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合集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沒少接觸或者看到經典的隨筆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國小教師教學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合集15篇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1

本人正式走上教師的崗位已經有兩個月的時間,每一天睜開眼我都會想起一位老教師的一句話:全情投入緊張的教師工作。

有一天一位同事說上課我看上去很老練,不像是新工作的老師。其實新教師的迷茫我也有,入職前的培訓是我對愛山唯一的瞭解,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作為愛山的娃是很幸福的,但是作為愛山的老師是非常的辛苦。當時我只覺得每一個孩子的童年都只有一次,他們走過國小六年也就結束了童年時代,而學校是專門搞教育的場所應該為學生的童年留下屬於他們自己記憶,以及他們和小夥伴們成長的痕跡。所以我每天為學生們跑上跑下雖然累但也是值得的!

可是在我的工作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問題,愛山的這一天,作為教師我們為學生做的太多了,當然我這並不是為自己推脫工作任務,只是從另外一個方面審視了一下我目前所從事的工作。孩子們一天的學校生活每一步都有老師的陪伴,從晨間活動,到中午吃飯看課外書,再到下午放學出校門,每一步都是老師在陪伴,更確切的說是都有老師在監督他們的學校生活。我曾經嘗試過,在我看班的時候故意的走出去,可是非常的不幸,我的寶貝們在我出去沒有多長時間就開始亂嗡嗡的說話,自己該乾的時候好像已近不知道是什麼了。我不知道這樣的陪著成長起來的國小生,以後能不夠適應沒有人陪伴的國中生活。我相信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在家裡是能夠自己支配自己的日常生活的,而為什麼到了學校卻成了什麼都幹不好的小王子小公主了呢!

我更想說的是,我們的教育究竟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國小生們似乎每天不知所以的在重複的簡單的'知識,難得的假期又被各種各樣的補課班佔據的自己的生活。成績好點的國中生心理有一個大學的夢想,而成績不好的學生流落到了各種各樣的中專技校,有開始了不知道為了什麼的枯燥的校園生活。而那些辛苦了好些年終於走進了大學的莘莘學子們卻要面臨著畢業就是失業的殘酷現實。

不是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精英,不是每一個教育者都能夠承載精英教育,大多數的人都是平凡的人,大多數的教師所從事的也都是普通的教育,這樣的情況下我們的教育工作這要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呢?這是我這個層次這個年齡不能解決也不能決策的問題。

關於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思想的教師的另一個方面就是自己的專業課方面,我自己本身呢是一名體育老師,因為有過7年的專業求學的路,見過很多位老師其中也不乏有一生致力於體育研究教學的研究生導師,和那些根本不配留在教室崗位上的教育敗類。多種多樣的老師最讓我喜歡的是那些談吐優雅,又能夠精於自己專業的老師,我相信用不了多久我也會是自己這一方面非常熟悉的教師,說不定終有一天我也會成為這一方面的教育專家。當然這需要我不斷的努力,不斷地吸收他人的營養,不斷地充實自己。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2

教育教學隨筆是教育教學工作者,將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者心中的感悟隨手寫下來。本文是國小教師教育的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國小教師教育教學隨筆範文

一位教育專家說過: 如果孩子生活在讚賞中,他便學會自信; 如果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便學會譴責; 如果孩子生活在敵視中,他便學會好鬥; 如果孩子生活在恐懼中,他便學會憂心忡忡; 如果孩子生活在安全中,他便學會相信自己周圍的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受歡迎的環境中

他便學會鍾愛別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互相幫助中,他便學會關心他人; 如果孩子生活在親情、友誼中,他便會覺得他生活在一個美 好的世界。 每個學生的心中都有一個積極、樂觀、進取、勤奮、堅強、 勇敢、好學、豁達、善良、聰明的自我,不是孩子消極悲觀自卑, 而是外界壓抑的結果。

多給學生說“我希望、我建議、你覺得、 你能行” 尊重孩子是貫徹素質教育的前提。 , 徹底改變評語中 “該 生”怎麼樣,寫出“你”的特點、對你的建議、對你的期望,要 點燃學生心中的信心。

不能再出現學生高高興興進學校,而一部 分學生“雙差”而出。 教育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決不能僅僅為了考試,我們在培 養一個人, 一個將來在社會立足的人, 一個要有創造效能力的人。 這是教師神聖的`責任。家庭教育很重要,但問題是家長缺少教育 觀念!

家長會一定要給家長講清楚:

1、儘量多表揚孩子,輕易 不要批評他們,因為他們已經長大。

2、多關心孩子的學習、生 活和進步,不要因為考試失誤而責備學生。

3、多瞭解孩子的心 理、交往和想法,一定要尊重孩子,家庭成員之間要民主,要談 心,要溝通,但決不能對孩子放任自流。

4、不要在孩子面前議 論教師, 不能在別人面前說孩子的缺點, 堅決不能給孩子下結論。

5、多給孩子一些鍛鍊的機會,讓他們學會待人接物、學會關心、 學會尊重別人、學會負責。

6、一定要給孩子做表率,經常與學 校溝通。 尊重自己、尊重他人、尊重知識、尊重社會,學會尊重、學 會關心可以作為高一德育培養的目標的主要目標!

青年教師應努力實現三個突破:首先突破課堂關,要熟悉教 材,善於組織課堂,掌握一定的教學技巧;其次突破知識關,要 大量做題,研究大學聯考,明確每節課該講什麼,重點是什麼,能圍 繞中心講課,提高教學技巧,做一名優秀的“演員” ;第三突破 教學關,講解深入淺出,方法靈活多樣

“教” “學”並重,有思 路、有深度、有高度,做一名優秀的“導演” 。沒有教不好的學 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沒有學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學的學生 ——新教學觀 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機統一,教學是一種對話、 溝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學、教學相長。

教師不僅僅是傳知解惑,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讓學生會學而 不是學會知識; 教知識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從知識的發生過程中學 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解決 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的關鍵。

新教學觀的核心在於激發學生的潛力, 在於發揮學生的主體 作用。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會學。這種參與不僅僅是簡單的課 堂提問! 新教學觀首先要求教師要吃透學情,要知道學生需要什麼、學生 在什麼情況下能發揮潛力!興趣、方法、習慣、性格、個性、心 理品質、目標、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視。

國小教育的核心在於喚起他們的信心,激發他們的興趣,培 養基本的學習行為習慣,懂得為人處事的基本道理,進而掌握基 本的知識(知識決不是第一位的目標) 。

教育要為學生的一生負責,決不能僅僅為了考試,我們在培 養一個人, 一個將來在社會立足的人, 一個要有創造效能力的人。 這是教師神聖的責任。

把微笑帶進課堂,把競爭帶進課堂,把激勵帶進課堂。把信 任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學生,把尊重的話語傳遞給每位學生,把和 諧的微笑送給每位學生。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3

像往常一樣,我在上早上的數學課,但在準備上課的時候就被總喜歡坐在後排的陶帥吸引住了,陶帥原先是一個非常調皮搗蛋的男孩子,上課喜歡走來走去,有時候還會跟別的小朋友打鬧,但今天我發現他坐在位置上腰挺得直直的,兩隻圓溜溜的小眼睛定定的看著我,也沒有到處亂走,我就隨口表揚了他一句。原先我以為他不會堅持多久,可是後來我發現上午的兩節課下來,他真的一直堅持下來了,讓我感到很欣慰。事情到這裡還沒有結束,在我晚上吃過晚飯後,突然接到了他媽媽打來的電話,原來是陶帥回家把我今天表揚他的那一句話告訴媽媽了,結果怕媽媽不相信,就讓媽媽打電話給我確認一下事情是否真實。我深深的被促動了,我不僅再次表揚了他今天的表現,而且也提出了我對他的希望。沒想到只是一句話而已,卻不僅給孩子帶來了一天的'快樂,也讓他有了自信,讓媽媽也感到欣慰。

這件事對我感觸很大,我們老師一句鼓勵的話,一個親切的舉動,對孩子來說都是至高無上的。他們幼小的心靈對我們老師的一言一行很敏感,把我們老師對他們的態度看得很重。所以,我們當老師的應該熱情地去對待每一個孩子,應多給孩子一些鼓勵和關心,老師多一份愛撫,孩子就多一份溫暖,多一點進步!同時也相信這樣的教學方式會贏得更多家長的信任和支援!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4

今天上了二年級的課,之前師父也告訴過我低年級的英語教學主要以培養孩子們對英語的興趣為主展開,主要讓孩子們在輕鬆的課堂環境下感受簡單的英語,並嘗試著用簡單的英語口語進行日常的交流

在今天的在教學中,大部分學生都很疲憊,似乎沒什麼精神,因而我心裡清楚的知道,今天的教學任務應該有所減少,所以剛開始的.時候我就先讓學生唱歌玩玩遊戲,當然這些遊戲都附帶這單詞和句子,讓孩子們在快樂中不由自主的複習學過的內容,遊戲也迎合國小生愛玩的天性,寓教於樂;當然之後的課堂教學我主要以動為主……

今天最大的感受是,教學不只是要被教案,還要備學生。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5

原人教社修訂版教材中,根據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對教學內容做了一些特殊的修訂,其中,在每一個練習後面都安排了一定數量的選學題,是最醒目的一個處理方式之一。按照教學參考書的說明,編寫者、專家們的出發點是讓不同的人學習不同的數學,希望在保證孩子們數學基礎之上,適當安排一些有利於促進孩子思維發展的練習,從而讓一些在平時學習中“吃不飽”的孩子有一個發展的機會。

面對教材這樣的設計與安排,作為一線的教師,只要是認真備課的老師,都能領會編寫者的意圖,都能把握如何在日常教學活動中的展開尺度,應該說根據教材的這種安排方式,對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然而,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往往不敢,也無法按教材編寫者的意圖來展開教學,原因很簡單,現在評價學生的標準,不論你是公開反對,還是承認也好,仍然還是以學生的考試分數作為評價學生學業成績的唯一標準,自然考試成為學生之間競爭的唯一方式,同時,分數也成為評價一個教師教學水平的主要指標體系,如何備考自然也就成了師生之間共同的話題了。

由於根據修訂後的教材要求,選學內容是不納入各種考試的範圍之內的,但作為各級的出題者,往往在潛意識中都有一個想法,通過考試把學生考出個三六九等,把教師考出個三六九等,似乎不這樣出題,就顯示不出自己的水平,不這樣出題,就無法體現考試的份量。

這樣一來,可苦了孩子了,同時也苦了老師,因為,一份試卷要想考出個三六九等,必然會出現一些偏、難之題,而這些考題往往都與教材的選學題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你試想如果孩子連書本上的選學題都不會做,再遇上試卷上的難題不就更不會做了嗎?為此,老師對書本上的選學題不敢怠慢,每每遇到這樣的題會集中精力,一點一點帶學生攻關,雖然有一些孩子理解了,但更多的孩子卻越來越糊了,有些人甚至連基礎的東西都不會了,更有甚者,一些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正在這種錯誤的`導向指引下,一點一點的消失,上數學課一步一步地成為他們討厭的一件事。

面對當前課堂已經發生,或正在發生的這一現象,作為一名一線的教師急在心裡,卻又無力迴天,因為它的現狀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可以改變的。如果我們的國小數學課堂按照這種考什麼,教什麼的導向走下去,必然會一步一步地走向死衚衕,會把國小數學教育引向一條不歸路上。

因而,當前課程改革的當務之急是改革過於以量化方式進行評價的教學評價方式,走出一條能夠真正地全面反映學生成長的評價之路,從而才能保證課程改革在教學各個環節的真實動作起來。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6

學生的潛能就像空氣,可以壓縮於斗室,可以充斥於廣廈。東偉你的潛能就充斥於廣廈呀。我們認識快一年了吧。還記得初次見面時的情景嗎?二年級到三年本身就是一個跨度,前一天你姐姐領你來報名,因彼此都太匆忙,我和你只有幾分鐘的見面。第二天開學了,我在前一天就囑咐大家拿抹布,大家都拿了,你也拿了,可我驚訝的是,你帶了一塊嶄新的'毛巾,正因為這個,我第一個就記住了你的名字——楊東偉。後來從二年級的老師那裡瞭解到你是個很特別的孩子,非常喜歡數學,但對語文沒感覺,每次語文考試最多能考七八十分,二年級考這個分數不是很好吧。後來在我們的相處中我發覺你正如前一任班主任徐老師所說的確是個偏科嚴重的學生。對有關語文的東西你根本不喜歡,連最基本的抄詞語你都要抄錯一半以上。可能不喜歡,就懶得去看仔細,隨便寫寫當任務交上來了吧。但對數學你就不一樣了,你喜愛數學,每一題你都會投入思考,認真做題,每次都能得優。()對於這樣一個特殊的你,我不知用了多少方法,就是提不起你對語文的興趣。就這樣,上學期結束了,短暫而愉快的寒假過後又是一學期了。這學期初你還是這樣,但我對你的方式就略有不同了,或許有些孩子天生只對一些事感興趣吧,我只要你能掌握基礎知識,盡你的全部學語文就行了,特地給你換了個座位和班長坐一起,希望她這個小老師在課餘幫你輔導。漸漸的我發覺,你似乎不再討厭語文了,或許我感動了你,或許你突然對語文開竅了,不管怎麼樣,這都是一個好的開始。同學們都說你變了,作業全對的次數多了;有不懂的地方願向他人請教了;老師也覺得你不一樣了,課堂上能看到你高舉的小手了,上課認真聽講了,作業及時做好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你每天一點一滴的進步讓老師感動。

你能有這樣的變化,老師豈能不驕傲。加油!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7

古人云:“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意思就是說,這件事很小,沒有多大的功勞,不必掛在嘴上。可這舉手之勞,究竟有多小呢?在三毛國小聽課的過程中,我就碰到了這樣的一件小事,而正是這件小事卻讓我感動至深。

當我們走進三毛國小五樓多媒體教室時,已經有好多早到的老師坐在座位上低聲交談著,交流著各自的資訊,一股濃濃的學習氛圍撲面而來,而教室裡那一排排擺放整齊的課桌椅更讓人賞心悅目(椅子插進課桌下面的空間裡),便懷著一份期待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上……

不一會兒,二年級的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教室,迅速地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來,一切都顯得那樣井然有序。在周老師熱情的引導下,師生們一起演繹著《雷雨》的.精彩,感悟著“雷雨前”的悶熱、不同尋常,在聆聽中收穫,在朗讀中體驗,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

當課一結束,就在學生們忙著整理學習用品準備離開的時候,周老師輕聲提醒著:“想想看,你來的時候椅子是怎麼放的?”幾乎所有的學生同時做出了相同的動作——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插進了課桌裡面,然後帶著學習用品排好隊出去了。沒有學生對此有異議,也沒有學生需要別人的再次提醒,更沒有學生大聲喧譁,似乎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給我的感覺就是訓練有素。看著依然整整齊齊的教室,簡直讓人感覺不到這裡曾經有學生來上過課。這是一件小事,可從這件小事中又說明了什麼呢?

接下來是三年級的課,上課的老師來自實驗國小,我在想著她會不會也提醒學生要讓課桌椅保持原樣呢?但學生們的做法讓我再次湧起了對他們的敬意。當學生即將離開時,並沒有老師的提醒,可他們卻一個個主動地把椅子插進課桌下面。有一個女生可能是一時忘記了吧,當她已經走過一個座位時才猛然醒悟過來,於是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輕輕地把椅子放好後才滿意地離開。如果說二年級的學生還需要提醒的話,那麼到了三年級,學生顯然已經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這需要怎樣的持之以恆呀?

離開時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恢復原樣,這真的只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可就是這些不需要我們花很多精力就能做好的小事,我們的學生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做呢?

作為教師,我平時也總是這樣對學生說:如果看見地上的垃圾,你可以彎彎腰,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你可以主動把他扶起來,安慰他;如果看見風把窗簾吹散了,你可以把窗關好或者把窗簾重新整理好;如果看見教室裡的課桌歪了,你可以把它們排得整整齊齊;如果看見有人的紅領巾掉下來了,你可以出聲提醒他或者撿起來幫他戴好;如果看見掃把倒地了,你可以把它“扶”起來,再讓它靠牆“站”好;如果看見窗臺髒了,你可以拿抹布把它們擦掉……這些事都是小事,卻因為你做了,而使許多人解決了煩惱,這不是一件好事嗎?

三國時期劉備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善事雖小,卻能讓別人解決了許多煩惱,你又何樂而不為呢?可是,總有那麼多人不怎麼願意去做,地上的垃圾可以視而不見;別人的困難可以置之不理;學校的財物可以隨意處置……舉手之勞,可又有多少人願意“舉手”呢?

如果說兩位年輕漂亮的老師給這美麗的春天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的話,那麼,學生們的舉手之勞讓這迷人的春天更具魅力,並煥發出無窮的活力。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園裡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會的安寧,需要人去維護;心靈中的枯地,需要我們怎樣去澆灌呢?假如人人擁有如這些學生般的心靈,相信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8

【摘 要】法國思想家羅梭說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為“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為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認為:“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並提出了“好課”的9級標準。筆者在磨王教授之玉基礎上,另闢蹊徑,提出了“好課”的7級標準,並結合課例作具體地觀課。

【關鍵詞】教學內容 語文觀課 王榮生 標準

一、引論──磨他山之玉

法國思想家羅梭說過:“教育的藝術在於讓人喜歡你所教的東西。”何為“所教的內容”?筆者的理解即為教學內容。關於教學內容的重要地位,王榮生教授在其著作《聽王榮生教授評課》一書中,作了這樣論述:“一堂好的語文課,在我們看來,主要的標誌是教學內容正確並使學生有效地獲取相應的經驗,在這樣的前提下,課堂組織散漫一點,教學中出現一些彎路插曲,都是常態,無傷大雅,語文教學的課堂形態應該走向相對地寬鬆乃至有節制的隨意。過於精巧的、講究一分鐘一分鐘‘流程’的、教師一口美辭假聲抒情的、一舉一腔分明比表演還像表演的語文課,也許應該被看成變了態的語文課。”

據此,王教授在書中提出了一堂語文“好課”的9級標準:(1)教師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2)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3)教學內容相對集中;(4)教學內容與聽說讀寫的常態一致;(5)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6)想教的內容與實際在教的內容一致;(7)教的內容與學的內容趨向一致;(8)教學內容與語文課程目標一致;(9)教學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

誠然,在精彩紛呈的語文教學領域裡,我們看到了太多形式主義,對於語文的根性似乎缺少一種終極的追問。殊不知,語文字姓語,脫離了“語”,再多的精彩都是花拳繡腿,徒勞無益。但是,細細回味王教授的這9級標準,筆者認為有三處存在不妥:

其一,第一級和第二級有重複,如果說老師在課堂上“教的是‘語文’的內容”,那麼該教師定“對所教內容有自覺的意識”,故此,筆者認為第一級可以去除。

其二,第四級和第五級相比,第五級更指向語文的根性。當教師所選用的語文教學內容與學術界的認識相一致時,這教學內容就不再是變態。誰能說遵循了學術界對各種文體的普遍認識,還會是變態呢?如果這樣說,那學術界的認識就不正常,或者說教師對學術界的認識沒有搞清。故此,本人認為第四級可以不要。

其三,第七級更指向於教學方法,而非教學內容。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教師在教學中教學內容的選用是切合學生的實際需要,但課後學生到底學到多少,這就要看教師方法是否得當,而第七級的介入似乎有另類之感。

此外,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一個獨立體,有著獨有的教學個性,這也是決定一節課教學內容是否得以有效實施的主要標準之一。故而,筆者認為由教學內容觀語文課是否有效,應具備七級標準(王教授提出的九級標準中的六級標準+教學內容與教師個性相融合)。

二、立論──闢個人蹊徑

標準的意義在於衡量,七級標準的意義同樣在于衡量一節語文課的優劣。那麼,該如何運用七級標準來衡量一節語文課?然在王教授的書中“寤寐求之”,終是“求之不得”。“思其始而成其終。”為此,筆者憑藉點滴思考,自闢蹊徑,結合身邊的課例談一談個人的一些拙見,以拋磚引玉。

1.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對於語文的定義,葉聖陶先生作出這樣解釋:“語文就是語言……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把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連在一起說,就叫語文。”[3]基於這一共識,洪鎮濤先生亦強調指出:“語文教學的任務應該是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前輩們的言論不僅為語文正了“名”,即教語文的內容;同時也為當前的語文教學指明瞭方向,即語文教學的本體是指向語言,語文課要使學生獲得語言。

以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為例。課中,該老師將教學內容分為六個板塊。第一板塊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即請學生根據老師說的白話文,猜文言詞彙。第二板塊模仿古語,自我介紹,即請學生模仿“楊氏之子”的格式,自我介紹。第三板塊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即通過多次嘗試(參考註釋自由讀──指名讀──引導理解疑難字詞意思,標斷句符號──範讀引領──指名讀──齊讀),指導學生讀通順古文。第四板塊整理理解,敘說故事,即請學生用白話語言說一說故事,再次加深疑難詞語的意思。第五板深入文字,品味語言,引導學生抓重點詞句細細品味,以體會楊家小孩的聰慧之處,並隨機指導學生角色朗讀、表演朗讀。第六板塊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即請學生選取一個版本,給不完整的文言版或白話版的《楊氏之子》劇本補充臺詞,並和同桌對演。

縱觀以上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不難發現,這位老師從讓學生猜文言詞彙以初識古文語言,模仿古語自我介紹以近距離觸控古文語言,理解字詞讀通古文引領學生與古文對話,整理理解敘說故事以理清文脈,深入文字品味語言感悟古文語言之妙,到最後的補寫劇本內化語言引領學生學以致用,至始至終都在組織和指導學生學習語言。由此,筆者認為該教師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

2.教學內容相對集中

古語有云:“大道至簡。”意指大道理是極其簡單的,簡單到一兩句話就能說明白。教學內容的選取亦是如此,在“亂花漸欲迷人眼”的語文天地裡,我們所要做的便是擦亮自己的眼睛,穿越迷霧森林,直達語文的根,摘取關乎學生終身受用的“核心知識”,“簡簡單單教語文”。

仍以上一位老師執教的《楊氏之子》為例。課堂中六大板塊的教學內容設計(充當翻譯,猜文言詞彙──模仿古語,自我介紹──理解字詞,讀通古文──整理理解,敘說故事──深入文字,品味語言──補寫劇本,內化語言)足見該老師的匠心獨運,六個板塊循序漸進,最終指向一個教學內容,即指導學生學習和運用古文語言。但遺憾的是,這位老師似乎忽略了學生的實際受用力,這是學生第一次在教材中接觸古文,老師如此大密度的訓練,對於大部分的學生來說恐怕都難以受用。皮亞傑認為兒童建構知識的過程一般為四個階段:拿過來、裝進去、存起來、提出來。由此,筆者想,受心理年齡的限制,當學生的頭腦在短時間內裝進大量新知後,儲存中就會出現顧此失彼,以至到提取時大多是殘缺不全的知識。若長期以往,學生建構知識的能力也會因此而被削弱。

3.教學內容與學術界認識一致

在人教版國小語文教材中,課文佔了近乎80%的份量,為了對這些不同體裁、不同文體的文章加以區分,學術界對它們的特點進行詳細地區別,並形成了約定俗成的認識。這就需要我們通過自己所學的學術界已有定論的語文知識不斷地進行專業教學,而非每一篇文章都按同一個套路或有悖學術界認識來進行教學。

再以《楊氏之子》為例。課堂中,老師從猜文言詞彙、釋讀課題、讀通文字、品味語言到內化語言,遵循閱讀教學的基本之路。但在“內化語言”這兩個環節,筆者認為該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與學術界的認識有失偏頗。為了給學生創作以示範引路,老師創作了劇本前兩句臺詞,其中古文版劇本的臺詞是這樣的:

小楊(為孔設果、沏茶):“此是桃子、琵琶、楊梅,皆新鮮而甜蜜。夫子請慢用。”

孔君平(起身,指楊梅以示兒,微笑):多謝賢侄。哦,楊梅,此是君家果。

我們且不說小楊對孔君平這位有學識的長輩會不會像招待三歲小孩一樣,告訴他這是桃子、琵琶、楊梅,僅就這創作的古文版劇本,怎麼看著都像是五四時期半古半白的白話文,而非1500多年的南北朝時期的經典文言文,總感覺與原文顯得格格不入。就此而言,這一教學內容和文言文的學術認識未能形成一致。筆者認為,如果我們老師難以給學生規範的文字,那不如不給,以免誤導學生對文言文的認識。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9

古人云:“舉手之勞,何足掛齒。”意思就是說,這件事很小,沒有多大的功勞,不必掛在嘴上。可這舉手之勞,究竟有多小呢?在三毛國小聽課的過程中,我就碰到了這樣的一件小事,而正是這件小事卻讓我感動至深。

當我們走進三毛國小五樓多媒體教室時,已經有好多早到的老師坐在座位上低聲交談著,交流著各自的資訊,一股濃濃的學習氛圍撲面而來,而教室裡那一排排擺放整齊的課桌椅更讓人賞心悅目(椅子插入課桌下面的空間裡),便懷著一份期待坐到了靠窗的位置上……

不一會兒,二年級的學生們排著整齊的隊伍來到教室,迅速地找到各自的座位坐了下來,一切都顯得那樣井然有序。在周老師熱情的`引導下,師生們一起演繹著《雷雨》的精彩,感悟著“雷雨前”的悶熱、不同尋常,在聆聽中收穫,在朗讀中體驗,在思維的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當課一結束,就在學生們忙著整理學習用品準備離開的時候,周老師輕聲提醒著:“想想看,你來的時候椅子是怎麼放的?”幾乎所有的學生同時做出了相同的動作——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插入了課桌裡面,然後帶著學習用品排好隊出去了。沒有學生對此有異議,也沒有學生需要別人的再次提醒,更沒有學生大聲喧譁,似乎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給我的感覺就是訓練有素。看著依然整整齊齊的教室,簡直讓人感覺不到這裡曾經有學生來上過課。這是一件小事,可從這件小事中又說明了什麼呢?

接下來是三年級的課,上課的老師來自實驗國小,我在想著她會不會也提醒學生要讓課桌椅保持原樣呢?但學生們的做法讓我再次湧起了對他們的敬意。當學生即將離開時,並沒有老師的提醒,可他們卻一個個主動地把椅子插入課桌下面。有一個女生可能是一時忘記了吧,當她已經走過一個座位時才猛然醒悟過來,於是迅速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輕輕地把椅子放好後才滿意地離開。如果說二年級的學生還需要提醒的話,那麼到了三年級,學生顯然已經養成了這樣的好習慣,這需要怎樣的持之以恆呀?

離開時把自己坐過的椅子恢復原樣,這真的只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可就是這些不需要我們花很多精力就能做好的小事,我們的學生又有多少人願意去做呢?

作為教師,我平時也總是這樣對學生說:如果看見地上的垃圾,你可以彎彎腰,把垃圾撿起來扔進垃圾桶;如果看見有小同學摔倒了,你可以主動把他扶起來,安慰他;如果看見風把窗簾吹散了,你可以把窗關好或者把窗簾重新整理好;如果看見教室裡的課桌歪了,你可以把它們排得整整齊齊;如果看見有人的紅領巾掉下來了,你可以出聲提醒他或者撿起來幫他戴好;如果看見掃把倒地了,你可以把它“扶”起來,再讓它靠牆“站”好;如果看見窗臺髒了,你可以拿抹布把它們擦掉……這些事都是小事,卻因為你做了,而使許多人解決了煩惱,這不是一件好事嗎?三國時期劉備也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勿以善小而不為。”善事雖小,卻能讓別人解決了許多煩惱,你又何樂而不為呢?可是,總有那麼多人不怎麼願意去做,地上的垃圾可以視而不見;別人的困難可以置之不理;學校的財物可以隨意處置……舉手之勞,可又有多少人願意“舉手”呢?

如果說兩位年輕漂亮的老師給這美麗的春天增加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的話,那麼,學生們的舉手之勞讓這迷人的春天更具魅力,並煥發出無窮的活力。

生活中的小事,需要人去做;花園裡的花,需要人去栽培;社會的安寧,需要人去維護;心靈中的枯地,需要我們怎樣去澆灌呢?假如人人擁有如這些學生般的心靈,相信生活就會變得更加美好!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10

培養弱智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有助於他們的責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弱智兒童今後的生活會產生深遠的影響,所以必須學會生活自理。但智障孩子的家長,往往一心想要給予孩子更多的補償,很多事不捨得讓孩子親力親為,大事小事均為孩子包辦代辦,長久下去,自然讓他們形成錯誤認識:只要自己不願意做的事,爸爸媽媽都會幫忙做。在學校,老師都嫌他們不會,動作慢,也全都給他們包辦了,他們根本就沒有得到培養。如:

我們學校有個別的孩子在家還是家長餵飯,來學校進餐時,吃的很髒,吃的很慢。飯碗不會洗乾淨的;有些孩子還不會洗澡;有些隨地大小便等,都已經十幾歲了,真是替這些孩子的今後生活愁啊。所以,培養弱智兒童的生活自理能力至關重要。

對於這種現象,首先必須做好家長的工作,孩子有能力做的事情,儘量讓孩子自己動手做,過分的溺愛,多點耐心,多點鼓勵,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其次是學校的生活課程的教學,要針對弱智兒童的個性,對他們進行正面的教育;交給他們自理的技巧;有針對性的.進行個別指導,不同層次的學生,要求就有區別;多給與孩子動手操作,這樣更好的鞏固學生的生活自理意識。

最後就是我們的生活老師,請不要嫌他們動作慢,洗衣服不乾淨,就幫他們代辦,他們會養成惰性的,不然在生活課堂的教學就白費了,多點耐心,指導他們穿衣、進餐、個人衛生、如廁等,多點鼓勵,當他們自己完成了洗衣或洗澡,給予他們鼓勵表揚,我們的弱智兒童就會很高興,就會更積極的去做。

老師、家長共同努力,培養弱智孩子的獨立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生活習慣,縮小弱智兒童與正常兒童的差別,使其將來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自立於社會,使之成為獨立或半獨立的社會成員。多點耐心,多點鼓勵。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11

一、勇當伯樂,善於發現亮點

1.降低要求

教師為培養作文尖子,往往拔高要求。其實,評價作文應以大綱為準繩,同時顧及每個孩子作文能力發展的現狀。如果一位三年級的學生,只有二年級寫作的水平,有一次寫了一段話,句子大致通順,就要加以表揚鼓勵,因為他在最近發展區域上跨出了一步。

2.小處著手

教師有了這種意識,就會時時處處做個有心人,善於在茫茫沙海中發現金子。學生作文中要有一個詞用得好,或一句話寫得好,或引用恰當,就要給予表揚,讓學生覺得寫作文時挺有趣的。

二、甘為樂師,善於撥動心絃

無論是口頭表達,還是書面表達,都要在有表達欲的基礎上起步。因此,訓練中的“話題”或“文題”都要能扣動學生的心絃,激起學生的表達欲,每次訓練須像投石那樣,激起層層波瀾,開拓學生的思路,展開他們想象的翅膀,讓訓練在寬闊的空間、活躍的氣氛中進行。

1.創設寫作情境

創設某種特定的情境,引導學生先體會,再作文,這對培養學生的作文興趣起著積極的作用。如教寫留言條時,教師可以實現在黑板上寫好一則留言條,上課鈴響後,學生看到這張留言條,都開始自學。五分鐘後,教師進教室,問學生:“老師在黑板上寫的是一張留言條。什麼時候需要要寫留言條?怎樣寫留言條呢?”此時,學生恍然大悟,老師是有意寫一張留言條引出這堂課的。接著,讓學生自己寫留言條。教師通過創設“老師不在,學生自學”這麼一個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寫留言條,學生覺得很有趣,很新鮮,很快就知道了留言條的寫法,並能在生活中運用。

2.組織遊戲活動

在遊戲中享受快樂,在快樂中啟用思維,促使學生想把剛才的遊戲用語言表達出來。如一次在班中做一個傳話的遊戲。遊戲規則是先請一位學生上來,教師悄悄告訴他傳話的內容,讓他把這句話悄悄地傳給另一個學生,以此類推,最後一個同學把聽到的內容說出來。結果與第一個同學的傳話內容大相徑庭,學生鬨堂大笑,彼此責怪。教師問:“你們想把這件事告訴誰呢?”有一個學生說:“我想把這個故事說給所有的小朋友聽。”“那你怎麼去告訴他們呢?”“可以寫作文,登上報紙。”“可以寫信。”……教師趁著學生的興頭,讓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告訴所有的小朋友,有寫《一堂有趣的語文課》,也有寫《傳言不可信》《話說傳言》 《傳言可靠嗎?》,體裁各異,各顯神通,這種方法,大大激發了學生表達的'慾望。

三、願做公僕,善於排憂解難

學生學習寫作當然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就要及時引導,給他們吃“定心丸”。

學生不能做到“下筆如有神”,關健在於“記憶體”太少。平時,要幫助學生積累,厚積才能薄發。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生活猶如泉源,文章猶如泉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源源不斷。”所以我們有必要指導學生帶著情感豐富生活、感受生活。鼓勵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隨時隨地記錄積累語言材料,培養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如果說感受生活是大課堂,那麼閱讀積累就是小課堂,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開闊學生眼界、豐富詞彙、活躍思想,這樣學生的習作才有了源頭活水。

四、勤作推銷,善於推波助瀾

學生有時會驕傲自滿,或不思進取。教師如何在學生有了成績後做好這推波助瀾的工作呢?

學生稍有進步,教師就要給予精神上的鼓勵,並及時做好宣傳工作,讓學生有一種榮譽感,看到自己的“光明前景”。讓其他學生多看他的作文,對他也是一種督促,推動他再創佳作。可以出班級作文集,評選班級“小作家”,給學生更多的展示機會。把優秀作文寄給報刊社,學生慢慢變得自信並對作文充滿興趣。

作文指導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可企求一步到位。在作文指導中,只要我們從點滴抓起,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點燃學生寫作思維的火花,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生的內在潛質,讓學生快快樂樂地進入作文情景之中,紮紮實實地掌握語言文字的基本功的方法,多鼓勵,多肯定,為學生創設展示交流的平臺,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愉悅與滿足,學生就會快快樂樂、輕輕鬆鬆地入門。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12

《論語》曰:“不學禮,無以立。”人與人之間相處,理應以禮相待,溫文爾雅,文質彬彬。這給人以良好的印象。孝經曰:“安上治民,莫善於禮。”做人,不但要盡力做到外貌整潔,舉止得體,與人相處,還要言之有理,敬之有禮,待人周到,務必盡力令人不感拘謹,不覺尷尬,不會委屈,不受傷害。例如:李勉是個禮賢下士的好官;劉備三顧茅廬,名揚天下;燕昭王築黃金臺,尊郭槐為師,“士爭湊燕”,終於破齊復國,報了大恥;曹操光腳迎接許攸,最終蕩平天下。

荀子說:“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管子曰:“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為人。”上至達官與富人,理應以禮立國,兼及遵紀守法,人與人敬愛有加,聖人以禮為榜樣,開明的賢者更應以禮立天下,平民百姓應該以禮立家。事情因為禮一團和氣,安詳平靜,瑞氣祥和。國家因為禮一片穩定,一片喜氣洋洋,喜慶普及天下,人人安居樂業。

元朝許衡曰:“衣食以厚民生,禮義以養其心。”百姓之間,待人處事,先有自知之明,立信在人間,言之有理,情禮兼到。在春光,品花香,注重禮節就是欣賞奼紫嫣紅的風景;在夏日,禮節如沐和風;在金秋,禮節似收穫豐收的好心情;在寒冬,禮節好像晒暖陽。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以禮立足一角落,以禮樹信一鄉村,則人人舒心,萬事俱備,以禮促成家事,事事有禮,事事順心。

好人與好人相處,敬重有加,平易近人,互相理解,以善待人。平日裡,不用怕有害人之心,不必怕有傷人之意,和諧相處,和睦相待。惡人與惡人,動不動就惡言相向,甚至以強欺弱,以拳頭說話,以武力解決一切問題,惡習流傳,厄運頻生,蠻橫不講理,不能團結友愛,不能彼此尊重。若能以禮教他們,感化他們,那麼,惡習自會慢慢消失,善良之心悄悄滋生。

夫妻之間,若能相敬如賓,以禮相待,自然能家和萬事成,日子和和美美,生活順順當當。家人以愛為紐帶,以情為橋樑,互相溝通,互相關愛。在溫暖的家裡,心向往自己的家,人喜歡自己的家人。工作以後,累了,困了,有家的依靠,有家的'棲息。在家裡,能放鬆心情,能緩解緊張,能平平安安,能高高興興,家就是停泊的港灣,躲過暴風驟雨的侵蝕,避免風浪的橫掃。心安理得,家自然是人之所想,人之所向。

父母與兒女之間,也應講理又講禮。父母主要應以禮教育子女,儘量減少謾罵,儘量減少毆打。家庭暴力成為家的主要工具,則雞飛狗跳,遭人笑話,留下笑柄,生活不愉快,日子不安寧。家讓人嫌棄,人讓人鄙視,父母關係成為負面影響,那麼子女討厭世間,不懂珍惜,不懂人情,不認親人親密,不認骨肉親情,不尊長輩,不曉得理應孝順長輩。長輩訓話,晚輩理應洗耳恭聽,不叛逆,不違抗。

鄰居相處,以禮相待。以禮常常往來,彼此尊重,互相禮遇。一句簡簡單單的問候,給人以信心;一句句厚道的問安,給人以喜悅;一次次母愛的流淌,給子女以慰藉;一次次溫暖的呼喚,給人以笑容,增添滿足,送來滿意,有自知之明,不驕不躁,也給人以羨慕,樹立良好的榜樣。

左傳曰:“禮以行義,義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節也。“歷史上,威名赫赫的統治者,以禮治國的例子不少,以禮聘用人才的故事不少。有禮,則有兄弟之情,有手足之義,百姓因為義氣,互相幫忙,團結一致,共謀事情,產生喜人的利益;百姓得以安寧,豐衣足食。人與人之間,撇開魯莽,放下輕視,因為禮節,管天下不平之事。國強則民富,政局穩定,萬事俱興,一切井井有條,一切婉婉有儀。敵人不敢冒犯,周邊安寧,外交幫和敦睦,商旅往來,諸事順利。

漢朝王符說:“禮義生於富足,盜竊起於貧窮。”這非常有道理,適用於實情,於是,禮義漸漸生起,盜竊逐漸消亡,許多違法犯罪行為可能降至底限。國家處於太平盛世,百姓處於以禮相待,團結和睦。即使有天災人禍,也能團結一致,撫平創傷,人人儘可能伸出友誼之手,送上清水,送上食物,解決困難,消災解禍,度過難關。

講禮,多得是。《釋名》曰:“禮,體也。言得事之體也。”《太公六韜》曰:“禮者,理之粉澤。”《詩》曰:“相鼠有體,人而無禮;人而無禮,胡不遄死?”《禮記?樂記》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升降上下,周旋裼襲,禮之文也。”又《燕居》曰:“禮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國而無禮,譬猶瞽之無相與,倀倀乎其何之!譬如終夜有求於幽室之中,非燭何見?若無禮,則手足無所措,耳目無所加,進退揖讓無所制。”諸多名言,諸多名句,都涉及到禮,都講到禮字,這樣,講禮、守禮,不無道理。所以說:“不學禮,無以立。”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13

做孩子成長的引導者

在生活方面:從小,我們就培養陳陽軒的獨立性。因為,孩子不可能一輩子生活在父母的羽翼下。家長要放手,在可控的範圍下儘量放手。比如:陳陽軒有一次突然對我說:“你們大人每個月都有工資自己支配,為什麼我沒有呢?”當時,我就在想,作為一個孩子來說,你一些基本的需要,我們大人基本上都會滿足,你還要錢幹什麼呢?於是我就問他,你要錢幹什麼呢?他說想自己支配:如買個筆、過個節買個什麼禮物送你們呀!請同學來家玩買點零食呀!還有買個自己喜歡的玩具呀!我一聽,當時就覺得,一個二年級的小朋友居然有這麼多的想法,頓時我就覺得我的兒子長大了,同時也我意識到不能再把他當三歲小孩哄了,他已經有自己的思想了,不過這也不錯呀,我就順水推舟尊重孩子的想法,於是我就說,那行,每到爸爸媽媽發工資的時候,也給你發5元工資,這個錢由你自己支配,那不管要買什麼東西(除了學習上的東西),都要從這“工資”裡攢著買,他就很高興的答應了,一次在小超市他看到一個喜歡的玩具(小陀螺)標著8元,可是第一月給他發的5元工資不夠呀,怎麼辦呢?他豈求的眼神看著我,想我給他買,我就說了,那不行,你的工資不夠,爸爸媽媽的工資也是有預算的`,要一些生活開銷,所以你只好等下個月工資咯,然後我兒子也沒辦法,無奈地說:“那就自己攢著吧”。但後來,看樣子我兒子是真喜歡那玩具,等第二個月發了他5元,他還惦記著他的小陀螺,最終他就去把那8元的玩具給買回來了,當然,(因為8元的玩具也不是什麼好玩具)所以沒多久就壞了,但是通過自己攢錢買的玩具他格外的珍惜,壞了,也在那裡琢磨怎麼把它修好,寶貝得很。通過這件事,我只想說:尊重孩子的想法,試著讓他們自己去嘗試一下,這遠比父母給他買一個一百多的玩具要有意義的很。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實踐、思考中,不斷長大,獨立,然後超越父母。

比做一件事,孩子去做,可能只能打30分,你不滿意,罵他,甚至代替他做了,當時事情的效果可以打90分。但請家長注意,這90分,永遠是你的90分,孩子仍然是0分。所以,在生活上,一些基本的家務活我們都讓陳陽軒做,例如:會把鞋櫃邊散亂的鞋子放整齊、早上起來會把開水燒好、晾洗衣機裡洗好的衣服、到樓下的超市幫父母買一些油鹽醬醋等等,時間長了,他也覺得做這些事情是理所應當的事了。

在學習方面:在對待學習方面,我們始終堅持“重過程輕結果”。對孩子每天的作業完成情況,我們是很關心的,該檢查的檢查,該簽名的簽名。但是對於考試成績,我們是抱有一顆平常心的。我相信,程式正確,結果也一定正確。考試畢竟有各種偶然性,平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各項任務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也不鼓勵孩子與別的同學去比較,只要自己平時該做的做好了就夠了。在這裡再多說一句,在教育孩子方面,很多家長容易走走入一個誤區。不注意賞識孩子的優點,而過份強調孩子的錯誤,最錯誤的方式是,在公眾面前訓斥孩子,丟孩子的臉。家長們,請呵護孩子脆弱的自尊!

孩子是我們的希望,也是祖國的未來。相信我們的孩子,今天,他們只是家中一棵小小的盆景;明天,在廣闊的天地裡,他們一定會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14

注意評價的層次性不同程度的學生,我設以不同程度的要求,並分層次評價要求。優等生往往給予高要求的評價,希望他們不滿足於現狀,更上一層樓;而後進生往往給予肯定、鼓勵的`評價,增加他們的自信心,尊重他們的自尊心。教師要把期望帶給學生,尊重、理解、寬容地對待學生,相信他們會取得進步,獲得成功。給予積極的評價,才能保持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做到勤思,創造力才能得以繼續的發展。

國小教師教學隨筆15

班主任的工作是千頭萬緒的,它面對的是幾十顆純真、無瑕的心靈,面對的是幾十個複雜多變的內心世界。班主任如何才能深入學生,瞭解學生,及時掌握學生思想和生活的情況呢?我覺得班主任要擺正自己的身份,隨機應變,針對學生的心理特徵,有的放矢,對症下藥。

一、慈母的角色——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歡,而愛難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愛。正如母親不會因為孩子的美醜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樣,作為教師,雖然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他們的家庭環境、先天素質與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熱愛每一個學生。

教師的愛應該是一種博愛,愛自己的每一位學生,關心他們的身體,關心他們的生活,關心他們的學習,關心他們的思想。誰都知道,老師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擬的,一句鼓勵,可以讓學生感到無比的激動和自豪。

天下的母親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樂,同樣老師也應該讓學生看到自己點滴的進步,體驗進步成長的快樂,增強繼續進步的信心。教師要像母親一樣容忍孩子一次次地“舊病復發”,要像母親一樣善於發現孩子們的長處,充分肯定他的點滴進步,對他們的長處要“小題大做、無限誇張”,永遠不說“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嗇地說:“嗨,你真棒”。

讓孩子在充滿鼓勵與期待的沃土中成長,決不能因為一點過失而讓孩子在指責聲中自卑地抬不起頭來。對於所謂的“差生”,更要給一點偏愛,傾注愛心、熱情和期望,對他們取得的點滴成績,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這樣,在他們身上就會產生“羅森塔爾效應”。

二、嚴父的角色——教師愛學生,不是姑息遷就,不是放任自流,而是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的愛。教師對學生的愛不應該是溺愛,在尊重學生的人格和感情,關心學生進步與成長,扶植他們正當的興趣和專長的同時,也要嚴格要求他們。因為嚴格要求學生也是對他們的一種尊重。學生犯了錯誤時,該批評的就要批評,該處理的也一定要處理,沒有規矩無以成方圓,只有獎懲得當,才能在班級中形成一個良好的,積極向上的輿論導向。

三、朋友的角色——用心靈去贏得心靈,用愛去交換愛。有一句名言叫“蹲下來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來和孩子保持一樣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問題、看世界,這樣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這樣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動地創造更充裕的時間和空間去了解、剖析、關愛孩子,為孩子提供最適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間的平等,更應是教育者和孩子間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間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教育的基礎。

在教育學生時,要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導之以行。在融洽的師生情感中,學生才會把班主任的批評看作是對自己的愛護,把班主任的表揚看作是對自己的鼓勵,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自覺把道德要求和行為規範轉化為自己的心理定勢和良好的習慣,收到“親其師,信其道,受其術”的效果。教師不要老是擺著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來威懾學生,以維護自己“神聖”的地位。教師要用真誠的情感去熱愛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富於同情心,就會受到學生的愛戴,就能溝通師生之間的心靈,學生就會親近班主任,從而在師生之間架起一座信任的橋樑。

四、法官的角色——公平與公正。對於教師而言,我們的工作物件很特殊,他們是一群天真善良的孩子,他們已經開始用自己稚嫩的心靈去體會和衡量這個世界,他們有著各自的判斷是非的標準,在孩子的眼中,教師是成人社會的代表,更是社會公正的代表、社會公平的化身。這就要求教師在其職業領域內,所有的職業表現都要體現社會的`正義、社會的良知。班主任是和學生接觸最多的,學生的評語,三好生等各種榮譽的評選,甚至於平時的一次小小的表揚,都會看在每個孩子的眼裡,記在每個孩子的心裡,影響著孩子們對於是非善惡的判斷和理解。因此,班主任老師的教育公正就更為重要,一定要熱愛、尊重、信任每一個學生,在自己教學工作的各個環節建立公正、民主、平等的氛圍。

五、學生的表率——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不要以為只有你們在同孩子談話、教訓他、命令他的時候才是教育,你們在生活的每時、每刻,甚至你們不在場的時候,也在教育兒童他們怎樣穿戴,怎樣對待朋友和敵人,怎樣笑,……這一切對兒童有重要意義”。

可見,班主任的一舉一動,都會對學生產生較大的影響。教師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須做到。身教重於言教,教師對學生講十次道理所產生的正面影響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為對學生產生的負面影響來的大。

如果要求學生不亂插嘴,那教師就不應粗暴地打斷學生的話;要求學生跑步不戴圍巾,那教師在跑步時又怎麼能任憑圍巾飄揚在自己的胸前呢?要求學生隨手撿起地上的廢紙,難道教師就不能也彎彎腰嗎?如果每個班主任都有一股“讓全班學生向我看齊的勇氣”,那麼“身正為範”就真正得以體現了。

總之,班主任面對的是幾十個性格各異的學生,如何進行有效的管理與引導,這就需要我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去摸索、去探討。我想,只要懷著一顆愛心,一種責任感,有科學的管理和教育方法,就一定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

TAG標籤:隨筆 教學 國小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