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慶策劃

當前位置 /首頁/職業培訓/婚慶策劃/列表

中式婚禮新郎迎親流程習俗

在現代的中式婚禮是傳統中式婚禮的簡化,許多程式都刪減了,而作為婚禮的重要部分迎親仍然被保留。下面向大家簡單介紹中式婚禮迎親習俗 ,要舉辦中式婚禮的新人們可以瞭解一些哦。

中式婚禮新郎迎親流程習俗

  迎親:

迎親是由新郎迎接新娘。在過去,新郎是受父親之命去迎親的,到了女方家,女方的人要出門相迎,新郎進門要獻上禮品雁,這個禮俗叫“奠雁”,是古婚中比較重要的儀式。我們現在所沿用的花轎始於宋代,在迎親的隊伍中,也包括了鼓吹的樂隊。清代北京的婚禮,大多有模仿帝王儀仗的趨向,迎親隊伍中有挑夫拿著“開道”、“迴避”的大字木牌和提燈,還舉著金瓜、斧鋮等什物,新郎戴官帽,新娘則鳳冠霞帔。

迎親的隊伍來到女家,一系列儀俗就接連不斷地開始了。女家得到娶親隊伍到來的資訊後,則將院門緊閉,這叫攔門。這時,便要有一番禮節性的對答,攔門到了一定的時間,娶方才能進門。

進門後除了特別的寒喧之外,娶方還要送上禮品,這些禮品因時代和地點的不同而存在著極大的差異,但都有些吉慶的意思。

女方離別之時,可能會哭哭啼啼的上轎,這一舉動被認為是大吉大利。據說,新娘哭的越響,婆家越有財。有些地區,娶親的轎子離開以後,孃家人要潑一盆水,表示女兒如潑出去的水。

娶親的歸途,必須走與去時不同的另外一條路,表示“不走回頭路”。如果路上碰到廟、井、祠、墳、大石和大樹等,都要把轎子遮起來,為的是避邪。

  拜堂:

迎親的隊伍回到男方家,並不是馬上進門,而是把喜轎關在門外,俗稱“憋性子”,意思是把新娘的性格憋的柔順些。

舊時,新娘進門後,要撒些谷、豆、草等,用意是辟邪(三煞:青羊、烏雞、青牛之神,三煞忙於啄食,就危害不到新娘了)。現代新娘下轎(車)撒花或紅紙屑,也許就是由此而來。

喜轎到了院子裡,要從預先擺好的炭火盆上慢慢跨過,意思是燒去一切不吉利的東西,以後的日子紅紅火火。

落轎之後,新郎要象徵性地朝花轎射三次,稱“桃花女破周公”,也叫煞,同樣是避邪的意思。

新娘從花轎裡出來,又有傳席之儀。所謂席,也就是鋪在地上的紅毯。這種習俗在唐朝就普遍存在了,寓意著傳宗接代。

下轎之後,一些地區有跨馬鞍的習俗,一對新人要跨過馬鞍,“鞍”與平安的“安”諧音,寓意著祝福新郎新娘平平安安。

接下來就進入婚禮中的核心環節,那就是拜堂,又稱“拜天地”,在唐代即已比較流行。拜天地,一般是三拜,即一拜天地、二拜高堂、三是夫妻對拜。拜堂時,男在左,女在右。拜堂以後,便是大宴賓客。新郎新娘紅線相牽步入洞房。

  進洞房:

新郎新娘進入洞房以後,儀俗也是一系列的。

首先是坐帳,也稱“坐福”:新郎新娘雙雙坐在洞房的`炕沿上或床上,新郎將自己的左衣襟壓在新娘的右衣襟上,表示男人應該壓倒女人一頭。

  撒帳:

這項習俗是指親朋在新人入洞房以後,把喜果等撒向新娘懷中,撒向合歡床上,甚至撒向洞房的每一個角落。一般所撒的物品有棗、栗子、花生等,利用諧音表示“早立子”、“花著生”(男孩、女孩)

古代婚禮有同牢全巹的儀俗:“同牢“是指新人入洞房以後一起吃一牲,表示從此成為一家稱一姓,後來的團圓飯和同牢習俗基本相同。“合巹”又稱交杯酒、合歡酒、合婚酒,是將兩個酒杯斟滿酒,新郎新娘各取一杯,手臂交錯同時飲盡杯中酒。夫妻二人喝過這杯酒後就表示二人完婚,有祝福新人合美的意義。方式是用紅繩繫住兩隻杯子的杯柄,夫婦一起舉杯共飲,有的則是同時喝掉一半,然後交換杯子,喝盡杯中酒。

與同牢,合巹同樣表示成婚的還有“結髮”(也稱合髻):即將新婚夫妻的頭髮象徵性地結紮一下,後來也有新郎新娘分別剪一縷頭髮用綵線紮在一起作信物的。

  “鬧洞房”:

這個習俗古已有之,漢代已經非常流行。鬧洞房除逗樂這外,還有其它意義:比如鬧洞房的熱鬧紅火可驅除清冷之感,增加新婚的歡樂氣氛,因而有些地方又稱為“暖房”。舊時男女結合多經人介紹,彼此並不熟知,鬧洞房能夠讓他們消除拘謹。

在現代的中式婚禮中,喝交杯酒和鬧洞房的習俗基本保留了下來,但都挪到了婚禮儀式當中,比如婚禮遊戲就是鬧洞房習俗的沿襲與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