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報告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工作報告/列表

民營企業現狀調研報告(精選11篇)

隨著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其在寫作上有一定的技巧。你知道怎樣寫報告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民營企業現狀調研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民營企業現狀調研報告(精選11篇)

民營企業現狀調研報告 篇1

企業"招工難",這是當前國內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面臨的一個共同問題。近幾年來,我縣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工業園區企業發展迅猛,尤其是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增加,勞動用工量劇增,用工供求矛盾同樣困擾著企業的發展。今年廣東省出臺"雙轉移"政策,猶如一記重磅炸彈給全南這個緊毗珠三角的人口小縣更是重重一擊。若不認真分析"招工難"產生的根本原因,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招工難"將對我縣的招商引資和經濟社會發展帶來較大的負面影響。

一、"招工難"問題存在的主要原因

工業園區企業出現"招工難"現象,這是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現象,是社會進步的表現,同時,也給我們帶來了許多警示。

1、勞動力嚴重外流。沿海發達地區的極化效應,對我縣的勞動力產生較強的吸附作用。我縣毗鄰珠三角發達地區,勞動力自由流動的成本較低,流動方便,而一些用工較多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工資待遇較發達地區相差較大,單件產品工價普遍比沿海同類企業低20%—40%,且生產不夠穩定。所以大部分本地人都不願在本地做工,有條件外出打工的都已外出。加之我縣青年的就業觀念也發生了很大變化,不再像過去那樣眷戀鄉土,使得勞動力跨區流動日益普遍,出現了"孔雀東南飛"的現象,我縣在廣東務工的勞力有近4萬人之多,占人口總數的五分之一,農村的青壯年富餘勞動力已經走得差不多了。在我縣廣大農村,大多是一些"3860"人員,即:帶著孩子的中年婦年和年過六旬的老年人。

2、企業用工環境偏差。

其一,勞動強度大、工作時間長、工資待遇低的現象比較普遍。園區有些勞動密集型企業,勞動力價位平均每月900元左右,每天的工作時間普遍在11小時以上,如按每月26天每天8小時工作時間計算,月工資也就650元左右。

其二,生產生活環境較差,缺少人文關懷。一些企業住宿較簡陋、伙食差、文化生活單調。有的企業工價確定和計薪方法不夠合理、透明度不高,拖欠工資現象時有發生。有的企業忽視企業文化建設,很少和員工交流,難以在員工中樹立"愛崗敬業,以廠為家"的觀念。

其三,職工合法權益難以保障。一些企業對法律規定的條文,比如各種福利、社會保險等落實不到位。有的企業不依法與員工簽訂用工合同,員工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保障。

其四,性別需求失衡。女工需求過大,男女比例有的高達2:8,與男女人口出生比例極不相稱。

3、企業招工主體意識模糊。

一是在招工過程中,一些企業管理者習慣於等政府"說媒",想著"媳婦"找上門,而不是自己走出去"比武招親"。

二是用工年齡限制嚴,導致年齡性民工荒。園區許多企業在招工時,將年齡限制在18-25週歲的青年,45歲以上的民工基本不招,使求職者"望崗興嘆",人為地減少了用工數量。

4、求職者眼高手低。尤其是一些"80"後青年本身缺乏勞動技能,卻又好高騖遠,怕苦怕累,不願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工作鍛鍊學習,跳槽頻繁。加之在本縣流動成本低,導致企業員工穩定性差,流失率大。

5、民工問題沒有引起企業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企業和社會各界都十分注重高素質管理人才和專業技術人才的引進,而很少注意到佔80%人數的普通勞動力,政府和單位都有人才引進的各項管理規定,但很難見到民工引進的有關規定。

二、破解工業園企業"招工難"的對策建議

破解園區企業"招工難"問題,是我縣應對廣東"雙轉移",承接產業轉移促進企業發展不可迴避的現實課題。根據筆者的平時調查瞭解,提出如下對策建議。

1、強化招工重要性的認識。從巨集觀上看,"招工難"是好事不是壞事,在某種程度上反映出我縣經濟快速發展的喜人態勢。但從微觀上看,"招工難"又是一個必須引起高度重視的新問題。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將直接損害園區的投資形象,影響招商引資工作,制約我縣經濟的發展。從這個意義上說,解決"招工難"問題決不僅僅是企業的事,政府更是責無旁貸。因此,要加大宣傳力度,縣電視臺等媒體要免費為招工企業宣傳、釋出招工資訊。要在群眾中大力宣傳"熱愛全南,接受培訓,提高技能,就業全南"的思想,教育員工要增強勞動技能,不要盲目外出,要看到家鄉發展的亮點和就業希望。

2、不斷完善和創新招工舉措。

一要充分發揮企業的招工主體作用。在為企業招工過程中,政府職能部門是"搭臺者"、"服務者",即搞好有關組織、協調、服務工作,真正"唱戲者"是用工企業自已。政企雙方的職責定位一定要明確,企業的招工主體意識增強了,招工工作就會好做一些。

二要堅持走內外並舉、政企協同招工的路子。要走出去,招進來,樹立"大勞務"觀念,眼睛既要向內又要向外。建議以政府名義與湖南、貴州、四川、廣西等省外勞動力資源豐富縣市建立勞務輸出合作關係,幫助企業搭建招工平臺。政府根據企業的用工需求,分派若干個單位配合企業招工,同時明確單位和企業的職責和費用。一面立足本縣走村串戶招工,一面跨區出省開展長期勞務協作,從欠發達地區輸入員工,擴大企業員工來源。政府可制定民工引進管理規定,從戶籍、住房到上學、就業培訓等各方面給予政策優惠。

三要以工招工,實行招工獎勵政策。鼓勵在我縣的縣外務工人員返鄉為我縣企業做宣傳,進行招工。對帶人到我縣務工的企業員工其往返路費由政府買單並對其進行獎勵。

四要建立招工資訊網站。將企業的用工資訊全部放在網站廣泛宣傳,要與各省市勞動力資訊網站互聯互通,大力推介我縣和企業形象,讓更多的人瞭解全南經濟發展和招工企業的有關情況,吸引其務工就業。

五要適當降低招工門檻。針對我縣勞動力結構失衡、專業技能工人存量少的實際,企業招工不能只盯在青壯年上,對應聘者的年齡、性別、文化程度、技能等要求不是很高的勞動密集型企業,招工條件應適當放寬一些,讓那些歲數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但身心健康、手腳靈活的求職者也能到園區務工。

六要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和人才市場兩個主要陣地的作用,有針對性地舉辦用工招聘會、人才交流會。

3、努力改善員工待遇和用工環境。

首先,要提高勞動者工資報酬和福利待遇。對大多數勞動力而言,勞動報酬的高低仍是其選擇在哪裡就業的首要因素,只要本地和外地的收入相差不是太大,他們肯定會考慮在本地就業。

其次,要努力改善工作的生產生活環境,完善企業文化,實行人性化管理,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讓員工親切感受到在廠如在家。在這個問題上,重視與不重視,結果大不一樣。遭遇"招工難"的企業絕大多數是食宿行、人文環境欠佳的企業。

第三,要依法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作為企業,對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資福利、社會保險等都要按照《勞動法》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該遵守的要遵守,該到位的要到位。同時,相關部門要提高服務質量,增強社會責任,規範勞動力市場,加強勞動執法,保障民工合法權益。

4、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

一是企業自主培訓。充分發揮企業自身的主體功能,根據自身發展需要,科學制訂好用工和培訓計劃,通過生產帶培訓、老手帶新手的辦法,自我培養一批熟悉企業生產運作的熟練工。建議有條件的企業建立新手培訓車間,新手在培訓期間由企業發給保底工資或最低保障工資,務工三個月後再由政府再對其進行一定的就業培訓補貼。

二是校企聯合培訓。一方面依託職業技校的師資和教學裝置,為企業開設員工夜間培訓班,提高員工的勞動技能、文化素質和道德素養;另一方面依託企業的生產場所,建立職業技校學生實踐實習基地,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為企業用工提供高素質的後備勞動力。要根據我縣的工業主導產業調整職業技校的專業設定,把全縣未能升學的初、高中畢業生全部納入招生範圍,每年至少可為企業培養800-1000名產業技術工人。同時要完善對職業技校的考評考核機制,把畢業生在縣內工業園的就業率和企業對畢業生的評價列入考核內容。

三是用工"訂單"培訓。與一些勞動力資源儲備豐富的地區進行用工培訓合作,由企業"買單",委託當地培訓機構搞"定單式"培訓,也可聯合辦班培訓,多途徑、多渠道搞好就業技能培訓。

5、切實轉變招商引資方式。隨著我縣招商引資力度的加大,園區的不斷髮展壯大,勞動力的供給遠遠跟不上企業的增加,在這種情況下,只有轉變招商引資方式,變招商引資為招商"選資",引進技術密集型或非勞動密集型企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招工難"問題。在轉化過程中,政府要發揮好引導作用,對進園區的勞動密集型企業要給予引導和適當控制,對於單純靠廉價勞動力來進行生產的企業,要指導其限期改正;對技術密集型企業要從政策上給予傾斜。

民營企業現狀調研報告 篇2

近年來,民營企業成了社會關注的熱點。社會經濟的產業組織形式沒有像經典經濟學家所預言的那樣,從自然競爭走向集中再走向壟斷。相反,民營企業成了各個國家中最活躍的經濟因素。中國也不例外,在國內經濟最發達的幾個地區如:江蘇、浙江、廣東、上海都是以中小企業為主。這些地區之所以經濟能夠騰飛,都是因為它們有各自的優勢和特色。產業積聚區是浙江經濟的一大特色和優勢,基本特點是某一行業或產品,在一個特定的地域內,高度積聚發展,在國內甚至在國際市場佔有較大比重,在當地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我們朝歌街道辦事處,民營企業在經濟發展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但是,我們在調研的過程當中發現了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資金問題

這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民營型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大部分企業的再投資的資金都是來自利潤,還有一小部分來自銀行貸款。其二是“三角債”問題的嚴重性。這個問題是一個企業間普遍存在的問題,由於沒有法律制度的規範和商界商業道德的缺乏,“三角債”問題愈演愈烈,這嚴重阻礙了民營企業的發展

(二)管理模式的一成不變

民營企業大部分是由家族式的作坊發展而來的,企業雖然做大了,但是管理模式仍然走不出家族式的管理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在企業創辦初期具有很大的優勢,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各種管理理念的推陳出新,這種家族式的管理模式越來越被社會所拋棄。而他們卻還是死守著舊的東西不放,特別是企業中的一些中老年幹部,他們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一些年輕人提出的新思維新理念在他們看來是顛覆一個企業的腐蟲,是要絕對隔離的。因此這也就阻礙了民營企業的進一步向前邁進。

(三)惡性的價格戰

惡性的價格競爭的出現是因為產品工藝簡單,易於仿造,從而導致新產品一上市面不到半年生產同樣商品的企業就數以千計了。這樣一來,新產品在市場上很快就達到飽和了,再加上時間太短,再次更新的產品無法快速上市面,價格戰也就應勢而生了。價格戰的出現加速了產品的衰退,大大縮短了產品的生命週期,使產品的銷售呈現曇花一現的態勢。更嚴重的是,價格戰使產家的利潤一跌再跌,為了減少成本,很多產家就不惜犧牲產品的質量、企業名譽進行低質的生產。由於資金短缺,廠家無法引進高科技的先進裝置,也無法購買優質的原材料。這樣就勢必迫使一些小企業停止生產,宣佈倒閉。對現存問題的一些建議和看法:

(一)健全機構完善管理、注重人才的培養

儘快形成以科技進步為先導,以民營產業為依託,以商品市場和生產要素市場想統一為特色,一個面向全國,外向開拓的技術市場系統。其實家族企業非常適合小企業,在中國目前最稀缺的資源就是誠信,這種企業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應運而生。但是隨著社會的發展,他們的企業組織形式的改變是勢在必行的,家族成員應該逐步從企業中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職業的管理人員。這樣機構才能更加健全起來,管理也可以更加的達到預期的目的,不會因為家族成員的違例不受約束而影響體制的嚴格性。

再者就要注重培養人才,正所謂,人才是企業生存之本,知識是力量之源。良精的宋工程師認為企業需要的是方方面面的人才,不論是專業人才,還是銷售、策劃、計算機等方面的人才,而企業最缺少的是通才。企業在招聘人員時,應更加重視的不再僅僅是學歷而已,一張文憑越為越不能讓老總放心。而且需要的還有是員工的責任心——敬業愛崗及員工的豐富知識與能力。只有具備如此素質的人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有人說如今的市場競爭是人才的競爭,這話一點兒都不假。企業不惜重金引進人才,培養人才,而且每個企業都設有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部。企業不僅要鼓勵員工繼續學習深造,老總還可以親自為員工講授企業文化課,從而提高員工的文化素質。

(二)提倡創新思維

創新在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私營企業中年輕經營者佔全廠高層管理者的比很小。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將我們的創新意識逐步灌輸給企業中的職員和高層管理者。要讓他們明白,創新在企業生存發展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民營企業現狀調研報告 篇3

改革開放以來,憑藉蓬勃發展的民營企業,浙江省的GDP從從1978年的124億元猛增到了20xx年的649億元。浙江省已成為中國民營經濟的第一大省。我們浙江大學“民營經濟之旅”的營員調研了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衙前鎮的兩家民營企業。它們分別是恆逸集團和東南網架兩家企業。恆逸集團是一家生產PTA、聚酯紡纖、化學加彈等的一家大型民營企業集團,集團的綜合實力位居全國前三甲。東南網架公司是一家集設計、製造和安裝於一體的大型專業建築鋼架構企業,現也已發展成為行業裡的龍頭企業。

從調研中,我們首先體會到了浙江省民營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其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浙江省的民營企業家富有堅忍不拔的創業精神和敢為天下先的創新精神,恆逸集團原先是一家很小的織布廠,後來企業創辦人敏銳地觀察到國內PTA和化纖行業的巨大商機,逐步發展成為了行業的排頭兵。企業家精神已經成為浙江經濟發展中一種寶貴的人力資源。

二、浙江省的民營企業在很多領域取得了行業的領先優勢,其生產裝置和技術有的已經達到了國內甚至國際的最先進水平。民營企業從過去集中於勞動密集型的企業,正逐步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企業轉變。企業在升級過程中也更加註重產品研發和質量提升,積極推出新產品、新品牌。在恆逸集團和東南網架兩家廠區的參觀,其先進的自動化裝置給我們營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且在日趨激烈的競爭中,企業有動力去引進先進裝置和自我創新。

三、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張,浙江省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日趨多樣化。在創業初期,企業家更多地利用自有資本進行融資。隨著企業的擴張,為突破資金瓶頸,企業向銀行的借款也會越來越多。另一方面,為了保持企業的資產負債率,股票籌資方式也成為越來越多的企業進行籌資的一種方式。比如,東南網架公司與蕭山建設銀行簽訂了年度授信協議,並且今年5月份剛剛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

四、浙江省的民營企業在積極拓展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而不是僅僅侷限於浙江本地市場。民營企業在全國市場上的知名度和產品的市場佔有率方面已經形成了很強的競爭力。恆逸集團與其他企業合資在寧波和大連投資了兩個大型的民營PTA專案建設。東南網架在成都、天津等地設立了分公司。另一方面,民營企業也在積極地拓展海外市場。據我們瞭解,東南網架參與了一大批國外著名建築的鋼結構製造和設計,並且正在積極地籌劃成立海外部。

在調研中,我們也發現浙江省的民營企業在當前的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一些突出的問題,具體表現在:

一、同行業間的惡性競爭日趨激烈。一家民營企業進入某個盈利較好的行業後,其他很多企業也往往隨之跟進,並且各企業間往往採取價格戰的`方法競相壓低產品價格,很多企業也因這種惡性競爭而倒閉。

二、國內產品銷售中存在很多應收賬款難以回收的情況,與上下游企業的關係仍然不是建立在完全的法律合約基礎之上的。買賣雙方簽訂合約,很大程度上還依賴於交易雙方的誠信。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前企業間依賴於人格化交易的程度依然很大。

三、民營企業內部的管理模式仍然亟需改進。一方面,雖然民營企業已經注意到企業文化建設和員工人力資源的有效管理和積累,但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企業雖然具有現代公司的外殼,但內部決策仍然還是企業所有者一人拍板決定,家族制企業的氣息還很濃重,企業的控制機制也尚不完善。因此,從傳統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生產經營方式向現代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生產經營方式的轉換,在更大範圍內建立起現代企業制度,對浙江將來私營企業來說將是一個必由之路。另一方面,企業員工的條件雖然與珠三角地區的企業相比較好,但工人的勞動條件仍需改進。在調查中,我們發現,恆逸集團的生產一線員工都是每週七個日,每天8小時制的,每月工資待遇也僅1000多元。可以說,對勞動法進行修訂,加強對農民工合法權益的保護,已經是當務之急。

在浙江的民營經濟發展歷程中,民營化和市場化的制度創新共同推動了區域經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而浙江的地方政府在提供一個激勵民營企業發展的制度,為私人企業部門的成長與執行提供充分的空間中扮演了極其重要的角色。我們在調研中也發現,地方政府更多是“無為而治”,充分尊重市場的規律,對民營企業更多是提供服務,而不是一味強調管理甚至管制。當然,浙江的政府在服務於民營企業發展中也應尤其注意以下兩個問題:

一、完善法律制度,加強執法的力度。政府只有提供一個真正公平透明的法律環境,民營企業才能用以法制為基礎的非人格化交易來替代以人際關係為紐帶的人格化交易方式。

二、進一步完成政府的職能轉變,把區域中發展型的強勢政府逐步轉變為服務型的高效率政府。

民營企業現狀調研報告 篇4

個體私營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滿足人民群眾物質文化生活多樣化的需要,增加就業崗位,推動經濟體制創新和經濟結構調整,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保持社會穩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企個體私營經濟現狀

截止xx年5月末,全旗共有個體工商戶2215戶,從業人員2899人,註冊資金2248萬元。其中從事商業、飲食服務業的1390戶,從業人員1710人,註冊資金1175萬元;從事製造業198戶,從業人員211人,註冊資金199萬元;從事交通運輸業433戶,從業人員433人,註冊資金737萬元。私營企業44戶,從業人員1381人,註冊資金1596萬元。其中僱員50人以上的6戶,註冊資金50萬元以上的有11戶。44戶私營企業中從事生產經營的有19戶,從業人員852人,註冊資金895萬元;從事商品批發、商業零售有8戶,從業人員92人,註冊資金323萬元。

xx年,全旗個體私營經濟為國家上繳稅金705萬元,佔財政收入的20%。

二、目前我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思想觀念上有一定差距。

據調查掌握的情況,社會各個層面對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認識還不夠統一:

一是對發展個體私營經濟在支援程度上不夠,思路和辦法不多。

二是應從事個體私營經濟的從業人員,思想上認為幹“個體”不是長久之計,掙錢少,沒有發展前途,沒有保障,受傳統觀念影響,存有僥倖心理,伺機尋找“鐵飯碗”。三是個體私營經濟的經營者,稍有發展便安於現狀,面對各種變化缺少應對措施。

(二)經濟結構上需進一步調整。

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現狀表明,我企個體、私營業主從事第三產業,特別是商貿流通領域的佔絕大多數,從事一、二產業的較少。大多居於傳統的、家庭式、非民主的落後管理方式。經調查分析,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思想不夠解放。全旗個體私營經濟經營者大中專以下文化程度的佔90%以上,也幾乎沒有經過專業的理論、技術的學習和培訓,對市場經濟的執行規律和特點未做過深入細緻的研究預測,在經營和投資上缺乏技巧,對所經營的產業沒有長期的計劃,隨遇而安,對現代化的經營理念避而遠之。不求發展只求“穩”,有限利潤大家分的現象。

第二,個體私營經濟起步較晚,影響了其發展速度。

第三,從事外向型的個體私營戶較少,大多數經營者對外部大市場的情況不瞭解,資訊閉塞,供需關係掌握不清,銷售不暢,只盯住本地市場,經不住大的衝擊。

第四,資源型和加工型企業較少,本地資源未被充分利用;生產技術裝備較差,生產成本高,產品檔次低,效益不佳,隨時有被市場競爭淘汰出局的危險。

(三)融資渠道上不很寬暢。

就我企目前具體情況看,資金短缺,融資困難是影響個體私營經濟發展極大而又帶普遍性的難題。首先,經過改制後的工貿企業,原有資產大部分用在了職工買斷,重新盤活困難重重。其次,一些較大、較好能夠維持正常運轉的個體企業,為適應市場新的需求,積極尋求了一些前景好、上檔次的專案,由於投融資困難,只能暫且擱置;還有隨著企業改制的完成,下崗職工中,有一部分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手中也掌握了一技之長,雄心勃勃想幹一番事業,只是苦於沒有資金支援,正處於徘徊和等待之中。另外,工行、建行相繼在我企撤銷,使私營經濟申請金融支援更加困難。

(四)在稅費承擔上有一定的壓力。

據調查,xx年,全旗個體私營經濟營業性收入總額在6000萬元左右,上繳稅金705萬元,稅收比例高於經濟較發達地區個體私營經濟所承擔的比例。同時,其它行政事業性收費專案達到了24個。數字表明,我企個體私營經濟所承擔的稅費相對較高,有個別經營效益較差的,還有入不敷出的情況。另外,個別行政事業收費部門注重部門利益,不顧整體效益和社會效益,存在著重收費,輕管理、輕服務的問題,甚至還存在“三亂”現象。

三、應著力做好的幾項工作

(一)堅定不移把個體私營經濟發展納入整體經濟發展規劃之中

要充分認識發展個體私營經濟的重要性,努力贏得各方面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援,通過組織廣大幹部群眾深入學習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在思想上破除條條框框的束縛,更新觀念、轉變作風,服從經濟發展大局,努力克服xx和形式主義,按照“三個有利於”的原則,引導和扶持個體私營經濟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儘快出臺一整套切實可行的政策措施,幫助個體私營經濟解決實際問題,確保個體私營經濟在總量規模、質量效益和持續發展上取得突破性進展,逐步提高個體私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和地位。

(二)努力為個體私營經濟創造一個廣闊的發展空間

要通過政策扶持和市場導向,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積極引導個體私營經濟調整產業結構,合理佈局,避免盲目發展,逐步解決我企個體私營經濟發展中“商多工少”的問題。

就目前實際情況,我企應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企業,其主要優勢在於兩個方面:

第一,資源相對比較豐富。眾所周知,我企的農畜產品和礦產資源等量多質好,尤其是農畜產品,大部分還屬原料的簡單出售,而未被加工轉化增值,因此,首當其衝應重點發展一批類似北大荒實業有限公司、京倫礦業有限公司等龍頭加工企業,帶動相關產業發展。以城鎮建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為突破口,象現在的蕎麥生產和加工一樣,有目的、有步驟的發展特色農產品加工、飼料加工和工業產品初加工,儘快形成一支私有民營的骨幹群體,形成規模,提高檔次。

第二,我企的勞動力資源比較豐富。據不完全統計,全旗目前現有農民剩餘勞動工3萬多人,城鎮待業人員4000多人。隨著國有成份從產業經營中的退出和發達地區的產業結構升級,大量傳統產業和勞動密集產業就自然而然成了我們不發達地區的發展優勢。如果農民不找村長、鄉長,而是找市場,進入城鎮搞個體私營經濟,這本身就是產業結構調整。

因此,在我企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是非常現實的選擇。

民營企業現狀調研報告 篇5

近年來,xx聯社聚焦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等問題,採取擴大信貸投放、創新模式產品、建立長效機制、完善配套服務、強化風險防控等措施,著力支援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總體情況

截止20xx年12月末,支援小微企業戶數達到xxx戶,發放貸款金額xxx萬元,其中:企業xx戶,金額xxx萬元;小微企業主貸款xx戶,金額xxx萬元;個體工商戶貸款xx戶,金額xxx萬元。投向農村合作社成員用於安格斯牛養殖類貸款xx戶,金額xx萬元;向符合貸款條件的xxx家小微企業授信xxx萬元。

二、採取主要措施和取得成效

(一)創新模式產品,進一步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

1.創新信貸產品。根據民營企業生產經營和資金需求特點,推出富商貸、下崗再就業小額擔保貸款、循保商戶貸、攜手商戶貸、小企業迴圈貸、小企業聯盟貸等信貸產品。採取“一次核定、隨用隨貸、額度控制、迴圈使用”的產品管理模式,為企業提供存款、支付、結算、代理等一體化的綜合金融服務。

2.擴大抵質押物範圍。積極採用“不動產抵押+其他補充擔保措施”的組合擔保方式,擴大抵押率,解決企業足額貸款問題。注重對企業第一還款來源的分析判斷,在第一還款來源覆蓋充分和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公司治理完善、負債水平合理、履約記錄良好的優質企業適當提高貸款比例。

3.創新還款方式。積極拓寬民營企業兼併重組融資渠道,通過展期、期限重約、貸款重組、無還本續貸等方式,提高存量資金使用效率,推動企業產業轉型升級。對暫時遇到經營困難,但產品有市場、專案有發展前景、技術有市場競爭力、誠信經營的民營企業,區分外部原因導致的暫時困難與企業自身經營管理缺陷導致的困難,實行“一企一策”的風險化解策略,不盲目停貸、壓貸、抽貸、斷貸,採取分期償還本金等方式減輕企業負擔,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二)建立長效機制,進一步降低民營企業融資成本

1.加強融資成本管理。結合民營企業生產經營特點、週期和風險狀況等因素,實行差別化的利率政策,合理確定民營企業貸款利率浮動幅度。充分壓降內部管理成本,運用科技手段降低運營成本,帶動企業融資成本下降。

2.嚴格收費管理。嚴格落實“七不準”“四公開”“兩禁兩限”要求,進一步落實好服務價格相關政策規定,及時整改不合法、不合理收費,酌情減免合法收費,不將盡職調查、押品評估等相關成本轉嫁給客戶,不對民營企業貸款收取承諾費、資金管理費等任何費用。

(三)完善配套服務,進一步提高服務民營企業能力

1.優化信貸流程。按照市場化、法制化原則,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公司治理完善、負債水平合理、履約記錄良好的民營企業提供信貸支援。優化審批流程,調整對風險控制無實質影響的審批條件,減少不必要稽核環節,明確每個環節的時限要求,確保信貸審批效率不低於平均水平。

2.提升支付結算服務水平。加強支付系統建設、維護和管理,提高民營經濟資金週轉速度。不斷豐富手機銀行、企業網銀、微信銀行等電子渠道服務功能。加快助農金融服務點建設,在控制風險的基礎上擴大POS機具布放範圍,對鄉鎮民營經濟的金融服務覆蓋率達100%。

三、存在困難和問題

(一)小微企業自身實力不足無法達到貸款要求

1.資產規模小,抗風險能力弱。小微企業具有資產規模小、資產負債率高、產業層次低等特點,整體抗風險能力較弱。特別是初創期的小微企業,底子薄、自有資本少、產品技術含量低、現金流不足,達不到金融機構授信標準。

2.財務制度不健全,資信狀況較差。小微企業大多由個人或家族建立,未建立現代企業內部治理結構和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

3.抵押物不足,缺乏有效抵押品。抵押擔保是小微企業取得貸款的最主要形式。小微企業由於自身規模小,普遍存在固定資產少、流動資產變化快、無形資產難以量化、廠房裝置不足以作為貸款抵押物等問題。部分小微企業甚至沒有取得土地使用權證或者廠房都是租用的,根本無抵押物可言。

4.扎旗地區有部分開發商當時開發樓盤時辦理“自建”手續,土地性質為“集體”或“劃撥”,未繳納土地出納金,而現如今土地性質為“集體”或“劃撥”根本無法補繳土地出讓金,導致房屋業主無法辦理不動產抵押登記手續。

(二)信用擔保體系建設相對滯後

1.擔保機構作用有限。擔保機構普遍存在註冊資本低、運轉不規範、擔保基金量小、協作銀行選擇困難等問題。尤其是扎旗地區擔保機構少且擔保能力較弱,根本無法為小微企業提供有效保證。

2.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不夠完善。小微企業信用體系建設起步較晚、信用資訊採集難度大,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有待提高。

四、下一步對民營企業金融服務的安排和有關建議

一是創新產品模式,推廣無還本續貸模式,持續提高信用良好、生產經營正常的民營企業無還本續貸筆數、金額佔比,清理不必要的“通道”和“過橋”環節,緩解企業到期還款壓力。擴大擔保品範圍,增加專利權、商標權、股權、承包經營權等質押品的擔保運用,有效解決擔保難問題。

二是創新融資服務模式。大力推廣“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通過圍繞核心企業增信,開展產業鏈上下游一體化金融服務,形成“農村信用社+核心企業+經銷商”“農村信用社+合作社+農牧戶”等服務模式,盤活民營企業動產資源。

三是對能夠帶動和吸納貧困戶發展生產、就業增收等農牧業企業、合作社等新型農牧業經營主體,在信貸資金、利率定價上積極給予支援。

四是提供工商註冊代辦服務。主動對接市場監督管理局,與其簽訂具體業務合作協議,指定線下代辦視窗,免費提供代辦註冊、變更、登出登記及後續融資、結算、理財等綜合金融服務。

五是建議政府成立相應的技術、業務指導機構,幫助小微企業解決產品生產、銷售等配套產業鏈條,緩解小微企業產品積壓技術含量低問題,提升小微企業競爭力。

六是建議政府設立小微企業融資風險保證金賬戶,為小微企業無抵押擔保品提供風險保障,設立小微企業風險補助金賬戶,對有一定困難的小微企業給予補助,對發展好的小微企業給予一定貸款貼息。

七是針對金融機構在服務小微企業方面信貸資金形成不良的貸款,政府部門給予一定的政策兜底支援。

民營企業現狀調研報告 篇6

為貫徹落實xx省檔案局關於《xx省民營企業檔案管理辦法》的意見精神,為更好的發揮檔案部門在社會經濟建設中的作用,更好的為民營企業服務,5月13日xx區檔案局聯合區工商聯組成調研組,深入民營企業,就新形勢下民營企業對檔案工作有何需求、檔案工作如何有效服務於民營企業進行調研。

調研組走訪了xx礦山機械公司、xx省博文物資貿易(集體)公司、xx燒雞廠等民營企業,採取實地察看、召開座談會、與企業高層深入探討、瞭解情況等多種形式,分析問題、總結規律,就“檔案工作如何服務於民營企業”、“民營企業對檔案管理部門有何需求”、“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現狀”等主題展開了重點調研。我們認為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民營企業得到快速發展,但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檔案管理工作滯後,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求。加強和完善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已成為檔案部門乃至全社會共同面臨的一項新課題、新任務,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並採取措施切實加強民營企業檔案工作,才有利於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的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和社會經濟的不斷髮展,我區民營企業發展速度日益加快,企業規模不斷擴大,民營企業在社會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日漸突出,在企業不斷髮展的同時,民營企業對檔案管理工作的需求日益增大,從整體來看,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嚴重滯後於經濟發展,概括起來存在以下問題:

1、民營企業檔案歸檔情況不理想。

一是企業缺乏檔案意識。xx區現有民營企業按照規範標準建立檔案的幾乎沒有,即使建立檔案的企業也僅僅是將部分檔案材料初步進行收集保管,或把認為重要的檔案進行初步整理保管,如財務檔案、人事檔案等,但管理分散並未進行集中統一的規範化管理:

二是沒有檔案管理專業人才,檔案管理員缺乏檔案專業知識,且得不到系統的專業培訓與指導,致使檔案人員業務素質及其工作方法、工作成效難以適應檔案管理的要求。一些企業、個人僅憑經驗辦事,檔案管理隨心所欲沒有章法,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

三是民營企業檔案資料面臨流失、洩密的嚴重局面。由於企業法人及其經營管理人員把主要精力和資金投放在生產經營和產品銷售上,對企業檔案管理工作普遍不夠重視,忽視了檔案管理工作,致使一些檔案資料人為遺失或毀壞,或者平時不注意保管、收集,導致檔案資料的流失;絕大多數民營企業沒有相對固定的檔案人員,一般都未建立檔案管理制度,客觀上造成事無人做、責無人擔;日常形成的原始材料大多數留存在各辦事人員手中,未實行集中統一管理,造成了檔案材料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環節上的隨意性;企業生產、產品、研發、經營、銷售等檔案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增加了流失、洩密的危險性。

分析造成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發展滯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民營企業經營者對檔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檔案部門對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仍置於次要位置。

二是企業自身情況的影響。民營企業經營靈活,規模小,流動性大,從業人員成分複雜,員工素質參差不齊,給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三是檔案宣傳、制度監管不到位。檔案部門對民營企業在檔案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能及時的瞭解與解決,民營企業在檔案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遇到困難不知找誰解決,致使檔案部門和民營企業在檔案管理工作中很難實施有效的互動和聯絡。

二、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對策

1.加強法制宣傳,推進依法治檔。

從“依法保護民營企業合法權益、切實為民營企業發展服務”的角度,加大對民營企業檔案法律法規的宣傳力度,檔案部門深化對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努力擴大檔案法規宣傳覆蓋面;增強民營企業管理經營者的檔案意識,提高其依法管理、保管檔案的水平,引導民營企業高度重視檔案工作,使檔案工作成為企業管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為民營企業的長久發展奠定基礎。

2.建設工作平臺,打牢檔案基礎。

隨著民營企業的發展,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將越來越顯示出它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營企業要把檔案管理工作作為企業重要的基礎性工作,提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及時研究解決檔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在人力、物力、財力上給予投入。在檔案人員選配上,儘可能選配文化層次較高、工作責任心強、能勝任檔案工作的人員,並能夠保持相對穩定。要配備必要的硬體設施,對各門類檔案實行集中統一管理,確保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正常開展和檔案的完整與安全。

3.加強自身建設,樹立服務意識。

開展民營企業檔案工作既是檔案部門的一項重要工作職責,也是檔案工作服務於社會、服務於人民、服務於經濟建設的具體體現。要站在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高度,充分認識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重要性,增強做好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緊迫感和責任感。檔案管理部門要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適合民營企業特點的規章制度,將本區域的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列入工作計劃,對不同型別、不同規模的企業提出不同的要求。檔案部門要加強對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的指導力度,加強監督與指導,積極地為民營企業提供業務諮詢、技術指導,主動上門服務,促進民營企業檔案工作健康發展。

4.加強業務培訓,提高檔案管理員素質。

要加強民營企業檔案人員培訓,針對民營企業特點,制定培訓計劃,選擇培訓內容,採取舉辦培訓班、以會代訓、深入基層現場指導培訓等各種靈活多樣的形式開展業務培訓工作,逐步提高民營企業檔案人員的業務素質,提高創新能力,增強服務和管理本領,推進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整體水平。

5.加強分類指導,做好典型引路。

由於民營企業範圍廣、門類多、數量大,開展檔案工作的難度也較大,要按照自願、扶持、服務的方針,有針對性地選擇一些具備一定生產規模、有較好管理基礎、有規範檔案管理願望的民營企業作為試點,重點指導,抓大扶強,樹立樣榜,達到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共同提高的目的,從而促進民營企業檔案工作深入廣泛地開展。

6.加強部門協作,形成共管合力。

檔案管理部門要積極與各經濟管理部門加強聯絡,齊抓共管,確保民營企業的檔案得到及時、科學管理。要協同各職能部門,在履行各自職責時,將檔案工作納入其中,把民營企業的檔案工作作為一項基礎建設在自願的情況下列入考核,促進民營企業檔案工作不斷髮展。

民營企業現狀調研報告 篇7

一、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時代特點

民營企業檔案是指民營企業在籌建、生產、經營管理等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對自身以及國家、社會具有儲存價值的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相對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檔案工作除具有非公共性和封閉性外還有著以下幾種鮮明的時代特點:

1、自主性。

眾所周知,在計劃經濟時代國有企業只能在政府意志下嚴格按照國家計劃從事各項活動,企業自主發展權極為有限,這也決定了企業檔案工作自主發展權有限。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步確立的今天,國有企業普遍建立了法人治理結構,企業自主發展權有了極大的提高,但由於所有權國有,企業仍不可避免地留下一些計劃經濟的烙印,企業管理中處於從屬地位的檔案工作也是如此。與國有企業不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生髮展起來的民營企業,對自身的資產具有完全的所有權和支配權,它與政府不存在被領導與領導的關係,它完完全全以市場為導向,走自我約束、自我抉擇、自負盈虧和自我發展的道路。自然,作為企業儲備技術、儲備文化、內含大量商業密祕和智慧財產權的企業檔案,民營企業對它的自主權也是不言而喻的。首先,企業對自身的檔案具有獨立支配權,企業檔案非依法律不受他人使用和干涉。這意味著企業對檔案享有獨立佔有和獨立收益的權力,這兩項權力正是企業檔案工作自主發展的最基本條件。其次,民營企業在檔案工作上依法享有根據自身情況和市場變化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檔案管理組織形式和工作方式的權力。

2、效益性。

企業是以賺取利潤為目的的經濟組織,民營企業尤甚。相較於國有企業,民營企業在機構設定和人員配置上更加註重效益性。市場經濟本質上是一種競爭經濟,從整個經濟環境看,市場競爭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管理機制要求。精簡機構,精簡管理人員,降低管理成本,集中資源、強化發展核心事業是民營企業面臨市場競爭的必然選擇。因此,民營企業在內部事務上總是追求以最少的代價獲取最好的效益。具體到檔案的管理上,當企業規模很小,形成的檔案材料有限時,企業往往只指定專人或兼職人員負責保管檔案;當企業規模很大,或發展時間較長,企業在管理、經營、生產和科研活動中形成的檔案材料很多,且門類複雜,整理、保管和提供利用的工作量很大時,企業才會成立專門的機構來負責這項工作。

3、多元性。

一是民營企業檔案管理的主體呈多元化。不僅對科技檔案,其它如經營銷售檔案、合同檔案、智慧財產權檔案、民主管理檔案、企業資產檔案以及企業文化檔案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二是檔案載體呈現多樣性,不僅有紙質檔案,還有照片、軟盤、光碟、錄音、錄影檔案,隨著資訊科技的發展,以網路為載體的檔案也呼之欲出。

三是管理模式上的多樣性。正如國家檔案局長毛福民指出的哪樣:“企業檔案實行統一管理是企業內的檔案工作要統一領導,統一制度,檔案部門和檔案人員要統一管理企業的全部檔案”。民營企業與民營企業之間、民營企業與國有企業之間是有很大差別的,檔案管理模式也是千差萬別,哪種整個行業或整個地區的統一領導和統一模式在民營企業中不可能存在。

4、隨意性。

這是與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自主性相伴生的一種特性。民營企業在對其自身檔案具有獨立支配權的同時,由於其管理者素質的差異和對檔案工作重視程度的差別,在檔案工作上往往存在很大的隨意性。這導致不少問題,例如檔案管理人員不專業、經常變動,缺乏嚴格的檔案管理制度,檔案法制觀念薄弱,硬體設施不配套等,最終導致民營企業整體檔案管理水平低下。

二、如何加強對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監管

針對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這些特點,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如何加強監管呢?筆者認為,應提高一種意識,抓住兩個重點,搞好三項服務,探索社會化協作之路。

(一)提高法制意識。

依法監管是加強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有效手段,應從三個方面入手:

一是大力開展《檔案法》和《檔案法實施辦法》的宣傳工作,增強民營企業管理者的法制意識,使他們認識到建立和管好檔案的重要意義,認識檔案的潛在效益和長遠價值,從而自覺做好檔案工作,自覺接受監管。

二是針對性的制定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實施細則,以便在工作中有所遵循。

三是要對民營企業檔案工作實施登記管理,定期進行執法檢查,對其建檔、保管條件、檔案工作人員資質認證、檔案出賣與轉讓、檔案銷燬等進行全程監督和檢查,依法對違反《檔案法》的情況進行查處。

(二)抓住兩個重點。

民營企業規模不一,變動頻繁,無主管部門,檔案管理相對滯後,給監管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必須堅持抓重點監管。

一是抓住有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作為監管重點。規模企業毫無疑問對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更大的影響力,其檔案對於國家、社會的價值普遍更大。

二是要把重要檔案作為監管重點,維護企業利益。民營企業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要保持競爭力,必須維護自身商業密祕和商業利益。尤其是在加入wto後,隨著市場的開放和關稅壁壘的拆除,企業將面臨空前激烈的市場角逐和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這又集中在產品競爭上,因此加快新產品研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科技檔案將是不可缺少的文獻。同時,競爭中還經常涉及到智慧財產權、商標、信譽等無形資產的保護問題,在報章雜誌上經常可以看到,許多企業忽視商標、專利保護,商標被人搶注,專利被人侵害,造成重大損失。因此,管理好企業的商標檔案、專利權檔案、智慧財產權檔案以及關乎企業商業機密的檔案,在必要時候能夠發揮憑證價值,維護好企業的利益。此外,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往往又不可避免地會涉及到商業糾紛,合同檔案和財務檔案也就必不可少。

(三)搞好三項服務。

民營企業是新生事物,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跳出傳統的思維定勢和工作方式,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把工作的重心轉到服務上來。

一是要根據民營企業特點,搞好指導、諮詢和培訓。要為企業印發、制定相關業務規範和技術標準,為其建檔排憂解難。

二是要搞好典型示範。突出抓好幾個典型,及時推廣典型經驗,以點帶面,推動民營企業檔案工作規範化。同時,本著自願的原則,讓民營企業參加相應等級的檔案管理認定。

三是要平等對待民營企業的檔案人員,對符合條件的可推薦參加考評專業技術職務,對業績突出的,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依法予以表彰。

(四)積極探索社會化協作之路。

不可否認,檔案工作在民營企業中處於“說起來重要,做起來不要”的尷尬境地,檔案本身並不直接為民營企業帶來利益,因此,民營企業管理者不會對它投入過多的人力財力物力,普遍抱有“既要馬兒跑,又要馬兒少吃草”的思想。那麼,怎樣才能使民營企業實現既降低成本又能規範檔案管理呢?深圳市檔案局在這方面做了成功的探索。1998年8月,該局成立了檔案寄存中心,企業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工作外包”的方式管理本單位的檔案,這不僅規範了企業檔案管理,還大大降低了管理成本。這標誌著企業檔案工作組織形式上的重大突破,也是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社會化協作的先聲。民營企業也應充分認識自身特點,適應社會化協作管理方式,創新發展檔案事業,使檔案工作緊跟時代步伐,在維護企業利益、促進企業發展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民營企業現狀調研報告 篇8

隨著市場經濟改革不斷深入和農村經濟迅猛發展,農業結構調整得到進一步優化,農民所從事的生產經營專案,已不再侷限於糧食種植、養殖等狹小範圍,其觸角已延伸到農副產品粗(深)加工、運輸、銷售,以及農業生產服務等更為廣闊的農村市場經濟領域,農業生產經營逐步向“產業化、規模化、市場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民營企業迅速崛起,投資規模和總體檔次的不斷攀升,資金需求總量愈來愈大,金融服務需求也進一步高漲,作為農村金融主力軍的農村信用社應實施“大三農”發展戰略,將信貸投向作適度調整,把支援民營企業的發展作為當前信貸投向的主要服務物件和利潤增長點,如何把握民營企業快速崛起給信用社帶來的發展機遇?筆者對此談點個人的膚淺認識。

一、民營企業發展現狀分析。

經過近10多年的改革和發展,民營經濟已成為縣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並逐漸顯露出它在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以及維護供需平衡、擴大就業、穩定社會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成為縣域經濟中最為活躍的經濟增長點。

從民營企業的形成來看,主要有如下幾種形式:一是從個體戶起家,逐漸積累發展起來,或直接由家庭成員投資興辦的家族式企業;二是朋友、同事參股合資開辦的合夥企業;三是國營或集體企業通過買斷轉型的企業等。因此,民營企業從總體上看,雖然有其市場化程度高、經營靈活、社會負擔輕等優勢,但民營企業在發展上,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問題:

1、發展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人們對民營企業的認識仍然存在著一些影響民營企業發展的情況,如民營企業在融資等方面較之非民營企業存在著更多的障礙。一些部門在履行其職能時,還存在著不能一視同仁的情況,使得一些民營企業的行為短期化,投資願望弱化。

2、管理不規範。民營企業受其經營者自身素質、經濟環境和資金條件的限制,大多處於創業起步階段,自身實力較弱,有效資金不多,加之受文化素質影響,大多選擇了家長式管理模式,經營者既是資產所有者,也是資產經營者。民營企業家的侷限性、隨意性往往易導致企業經營決策失誤。

3、科技含量不高,產品單一檔次低,很難適應市場競爭機制,潛在一定週期性的隱性風險。現有民營企業中多數民營企業生產經營規模小,管理水平低,工藝水平、技術含量及裝備落後,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弱,難以吸引農村信用社的資金。還有部分民營企業長期是作坊式生產,粗放式經營,家族式管理,致使其在技術改造、裝置更新上緩慢,從而造成企業產品質量低下,參與市場競爭能力和抵禦風險能力不強。

4、部分民營企業信用觀念較差,法紀意識淡薄。大多數民營企業的信用很大程度是建立在經營者個人素質的基礎上,部分民營企業經營者金融、法律知識匱乏,個人素質較低,尤其是少數民營企業想盡千方百計,惡意逃廢債務,造成嚴重的不良後果,使信用社在對民營企業信貸營銷上喪失了信心。

5、財務管理制度不健全,財務資訊不真實。目前民營企業受多種因素影響,存在著資訊虛假現象,難以獲取真實的財務資訊,甚至少數民營企業沒有建帳,更沒有財務報表,這種狀況使農村信用社很難掌握其真實的生產經營和資金流向及運用情況,從而無法對其開展信貸業務,直接影響了農村信用社的信貸決策。

二、農村信用社信貸政策現狀分析。

1、認識上的偏差,存在惜貸心理。由於過去部分民營企業信用缺失現象嚴重,出現逃廢債務行為,從而導致農村信用社對民營企業在認識上形成了一種偏見,在選擇貸款發放物件上對其有種恐懼心理。

2、信貸激勵機制不靈活。目前大部分農村信用社都相繼實施了貸款責任追究制,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貸款營銷。由於貸款責任大,又缺乏配套的激勵機制,新放貸款一旦出現不良,對責任人的責任追究和考核的力度很大。因此,部分信貸人員因怕承擔責任,對新發放貸款要求十分嚴格,寧肯少放,也不願承擔巨大的風險責任。

3、著力看重第二還款來源。信用社在民企貸款營銷上,嚴格控制信用貸款,要求其貸款必須有足額有效的抵押物,但由於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無法提供有效的擔保抵押,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著農村信用社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援。

4、民企評估授信還不完善。從現行經營管理看,農村信用社對發放民營企業貸款可行性、管理性、程式性仍在探索中,還沒有針對民營企業經營和發展特點制定評定信用等級,核定授信額度和創新合適的信貸品種等措施和辦法,使得一些民營企業客戶被拒之門外。

5、結算不暢,信貸資金監督不到位。由於農村信用社資金結算渠道不暢,部分民營企業產品外銷不得不在其他商業銀行開立結算帳戶,導致信用社對其資金運營情況瞭解甚少,無法監督信貸資金流向,直接影響了信用社與企業之間的合作關係,阻礙了民企貸款營銷的積極性。

三、民營企業融資建議。

(一)民營企業方面。

1、增強改革和創新意識,尋求企業新的經濟增長點。民營企業經營管理者在加強技術改造、裝置更新、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的同時,還必須不斷加強學習和借鑑先進企業的經營管理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努力提升企業經營管理能力和決策水平,搭建營銷平臺,增強網路輻射功能,拓展更廣闊的市場和發展空間。

2、建立健全各項財務制度和其他規章制度,強化內部財務管理,規範經營行為,提高生產經營的誠信度和透明度,確保財務資訊的真實性和合法性,及時、真實、準確地向信用社提供詳實的財務報表和有關資訊資料,提高企業自身的信用等級和可信度。

3、打造企業信用文化,樹立“誠信是金,合作共贏”的企業發展理念。民營企業要真正認識到建立和維護企業信用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增強信用意識,提高自覺還款意識和行為,使企業存款、貸款、結算及經營活動都置於信用社的監督、管理和了解之下,讓信用社真正瞭解民營企業的生產和經營狀況,以增強信用社對民營企業的信任和支援。

(二)信用社方面。

1、解決和糾正認識上的偏離度。農村信用社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和關心民營企業的生產和發展,尤其是在支援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民營企業作為農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列入農村信用社的重點支援物件。要充分認識解決民營企業貸款難問題的重要性,進一步拓寬經營理念,擺正市場定位,搶佔市場份額,健全對民營經濟的金融服務體系,支援企業做大、做強蛋糕,以帶動整個農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實現社企“雙贏”。

2、積極培育信貸文化,切實改進農村金融服務,降低民營企業貸款准入“門檻”,創新金融產品,以探索適合民營企業發展的信貸管理辦法。

(1)建立企業資訊檔案,推行貸款授信制度。縣聯社專門設立公司業務拓展部,專門對民營企業獨立實地調查,建立民營企業資訊檔案,積極推行企業貸款授信制度。

(2)因企制宜,積極探索適合民營企業發展的信用評級授信辦法,建立適合民營企業特點的評級標準,堅持“先評級、後授信,再用信”的操作流程。如:根據企業的經營規模,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發展趨勢,企業的財務狀況,特別是對企業班子執行能力,法人代表的經營管理能力,信用記錄,個人履歷、道德品行等,建立專門的徵信系統和納入大戶檔案記錄,實行動態管理。按規定評定信用等級,確定授信額度,按照“綜合授信、分級授權、流程透明、規範高效”的原則,最大限度地滿足企業的資金需求。

(3)創新貸款品種,為民營企業“量身訂做”金融產品。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可以辦理民營企業間聯保貸款,對經營實力強的企業可以辦理固定資產抵押貸款;對上規模、上檔次,科技含量高、管理規範、盈利能力強的企業可以發放中長期貸款,著力解決企業貸款難的實際問題。如四川省信用聯社推出的“跨越通”信貸業務系列產品。

3、健全信貸激勵和約束機制,推行客戶經理制。一是大力推行客戶經理制,將那些責任心強、信貸業務精、授權等級高的貸款營銷人員充實到公司業務部;二是建立激勵機制,既考核貸款的發放,又要核定收回貸款本息獎懲比例,與責任人的經濟利益掛鉤,把貸款營銷、收貸收息及貸款質量與管理者獎懲掛鉤,並對考察失誤與客觀變化所形成的風險貸款的責任追究應區別對待,最大限度地調動和保護信貸人員工作的積極性;三是建立培訓的長效機制,定期組織信貸從業人員培訓,培養一批綜合素質較高的信貸隊伍,以增強對企業和專案效益的分析判斷能力,提高信貸營銷與決策的水平和效率。

4、嘗試企業股東、法人代表和財務負責人貸款連帶責任辦法。即:在要求貸款民營企業辦理合法、有效擔保外,對額度較大或風險較大的貸款專案。增加企業股東、法人代表和財務負責人承擔貸款清償的連帶責任,在企業不能按期歸還貸款時,由企業的股東、法人代表和財務負責人承擔無限責任,以防止“道德風險”的產生,從而有效規避信貸風險,減少信貸資金損失。

5、進一步加快農村信用社的電子化建設。信用社要變網點優勢為網路優勢,加快電子化建設步伐,建立起高效準確的電子轉賬、支付和清算系統,不僅可以增強服務功能,增加信用社低成本資金,解決資金供求不足的矛盾,而且還可疏通結算渠道,降低經營和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提升社會形象,為企業提供更好的服務,促進信用社各項業務能夠得到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民營企業現狀調研報告 篇9

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民營企業得到快速發展,經濟總量提升,已成為我縣經濟發展的一支新的生力軍,在全縣國民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民營企業在生產、經營、科研、管理等各項活動中形成的大量檔案已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資訊資源,這些檔案真實地記錄了民營企業誕生、發展的歷史過程,記錄了民營企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所發揮的重要作用,這些檔案資料對於民營企業和社會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但由於多種因素的影響,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檔案管理工作滯後,遠遠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求。加強和完善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已成為檔案部門乃至全社會共同面臨的一項新課題、新任務,必須引起足夠的重視,並採取措施切實加強民營企業檔案工作,才有利於民營企業的健康發展。

一、基本情況

目前,我縣民營企業約60多家,大部分屬於規模以下民營企業。從整體來看,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還處於起步階段,嚴重滯後於經濟發展。民營企業業主檔案意識淡薄,檔案法制觀念薄弱,硬體設施投入不夠等,導致我縣民營企業整體檔案管理水平低下。

二、存在的問題和困難

(一)民營企業管理者檔案意識薄弱。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好壞,決定於管理者對檔案工作的重視程度。由於民營企業均以盈利為目的,精力和資金主要放在生產、經營管理和銷售上,加之檔案作用的滯後性,帶來的經濟效益不明顯。因此大多數企業主檔案意識薄弱,不瞭解企業檔案的重要性及企業檔案工作的具體作法,有的甚至不知道《檔案法》的存在,缺乏檔案法制觀念,對檔案工作沒有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檔案工作的開展。

(二)民營企業檔案管理水平不高。

1、企業缺乏檔案意識。我縣現有民營企業按照規範標準建立檔案的幾乎沒有,即使建立檔案的企業也僅僅是將部分檔案材料初步進行收集保管,或把認為重要的檔案進行初步整理保管,如財務檔案、人事檔案等,但管理分散並未進行集中統一的規範化管理。

2、沒有檔案管理專業人才,企業中的檔案人員多為兼職,工作量大,業務雜,檔案管理員缺乏檔案專業知識,且人員經常變動,致使檔案人員業務素質及其工作方法、工作成效難以適應檔案管理的要求。一些企業、個人僅憑經驗辦事,檔案管理隨心所欲沒有章法,缺乏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

3、民營企業檔案資料面臨流失、洩密的嚴重局面。由於企業法人及其經營管理人員把主要精力和資金投放在生產經營和產品銷售上,對企業檔案管理工作普遍不夠重視,忽視了檔案管理工作,大多數的企業檔案管理存在“無庫房、無裝具、無制度”的“三無”現象,有的企業即使有,也很不全面。檔案分散在各相關人員手中,得不到有效的保管,致使一些檔案資料人為遺失或毀壞,或者平時不注意保管、收集,導致檔案資料的流失;絕大多數民營企業沒有相對固定的檔案人員,一般都未建立檔案管理制度,客觀上造成事無人做、責無人擔;日常形成的原始材料大多數留存在各辦事人員手中,未實行集中統一管理,造成了檔案材料在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等環節上的隨意性;企業生產、產品、研發、經營、銷售等檔案得不到有效的管理,增加了流失、洩密的危險性。

分析造成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發展滯後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民營企業經營者對檔案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檔案部門對民營企業檔案管理工作仍置於次要位置。二是企業自身情況的影響。民營企業經營靈活,規模小,流動性大,從業人員成分複雜,員工素質參差不齊,給企業檔案管理工作帶來一定困難。三是檔案宣傳、制度監管不到位。檔案部門對民營企業在檔案管理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不能及時的瞭解與解決,民營企業在檔案管理過程中發現問題、遇到困難不知找誰解決,致使檔案部門和民營企業在檔案管理工作中很難實施有效的互動和聯絡。

三、對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的建議

(一)加大宣傳,增強民營企業主的法制意識。檔案部門要大力開展《檔案法》和《安徽省檔案管理條例》的宣傳工作,改進宣傳方式和方法,增強民營企業管理者的法制意識,使他們認識到建立和管好檔案的重要意義,認識檔案的潛在效益和長遠價值,從而自覺做好企業的檔案工作,自覺接受監督。

(二)以點帶面,逐步規範民營企業檔案工作。目前我市民營企業數量眾多、規模不一,檔案管理相對滯後,給監管工作帶來諸多不便。建議檔案部門抓重點監管。先在規模較大、技術含量較高的企業試點,規範一批重點企業的檔案工作,及時推廣霍山源牌的經驗,以點帶面,逐步推動民營企業的檔案工作規範化。

(三)立足服務,加強檔案業務指導。民營企業檔案工作是一個新課題,建議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應針對民營企業的特點,創造性的開展工作,把工作的重心轉到服務上來。堅持主動服務,上門指導,協助企業搞好檔案工作。不強求企業檔案機構的級別、設施裝置、人員數量和保管條件,以企業檔案工作的有效開展為最大前提。通過規範建立檔案,維護企業利益,促進企業發展。

(四)相關部門協調一致,形成工作合力。民營企業的檔案管理工作牽涉多個部門,建議檔案部門牽頭,並做好協調工作,加強與經委、商務、工商聯等部門的協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民營企業的檔案管理工作。

民營企業現狀調研報告 篇10

——對CY縣民企融資情況的調查

內容提要:民營經濟是縣域經濟長遠發展後勁之所在。縣域民營經濟在迅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諸多困難,尤以融資困境最為突出。認真研究並尋求民營企業的融資途徑,促進民營企業以及縣域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試圖通過對CY縣部分民營企業的調查,著重分析欠發達縣市民企融資實症,進而找出影響縣域民企融資難的主要原因,並提出了自己的解決這個問題的幾個途徑。

關鍵詞:民營企業;融資;信用

自1997年以來,由於國有企業資產重組、人員分流和產品結構調整,使得國有經濟拉動經濟振興的作用明顯減弱,與此形成對照的是,民營經濟異軍突起,得到了蓬勃發展,成為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增長的主力軍。

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其總量佔到全國GDP的50以上,其中民營經濟既是主要支柱,又是縣域經濟長遠發展後勁所在。縣域民營經濟在發展中面臨著諸多困境,尤以融資困境最為突出,成為制約縣域民營經濟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認真研究並尋求民營企業的融資途徑,促進民營企業以及縣域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CY縣部分民營企業的調查,試圖分析欠發達縣市民企融資實症,進而探索解決問題的合適途徑。

一、民營企業融資實症

本次調查,我們主要採用調查問卷和重點調查相結合的辦法,共走訪調查了30戶民營企業,並選擇了該縣森工、礦業兩大支柱行業的其中6戶經營效益較好、3家經營較為困難的企業作為重點調查物件,這9戶企業20xx年實現利稅3830萬元,佔當年該縣財政總收入的41.9。通過調查,我們認為,目前該縣民營企業的融資情況有以下特點:

1、自有資金少,融資需求強。20xx年末,調查企業實收資本金為1__0萬元,比20xx年增加2040萬元,增長22.4;所有者權益達19797萬元,增長78.2。資產負債率雖由20xx年的57下降到20xx年的54,下降3個百分點,但企業自有資金比率仍然很低,80以上的資金終需通過融資解決。從短期償債能力上看,20xx年末,調查的9戶企業流動比率為1:15、速動比率為0.68,短期償債能力明顯較弱,而流動負債與長期負債的比率卻高達4.1,說明了調查企業主要靠負債經營,尤以流動負債為主,中長期貸款極為有限。

2、融資渠道窄。當前,我國資本市場已形成股票、債券等六大類融資方式,但除少量信貸資金外,民營企業很難通過其他渠道獲取資金。絕大多數民營企業的中長期投資,主要靠非正規、小範圍的集資或股權融資取得。目前該縣9戶企業有的資產過億元,但無一戶上市融資。CYXX鎢製品有限公司曾有上市融資的想法,但最後也是不了了之。目前9戶調查企業的融資渠道主要有銀行貸款、內部集資、企業間相互融資、民間借貸和其它,分別佔69.5、15.8、8.1、5.5、1.1。

3、貸款滿足率低。據調查,該縣民營企業無論在創業初期還是發展期,都主要依賴內部資金。初始資本90以上來自企業主要所有者、創業隊伍以及他們的家庭。調查企業中,貸款餘額只有19119萬元,其中信用社佔51、農行佔24、工行佔19、中行佔6。而在各國有商業銀行的20xx年貸款餘額中,非公有制經濟貸款約佔37左右。20xx年15戶企業向銀行申請了貸款97筆、金額19400萬元,但實際貸款只有8戶、34筆、金額6831萬元,滿足率分別為53.3、35.1、35.2。

4、“貧富”融資待遇差別懸殊。一些效益較好、規模較大、信譽優良的民營企業在貸款滿足率上比較高。如CYXX鎢製品有限公司、江西YS有限公司等企業共申請了21筆貸款,全部得到了滿足,但這部分企業非常少,約佔7.7。而大多數剛剛處於上升階段,即處於創業和啟動階段的企業,信貸資金需求特別旺盛,但其發展前景的不確定性和高收益與高風險並存的狀況,迫使信貸人員慎之又慎,即使符合貸款條件,也難以得到貸款支援。

5、融資期限不能滿足企業的發展要求。在當前融資體系中,對民營企業的貸款期限通常在1年以內。由於投資專案審批制度改革尚未到位,而且銀行擔心長期貸款帶來的風險,目前,銀行很難為中小企業真正開放基建和技改貸款。調查的9戶企業,雖然仍有3935萬元的長期借款,但也是原國有企業轉制後轉貸所至。由此造成了企業不得不採取“短貸長用”的辦法以滿足自身的發展需要,致使許多民營企業錯失了二次創業的良機。

二、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原因

據從民營企業調查和走訪各金融機構所反饋的情況看,目前融資難、貸款難原因突出表現在以下諸多方面:

1、民營企業整體素質相對較差。其一,民營企業管理薄弱,缺乏健全的財務核算制度及相關資料,銀行難以查詢和掌握企業的資產負債、財務經營及信用等方面的真實情況。其二,大多數民營企業起點低,經營規模小,原始積累不多,資產總量偏少,產品檔次不高,技術裝備落後,市場競爭力不強。其三,民營企業數量多,組織形式和佈局十分鬆散,變動性大,銀行難以掌握其具體情況,也導致了銀行的恐貸、懼貸。

2、民營企業負債率高、信用度低。一是負債率較高。所調查企業中,20xx年平均資產負債率為54.4,其中負債率超過60的有8戶,佔53.3,而目前銀行貸款的基本條件之一就是負債率需在60以下,調查中有40的企業未貸到款就是負債率過高所致;二是舊貸未清。逾期現象不少,企業不按期還貸或無能力還貸是銀行拒絕貸款的一個重要原因。據統計,有1/4的企業存在逾期貸款,在申請了貸款又未得到滿足的企業中有80屬於這種情況;三是信用度較低。有些企業申請貸款時想方設法說服銀行,一再保證按期還款,可一旦貸款到手,因害怕代款難,再貸更難,寧可多付利息,就是不願還貸;有的說“銀行的錢是國家的錢,不花白不花,不佔白不佔。”銀行的同志講,由於一些企業賴賬、逃債,幾年來他們向

法院起訴上千起,雖起起勝訴,但收到手的款子卻寥寥無幾。至20xx年底,全縣逃廢債企業達43戶,逃廢銀行貸款3818萬元,佔貸款總額的7.6,企業信用的缺失,銀行貸款更為謹慎。

3、民營企業信用等級較低。調查企業中,只有46.67的企業評了信用等級,其中評為A級以上的只有4戶,佔26.7,A級以下(含無級)的11戶,佔比高達73.3。一是因為“AAA”級要經過各專業銀行省分行以上批,要法語較高;二是目前各商業銀行信用評級均比照大企業標準,且各不相同,對民營企業極為不利,如工行的評級標準中,經營規模一項就佔15分。對於經濟欠發達的偏遠山區縣來說,無論從規模大小、資金實力、抗風險能力等方面,都無法達到這樣的要求;三是由於該縣多數民營企業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報表沒有或未按要求經中介機構審計,銀行不予評級。

4、抵押擔保不足。抵押貸款是我國商業銀行普遍採用的一種貸款制度,只有極少的“AAA”黃金客戶能在授信度內享受一定比例的信用貸款。由於民營企業先天不足的缺陷,符合銀行要求的抵押資產少,又難找合適的擔保物件,經民營企業貸款帶來很大困難。尤其是目前銀行的抵押率的企業因抵押不足,找不到有效擔保而未貸到款,有的因此延誤了發展商機。

5、商業銀行高度集中的信貸管理體制,使基層行無權放貸。在銀行實行信貸許可權集中統一授信管理後,目前,縣級支行一般只有10萬元以下存單持押貸款權,其它貸款都必須報二級分行以上審批,有的行發放新貸款還必須報省分行審批(如中行)。超過5000萬元報總行審批(如工行)。在這種度高集中的信貸體制下,加上銀行對民營企業的偏見,信貸人員為迴避風險和責任,保住“飯碗”,導致“銀行有錢不願貸”和“民企需錢貸不到”現象愈來愈嚴重。因此,儘管目前該縣的存款上升較大,至20xx年存差達31836萬元,但民營企業貸款難的矛盾依然突出。

6、中介服務嚴重滯後。突出表現在貸款抵押物評估、登記等環節多、收費高、適用期短。目前貸款抵押登記分屬土環節多,且評估、登記期限短(一般為一年、不超過二年),收費一般在貸款額的1以上,高額貸款成本使很多企業最終放棄了貸款想。縣內一企業在完成股權改造、成為私營企業後,為擴大規模,與銀行達成意向,將原廠房抵押貸款700萬元,但經詢問房產評估程式及評估費用,因評估費用過高只好作罷。

三、對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的對策建議

十六大報告明確指出,“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援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要充分發揮個體、私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在促進經濟增長、擴大就業和活躍市場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如何支援?怎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民營經濟作用?我們認為當務之急就是要切實解決好制約民營經濟作用?我們認為當務之急就是要切實解決好制約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最大“瓶頸”——融資難問題。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民營企業要強化管理,健全治理結構,提高自身素質。一要注重學習,練好內功,提高經營管理能力,運用現代科學管理方法來治理企業;二要努力調整產業結構,精心打造企業品牌;三要加強資金營運管理,充分挖掘現有資金潛力;四要眼光放運,講求誠信,所謂“有借有還,再借不難”;五要自覺接受銀行有關檢查和監督,健全財務制度,不做假帳、假數字、假報表。政府及主管部門也應鼓勵、引導民營企業以資產為紐帶,根據產業、行業、產品特點和相關性,採取股份制、鬆散型或緊密型的企業集團,壯大企業規模,增強資產集約經營能力,降低經營成本、提高資源配置和資金使用效益。

2、銀行部門要完善信貸管理體制,改進金融服務。儘管有些銀行相繼出臺了一些支援民營企業發展措施,但可操作的東西不多。為此,一要進一步改變對民營企業的偏見,消除信貸歧視,加大對縣域民營企業的貸款力度,只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有市場、有效益、有還本付息能力,就應該支援,並建立優質的民營企業客戶群;二是通過客戶信用狀況記分卡,收集、分析客戶申請表和社會信用調查機構的資料,建立信用識別制度,改進小企業信貸風險管理辦法;三是適當下放貸款審批權,建議銀行改革目前普遍實行的“審貸分離,前後相互制約”的信貸管理體制,實行“誰審批,誰負責收回貸款”審批制度,給基層行一定的民企貸款審批權,並進一步精簡程式,簡化手續;五是進一步發展和完善票據交易業務。四是加快利率市場化改革,給金融機構更大的利率浮動權,使高風險與高效益相對稱,發揮利率槓桿的調節作用,調動金融機構對民營企業的貸款積極性。

3、建立促進縣域民營企業等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門基金。縣域民營企業在快速發展期,如果產品科技含量高、適銷對路、市場前景廣闊,為了擴大生產經營急需融資,但又不能通過貸款等途徑融資,則可以通過成立以促進縣域民營企業發展的專業基金,再以專業基金貸款方式對縣域民營企業進行融資支援。基金的籌措以縣域民營企業的互助金、信用擔保金、財政基金為主要來源。以專業基金貸款方式融資不失為一種幫助縣域民營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的方式。

4、建立縣域民營企業的信用擔保機制。縣域民營企業貸款難的一個重要表現就是擔保難。建立縣域民營企業的信用擔保機制是緩解貸款難的突破口。建立信用擔保機制必須以政府的積極介入為前提,以市場的有效動作來推動。信用擔保機制的建立首先應制定相應的政策和法規,其次建立縣域民營企業多元擔保制度。擔保資金來源應該多元化,主要以財政資金、國有資產不動產、社會性資金等為來源。再次應制定擔保監督機制和風險預警機制。有關部門可和商業保險機構共同出資設立再保險機構,為貸款擔保機構再保險。建立財政貼息機制、為產品確有市場、技術確實先進的小企業提供貼息貸款。

5、建立科學完善統一的民營企業信用等級評定體系。鑑於目前各專業銀行在信用評級方面標準不一,存在重複評估現象,建議設立一個統一、公正的信用評估機構(可由人民銀行信貸徵信部門承辦),來負責民營企業信用等級評定工作,以降低銀行對民企貸款的資訊蒐集成本。同時,在制定民企信用評定標準時,應充分考慮企業貸款規模小、流轉快、週期難以準確測定、逾期可能性相對較高等特點,採取有別於大企業的標準,減少對報表的過分依賴,突出實地檢查。然後根據經營者素質、風險保障能力、償債能力及信用記錄、發展前景等主要指標,實事求是地評價民營企業的信用等級。

6、改善融資環境,為解決民營企業融資難鋪路架橋。隨著民營企業的快速成長,所需資金也日益增大和迫切,只有不斷改善融資環境,開闢融資渠道,才能為民營經濟的發展壯大注入新的活力。為此,建議政府:一要繼續減少行政審批事項,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合理稅負,提高工作效率,對多數民企反映房產、土管以及有關中介部門評估、登記收費過高的現象應予調整,以降低民企貸款成本;二要鼓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引進戰略投資者和風險投資基金;三要立足本地資源優勢,引導民營企業調整產品結構,在特色、傳統產業上做大做強,為企業資產重組、招商引資、包裝上市提供條件;四是協調稅務、工商、銀行、保險、擔保機構等部門在支援民營經濟發展方面形成合力,並加大對逃廢債打擊力度,建立良好的信用環境;五是加強民間借貸監管,基於目前現實,政府應出臺相關保護性政策,引導民間融資健康發展;六是大力發展直接融資渠道,如股權融資、上市融資、專案融資、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和融資租賃等形式,開拓涉外融資。

民營企業現狀調研報告 篇11

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在人力資本中處於最關鍵、最核心的地位,企業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在全球性的經濟危機形勢下,部分中小民營企業的生產經營面臨極大的困境與更大的挑戰,人才的競爭在這種情況下顯得尤為關鍵。為全面掌握市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的現狀,加快民營企業人才隊伍建設步伐,促進全市民營經濟跨越危機,再創新高,年8-9月,市委校會同市經濟商務局對全市156家規模企業中的84家企業就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問題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採取參觀現場、個別走訪、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與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探討。從調查情況看,全市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得到較快發展,與“”期末比,中高階人才在企業所佔比例有所上升,人才引進機制進一步健全,人才培訓工作逐步走上正軌。但與全市工業經濟發展的強勁態勢相比,與周邊縣市和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我市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較大差距,提升我市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素質迫在眉睫。

一、調研所採取的方式及基本情況

本次調研主要採取問卷調查、走訪座談兩種方式進行。對全市156家規模企業中的84家企業進行了企業問卷和個人問卷調查,實際收回企業調查問卷84份,個人調查問卷139份;實地走訪座談了以酒業、三寧化工、奧美、開元化工、今貝生物、天元罐業、白銀紡貿、迅達科技為代表的8家重點企業,召集了企業部分管理人員進行座談。在收回的139份有效個人問卷調查表中,有63份(佔45%)來自於上述8家重點企業。

被調查的84家規模企業xx年完成的主要指標在全市佔據比重比較大,工業生產總值、利潤總額、稅收總額分別為92.51億元、3.8億元、2.55億元,職工總人數為12306人,其中8家重點走訪企業上述三項指標則分別達60.2億元、2.1億元、2.37億元,分別佔84家規模企業的比例為65%、56%、94%;職工總人數達5222人,所佔比例為42%。因此,8家接受走訪和座談的重點企業,作為抽取樣本,對於全市規模企業來說,具有典型的代表性。

二、市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現狀分析

從調查瞭解的情況看,全市規模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包括生產管理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中,懂經營會管理的通用型人才對我市民營企業的發展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各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現狀,特別是人才的引進、培養和管理已成為制約企業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下面,我們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人才的引進

人才緊缺又難以引進。本次調查中,在被問到“貴單位人才工作存在的難點有哪些”時,60%的人認為人才緊缺又難以引進,22%的人認為人才流失嚴重。無論是參與個人問卷調查的各層次經營管理人員,還是參加座談人員普遍反映的人才地域分佈結構,本土人才被任用佔據絕對高的比例,外地人才的引進和使用比例明顯偏低。今貝生物公司則認為高層管理人才特別是產品研發方面的人才引進非常困難,即使引進來後也難以留住。在參與個人問卷調查的139人中,有117人是市人,佔84%,市外省內的有19人,僅佔14%,省外國內的則僅有3人。由此可見,優秀人才特別是外來人才落戶本市企業並長期工作下去的比例非常低,市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本土化特徵非常明顯,人才供求矛盾在全市民營企業中普遍存在,凸現出市民營企業對外來優秀人才引進所面臨的困境。

制約因素:

通過走訪與座談,本市多數民營企業人事主管均認為較多地任用本地人才有利於企業人才隊伍的穩固。這使本地人才任用比例加大的同時,外地人才引進難度加大,優秀人才選拔面狹窄,影響了全市經營管理人才的整體素質。綜合分析139份個人問卷調查,我們發現,影響人才到一個地區,一個企業就業的因素有(見表一):

1、勞動報酬。81%的調查物件認為勞動報酬是吸引人才到一個地區一個企業就業的主要因素,這一因素位居第一,這主要是因為市當前的工資報酬水平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沒有太大吸引力。

2、個人價值的實現和發展空間。71%的調查物件在追求勞動報酬的基礎上,更加註重個人價值的實現和在一個企業的發展空間,以獲得自我滿足感和成就感。

3、企業發展前景。69%的調查物件更加註重長遠利益,比較現實的將自身利益與企業利益結合起來,這更加說明多數外來人才更希望自己的工作相對穩定。

4、當地生活環境。除上述三項因素外,66%的調查者綜合考慮工作環境和生活環境。在走訪座談過程中,多數經營管理人員表示,當地生活環境如:房屋價格、子女就學條件及人文環境等均是外來人才考慮來此就業的重要因素。

5、當地政府和企業對人才的重視和當地文化學術氛圍。58%的調查物件認為當地政府和企業對人才的重視非常重要,25%的調查物件則認為當地文化學術氛圍也是值得考慮的一個因素。通過比較分析,充分說明,外來人才來市就業的考慮因素已從單一的經濟利益向綜合利益轉變,當地的工作、生活配套環境已是優秀人才引進考慮的另一重要因素。

(二)人才的培養

通過問卷調查與走訪座談,各企業培養人才的方式主要是人才培訓,當前各企業人才培訓的現狀如下:

1、培訓反映較為滿意:問卷調查顯示,調查物件普遍認為企業對人才的培訓是比較重視的,針對企業的培訓,認為比較滿意的達到60%,其中,16%的人認為非常滿意,44%的人認為較滿意。還有35%的人認為一般,認為不太滿意的則僅有5%(見表二)。三寧公司、迅達科技等受訪公司均認為對本企業員工的學歷培訓、業務培訓等抓得非常到位,員工對此也有高度認同感。

2、企業效益對人才培訓投入力度影響較大。問卷調查顯示,生產規模較大、發展勢頭較旺、發展前景較好的企業與規模較小、發展後勁不足的企業相比較,對企業人才的重視程度也不盡相同(見表三)。重點走訪座談的8家企業無論是培訓人數還是培訓經費,佔84家企業的比重都很高。通過對xx年、xx年和上半年的資料比較,在培訓人數上,二者之比分別為43%、55%、50%,且呈現逐年遞增態勢;在培訓經費投入上,二者之比分別為87%、79%、67%,投入力度相對比較平衡。

3、培訓方式較為單一。問卷調查顯示,企業對經營管理人才的培訓方式多采取內部專業技能培訓,佔71%的比例,採取集中參加培訓機構組織的培訓的方式佔49%,其他如學歷培訓佔4%,海外考察學習則僅佔0.7%(見表四)。

4、培訓需求沒有得到很好的滿足。表四顯示,71%的調查物件參與過內部專業技能培訓,其他培訓方式和培訓內容則較少。問卷調查中,針對“對自己最需要加強的素質和能力”這一問題,70%的人認為需要加強管理知識及技能,35%的人認為需要加強領導藝術,30%的人認為需要加強法律法規及政策水平,29%的人認為需要加強對本行業包括新技術發展預見能力的培養,27%的人認為需要加強創新能力培養,25%的人認為需要加強市場經驗,還有16%的人則認為需要加強對決策能力、知人善任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培養,這充分說明,參與調查的經營管理人員能清醒認識到自身能力與從事的工作存在的差距,對管理知識、領導藝術、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等知識非常渴求,當前企業進行的培訓內容針對性不足,尚不能滿足人才培訓的多樣化需求(見表五)。

(三)人才管理

1、人才結構不夠合理。在問卷調查中,32%的人認為企業人才工作的難點主要在人才結構不夠合理。根據抽樣彙總資料顯示,高學歷、高職稱人才比例偏低,年輕人才比例偏低,部分企業尚未建立人才梯隊結構,老中青搭配比例失調,崗位輪換和替補現象非常難等等(見表六)。

其一,具有高學歷人才比例偏低

所調查的84家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學歷多集中在中專與高中以下這一層次,所佔比例為48%,專科學歷所佔比例為36%,本科學歷所佔比例為15%,研究生及以上學歷所佔比例僅為1%。特別是中層以下管理人員中,學歷結構一般集中在專科、中專及高中以下學歷,且佔管理人員總數的比例分別為32%、44%,在企業有限的經營管理崗位中,低層次的管理人員佔據非常高的比例。

其二,具有高職稱人才比例偏低

所調查的84家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中,高階、中級、初級、初級以下職稱所佔比例分別為11%、25%、55%、9%,初級職稱所佔比重最大,高階職稱比例則比較偏低。

其三,年輕人才比例偏低

從所調查的84家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的年齡結構看,30歲以下的人員所佔比例僅為19%,而30-40歲和40-50歲這兩個年齡檔次的人員所佔的比例則分別為41%、36%,經營管理人員的年齡普遍偏大,年輕有為的人才還沒有形成全市經營管理人員的主流,尚需要逐步擴大這一比例。

2、企業缺乏人力資源戰略規劃

問卷調查中,“企業在人才資源開發中存在的主要問題”34%的人認為是人才政策不多,也不夠優惠,優秀人才落戶政策不夠吸引人,比如:住房補貼。這使部分企業沒有形成長遠的人力資源規劃,對人才政策的制訂走一步看一步,隨意性較大。具體表現在:一是沒有建立梯進式的人才隊伍結構,使企業經營管理人才老中青搭配不協調,出現老的退休了,年輕的接不上等斷層現象;二是崗位設定基本是1:1的比例,一個螺絲對一個眼,一旦出現因病因事或辭職等情況,沒有替補人員,這主要是因為企業內輪崗制度沒有建立健全;三是對人力資源的開發僅限人事管理,並沒有對新引進人才進行專業的職業生涯設計,使新引進人才不清楚公司在任用時的真實意圖,從而容易因工資報酬、工作環境、自我價值的實現等因素影響失去留下來的信心;四是企業在用人機制方面比較死板,僅依靠管理制度對人才加以約束,沒有靈活的管理機制,不能體現人本化的人才管理體制。

三、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對策探討

通過調研,調研課題組一致認為,要解決民營企業在人才引進、培養、管理三個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離不開當地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的支援與關心,民營企業的經營管理人才隊伍建設更需要政府及職能部門來努力構建適合優秀人才的引入機制與成長環境,更需要民營企業充分發揮主體作用,轉變觀念,創新方式與方法來促進更多地優秀人才引得進,留得住,最大限度的發揮其價值。只有雙管齊下,才能構建高素質的民營企業經營管理人才隊伍。

當前市正在著力打造“新興工業強市、濱江宜居城市”,市委也明確提出了啟動“多名企業家培訓工程”,打破身份、行業、地域和所有制限制,以優惠條件引進各類人才到幹事業的指導意見,這對優化民營企業的發展環境有很強的促進作用。為此,政府及其職能部門的首要任務就是為民營企業的人才引進、留用和發揮價值創造良好的條件。

(一)完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優化人文環境和生活環境,吸納人才

市作為縣級城市,無論是硬體設施、軟環境還是生活水平等跟沿海發達城市相比都存在很大差距,因此,完善人才引進優惠政策,重在體現優惠二字,才能對就業者產生很大的吸引力。

建議一,要在人才落戶政策上體現優惠。要有針對性地對引進的優秀人才在學歷津貼、安家落戶費用、住房、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方面給予補貼。同時,幫助解決子女上學問題,給他們以當地居民的同等待遇,消除他們的後顧之憂,鼓勵他們在民營企業安心創業,做出成績。

建議二,加強當地休閒娛樂、文化設施等建設。在加強城區休閒廣場建設的同時,要在企業相對比較集中的地方,努力為企業員工修建休閒廣場,其經費可以由市財政拿出一部分,其餘由各企業分攤,為企業員工提供一個良好的人居環境。這一點可以借鑑“三寧新村”建設模式,在生活小區內設立餐飲、休閒、娛樂等一條龍服務。同時,加強當地文化市場建設,將新華書店、圖書館等文化基地既建成滿足全市居民需要的精神園地,也建成適合企業員工充實自我的發展園地。

建議三,加快廉租住房建設。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由政府負責,開闢一塊空地專門修建一個優秀人才生活小區,其經費可以由各企業按進駐人員數量交納租金後入住,既解決了企業的後顧之憂,也解決了優秀人才的後顧之憂,更方便了入住人才小區的企業員工相互進行交流與溝通,為引進的優秀人才良提供良好的居住環境,在全社會營造了濃厚的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氛圍。

建議四,加快建立企業用工與人才就業雙向選擇資訊,為企業與人才的雙向選擇服好務。

建議五,著力解決年輕人才婚姻問題。團市委、市婦聯這樣的組織及團體要多組織一些活動,為年輕人才牽線搭橋,使年輕人才能紮根。

(二)著力完善培訓機制,培養人才

員工培訓作為企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一個主要內容, 對全體員工知識與技能的更新和提高、創造力與創新精神的發掘和培養、行為準則與責任意識的規範和強化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培訓, 一方面可以改變員工的工作態度, 增長知識, 提高技能, 激發員工的創造力和潛能, 更好地為企業服務; 另一方面也增強了員工自身素質和能力的提高, 提高了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因此, 民營企業應建立起規範的培訓開發體系, 根據員工的特長和企業的需要制定相應的培訓計劃, 不斷更新員工的知識, 提高員工的能力。同時還應積極推行通才計劃, 通過培訓等方式讓技術工人一專多能、專業人員知識複合和技能化, 挖掘每個人的潛力來促進整體素質的提高。

一是通過“產學研”結合,鼓勵本地企業與各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結合,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優勢資源,利用我市現有的校企合作優勢,採取開展科技服務,承擔科研專案等方式,努力培育企業自主研發能力,提高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的專業水平。

二是開展管理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訓工作,提升民營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企業家團隊和中低層管理人員的能力。許多中小企業家和管理人員希望通過繼續學習來提升自己能力,但是由於時間精力等原因,無法到遠距離的著名高校接受學習。因此,市委市政府應著力整合教育培訓資源為地方企業服務。建議先對產值過5億元的企業定期舉辦企業經營管理人員培訓班,面向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開展管理知識和技能等方面的一些培訓,發揮以點帶面的效應。也可以聯合高等院校開展高層次管理培訓,把繼續學習移植到企業家門口,既為企業培訓提供了便利條件,也為企業節約了培訓成本,推動全市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向縱深發展。

三是把企業文化的滲透作為常規性的工作。企業文化培訓是員工瞭解和接受企業價值觀的最直接方式。經營管理人才是企業內的中流砥柱, 他們的個人價值觀與企業價值觀是否吻合, 將直接影響工作效率。因此, 通過企業文化的傳播與滲透, 認同企業價值觀, 逐步使之改變成有利於工作的心智模式, 應是人才培訓的關鍵一步。

四是用科學的工作方法指導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由於企業經營管理人才擔任著“教練”的職能, 他們是下屬工作中的發令者和指導者。知識、技能都是不斷變化的, 除了定期不定期對其進行知識、技能培訓外, 還必須教會其學習的方法, 以實現知識與技能的不斷更新。要強化對經營管理人才的公關能力進行培養與訓練, 因為在工作中, 他們是各部門工作的協調者。沒有良好的溝通與協調能力, 必定無法勝任經營管理工作的“教練”職能。可以組織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參加一些拓展強化訓練, 來提高並完善這方面的能力。

(三)制訂人力資源戰略規劃,管好人才

隨著民營企業的不斷髮展, 員工人數也相應增加,如果不制定企業人力資源的中長期規劃, 將使人力資源管理的成本持續增高, 這勢必會影響到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這就需要民營企業著眼未來, 分析企業的內外部變化以及企業對人力資源的需求, 弄清楚企業現有的人才隊伍狀況,今後需要多少人才, 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是自己培養還是通過外部引進等問題,在選人、育人、用人、留人等環節,根據自身的發展戰略, 制定出系統的人力資源戰略規劃。建議市年工業總產值過億元的大中型企業設定單獨的人力資源工作部門,專司人力資源的開發與管理。同時,企業必須幫助員工認真做好職業生涯設計,使公司的發展始終能與員工的個人發展規劃保持同步,確保企業人才的穩固。

(四)建立健全激勵機制,留住人才

物質激勵是最基本的激勵手段, 也是當前企業員工最為看重的。通過本次調查,當前企業員工首位的需要是工資報酬, 同時也比較看重精神激勵。企業管理者應綜合運用物質激勵和精神激勵, 把握好激勵的時效性, 看準火侯、抓住時機進行激勵。

一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要從吸收、用好、留住人才三個環節入手,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克服用人唯親的狹隘觀念,鼓勵企業出資者與經營者相對分離,以事業留人,以環境留人,以感情留人,集聚更多的優秀人才到民營企業貢獻才華,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二要進一步改進和完善分配製度,按照績效掛鉤、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原則,積極推進職業經理人年薪制。要大膽進行允許技術入股並參與分配的嘗試,最大限度地調動技術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在民營企業的技術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在分配上,要拉開檔次,以激勵員工努力提高勞動技能。對業績突出的企業經營者、職業經理人、技術骨幹除增加薪金外,還應當給予相應的股權或期權獎勵。

三要在抓好物質激勵的基礎上,拓寬精神激勵的內容,在實施精神激勵時, 形式也應新穎多樣, 如大會口頭表揚、發獎狀、榮譽證以及交心談心、感情交流、通令嘉獎、做事蹟報告、分配有吸引力的工作, 派出進修、外出參觀旅遊等,激發員工的自我成就感。以形成“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良好氛圍, 使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在“工作有動力、幹事有舞臺、利益有保障”情況下發揮個人的最大潛能, 為企業做出最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