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愛好/列表

解讀寶寶的最佳營養餐

人體的生長,取決於所吃的食物質量,因此,若想讓寶寶長得高,各種營養素都要均衡。

解讀寶寶的最佳營養餐

1.飲食平衡

人體的生長,取決於所吃的食物質量,因此,若想讓寶寶長得高,各種營養素都要均衡。每天保證吃入食物的種類有10~15種,一定比一天只吃三五種獲取的營養要豐富。

2.鈣質充足

鈣是骨骼成長的基礎。骨骼得不到充足營養,當然無法正常生長,更別提長個兒了。

推薦:

含鈣較多的食物:奶製品、雞蛋、魚類、貝類、豆腐及豆類等。食物中含有維生素D、維生素C、乳糖等都有助於鈣的吸收利用。

建議:1~2歲寶寶,每日飲牛奶400~500毫升。

3.蛋白質天天有

生長髮育期的寶寶,對蛋白質的需求量比成人高得多,如供給不足便會影響長個兒。

此外,膠原蛋白和黏蛋白也是構成骨骼的有機成分。

推薦:雞肉、牛肉、魚蝦肉、雞蛋、牛奶、豆腐都富含蛋白質。

菱角是我們生活中常見的菜式,在普通的瓜果蔬菜中,貌不出眾的菱角並不能夠引起我們的關注,很多人在市場買菜的時候也會直接忽略它的存在。原因太簡單了:紫黑紫黑的外表看起來就不討喜,何況吃的時候還有剝殼,剝了殼的看起來也不招人喜歡,吃它還不如另外挑個青翠討喜的青菜呢。不過,營養專家告訴我們,雖然菱角看起來是灰撲撲的不起眼,但是常吃菱角卻能幫助我們預防感冒。不想鼻涕蟲找上你吧,那就學著吃吃菱角吧。

增強抵抗力預防感冒

中醫上認為菱角具有調理脾胃、安定心神、除煩止渴的功效,與當歸、黃耆、杏仁或蔥等一起燉煮成藥膳,可健脾強身、增強抵抗力,這次我們請到養生料理專家郭月英,教大家如何將菱角入膳,來增強抵抗力,以預防感冒。

4.鐵、鋅、銅不可少

人體對它們的需求量雖然不大,但它們卻是不能缺的.,如果缺了它們,寶寶會出現各種問題。缺鋅的寶寶,見什麼都沒食慾。鐵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必需物質,銅是合成血紅蛋白的催化劑。食物中供給鐵、銅若是不足,必然使血紅蛋白合成受阻,生長髮育、智力發育、免疫功能等均會受到影響,寶寶可能經常生病。

推薦:

含鐵豐富的食物:動物肝臟、牛肉、羊肉、蛋黃、魚、紅小豆、菠菜。

含鋅豐富的食物:動物肝臟。

含銅豐富的食物:豬肝、豬血、蝦、蟹、貝類。

5.新鮮蔬果不可缺

新鮮的蔬菜水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的。維生素A、C能使寶寶具有正常的抵抗力。

推薦:

蔬菜類:白菜、胡蘿蔔、黃瓜、青椒、萵筍、番茄。

水果類:橘子、香蕉、梨、蘋果、葡萄、桃、杏、西瓜。

2、主食:清香白米軟飯

長個套餐內容:主食+葷菜+蔬菜+湯羹+點心

主食:清香白米軟飯

提醒:1~2歲的寶寶正從“厚粥爛飯”過渡到“軟飯”階段,需要一個漸進的過程,不能一下子和成人吃同樣質感的米飯,這樣更有利於寶寶的消化與吸收。

3、葷菜:滑溜三色魚蝦丸

原料:蝦仁50克、淨鱸魚肉100克、雞蛋3個、菠菜葉50克

調料:鹽、澱粉、蔥、姜、鮮湯、食用油

製作方法:

1.蝦仁、魚肉用水沖洗乾淨,備用。菠菜用少量水煮爛,碾成泥,備用。把蔥姜放入碗中,加適量水揉捏成蔥姜水,備用。

2.將蝦仁放入食品粉碎機中,加入鹽、蛋清、蔥姜水、澱粉攪拌成蝦膠。

3.將魚肉放入食品粉碎機中,加入鹽、蛋清、蔥姜水、澱粉攪拌成白色魚膠,然後取出一半白色魚膠,加入菠菜泥繼續攪拌,做成綠色魚膠。

4.將蝦膠和兩色魚膠分別在水鍋中做成丸。

5.鍋中加適量鮮湯、食用油,倒入做好的魚、蝦丸,燒開後加適量水澱粉勾芡。

特點:色澤鮮豔,口感柔滑。

製作提示:

1.在湯汁中加入少許牛奶,能使口味更柔和,更適合低齡寶寶的口味。

2.魚蝦丸的大小可根據寶寶的年齡、口型大小、咀嚼能力做成不同大小和形狀。

3.做魚蝦丸時,鍋裡的水溫不宜過高,以免魚丸受熱不均,質感參差不齊。

4、蔬菜:上湯燴蔬絲

原料:胡蘿蔔25克、萵筍50克、山藥25克

調料:鹽、食用油、澱粉、鮮湯

製作方法:

1.將胡蘿蔔、萵筍、山藥分別洗淨、去皮,切成細絲。

2.鍋內加適量鮮湯、少許食用油,燒開後倒入各色菜絲。

3.煮開後加少許鹽,用水澱粉勾薄芡。

特點:口感爽脆,色澤誘人。

製作提示:

1.製作蔬菜時勾芡能減少蔬菜中營養成分的流失。

2.1~2歲寶寶食用時,可將絲再切成小粒後烹調,使寶寶更容易入口咀嚼。

5、湯羹:枸杞海蔘雪花羹

原料:海蔘100克、雞蛋1個、枸杞少許

調料:鹽、澱粉、蔥花

製作方法:

1.海蔘去內臟,用水沖洗乾淨,切小粒,焯水備用。枸杞用溫水浸泡後備用。

2.鍋內倒入清湯,加入海蔘,燒開後加適量鹽,然後用水澱粉勾薄芡,慢慢倒入打散的雞蛋,同時用湯勺推動湯汁。

3.撒入蔥花和幾粒枸杞煮開即可。

特點:口感醇厚,色彩繽紛

製作提示:

1.湯汁勾芡能使鮮湯和原料充分融合。

2.海蔘焯水能去掉其中的異味和雜質。

TAG標籤:解讀 寶寶 營養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