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文學/列表

個人讀書筆記(15篇)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書筆記了。千萬不能認為讀書筆記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個人讀書筆記,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個人讀書筆記(15篇)

個人讀書筆記1

需要課程實施者付諸實踐的教育教學的信念,它是課程的靈魂和支點。深入領會新課標的基本理念,準確把握新課程標準,對於實施國中語文教育教學起著綱領性作用,對於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和語文教學質量起著重要的作用。通過這次國培學習,觀看專家視訊及專題文字,下面就國中語文新課標的基本理念及其教學應對策略的學習筆記整理如下與同學們共享,有不妥之處請輔導老師及同學們批評指正。

新課程觀認為課程不僅是知識,同時也是經驗,是活動。課程不僅是文字課程,更是體驗課程。課程不再只是知識的載體,而是教師和學生共同探求新知識的過程。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是自我構建的過程。課程是教材.教師.學生.環境四因素的整合,教師與學生都是課程資源的開發者,共創共生,形成“學習共同體”。每個學生都帶著自己的經驗背景,帶著自己的獨特感受,來到課堂進行交流。這本身就是課程建設。學生從同學身上.教師身上學到的東西遠比從教材中學到的多。課程與教學是整合的,課程是由教材.教師與學生.教學情境.教學環境構成的一種生態系統。正是這些理念的不同才使本次教育課程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深刻變革。

(一)“以人為本”的新課程發展核心理念

所謂以人為本,就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這是一種價值觀取向的問題。新課程價值在於通過促進人的'發展來推動經濟發展和社會發展,實現了課程價值的融合,這種融合濃縮為一句話就是: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具體包括三層含義:1.面向每一位學生;2.課程要著眼於學生的發展;3.關注學生全面.和諧的發展。

(二)倡導大教育觀

時代發展對新世紀人才培養的目標提出了新要求,這使學校的課程目標表現出以下一些新的特點:一是注重課程目標的完整性,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二是重視基礎知識的學習,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三是注重發展學生的個性;四是著眼於未來,注重能力培養;五是強調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六是強調國際意識的培訓。融合性課程目標體現出的就是一種大教育觀。這個總目標有四個特點:1.把基礎知識與技能的學習和終身學習聯絡起來;2.強調健康體魄.健康心理和健康生活方式;3.把德育目標與時代要求聯絡起來;4.突出實踐能力,環境意識,科學和人文素養及創新精神。

個人讀書筆記2

這個週末,老公參加單位組織的集體活動去了,留我一人在家。洗衣、拖地、練瑜伽、喝茶、還讀完了這本《一個人的好天氣》。是不是很應景?

小說不長,文筆清新。沒有離奇曲折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只有平凡普通的日常生活。像女主知壽這樣懵懂迷茫的女孩現實生活中比比皆是,在時間與生活的磨礪下,她們大多會或快或慢地成長起來。很喜歡作者筆下的小老太太吟子,她包容,豁達,對知壽的種種她看穿了卻不說穿,耐心地等著她成長。這是一個經歷了世事磨難的睿智老人。

經歷了春夏秋冬四個篇章,作為讀者我沒有看到主人公知壽一個人的好天氣,只看到了她對生活的懶散,對感情的懈怠,還有令人不齒的癖好。她沒有朋友,和相依為命的媽媽也感情疏離,她孤獨,她寂寞,兩段戀情都無疾而終。

但是,在和小老太太吟子相處的.這一年裡,她在不知不覺中慢慢轉變著。正當她們相處越來越融洽之時,知壽獲得了全職工作,正式踏入社會,獨立生活。一個人的好天氣,應該是一種對未來生活的祝福和期盼吧。

有一點不太理解,作者為什麼要讓成長起來獨立生活的知壽去喜歡上一個有婦之夫,這和她在單親家庭長大應該不無關係吧?還是因為陽光燦爛的背後總還有陰暗的角落?知壽的這段戀情能走多久?她一個人的好天氣能擁有多久?

個人讀書筆記3

可以說,在數學的漫長進化過程中,幾乎沒有發生過徹底推翻前人建築的情況。

而中國傳統數學源遠流長,有其自身特有的思想體系與發展途徑。它持續不斷,長期發達,成就輝煌,呈現出鮮明的“東方數學”色彩,對於世界數學發展的歷史程序有著深遠的影響。從遠古以至宋、元,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中國一直是世界數學發展的主流。明代以後由於政治社會等種種原因,致使中國傳統數學瀕於滅絕,以後全為西方歐幾里得傳統所凌替以至壟斷。數千年的中國數學發展,為我們留下了大批有價值的史料。

數學是研究現實世界事物的數量關係和究竟形式的一門科學。簡單地說,就是研究數和形的科學。斯科特在數學的海洋裡抓住了競進帆船的.駕舵,遨遊了數學的成長曆程,從公元前,公元1000—1700,再到公元1800—1899直到公元1900—1960;從中國數學史到西方數學史,系統的講述了數的由來和發展。

寫到這裡,想到當時老師讓我們看有關數學史和數學文化的書的時候,自己還有很多的不情願。現在,雖說沒有很深入地瞭解,也沒有記住很多東西,得到很多知識。但至少這些書中的內容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渺小,看到了自己的不足。它讓我改變了對數學學習的態度,對其他很多事物的看法;也使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告訴自己說當謙卑,努力去學習,去長進;同時對下學期的學習以及生活各方面的事物,還有關乎到以後的工作等等方面,都讓我有了一個新的認識與態度、看法的轉變,讓我更加明確了很多我該做與不該做的事情。

以上只是些對自己的另一方面的影響。

本書讓我明白了,科學是給人以知識的,而歷史是給人以智慧的。這本數學史展現給我們的不僅有數學的知識,更包括先人的智慧。它講述了從上古到19世紀兩千多年整個數學領域中主要數學概念和命題的發展,將代數、幾何、算術、三角學的發展脈絡娓娓道來,讓我們能深入瞭解這些概念和命題的產生之根和發展路徑,並進一步描述了數學思維和方法是如何逐步擺脫上古時期對天文學和實用性的依附

作者從整個文化層面探討了小到個人的數學觀念,大到民族的數學傳統,如何在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背景下,經過無數次的衝突與整合、淘汰與優化,以及同其他學科的交織與融合,最終形成了整個人類輝煌的數學文明。

個人讀書筆記4

《一個人的朝聖》是英國資深劇作家喬伊斯.蕾秋的小說處女作,該書曾榮獲20xx年英國最佳小說新人獎。寫劇本的作者寫起小說,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場景鮮明,二是對白細膩,三是金句頻出。有了這麼三個特點,讀這本書的感受就是兩個字:不累。

這本小說雖說出自劇作家之手,但是它卻並不戲劇化,故事樸素、人物平凡,讓人感動的正是字裡行間的那種簡簡單單的細膩質感。這不禁讓我想起周杰倫的《安靜》:“睡著的大提琴,安靜的'舊舊的。”就像該書的宣傳語:“有關自我發現、愛的迴歸、日常生活的信念以及萬物之美”。這本書之所以能一度成為歐洲最暢銷的小說,大概是因為主人公哈羅德是一個和我們一樣,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他的經歷、思考也是我們每一個人可能會經歷的。簡單地說,平凡人的故事、平凡人的信念,直指平凡人也就是我們的心靈。

在《一個人的朝聖》的扉頁上節選了第五章的一段文字:你還以為走路是世上最簡單的事情呢?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實際上做起來多麼困難,吃也是一樣的,說話也是。還有愛。這些東西都可以很難。正是因為很難,所以我們不妨跟著哈羅德一路向北,一同發現生活、發現自我。

本書將從十個主題點來帶大家領讀:

1、如果有信念,你就一定能把事情做成(1-3章)

2、不趁著現在偶爾瘋狂,日子就沒什麼盼頭了(4-6章)

3、生活充滿了令人恐懼的未知,但一切都會好起來(7-9章)

4、把目光集中在比自己偉大的事物上,希望無比豐盛(10-12章)

5、想要堅持一件事情,你得站定你的立場(13-15章)

6、少一點理性,多一點信念(16-18章)

7、人生最後悔的事,莫過於沒有搏一搏(19-22章)

8、人要學會放手,放開自以為離不開的東西(23-25章)

9、滿目山河空念遠,不如憐取眼前人。(26-28章)

10、愛的威力讓一切都開朗起來(29-32章)

周國平說:世上有多少個朝聖者,就會有多少條朝聖路。每一條朝聖的路都是朝聖者自己走出來的,不必相同,也不可能相同。只要你的確走在自己的朝聖路上,你其實並不孤獨。

是的,走一條自省的朝聖之路。

個人讀書筆記5

哈羅德為探望病危的朋友獨自行走87天,行程627英里的旅途經歷。選擇行走是為了給友人堅持活下去的希望和挑戰。

這一路的行走,激起了他對自身和兒子成長過程中缺陷的新認識,以及對多年生活的理解和對現實的接納。他回憶起很多人和事:他的父母,妻子、兒子……神奇的旅途變成了一個人的朝聖。他最終實現的是:心靈的自我救贖。他曾一次次的在心底對漸行漸運的妻子訴說內心的愧疚。“我欠你一個完整的故事,二十年前我親手埋葬了我的兒子,這不是一個父親該做的事情……”.

不得不承認我們大多數人的生活常態就是如此:“無趣,一無所長,循規蹈矩地讀書,坐一輩子辦公室、結婚、退休,一輩子沒有做過什麼特別有意義的事情。”生活就是這樣平常寡淡,既使偶然會有“失落時的自我否定;無助時的哭泣;骨子裡的不甘平庸…”這些情緒大多也會像水中的泡沫即顯便滅。

多少曾經信勢旦旦確定過的目標,卻在實施過程中離自己漸遠漸變;多少曾經積累的信念總是那麼的不堪一擊潰不成軍……因為我們總是在懷疑或忘記出發的意義,總是在行走時忘記了來時的路。

哈羅德行走的路程有無數艱難,也有過豁然開朗。他麻木過,困惑過、動搖過也感動過。他的行動激勵了別人,也找到了自我救贖的方式。“這世上有許多人每天做的.事就是不斷將一隻腳放到另一隻腳前面,日子久了,生活顯得暗淡無光。然而每個人的生活又是獨特的,每一個人都走在不同的道路上,每個人都在追尋自己的聖地”。

哈羅德只是芸芸眾生中的一面鏡子。不是嗎?我們每一個人都習慣兩眼盯著外部的人和事,甚至熱衷於評頭論足,說三道四,似乎錯誤都是別人的,卻不曾輕易發現並承認自己的不足和錯誤。因為我們不敢直面自己,不敢直視內心深處那個渺小,懦弱、自私以及卑微的自己。

這一路是贖罪,也是對個人和生活的探索。這一段也教會我們,要好好珍惜自己生命和摯愛的人。

“或許我們曾經放棄過,曾經失敗過,不管過去怎樣,我們只要一直開始就好了,所有的開始都會變成堅持”。

認識我們生來平凡,也都不凡。堅守信念,一個永遠朝著自己目標前進的人,整個世界都會給他讓路。

個人讀書筆記6

這本書主要記載了哈羅德從英國最西南走向最東北的途中所見、所聞和所想。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重溫哈羅德的自我救贖之旅。

這場自我救贖由星期二寄到的一封信開始。老友奎妮身患癌症,寫信向主人公哈羅德告別。哈羅德寫了回信,但在寄信的路上,他由奎妮想到了自己,於是越走越遠,歷時87天,行程627英里,橫跨了整個英格蘭。旅途中哈羅德遇到了不同的人,聆聽了不同的故事,最後實現了自我的救贖:加油站女孩使他有了朝聖的信念;一個全新的開始使他意識到自己對妻子莫琳的依賴;跟隨者維爾夫的出現使他自責對兒子戴維的虧欠;與瑪蒂娜的談話使他釋然了父母的行為。

在整個閱讀過程中,我能感覺到哈羅德身上滲透出一種安靜而勇敢的力量。 在這趟經過自我、走過現代社會百態、跨越時間和地理風景的旅程,哈羅德敞開了自己傷痕累累的心,讓世界走進來,讓生命重新發光。《泰晤士報》中有這樣一條書評:“遇見哈羅德那一刻起,我再也不想離開他。”其實,讀完這本書,你會發現哈羅德就是你自己。

每個人內心深處都有傷疤:回想,你是否因為害怕傷痛而不敢回憶你失敗的戀情?你是否因為經常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而不敢再靠近他?你是否因為錯過了父母的老去而不敢面對他們……

沒有勇氣去觸碰,只是一味地逃避,那麼什麼時候才能活出自己呢?記得《誰動了我的乳酪》書中的一句話:“克服你內心的恐懼,改變你自己,釋放你自己。”

記得一句話:“生而為人,實屬不易。”每個人出生以後,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不同的苦難,這些苦難就像火紅的炭,在我們心上烙印一道道印記:朋友的離去、愛人的背叛、上司的責罵……血淋淋的殘酷現實給了我們一個又一個耳光。最後,我們遍體鱗傷,因而把自己封閉在自己的世界裡。

後來,我對世界,冷漠以待。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一旦受過傷,我們就會決定不再觸碰它。有時候這是一種優點:決心;有時候卻是一種缺點:懦弱。豺狼虎豹固然可怕,但其實世上最可怕的是人。沒有什麼可以戰勝人。可是為什麼那麼多人是逃兵?因為打敗人的是人本身。手被刺了,便再也不伸手,那麼沒有了手的幫助,人又能完成什麼呢?

理想遠大,奈何目光恐懼;志在千里,奈何止步不前?

“每件事情發生都有它的道理,它在教你人生的道理 ”雲來,為你帶來風的撫慰;風來,為你帶來雨的問候;雨來,為你帶來彩虹的微笑……萬事皆有緣由,我們應該養成自我反省的習慣:挖掘因,尋找果。世界如此精彩,為什麼偏愛蜷縮於一處無光的角落?

面對真實,迎接未來!

“撥開雲霧見青天。”烏雲不會一直做天空的主宰。很多困難並不難,只不過我們把自己困在裡面了。理清思緒,找出解決辦法,太陽又將照耀大地。

萬丈光芒,仍是少年!

我曾經是一個很缺乏自信的人,因為擔心出錯不敢在班級回答問題,因為擔心出醜不敢當眾講話,因為擔心孤立而不敢做自己……但我不喜歡那樣的自己,然後我開始挑戰自己,例如,現在我敢站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本書。

每個人要做的是真實地面對自己,正視自己的不完整,在每一個日子裡努力著,整裝待發,拾掇一路的'零星碎片,拼湊完整的自己。

《肖申克的救贖》中,安迪選擇了一條自我救贖之路——他成功穿越自己19年挖成的密道來到自己嚮往的自由世界;《追風箏的人》中,富家少爺阿米爾在拉辛汗的鼓勵下,踏上了充滿生命危險的自我救贖之路;《無問西東》中,不同時空、不同主題的四個故事連貫起來表達了聽從自己的內心,實現靈魂自我救贖的主題……

思考這樣幾個問題:如果你自己都放棄了自己,還有誰會來救你?你是否屬於20歲就死了,80歲才被埋葬的那類人?再回過頭面對自己的生命和摯愛的人,你又是否已留下了諸多遺憾?

人生不是用來埋怨的,要學會領悟其中的真諦。

他人終是過客,不要為離別感傷,學會接受一個人的生活;

所有事情都是經歷,不要為失敗哭泣,學會微笑每一段旅程;

過往均是雲煙,不要為回憶傷感,學會感謝每一場邂逅;

完整的你還在路上,等著你去尋找。向自己的內心深處看去,克服自己的短處,這樣你的旅程才真正揭幕。學會傾聽,學會傾訴,學會釋然過往壓抑自己的一切。理解、原諒、支援。那將是一次內心救贖的朝聖之路,是一次自我發現、愛的迴歸的朝聖之路。

拂去歲月蒙塵,歷經心路孤獨,實現自我救贖!

個人讀書筆記7

87天,627英里,一個退休老人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決定出發,以其精神力量挽救生命垂危的老友,隨即克服大量難以想象的困難徒步穿越英格蘭,以其執著和勇氣將不可能變為現實,用實際行動塑造了一段傳奇。然而,當我們跟隨《一個人的朝聖》的作者蕾秋喬伊斯的筆觸,拋開紛雜與浮華,一步步揭開明亮的光環下所隱藏的真相時,卻漸漸發現故事的主人公哈羅德不僅僅是普通人中最不起眼的一個,甚至,按當下的流行說法,他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位loser,木訥寡言的他不過是憑著一份最單純的初衷,以最為質樸的方式在回報一份埋藏在心底多年的良善與歉疚。

人生如同一個錯綜複雜的迷宮,每個岔口的不同選擇都指向千差萬別的結果。《一個人的朝聖》的主人公是一個年過六十的退休老人哈羅德弗萊,他的一生沒有任何閃光點,沒有朋友也沒有敵人,幹了四十年的銷售代表,既無升遷,連最後的告別儀式都沒有,和妻子疏離,退休後更是循規蹈矩,每天重複一樣的生活,走的最遠的路就是門口到車裡。這樣的一個人,受了加油站女孩的一句關於信仰的話的刺激,開啟了他的627英里的旅程,更是一段內心的`旅程。

其實,追究他出發的動機,你會覺得,哈羅德的一生都是在封閉自己的感情,他不會表達自己的感情,所有的喜怒哀樂全都壓抑在自己的心底。母親的出走,父親酗酒,兒子的死去,和妻子的疏離,他的木訥和收攏,讓自己的一生都平淡甚至失敗。唯有一次就是和莫琳相識的那一晚,也是他做的最成功的選擇。封閉太久的感情在收到奎妮的信後,轟然倒塌,他焦灼不安,奎妮是唯一一個朋友,但單薄的文字無法表述他內心的澎湃,於是在這個時候——也許是加油站女孩隨意說出的安慰之詞,也許是突如其來的死亡穿透了他的壁壘,哈羅德決定徒步去看自己的朋友,用如此堅定的信念換來奎妮一絲求生的希望。

627英里,不僅是用腳邁過的距離,是地理上的穿越,更是用心靈和回憶丈量的旅程,是真正的人生之旅。也許是當身體放歸大自然時,心靈更容易找到最本真的記憶,更容易從逝去的歲月中尋回隱匿的自我,那些蟄伏的思緒漸漸奔湧,那顆早已日漸麻木的心也開始悸動。也許是因為擴大的視角、開放的交流容易讓人在接受和思辨中學到更多。旅途中的哈羅德不僅漸漸讀懂了人生,學到了只追求最珍貴的親情、愛情、友誼,而放棄其他一切外物,更學會了接納自己,從而感悟到要直麵人生,瞭解它的本質,一些不能接受和理解的東西要學會理解並漸漸放棄。也正是因為自己對過去的痛苦和遺憾,不肯放手,造就了他的痛苦。

走到最後的時候,哈羅德還是很痛苦,他一開始篤定的相信只要他一直走,奎妮就會活下去。可實際上並非這樣,奎妮即將死去的事實擺在那裡,他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沒有他,一切都是照舊,儘管他努力過,依然無法改變結局,他的這次旅程似乎也沒了意義。不過在莫琳的陪伴下他漸漸釋然,因為一切確實有所不同了。如果說旅程改變了什麼,那不是事情的結局,而是看待世界的方式。他終於能自然的接受命運給予的一切,不再糾結於內心的痛苦,甚至讓負罪感毀了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而是學會了珍視他人和卑微的自己,去接納,去愛,更要去放下。

個人讀書筆記8

《走近教育大師》為我搭設了一個平臺,使我能夠有機會以文字的形式,聆聽大師的聲音,提升自己的心靈。作為這次教師主題讀書活動的必讀書目之一,正如編者所言,該書讓讀者一冊在手,便能概覽從孔子到蔡元培,從蘇格拉底到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主張,通讀全篇,受益匪淺。

書中共收錄了47位國內外著名教育家的言論,這個數字應該說不小了,但對於人類20xx多年的教育史而言,似乎又微乎其微。其實,任何一部辭書都難以容納所有的教育家。所以,當我合上書本時,稍思片刻,就會深深地發覺:原來教育可以這樣美的。競爭的時代,家長挑選學校,道老師的好、說老師的.壞,這些現象已屢見不鮮。可以說一個學校創辦是否成功,管理固然很重要,但是好老師的數量與質量卻是學校真正的生命線。

作為一名新教師,孔子的一句話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這句話常常被人們所引用。那道指什麼呢?我理解,應是指社會、政治的準則和做人的準則。而要理解這些準則,不是容易的事,多少人就是在追求中,從少年到白頭。準則其實是物與俱來的,有的隱藏較深或道理較深,有的則容易讓人察覺和接受。不管怎樣,求道是辛苦的,而且因人們的悟性所經歷的辛苦程度也不一樣,但求道的過程又是幸福的,真可謂“早晨知道了道,就是晚上死去也值得了。”

就說現在學校開展的歷史讀書活動,讀書之道,倒並不是真的為了顏如玉、黃金屋。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所擁有的知識也是有限的,如果不學習就會落後時代,落後於生活。特別是我們做教師的,如果知識不夠用了,那就意味著職業生命的結束。拿什麼去教學生!既然要讀書,那又要花費許多休息時間,又會出現各種工作上的衝突,也就是求道之苦吧。

我思索,佛教認為視名利為空者得道也,對嗎?誰知道?不知道為什麼,今天這句話老在腦海裡沉浮。反覆玩味,目光流轉,在猜測,這是怎樣一種的情感呢?即便付出一切,只要能得到答案,再大的代價也可以承受。

處於今天的社會中,立於自己的世界裡,我以為“朝聞道,夕死不可矣”。求道之路辛苦如此,然得悟即死,得與不得,有何區別?求為何求?我們應體現道的價值,體現求的價值,然後死亦無憾。當然,理解為道是自覺,不是自主。朝聞道,夕死可矣,死的是“是非”的我,不是主我。即聞道者可以離開是非之人,進入立行真人世界。這又是另一種境界。

走進書本與大師為友,走進書本與經典對話,走近這些教育的痴心漢可以讓人少一點浮躁和功利,多一點理解和寬容,更多一點熱情和關愛,可以讓我做一個讓人民滿意的好老師,讓學校的生命線真正得以延長。

個人讀書筆記9

《現代國小英語教師素養》這是一本集國小英語教師綜合教學技能指導的教材,課堂用 語篇針對英語教師語言基本功要求,編寫了英語課堂常用語,如:課前準,備,課中提問, 教師指令、演示、評價語言等,指導教師準確並流利地運用英語組織教學。在附錄部分還為 教師提供了幾百條與教學有關的校園用語,以便教師查閱。不失為教師的好幫手。

教學技能篇重點講述英語課堂教學的設計方法,同時以案例為載體,幫助教師分析和反思 教學中的問題。

文化素養篇以教師文化素養及跨文化交際能力的提升為目的,在篇中為學習者提供了大量 語言學習的文化背景知識及中西方價值觀、文化習俗的差異比較,從而加深教師對英語國家 文化知識的瞭解,在語言教學中更加重視文化教學。

製作的資源及方法。

通過閱讀,我深深感受到作為一名國小英語教師,僅具備專業方面的知識是遠遠不夠的。 國小英語教育的重點是給孩子們提供一個學習英語的機會,打下較好的英語基礎,這包括了 學習興趣的培養和正確的學習方法的掌握。教師要有正確的教育思想;要掌握兒童教育心理 方面的知識;要研究和掌握英語教學的一般規律和基本教學原則,熟悉國小英語教學的基本 方法,能以教學原則和方法來提高課堂教學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對英語學習起著積極的推動作用。有了興趣就有了一個自主學習英 語的動機,國小生學習英語的動機一旦被激發,就會用積極主動的態度對英語進行學習和探 索,興趣也就越濃在遇到困難的情況下,會更有意志力。

教師不僅要有綜合的教學技能,還要有語言的示範能力。

教學技能是評價教師的核心技能,它是指教師如何教的技能,具體地說就是指教師對教學 設計,課堂活動實踐,課堂教學組織和在課內外充分展示英語在交流中的工具性的能力。目 前國小英語教材的內容與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有密切聯絡,主要是以趣味性最強的“情景會 話”為主。為了使學生能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實踐,克服母語對英語學習的幹憂,教師 就必須具備,能唱、會畫、會製作、善表演、能組織課外活動,能操作,使用現代教學裝置 等技能。

教學生唱他們喜歡的英語歌曲,會畫形象的簡筆畫,會製作美麗多樣的幻燈片,會以豐富 的表情,協調的動作表達意義或有感情,會組織豐富多彩的活動,能熟練運用多媒體輔助教 學才能把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有了興趣才會積極,只有積極了才會動口,才能擺脫“啞 巴英語”的外號。

在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既是英語教學的.目的,又是英語教學手段。要對學生進行 這幾方面的基本訓練,教師要有過硬的基本功:

(1)教師的語音語調要標準,純正,流利;

(2)有一定的口語能力,能用簡練、準確的語言組織課堂教學;

(3)書設計合理,字跡工整規範。

一個國小英語教師應在教學工作中充滿生機和活力,富有創新意識和超前意識,對待教學 實踐中所遇到問題應經常反思,並保持探索的習慣。創新在本質上是一種超越,要越過傳統 和現實以及自我的障礙。教師如果富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在潛移默 化中不斷提高。

國小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問題,

這就要求國小英語教師進行反思。

上完一節課後,靜靜地坐在辦公桌前,從容地整理自己的教學思路,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 總結自己的教學得失,捕捉課堂教學的某個細節,及時記下課堂中精彩的插曲或悠忽而至的 靈感。

個人讀書筆記10

小說講的是哈羅德徒步去看望20多年未曾見面的老友奎妮·軒尼斯的故事,在步行過程中,哈羅德遇到形形色色的陌生人,他們給予哈羅德溫暖、幫助和感動。同時,他不斷回憶起他的過去。他想起母親、妻子、兒子、奎妮,還有那些本來想做,應當能做而最後沒做的事情。這是哈羅德第一次靠信仰去完成一件事情。在路途中,他漸漸能夠坦誠地面對自己、自己的過去。

故事開始時,哈羅德已經是一位60多歲退休的老人。退休半年來,他就一直坐在椅子上等待日出日落,似乎生命快到盡頭了。一封信的到來打破了寧靜,身患癌症的朋友奎妮寄來信件表達了對哈羅德的思念。奎妮的來信,像一把鑰匙開啟了哈羅德多年前塵封的記憶。哈羅德給奎妮回信,後便外出寄信。沒有任何信仰的他,卻突發奇想步行去看奎妮。自此,便開始了他87天,627裡的路程。

在旅途中,哈羅德的回憶不斷浮現,圍繞著母親瓊、父親、納比爾、奎妮、莫琳、戴維,其中最重要的是妻子、兒子、朋友三個關係進行展開。

哈羅德與莫琳

哈羅德有個不幸的童年,父親是退伍軍人,父親對哈羅德來到這世上很是冷漠,喝醉酒後會打罵他和母親。母親瓊在他六七歲時離家出走,帶走了對哈羅德最後的愛。自此,父親與不同的阿姨上床,對他更是漠不關心。在他16歲的時候被父親趕出門,讓其自生自滅。因為童年得不到關愛,他始終覺得自己是被拋棄的,他寡言少語、自卑,希望自己是透明,不願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哈羅德與妻子莫琳是在一次舞會上相識的,並一見鍾情。哈羅德誇張的舞步一下子吸引了莫琳,她被哈羅德深深吸引住。他們很快相愛、結婚,儘管莫琳的母親並不滿意哈羅德。

莫琳知道丈夫不幸的童年,婚後她想給丈夫更多的`愛。她學做各種料理,在花園裡種花瓜蔬菜。結婚後他們有了兒子,戴維。莫琳天生知道怎樣扮演一個母親的角色,她幾乎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戴維身上。

兩人夫妻關係發生變化是因為20年前兒子的自殺。莫琳對兒子的死一直無法釋懷,她心理不斷埋怨丈夫。妻子回憶起戴維小時候溺水時,責怪丈夫沒有第一時間去救他,而是停下來解鞋帶。自此,莫琳搬到客廳居住,兩人形同陌人。

在得知哈羅德步行去看奎妮後,莫琳一開始是反對的,她生氣、嫉妒,生活節奏變得紊亂。然而,在哈羅德不在家的時間裡,莫琳也開始正視自己的過去,她才發現她依然愛著哈羅德,這麼多年來一直被自己漠視了。後來,她甚至在哈羅德快放棄的時候,支援他繼續走下去。

哈羅德與戴維

戴維聰明,大學被劍橋錄取,這也是哈羅德夫婦最引以為傲的。哈羅德很愛戴維,在戴維小時,哈羅德卻總顯得手足無措,甚至不敢去抱他。在戴維獲得榮譽的時候,他想給予表揚;在戴維遇到挫折的時候,他想給予擁抱安慰。但他都不曾表達出來,他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剋制、冷靜。父子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冷漠疏遠。

妻子莫琳加重這種關係的失衡,她盡心照顧、呵護著戴維,更顯得哈羅德對兒子的漠不關心。莫琳與戴維是同一陣營的,他們不懂哈羅德的笑話,也不關心哈羅德所說的內容。在家,哈羅德的存在感近乎透明。

戴維聰明,也孤傲。大學畢業後,他一直找不到工作,回了家,便整天呆在房間裡。生活的不如意,讓戴維抽起了大麻,他變得消瘦無力。在戴維虛弱地倒在一堆嘔吐物中後,哈羅德將他抱起,幫他擦洗身子,依然什麼話也沒說。最後,戴維選擇在花園工具棚裡的一個鐵鉤上吊自殺。

這讓哈羅德夫婦痛心不已,莫琳一直不肯承認戴維的離去,悲傷不已。莫琳悲痛跟戴維道別,而哈羅德一直在門外守著,不敢告別。當他聽到莫琳哀鳴的時候,趴在旁邊的垃圾桶吐了出來。莫琳出來的時候眼神冷漠,隨後戴上墨鏡,哈羅德明白,他們之間有些東西不一樣了。莫琳開始埋怨丈夫,對丈夫冷言冷語。哈羅德很愛莫琳,但莫琳的疏遠令他漸漸變得麻木,生活單一無味。

哈羅德與奎妮·軒尼斯

哈羅德一輩子都在釀酒廠工作直到退休,但相識好友幾乎沒有。20多年前,奎妮是廠裡的新女員工,卻不符合酒廠女銷售的形象,老闆納比爾對其也並不滿意。在一次下班後,哈羅德發現躲在櫃子裡哭泣的奎妮,他給予了奎妮簡單的安慰。這是兩人的第一次交集。

此後,因為工作關係,兩人常會乘坐同一輛車。哈羅德會講妻子、兒子的故事,一旁的奎妮會細心聽講。奎妮算是哈羅德在釀酒廠裡真正的朋友,但莫琳和戴維並不喜歡奎妮。

哈羅德因戴維的去世,怒砸了納比爾母親留給他的遺物,他做好了一切最壞的打算,甚至於被納比爾暴打。這時候,奎妮站了出來幫哈羅德頂了黑鍋,也因此被納比爾辭退了。自此,奎妮便不辭而別。多年後回想起來,哈羅德一直指責自己連聲再見也不曾跟奎妮說過,什麼也沒做過。

奇蹟般地,身患癌症的奎妮真的撐到哈羅德的到來,儘管那時候腫瘤已經佔據了她半邊臉,她已經說不出話,人瘦小得可怕。哈羅德見到這樣的奎妮,震驚不已,他止不住顫抖。後來,妻子莫琳也來到奎妮所在的療養院,見到丈夫。兩人也終於打破了20多年來的心結,互相依偎地走在海邊。

奎妮的來信像一根導火索一樣,解開了一個接一個哈羅德不願想也不敢正視的回憶。哈羅德身材高大,但內心卻相當脆弱、敏感。他不敢愛,也不懂得怎樣表達愛。他後悔、自責曾經的自己錯過了表達自己的機會。

在最先開始的步行中,他是不大敢向陌生人解釋自己的行為,怕被嘲笑,他想盡可能不要引起別人的注意。慢慢地,路上的風雨變幻,草木鳥獸,都給予了他能量,他開始直視自己,有了一步步下去的勇氣。後來,他走得隨心所欲,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就繼續前行,日夜兼程。他開始露營野外,接受陌生人的幫助。經過重重歷險與心理掙扎,最後到達終點貝里克。

最開始的時候,我並不喜歡哈羅德這個人物特點,一輩子活得小心翼翼,生怕行差踏錯。當事情發生的時候,他不敢表達,只會用沉默代替行動。雖然他後來有嘗試拉近與戴維的關係,但父子的關係還是漸行漸遠。對於奎妮幫他背了黑鍋,他依然不知自己應該作何反應。但步行中所遇到的陌生人,所發生的事,讓哈羅德開始慢慢變化,他看到了自己之前未曾瞭解到的一面,這也是他不曾意料到的。

其實,我們每個人何嘗不是哈羅德?我們因為自卑、孤僻,不敢去愛,也不敢表達。當發生問題的時候,我們下意識地選擇逃避,嘗試去無視它。但問題並不會因為你的壓制,它便會自動消失,它會在某個時刻重新出現,讓人不得不去面對它。但當自己敢於去面對解決的時候,也看到了自己新的一面。

人要不斷正視自己,且行且不斷反省自己!別吝嗇自己的愛,愛就勇敢表達出來。有些人錯過了、離開了,就永遠也見不到了,那便是一輩子的遺憾!

個人讀書筆記11

“我想趁現在把空虛用光,老了就不會再空虛了”

“知壽,可不能在年輕時就用光了,要是隻留下愉快的事,上了年紀,就怕死了。”

很多時候,我覺得我可能就是平凡的世界中千千萬萬個知壽中的一個,總是再焦慮不安,卻又喪出天際,空閒下來的時候總想著學習看書,可總是被電視劇填滿,可過後不是深深的滿足,而是無休止的悔恨與空虛,恨自己浪費生命,恨自己碌碌無為。自己無法獨自面對生活,卻又不想一直待在家裡,渴望獨立自由,卻又害怕自由,害怕自己沒有能力承擔這份自由。看見別人過得充實愉快又會感到莫名的.恐慌與嫉妒,進而憎惡自己的墮落頹喪,結果進一步加深頹喪的步伐。

我不知道該怎麼一個人面對寒冬,我也是一個情緒化的蠢人,我也想好好一個人活下去,好好學習,好好工作,獨自過好這一生。

“可能的話,我還是願意年輕,不經受世事磨難,靜靜地生活下去,當然這是不可能的。我自認為自己是有受苦的精神準備的。我想做一個像樣的人,度過一個像樣的人生;想盡量鍛鍊自己的肌膚,成為一個能經受住任何磨難的人。”

個人讀書筆記12

1、我討厭和人抱怨,那會讓我覺得很悲哀。我想要沒有怨言地生活下去。為此還是一個人好,因為我不會和自己抱怨。對自己嚴厲還是溫柔,都是我的自由。

2、沒錢那就去買便宜的東西好了

3、在肯德基一起喝茶的那個男生,也說不知道舊日戀人的訊息。那個女孩曾和我同班,但不太熟,完全不知道她現在在哪兒做些什麼。

4、想去遙遠的國家看看,卻不想去附件的超市。

5、我怕生了孩子,只為自己活的人生就變成了為孩子活的人生。

6、不是我是護士,而是我的職業是護士。

7、人註定要受自由之苦。

8、我想住的家在這兒,我想挖的井兒在這,我想磨的石頭是這塊。曾經做什麼都是迷茫,所以我很開心能擁有這份自然的堅信。

9、也不知何時起,工作不再是身份認同,並非是不安消失了,只不過那種必須要用什麼來排解的'原形不明的巨大東西,我現在已不再懼怕。

10、我想挖的井在這兒,我想磨的石頭是這塊,我最後的歸宿在這裡。這點我現在也深信不疑,也許永遠都不會改變。

個人讀書筆記13

在《老人與海》中,海明威刻畫了一個“硬漢子”形象,在艱難困苦的人生中,仍然堅強不屈,勇往直前,甚至我視死如歸。

在讀《老人與海》的時候,我能感受到內心的熱血在澎湃,瘋狂的節奏在跳動。最讓我觸動的是這樣的資料:

老人在第八十四天晚做了一個夢,夢見自我少年水手時遠航非洲見到在海灘上嬉戲的獅子。醒後他就去叫醒孩子,分道捕魚。

天還沒亮,但老人已經把魚餌放入海中,準備捕一條大魚。當老人目不轉睛地望著釣絲的時候,水面異常,他心想成功了。老人已幾十年的經驗判定,這是一條巨大的馬林魚,他以熟練的技術與幾十年來的實戰經驗,與這條大魚搏鬥了兩天兩夜。他的手流血了,但仍在堅持;想起年輕時與黑人扳手腕的經歷,自我年輕時是怎樣成為人們心目中的英雄的。他的心在跳動,當與再次跳出時,老人高高舉起魚叉深深地扎進魚身,他勝利了。可是鯊魚卻尋著血腥味,來搶奪老人的戰利品,老人以最終一點餘力與它們搏鬥,刀斷了,就用棍子,可惜殺了兩頭卻又來了一群,老人最終倒下了。

老人說:“一個人能夠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不錯,人不是為失敗而生的!應對外界巨大的壓力和厄運時,勇往直前,堅強不屈的奮鬥,甚至的視死如歸。這樣就算失敗了,但堅持了人的尊嚴和勇氣,仍有勝利者的`風度,這就是一個頂天立地的大丈夫。

即使應對的是不可征服的大自然,但人仍然能夠得到精神上的勝利,我曾用自我的生命去奮鬥過,我無怨也無悔,勝利已不是最重要的了,最重要的是,我的人生沒有失敗!

在生活中的我們,又何嘗不是。當被巨大的挫折接連不斷的打擊時;當那蜂擁而來的災難來臨時;當你那飽受摧殘的心已無力抵抗時,你能夠來學習一下這位老人,一位硬漢的人生,一種奮鬥的人生觀。

請把困難當作你的敵人,把奮鬥作為你的武器,應對敵人時,要敢於拿起自我的武器與敵人進行殊死搏鬥。

人生如夢,沒落的還酹江月;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一個人能夠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個人讀書筆記14

一個人的朝聖,完成了三個人的救贖。主人公哈羅德帶著對三個人的愧疚活了幾十年,對死去兒子戴維的愧疚,愧疚未曾好好陪伴,未曾好好表達愛。對愛人莫琳的愧疚,愧疚未曾在她最需要的時候給與陪伴,導致兩人像同在一個屋簷下的陌生人生活了幾十年。對奎尼的愧疚,因為他酗酒過度,在釀酒廠犯錯後奎尼替他背鍋,而他未曾對她說過一句感謝。八十多天的步行,一路上他走著回憶著,途徑的每個過客的故事都讓他回想起自己的過往,每一個人都在努力的活著,他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他是否好好愛過自己的家人,他是否對該感謝的人表達過感謝。他的一生,平淡無奇,一直都是默默無聞,對家人和朋友的愧疚和對兒時遭遇的怨恨一直充斥著他的.一生。他是否要繼續這樣再去,如果挽救這些還來得及嗎?一個人的朝聖,一場自我的救贖。願我們在該說愛的時候表達愛,該感謝的時候勇敢說出感謝,想做什麼就去做,想說什麼就去說,不壓力給自己太多說如果的機會,不要有那麼多遺憾,願我們都可以活的任性。

個人讀書筆記15

最近,我讀了一本王立春寫的兒童詩集《騎扁馬的扁人》,覺得很美。整詩格調活潑生動,充滿了源於生活的童真童趣。這種樸素自然,簡單隨意的表達方式讓人眼前一亮,讓我由衷地愛上了她。

讀完這本書,那些花大姐,螳螂,大家賊什麼的名詞很是吸引我,所以很想到東北去看看。書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一首《母親花》,詩中寫道:“孩子/我是因你而茂盛的/母親花/母親花一輩子雍榮/母親花一輩子不凋謝/愛在愛中滿足了/孩子/我從未這樣的滿足”。很簡單的幾句話把母親的愛渲染到了極致。是啊!母愛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愛,是我們一輩子要銘記的!

母親她不圖你任何回報,只要你也有愛,她就滿足了。這讓我有點慚愧。平日裡,母親為了照顧學業繁重的.我,除了上班還要兼顧我的飲食起居,學習輔導,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忙人。每次看到母親忙碌的背影,我只會提醒自己要好好學習,不辜負期望,但回想起來,至今我卻連一句感恩的話也沒說過,連最簡單的一件家務事也沒幫著做過。正值五月,母親節將至。我想提前祝:天下所有的母親節日快樂!我要感謝我的母親養育了我,教導了我。我要為母親盡一份孝心:我可以幫她擦桌洗碗,分擔她的家務;我可以幫她捶背洗腳,舒緩她的身心……

人生短暫,讓我們用精彩的瞬間讓愛留存!同學們行動起來吧,哪怕是最簡單的“我愛你”、“你辛苦了”。最後,我要引用詩中“夢都可以不蓋被子”來呼籲:盡情放飛夢想吧!她會讓你充滿生機,充滿希望,充滿和諧!

TAG標籤:讀書筆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