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方案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工作方案/列表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蘇延芳

《國小語文教學大綱》明確指出:“要十分重視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21世紀是資訊的時代,學校不可能教給學生一切知識,因此,在教授一般知識的同時,讓學生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則更為重要,也就是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引導學生自己讀懂上下功夫,不斷提高智力水平。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蘇延芳

怎樣“教”才能達到“不需要教”,讓學生會自學呢?關鍵在於教師。教師應有一定量的學法指導,尤其是自學方法的指導。每篇課文的教學,都應有利於學生思想,有利於學生自己學習,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

教與學本身是一對矛盾,要努力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教與學中,存在著兩個積極性,一個是教師教的積極性,一個是學生學的積極性,而學生學的積極性往往被忽視了,我們要正確估價學生的能力,切不可把學生看成什麼也不懂,什麼也不會。要充分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從被動地聽老師講,一躍而變為課堂的主人,要通過自己動腦、人人動手、人人動口讀懂文章。 怎樣培養低年級學生的自學能力?

(一)、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習慣是經過反覆練習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行為特徵。學習習慣是指學生為達到好的學習效果而形成的一種學習上的自動傾向性。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自學習慣。”我認為語文教學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課前預習的習慣;

有目的地學習的習慣;勤翻工具書的習慣;勤於動腦的習慣;學後總結的習慣。

培養課前預習習慣,可以幫助學生更高效、更主動的學習課文內容,提高課堂學習興趣與效率;首先讀通①畫出生字、圈找生詞、標出段落、查工具書解決疑難字詞;②找多音字、形近字、近義詞、反義詞、關聯詞等設計預習練習題;③流利、通順、熟練地朗讀課文。然後讀美①找出優美的詞語和句子,在好詞佳句本上積累下來,比如四字詞語、三字詞語、成語、比喻句、擬人句、設問句、反問句、排比句等②畫出優美的句子或自己喜歡的句子、 用情讀一讀,體會課文表達的感情。③有些課文可以和學習夥伴分角色朗讀。最後讀知;說說通過讀課文知道了什麼:詞語的意思、作者的情況、相關背景資料課文大意、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對中心句及含義深刻句子的理解等。

有個成語叫“有的放矢”,學習亦乎如此。有目標、有針對性的去學習,才能使得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強、聽課效率提高,“事半功倍”。以前的教學中有一個“一課一得”的說法,就是通過一節課的學習而有一點收穫。通過課堂學習或自主或合作探究來解決疑問。這個過程就是有目的地學習;“字典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我經常傳達給學生的一個學習觀念。學生會不會使用工具書,有沒有用工具書的習慣,關係到他們一生自學的效果和水平。因此,我藉助工具書解決碰到的問題,是學生必須掌握的一項技能,為自學提供了學習的技能;引導學生勇於參與到課堂上來,並且讓他們在自讀課文學習中承擔課堂“小主人”的重任,變被動為主動、消極為積極。同樣的,學生積極參與自然就會勤於用腦,因為這兩者是相輔相成的。

學習一篇課文,不僅是解決這篇課文的`問題,更主要的是能從這篇課文中學到方法,舉一反三,從而能自學相同型別的文章。“方法是學習的鑰匙”,這就需要學生能從課文中總結學習方法,用於以後的自學。

(二)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學習方法,是達到學習目標的途徑和手段。運用科學合理的學習方法,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自學的方法,才能使學生真正具有獨立自主的能力。我在語文學習中,注意教給學生自學方法,以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

一、指導預習課文。要使學生養成自覺預習課文的習慣。教師要求每個學生準備好工具書(一本字典,一本詞典)和一本預習筆記,並提出具體預習要求:(1)通過查閱工具書和資料,掌握生字、新詞;(2)瞭解文章的大致內容(3)反覆朗讀,加深影響。這種要求,要體現循序漸進,持之以恆,使學生不僅養成預習習慣,而且在無意中形成自學能力。

二、指導學會摘錄,積累詞句。理解並會鑑賞語言才能有意識、有目的去積累摘錄,而積累的主要目的是正確運用語言。這幾個環節是相互連結、缺一不可的。其中積累語言是十分重要的中間環節。在閱讀各種文章的過程中,遇到好詞、佳句、美段以及典故等,我都要求學生摘錄下來。我在學生的預習作業中就明確要求學生每篇文章摘抄美句不少於三句。摘抄下來後,指導學生通過讀、背等方式積累。

三、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步驟、理解文意。

在學習中,我常發現學生學習課文,往往東看一點,西看一點,沒有順序,缺乏條理性;或是看一遍就認為讀懂了,不會逐步深入學習,因此我就有意識地教他們有步驟地學習。如,我在教學《 風箏》

《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蘇延芳》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