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熱點/列表

有關等差數列知識點整理

概念

有關等差數列知識點整理

等差數列是常見數列的一種,如果一個數列從第二項起,每一項與它的前一項的差等於同一個常數,這個數列就叫做等差數列,而這個常數叫做等差數列的公差,公差常用字母d表示。

例如:1,3,5,7,9……2n-1。

通項公式為:an=a1+(n-1)*d。首項a1=1,公差d=2。

前n項和公式為:Sn=a1*n+[n*(n-1)*d]/2或Sn=[n*(a1+an)]/2。

注意:以上n均屬於正整數。

公式

通項公式

如果一個等差數列的首項為a1,公差為d,那麼該等差數列第n項的表示式為:

補充:

求和公式

若一個等差數列的首項為a1,末項為an那麼該等差數列和表示式為:

S=(a1+an)n2

即(首項+末項)項數2

前n項和公式

注意:n是正整數(相當於n個等差中項之和)

等差數列前N項求和,實際就是梯形公式的妙用:

上底為:a1首項,下底為a1+(n-1)d,高為n。

即[a1+a1+(n-1)d]* n/2=a1 n+ n (n-1)d /2.

推論

一.從通項公式可以看出,a(n)是n的一次函式(d0)或常數函式(d=0),(n,an)排在一條直線上,由前n項和公式知,S(n)是n的'二次函式(d0)或一次函式(d=0,a10),且常數項為0。

二. 從等差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前n項和公式還可推出:a(1)+a(n)=a(2)+a(n-1)=a(3)+a(n-2)=…

=a(k)+a(n-k+1),(類似:p(1)+p(n)=p(2)+p(n-1)=p(3)+p(n-2)=...=p(k)+p(n-k+1)),k{1,2,…,n}

三.若m,n,p,qN*,且m+n=p+q,則有a(m)+a(n)=a(p)+a(q),S(2n-1)=(2n-1)*a(n),S(2n+1)=

(2n+1)*a(n+1),S(k),S(2k)-S(k),S(3k)-S(2k),…,S(n)*k-S(n-1)*k…成等差數列,等等。

若m+n=2p,則a(m)+a(n)=2*a(p)

(對3的證明:p(m)+p(n)=b(0)+b(1)*m+b(0)+b(1)*n=2*b(0)+b(1)*(m+n)

p(p)+p(q)=b(0)+b(1)*p+b(0)+b(1)*q=2*b(0)+b(1)*(p+q);因為m+n=p+q,所以p(m)+p(n)=p(p)+p

(q))

四.其他推論

① 和=(首項+末項)項數2

(證明:s(n)=[n,n^2]*[1,1/2;0,1/2]*[b(0);b(1)]=n*b0+1/2*b1*n+1/2*b1*n^2

(p(1)+p(n))*n/2=(b(0)+b(1)+b(0)+b(1)*n)*n/2=n*b0+1/2*b1*n+1/2*b1*n^2=s(n))

證明原理見高斯演算法

項數=(末項-首項)公差+1

(證明:(p(n)-p(1))/b(1)+1=(b(0)+b(1)*n-(b(0)+b(1)))/b(1)+1=(b(1)*(n-1))/b(1)+1=n-1+1=n)

② 首項=2x和項數-首項或末項-公差(項數-1)

③ 末項=2x和項數-首項

(以上2項為第一個推論的轉換)

④ 末項=首項+(項數-1)公差

(上一項為第二個推論的轉換)

推論3證明

若m,n,p,qN*,且m+n=p+q,則有a(m)+a(n)=a(p)

+a(q)

如a(m)+a(n)=a(1)+(m-1)*d+a(1)+(n-1)*d

=2*a(1)+(m+n-2)*d

同理得,

a(p)+a(q)=2*a(1)+(p+q-2)*d

又因為

m+n=p+q ;

a(1),d均為常數

所以

若m,n,p,qN*,且m+n=p+q,則有a(m)+a(n)=a(p)+a(q)

若m,n,pN*,且m+n=2p,則有a(m)+a(n)=2a(p)

注:1.常數列不一定成立

2.m,p,q,n屬於自然數

⑤2(前2n項和-前n項和)=前n項和+前3n項和-前2n項和

等差中項

等差中項即等差數列頭尾兩項的和的一半.但求等差中項不一定要知道頭尾兩項.

等差數列中,等差中項一般設為A(r).當A(m),A(r),A(n)成等差數列時。

A(m)+A(n)=2A(r),所以A(r)為A(m),A(n)的等差中項,且

為數列的平均數。並且可以推知n+m=2r。

且任意兩項a(m),a(n)的關係為:a(n)=a(m)+(n-m)*d,(類似p(n)=p(m)+(n-m)*b(1),相當容易證明

它可以看作等差數列廣義的通項公式。

等差數列的應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常用到等差數列如:在給各種產品的尺寸劃分級別

時,當其中的最大尺寸與最小尺寸相差不大時,常按等差數列進行分級。

若為等差數列,且有a(n)=m,a(m)=n.則a(m+n)=0。

其實,中國古代南北朝的張丘建早已在《張丘建算經》提到等差數列了:

今有女子不善織布,逐日所織的布以同數遞減,初日織五尺,末一日織一尺,計織三十日,問共織幾何?

書中的解法是:並初、末日織布數,半之,餘以乘織訖日數,即得。

這相當於給出了S(n)=(a(1)+a(n))/2*n的求和公式。

基本性質編輯

⑴數列為等差數列的重要條件是:數列的前n項和S 可以寫成S = an^2 + bn的形式(其中a、b為常數).

⑵在等差數列中,當項數為2n (n N+)時,S偶-S奇 = nd,S奇S偶=ana(n+1);當項數為(2n-1)(n N+)時,S奇—S偶=a(中),S奇-S偶=項數*a(中) ,S奇S偶 =n(n-1).

⑶若數列為等差數列,則Sn,S2n -Sn ,S3n -S2n,…仍然成等差數列,公差為k^2d .

(4)若數列{an}與{bn}均為等差數列,且前n項和分別是Sn和Tn,則am/bm=S2m-1/T2m-1.

⑸在等差數列中,S = a,S = b (nm),則S = (a-b).

⑹等差數列中, 是n的一次函式,且點(n, )均在直線y = x + (a - )上.

⑺記等差數列的前n項和為S .①若a 0,公差d0,則當a 0且an+10時,S 最大;②若a 0 ,公差d0,則當a 0且an+10時,S 最小.

[8)若等差數列S(p)=q,S(q)=p,則S(p+q)=-(p+q)

r次等差數列

為什麼等差數列的學習中,對公差和首項特別的關注,因為公差和首項可以作為等差數列一切變化的切入點。當我們有更好的切入點後,我們可以毫不猶豫的拋棄公差和首項。

假設一個基En(x)=[1,x,x^2,...,x^k],轉換矩陣A為k+1階方陣,b=[b0,b1,b2,...,bk]。b同En的長度一樣(k+1)。b表示b的轉置。當k=1時,我們可以稱為一次數列。k=r時,我們可以稱為r次數列。(x,k只能取自然數)

p(x)=En(x)*b

s(x)=x*En(x)*A*b

m+n=p+q(m、n、p、qN*)則am+an=ap+aq

一次數列的性質

1.p1(x),p2(x)均為一次數列,則p1(x)p2(x)與c*p1(x)p2(x)(c為非零常數)也是一次數列。p(x)是一次函式,(n,p(x))構成直線。

2.p(m)-p(n)=En(m)*b-En(n)*b=(En(m)-En(n))*b=[0,m-n]*b

3.m+n=p+q - p(p)+p(q)=p(m)+p(n)

(證明:m+n=p+q - En(m)+En(n)=En(p)+En(q)

p(m)+p(n)=En(m)*b+En(n)*b=(En(m)+En(n))*b

p(p)+p(q)=(En(p)+En(q))*b=(En(m)+En(n))*b=p(m)+p(n)

4.從p(x)=En(x)*b中取出等距離的項,構成一個新數列,此數列仍是一次數列,其一次項係數為k*b(1)( k為取出項數之差),常項係數未知。

5.在一次數列中,從第二項起,每一項(有窮數列末項除外)都是它前後兩項的平均數.

6.當一次項係數b(1)0時,數列中的數隨項數的增大而增大;當b(1)0時,數列中的數隨項數的減少而減小;b(1)=0時,數列中的數等於一個常數.

等差數列的判定

1、a(n+1)--a(n)=d (d為常數、n N*)[或a(n)--a(n-1)=d,n N*,n 2,d是常數]等價於{a(n)}成等差數列。

2、2a(n+1)=a(n)+a(n+2) [nN*] 等價於{a(n)}成等差數列。

3、a(n)=kn+b [k、b為常數,nN*] 等價於{a(n)}成等差數列。

4、S(n)=A(n)^2 +B(n) [A、B為常數,A不為0,n N* ]等價於{a(n)}為等差數列。

TAG標籤:等差數列 知識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