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師資格證

最新公共營養師職業技能公式彙總

公共營養師職業技能需要學習的公式比較多,下面小編就為大家收集彙總了以下最新公共營養師職業技能公式,希望可以為您的學習帶來幫助!更多內容請關注應屆畢業生考試網!

最新公共營養師職業技能公式彙總

  第一章膳食調查和評價

第1節 食物攝入量調查:24小時回顧法,膳食史回顧法,記賬法,稱重記賬法

1.(1)個人人日數=早餐餐次總數×早餐餐次比+中餐餐次總數×中餐餐次比+晚餐餐次總數×晚餐餐次比

(2)全家總人日數=所有在家用餐個人的人日數之和(P5)

2.(1)家庭每種食物實際消耗量=食物結存量+購進食物總量—廢棄食物總量—剩餘總量

(2)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種食物攝入量=實際消耗量÷家庭總人日數

(3)食物中某營養素含量=[食物量(g)÷100×可食部分比例]×每百克食物中營養素含量

(4)家庭某種營養素的總攝入量=家庭攝入所有食物中的營養素的量的累加

(5)平均每人每日某種營養素攝入量=家庭某種營養素攝入量/家庭總人日數(P25)

3.標準人:60Kg成年男子、輕體力勞動、能量供給量10.03MJ(2400Kcal)

(1)標準人日=標準人係數×人日數(P26)

(2)標準人的平均每日某營養素攝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營養素攝入量/混合係數

第二節 膳食調查結果的計算與評價

:推薦的每日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 EAR:平均需要量DRIs: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RNI:推薦攝入量 AI:適宜攝入量 UL:可耐受最高攝入量RNI=EAR+2SD

5.供能比=能量攝入量/總能量×100%

(1)蛋白質供能比:蛋白質攝入量×4/總能量攝入量×100%

(2)碳水化合物供能比:碳水化合物攝入量×4/總能量攝入量×100%

(3)脂肪供能比:脂肪攝入量×9/總能量攝入量×100%(P40)

6.提供能量百分比=各類營養素提供能量÷能量總和×100%

7.根據DRIs,來自蛋白質的能量應占10%~15%;來自脂肪的能量佔20%~25%;來自碳水化合物的能量佔55%~60%(P43)

8.(1)家庭平均每人每日每種食物攝入量=實際消耗量(g)÷家庭總人日數

(2)混合係數=(家庭成員1標準人係數×人日數+家庭成員2標準人日數×人日數+„)÷全家總人日數

(3)標準人的每日每種食物攝入量=平均每人每日各種食物攝入量÷混合係數(P45)

9.(1)在家庭中,平均每人每日某營養素攝入量=個人某種營養素總攝入量÷個人人日數

(2)標準人的平均每日某營養素攝入量=平均每人每日某營養素攝入量/標準人係數(P46)

  第二章人體營養狀況測定和評價

第一節 人體體格測量

1.人體密度D=c-m×(log皮褶厚度值)

2.人體脂肪百分含量:BF%=(4.95/D-4.50)×100%

3.上臂肌圍(cm)=上臂圍(cm)-3.14×三頭肌皮褶厚度(cm)

4.上臂肌面積(cm)=[上臂圍-3.14×三頭肌皮褶厚度(cm)]2÷(4×3.14) (P78) 2

第三節 營養不良的症狀和體徵判別

:蛋白質-能量營養不良

UL:可耐受最高攝入量

AC:全血谷胱甘肽還原酶活力系數(維B2缺乏的診斷標準)

  第三章 營養諮詢和教育

第一節 營養諮詢:

體力活動水平測評

(1)運動量=運動強度×運動持續時間×運動頻率

(2)運動強度:以功能的百分數來表示,包含一個相對於個體運動水平的度量。可根據心率、自覺疲勞度(RPE)、最大吸氧量(V來確定。

第二節 營養教育

(1)CFU菌落形成單位

(2)MLs重金屬在食品中的限量值,一般以mg(金屬元素)/kg(食品)表示。

  第四章 膳食指導和評估

第一節 營養和食物需要目標設計

膳食中脂肪需要(g)=全日能量參考攝入量(kcal)×脂肪佔總能量比重(30%~35%)÷脂肪的產能係數9(kcal/g)=全日能量參考攝入量×30%÷9(P253)

膳食中碳水化合物參考攝入量(g)=全日能量參考攝入量(kcal)×碳水化合物佔總能量比重(56%)÷碳水化合物的產能係數4(kcal/g)=全日能量參考攝入量×56%÷4

主食數量=膳食中碳水化合物目純量÷某種食物碳水化合物的百分含量

兒童巨集量營養素的供能比例:蛋白質佔14%,脂肪為30%,碳水化合物為56%。

AAS:氨基酸分=被測食物蛋白質每克氮(或蛋白質)氨基酸含量(mg)/參考蛋白質每克氮(或蛋白質)氨基酸含量(mg)×100(P290)重量保留率:WRF(重量保留因子)%=烹調後食物的質量(g)/烹調前食物的質量(g)×100%

VRF:營養素保留因子 的兩種計算方法:

AR(表觀保留率)%=烹調食物中某種維生素含量/食物原料中該維生素含量(乾重)×100%

TR(真實保留率)=(烹調食物中某種維生素含量×烹調後食物的質量(g))/(食物原料中該維生素含量×烹調前食物的質量(g))×100%

  第5章 食品營養評價

能量(cal)=4×蛋白質(g)+4×碳水化合物(g)+9×脂肪(g)+3×有機酸(g)+7×乙醇(酒精)(g )+2×膳食纖維(g)(P318 )

能量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能量值/能量推薦攝入量(P337)

營養素密度=一定量食物提供的營養素含量/相應營養素推薦攝入量

食物營養質量指數(INQ)= 營養素密度/能量密度(INQ=1或>1表示營養質量合格,INQ<1表示食物提供營養素的能力小於提供的熱能)

蛋白質真消化率(%)=氮吸收量/食入氮= (食入氮—(糞氮—糞代謝氮))/ 食入氮×100%(P345)

經消化校正後的氨基酸評分(PDCAAS)公式如下

PDCAAS =氨基酸評分 (AAS)×真消化率 (TD)

蛋白質利用率指標:

蛋白質功效比值(PER)= 試驗期內動物增重體重 (g)/試驗期內蛋白質攝入量(g) (P346)

蛋白質生物價(BV)=氮儲留量/氮吸收量×100

*注:氮儲留量=攝入氮-(糞氮-糞代謝氮)

氮吸收量=氮吸收量-(尿氮-尿內源氮)

蛋白質淨利用率(NPU)%=生物價×消化率

=氮儲留量/氮吸收量×氮吸收量/食物氮 O2max)和代謝當量(MET,1MET=1kcal/h/)

=氮儲留量/食物氮

相對蛋白質值(RPV),淨蛋白質比值(NPR),氮平衡指數(NBI)

血糖生成指數:

食物血糖生成指數(GI),血糖生成負荷(GL)

GI= 含50g碳水化合物試驗食物餐後2h血糖應答曲線下面積(AUC)/等量碳水化合物標準

參考物餐後2h血糖應答曲線下面積(AUC)×100(P365)

GI大於70的為高GI食物 ,55~70為中GI食物,小於55為低GI食物

GL=食物GI×攝入該食物的實際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含量(g)(P358)

GL>20為高GL食物;11~19的為中GL食物;<10的'為低GL食物。

脂肪酸比例:

脂肪酸佔脂肪百分比(%)=食物脂肪酸含量(g/100g)/食物總脂肪含量(g/100g)×100%(P366)

  第6章 攝取營養管理和干預

人群基本資料的計算與分析

構成比=某一組成部分的數值/同一事物各組成部分的數值總和×100%(P435)

相對比= 甲指標/乙指標,也可用百分數表示(×100%)率=某現象實際發生的例數/可能發生該現象的總人數

發病率=一定時期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數/同期暴露人口數×k

患病率=特定時期某人群中某病新舊病例數/同期觀察人口數×k

年平均患病率=年內患病總人數/年平均人口數×k

  第二章 醫學基礎

1)前半歲體重(kg)=出生體重(kg)+月齡×0.6,後半歲體重(kg)=出生體重(kg)+3.6+(月齡-6)×0.5 P39

2)兩歲內乳牙數=月齡-6 P41

3)2歲至青春前期,體重(kg)=年齡×2+7(或8);身高(cm)=年齡×7+70 P42

  第三章 營養學基礎

1)1kcal=4.184kJ 1kJ=0.239kcal

1000kcal=4.184MJ 1MJ=239kcal P60

2)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三種產能營養素在體內氧化實際產生能量,即“生理卡價”則

為:

1g碳水化合物:17.15kJ× 98%=16.81KJ(4.0kcal)

1g脂肪:39.54KJ× 95%=37,56kJ(9.0kcal)

1g蛋白質:18.2KJ×92%=16.74KJ(4.0kcal) P62

3)基礎代謝=體表面積(㎡) x 基礎代謝率(KJ/㎡h或kcal/㎡h)×24

人體的體表面積,可根據身高和體重來推算:

男性:A=0。00607H+0.0127W-0.0698

女性:A=0。00568H+0.0126W-0.0461

式中: A——體表面積 ㎡

H——身高cm

W——體重kg 基礎代謝率的代號是(BMR)見表3-1 P63

4)能量需要量=基礎代謝率(BMR)×體力活動水平(PAL) P65

5)食物熱效應(TEF),過去稱為食物特殊動力作用(SDA),進食碳水化合物可使能量消耗增加5~6%,進食脂肪增加4~5%,進食蛋白質增加30~40%。一般混合膳食約增加基礎代謝的10%。

能量需要量=BMR(基礎代謝率)×PAL(體力活動水平)

6)我國成年男子,輕體力勞動膳食能量推薦攝入量(RNI)為10.03MJ/日(2400kcal/日)

7)樣品中蛋白質的百分含量(g%)=每克樣品中含氮量(g)×6.25×100% P67

8)B=I-(U+F+S)

式中:B-氮平衡 I-攝入氮

U,F,S,-排出氮 (U-尿氮;F-糞氮;S-面板氮) P71

9)蛋白質的表觀消化率(%)=(攝入氮-糞氮)/攝入氮×100% P73

10)真蛋白質消化率(%)=[攝入氮-(糞氮-糞代謝氮)]/攝入氮×100% P73

11)蛋白質功效比值(PER)=[實驗期內動物體重量加量(g)]/[實驗期內蛋白質攝入量(g) P74

12)被測蛋白質PER=[實驗組蛋白質功效比值]/[對照組蛋白質功效比值]×2.5 P74

13)生物價(BV)=(儲留氮/吸收氮)×100

儲留氮=吸收氮-(尿氮-尿內源氮)

吸收氮=攝入氮-(糞氮-糞代謝氮) P74

14)氨基酸評分(AAS)=被測食物蛋白質每克氮或蛋白質氨基酸含量(mg)/參考蛋白質每克氮

或蛋白質氨基酸含量(mg)×100 P75

15)經消化率修正的氨基酸評分(PDCAAS)=氨基酸評分×真消化率 P75

16)EFA必需脂肪酸

17)血糖生成指數(GI)=某食物在食後2h血糖曲線下面積/相當含 量葡萄糖在食後2h血糖線下面積×100% P87

18)視黃醇當量、視黃醇。β-胡羅卜素的換算關係如下:

1μg視黃醇當量=1μg視黃醇或6μgβ―胡羅卜素

1IU維生素A=0.3μg視黃醇當量=0.3μg視黃醇

1μg胡羅卜素=0.167μg視黃醇當量=0.556IU維生素A P115

19)人體組織和食物中維生素E的含量以α-生育酚當量(α―TE)表示。混合 膳食中維生

素E的總α-TE,應按下列公式折算:

膳食中總―α-TE(mg)=1×mgα-生育酚)+(0.5×mgβ-生育酚)+(0.1×mg

γ-生育酚)+(0.02×mgδ-生育酚)+0.3×mgα-三烯生育酚)。 P119

20)煙酸當量(mgNE)=煙酸(mg)+1/60色氨酸(mg) 葉酸膳食參考攝入量(RNI),成年

男子14mgNE/日;成年女子13mgNE/日 P126

21)膳食葉酸當量(DFE)μg=膳食葉酸(μg)+1.7×葉酸補充劑(μg),葉酸膳食參考攝入量

(RNI),成年人400μgDFE/日 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1000μgDFE/日。

  第七章 膳食營養指導與疾病預防

判斷肥胖病的常用指標

體質指數(BMI)=體重(kg)÷身高(㎡)(kg/㎡)

正常為18.5~23.9;超重為>=24;肥胖為>=28

腰圍(WC):男性>94cm;女性>80cm

腰臀比(WHR):男性>0.9;女性>0.8

理想體重(kg)=身高(cm)-105

肥胖度=[(實測體重-理想體重)÷理想體重]×100%

體重超過理想體重10%為超重;超過20%~30%為輕度肥胖,超過30%~50%為中度肥胖,

超過50%以上為重度肥胖,超過100%為病態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