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師

當前位置 /首頁/職業師/物流師/列表

我國物流行業現存十大問題

導語:我國的物流理論研究開展20多年來,特別是世紀之交的這幾年,隨著“物流熱”升溫和對外交往的擴大,物流理論研究機構和人員迅速增加,研究領域和門類逐步拓展,研究內容不斷深入,形成了一些“熱點”問題。

我國物流行業現存十大問題

  一、物流定義

有關物流基本概念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物流、第三方物流和物流產業這幾個最基本的概念上。

許多專家學者從不同角度對什麼是物流這一最基本的概念做出了不同解釋。有的從管理學出發,把物流看作是企業管理的一部分;有的從營銷學的角度考慮,把物流作為商品流通的一部分;有的從系統論的角度,把物流看作是供應鏈的一部分;有的從工程學角度強調物流的技術性、網路性;還有的從巨集觀經濟的角度,把物流看作是經濟執行的模式。隨著各國物流理念的引入和我國物流實踐的發展,人們對物流基本概念的認識不斷深化。對於中國物流來說,雖然已經有了《物流術語》對物流的界定,但物流還是一個發展中的概念,仍然需要我們繼續探索。

第三方物流,是物流理論研究和實踐推廣中繞不過去的基本概念,目前主要有寬和嚴兩種不同的理解。主張從寬理解的人,以物流運作的主體來劃分,把只要不是賣方也不是買方承擔的物流活動,都算作第三方物流;主張從嚴掌握的一方,以物流運作的方式和手段來劃分,認為只有能夠提供一體化服務的物流提供商才能算作第三方物流。按照前者的理解,傳統的倉儲、運輸都應該屬於第三方物流的範疇,中國的第三方物流比重佔物流總成本的20%以上;按照後者的理解,我國的第三方物流還非常弱小,比例很低,有的推算只有4%左右。

對物流產業的定義,目前的爭議就更大一些,主要的問題有:物流能不能算作一個獨立的產業?如果作為一種產業,是一個什麼樣的產業,它的邊界在哪裡,投入產出怎麼計算?有的提出,物流產業是一門複合型產業,專門從事物流活動的企業整合,就是物流產業的邊界。設施、技術等是投入,社會化的物流服務就是產出。專業化、社會化物流產業的發展,是現代物流發展的方向。圍繞產業研究,還有物流產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與作用,我國物流產業的現狀與問題,以及發展方向的研究,也是各有千秋。

  二、物流規劃與政策

隨著物流實踐的發展,特別是許多地方開始重視園區建設,物流規劃問題被提到議事日程。2000年,深圳市率先推出《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之後,廣東、浙江、江蘇、天津、安徽等省市,廣州、鄭州、武漢、青島、寧波等經濟中心城市,以至有些地級、縣級市也分別制定出自己的物流規劃。據不完全統計,全國至少有30多個城市已經或準備制定物流發展規劃。在2002年“兩會”期間,一些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了不少有關物流方面的提案,其中許多都提到物流規劃的問題。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國家計委和國家經貿委正在組織制定全國物流發展規劃。

各地在制定規劃的過程中,自然遇到許多問題。比如:就規劃的範圍來講,是一個產業的發展規劃,還是一種管理技術和運作模式的規劃;就規劃的目的來說,是為了指導企業行為,還是為了規範政府行為;就規劃的內容來講,是涉及面寬一些,還僅僅是基礎設施建設的規劃;就時間跨度來說,是要照顧當前實際為主,還是具有前瞻性,適度超前。還有,物流規劃與一個省、一個市總體發展規劃的銜接問題,實施規劃的保障措施問題等等,隨著規劃的制定和實施,有關物流規劃需要研究的問題也會越來越多。特別是物流園區的規劃與建設中遇到的問題。如:什麼是物流園區,建設物流園區應具備什麼條件,物流園區的功能應包括什麼,能發揮什麼樣的作用?現在的物流園區是多了,還是少了,多與少應該用什麼辦法,由誰去調節?物流園區是超前一點,還是儘量利用現有設施,現有的物流設施向何處去?是升級改造,還是轉型或淘汰?物流園區由誰來建設,誰來運作,怎樣監管?物流園區與其他物流設施如何配套銜接?此外,還有園區建設中涉及到的許多技術問題。

物流政策是現代物流發展必不可少的環境,也是物流企業的迫切要求。當前,究竟哪些政策限制或阻礙著物流的發展,物流發展究竟需要哪些政策,應有什麼樣的政策導向?各地在制定規劃當中,也陸續提出了一些政策措施,有的在某些方面已經取得突破。財政部和國家經貿委今年分別委託聯合會和交通運輸協會做了有關產業政策方面的課題。現在的問題是,如何把已經出臺的政策落到實處;怎樣把在個別地方實行的有效政策推廣開來;哪些政策既迫切需要,又有可能,應該立即實行。從長遠來講,還有一個如何把政策上升到法律法規,依法保障物流發展的問題。政策研究,既是行業重大的實踐問題,也是重大的理論問題。

  三、物流成本及統計資訊體系

我們講發展現代物流的根本目的在於降低物流成本。但是,什麼是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由哪些因素構成,通過什麼途徑來降低物流成本?與此相對應,如何建立物流統計資訊體系和指標考核體系。特別是物流成本佔GDP的比重,每個行業、每個企業對物流成本的計算,都缺乏統一的核算體系,除了倉儲、運輸等直接的物流費用外,資金佔壓、物流損耗、管理方面的費用如何納入物流成本,使國民經濟執行與企業運作都建立起物流總成本的概念,對推行現代物流理念關係極大。此外,關於物流的基礎統計資料也亟待解決。是納入政府統計序列,還是行業自行組織,統計資訊體系究竟應該如何建立?這方面的工作已經開始在做,還需要深入研究。

  四、傳統企業流程再造和業務轉型

傳統企業的流程再造和業務轉型的問題,既包括生產企業,也包括流通企業,還有傳統的交通運輸與倉儲企業。這方面已有不少成功的案例,但還需要深入研究。比如,生產和流通企業的流程再造,對物流業務是剝離還是強化;什麼樣的生產與流通企業可以自營物流;第一方物流與第二方物流的發展趨向是什麼;傳統的交通運輸企業、倉儲以及流通企業是不是都能轉化為現代物流企業;轉不轉,如何轉;轉型之後對物流市場將產生怎樣的影響等。

  五、物流市場和需求

有專家指出,近年來的“物流熱”是“熱”了供給,無論生產企業、流通企業的流程改造,還是傳統運輸與倉儲企業的轉型,以及物流設施的建設,都是增加或者擴大了物流供給,而物流需求並沒有“熱”起來,給本已供大於求的物流市場增加了新的不平衡。發展現代物流必須培育物流市場,培育物流市場必須啟動物流需求。也就是如何促進生產和流通企業物流外包,如何加快發展專業化的物流服務。與此相關,還有工業品和農產品物流市場總量研究,物流需求結構分析,市場主體的分類劃型和界定,市場準入制度的建立,市場秩序的規範,地方保護和行業分割等問題的解決等等。

  六、供應鏈理論

根據美國物流協會的最新定義,物流是供應鏈的一部分,供應鏈理論越來越受到關注。有人認為,正是這種供應鏈理論,促使第一方、第二方和第三方物流重新洗牌;有人認為,供應鏈在中國推行還為時尚早,沒有企業的充分發展,就談不上供應鏈的形成;還有的認為,供應鏈理論將成為今後經濟發展的主導理論之一,要引起高度重視,組織專門力量進行研究。

  七、物流資訊化

有專家指出,資訊化是物流的'靈魂,沒有物流的資訊化,就談不上物流的現代化。黨的十六大也提出,以資訊化帶動工業化。物流資訊化不是一個純技術性的問題,也是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的問題。物流企業資訊化如何推進,企業的資訊化怎樣與供應鏈相銜接。企業物流與企業資訊平臺,社會物流與社會公共資訊平臺如何建立?許多地方和企業已經做了有益的探索,我們為了推進這項工作,首次進行了物流資訊化優秀案例的評選推薦活動。對當前物流資訊化的現狀與發展,也提供了一條很好的途徑。

  八、物流裝備和技術以及標準化

我國的物流技術裝備和標準化相對落後,這方面的研究推廣工作需要特別加強。就聯合會和學會來講,已經起草了《物流術語》的國家標準,經國家質檢總局批准釋出,從2001年8月起施行;籌備成立了托盤委員會,已經開始做全國性的調查;全國物流標準化委員會可望在今年成立,開展物流軟體、硬體標準的制修訂;每年與德國漢諾威展覽公司共同舉辦的亞洲物流裝置和技術展覽會致力於中外先進物流技術與裝置的交流與推廣工作。其他社團組織、研究機構、裝備製造商等都做了大量工作。如何結合我國物流發展現狀,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促進產業升級和技術進步,形成後發優勢,是物流裝備和技術以及標準化研究的重大課題。

  九、物流人才教育和學科建設

人才短缺,是我國物流發展的一大制約因素。

圍繞啟動物流人才教育工程,物流研究生、本科、專科等各類學歷教育,以及職業教育如何定位,怎樣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物流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物流學能否作為一個單獨的學科門類,怎樣建設和發展等。

  十、國外物流發展趨勢

隨著跨國公司進入我國和我國物流界跨出國門,國外物流的研究逐步成為物流研究的一個“熱點”,對我國物流實踐的發展以有力的推動。這方面重點研究的問題有:國外物流產生與發展的歷史、現狀與未來展望;跨國公司物流運作模式;供應鏈的形成機制、實際作用和發展前景;已開發國家對物流的管體制和相關政策;我國物流與國外的差距;以及如何學習借鑑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經驗,加快我國物流的發展等。

TAG標籤:行業 物流 現存 我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