學習,給孩子自信,讓他們在自信、成功中健康成長。在一日活動中,教師是孩子形影不離的朋友,更是活動的觀察者和傾聽者,當孩子的合理需求沒有得到滿足時,他會採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假哭”來尋求老師的幫助,這時就需要老師耐心傾聽他們的心聲,並做出積極迴應的行為,滿足孩子內心的期望。因為在幼兒的內心世界同樣有著一種期待,得到別人的理解和尊重。教師耐心傾聽幼兒內心世界的聲音,才能成為他們信賴的朋友和親密的合作伙伴。在教育活動中,教師和幼兒的心靈不再存在距離,而達到了心靈相通,情感共鳴的境界。

二、要學會善於啟迪孩子的智慧

情景(二):有一次下午遊戲活動,我們組織孩子拼搭汽車的比賽,將幼兒分成三組,要求他們每組拼的車子樣式不同。三組幼兒都開始各自動起了腦筋,搭起了三種不同樣式的車子。可是由於桌面光滑,車輪不穩,車子都倒下去,怎麼辦呢?此時,我沒有直截了當地將辦法告訴孩子,而是給予充足的時間,鼓勵孩子想不同的辦法,自己解決這個問題。過後,第一組的小朋友想到了應該由四個小朋友各扶一個輪子。第二組的孩子七嘴八舌地在討論,忽然一個孩子說,我看過司機叔叔修車的時候,在輪子的前後用一個三角形的東西墊住。他們很快找來了三角形的積木在輪子兩邊卡住,這個辦法果然有效,輪子不滑了。第三組的孩子,他們商量了一會兒之後,幾個幼兒興奮地跑到教師外面,捧來了沙子,把沙子鋪在車輪下面,車輪果然穩住了。我感到有些驚訝,也為他們這一具有創新意識的辦法高興。比賽結束了,三組孩子獲得了並列第一,孩子們高興地呼喚起來。

孩子們在活動過程中會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問題的解決有可能有益於他們獲得知識,增長才幹。在這個活動中,要解決車子不倒的問題最簡單的辦法是教師告訴孩子。簡單的告訴不是好的教育,因為幼兒認知同樣需要經歷一個具體的過程,沒有過程體驗的認知是沒有生命的。這是由於幼兒處在被動接受狀態,達不到認知的自主建構。我讓孩子自己去擺弄,去探索,去解決問題,這樣做可讓孩子在活動的過程體驗中獲得經驗,得到認知能力、情感、意志的培養,有效避免依賴心理產生。教師給予孩子學習的機會,並通過啟發、鼓勵,能讓孩子的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當幼兒在思考問題、尋求解決問題辦法的時候,要更多地鼓勵他們想出與眾不同的新方法,讓孩子在其過程體驗中生智生情,逐漸培養問題思維習慣。

三、要學會支援孩子的探究

情景(三):早上,孩子們把家裡心愛的玩具汽車、飛機、輪船等交通工具帶到了幼兒園,可以說是琳琅滿目,老師讓孩子們輪流介紹、交流、欣賞。孩子們都搶著介紹自己的玩具,當吳舟宇小朋友介紹時,大聲地說:“我的汽車會變大,也會變小。”說著,演示給大家看。我故意裝作不懂,問他:“這是怎麼一會事?它們這麼粘合在一起的?”吳舟宇得意地說:“是這上面黑的東西幫忙的。”我說:“你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他呆呆地回答說:“不知道。”我又問了其他小朋友:“你們知道它叫什麼名字嗎?”大家說:“不知道。”於是,我找來了一塊磁鐵,一些回形針,繪畫紙,布頭,鎖,記號筆,放到教室前面的櫃子上。我對小朋友說:“老師這裡也有一塊圓圓的、黑黑的東西,請吳舟宇小朋友玩一玩,看一看,它會和誰成為好朋友?”吳舟宇小朋友接過磁鐵,專注地玩起來,突然大叫起來:“哇!它和回形針、鎖做好朋友了?”接著,他朝老師,看一看,問:“老師,這是什麼東西呀?”這時,我才告訴孩子們,它的名字叫磁鐵,過後舟宇小朋友似乎也明白了:汽車上的幾何模型能夠組合在一起的原因,就是在幾何模型上面裝上了一塊圓圓的磁鐵。

在這個活動中,吳舟宇小朋友已經發現了汽車上各個部件會合在一起,是因為上面黑的東西的原因,卻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教師機智地把握教育契機,可以讓孩子在問題情景引導下,拓展問題思維,提升探究問題的層次,對孩子提出一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解決的問題,。於是,我找了一些可以比較的材料,讓舟宇小朋友自己動手操作,在實踐中體驗並得出結論:有的東西磁鐵是能夠把它們吸起來,而有些東西,磁鐵是不能把它們吸起來的,從而獲得有關磁鐵的知識經驗。由此可見,教師充當了兒童活動的觀察者、參與者和引導者的角色,才能真正成為兒童活動的指導者,才能給予孩子探究問題的最大支援。

從上述三個教育事例中,筆者感悟到要想獲得教育的成功,教師要耐心傾聽,接觸孩子的心靈世界;要充分尊重孩子,滿足孩子的情感需求;要善於啟迪孩子的智慧,促進孩子素質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