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熱點/列表

養殖業個人先進事蹟(精選9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要用到事蹟的情況還是蠻多的,事蹟具有概括標明先進事蹟的主要內容或材料的用途。那麼事蹟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養殖業個人先進事蹟(精選9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養殖業個人先進事蹟(精選9篇)

養殖業個人先進事蹟1

周勤富,“中國十大羅非魚人物”之一!一位心繫三農,創業精神強,胸懷大志的農民企業家!

30多年前,憑著一手養殖手藝闖海南,憑藉黨的改革開放好政策,艱苦創業,誠信經營,從一位白手起家的農民成長為擁有總資產3個億的優秀民營企業家,打造了從水產養殖、飼料供應到水產加工、出口貿易、生態旅遊為一體的產業鏈式經營的現代化企業,促進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勤澤天下,富而有道”是他的經營理念。他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為企業謀發展,為員工謀利益,為農民謀致富中,始終保持著高漲的創業激情和進取精神。

1966年,周勤富出生於浙江麗水的一個農民家庭,1985年6月,未滿20歲的周勤富懷著創業致富夢,背上行囊闖海南,是海南島率先發展養殖業的第一人。他創辦的養殖場是當時海南最大的養殖場,他熱心把養殖技術教給附近的村民,很快帶動了海南的養殖業。周勤富是搞新型化立體養殖,陸上養鴨,水塘養魚,開始了一步步創業之路。

1990年他在一個臺灣商人那接觸到了新品種羅非魚,特別適合海島生長,並敏銳的覺察到羅非魚養殖的廣闊前景。他毅然果斷放棄養鴨,開始專業養殖羅非魚,自1992年開始,周勤富的養殖基地每年以100畝、200畝的規模在擴大。

2000年,由於全球經濟不景氣,歐盟技術壁壘等,羅非魚外貿訂單銳減,許多養殖戶虧本嚴重,紛紛轉讓魚塘。周勤富堅守信念,憑藉過硬的專業養殖技術,逆流而上,收購了基礎較差的魚塘重新改造,同時,熱心幫助條件稍好的養殖戶提高養殖技術度過難關。

2000年以後周勤富的養殖基地每年以千畝的量遞增,當年養殖量已經達到2000畝。至今海南勤富實業有限公司的羅非魚養殖基地已擴充套件到15000畝。公司基地通過了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證,有機認證、國家良好農業規範(GAP)認證、ASC認證。他擁有海南省最大的羅非魚養殖基地,他精養出海南省出口的第一條羅非魚,他建立了海南省第一個“國家級標準化羅非魚養殖示範基地”,而且是海南省唯一的“國家級出口食品安全示範基地”。

天道酬勤,奮發轉型成為了今日大名鼎鼎的“羅非魚養殖大王”。

“致富不忘農民兄弟”是周勤富的初心。周勤富的養魚致富效應吸引了許許多多浙江農民,眾多鄉親奔他而來,1991年開始,周勤富陸陸續續地將家鄉的貧困農民帶到海南,出資出力,毫無保留地教他們養魚,在周勤富的帶動下,目前已有30000多浙江老鄉在海南養殖羅非魚。為幫助漁農提高收入,周勤富採取“公司+飼料+基地+農戶”的模式,有效地幫助和帶動周邊農戶養殖羅非魚,合作發展羅非魚養殖基地十萬多畝,幫助農民養殖羅非魚共同發家致富。

2007年周勤富被授予“中國羅非魚行業突出貢獻獎”。

2015年周勤富榮獲海南省第五屆“傑出民營企業家”稱號。

2016年7月第八屆海南省“優秀企業家”稱號。

作為最早進入海南的浙商,周勤富並沒有像其他人一樣有了資本積累便轉行做來錢更快的其他行業,而是不忘“幫助農民兄弟脫貧致富”之初心,砥礪前行,專心致力於為“三農”服務,致力於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事業。

為幫助農戶解決銷路難的問題,為取得更高的養殖附加值,讓海南優質的羅非魚產品走向世界。周勤富懷揣夢想,籌資建廠。2007年8月,經多方籌措,成立了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

工廠配有國際先進的加工生產線和速凍裝置及面積3500平方米的大容量專用低溫冷庫等,工廠年加工水產品能力達5萬噸。吸納當地農民工600多人,幫助政府緩解了周邊農民的就業問題。

周勤富以領航人的姿態,引領著他的團隊展開了艱苦的二次創業。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先後通過了SC許可、出口食品生產企業備案、美國和歐盟等多個國家國外註冊、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體系認證、HACCP認證、美國ACC認證、歐洲BRC認證、有機產品認證、GAP認證、KOSHER認證 HALAL認證;公司實驗室已通過國家ISO/IEC 17025實驗室認可;羅非魚養殖基地獲得了出口食品原料養殖場備案,這些許可、註冊和認證是“勤富產品”准入各國市場的通行證。2010年海南勤富食品公司被評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羅非魚企業”;2012年“勤富”商標獲得海南省著名商標,勤富牌羅非魚產品被評為海南省名牌產品;2013年獲得“AAA級信用企業”;2014年6月被評為第七屆海南省優秀民營企業;2014年11月被國家八大部委聯合認定為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015年9月被評為中國質量誠信企業;2016年6月被評為第八屆海南省優秀企業;2016年12月,榮獲“2016最具影響力水產品企業品牌”稱號。2017年6月,榮獲“海南省誠信示範企業”稱號。

據統計,海南勤富食品有限公司成立十年來,每年聯結和帶動當地農戶800多戶,10年共收購加工羅非魚原料40多萬噸,出口總值2.5億美元,推動了文昌市乃至海南省水產加工產業向國際化、標準化發展,成為我國羅非魚出口歐洲市場的最大企業。2013年實現了全國羅非魚出口歐盟海南第一,海南羅非魚出口歐盟勤富公司第一的好成績。

三十年磨一劍。立足海南32年,從一個養魚的個體戶到專家型的農民企業家,今天,周勤富實現了目前海南省唯一擁有大規模羅非魚的養殖基地並集飼料供應、養殖、加工、出口貿易及農業生態旅遊為一體的完整的產業鏈式的經營企業。

2018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周勤富會繼續以“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精神領航團隊開啟新徵程!

養殖業個人先進事蹟2

汪明智,徐望鎮村民,現年47歲。他用勤勞的雙手擺脫了貧困,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

2019年10月,他被市委、市政府評為“脫貧攻堅先進個人”。

國中畢業後,汪明智曾在漢中農校參加獸醫專業技術培訓,但因照顧老人小孩無法外出務工,也沒有資金髮展養殖,僅靠種植莊稼維持生活。家庭的拖累,使他感到希望渺茫,整日無所事事,得過且過。

2015年,村委會入戶摸排瞭解情況後,把汪明智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四支力量研判後,瞭解到汪明智主要是缺資金,想幹點啥又怕折本。幫扶幹部多次勸導,宣講扶貧政策,,為他量身制定幫扶措施,使他逐步增強了信心。

2016年初,幫扶幹部為汪明智爭取危房改造專案,把房屋進行加固維修,達到入住條件。幫扶幹部的真誠打動了他,他準備用己所長謀劃產業發展,主動到汪洋村萬航、吉隆養殖基地參觀瞭解生豬養殖,並向區農業局區畜牧中心幹部學習生豬養殖技術。通過刻苦學習,他熟練地掌握了養殖、防疫等知識。在此期間,他向親朋借款2萬元修建標準化生豬養殖圈舍,同年9月申請小額產業扶持貸款5萬元,養殖能繁母豬6頭。半年後,母豬紛紛產下幼崽,恰逢仔豬市場行情漸漲,他收穫了人生的第一桶金,還清了借款。年底,能繁母豬發展到12頭。有了收穫,妻子也返鄉與他共同發展生豬養殖。

產業由小做大,汪明智又開始謀劃種植業。他充分利用生豬糞便腐化還田,種植水稻10餘畝。種養殖業不斷壯大,他又收穫了第二桶金,還清了小額額貸款,並於2018年順利脫貧。

脫貧後,汪明智不忘帶動本村村民共同致富,把養殖的仔豬低於市場價提供給十餘戶貧困戶,並提供技術指導。在他的帶動下,十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如期脫貧。

脫了貧,汪明智腰桿硬了,頭腦也活泛了,他把養殖技術傳授給了妻子,讓妻子來打理種養殖產業,自己又應聘到西鄉某建築公司學習電焊技術。目前,他工作穩定,工資有保障。

閒暇返鄉時有人問他:“你產業發展得這麼好,為啥還要學一門技術?他說:“產業要發展,活錢也要掙嘛!”

汪明智不等不靠,勤勞肯幹,收入不斷增加,成為當地群眾中的“脫貧民星”。

養殖業個人先進事蹟3

薛林德同志是紅山堡村十組村民,家庭成員兩人,家庭承包面積17畝,利用農閒時間開墾荒地38畝,又承包紅山堡村林場耕地50畝,合計105畝耕地,他積極配合村委會和種子公司搞玉米制種,年收入20餘萬元,成為我村發家致富的領頭人。

在他的帶動下,周邊大批農戶積極開展制種產業,努力發展經濟,使我村制種環境有了很大該善,得到了我村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養殖業個人先進事蹟4

張登秀同志是紅山堡村二組村民,由於耕地少,於2009年開始發展養殖業,至2020年年底,存欄肉牛30頭,僅2020年銷售額就達到20餘萬元,是我村養殖致富的帶頭人,他積極響應加快走專業化發展路子的政策號召,一門心思把精力放在了肉牛育肥、出欄上。

他改變以往的飼養方式、科學配置飼料、改良養殖品種,認真鑽研養殖技術、改善養殖配套設施,緊跟市場行情,追求養殖效益的最大化。

他不僅為自己家庭增加了收入,還積極帶動周邊農戶發展養殖業,得到了我村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養殖業個人先進事蹟5

閆俊林同志是紅寺堡村六組村民,為了增加家庭經濟收入,近年來,他積極響應黨委、政府的號召,多方籌集資金,在家修建了高標準暖棚牛舍和青貯池,配備了鍘草機、車輛等養殖設施,狠抓了養殖業發展,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今年他積極響應加快走專業化發展路子的政策號召,一門心思把精力放在了肉牛育肥、出欄上。

他改變以往的飼養方式、科學配置飼料、改良養殖品種,認真鑽研養殖技術、改善養殖配套設施,緊跟市場行情,追求養殖效益的最大化。

他的這一行動,不僅為自己家庭增加了收入,還為我村實行規模養殖,推行肉牛的科學餵養、青貯氨化等科技措施的應用起到了推動作用,更為周邊群眾肉牛出欄開闢了市場,在他的帶動下週邊農戶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得到了我村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養殖業個人先進事蹟6

柴巨集德同志是紅寺堡村三組村民,家庭4口人,勞動力2人。為了增加家庭經濟收入,他積極響應黨委、政府的號召,多方籌集資金狠抓了養殖業發展,獲得了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他積極響應政策號召,一門心思把精力放在了肉牛、肉羊育肥、出欄上。肉牛育肥存欄、出欄各達到100頭以上,肉羊育肥存欄、出欄各達到80頭以上。他改變以往的飼養方式、科學配置飼料、改良養殖品種。

他的這一行動,不僅為自己家庭增加了收入,還為我村實行規模養殖,推行肉牛、肉羊的科學餵養、青貯氨化等科技措施的應用起到了推動作用,更為周邊群眾肉牛、肉羊出欄開闢了市場,在他的帶動下週邊農戶發展養殖業的積極性大大提高,得到了我村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養殖業個人先進事蹟7

屈小軍同志是紅寺堡村一組村民,他積極響應加快走專業化發展路子的政策號召,一門心思把精力放在了肉牛育肥、出欄上。

他改變以往的飼養方式、科學配置飼料、改良養殖品種,認真鑽研養殖技術、改善養殖配套設施,緊跟市場行情,追求養殖效益的最大化。

他的這一行動,不僅為自己家庭增加了收入,還為我村實行規模養殖,推行肉牛的科學餵養、青貯氨化等科技措施的`應用起到了推動作用,更為周邊群眾肉牛出欄開闢了市場,得到了我村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一致好評。

養殖業個人先進事蹟8

武興和同志是金佛寺村四組村民,本村本土的一位草根歌手。憑著靈活的經濟頭腦,利用本地的特有資源,辦起了興和掃把加工廠。

招收吸納了本地閒散剩餘勞動力20餘人,進行芨芨草收購、加工、掃把銷售一條龍服務,為群眾開闢了一條增收致富的渠道。

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在做好組內值班值守的同時,自編自唱疫情防控歌曲,宣傳教育廣大群眾自覺遵守防控紀律,起到了重要作用,他主動奉獻愛心,捐助600元善款,彰顯了一名普通群眾無私奉獻、大愛無疆的博大胸懷!

養殖業個人先進事蹟9

楊娟花,女,白族,中共黨員,生於1982年6月,現年38歲。2003年開始養豬創業,在從業的16年間,始終心繫地方發展,以帶動地方發展的初心、鐵杵磨針的恆心和不勝不休的決心,依託雲龍縣長新優質生豬產業協會這個平臺,帶動長新鄉1000多戶農戶發展生豬養殖業,走出一條依靠產業發展脫貧的“造血”式扶貧之路。

一、攻堅克難,夯實致富平臺

楊娟花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家子弟,出生在雲龍縣長新鄉豐華村,家中歷來務農為生。國中畢業後,因家中經濟困難沒有繼續讀書,轉而在集市上做起小買賣。2003年楊娟花用自己的所有積蓄蓋起了屬於自己的豬圈,走上了養豬創業的道路,歷經了資金的制約、技術的難關和市場的考驗,一路披荊斬棘,取得了成功。在賺到第一桶金之後,鄉親們紛紛向她求取致富經。她從小因為家庭困難而得到過鄉親們的不少幫助,對鄉親的貧困也感同身受,她立志一定要竭盡全力幫助父老鄉親擺脫貧困。2006年,她牽頭成立了雲龍縣長新優質生豬產業協會,旨在抱團經營、分享養殖技術、帶動農戶發展產業致富。協會成立後,她從資金、管理、科技推廣三個方面築牢產業發展平臺。

1.協調資金。農戶發展面臨的第一大難題就是缺乏啟動資金。願意加入協會的會員幾乎都是村裡經濟條件最差的,沒有存款,迫切想加入協會改變現狀。楊娟花通過政府瞭解到惠農貸款政策,每天起早貪黑,往返於銀行和農戶之間協調貸款。歷盡周折,終於爭取到每戶5萬元的貸款,養殖戶用來購買豬圈的材料款,並積極出力建造豬圈。養殖戶豬圈蓋了起來,卻沒有周轉資金,沒人願意給農戶賒銷生產資料,於是她又用自己豬場賺到的錢無償提供給農戶購買種豬、飼料,等到農戶賺了錢再歸還。為此,她承受了巨大的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但在困難面前她從不妥協,始終堅信辦法總比困難多。2007至2008年協會發展了十幾個養豬大戶,每戶都養了十頭以上的母豬,年產優質肥豬在200頭以上,實現年利潤4萬元以上。2009年在農行的大力支援下,又發展了養豬大戶30多戶。養殖戶都賺到了錢,貧困戶都因為養豬蓋起了樓房,在村裡起了無形中起到了示範帶頭作用,之後主動來要求加入協會的戶數不斷增加,但由於資金有限,協會只能分期分批地支援,逐年推進。10餘年間,她持續不斷的為農戶發展提供資金支援,養殖戶只需要安心飼養,其他問題全部交給她和協會解決,極大地促進了養殖戶的發展。

2.規範管理。協會會員通過養豬帶來家庭經濟條件的改善,在村組中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尤其是眾多貧困戶居住條件的明顯改變,村民對協會的信任度增加了,加入協會的農戶不斷增多。會員數量的增加,協會的管理和服務跟不上,造成了養殖品種、飼養技術等的混亂,會員在行情低迷的時候很難掙錢,有些想通過加入協會改變貧困面貌的農戶陷入了發展瓶頸。楊娟花見此情況如坐鍼氈,卻也分身乏術。要想農戶取得更好更快的發展,規範管理迫在眉睫。楊娟花通過外出學習,結合協會實際情況,制定了“五統一”管理模式,即統一品種、統一技術、統一飼料、統一防疫、統一銷售,制定規範且簡便易行的管理制度。統一品種是賺錢的根本,協會統一引進二元母豬,來生產優質的外三元豬育肥,瘦肉型豬具有生長快,經濟效益好的特點,但是二元母豬價格高,許多農戶為了降低成本,把三元豬留做母豬,實則延長了育肥週期,增加了飼料成本,影響了優質生豬的品牌打造。統一技術是鞏固高效生產的方法,許多農戶按傳統飼養老品種豬的方法來飼養二元母豬,造成母豬生產能力下降,協會通過集中培訓,分開指導,到戶監督等方法督促養殖戶掌握並應用新技術,提高生產效率。統一飼料,統一選用國內排行前十的大品牌飼料,保證豬隻健康成長,讓消費者吃得放心。統一防疫,是安全生產的關鍵,疫病風險從來是養殖業的頭號殺手,協會要求會員按時接種疫苗,防止發生疫情帶來損失。統一銷售,協會掌握豐富的市場交易資訊,形成合力,增加了議價能力,有效避免了養殖戶對行情掌握不準造成拉低市場價格的情況,有力保障了協會會員的利益。通過有力執行五統一,對協會會員的養殖全過程進行統一管理,對協會的服務進行優化,規範了養殖程式,結束了管理混亂的局面,著力打造優質生豬的品牌,最大限度的保護了養殖戶的利益,讓養殖戶的發展走上了快車道。

3.注重科技推廣。科技是支撐產業發展的中流砥柱,楊娟花十分重視科技推廣。她通過三方面抓牢科普工作:一是加強科普硬體建設,完善活動室、宣傳欄、電教等相關裝置;二是定期開展科普培訓,每年舉辦科普講座至少6期,不定期下鄉開展科普宣傳活動;三是常年聘請西南天佑種豬場、重慶隆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縣農業農村局等專家顧問7人,作為協會強大的技術後盾。年培訓人次超過2000人次,每年印發技術資料超過2000份。更為重要的是,養殖戶每每遇到問題就會向她諮詢,她總是耐心的為他們答疑解惑。通過十年如一日的辛勤服務,協會培養了一大批懂技術會經營的養殖能手,農村婦女掌握養殖技術,也能撐起家裡的一片天。

通過一步一個腳印的積累,協會內年產值達8千萬元以上,目前存欄母豬10頭以上的會員達276戶,戶年均利潤在5萬元以上,帶動了118戶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致富。協會已成為一個技術共享、資訊共享、助力農戶脫貧致富的平臺。

二、創新模式,助力貧困戶摘窮帽

2017年以來,楊娟花將工作重心轉移到建檔立卡貧困戶頭上來,發揮生豬養殖的產業優勢,幫扶貧困戶謀發展。她立足貧困戶的具體情況,甄選出適合發展生豬養殖的16戶,創新發展模式,推行生豬“代養”。她針對貧困戶缺資金的現狀,給貧困戶量身定製了輕資產的發展模式。她從協會內部購買三元仔豬,發放給貧困戶飼養,貧困戶只負責育肥,不用投入資金,育肥出欄後按每頭100元的價格返給貧困戶作為收益。

在該“代養”模式下,貧困戶不用再投入一分錢,每戶年出欄3批肥豬,每批出欄50至100頭,每年獲得1.5萬元至3萬元的穩定收入。貧困戶不僅快速摘掉了窮帽子,還學到了養殖技術,獲得了擴大養殖規模的啟動資金,走上了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三、樂善好施,主動掛包貧困戶

2015年,楊娟花聽聞雲龍縣開展“掛包幫”“轉走訪”工作,便主動請纓,加入了脫貧攻堅的行列,掛包了5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她紮根幫扶戶家中,查窮根、謀發展。

對具備發展生豬養殖條件的3戶,納入協會會員,自己投入資金60萬元幫助其發展生豬養殖。她親自前往指導豬圈選址、設計,進行施工指導,親自示範飼餵、防疫,提供銷售服務,讓貧困戶的發展沒有後顧之憂。對不具備發展養殖的兩戶,時常送去生活物資,出資改善居住條件。目前5戶貧困戶均已順利實現脫貧摘帽。

四、模範帶頭,助力抗擊新冠肺炎

楊娟花身為一名共產黨員,現任長新鄉生豬養殖協會黨委。今年2月,在看到雲龍縣紅十字會向社會發出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接受社會捐贈的公告後,她主動和縣紅十字會聯絡,個人捐助了現金20000元,並給雲龍的東大門團結疫情監測點捐贈物資,摺合人民幣3000餘元。在她的號召下,協會會員積極響應,根據自己的條件和意願,主動捐款捐物。楊娟花把107戶來自全鄉各村的養殖會員戶捐得的資金採購成大米、香油、蔬菜和肉,統一分配到各村監測點。此外,黨支部黨員向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踴躍捐款,支部黨員捐助了1000元。

楊娟花通過紮實帶動老百姓發展養殖致富,得到了各級部門的肯定。2018年被大理州人民政府公民科學素質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和大理州科學技術協會評為“大理州2018年度科普帶頭人”。2018年被大理州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評為“2018年度社會扶貧模範”。

金盃銀盃不如百姓口碑,金獎銀獎不如百姓誇獎。她十年如一日的辛勤耕耘,贏得了廣大農民群眾的擁護。她十分珍視老百姓對她的信任,始終不忘帶領鄉親致富的初心,在農村的大地上砥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