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資格

當前位置 /首頁/從業資格證/教師資格/列表

2017年教師及其專業發展要點

教師是把知識、技能和技巧傳授給別人的人,都可稱之為教師。從狹義上講,教師指經過專門訓練,在學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門人員。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及其專業發展要點,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2017年教師及其專業發展要點

  一、教師的含義及性質

(一)教師的含義

1.“教師”名稱的起源

“教師”的名稱,起源於軍官,“師”最初是軍官的稱號。“師氏”:高階軍官;“大師”:比“師氏”更高階的軍官:“師某”:以“師”和軍官的人名連稱。西周時擔任國王警衛隊長的師氏、保氏,除了負責警衛、隨從等大事,還兼管貴族子弟的教育工作。由於貴族子弟要成為未來的統治者、軍隊的骨幹,因此軍訓就成了教學內容的重要方面,自然,教官也就由師氏來兼任了,久而久之,“師”就轉為教育者的稱呼。後來擔任教育工作的職官也都可以稱“師”。

2.教師的含義

從廣義上講.凡是把知識、技能和技巧傳授給別人的人,都可稱之為教師。從狹義上講,教師指經過專門訓練,在學校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專門人員。

(二)教師的性質

1.教師是專業人員.教師職業是一種專門的職業

1994年實施的《教師法》第一次從法律角度確認了教師的專業地位。教師職業屬於專門職業,教師跟律師、醫生、會計師、工程師等一樣,是一類從事專門活動的專業人員。

2.教師是教育者.教師職業是以教書育人為目的的職業

教師是學校教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教師最重要的職責就是履行教育教學工作,根本任務是教書育人。這也是教師最本質的特徵。

  二、教師的角色扮演

(一)傳道授業者

韓愈說:“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的角色由來已久,教師向學生傳播正確的思想、道德和科學的知識是教師最原始最基本的角色。教師要當好傳授者,最重要的條件,首先是自己努力學習,知識豐富,注重修養,品行端正。其次,教師還要掌握傳授的方法和技能,既要善於言傳.更要注重身教。

(二)知心者

由於小孩從入學開始便被教育“要聽老師的話”,使得很多學生對教師都抱著一種敬畏的心理。作為教師.建立一定的威信是必要的,這有助於教學工作的順利展開。但在某種程度上,學生更希望能與教師更為深入地接觸.相互之間能像朋友那樣坦誠相待。教師在學習、生活、人生等多方面給予學生更多指導和鼓勵.與他們一起分擔痛苦與憂傷、分享歡樂與幸福,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三)管理者

教師作為教育教學工作的具體實施者,除了開展正常的教育工作,還應對學生在學校的整個學習活動進行組織管理。包括課堂的管理、班級的管理、集體活動的管理等。具體包括制定各種計劃、制定和貫徹規章制度、組織班級活動、協調人際關係、選拔學生幹部、維護紀律和秩序、對教育教學活動進行控制、檢查和評價等內容。

教師要做好管理者的角色,一方面要通過學習掌握學生管理和課堂管理的知識,並在平時的教育管理工作中積累經驗;另一方面又要善於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進行自我管理,培養學生的自覺性。

(四)協調者

教師要成為協調員,主要是由於教育是個複雜的系統工程。教育活動不只是侷限於學校的範圍,還涉及到家庭、學校、社群、其他社會機構。在這個龐大的系統工程中,教師是教育專業人員,受過專門訓練,.在家庭、社會、學校教育系統中能發揮協調和主導的作用,使各種教育因素形成合力,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五)研究者

教師工作的複雜性和多樣性,決定了教師不能以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來開展工作。傳授內容是不斷更新變化著的科學文化知識,傳授物件是千差萬別的個體,這就要求教師必須以發展變化的態度、以研究者的精神來對待自己的工作.並在工作中不斷學習、不斷思考、不斷創新。

(六)學生學習的促進者——新課改對教師角色扮演的新要求。新課改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必將促使我們對教師在教育、教學中的角色扮演進行重新審視,同時在職業道德方面對教師提出新要求。教師要從過去僅作為知識傳授者這一角色中解放出來,把重心轉移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上,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

教師要成為學生學習的促進者,首先,教師要改變過於強調知識傳輸的傾向,努力形成學生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使學生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成為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其次.教師要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激發者、輔導者、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第三,教師要為學生的人生引路。教師不能僅僅是向學生傳播知識,而是要引導學生沿著正確的道路前進.並且不斷地在他們成長的道路上設定不同的路標,引導他們不斷地向更高的目標前進,學會自我調適、自我選擇。

  三、教師勞動的特點

教師勞動的本質特點是一種精神生產勞動,是“塑造人的靈魂”的勞動,教師勞動的特殊性在於以下幾點:

(一)教師勞動的複雜性

教師勞動是複雜的腦力勞動,這種複雜性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教師不僅要教書又要育人,不僅要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發展學生的智力.還要培養學生一定的思想品德,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教育目的的全面性決定了教師教學任務的多樣性。

第二,勞動物件的差異性。教師的勞動物件是學生,作為個體而存在的學生不僅有著先天素質的差異.還有後天環境造成的個性差異。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別差異出發,有的放矢地進行有差別的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發展。

第三,教育任務的多樣性。教師的勞動物件是千差萬別的人,教師不僅要經常在同一個時空條件下面對全體學生.實施統一的課程計劃、課程標準,還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

(二)教師勞動的主觀能動性

教師勞動的主觀能動性表現在三個方面:

1.教學方法上的不斷更新

教師的勞動.雖然也要藉助於黑板、粉筆、教材、教具和多媒體裝置等物質手段,但最主要的還是教師的主觀能動性.比如說教師要研究教材、補充材料、加工知識,才能形成自己的教案。此外,即使是同樣的教學內容.也要結合實際情況的變化以及教師自身認識的提高,在教學方法上不斷調整、改進和創新。

2.因材施教

教師面對的教育物件是各不相同的,教師必須靈活地針對每個學生的特點,對他們提出不同的要求.採用不同的教育教學方法,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3.教師需要“教育機智”

教育機智是教師良好的綜合素質和修養的外在表現,是教師嫻熟運用綜合教育手段的能力。教育機智可以概括為:因材施教、因勢利導、隨機應變、掌握分寸、對症下藥。

(三)勞動時間的延續性和勞動空間的廣延性

教師勞動時間的延續性一方面是由於教師工作量比較重,沒有固定的工作時間長度,除了正常的工作時間,教師常常還要利用晚上或休息時間來思考、備課、批改作業、寫作。另一方面是指教師的勞動物件是相對固定的學生,教師要通過在教學和生活中不斷了解學生的過去與現狀,預測學生的發展與未來,檢驗教育教學效果,獲取教育教學反饋資訊,準備新一輪的教育教學活動,因此.教師的勞動時間具有連續性。

教師勞動的廣延性主要是指教師勞動空間的廣延性。一般來說,教師勞動的空間主要在室內.包括教室以及辦公室。但由於學生髮展因素的多樣性以及教育目的的全面性,學生的成長不僅受學校的影響,還有社會和家庭的影響。因此,課堂內外、學校內外都可能成為教師勞動的空問。教師不能只在課內、校內發揮他的影響力,還要走出校門,進行家訪、街訪,協調學校、社會、家庭的教育影響,以便形成教育合力。有時還適當地根據教學需要帶領學生走進社會,進行社會實踐教育,以便更好地達到教育目的。因此,教師的勞動具有空間上的廣延性。

(四)教師勞動的示範性

教師勞動的示範性是指教師言行舉止都會成為學生效仿的物件,教師的人品、才能、治學態度等都會成為學生學習的楷模。由於青少年學生處於長知識、長身體的時期,他們各方面還不成熟.具有可塑性、向師性和模仿性等特徵。因此作為與學生成長教育息息相關的教師,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對學生的心理和行為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並不知不覺地成為學生效仿的物件。因此,教師必須加強自身修養,以身作則,嚴於律己,給學生起到良好的模範作用,

(五)勞動成果的'精神性

教師勞動的成果是學生個體的發展,是知識的增長、技能的提高、品德的完善,總之是精神性的成果。教師的勞動成果是內在的,精神性的,並不是有形的物質,但教師的這種勞動成果卻又是學生今後創造社會財富的一個重要手段。換句話說,教師在間接地創造社會財富。

(六)勞動的間接性

間接性是指教師的勞動不直接創造物質財富,而是以學生為中介實現教師勞動的價值。教師的勞動並沒有直接服務於社會,或直接貢獻於人類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教師勞動的結晶是學生.是學生的品德、學識和才能,待學生走上社會,由他們來為社會創造財富。

  四、教師的權利與義務

除了我國憲法和法律所賦予公民的一般權利和義務,教師還具有其職業特有的權利和義務。

(一)教師享有的權利

教師的權利是指我國法律法規所規定的教師享有的與其職務相關的權益。依據《教師法》的規定,我國教師享有以下權利:

1.教育教學權。進行教育教學活動,開展教育教學改革和實驗,這是教師的最基本權利。

2.科學研究權。從事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參加專業的學術團體,在學術活動中充分發表意見.

3.管理學生權。指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評定學生的品行和學業成績。

4.薪資休假權。按時獲取工資報酬,享受國家規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帶薪休假。

5.民主管理權。對學校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提出意見和建議.通過教職工代表大會或者其他形式.參與學校的民主管理。

6.進修培訓權。參加進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訓。

(二)教師承擔的義務

教師的義務是指法律規定的教師依法承擔的與其職業職務相關聯的責任。依據《教師法》的規定,我國教師承擔以下義務:

1.遵守憲法、法律和職業道德,為人師表:

2.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遵守規章制度,執行學校的教學計劃,履行教師聘約,完成教育教學工作任務:

3.對學生進行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教育和愛國主義、民族團結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學技術教育,組織、帶領學生開展有益的社會活動:

4.關心、愛護全體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在品德、智力、體質等方面全面發展:

5.制止有害於學生的行為或者其他侵犯學生合法權益的行為,批評和抵制有害於學生健康成長的現象:

6.不斷提高思想政治覺悟和教育教學業務水平。

  五、教師職業專業化

教師職業專業化包括:教師的職業能力素養和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的專業化。

(一)教師竹職業能力素養

1.學科專業素養

教師的學科專業素養是教師勝任教學工作的基礎性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精通所教學科的專業性知識和技能。教師應該對所教學科的基本知識能廣泛而準確的掌握,對基本的技能能熟練運用,對學科的基本結構能深入地理解。

第二,瞭解與該學科相關的知識及該學科的發展過程。瞭解學科間的相關點、相關性質、邏輯關係等,這不但可以豐富教師所教學科的教學工作,而且使教師有可能與相關學科的教師之間在教學上取得協調,在組織學生開展綜合性活動中相互配合。

第三,瞭解該學科領域的思維方式和方法論。對於一個教師來說,要領悟獨特的認識世界的視角、域界、層次及思維的工具和方法,把所教內容放在更為深廣的學術背景和社會背景上考慮.這樣才能夠全面理解所教內容的價值和意義,給學生帶來更廣的知識面和更多的多角度思考問題的方法。

2.教育專業素養

教師職業的任務是教書育人,因此,教師不僅要有所教學科的專業素養,還應具有相關的教育專業素養。教育工作有它自身特有的規律。人們通過長久的教育實踐,積累了豐富的教育教學實踐經驗.創造了許多成功的教育教學方法,在總結這些經驗的基礎上,人們提出了教育教學的原則、方法體系,形成了系統的教育理論。教育理論的不斷髮展,形成了龐大的教育科學體系。教師要加強教育工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就必須掌握這些先進的教育理念以及培養對教育理論的研究能力。其中,教育學、心理學及各科教材教法是教師首先要掌握的最為基本的教育學科知識.

3.綜合能力素養

教師的綜合能力素養是指教師除了應掌握專業知識和理論還應具備其他對教育教學工作產生重大影響的能力。主要包括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班級管理能力、協調能力、自我調整與反思的能力等。語言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工具,是傳播知識和影響學生的重要手段,沒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的教師.很難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教學目標。

,班級管理能力是班級進行教育活動時,教師必須具備的組織管理能力。教師要組織管理班集體,要能根據班集體的具體情況,提出近期、中期和長期目標與計劃,培養良好的班級作風、學風、紀律,並有計劃地組織開展各種教育活動。

協調能力是教師為了更好地開展教育教學工作而在學校、家庭、社會中發揮協調和主導的作用,使各種教育因素形成合力,進行教育資源的整合,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

教師的調控能力主要包括對自我表現的監控能力和對教學的監控能力。教師的自我反思能力主要包括對整個教育教學及管理全過程產生的問題所作的反思及總結,及時地調整計劃,改進教學或者管理方法,以適應新的變化。

(二)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

1.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是教師搞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它不僅是一種教育手段,還是教師高尚道

德品質的表現,在教育過程中也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2.教師優良的個性品質

教師優良的個性品質主要包括熱情慷慨、善於交際、樂於助人、有責任心、仁慈友善、合群合作、公平客觀、耐心周到、有幽默感等。

3.健康的心理.愉悅的情感

教師心理健康是指一位優秀教師所應有的心理素質,也就是教師對內對外環境及人際關係有著良好的適應能力。愉悅的情感是塑造青少年靈魂的強大精神力量,豐富的情感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它使廣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在期待和激勵下,自覺熱情地學習。

4.良好的人際關係

良好的人際關係是教師完善人格的一個重要標誌,也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內容。擁有良好的人際關係.可以增強教師對工作環境的認可,激發其工作熱情,使其精神愉悅並保持身心健康。

  六、教師專業化發展

(一)教師專業發展的概念

教師專業發展是教師作為專業人員,在專業思想、專業知識、專業能力等方面不斷完善的過程,即教師個體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從一個不成熟階段到成熟階段的過程。

(二)教師的專業發展內容及途徑

1.教師專業發展的內容

第一,專業精神的建立。教師的專業精神是教師對成為一個成熟的教育教學嚮往與追求。為教師提供了奮鬥的目標,是推動教師發展的巨大動力。

第二,專業知識的深化和拓展。深化是指縱向深度的加深,拓展是指專業知識面的橫向拓寬。專業知識作為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對整個教學工作起著基礎性作用,教師專業知識的深化是教師專業發展的重要衡量標準。

第三,專業能力的提高。專業的教師必須具備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能力,這種專業能力可分為教師技巧和教育教學能力兩個方面。

第四.專業自我的形成。專業自我包括自我意向、自我尊重、工作動機、工作滿意度、任務知覺和未來前景。教師的專業自我是教師個體對自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感受、接納和肯定的心理傾向,這種傾向將顯著地影響到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效果。

當然.教師專業發展還是要看教師的教育教學是否滿足了學生髮展的需要,是否通過教育教學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因此,檢驗教師的專業發展,必須強調這種“服務性”的硬標準,即“以人為本”、“以生為本”。

2.教師的專業發展的途徑

教師專業發展是通過若干活動和途徑實現的。常見的途徑和活動有參加培訓,包括職前培訓、入職培訓、在職培訓;自學,包括通過專業閱讀或者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型組織等活動來提高自身素質;參加各種教學活動,包括教學改革實驗、學術團體與學術活動、教育考察與觀摩、校本調研與培訓等。

TAG標籤:教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