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考試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教育考試/列表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通用27篇)

在日新月異的現代社會中,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反思指回頭、反過來思考的意思。反思我們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通用27篇)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1

《晏子使楚》是五年語文下學期的一篇講讀課。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本文承擔的重點訓練專案是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對於這樣一篇故事性強的課文來說,通過反覆的研讀,讀懂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駁,在此基礎上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人物的個性品質是教學的重點。

在這堂課的教學中,我認為有以下幾點成功之處:

一、教學層次清楚,重點突出。

我先是讓學生說一說通過第一節課的學習你對課文有哪些瞭解。可以介紹對晏子的瞭解,也可以對文章的主要內容方面來說;然後讓學生說楚王是怎樣侮辱晏子的,晏子就是如何反駁的呢?帶著這個問題來統領全文,學習全文。接著讓學生默讀課文,同時交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可以抓重點詞語來學習,邊讀邊做批註;隨後進行交流,在交流中對一些重點句子的含義引導學生分析理解、朗讀,並把第二個小故事作為重點進行了分角色來讀,同時交給學生分角色朗讀的方法:想象---表演法。在細讀課文的過程中,使學生對晏子的認識深化;最後讓學生了解晏子出使的歷史背景,昇華晏子的精神品格。在整堂課的教學中我做到了層次清楚,重點突出。

二、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

在課文第2個小故事中,對晏子說的第一句話我引用了原文,通過古今對照,使學生不但積累了原文中的揮汗如雨,張袂成陰,磨肩接踵三個成語,而且很好地理解了它們的含義,對學生是一次很好的語言訓練。

三、重視學生的朗讀訓練。

朗讀是學生的情感宣洩,是學生對課文感悟是否深刻的重要表現。在3個小故事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的語氣、內心想法,對學生進行朗讀的指導。在第2個小故事的學習中,我引導學生揣摩人物說話時的語氣、神態、動作,讓學生小組合作,一名學生扮演晏子,一人扮演楚王,另一個人當旁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想象自己就是楚王,想象自己就是晏子來朗讀,更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創造性。通過表演,使學生真正地“活”起來,處於一種寬鬆、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思維不受壓抑,而是處於“啟用”狀態;使獲取的知識不只是學生頭腦中的一種抽象的文字記憶,而是形成學生自身的一種能力、一種潛質。

當然在本課的教學中不足之處也不少:

一、在教學中,感覺自己一直沒有很好的走進文字,一直不是很進入狀態,感覺到很緊張,所以一些事先設計好的過渡語言銜接不自然,今後的教學應該很好的改進。

二、對學生朗讀的指導不到位。對沒有表演好的如:冷笑,裝作很為難的晏子,面如土色-----等地方,讓表演能力強的同學演示一下會更好,同時猜測人物的內心活動,這樣也許會更好。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2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第11課。本單元教材是以“語言藝術”為專題來組合課文的。其中包括《楊氏之子》《晏子使楚》《半截蠟燭》《打電話》四篇課文。本單元體裁多樣,內容豐富多彩。其中有文言文、記敘文、劇本、相聲。本組教材緊緊圍繞有關語言藝術和形式的問題讓學生通過不同體裁文章的閱讀,瞭解不同體裁文章的表達方式。通過古今中外的內容,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文言文《楊氏之子》一文,寫了九歲孩童與客人笑談的經過,孩子機智巧妙的對答,令人拍案叫絕;劇本《半截蠟燭》寫了母親和兩個孩子為了保護半截蠟燭裡的祕密與德國軍官機智周旋,不動聲色的話語中充滿了膽略和智慧;相聲《打電話》則通過誇張的語言,說明了打電話時說話要簡練,這樣不僅節約時間,也是對別人的尊重;記敘文《晏子使楚》寫了晏子針對楚王的侮辱,機智應答,有力地回擊楚王,維護了祖國的尊嚴的事。本單元是小的綜合性學習,通過課文的學習,要引導學生蒐集、積累語言,進一步感受語言的魅力。

結合這一單元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教學中我在學生理清文章脈絡和晏子與楚王的三次鬥智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會晏子的語言巧妙之處。真正從學生角度出發,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學生在讀讀、畫畫、議議中完成學習目標,達到學習目的,提高他們的思辨能力,同時也提高學生語言表達能力,感受了語言的魅力。

(一)緊扣記敘文的文體特點,強化文體知識。

本課教學中我緊扣記敘文的文體特點,強化文體知識。首先利用知識樹帶領學生理清整篇課文的脈絡,緊接著讓學生明確楚王和晏子的三次鬥智內容。分別是“進城門”“初見時” “酒席上”。因全文是由三個小故事組成的,所以每一個小故事都有起因、經過、結果;都有時間、地點、人物。因此學生在學習中能根據知識樹自然而然地總結出小故事的前因後果。

(二)先扶後放,引導學生由會學到學會。

課堂伊始,我引導學生自主提出本節課學習目標,讓“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學生從一上課便積極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之中。

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學習第一個小故事,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自己總結學習方法。首先,理清事件發展的脈絡。然後,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等體會人物品格。教學中我做到先扶後放,在全班學習第一個鬥智的基礎上,放手讓學生學習後兩次鬥智,使學生循序漸進的進行學習,並在自主、合作學習中主動學會了後面的內容。

在本節課教學之中我能夠以學生的學為主,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總結學法,由不會到學會。並通過動手動腦地學習,既學到了語文知識,又達到了邏輯思維訓練的目的,同時還培養了學生合作探究的意識,可謂一舉三得。

(三)理清文章層次,注重語言的積累。

知識樹的運用讓學生由瞭解本單元入手到理清本課脈絡再到理清事件脈絡,從而感悟到作者的寫法。教學設計採用的是先攏後收,先果後因,先找後議的方式,突出本課的教學研讀重點,即體會晏子語言的高妙之處,把焦點對準了晏子的言行。在進一步深入的閱讀理解中,學生就很容易把握住晏子的機智,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新課標要求,在閱讀中“積累自己喜歡的成語和格言警句,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精彩句段,以及在課外閱讀和生活中獲得的語言材料”。因為,語言材料積累的多寡,是語文素養高下的重要指標。

在課堂上我巧妙地讓學生進行了積累。當學生根據書中的描寫主動積累成語時,我不失時機地為學生補充成語“張袂成陰”並及時地說:“把這三個成語趕緊寫下來,看誰一邊寫一邊記在心裡。”這樣一來,使學生積累的語言進一步內化,並在運用中轉化為自己的語言,從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

總之,在整個備課過程中,由於對教案反覆修改,反覆推敲,因而對新課程標準領會得也更加深刻。對我校的教改實踐中,通過知識樹的運用把握更加清楚,並在課堂上做到人人清、堂堂清,這是我感觸頗深的。

教師教學《晏子使楚》有三點“妙”處。

(一)抓住兩個重點人物進行分析,突出教學的特點。

本文主要寫了楚王和晏子的鬥智,所以教師通過板書把二人的智鬥過程表現出來。並通過默讀、小聲讀、小組合作讀、分角色朗讀等多種讀的形式讓學生感悟晏子的愛國和機智善辯,楚王的陰險狡詐、居心險惡。

(二)突出了晏子語言的邏輯推理特點,注重邏輯推理的學習。

晏子與楚王鬥智中,晏子的三次推理尤為精彩。教師在學生髮言的基礎上,利用螢幕中箭頭的圖案引導學生清晰的認識,使每個學生都能真正讀懂晏子使人信服的推理,令人稱妙的語言。

(三)注重在閱讀中豐富學生的積累。

在課堂上教師巧妙地讓學生進行了積累。根據單元的目標,教師在學生閱讀當中,積極引導學生對語言的積累,積累成語,積累名句,感受到語言魅力所在。對學生語言積累起到潛移默化到作用,從而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能力,形成積累語言到習慣。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3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的故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選擇這篇課文作為研究課原因有二:首先,從學生的角度講,一般都比較喜歡這種趣味性的故事,這為教學過程中的理解環節奠定了先天的基礎;其次,從自身角度講,我自己對歷史故事一直比較感興趣,喜歡晏子這樣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歷史人物。所以希望通過這種課文的教學使學生明白:一個人要像晏子這樣有真才實學,才能獲得別人的尊重。完成這次課的教學之後,個人對教學前的準備,教學過程中的體會以及教學過後的反思感想做了一個簡單的整理,現貼上來,歡迎老師們批評指正。

進步:

1、講這節課前的準備比較充分,我看了幾篇優秀的案例和實錄,在借鑑的基礎上,選擇有用的材料為我所用,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充分的課前準備為在課堂上順利教學打下基礎;

2、在教學過程中,努力呈現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對文字的理解表達出來。能夠抓住一些關鍵詞句,通過換詞比較理解、想象補充等一些策略、方法來達成預設的目標。

不足:

1、在講授這樣的文章時,應當創設一種讓學生討論交流的氛圍,讓學生充分地發表自己的看法,讓課堂真正成為學生思想碰撞的平臺。這就需要教師在設計時,抓住學生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從大處著眼,小處著力,找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關鍵所在。在上完這節課之後,我反思了一下,之前自己並沒有充分意識這一點;

2、教學的層次性不強,沒有教學高潮;

3、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潛移默化地完成學習方法的指導。面對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子都巧妙地加以反駁。這三個小故事都有相通之處,教師如能抓住其中一個,按照有效的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性的指導,學生則以同樣的方法自主分析其他兩個故事,就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

4、朗讀指導的訓練還不到位。其實這篇文章學生一看就懂,內容上沒有必要深入挖掘分析,但是晏子的智慧體現在每次反駁都是抓住楚王的漏洞,非常巧妙,又不失禮節風範,讓楚王惱也不是,怒也不是,最後賠不是:“我原來想取笑大夫,沒想到反讓大夫取笑了。” 在理解的基礎上,如果能夠加以表演朗讀,使學生真正地“活”起來,處於一種寬鬆、和諧、愉快的氛圍中,則可以通過朗讀,感受到晏子的智慧。學生如果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

5、一個好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還應當善於注意傾聽學生的發言(不應只顧走教案),並加以巧妙指導,對教學目標的落實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

總之,通過這次研究課,我總結出這麼一個道理:一節成功的課需要教師在課堂上有極強的調控指導能力和對教材的深入準確的理解。而這正是我所欠缺的,今後尚需在這些方面多下工夫。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4

本文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讚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課文人物對話比較多,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突出特點。

一、談成功之處:

1、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本課語言邏輯性很強,具有一定的推理性,教學時注意讓學生使用關聯詞語,訓練學生的推理能力。教學時能抓住重點句子,讀讀悟悟,讀悟結合,讓學生深切感悟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侮辱齊國,晏子反駁楚王是為了維護齊國的尊嚴。通過學生讀、找、劃、再讀,思考晏子反駁楚王的話含著的意思。課堂上學生很好地體會出來了,訓練了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培養了學生的正義感。

2、充分體現了自主學習的非同步性。

在設計教學時,根據學生學習的不同,制定出了具體的學習目標,以基礎目標和發展目標作為這節課的學習目標,實現教學內容目標化。學生可以依據自身的水平、個性、進行目標性學習。本節課,我在學生學習接受程度上進行分層,面向全體學生,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成果,增強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優生脫穎而出,使學困生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和幫助下儘快趕上來。

3、分體現了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以學生自主學習為前提,再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慾望。例如在學習詞語時,為學生充分提供了學習的空間、時間,讓人人都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和條件。學生在小組內形成共同學習、共同探究、共同進步的學習氛圍。在活動中體驗了學習的樂趣,在輕鬆活躍的學習空間裡完全地展現自我,避免了優等生唱主角,中等生當配角,差等生看熱鬧,再通過老師對學困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有效地發揮了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

二、談不足之處:

1、課堂上學生讀文較少,朗讀指導不到位。

2、對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調動不高,老師的“導”多了點,學生主動提問,進行質疑,發表見解的機會少了點。教師的提問不夠簡煉。

三、整改措施:

1、課堂教學應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

2、在此基礎上,應讓學生表演讀,這樣能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使學生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總之,我們應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活動的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拓展學生的思維,把活動的舞臺交給學生,把活動的時間交給學生,把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充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意識,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5

我執教的《晏子使楚》是五年級下冊第三組的一篇課文,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楚國的威風,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巧妙反駁了楚王,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在與楚王的三次交鋒中,晏子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體現出超人的智慧、善辯的口才和愛國的熱情,真是“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所以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我把重點放在理解晏子回擊楚王的語言上,體會晏子語言的巧妙和人物的形象。

一、我在運用“三學小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中的做法。

1、預學時間充分,內容到位。預學是互學的基礎和前提。預學時給出學生充分時間,首先讀課文,再互學互查生字詞、互讀課文;然後劃出優美句子或重要句段,對句段的理解和文字的感悟批註到課文旁邊或寫到預學本上,不懂的問題寫在預學本上,再請教“師傅”或老師。學生預學時老師深入各組檢查指導,及時幫助學困生解決疑難問題。

2、組內合作交流時,我要求按課堂展示時模式進行:各小組值日組長迅速分工,做好安排,組員依次發言把自己的讀書收穫或思想見解在小組內交流、分享,表達能力差的同學說不到、說不好,由優生先教著說,然後學困生再重複,各成員發言完畢其他組員補充、完善。

3、小組展示時,四個成員全部上臺依次展示,每一位發言人交流完了,組內補充,若組內沒補充,發言人用“誰與我交流”,“誰給我補充”等方式發起班上其他同學互動,互動發言人站起來說“我與你交流”“我給你補充一點”然後再交流自己的觀點,發言完畢還可發起其他同學互動:“我交流完了,誰與我交流?”或“誰與我挑戰?”在交流過程中,同學們可以補充相關閱讀資料,可以補充名言名句、古詩句,成語或故事等,若是同學們沒有補充,老師可以適時上線補充這些東西,當然在適當的地方,老師還可以出示圖片、播放視訊、出示訓練題進行訓練等等方式以使學生深刻理解課文,能力提升,達到感情共鳴的目的。

4、評學階段,我常常採用拓展閱讀的形式和寫一段話的方式,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表達、寫作能力等。

二、我在運用“三學小組”課堂教學模式教學中的得失。

1、預學

在預學環節中我給學生出示了一個預學提綱,要求學生熟讀課文,特別是楚王和晏子的三次較量的句段,理解晏子語言的潛在意思,體會晏子的語言巧妙之處在哪裡,感受晏子的形象。大多數學生能按老師的提示學習,少數還不能完成預學任務的,由小組內的兩位師傅指導他們完成,達到自學的目的,自學有了基礎,互學時就能收穫精彩,留下亮點。

課堂開始,我根據本節課課文內容摘選了幾句名言和詩句,由經典誦讀組織者引導朗誦,為本節課學習鋪墊感情基礎。老師由“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把學生引入今天的繼續學習,領略晏子的風采。

2、互學

(1)小組合作階段:

小組合作學習是互學環節的最主要的方式。由於課前做了預學,所以開課後直接進入了小組合作時段,老師出示小組合作的提綱:結合楚王和晏子之間的三次較量的過程感悟人物形象,體會表達方法。學生展開小組交流,老師深入幾個小組進行指導。

(2)小組展示階段

小組展示是整個課堂的精彩呈現。這節課,展示小組圍繞小組合作學習的提綱,就晏子與楚王的三次較量過程交流自己的收穫或見解。三個發言人針對三次較量交流,一個發言人負責總結。在交流三次較量時,每一位發言人首先朗讀晏子和楚王較量的過程,引導學生理清晏子反擊楚王的邏輯,然後交流感受,分析晏子的形象,其他同學從不同側面交流晏子反擊楚王的巧妙之處,感受晏子的形象,體會寫作方法。還有同學在交流感受之後適當補充名言名句輔助理解,也有小組挑戰朗讀,通過朗讀進一步品悟晏子語言的巧妙和機智善辯,不畏權勢的形象。學生在展示交流時,老師適時上線進行點撥或進行訓練幫助學生釐清晏子語言的邏輯,昇華對晏子的感悟,體會寫作方法。最後展示小組選其中一個情節進行了表演,通過表演使學生對晏子形象感受更加深刻,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小組評價過後,老師引導學生概述晏子的形象,讓學生對晏子的形象感悟和記憶更加全面深刻。

(3)評學階段,老師收集了幾個表現語言藝術的魅力的故事,讓學生在朗讀中品析故事中主要人物的語言的幽默、巧妙、有力。接著又設計了一個訓練題:三次交鋒,一心設計侮辱晏子的楚王只落得個什麼下場?寫出四字詞語或歇後語。這一語言文字訓練,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累,重要的是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訓練了學生的思維。

三、重建課堂的做法。

1、感情朗讀不到位,對晏子的語言巧妙印象不深。

預學時老師應改深入各小組,通過範讀、指導讀、反覆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來。在課堂上,學生體會到晏子語言的巧妙後,緊接著,應該讓學生再讀一讀這句話,感受一下語言的巧妙。反覆朗讀,能加深印象,形成語感,這樣學生有了積累,才能更好地運用。

2、加大“三學小組”課堂模式的訓練力度。不僅從形式上訓練,還要學會調節課堂,調動學生學習的氣氛,鼓勵學生大膽交流,深入深刻地交流。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6

《晏子使楚》是一篇很經典的文章,文章篇幅不長,主要描寫了楚王先後三次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挫敗楚王,維護國家尊嚴。課文最大的特點是邏輯結構嚴密,晏子三次反駁楚王的話,有著嚴密的邏輯關係。

聽了這節語文課《晏子使楚》,給了我很深的印象,產生了想評一下的想法:

一、營造對話情境吸引學生走入課文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課堂上老師儘量把時間交給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交流等教學環節的設計,調動每一個學生的積極性,讓大家更多地參與。如:在學習每一個小故事時,老師先給了學生明確的任務,讓學生圍繞問題進行充分的自主學習,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讓學生與同桌討論交流,最後再進行全班的交流研討。正因為讓學生經歷了這樣的學習過程,學生對本課中富有較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句子能輕鬆地理解。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時間,獨立思考,自由發表自己的見解。即最大限度地擴大了學生的參與面,最大限度地把學習自主權還給了學生,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收益,又增強了他們的自信心。表面上是簡單的話語,是師生間的交融談話,實質上體現了教師對於學生的尊重,無形中拉進了師生間的距離,使課堂的氣氛更為和諧,激發了學生繼續學習的興趣。

二、板書清晰而有條理。

老師根據本課的特點,確定了自己本次教學活動的主題,即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圍繞課文主題,劉老師在設計中除了讓學生充分自主學習外還巧妙引導學生。劉老師在板書設計上也別具匠心,教師根據學生的理解及時有條理地記錄學生所感悟的要點,這既顯現出了學生對於晏子所說之話的'邏輯推理過程,也就是學生對晏子所說之話的邏輯思維過程。更值得一提的是教師的板書,不是為板書而板書,課中教師在學生學習完了三個小故事後,又引導學生觀察比較板書,引導學生從板書中發現小祕密:“三個只好”

①、進城前,只好開啟城門。

②、初次見面,只好陪笑。

③、酒席上,只好賠不是。即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都是失敗而告終。

課堂上,老師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把說的時間還給學生,並創設情境吸引學生自主走入課文,在一系列動態的思維活動中,提高了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培養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這節課教學形式新穎,學生興趣濃厚,課堂氣氛活躍。但讓人覺得遺憾的是教師在引導學生體會晏子的話時,學生有了充分的理解與思考,在交流時教師最好能讓學生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即自己是怎樣體會出晏子說話的意思的。其次是最後能否設計一個“你會怎樣誇晏子”的活動,讓學生說出對晏子的評價。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7

晏子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當過齊國宰相。課文記敘了晏子出使楚國時,智鬥楚王、維護齊國尊嚴的三個小故事。

晏子出使楚國,受到楚王三次侮辱,但他運用自己智慧,進行了超凡脫俗的爭辯,不但維護了自己和祖國的尊嚴,反而將了楚王一軍,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一、成功之處

1、注重體驗,讀中感悟

文中三次鬥智,我在教學中,把重點放在了第二次鬥智上。為了引領孩子感悟晏子機智、勇敢的品質,我帶領孩子層層深入地品讀句子。讓孩子理解“神情句子”。告訴孩子們這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方法。

2、切身體驗,有感而讀

請孩子們抓住晏子的神情描寫以及楚王“不懷好意”的笑,體會晏子的機智、勇敢、不卑不亢視。

3、創設情境,再感而讀

在教學中,我還讓學生多層次地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文劇,為學生營造一個角色體驗的言語場景,讓學生在鮮活生動的話語情景中學習表達技巧,領悟表達智慧。

4、滲透學習方法,並貫穿課堂始終

首先,初讀課文後我給學生提供了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的句式進行語言訓練,目的是滲透給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方法和運用。學完全文後,我再次讓學生看板書複述課文主要內容時就能水到渠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另外,能用課文的句子來解釋詞語,理解詞語,這是一種很好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我都引導學生嘗試去找可以理解詞語的句子,儘量讓學生感到學習古文不是那麼的枯燥,且讓學生饒有興趣。

二、不足之處

在教學中,我只做了側重處理,並沒有讓學生運用方法去自學第二次練習眼力,也沒有讓學生去比較感悟的設計,如果把這兩段在學生學完重點語段之後呈現,並進行比較,學生應該不難感悟其表達上的特點。這樣,語文味就更濃了。

三、改進措施

1、引導學生讀書、思考,逐漸悟到讀書時應在什麼地方想想什麼,怎樣想,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2、指導學生興盛使用工具書、資料庫的意識和習慣。鼓勵學生獨立閱讀思考,探索發現儘量自己解決問題。

3、在教學方法上倡導,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

4、緊密聯絡學生的閱讀或是生活實際,進行小練筆以加強讀寫之間的聯絡。要引導學生注意運用語文中的一些表達方式和寫作方法。

總之,這節課我力求做到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多讀多感悟,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但課堂的朗讀依然少了點聲音,少了點感覺,這是我在今後教學中要力求多多實踐的方向。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我將繼續研究和探索。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8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本文承擔的重點訓練專案是理解句子中含著的意思。

對於這樣一篇故事性強的課文來說,我認為通過反覆的研讀,讀懂楚王對晏子的三次侮辱,晏子的三次反駁,在此基礎上理解句子的含義及人物的個性品質是教學的重點。因此,本節課,我以教材為依託,帶領學生品讀語言文字,從中感悟人物的品質。

1、開放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以學定教:

本課教學能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給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討論交流的時間。帶著學生還想繼續瞭解的問題,讓學生認真讀書,品讀文字。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2、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

教師能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需要教師創設富有情趣的教學活動。本節課我讓學生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書交流,理解文章內容。特別是讓學生在感觸深刻的地方學習批註,逐步培養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學生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動作、語氣。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9

今天,我引領學生學習了《晏子使楚》這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晏子出使楚國,受到楚王三次侮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宴。但他運用自己的智慧,進行了超凡脫俗的爭辯,不但維護了自己和祖國的尊嚴,反而將了楚王一軍,得到了楚王的尊重。

通過學習讓學生感受到晏子作為一個使者,是怎樣反駁,換回自己和祖國的尊嚴,從而體會晏子是一個聰明機智、能言善辯的人。

本課為第二課時,重點研讀三個故事中體現的晏子語言的精妙之處。教學設計採用的是先攏後收,先果後因,先找後議的方式,意圖從教學設計中就能突出本科的教學研讀重點,即體會晏子語言的高妙之處。教學中讓學生結合課文先找出三次交鋒中楚王故意侮辱晏子的內容及結果,突出楚王的驕橫、傲慢、陰險,並讓學生提前看到就是這樣一個咄咄逼人的楚王,卻在晏子面前一敗塗地。究竟為什麼,這樣就給了學生一個懸念,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從而把焦點對準了晏子的言行。在進一步深入的閱讀理解中,學生就很容易把握住晏子的機智體現,從而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

但也存在不足之處:在實施教學的過程中因學生有些回答沒達到預期效果,我在引導這方面顯得有些過急,導致下面的深入理解沒達到預期的精彩。所以在今後的工作中,老師不要牽的過多,要放開學生的學習空間,加強對課堂和學生的調控能力。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10

週三開始學習《晏子使楚》這一課,這是一篇經典課文,篇幅不算很長,但故事性卻很強,孩子們讀起來也是津津有味。教學時,我主要抓住以下幾方面展開:

第一,學生熟讀課文,自主解決文中字詞。課堂上,我進行檢查鞏固,強調重難點。

第二,理解課文時,抓住“晏子反擊楚王的三句話”讓學生朗讀體會,感受晏子的才思敏捷和能言善辯。

第三,完成課後習題時,以學生獨立完成為主,同時結合易錯點和難題進行共同討論交流的形式來解決,最後歸納總結,完成答題。

反思這堂課,在理解詞語方面有所欠缺,並沒有讓學生隨文理解文中的成語:得意洋洋、面不改色。在內容講解上過於簡單了,只讓學生抓住晏子與楚王的三次對話展開理解,至於“尊嚴”的單元主題沒有深入挖掘。在完成練習冊時,還是對學生不夠放心,指導提示的過多了,沒有落實獨立完成作業的任務。

但話又說回來,面對有限的課堂時間,既要解決字詞句等基本知識,又要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人物品質,還要完成有難度的一些作業,如果再逐字逐段的分析講解,那兩個課時肯定無法完成學習任務,所以,面對有限的課堂時間,也許只能少講精講,注重練習鞏固。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依然秉承提高課堂效率,完成教學任務,注重學生練習鞏固的思路開展課堂教學。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11

《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思路清晰,行文緊湊,故事情節有起有落。在教學中,我先讓學生找出楚王三次侮辱晏子的句子,體會楚王這個人物的特點,再找出三次侮辱的結果,從而引出晏子三次反擊楚王的話。通過晏子的機智回答來體會他的機智勇敢、能言善辯、愛國情懷和高超的語言藝術。設計教學環節較為合理,但在實際操作中,仍存在以下問題:

1、整篇文章的人物對話比較多,原想讓學生進行角色朗讀,但因在課堂上時間分配不均,導致該環節沒有進行。如果能進行,將更利於學生體會人物的特點。而且整節課的朗讀都有些欠缺,形式比較單一。應充分重視課堂上的有效朗讀。

2、授課時沒有充分發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的引導沒有很好地體現,而是過多的讓學生跟隨教師的思路進行,使學生對晏子的聰明才智、能言善辯和維護國家尊嚴體會比較淺顯,不夠深刻。

3、在請學生上臺表演晏子進城一幕時,若進行一些指導後再讓學生演,效果後更好,能使學生對人物形象體會更到位。

總之,講完這節課,收穫很多,發現了很多自身教育方面有待提升的地方。在今後教學中,我會更多的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做到以學定教,順勢而導,隨時捕捉學生的資訊,做一個有教育機智的教師。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12

我任教的是浙教版義教教材第十冊第四單元最後一篇課文《晏子使楚》。《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年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但文章中的思辯之美能給我們以親切自然的感覺。本文主要寫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依仗著國勢強盛侮辱晏子;而晏子以他自己的聰明才智,運用了針鋒相對,將計就計,順水推舟等高明的策略,

一加以反駁,維護了個人和齊國的尊嚴。我研究的主題是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設計理念:本文智力因素豐富,學生在認識、理解侮辱和反侮辱的過程中,可以體驗到智力角逐的愉快。教學中,應注意挖掘課文和學生的智力因素。我覺得成功之處:

一、設計問題適中,符合學生的實際,教學思路清楚。

二、能抓住重點句子,讀讀悟悟,讀悟結合,讓學生深切感悟楚王侮辱晏子的真正目的是侮辱齊國,晏子反駁楚王是為了維護齊國的尊嚴。

三、能抓晏子反駁楚王的話,通過學生讀、找、劃、再讀,思考句子含著的意思。課堂上學生很好地體會出來了,訓練了學生的訓練邏輯思維。

教學永遠是遺憾的。由於本人教態不太自然,沒有融入真正的課堂中,沒有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雖然課堂上設計了綜合題,以開發學生智力,加深課文的理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形成課堂教學的高潮,但事實上,此時課堂氣氛緊張,舉手的學生寥寥無幾,學生回答問題不抓主要的,高潮之處沒有激起高潮。因此,如何從我自身開始,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學得活,學得紮實,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改進。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13

反思這篇課文的教學設計,值得肯定的方面有兩點:

一、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深入探究課文內容。

本課故事性很強,所以本課的設計理念定位在讓學生自主閱讀,合作探究,以讀促悟,以悟促演,走進文字,潛心會文。教師課前激趣,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有助於喚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慾望。學生好奇心強,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們積極主動地去朗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並設計符合人物身份的的動作。這時教師只需要做好“導演”這個角色,合理指導學生通過朗讀表演加深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因對文字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所以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就提高了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二、巧設環節,積累豐富的語言。

在學習第二個小故事時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環節,讓學生們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成雨,張袂成陰,摩肩接踵等等,學生在表演這個故事時,還可以變換句子,用上這些詞語,課後就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四字詞語,這樣既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靈活的教法、學法設計,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在感受文字中人物智慧的同時,學生的智慧也在悄悄點燃,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在提高。

不足之處在於淡化了引導學生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晏子使楚》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發展的順序來寫的,首尾照應,行文緊湊,結構嚴謹,教學中應採取適當的教學策略,使學生體會文章的表達方式。在瞭解課文內容時,請學生按順序來講講課文的主要內容,就是很不錯的選擇,這對於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很有幫助。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14

《晏子使楚》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前兩次針對晏子身材上的缺陷,“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五尺來高的洞……讓晏子從這個洞進去。”“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既然有這麼多人,為什麼打發你來呢?”言語中充滿了挑釁和嘲弄,對齊國的大夫直呼“你”,已是無理之極;後一次直指齊國,“齊國人怎麼這樣沒出息,幹這種事?”嘲笑之語更是肆無忌憚。面對這樣盛氣凌人的侮辱,晏子正氣凜然,沉著應對,機智反擊,結果楚王一敗再敗,不得不賠禮認輸。

故事盛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

課文人物對話比較多,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是本文寫作的一個突出特點。文章按事情的發展順序來寫,開頭寫楚王想侮辱晏子,這是故事的起因;接著寫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機智對答,這是事情的經過;結尾寫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這是故事的結果。首尾照應,思路清晰,行文緊湊,結構嚴謹。

講讀時一是讓學生從生動的故事中,體會晏子高超的語言藝術,感受晏子語言中透出的大義凜然和愛國精神;二是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人物的特點,瞭解作者通過人物對話來刻畫人物特點的表達方式。

板書設計動了一番腦筋,有助於學生比較全面、準確地概括課文的整體內容,也含蓄地點出了中心——晏子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國家爭得榮譽,維護了國家的尊嚴。這就更有助於學生對課文的深層理解。

課後讓學生編排課本劇並表演,學生饒有興趣,且對課文加深了理解。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15

《晏子使楚》是一篇老課文,教學中我力爭把老課文上出新意來。引導學生把以往學到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運用到閱讀實踐中,通過閱讀實踐,培養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教學設計上,本課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線,通過說一說、議一議、演一演的形式,瞭解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是怎樣反駁楚王,為自己和齊國贏得尊重的故事。

我覺得本課成功之處在於課堂教學結構嚴謹,整個教學環節注重學生能力和思維的訓練,讓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整個過程。在讀懂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在文中去找臺詞,更鼓勵學生髮揮自己的創造性。表演後讓演員和觀看的學生分別說說自己體會和感受,再評一評哪一組表演好。

學生在初步理解課文後,對課文再加工編導,演一演課文劇,用身體語言演繹文字語言,不但有助於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深刻認識,而且有助於自主性學習能力的培養。學生把故事演得栩栩如生,看的學生看得津津有味,整堂課學生始終處於一種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使學習成為一種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負擔,思維不受壓抑,而是處於“啟用”狀態;使獲取的知識不只是學生頭腦中的一種抽象的文字記憶,而是形成學生自身的一種能力、一種潛質。

因此,一堂課下來,學生對晏子的智慧和才智也瞭解得淋漓盡致。看來,情景教學的作用不可估量啊!

我覺得教師應相信學生的學習潛能,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開放活動的空間、放開學生的手腳,拓展學生的思維,把活動的舞臺交給學生,把活動的時間交給學生,把活動的自主權交給學生,充分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實踐意識、競爭意識,以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16

《晏子使楚》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課文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嬰出使楚國,遭遇楚王侮辱,晏嬰憑著過人的膽識和智慧,用善辯的口才贏得國家尊嚴的故事。

這節課堂教學中,我引導學生從課文的課題入手,先理解了“晏子使楚”是“齊國大夫晏嬰出使到楚國”的意思,從整體上把握了課文內容。

課文結構簡單,共有6個自然段。總分總的結構形式讓課文脈絡清楚,便於學生把握課文內容。第1、2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前因,最後一個自然段交代了事情的後因,前後呼應,結構嚴謹。因此,我在教學中採用了先理清事情前因和後果的方法,讓學生把第1、2自然段和最後一個自然段結合起來理解,對課文有了整體的感知和把握。

課文的核心內容在中間第2、3、4自然段,內容是楚王故意設計侮辱晏嬰反被晏嬰耍弄的三次“大PK”。這部分是課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這部分主要通過人物對話展開情節,三個回合的脣槍舌戰,都以晏嬰勝楚王敗收場。課文的精妙之處在於面對楚王的三次侮辱,晏嬰不卑不亢,有爭鋒相對法,有欲擒故縱法,有設喻對映法,既恰到好處又不千篇一律,每次都可以讓楚王啞口無言,自取其辱,讓人不得不佩服晏嬰智慧和口才。教學中,我用了“大PK”,極大的引起了學生的探討興趣,他們極好地融入了課文氛圍中。

《晏子使楚》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好文章,無論是人物對話,還是謀篇佈局,無論是價值觀教育,還是愛國教育,都有課堂探究價值。

很顯然,這節課還有很多缺點,例如學生活動少,學生讀課文不夠多等,以後教學中,我要更努力,深入挖掘文字,積極研究教法,讓我的課堂呈現更多精彩。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17

本組課文的主題是“語言的藝術”,所以教學的重點應該在“品味晏子回擊楚王的話”。在教學中,晏子的爭辯如果僅僅用嘴巴或書本傳授給學生,效果肯定很差;而用創設情景,提出問題,讓學生設身處地地去思考,去爭論,就大大刺激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頓時就活躍起來了。我儘量讓學生嘗試著像晏子那樣思考,像晏子那樣去回答難題,然後再讀課文,就使學生為自己的觀點尋找論據,進行邏輯思考。

本文記敘語言簡潔生動,通過對話展開情節,刻畫人物,雙方辯詞的鋒芒,都表現得準確而生動,恰當地體現了人物的身份特徵。我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反覆讀晏子的語言,讓學生透過文字理解句子的含義。通過分析,再結合他們的神態動作,使學生懂得了:楚王是多麼目空一切、傲慢無禮,而晏子的沉著冷靜和聰明才智又是那麼令人拍手稱快。對這些精彩的句子,我讓學生表情朗讀,引導學生多讀,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還拍手稱快,拍案叫絕。同時,對楚王有了憤恨之感,以至於分角色朗讀的時候,很多孩子都不願當楚王了。特別是第2個小故事的學習可以很好地進行語言訓練,讓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如雨,拂袖成雲、摩肩接踵等等,學生在表演這個故事時,還可以變換句子,用上這些詞語,課後作業就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四字詞語,文中還有哪些句子也可以改成四字詞語,你根據這篇課文還可以聯想到哪些詞語,這樣既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18

我越來越覺得上課是一門“技術”啦。它需要你好好的去學習,並且還要好好地去改進。

本篇課文是一篇精講課文,課時安排是兩課時。說實話,上完這兩課時我並沒有感到放鬆,雖然接著就是假期。因為我兩課時沒有講完,還剩下一個小尾巴,好像沒有完成任務一樣。這樣就得拖到假期後再來講了。

總結如下:

一、不足就是:

時間沒安排好。也許是中間在講課文時羅嗦了一些,耽誤了時間。也許是第一節課的時候內容少了一些,兩課時沒有平均分配好講課的內容。我分析了一下其中的原因,我認為我對這班學生的學習情況缺乏瞭解,我不是很清楚他們掌握到了什麼情況,哪些對他們來說很簡單,不需要再說的,以致於我在一些不必要的環節上浪費了時間,這樣也使得課文對學生好像沒有挑戰感。

二、優點是:

我發現學生的想象能力和組織能力真的很好,有時候學生比老師的思路或看

法會更好,這提醒我上課時一定要讓學生講說他們的想法。

三、以後需要改進的地方是:

1.多跟指導老師交流交流,好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讓老師給自己一些指導性的建議(包括備課方面的),以免自己高估或低估學生的能力。

2.好好備課,把重點和難點標註出來,根據教師參考書的提示或要求來了解本課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不離開這個要求。另外一點就是,好好準備課件,課件更夠穿起課文主要內容。

3.再講精讀課文時,要好好分配兩節課的內容,不輕不重。

4.課上用眼睛去觀察學生的反應,課下用心與學生交流,多多的瞭解他們。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19

本節公開課比預想得要好,整節課流程清楚,體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學習方法,做到了師生互動,同學們能積極投入,踴躍發言,其中學生在課堂中綻放的生命活力肯定感染了不少聽課的老師。回顧這節課,感慨頗深,現談幾點,以釋情懷,若有不妥之處,敬請賜教!

首先,我感覺學生的狀態特別的好,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朗讀,不管是個人朗讀還是集體朗讀,讀得非常好,讀出了楚王的趾高氣揚、驕傲自大及對齊國的蔑視和嘲諷;讀出了晏子的機智聰明、不卑不亢,聽同學們的朗讀彷彿晏子就活靈活現得站在我們面前。第二,在“過把導演癮”環節中,同學們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在合作過程中,同學們能開動腦筋,“導”的形式是花樣翻新,這是老師始料未及的,如:有一小組採用故露破綻的方式,導演先不導,演員先表演而表演的同學又用方言說,最後導演再說戲,並特別強調如果不是劇情的需要,表演時必須說普通話,這種方式用心良苦,可見同學們確實動了腦筋。我認為,不管這節課結果如何,同學們的這種創造性發揮是應當肯定的。第三,在小組交流探究時,同學們確實得到了能力的鍛鍊。比如,同學們學到了如何整合資料,學到了如何根據要求找出與文字的聯絡和區別,我想,如果學生們每一節課都能學到一點,那麼,學生們的能力將得到很大的提高。

其次,這節課有幾處疏漏之處:第一,學生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故事內容時,有兩個同學發言,我只是簡單的肯定了第二同學的發言而沒有指出第二位同學的概括好在哪裡。第二,在同學們導演過程當中,對學生的點評略顯粗糙,應重點點出同學們要重點點評導演而不是點評演員。第三,在設定問題的時候,沒有仔細的考慮問題的深度。第四,由於時間緊,學生們小組活動的時間太少,沒有讓學生們放開手腳,這是最遺憾的地方,我想:在以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注意這點。

總之,我覺得開一節課很難但又能學到很多東西,也許正是這點才吸引我鼓足勇氣去嘗試。確實也是如此,在整個備課過程中,由於對教案反覆修改,反覆推敲,因而對新課程標準領會得也更加深刻,這是我感觸頗深的。另外,在整個備課過程中,我真正的感覺到了集體的力量和智慧!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20

《晏子使楚》是一篇非常精彩的歷史故事。它講述了春秋時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卻受到仗勢欺人的楚王的三次侮辱,每一次晏子都予以有力的反駁,維護了自己與齊國的尊嚴,最終使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在與楚王的三次交鋒中,晏子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體現出超人的智慧、善辯的口才和愛國的熱情,真是“一人之辯,重於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這位極具傳奇色彩的又極具個性魅力的人物及他的故事,深深地震撼著我的內心。因為有了這種切夫之愛,所以有了上好這篇課文的激情與動力。

整個教學環節還是不錯的,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為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髮揮創造能力

本課教學能讓學生較充分地自悟,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在角色體驗中感受言語的藝術。“不浸潤心靈的說教是蒼白的。”作為語文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融進課文,走進文字角色,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就會產生震撼心靈的閱讀感受。在教學中多層次地分角色朗讀,表演課本劇,就是為學生營造一個角色體驗的言語場景,讓學生在鮮活生動的話語情境中學習表達技巧,領悟表達智慧。通過課本劇的表演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不足之處是:在實施教學中因學生有些回答沒達到預期效果,所以自己的引導便顯得有些過急,並因此擠掉了對一些字詞的體會還應當再深入一些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的體會、理解。

教學之路漫漫長,我還得不斷努力學習,才能力爭在未來的教學中取得較圓滿的成功。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21

人總是在實踐中成長,在學習中感悟,在反思中收穫。《晏子使楚》這篇課文的講授,讓我在自己的教學工作中又有了一定的收穫。在此作以下幾點反思:

第一,反思課文內容需要讓孩子們掌握什麼?

《晏子使楚》一文是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的課文重點在於體會人物語言的魅力。為此,本文應重點體會晏子的語言魅力,課堂上引導孩子們理解“楚國到底是個什麼樣的國家。”“我最不中用,所以被派到這裡來了。”“也許是兩國的水土不同吧。”等句子所表達的含義,引導學生體會晏子說話注意分寸。

在朗讀中體會人物語言的精妙,感受人物特點。因此需要引導學生找出關鍵句子;反覆朗讀,讀懂句中含義;抓重點詞,深度品讀句意;適當想象,合理分析,感受人物形象。通過幾個教學環節,與學生共同探討,瞭解人物語言精妙之處。

第二,反思備課中不充足的地方。

本節課在備課中充分關注了課文中的重點部分是什麼,並在教學環節中著重側重晏子語言的教學環節。但對學生的預設仍舊不是特別充分,忽視了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和學生思維空間的侷限性,如在品讀“只有訪問‘狗國’,才從狗洞進去。”對提煉關聯詞“只有……才……”的理解並不深刻。所以教學環節有些地方還是有所欠缺。

第三,反思課上的不足之處。

1、語文課應以讀促悟,本節課讀書的環節也不少,但學生們讀書的效果並沒有完全顯示出來,大部分讀書的環節更像是為了讀而讀,沒有清晰的讀書目標,作為教師對學生讀書後的評價給予的並不及時。

2、作為教師,課上話太多,搶佔了孩子們的思考空間,教師急於讓學生學習到東西,忽視了教師給的與學生學的是有差異的。

3、教師要學會傾聽,作為教師,我太年輕了,年輕的急於完成自己的教學環節,疏忽了學生上課的反映,忽視了學生的精彩點,從而使得整堂課的教學環節有所欠缺。這就是課堂駕馭能力,自己對學生的預設不夠充分,對課堂的生成不能夠準確把握,今後仍需繼續努力。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22

今天,學校高年級組推門聽課活動在我們班進行。上午的第一節課,我執教了課文《晏子使楚》。本文講述了春秋末期,齊國大夫晏子出使楚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顯顯楚國的威風,晏子巧妙回擊,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的故事。故事讚揚了晏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凜然正氣、愛國情懷和他高超的語言藝術。本文寫作突出特點是以人物對話來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發展順序來寫,開頭寫楚王想侮辱晏子;接著寫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機智對答;最後寫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文章首尾,思路清晰,行文緊湊,結構嚴謹。

課前備課時,通過反覆研讀課文,我發現課文中主要圍繞兩個詞語來說的:侮辱和尊重。在此基礎上,一個問題隨之誕生:楚王一而再再而三地想侮辱晏子,但最終為什麼不敢不尊重晏子了呢?循著這個思路,我再挖掘課文,知道其實這是因為晏子的機智勇敢、能言善辯、大義凜然和他的愛國情懷征服了楚王,讓楚王對這個身高只有五尺的齊國大夫刮目相看。那麼,我們又是從什麼地方體會到這一點的呢?晏子的話為我們揭示了答案。思路清晰以後,我就按著這個思路設計了我的導學案,並製作了相關課件。

課上,依據導學案,我引導學生先從課題入手,讓學生了解了晏子,知道了課題的意思;接著,學生對課題質疑,其中拎出兩個問題進行了解答,即:晏子為什麼出使楚國?晏子出使楚國時發生了什麼事情?這兩個問題的解答,既讓學生了解了故事發生的背景,又檢查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並由此走進課文,引導學生去讀晏子的語言,體會晏子語言的特點。此環節,完全放手讓學生自己讀,自己品,自己悟,自己說。本以為學生說不出所以然,哪知,是我低估了他們,他們分析得頭頭是道,還有許多地方是我課前所未想到的,預習相當到位,真是驚喜。而且,課上學生們居然是妙語連珠,看來,平時的閱讀積累工夫沒白瞎,收穫還蠻大的。

當然,驚喜之餘,課下再次反思這堂課,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比如:方老師給我指出的,如果在學生彙報對晏子的話的感悟時,教師能用自己的話小結一下晏子語言的特點,就能為學生後來總評晏子語言的特點提供一個柺杖:還有本節課上缺乏對學生朗讀的指導…

教學之路很漫長,但只要不斷學習,就會進步。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23

在基礎教育過程中,實施教育,實現教育教學目標的主渠道仍然是課堂。通過運用教育技術手段,為學生創設非常形象、直觀、生動的學習情景,調動學生的情感和學習積極性,可以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來。努力達到看得見、聽得進、學得會、記得牢、用得活的最佳效果。

《晏子使楚》這篇歷史故事記敘了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的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上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鬥楚王,最後寫楚王只好認輸。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充分利用網路資源。讓學生置身於電化教學之中。

首先讓學生邊看課文邊體會內容,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

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愛不釋手,越讀越想讀,甚至會拍手稱快,拍案叫絕的。

在此基礎上,通過表演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特別是第2個小故事的學習可以很好地進行語言訓練,讓孩子把文中的句子轉變成四字詞語:揮汗成雨,張袂成陰,摩肩接踵等等,學生在表演這個故事時,還可以變換句子,用上這些詞語,課後作業就可以引導學生積累四字詞語,這樣既積累豐富了學生的語言,又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

我在使用電教的實踐中嚐到了語文教學方法改革的甜頭,並將堅持不懈地進行探索和總結,為“辦現代化學校,育跨世紀人才”作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和奮鬥。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24

“同上一節課”,同樣的教材,不同的老師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體現了“教無定法”的教育原則,可謂異曲同工,百家爭鳴,給我們每一位教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藉助這次活動為大家提供了互相學習、相互切磋、取長補短、共同進步的契機。

這一次我們四年級同上的是《晏子使楚》這一課,我覺得人人在課文的處理上都有自己獨特的落腳點,我從中獲益匪淺。張宗芳、畢夕紅、鄒向榮老師的課,圍繞重點、提綱挈領,體現了老教師駕馭教材的柔韌有餘;許芳、宋修美老師的課,層次清楚、直奔主題、語言樸實,給人的感覺是一堂實實在在的語文課;孫秀麗老師的課,注重了新舊知識的聯絡,在教學當中注重了讀的訓練;谷芳菲老師的課,注重了課內知識向課外的拓展延伸,讓學生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領悟音樂的魅力。

回顧我在教授《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採用了整體把握──思考領悟──深入探究──遷移運用四步進行,教學中緊緊抓住“侮辱”和“尊嚴”兩詞引導學生深入閱讀課文,體會晏子作為齊國大使“謙而有禮”“據理巧駁”的的聰慧和機智,同時利用朗讀、模仿有關楚王的語言、動作、表情上的被動和尷尬進一步反襯出晏子的針鋒相對中的遊刃有餘。

但回過頭重新審視這堂課,我覺得自己有些地方做得不是很得當:在學習晏子和楚王的三次針鋒相對中只是注重了晏子機智靈活的辯論和反擊技巧,忽視了晏子不卑不亢處處以國家尊嚴為重的凜然氣節,使晏子的人物形象不夠豐滿高大,使課堂的教學環節銜接的不夠自然和諧。

學習對比之餘,我要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總是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是不是平時墨守成規多於虛心求教?是不是經常守著一方淺窪忽視了要多方疏通渠道引進源頭活水?結論是兼而有之,我不禁汗顏了。特級教師於綺老師曾身有體會地說“教師每天都在吐出知識,如果不及及時吃進新知識是不行的。只要處處做有心人,抱謙虛的認真的態度,不但看書時可學,即使走路、交談也無所不學。”這不正是針對我所說的嗎?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還能執迷不悟嗎?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25

我講的是五年級下冊語文11課《晏子使楚》的第二課時,第一課時,學生通過自由讀,小組讀,開火車讀鄧多種方式的讀,已經初步學習了生字新詞,把課文讀通讀順了,初步瞭解了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初步感受到課文是以人物對話的形式進行描寫的。根據學生第一課時的學習情況,我設計了這節課的主要的方法是:以讀促講,以讀促感。

具體教學環節中,我想要圍繞“在語文教學中,如何實現學生、教師、文字之間的對話”這一專題,主要展現師本對話、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這四個小方面,各位老師在聽課時可以有重點、有目的的來聽。

一、生本對話。

這是對話教學的基礎,本節課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環節:

1、自主閱讀、合作交流。上課伊始,我以“哪部分對話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對話描寫進行閱讀品味,把自己與文字對話後最原始的感受與夥伴交流。

2、創設情境,角色體驗。在與學生一起感悟人物對話的過程中,當學生談出自己的感悟時,我就讓學生帶著自己的體會讀或把自己當成文字中的人物來讀。如:“你來噹噹楚王,帶上你的冷笑讀”“你就是晏子,你來說說”這樣以讀促感,再以感促讀,教師帶著學生始終在文字中行走。

二、師生對話,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1、營造輕鬆民主的對話氛圍,比如:當學生品讀完晏子裝著很為難的樣子說的話時,我的角色馬上變成楚王,說:“實話實說,本王不生氣,晏大夫說吧!”此時,學生就會馬上進入晏子角色。這樣平等的交流,輕鬆的氛圍,就拉近了師生的心理距離,使師生對話更加有效。

2、恰當有效的點撥引導。如:體會晏子故意笑了笑是什麼樣的笑,學生可能體會說出這是的得意地笑或嘲諷的笑之類的理解,我就引導學生體會,這種笑是表現在臉上的還是表現在心裡的,從而使學生正確理解這種笑。

三、生生對話。這主要體現在自瀆感悟時的小組合作交流和再現第二次交鋒時的角色朗讀與評價兩個環節。

四、師本對話。關於師本對話,在備課時,我確實下了很大功夫,我把課文讀了十幾、二十幾遍,直到讀出自己的感悟。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26

《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講的是春秋時期齊國的晏子出使楚國,楚王想侮辱晏子,晏子以自己的聰明才智,針鋒相對,反駁了楚王,維護了國家尊嚴的事。由“進城門”、“見楚王”、“赴酒席”三個小故事組成。三個小故事的記敘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寫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寫晏子智鬥楚王,最後寫楚王只好認輸。在教學這節課之後,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導學提綱設計讓文章沒有整體性。

在導學提綱中,只是強調晏子這一個人物,但晏子一個人不能引領全篇,所以課中學生彙報過程中,學生出現分析楚王的語句。而且課中還缺了對課文整體內容的把握。例如導學提綱可以直接設計成:

1、默讀3—5自然段,文中是怎樣敘述晏子和楚王智鬥過程的?勾畫出相關的語句,在有感受的詞語或句子旁寫感受。

2、讀一讀晏子反駁楚王的話,想一想是什麼意思,在書上批註。

二、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教師語言過多。

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並不是一味的讓孩子說。教師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教師要知道我在哪點撥,點撥並不是重複學生的話,而是是學生回答做總結或上升一個層次。

三、開放學生的學習空間。

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當學生真正感受到晏子語言的妙處時,讀起來一定是津津有味。

四、深入解讀文字,潛心讀文。

因為自己對整篇文章把握不準,沒有很清楚的思路,所以講起來有些混亂。閱讀應符合孩子認知規律,所以在解讀本課時,應站在孩子的角度,想讓孩子明白晏子話的意思,再讓學生體會話的妙處,說話的方法,最後在讓孩子帶著理解讀文。這樣讀書才有層次。在對語言文字理解上還要結合語言環境,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教,然後知不足。反思中提升自我,在今後的教育教學中,要不斷的學習,探索提升個人素質,爭取教學再上新臺階。

五年級《晏子使楚》教學反思 篇27

最近,有幸在現場聽了特級教師竇桂梅上的《晏子使楚》一課,其中的一個教學環節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學生了解了晏子使楚的經過後,竇老師說:同學們,對於晏子使楚,有一位外交官和一位歷史學家分別發表了他們的觀點。然後竇老師出示了以下兩段話:

外交官說:“晏子的語言,雖給人的感覺有理有據,但是感覺是在做語言遊戲。逞口舌之能進行外交對話,談不上真正的智慧,也獲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歷史學家說:“一個人的智慧,不能代表國家的智慧;一次外交勝利並不能獲得國家永遠的尊重;‘晏子使楚’與國家真正的尊嚴無關。”

然後竇老師問學生,對於這兩種觀點,你的態度是贊成、不贊成還是說不清?

好一個“說不清”!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讓學生表明自己的閱讀態度。不管學生怎麼表達,我們都會肯定學生的想法。但是這其中,我們強調學生態度的“大是大非”,忽略了在我們每個人(當然也包括國小生)的內心深處,常常存在著一種“說不清”的態度。我們不能也不應該回避這種現實。可是,當我們面對諸如上述案例中的一些選擇時,有多少教師能讓學生明確地表態“我說不清!”,又有多少學生敢站起來大聲說“我說不清”?

前一段時間看了李詠先生主持的“夢想中國”節目,節目中有這樣一個環節:在公佈觀眾投票結果之前,李詠先生總要採訪幾位參賽選手:“你覺得誰可以勝出?”絕大多數選手都說:“大家都非常出色!大家都能勝出!”而李詠先生卻一再強調:“只能說一個!”這讓選手們都非常為難。在我們的課堂教學中,當我們關注學生獨特的學習體驗時,我們有沒有考慮過,這些所謂的獨特體驗有多少是學生的真實想法,這其中有沒有學生“說不清”的兩難選擇?

課本中、生活中的“說不清”真是太多太多了……我們成人有之,孩子眼裡的世界也一定有讓他們也看不懂、想不明的事理。當他們能夠站起來大聲說“我說不清”的時候,我們一定要佩服這些孩子們可貴的真實與坦誠!

所以我想,在我們讚歎竇桂梅老師在大型公開課上勇敢地讓學生“說不清”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在自己的課堂上允許孩子們“說不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