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熱點/列表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0篇)

心得體會是指一種讀書、實踐後所寫的感受性文字。語言類讀書心得同數學札記相近;體會是指將學習的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通過實踐反思學習內容並記錄下來的文字,近似於經驗總結。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歡迎大家分享。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範文(精選10篇)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

“水是我的命,溝就是我的子女!”遵義老支書黃大發36年“拿命修渠”,激勵年輕村民返鄉創業。近日,82歲的老人黃大發的事蹟引發輿論廣泛好評和稱讚。作為曾經中國最最底層的幹部,一個最最普通的農村黨員,黃大發相比很多黨員幹部,其實並無什麼特別之處。沒學歷、沒資歷、沒背景、沒官位,黃大發的“走紅”,其實昭示了廣大群眾對好乾部的呼喚。

作為一個黨員,雖然黃大發“大字不識幾個”,但時刻記著“先進模範帶頭作用、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

由此可見,理想信念是鑑別幹部的“試金石”,也是區分“好乾部”與“壞幹部”的“分界線”。各級各部門要大力選拔那些政治堅定、忠黨愛民的幹部, 大力選拔以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嚴格按政策辦事、按程式辦事、按規矩辦事的幹部,堅決不用那些黨性不純、理想信念不堅定的人,堅決不讓拉幫結派,搞小圈子的鑽營者佔到便宜。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共產黨人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因此,黨員幹部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以黃大發為鏡子,在思想認識、精神境界、理論素養、理想信念等方面有一個大的提高,進而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打牢轉變作風的思想基礎。

鄭培民同志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可見,做官必須先學會做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良知、失去人格,忘了本份。黨員幹部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目標,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加強政治修養;實踐黨的宗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堅持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性修養;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的本色,加強作風修養。這些內容和要求,為我們指明瞭方向、明確了任務,是我們做好領導幹部黨性修養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和指南。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2

觀看了黃大發先進事蹟後,深受感動,他不但開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群眾親切譽為“大發渠”。還帶領群眾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改變了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用實際行動踐行了新時期愚公移山精神。

一是要向黃大發同志一樣,樹立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向預訂的目標前進。帶領群眾歷時30餘年建成的“生命渠”,是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號召的鮮明體現。作為基層黨支部書記,把群眾的需求為自任,咬定目標,苦幹實幹,努力完成既定目標,展示了貧困地區基層幹部帶領群眾克服困難、脫貧攻堅、同步小康的堅強意志。

二是要學習黃大發同志敢於擔當、樂於奉獻的崇高精神。如1997年的除夕,全村199戶只有黃大發一家吃的還是包穀沙;黃大發咬著牙,頂著妻子、兒子的埋怨,用僅有的三間老房作抵押從信用社貸了一萬元,保證了工程順利完工。這些都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後的體現。

為此,我們要以黃大發同志為榜樣,自覺踐行“兩學一做”學習教育,無論是黨員幹部或非黨幹部,都要時刻牢記共產黨的領導,做到忠貞不移、對黨忠誠,敢於追求、無私奉獻,努力做“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在脫貧攻堅工作中作出應有的貢獻。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3

《歷時36年,老黨員黃大發——絕壁鑿出貴州“紅旗渠”》,報道了80歲的共產黨員,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草王壩原支書黃大發帶領全村群眾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歷時36年之久,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主渠7200米,支渠2200米的生命之渠的動人故事。

黃大發同志始終透著一股奉獻自我的勇氣,敢為人先的銳氣,一心為民的正氣,一心帶領群眾絕壁引水的事蹟讓各地幹部群眾深受感動,引發廣泛熱議。

織金縣龍場鎮副鎮長李江感慨道:“腳下的力量源於心中的信仰。老黨員黃大發幾十年如一日地貢獻著自己全部的力量和熱忱,用一字一圖一錘一釺築夢小康,那沾著泥土印記的工程圖就是最美的測繪畫卷,為黃大發老支書點贊!”

“堅定的信念,崇高的信仰,虔誠而執著!”中廣核電集團黨政幹部田犁說,我是從貴州出來到深圳工作的人,看到家鄉基層黨員幹部矢志追夢的感人事蹟,心中肅然起敬,也深感其中不易。黃大發老支書苦幹、實幹、巧幹的挖渠精神至今仍然具有現實意義,一定能為貴州脫貧攻堅事業注入強大精神力量。

“他把信仰熔鑄在行動中,他把理想實踐在作為裡,大氣凜然、大公無私,心中始終惦記著老百姓。”百里杜鵑管委會元巖村駐村幹部孫健說,身為一名駐村幹部,我將牢記黃老支書忠誠於信仰、服務於人民的精氣神,腳踏實地為人民服務。

“可以想象通水的一刻,老支書是什麼樣的心情!”遵義市赤水市桂圓林村65歲的退休老支書肖義武動情地說,黃大發同志的先進事蹟讓我渾身充滿力量。退休後這些年,我一直在紅軍四渡赤水一渡渡口義務為各界人士講解當年的紅軍故事,“大發渠”精神與紅軍敢於犧牲、奉獻自我的長征精神一脈相承,他的一言一行值得我們認真學習。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4

近日來,各大中央媒體對黃大發同志的先進事蹟進行了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回聲,他被譽為今世愚公。黃大華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党支書,從60年代開始,歷時36年,他領導全村群眾,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繞過三重大山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該村滴水如油的歷史。讓人稱奇的是,在沒有現代化裝置和高階技術團隊的加入修造下,該渠經過評估,質量過硬,設計合理,可以這樣說,他們締造了自己的工程“奇蹟”。

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群眾事情的精彩能力領導下層黨支部和村民,完成了一項不行能完成的任務,他是讓人敬仰“今世愚公”,是我們寬大黨員的一面旗幟,值得我們寬大幹部學習。

學習黃大發同志善於團結群眾法院幹部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法院幹部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他深知只有團結全村每一家才氣解決村裡的難題。他把群眾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服務,真正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工程途徑三個村,十餘個村民組,憑據各家差異的困惑,他挨家挨戶地做事情,注重思想宣傳說服,各人心理敞亮了,種種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黃大發45年的要幹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當選,獲得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學習黃大發同志堅貞不拔、堅韌不拔的精神。

在今世大情況下,修造這樣一個水渠也許算不上一個大工程,但對於閉塞貧困的小山村來講,要樂成卻要面臨重重困難,包羅資金、技術、人力等各個方面。

黃大發同志堅持黨員幹部帶頭幹,遇到困難自己先上,面對艱險從不退縮。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失敗,黃大發現白光靠蠻幹是不得樂成的,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追隨學習法院幹部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意得體會。險些半文盲的他,從零起步,一個字一個字地摹,一張圖一張圖地學習,最後釀成樂博國際了專家。黃大發有著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一件事,一輩子一個目標,領導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

脫貧攻堅的路需要千千萬萬個黃大發,需要千千萬萬個新愚公,需要他們一心為民、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的共產黨員精神。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5

貴州遵義老支書黃大發用36年的時間只幹了一件事,那就是給村裡修成了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的水渠,這36年的堅持不禁讓我想到了兩個字,那就是“信念”。

人的一生能有幾個36年,這36年中包含了一個共產黨人怎樣鋼鐵般堅硬的“信念”?在“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開展初期,圍繞第一個專題“堅定執著追理想”查擺問題,其中的一個方面就是“理想信念方面”。在物慾橫流的當代,高速運轉的現狀也讓人心甚是浮躁。特別是資訊化發展如此之快,上下級資訊傳遞速度快、內容多,讓基層工作的難度與壓力越來越大,有的人更多的是在應付工作,在工作中缺少思考,更別提“為人民服務了”。在最艱難、最困苦的時候,支撐我們走下去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東西。黃大發老支書面臨的客觀條件是我們難以想象的,內心堅定的“信念”也是他作為黨員幹部心繫群眾,主動承擔責任的支撐,把這樣無形的東西,真的以有形的成果表現出來了,水渠修好了,鄉親們的日子好過了,大家看到了春暖花開。

對大部分黨員領導幹部來說,我們工作生活的環境與黃支書相比好上千倍,想到這裡,我們有什麼理由抱怨工作忙?有什麼理由推卸責任?不要把“信念”掛在嘴上,當你的鞋上沾滿了鄉間小路的泥土,“信念”就在你踏過的腳印裡;當你的臉上掛滿了夏日豔陽暴晒的汗水時,“信念”就在你衣領的汗漬中;當群眾激動地握著你的雙手時,“信念”就在他們淳樸的笑容中。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6

通過學習,參會黨員們紛紛發言:表示從黃大發老支書身上看到了一名共產黨員“迎難而上、克難攻堅”一心為民謀福利大公無私的堅定決心。作為社群黨員,要以他為鏡,從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不能侷限於“等、靠、要”的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堅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切實為社群居民辦好事、做實事。

看完了“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內心受到強烈的震撼,作為一名共產黨員,要時刻對標先進,學習先進,爭做新時期艱苦奮鬥的楷模。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首先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體現在思想上。歷史和現實證明,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民族,是難以自立自強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國家,是難以發展進步的;一個沒有艱苦奮鬥精神做支撐的政黨,是難以興旺發達的。我們要認真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這些科學理論,它們是無產階級解放運動的理論,是指導革命和建設的強大思想武器。有了這個強大的思想武器來武裝頭腦,才能確定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才可以防止和排除種種錯誤思想、錯誤傾向和干擾,少走彎路並保持正確的發展方向。

做艱苦奮鬥的楷模,要將艱苦奮鬥的要求落實在工作上。共產黨員要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堅持胸懷大局、立足本職、銳意進取、勇於開拓、樂於奉獻。要認真履行《黨章》規定的義務,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熱情,融會貫通在具體工作和實踐之中。要通過身邊活生生的實實在在的投身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活動,來加深對黨和共產主義事業的認識。要堅持“講黨性、重品行、作表率”,事事處處表露先進性,聚精會神謀發展,一心一意幹事業。做到“平常時刻看得出、關鍵時刻衝得出、危機時刻豁得出”,各項工作跑在前、幹在先,自覺為群眾作好表率。

繼承和弘揚艱苦奮鬥精神,是新世紀偉大實踐的需要。今天艱苦奮鬥,明天的事業就會更美好;世世代代艱苦奮鬥不斷前進!作為一名共產黨員,無論在什麼情況下,都要保持艱苦奮鬥精神,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並且堅持不懈的用艱苦奮鬥精神教育、激勵、鼓舞廣大人民群眾克服困難、振奮精神,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全面推向前進。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7

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鄉團結村老支書黃大發,帶領全村群眾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歷時36年之久,在懸崖絕壁上鑿出一條7200米長的生命之渠,生動詮釋了一名共產黨員一心為民的初心和堅持不懈的志氣。他的先進事蹟被廣泛報道後,鐘山區從機關到社群,從鄉鎮到農村,都紛紛組織黨員幹部群眾開展學習活動,掀起了學習黃大發先進事蹟的熱潮。

4月25日晚上10點30分,在鐘山區荷泉社群,幾十餘名黨員幹部、居民群眾聚在一起,共同收看由央視播出的黃大發同志“全國時代楷模”釋出儀式。大家全神貫注,用心聆聽,老支書黃大發同志歷時36年鑿出生命之渠的動人故事讓大家覺得心裡很溫暖,也倍感振奮、深受鼓舞。

鐘山區荷泉社群黨委委員、組織委員王雨春告訴記者,剛剛觀看了黃大發老支書的先進事蹟,讓我深受感動,在老支書的身上,為民看到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艱苦樸素的精神,還有全心為民的精神,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我們要把大發精神貫徹好落實好,並且組織我們全體的幹部職工向老支書學習,學習他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學習他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精神。

荷泉社群群眾工作部主任劉可九說,黃大發同志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蹟,他用愚公的精神彰顯了當代貴州人民公僕的形象,讓我認識到作為一名普通黨員,就應該有敢於擔當、實幹苦幹的精神,用實幹擔當堅守初心,為民做實事、做好事,以黃大發同志的精神鼓舞自己,在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道路上,盡一名普通黨員的職責和義務。

觀看完釋出儀式後,黨員幹部紛紛表示,將以黃大發同志為學習榜樣,學習他不忘初心、忠誠為民的精神,學習他勇於擔當、攻堅克難的優良作風。在以後的工作中,努力做到時刻心繫群眾,真心實意為群眾辦實事謀福祉。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8

連日來,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對黃大發同志先進事蹟的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他被譽為“當代愚公”。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党支書,從上世紀60年代起,帶領全村幹部群眾,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滴水如油的歷史。當地建築公司曾經重新評估過工程,認為質量過硬,尤其是沒有現代化裝置和高階技術團隊的支援,簡直不可想象,堪稱工程“奇觀”。但就是這樣一位老支書、一個基層黨支部、一群山村裡的村民,愣是與大山較勁、與貧困較勁,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不屈之路,展現出了一個支部就是一盞燈、一個黨員就是一面旗。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憑藉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群眾工作的出色能力,用一輩子摸索出了一套符合基層實際、靈活實用且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善於團結群眾。基層工作千頭萬緒,脫貧攻堅任重道遠。黃大發深知只有團結全村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裡的難題。他把群眾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做到說服不壓服、講理不武斷、換位思考不居高臨下。修渠放炮炸山時,落石砸壞了村民房頂,有人喊著拉他跳崖,他沒有發火,很快說服村民平靜情緒,並於當晚親自到農戶家誠懇地進行補償。工程途徑三個村、十餘個村民組,遇到了許多阻力,他要求身邊幹部“做事要大氣,不要氣大”,挨家挨戶宣講修渠的道理,根據各家不同的困惑,“一把鑰匙開一把鎖”打開了心結。大家心裡敞亮了,各類難題也就迎刃而解。黃大發45年的村幹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當選,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開好“院壩會”。群眾路線是黨的生命線和根本工作路線,開好“院壩會”則是貫徹群眾路線、瞭解群眾訴求、解決群眾難題的有效途徑。黃大發常說,有事要開“院壩會”,沒有“院壩會”不能解決的問題。他從不搞一言堂,遇事召開群眾會,同坐一根板凳、共商一件事情,組織動員大家為全村發展出謀劃策。修渠缺資金,會上他一句“想吃白米飯,大家一起幹”,說到了鄉親們心坎上,大家二話不說,立馬把自家的雞蛋、黃豆、蜂糖拿到集市去賣了換錢,當天晚上就湊齊了救命錢。看著一堆皺皺巴巴的鈔票,黃大發流著眼淚立下了軍令狀:“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作保證,拿命來換水!”

活到老學到老。1971年,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宣告失敗。面對鄉親們的絕望與埋怨,黃大發冷靜總結了癥結所在,“沒有文化就沒有方向,光靠蠻幹註定修不成功。”89年,54歲的黃大發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幾乎是半文盲的他用了三年時間,從零起步、從頭開始,一個字一個字地臨摹,一張圖一張圖地學習,最後變成了水利專家。除了自己學,他還帶領大家學,並且號召集資修建學校,宣傳“娃娃有前途,必須要讀書”的道理。現在,許多村民講起水利建設頭頭是道,變成了“赤腳專家”。村裡還走出了30多位大學生,偏僻閉塞的小山村變成了文化村。

黨員幹部要帶好頭。黃大發認為,有困難黨員幹部要先上。秉承這樣的信念,他始終把百姓裝在心中、把責任舉過頭頂,面對艱險打頭陣、遇到難題自己扛。看著離地300米的懸崖峭壁,村民們心驚肉跳不敢動工,“太危險了,給多少錢都不幹”,請來的專業施工人員也停下了手腳。黃大發第一個站出來,腰裡栓一條繩子就翻了過去,完成了測量工作。在老支書的感召下,小夥子們也紛紛把繩子系在腰上,開始了飛簷走壁的施工任務。採訪時,記者問他當初是否緊張,黃大發很淡然地笑著說:“如果我怕了,大家就怕了;我都不怕,大家有什麼可怕的呢?”

堅持就是勝利。開弓沒有回頭箭,脫貧攻堅無退路。對於擺脫草王壩村貧困的命運,黃大發有著難以想象的決心和毅力。他三十六年一件事,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他一輩子一個目標,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懷著這最初的.承諾,24歲的黃大發義無反顧地走上了山崖。幾十年過去了,黃大發和草王壩人用雙手鑿出了奇蹟。水通了,黃大發又帶領群眾開展“坡改梯”,稻田從240畝增至720畝。昔日的荒山禿嶺上,群眾正逐步改變傳統的種植結構,10萬株蜜桔、李子已經開始有收益,牛羊養殖大戶超過30戶。今年年底,全村將會勝利完成出列貧困村的歷史程序。那些修渠往事,記載著這位“年份英雄”的足跡,像陳年老酒那樣歷久彌香。

公私要分明。“幹部幹,群眾看”,黃大發堅信,只要幹部不搞特殊化,不謀一分私利,就一定會得到百姓的擁護。他常把“公家的事怎麼硬都行,自家的事怎麼軟都成”掛在嘴邊。築渠需要的水泥,他每次都親自運回來。有一天趕夜路遇到了暴雨,運水泥的車陷入泥潭,他擔心水泥被偷,硬是在水泥包上睡了一夜,像看護自家娃娃一樣看護著公家的水泥。家裡的灶臺破了,老伴想要一碗水泥補補,被他堅決拒絕,“公家的水泥一碗也不能貪”。多年來,全村老百姓毫不猶豫地把修渠集資的錢交他手上,都說“放一百個心,黃老支書一毛錢也不會給自己花”。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長征路。黃大發同志以不忘初心的堅定信念、大公無私的高尚情操、愚公移山的豪情鬥志、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壩人的長征路。在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新長征路上,千千萬萬位黃大發,正在自覺運用這永不過時的“黃大發工作法”,一心為民、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發家渠”, 用行動爭做脫貧攻堅的先鋒軍,讓實幹凝聚貧困群眾的信心決心,拿作風把牢集體奔小康的方向盤,把不忘初心的承諾鐫刻在遼闊的大地上,書寫出屬於這個時代的光榮與夢想。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9

他叫黃大發,今年82歲,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人。這兩天,這個一輩子生活在大山深處的老人,在網上成了紅人。人民日報、新華社等中央媒體推出長篇通訊,央視更是用上下兩集的篇幅,在《新聞聯播》播出他的事蹟。現代快報製作的關於這位老人的融媒體產品,視訊和H5也在網上被刷屏……

這幾天,81歲的黃大發成了新“網紅”。黃大發,貴州遵義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團結村半坎組人,先後擔任草王壩大隊大隊長、村長、村支部書記等職務。為改變山村貧困面貌,帶領群眾鑿絕壁修水渠,通過36年的堅持和努力,終獲成功。2017年4月25日,中央宣傳部向全社會公開宣傳發布“當代愚公”黃大發的先進事蹟,授予黃大發“時代楷模”榮譽稱號。

學習黃大發艱苦奮鬥、永不言敗的精神境界。黃大發在擔任團結村黨支部書記期間,帶領200多名群眾,歷時30餘年,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硬生生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9400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被當地群眾親切譽為“大發渠”。

學習黃大發敢於擔當、實幹巧幹的工作作風。尊重科學,實幹加巧幹是黃大發的厚重底色之一。修渠失敗,黃大發沒有選擇蠻幹,他暗下決心學習水利技術。三年時間,在積累了大量修渠知識後,黃大發要重啟修渠計劃。經過專業測繪和精心謀劃,修渠專案再次得到縣、鄉政府支援,艱苦卓絕數十載,終於引來一泓清泉,當地自然生態明顯改善,農業生產得以改良,群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

學習黃大發聯絡群眾、堅守初心的公僕本色。“黃支書,我們跟著你幹!”這是廣大村民發自內心的聲音。湊不出錢的就借錢,借不到錢的就賣東西換錢。豆子、雞蛋、蜂糖……樸素的草王壩村民走到80裡外的甘溪集市,吆喝聲一陣接著一陣。當天晚上,鄉親們打著火把,拿著皺巴巴的零錢,交到黃大發手裡。看著大夥兒湊來的救命錢,盯著鄉親們質樸的眼神,黃大發流著眼淚立下了軍令狀——“修不好我把名字倒過來寫,我拿黨籍來作保證,我拿命來換!”

黃大發36年如一日,始終做到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以實際行動燃旺理想信念的火炬。正如有新聞報道描述:“一根筋”拉直幸福的彎道,“一股勁”犁出希望的田野——“年份英雄”們堅毅執著、有勇有謀,“一輩子,一件事”的堅守與實幹,為一個時代鐫刻光榮與夢想。

黃大發先進事蹟心得體會 篇10

學水利技術,帶著簡陋的測繪工具翻山越嶺進行勘察;赤腳步行去炸藥廠背炸藥,腳板磨得破皮出血;率領村民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硬是憑雙手鑿出一條生命之渠,終結了村莊“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的歷史。隨著媒體報道的深入,貴州遵義市草王壩村老支書黃大發“和大山較勁”的事蹟傳遍山裡山外,感染了無數心靈。

當年,林縣人民開鑿紅旗渠,創造了當代“愚公移山”的奇蹟。如今,黃大發老支書帶領村民憑雙手鑿出一條生命之渠。在平原上憑雙手鑿出水渠已經不容易了,何況是在山上,那裡有絕壁、有險崖,一不小心就可能身處險境。面對惡劣的自然條件,黃大發並沒有被困難嚇倒,而是迎難而上、攻堅克難。功夫不負有心人,黃大發執著地“和大山較勁”,最終取得了勝利。

當下,全國正在推進脫貧攻堅。脫貧攻堅,外部輸血的同時更需要內部造血,需要調動起貧困地區人民投身改革發展的積極性。山區自然條件不佳,但人們應當有人定勝天的信念,要有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精神。沒有比人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困難擺在那裡,如果總是想著繞著走,那隻能說明能力有限,只能說明毅力不夠強大。困難像彈簧,你強它就弱,讓自己強大起來,才能把困難征服、跨過困難這道坎。很多時候,能不能跨過困難這道坎,就在於人們是否有戰勝困難的堅定信念。

和大山較勁,彰顯了黃大發老支書的為民情懷。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既然當了村支書,就應該切切實實為民謀福祉。沒有好的水渠,村莊“一年四季包沙飯,過年才有米湯喝”,村民的日子十分艱苦。農民以種田為生,解決好擺在村民面前的灌溉難這個“攔路虎”,農民才能吃得飽飯、穿得暖衣。在山區修水渠,儘管很困難,但卻是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黃大發老支書帶領村民修建水渠,付出了很多辛勞。修渠的過程中,老支書還承受了親人離世帶來的傷痛。好在,全村上下一條心,終於修成了水渠,莊稼灌溉難的問題迎刃而解,村民的生活漸漸好了起來。修水渠只是第一步,黃大發沒有停下自己的腳步,而是在此基礎上帶領村民繼續通路、通電,朝著更好的日子邁進。

和大山較勁,黃大發的自力更生精神值得人們學習。自力更生精神,正是黃大發老支書的“大發”境界。膠鞋已經斷裂卻捨不得換一雙,這個生動的細節正是老支書簡樸生活的寫照。共產黨人,就應該像黃大發一樣“先憂後樂”“先苦後甜”。黃大發的“大發”境界是一種精神力量。今天,物質生活富裕了,少數年輕人不肯自力更生,畢業了還在啃老,這是不妥當的。勞動才能創造財富,通過自己的雙手奮力拼搏才能實現自己的夢想。黃大發是一面很好的鏡子,每個人都應該從他身上汲取自力更生的正能量。其實,中國經濟取得這麼大的成就,很大程度正是因為弘揚了自力更生的精神。物質生活好了,但自力更生的精神不能丟。自力更生,掌握核心技術,才不會被別人卡脖子。

閱讀黃大發的先進事蹟,不禁讓人對他肅然起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