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

當前位置 /首頁/職業技能/茶藝/列表

煮茶有什麼好處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飲自魯周公。”我國喝茶的風尚,源遠流長,上下五千年。茶具有“止渴、清食、少睡、利水道、明目、益思、除煩、去膩” (明·錢椿年:《茶譜》)之功效,但更讓人回味無窮的是其蘊涵著的豐富的人生意趣。煮茶品茗,是一門具有文化意味的閒暇藝術,蓋因不論貴賤雅俗、貧富窮達,茶之為道,總是存在於人們的閒暇生活中。

煮茶有什麼好處

而現代人飲茶都習慣泡飲,煮茶之風慢慢被湮沒,其實煮茶相對泡茶來說好處更多,而且煮茶也是中國茶文化的一種復興,以及人們生活方式的一種迴歸。總結來說,煮茶有三宜:

 宜煮一:貴族生活體現

煮茶之風在唐代興起,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其中最有名就是陸羽煮茶,陸羽煮茶同時也是唐代飲茶文化的主體,是陸羽在總結前人飲茶經驗的基礎上,通過親身體驗,提出了煮茶的理論並付諸實踐,開創了飲茶新風尚。煮茶漸漸成為上層貴族的一種生活習慣,以茶交友,以茶論德。如在中國許多大片中就有煮茶的情景,如吳宇森的《赤壁》中就有小喬施展美人計煮茶,曹操問:這烹(煮)茶最難的是什麼?小喬回答說:茶葉、火候、水質、器皿,其最難得還是煮水。

魏晉以來,天下騷亂,文人無以匡世,漸興清談之風。這些人終日高談闊論,必有助興之物,於是多興飲宴,所以最初的清談家多酒徒,如竹林七賢。後來清談之風發展到一般文人,但能豪飲終日不醉的畢竟是少數,而茶則可常飲且始終保持清醒,於是清談家們就轉向好茶。所以後期出現了許多茶人。“吾年向老世未薄,所好未衰惟飲茶”,北宋時茶道盛行,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向世人坦言“所好未衰惟飲茶”。

宋朝時,煮茶已經成為朝廷官場待下之禮,多見於宋人筆記,王國維在《茶湯遣客之俗》中已有考證,雲:“今世官場,客至設茶而不飯,至客人延客茶,則僕從一聲呼送客矣,此風自宋已然。”

 宜煮二:健康生活保證

英國科學家發現,和用沸水泡茶相比,用茶壺煮茶可以讓茶葉釋放出更多的抗癌物質,抗癌效果更好。研究表明,茶葉在壺中煮沸5分鐘,可以吸收有害物質的抗氧化劑的濃度達到最高峰,飲用在壺中煮制5分鐘的茶水一小時後,血液中的抗氧化劑水平上升了45%。研究還發現,茶葉在壺中泡製更長時間並不會產生更多的有益成分,反而會減少;如果向茶水中新增牛奶,並不會影響茶的抗氧化劑成分。

用壺煮茶,煮禪洱茯茶最宜。禪洱茯茶是禪洱茯茶類緊壓茶的一朵奇葩,以其解膩、降脂、助消化的突出功效,千百年來與奶、肉一起成為我國西北各民族的'生活必需品,現在它更受到都市人的垂青。禪洱茯茶帶給人一種新鮮細緻感,它的外形不同於紅茶綠茶那纖細的身段,也不同於另一些茶葉的奇形異狀,它只是個棕黑色的小茶磚,形象顏色雖不氣派,倒也略顯古樸,使人不由得想起那悠悠漫漫的絲綢古道,掰開茶磚聞一聞,一股禪洱茯茶特有的馨香輕輕地淡淡地散開來,彷彿在低聲述說茶馬古道上那遙遠的故事……

烹煮禪洱茯茶,汁液紅亮透明,隨嫋嫋飄升的水汽,杯裡送來縷縷茶香,雖與茯苓不沾邊,可這醇香中分明夾著茯苓等的香氣,喝上一口細細品味,你會發現同樣醇香的滋味過後又有微微的甘甜,好像遠遊歸來,身上還帶著那草地、那山林、那曠野的氣息。

  宜煮三:怡情怡身怡心

煮茶可以在二人或二人以上進行,也可以獨個自煮(水)、自點(茶)、自品,它給人帶來的身心感受,能換來無窮的回味。

煮茶是非常講究的,禪洱茯茶種類繁多,有昂貴的,有平價的,有低廉的,其實都是茶,區別在哪裡?不在於茶本身的品質,而在於喝茶人的心境。

都市人的悲哀就在於總是在鋼筋混凝土的森林中找尋一種返璞歸真的所謂閒情雅緻,所以免不了在空虛與無聊中為煩躁與浮華找尋些許的清寧。對白領和時尚人群來說,紅泥小爐、紫砂小壺過於煩複,置一臺禪洱茯茶煮茶機正好,雖不能得到茶味之絕妙,倒還可以讓禪洱茯茶的色香味悠然滴落,時尚在瀰漫。蒸汽嫋嫋,茶香四溢。傾身提壺,將一漾紅波倒入杯中,剎時只見水光瀲豔,山色空濛,香霧繚繞,渾然不知身在何方,甘爽的味道交織於舌尖,殘留的餘香久久不能退去,愈久愈讓人沉醉。閉目凝神,讓往日的愁苦和著淡淡不肯散去的茶香,在空氣中交織繾綣。難怪有人說:茶道者,煮茶之樂同飲茶之樂各居其半,是為樂也。

與朋友相約,眾人圍坐,傾心而談,聽著茶水沸騰的聲音,不禁讓人想起孟德煮酒論英雄,只不過,此時所煮不過禪洱茯茶而已,較之孟德不同。

起身煮茶,少了那種豪氣與心計,多的是溫馨與怡情。圍壺而坐,享受煮茶的樂趣,茶的濃香似已勝過美酒。

TAG標籤:煮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