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熱點/列表

黃大發先進事蹟材料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事蹟材料吧,事蹟材料屬於事務公文的一種,有弘揚正氣,表彰先進,推動工作的作用。那麼事蹟材料怎麼擬定才能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黃大發先進事蹟材料,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黃大發先進事蹟材料

黃大發先進事蹟材料1

近日來,各大中央媒體對黃大發同志的先進事蹟進行了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他被譽為當代愚公。黃大華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党支書,從60年代開始,歷時36年,他帶領全村群眾,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繞過三重大山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該村滴水如油的歷史。讓人稱奇的是,在沒有現代化裝置和高階技術團隊的參與修造下,該渠經過評估,質量過硬,設計合理,可以這樣說,他們創造了自己的工程“奇蹟”。

黃大發憑藉忠誠的信仰、驚人的毅力、憑藉開展群眾工作的出色能力帶領基層黨支部和村民,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是讓人敬仰“當代愚公”,是我們廣大黨員的一面旗幟,值得我們廣大幹部學習。

學習黃大發同志善於團結群眾。

他深知只有團結全村每一個人,才能解決村裡的難題。他把群眾當親人,完全打成一片,用村民聽得懂的語言講話、信得過的方式辦事,真正做到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工程途徑三個村,十餘個村民組,根據各家不同的困惑,他挨家挨戶地做工作,注重思想宣傳說服,大家心理敞亮了,各類難題也就迎刃而解了。黃大發45年的要幹部生涯,每次都是全票當選,得到了全村人的高度擁護。

學習黃大發同志堅忍不拔、堅持不懈的精神。

在當代大環境下,修造這樣一個水渠也許算不上一個大工程,但對於閉塞貧困的小山村來講,要成功卻要面臨重重困難,包括資金、技術、人力等各個方面。黃大發同志堅持黨員幹部帶頭幹,遇到困難自己先上,面對艱險從不退縮。第一次修渠因不懂技術而失敗,黃大發明白光靠蠻幹是不得成功的,主動申請到鄉鎮水利站跟班學習。幾乎半文盲的他,從零起步,一個字一個字地摹,一張圖一張圖地學習,最後變成了專家。黃大發有著難以想像的決心和毅力,他36年來一件事,一輩子一個目標,帶領全村鑿出一條生命渠,讓鄉親們吃上白米飯,過上好日子。

脫貧攻堅的路需要千千萬萬個黃大發,需要千千萬萬個新愚公,需要他們一心為民、不畏艱險、志拔窮根、克難攻堅的共產黨員精神。

黃大發先進事蹟材料2

在貴州遵義大山深處,共產黨員黃大發用36年的時間,帶領鄉親們在高山絕壁上鑿出了一條清渠,養活了全村上千口人,為了這條渠,他從年輕小夥兒幹到花甲老人,一生只為一清渠。

這條全長近10公里長的水渠,繞過三重高山、穿越三處險崖,將山頭清澈的山泉水源源不斷地引到山腳下的草王壩村。人在渠上走,肩膀擦著崖壁,腳旁10公分就是刀削般的絕壁深淵,當地人把這條渠叫作“大發渠”。

草王壩村,地處貴州遵義平正仡佬族鄉,這裡屬於喀斯特地貌,一直乾旱少雨。眼下正值春耕,方圓幾裡地的村民只需搬開田間路旁的水渠攔石,清水就能嘩嘩地流進自家水田,甚至還能養上些稻田魚。可過去這裡根本不敢想象有一天能這樣奢侈地用水。

草王壩村沒有水源,全村1500畝耕地,大多數都是廣種薄收的旱地,年人均糧食才100多斤,缺水使得這裡成為遠近聞名的“窮窩窩”。上世紀50年代,草王壩村遭遇大幹旱,剛剛當選村支書的黃大發忍不下去了。

附近山裡就有穩定的水源,但草王壩村卻隔著數座高山,為了吃飽飯,黃大發有了一個驚人的想法,在山上鑿渠,把水引過來。說幹就幹,黃大發帶領數百位村民,背上炸藥、鋼釺和鐵錘就上山了。

修渠最艱險的就是測量,村裡想花錢請施工隊來,可誰都不敢接,黃大發就自己幹。首先要在如刀削般的懸崖峭壁上標出鑿渠的高低位置,黃大發讓人將繩索拴在他的腰上,從山頂上放下去,凌空懸在垂直的崖壁上做標記。山頂到谷底1000多米,就靠這條繩索維繫著,掉下去就是粉身碎骨。

在黃大發的帶領下,草王壩村村民一干就是13年,硬是在絕壁上開鑿出一條10多公里的水渠,並打通了110多米的隧洞。1978年,就在水渠即將完工時,一場洪水將所有的心血毀於一旦。

13年的努力失敗了,村民們氣餒了,黃大發卻心有不甘,已經50多歲的他跑到水利站去學技術。

1992年,乾旱再次來襲,黃大發決定重新修渠。這一次,縣裡劃撥了6萬元和38萬斤玉米支援草王壩村,57歲的黃大發帶領村民們再次上山了。

這一次,黃大發請來了工程師,但是修渠的過程依然充滿危險。

三年後,這條全長10公里的水渠終於修成了,清澈的山泉水沒日沒夜地流進了草王壩村的田間地頭。

1995年,草王壩村第一次有了真正旱澇保收的稻田,年產量連年翻番,從10萬斤猛增到80多萬斤。

黃大發先進事蹟材料3

“水是我的命,溝就是我的子女!”遵義老支書黃大發36年“拿命修渠”,激勵年輕村民返鄉創業。近日,82歲的老人黃大發的事蹟引發輿論廣泛好評和稱讚。作為曾經中國最最底層的幹部,一個最最普通的農村黨員,黃大發相比很多黨員幹部,其實並無什麼特別之處。沒學歷、沒資歷、沒背景、沒官位,黃大發的“走紅”,其實昭示了廣大群眾對好乾部的呼喚。

作為一個黨員,雖然黃大發“大字不識幾個”,但時刻記著“先進模範帶頭作用、一心一意為人民服務”。

由此可見,理想信念是鑑別幹部的“試金石”,也是區分“好乾部”與“壞幹部”的“分界線”。各級各部門要大力選拔那些政治堅定、忠黨愛民的幹部, 大力選拔以黨的事業第一、人民利益第一,嚴格按政策辦事、按程式辦事、按規矩辦事的幹部,堅決不用那些黨性不純、理想信念不堅定的人,堅決不讓拉幫結派,搞小圈子的鑽營者佔到便宜。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共產黨人必須堅定理想信念,堅守共產黨人精神追求。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經受住任何考驗的精神支柱。”因此,黨員幹部要先學一步,深學一層,以黃大發為鏡子,在思想認識、精神境界、理論素養、理想信念等方面有一個大的提高,進而牢固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解決好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問題,打牢轉變作風的思想基礎。

鄭培民同志有一句至理名言,叫“做官先做人,萬事民為先”。可見,做官必須先學會做人,任何時候都不能失去良知、失去人格,忘了本份。黨員幹部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目標,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加強政治修養;實踐黨的宗旨,情為民所繫、利為民所謀,權為民所用,始終代表最廣大人民的利益,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堅持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加強組織紀律性修養;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保持清正廉潔、艱苦奮鬥的本色,加強作風修養。這些內容和要求,為我們指明瞭方向、明確了任務,是我們做好領導幹部黨性修養及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和指南。

黃大發先進事蹟材料4

大化流行,生生不息,日新月異,氣象萬千。人類的生存,離不開自然的滋養。但是,大自然只是默默地呈現它的資源,它的能量,它的營養。人類要在千變萬化的自然世界,獲取這些資源、能量、營養,以備生存之需,還得付出艱辛的努力——天人合一,人須主動。於是,就有了盤古氏的開天闢地,燧人氏的鑽木取火,神農氏的遍嘗百草;有了精衛填海,大禹治水,愚公移山……哪怕宇宙一片混沌,也要闢出高天厚土;哪怕天地冰凍淒涼,也要鑽出星星之火;哪怕荒野滿是荊棘,也要找出活命之花。生命隕落,滅不掉卻煥發起精衛矢志不渝的恆心;洪水滔天,摧不垮卻彰顯了大禹那治水利民的擔當;絕壁封門,擋不住卻激發起愚公那挖山不止的毅力。這是古老傳說中的中國精神。

黃大發少年時期即失去父母,面臨生存的危機;助他活命的鄉親們跟他一樣,長期面臨無水、無電、無路的生存困境。23歲被推選為草王壩大隊長的黃大發立誓為村民引水、修路、通電,義無反顧地擔當起絕壁鑿渠的大任。36年間,他帶領全村幹部群眾,握鋤頭,掄鐵錘,砸鋼釺,用血肉之軀硬生生地在絕壁上鑿出一條長近萬米、地跨3個村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長期缺水的歷史,使草王壩每年糧食產量從原來的`6萬斤增加到近百萬斤;他帶領群眾修村路、架電線、“坡改梯”、建學校,讓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大大改觀。迎難而上、敢為人先、勇於擔當、披荊斬棘、攻堅克難,這是“當代愚公”黃大發和他帶領的修渠村民身上再現出的中國精神。

“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不論是行軍打仗,還是成就一切事業,天時,地利,人和,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上世紀60年代,在豫、晉、冀三省交界處,十萬林州開山者絕壁鑿石,挖渠引水,開出一條“紅旗渠”。偏僻的遵義縣平正公社牽頭,草王壩大隊、健康大隊、勝利大隊也要共同開建“紅旗大溝”。良好的氛圍,上級的支援,可算是難得的“天時”了。然而黃大發和他的鄉親們生存的環境,尤其是那三重大山、三道絕壁、三道險崖,卻是實打實的“地不利”啊!至於人和,開初還行。然而,由於不懂技術而致修渠失敗,一度呈現信心不足、人心不齊的局面。面對失敗,面對困難,黃大發沒有氣餒,沒有煩躁,他先讓自己“和”起來——心平氣和地坐下來總結教訓、學習技術。準備停當以後,於上世紀90年代再次爭取到一個“天時”:獲得水渠工程立項!繼而再從“人和”上著力:立下誓言,“拿命換渠”,激發群眾的信心;奉獻在先,衝鋒在前,獲得群眾的信賴;清白勤儉,寬厚誠敬,贏得群眾的信任;任勞任怨,不屈不撓,堅定群眾的信念。黃大發以自己的真誠、奉獻、清廉、勤儉、寬厚、堅韌等精神品格,贏得了人心,促成了“人和”,凝聚起一股強大的力量,終於創造了絕壁鑿渠的奇蹟。這是波瀾起伏的鑿渠歷程中閃現的中國智慧,中國精神。

黃大發先進事蹟材料5

連日來,新華社、人民日報、中央電視臺等中央媒體對黃大發同志先進事蹟的系列報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他被譽為“當代愚公”。黃大發是貴州省遵義市播州區平正仡佬族鄉草王壩村原党支書,從上世紀60年代起,帶領全村幹部群眾,歷時36年,繞三重大山、過三道絕壁、穿三道險崖,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千百年來滴水如油的歷史。

基層是個大熔爐,可以淘汰一部分意志薄弱的年輕人,也可以成就小部分優秀的基層幹部。36年,黃大發同志毅然選擇了留下來鑿渠,帶領村民一步步實現著遙不可及的夢想。他將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無悔奉獻於草王壩村,沒有轟轟烈烈的光輝事蹟,只有那不畏艱險、克難攻堅,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

36年,成就了黃大發的平凡和偉大,他被譽為“當代愚公”,就是對他最高的褒獎。黃大發同志36年如一日,不忘初心,專心鑿渠,難道他就不知道鑿渠的艱辛。黃大發選擇了鑿渠,就意味著選擇了艱險,簡單的兩個字,其中的寓意不是言語上的輕描談寫,更需要他在行動上去落實。

愚公精神,在黃大發同志身上得到了發揚光大。他選擇了釋放無悔青春,意味著他每天需要面對繁瑣單調的基層工作,甚至是生命的巨大考驗。惡劣的自然環境,物質上的匱乏,並不是精神上的空虛,他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帶領村民靠著鋤頭、鋼釺、鐵錘和雙手,鑿出一條長9400米的“生命渠”,結束了當地千百年來靠天吃水的歷史,這種精神就是不畏艱險、克難攻堅的愚公精神。

可以想象的是,在辛苦的鑿渠生活中,黃大發同志默默度過了36年寶貴時光,面對失敗,勇於跟班學習;面對危險,率先站出來;鑿渠不止,奮鬥不止。他從一個20歲出頭的毛頭小夥,變為一個白髮蒼蒼的老人,以愚公移山的豪情鬥志,用一生丈量了他和草王壩人的長征路。

雄鷹痛苦再生,獲得了30年搏擊長空的新的利器。當人們仰望長天,讚美雄鷹的時候,大概沒有想到它的這番苦難。36年的鑿渠生活,在黃大發同志的身上始終釋放著不畏艱險、克難攻堅,以信仰打通小康路上的愚公精神,正是這種精神引領著草王壩村人奮勇前進,與大山較勁、與貧困較勁,完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走出了一條脫貧攻堅的不屈之路。(胡喜慶)

TAG標籤:大發 先進 事蹟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