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業醫師

當前位置 /首頁/醫學醫藥/執業醫師/列表

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鍼灸學》熱點:其他事項

效率的複習方法能讓考生們更快地進入備考狀態,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的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鍼灸學》熱點:其他事項,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2017年中醫執業醫師《鍼灸學》熱點:其他事項

  1、暈針:

針刺過程中患者發生暈厥現象。

【原因】患者體質虛弱;或過於疲勞,飢餓;情緒緊張以及針刺手法過強。

【處理】立即將針全部拔出,使患者平臥於空氣流通處,鬆開衣領,放低頭部,輕者予飲溫開水或糖水即可恢復,重者可針刺人中、合谷、足三裡等穴,灸百會、氣海、關元等穴,必要時配合其它急救措施。

【預防】對初次接受針刺治療和精神緊張者,應先作好解釋,消除顧慮;少取穴,手法輕,並採取臥位針刺為宜;對於飢餓、過度疲勞的病人,不宜立即針刺,待患者進食或休息後方可。

  2、滯針:

進針後針下沉緊,行鍼困難;患者感到疼痛的現象。

【原因】患者精神緊張,肌肉攣縮;或行鍼時捻轉角度過大或連續進行單向捻轉以致肌纖維纏繞針身。

【處理】若精神緊張者,應先解除病人顧慮,使其放鬆肌肉,或留針片刻待肌肉鬆弛出針; 如因組織纖維纏繞針身,可輕輕將針向相反的方向捻轉,待針鬆動後即可出針。

  3、彎針

【原因】進針手法不熟練,指力不均,用力過猛或留針時體位移動,肌肉強力收縮,致使針身彎曲,針柄傾斜,不能捻轉提插及出針。

【處理】體位移動者,可恢復原來體位,然後視針彎的.方向,順勢將針退出;數個彎曲者,須分層退出,切忌強行拔針。

  4、天灸:

又稱藥物灸、發泡灸。將一些具有刺激性的藥物,塗敷於穴位或患處,敷後面板起泡或區域性充血潮紅。所用藥物多是單味中藥,也有複方,其常用的有蒜泥灸、細辛灸、天南星灸等數十種。

  5、拔罐的作用和適應範圍

拔罐療法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

其適用範圍較為廣泛,如風溼痺痛、各種神經麻痺,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背腰痛、痛經等。此外,一些臟腑功能紊亂方面的病證和部分外科疾病亦可用拔罐法。

  6、耳穴分佈規律

與頭面對應的穴位 耳垂

與上肢對應的穴位 耳舟

與軀幹下肢對應的穴位 對耳輪

與內臟對應的穴位 耳甲

消化道對應的穴位 耳輪腳一週

盆腔、內生殖器 三角窩

五官(耳 鼻 喉) 耳屏

頭、腦 對耳屏

腦幹 輪屏切跡

內分泌 屏間切跡

  7、針刺注意:

過飢,過飽,酒醉,大驚,勞累過度等,一般不宜針刺。

久病體虛,大出血,大汗出者,針刺刺激不宜過強,並儘可能採取臥位。

妊娠3月以內,下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禁針;3月以上,上腹部以及一些能引起子宮收縮的腧穴如合谷、三陰交、至陰等, 不宜針刺。

面板有感染, 潰瘍, 瘢痕或腫瘤的部位,不宜針刺。小兒囟門未合時,頭部囟門及其附近穴位不宜針刺。

有自發性出血或損傷後出血不止的,不宜針刺。

眼部及頸項部、脊柱部的腧穴,注意針刺的角度、方向、深度等等。

對胸背腰脅腹部內臟和大血管附近的腧穴,要注意採取適宜的方向、角度、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