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諮詢師

當前位置 /首頁/職業師/心理諮詢師/列表

心理諮詢行業歷史

導語:精神正常人群,在現實生活中會面對許多問題,如婚姻家庭問題,擇業求學問題,職業適應和發展問題,等等。他們面對上述自我發展問題時,需要做出理想的選擇,以便順利地度過人生的各個階段;在這裡,心理諮詢師可以從心理學的角度,向他們提供心理學幫助,這類諮詢,叫發展性諮詢。

心理諮詢行業歷史

心理諮詢對於心理學和精神病學來說,是獨特的,作為一個行業的發展,它是獨立於心理學的學術和精神病學的藥物臨床的,它的背後,也有自己賴以支撐的學科——精神分析。

由於心理諮詢看似百家爭鳴的複雜性,瞭解它就必須從歷史入手。

最早的心理諮詢手段是我們最耳熟能詳的,那就是催眠術,這種方式作為處理人的神經症、尤其是癔症的手段在19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法國被正式確立,沙可和伯恩海姆都因此留名史冊。弗洛伊德那時候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學生,幫助沙可做了許多事,在沙可那裡學了許多東西,也在和伯恩海姆工作的時候發現了許多問題,例如催眠術的機理是什麼?為什麼催眠對症狀的影響那麼不穩定?這類問題到現在、過去近一個半世紀了,還是沒有解答。不過弗洛伊德在這種探索中找到了自己的路,——

——1900年新的世紀開始的時候,伴隨著《釋夢》(又譯作《夢的解析》)的誕生,他開創的精神分析也正式誕生,從此,整個被我們現在稱作心理諮詢的行業有了主心骨和頂樑柱,一百一十年曆久彌新,精深博大的影響了整個人類精神世界和生存方式。精神分析用了三十年時間佔領世界,然後用了半個世紀主宰世界,一直到八十年代,無論是私人開業還是精神病院的醫生,精神分析都是心理諮詢與治療的主要理論來源和處理方式,也一直是在我們心目中的那個心理學的位置上幫助了一代又一代的向心理學求助的人。

精神分析從最開始就展現了自己作為一門學科的建立的獨特性。心理學主流的研究立足於實驗室實驗,立足於各種動物或者人身的生理基礎,精神病學、尤其是近幾十年不斷反對精神分析的精神病學則也以此為基礎,只有精神分析實實在在的把人當人,承認人的精神世界的獨立性,並在這個維度上試圖以幫助解決人的精神症狀與困境為目標來建立人類精神結構的體系性認識,兩相配合,不僅將整個行業步步推進,而且因其對人類精神的重新認識,徹底的轉變了整個人文學科界的發展方向,今天的哲學、歷史、文學、人類學、社會學等,無不滲透著精神分析的影響,學界耳熟能詳的諸位剛剛逝去的思想大師,福柯、德勒茲、德里達、鮑德里亞、羅蘭巴特等,無不是在拉康對精神分析的重新發展後確立了自己終生的實踐方向。當然,由於國內對於精神分析的普遍無知,法國思想家的許多著作便連名字都搞不清楚。例如福柯的《性慾史》,就因為一線學者們不知道sexualité是性慾、是精神分析最基本的概念,因而將其翻譯成《性史》或者《性經驗史》,乍一看還以為是人類學的人類性生活索引。又例如新近出版的《戀人絮語》,則是完全搞不懂羅蘭巴特是在拉康對於愛情的精深演繹和“四大辭說”的結構下意圖突出展現愛情的辭說。絮語?這個詞應該翻譯成“辭說”,它是我們一直錯誤的翻譯為話語的詞,而學界都清楚,當我們說例如“話語權”這樣的話的時候,那意味不可能靠“絮語”這樣的美妙而輕微的表述來展現。

在精神分析發展的如日中天的那些日子裡,還有行為主義附屬的行為療法若隱若現,這種方法由於其不分青紅皁白的簡單易行而至今仍然受到精神病醫生和我那些不思進取的同行們的推崇。這種方法的道理非常簡單,那就是,如果你怕蛇,那麼就把你扔到蛇窩裡,只要沒死,早晚能好。這種療法是怎麼來的呢?當年行為主義根本不搞這些臨床心理的事,心理學家們只是在與小白鼠、小貓、小狗和大猩猩整日為伴的時候自以為是的認為人也和這些動物一樣,想折騰出什麼就能折騰出什麼,想消除什麼就能消除什麼,可惜後來發現豬拱地,怎麼折騰這豬它就是拱地,於是行為主義的體系就這麼崩塌了。而這種好不關注人的苦難的不分青紅皁白也因此從未真正取得過什麼它不該有的地位。

我們現在所說的心理諮詢行業的確立開始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成熟起來的兩股新潮流,這兩股潮流的開始都源於對精神分析的修正。

第一股潮流是人本主義心理學,被稱作心理學的第三勢力,我們今天的心理諮詢框架直接來源於人本主義的發展。無條件積極關注,斜對角的交談,以支援性的關係來發揮治療效果,這些都是人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確立下來的,人本主義的一個根本特徵是強調自我實現、成長、存在等對於一個人而言的至高價值,這也就包含了兩個內在的特徵,一是在在自由理想下的朝向自我提升的倫理應然性,一個人應該朝向某周精神性的提升而不是沉溺、滿足於現狀,二是復歸於一種古老的修行傳統,人本主義大師馬斯洛晚年對最高層次的超越需要的提出將人的精神提升和一些必備的歷練聯絡在了一起,而這種歷練是在東西方的古代傳統中流傳的。這些東西對我們今天的心理諮詢來說構成了基本框架,我們今天所說的諮客、也就是來訪者,諮詢師等等這樣的稱謂,心理諮詢得以脫離醫患關係成為任何人生活的一部分完全是有賴於此。馬斯洛說過,真正的健康不是我們所說的正常人、平常人的心理狀態,真正的健康是佛陀那樣的絕對健康,而我們每個人都有很長的路要走。

人本主義作為一股當年很大的勢利後來衰落了,早在九十年代末,人本主義心理學作為一種重大的理論體系已經基本退出了歷史舞臺,但在臨床領域還是通過心理諮詢的廣泛市場化得以留下了自己的衣缽,並且由於歐文亞隆這位傑出的大師而在團體治療領域確立了人本主義不可替代的位置。在團體治療之外,人本主義的衰落是有一些內在的因素的,並且和精神分析關係很大。首先,人本主義的幾位創始人都是精神分析家,馬斯洛、羅傑斯、羅洛梅都是由於對於精神分析的一些具體方面的不滿試圖走出一片更廣闊的路,然而,有的路其實是一樣的。例如無條件積極關注,這並不是新的東西,而是精神分析的基本原則,在分析室內,分析家就是要全盤接納分析者的所有話語,當然,人本主義的先行者們更願意將目光放在積極的方面,以此來向自我實現邁進。而自我實現呢,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這其實正是和精神分析在美國的自我心理學派的關於自我的完善的理論導向相合的,也就是說,這是一種對於精神分析理論和實踐導向的換湯不換藥。人本主義對於宗教的引入也不是開創者,而是源於對於榮格派精神分析的繼承,並且由於缺乏榮格的特殊稟賦,這種繼承也並不怎麼好,最關鍵的還在於宗教中人的境界提升在方法上有與心理諮詢的根本衝突。心理諮詢也好,精神分析也罷,根本上是一種辭說的實踐,而宗教對於人的提升是一種漫長的身體實踐,例如想要正覺就必須受戒守持,這種東西是無法在脫離了強烈信仰的情況下實行的。結果至今未息的東施效顰只能導致一種事實上的青黃不接,人本主義在完成了自己革新性的歷史任務後便在團體治療中發揮其特殊效能去了,畢竟只有在一種團體環境中,人本主義的優點才能充分在段時間內獲得加成,固有弱點才能不顯現,因為人一多,純粹個人性的深入無法做到,人本主義和精神分析以及宗教混淆不清的那一部分就無從顯現了。當然,這裡還涉及到古往今來的對於宗教的誤解,我們一般以為宗教是一個團體實踐,相反,所有真正的行者都知道,宗教的信仰是個人的信仰,成道不可能與第二個人有關。

第二個潮流是認知治療的潮流,這個潮流發展到現在已經如日中天,在西方已經佔領了最大的市場份額,當然,在中國表面上看來也是如此。認知治療顧名思義,強調認知功能對於人的精神的優先性,在這種視角之下,將科學心理學的實驗與測量領域的多種嚴密的技術性手段創造性的引入治療領域,從而確立了一種技術性極強並且細緻的短程治療手段,這種手段是當今心理諮詢與治療領域的主流。從這認知的名頭來看,認知治療看起來是來源於認知心理學,然而這情況只對了一半,從技術領域,認知治療的強技術特徵確實源自認知心理學為代表的科學心理學傳統。諮客到來和離去都要通過從0到7或者到10的情緒自評來衡量心態和諮詢效果,這顯然來源於心理測量;用嚴密的表格開進行認知治療中具體的書寫操作來尋找和確定自動思維,這中表格的條條框框也是源自實驗傳統。

然而在其他方面,認知治療更主要是和精神分析有著隱晦的關係。前面提到認知心理學的研究內容,那些內容並不和認知治療的內容有任何相關,只在情緒理論的假說部分能夠對於認知治療中理智勝過情感的基本立場提供一些支撐,在這方面真正提供強大理論支撐的恰恰是精神分析,是拉康的貢獻直接論證了人類精神世界的符號性結構對於精神系統的優先性。這樣,就涉及到了精神分析發展的自身困境與認知治療的創立。無可否認,精神分析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有自己的發展,當年許多分析家都意識到了精神分析的侷限,從而走上了進一步發展的道路,雅克拉康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是由於他說法語、又不出書,生前基本對英語係為主導的精神分析界沒多大影響。在這種背景下,認知治療的創始人埃利斯和貝克走上了拋棄精神分析創造新治療方式的道路,他們二位都是合格的精神分析家,在自己的臨床中也取得了與同行一樣的成果,只是他們在面臨一些精神分析面對的困境時試圖用新的方式解決掉這些困難。

首先,不是每個人都有足夠強烈的慾望和擔當,很多人只願意花一點心思來讓自己舒服,這使得精神分析的前提就無法做到,因此埃利斯立足於用精神分析的深厚背景來主動的在較短的諮詢過程中幫助人,這意味著相對於精神分析的大量傾聽少說話而言,要更主動的說話,他說這是認知治療,其實這恰恰是今天已經公認的精神分析短程治療,或者說精神分析諮詢,早在弗洛伊德探索精神分析的階段,這種做法就是經常應用的,後來是因為這樣會導致問題的無法深入被弗洛伊德放棄了。

其次,埃利斯所強調的對於同一事件的`不同理解,貝克所強調的對於自動思維的重新認識,這些認知治療的理論核心並不是首創,而本來就是精神分析的基本原則,精神分析的技術性原則被拉康總結為對於個人歷史的重構,也就是說,在基本層面上便是對於某些重要事件的重新理解。而對於自動思維的重新認識,對於世界的接納,這是精神分析的經典概念,簡單的說就是明白什麼是自己不能的、並接受。

再次,貝克所創造的書寫法,確實是一種心理諮詢手段的開創性發展,這涉及到無意識運作的特殊原理,這種原理仍舊來源於精神分析,拉康強調,在語言的運作所實現的精神分析運作中,有一種內在的書寫起了決定性的作用,這種內在書寫將無意識中許多混亂的東西連線在一起,這對於主體的重構,對於一個人內在的重新認識是核心。

後來認知治療進一步融入了辯證法、東方內觀修行,然而問題暴露的也就越來越明顯,那就是認知治療的最初動力源於對於美國式的“短、平、快”的追求,可書寫、內觀這些古老的傳統恰恰是靠著積年累月的功夫才能實現轉變,初衷就是指向更深的安定,這使得認知治療為當今的心理諮詢形成了一種基本效果,那就是讓人較短時間的有所轉變,然後過一段問題又來了,當然,這種短平快加無限重複也是行業基礎,否則我的同行們沒有回頭客就活不下去了,這一種趨勢也確實獲得了諮客們的認可,周瑜打黃蓋的局面於是成型。

在這兩種新潮流的基礎上,近年來又有許多小流派形成,家庭治療、積極心理學、NLP等,這些小流派都在兩個新潮流基礎上進行了對於精神分析重新融合,在此不再多加討論。

如果你多少讀過或者聽過心理學的歷史故事,會知道心理學誕生以來絕大多數的流派都不長壽,短的十年,長的五十年,只有精神分析這個流派是唯一的例外,一百一十年來不僅穩穩當當的構成了所有臨床心理工作的理論基礎和技術源頭,也從未中斷的按照統一的線索為人類精神結構這種純心理學問題貢獻了越來越豐富和深刻的認識,至少在今天我們所說的心理諮詢界,精神分析是當之無愧的父親。

精神分析的內涵並非普通的知識,可以讀了就記住並有效的,精神分析的特殊性決定了必須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傳遞,否則只會遭到人的無意識的自我保護式的抵抗,因此,我會在本書的後兩部分具體的將精神分析的法則與經驗融匯在一些常見症狀、困境和短程個案故事中。

TAG標籤:心理諮詢 行業 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