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好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愛好/列表

小班開學育兒知識

即將開學了,寶寶不願意上幼兒園怎麼辦?面對寶寶的“回園綜合症”,新生的“入園分離焦慮症”家長該如何解決呢?下面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相關小班開學育兒知識,希望大家喜歡。

小班開學育兒知識

  小班開學育兒知識:開學準備篇

1、帶寶寶參觀幼兒園

入園前你最好常帶寶寶在幼兒園附近玩耍,使寶寶逐漸喜歡幼兒園環境,如有可能還可以帶寶寶去看他所在班級的環境、牆飾、玩具、睡眠環境、床、盥洗室、如廁的地方、戶外活動場所(大型玩具)等,這樣,寶寶會對“幼兒園”有直觀的美好感受。

2、多講幼兒園的趣事,描述幼兒園老師的“好”

父母提前給寶寶講幼兒園的有趣故事,令寶寶產生“神往”之感。比如,上幼兒園可以認識新朋友,可以跟老師學唱歌跳舞,可以玩各種玩具,參加各種有趣的活動等等。全家人高興地談論上幼兒園的事,並模仿遊戲、上課的情景。家長可以在家中佈置一個類似活動室一角的環境,與寶寶輪流扮老師和幼兒。當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千萬不要用幼兒園老師來嚇唬寶寶,以免給孩子造成心理壓力,從心裡產生對老師的恐懼感。當然,也不要過分誇張幼兒園生活的美好,以免給寶寶造成錯覺,入園後容易產生心理落差,影響寶寶的情緒。

3、教寶寶學會交朋友

進入幼兒園過集體生活是寶寶從自然人轉變成為社會人的第一步。入園前應儘量讓寶寶與左鄰右舍年齡相近的寶寶一起玩,建立良好的同伴關係,將來上幼兒園時會更適應。入園後,父母可以利用接送時間,主動認識本班的一個或者幾個小朋友,鼓勵寶寶們在一起玩,分散分離焦慮,讓寶寶儘早融入群體生活。另外常帶寶寶做戶外運動、參與遊戲,這對寶寶早期熟悉不同的環境和克服對陌生人的害怕大有裨益。

4、培養寶寶的規則意識

規則意識的建立與寶寶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日常生活中的作息規律、遊戲中的規則以及家長對待寶寶的獎懲原則等,都可以使寶寶從中學習和發展規則意識。家長是寶寶模仿的第一個物件,因此家長的行為非常重要,像長時間看電視、上網等不良習慣都會讓寶寶關注並且模仿;另外家長一定注意不能講髒話,或者愛訴諸武力解決家庭矛盾,因為這些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到寶寶。

  小班開學育兒知識:戶外安全篇

一、教育幼兒不要倒滑滑梯

1、告訴幼兒,倒滑滑梯時,頭部先著地,這樣滑下來的一切衝力就都由頭部承擔,再加上和地面的猛烈撞擊,重則會引起腦震盪,輕則會擦破頭皮引起大量出血。

2、告訴幼兒,小孩的骨組織比較柔軟,在外力的作用下發生變形。幼兒倒滑滑梯,會對頸椎產生猛烈的擠壓,可能引起椎骨的變形,影響生長髮育,建議可用骨骼模型演示給幼兒看。

二、教會幼兒正確玩鞦韆的方法

1、要保持中心穩定,並儘可能將重心後移。因為鞦韆在空中蕩起來時,如果中心不穩就可能又甩出去的危險。教師可進行示範講解。

2、坐在鞦韆上時,雙手要緊抓鞦韆的繩子,只要繩子不斷就很安全。

3、觀看別的幼兒盪鞦韆時,要學會躲閃,不要被鞦韆撞到。

4、幼兒在玩鞦韆時,教師要在旁邊密切注意幼兒的動向,以防疏忽脫手而摔傷。

三、教會幼兒安全過馬路

1、教幼兒認識人行橫道線:人行橫道線是馬路上的一個標誌,是專門供行人和自行車過馬路的地方。所以,不是從任何地方都可以穿到馬路對面去的,只有人行橫道線才能穿過去。

2、向幼兒介紹紅綠燈的作用。要讓孩子知道紅燈停、綠燈行;過馬路的時候要前後左右看看,看見車輛,行人就要讓道。

3、給幼兒簡單講講馬路的作用:馬路是專供各種車輛和人走的地方,不可以在馬路上停留或玩耍,否則既會影響車輛的正常通行,又會造成車禍,輕則殘廢,重則喪命。

四、戶外活動安全注意要點

1、教育幼兒活動前衣著整齊,衣服束在褲子裡並繫緊鞋帶,以防摔跤。

2、教育幼兒懂得安全要點,明白什麼是危險並說明防範措施。

3、教導幼兒正確運用活動器具以自制玩具。

4、教導幼兒不在擁擠、有坑洞、潮溼等場地進行活動。

5、教育幼兒遊戲中不可隨意藏入無人照顧的地方。

6、教育幼兒在遊戲中勿推擠、拉扯、互丟東西。

7、玩繩子時,教育幼兒不可將繩子套住脖子。

8、玩爬網活動,要求幼兒攀爬時要雙手抓牢,不推別人。

五、與大人走散或迷路時注意要點

1、乘車前應先吃暈車藥,以防暈車。

2、乘車時應排隊上車,不推不擠。

3、乘車時注意拉好扶手,防止車輛轉彎時摔跤。

4、在車上看見有小偷在你身邊偷別人東西時,不要大聲喊叫,應迅速告訴售票員或司機叔叔,請他將車直接開到公安局,或者輕聲告訴被盜者,以防小偷傷害小朋友,不過要記住,一切動作要迅速完成,不要讓小偷察覺。

  正確的育兒方法

1、正確的健康安全責任觀。

每一個家長都有一個自始至終的責任,那就是保護孩子的健康安全。但是保障孩子健康並不是吃東西越乾淨越好,越營養越好;保護孩子的安全也不代表限制孩子的行動自由,這裡不許動那裡不許做。家長應該辯證的對待孩子的健康安全。

在健康方面不要為了保暖給孩子穿過多的衣服,適當就可,偶爾受點涼有利於孩子抵抗力和適應力的提高。吃東西不要太精太乾淨太營養,按照年齡段發育規律適當多吃一些雜糧,也用不著這裡消毒那裡消毒,生怕孩子生病,其實孩子適當接觸一些微生物有利於免疫力的提高;在安全方面要鼓勵孩子充分探索世界的行為,同時預見性的防止孩子不安全的因素髮生。孩子想碰垃圾筒時,就給他買個新的乾淨的,裡面放些乾淨的紙讓他翻;想動拖把時,也買個小一點乾淨的,全當是孩子的`玩具;鼓勵他自己搬椅子自己拿碗,只是在後面跟著看他,準備在出現危險的第一時間出面保護他。

不管孩子多大,家長應該做的事情是:第一步是提醒,告訴孩子你做這個事情可能會有這樣的危險情況;第二步預防,就是跟在孩子身邊密切的關注他實踐的過程,如果可能有危險的話,預防性的擋住危險發生。

2、著重培養孩子的方法和習慣,提高相關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家長不僅要告訴孩子“是什麼”,還要告訴孩子“為什麼”,更要告訴孩子“怎麼辦”。我們很多家長只注重讓孩子認字、學這學那,實際上知識告訴孩子“是什麼”,比如學習認識字,只知道這個字怎麼讀,代表什麼,至於為什麼是這樣的,家長不太重視,如何培養孩子認字的興趣,告訴孩子認字的方法,讓孩子自己去認識字,家長就往往更忽略了。而後者,正是方法習慣的培養問題,這比知識教育更重要,正所謂“授之與魚,不如授之與漁”。

方法的培養與習慣的養成,是整個育兒過程的核心,目的是培養孩子的適應環境的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孩子的適應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實際上就是要孩子儘早接觸各種環境,並認識思考各種問題,動口動手解決問題。

(1)按照小孩的發育規律,越早教育越好。也就是說,家長要重視早教,重視開發孩子的智力,培養孩子的方法和習慣。不少家長對幼兒期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缺乏認識,認為上國小後才是教育的開始,這是落後的觀念。

(2)全面培養,而不能片面培養。大部分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上存在著重知識技能(只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與智力發展),只告訴孩子“是什麼”,不告訴孩子“為什麼”、“怎麼辦”,忽視孩子的方法需求、心理需要、良好的性格和品德、行為習慣的培養,這是片面的素質教育觀。

(3)不能包辦代替,一定要孩子自己體驗感受。很多家長對孩子過分溺愛嬌縱,過度保護,樣樣事情包辦代替等等,個個都是毫無勞動技能的“小皇帝”、“小公主”。


TAG標籤:小班 育兒 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