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

當前位置 /首頁/職業技能/護理/列表

兒童癔病的含義和康復護理方法

以學齡兒童多見,女性多於男性,臨床表現複雜多樣,發作具有高度暗示性,症狀常使人感到較嚴重,但精神症狀較成人簡單。

兒童癔病的含義和康復護理方法

1 臨床資料

我院自1996年4月~1999年4月共收治癔病患兒23例,男8例,女15例,年齡5~14歲之間,其中癔病性情感爆發7例,意識障礙3例,運動和感覺障礙10例,癔病性器官及內臟功能障礙3例,多數病人兼有2種或2兩以上型別的症狀表現。經系列治療、護理22例患兒治癒,只有1例運動和感覺障礙並伴有噁心、嘔吐,家屬配合不當轉入上級醫院診治。

2 康復護理方法

(1)在護理過程中應注意熟悉病情及相關情況,如誘發因素,人際關係,性格特點,家庭角色,興趣特長,學習成績及重大生活事件等,以利於護理工作的'開展。(2)暗示療法:耐心細緻地向家屬交待患兒的病情、特點,並要求家屬積極配合,患兒病情發作時切勿手忙腳亂,哭哭啼啼,要與醫護人員配合使用鼓勵安慰性語言。配合醫生使用藥物暗示,準確的給患者吸入或口服或注射不同氣味、顏色和自主感覺良好的藥物,使患者通過親身體驗增強對治療方案的信服,以達到效果。(3)系統脫敏療法:適用於暗示療法無效年齡較大的患兒,使能誘使癔病發作的精神因素,逐漸失去誘發作用,從而達到減少甚至預防誘發癔病的目的。先讓患者傾訴與發病最有關的精神因素、內心衝突,並錄音、錄影以備用,然後訓練患兒學會全身鬆弛後脫敏。

最初短時間播放精神刺激的錄音或錄影,當患者稍感緊張不安時,停止播放,如此反覆多次,由於互動抑制的原理,這種刺激便不再引起患者的緊張不安,然後逐漸增加刺激量,直到完全沉浸在精神刺激的錄音、錄影之中,均無明顯的情緒反應為止;再遷移到現實生活之中,使患兒能逐漸適應

充滿精神刺激的現實生活,正常的學習和成長。

TAG標籤:癔病 兒童 護理 康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