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設計

當前位置 /首頁/設計製作/環境設計/列表

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生態方法的應用

隨著城市現代化程序步伐的加快,居住區的綠化水平也得到相應的提高,以期能更好地滿足人們對環境質量的不同要求。隨著居住區景觀在設計形式上的日趨完善,人們開始思考如何在尊重傳統、尊重科學的基礎上將生態設計方法融入到居住區景觀設計之中,強調其環境的自然性、生態型特徵,在提高居民生活環境質量的同時,儘量使各類資源高效且合理的利用,既從精神上又從實際上做到了生態與景觀的融合。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詳細論述生態設計方法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的應用。

居住區景觀設計中生態方法的應用

1 、合理利用環境資源

在特定地塊上進行居住區景觀設計時,應注意要儘可能的尊重和保留現有的生態要素,維持其完整性,使該居住區像生態環境中的生物之間具有互利共生關係一樣,實現人工環境與自然環境的過渡與融合。首先從環境資源中的單一要素著手,研究如何將生態設計的方法應用於景觀設計之中。

1.1 對現有植被的利用。在過去的居住區開發建設過程中,往往是將場地清空,然後重新進行景觀設計,最後再根據現有的設計進行植物配置。這種做法的結果不僅導致資源的先期浪費,更為建設完成後的養護工作造成很大困難。生態學研究告訴我們,原生或次生的地方植被被破壞後恢復起來很困難,而且新移植而來的植物需要較長的恢復期,不能很快的達到預計的使用效果。

從保護生態自然環境的角度上來看,要盡力保護原有植物。首先在規劃中切實保護植物的生存環境。避免對原有植物附近的地形做太大的改動。地形調整的幅度不易超過15cm。在樹下設定的活動設施應儘量減輕壓力,降低對樹木生存的影響。同時鄉土植物應積極組織開發和利用,營造地方特色的`鄉土植被景觀。

1.2 園區中水景的營造。無論中外的居住區環境,開發商都力求將大自然中的水景以各種形式呈現於園區之中。但往往是這種功能上的追求被人們在形式上重複誇張的應用,甚至出現了與整個環境不相適宜的大水面景觀。這種水景的出現不僅不能很好的與周圍環境配合,甚至於在養護的環節給管理方帶來了極大的負擔。

除去南北方差異為水景的營造帶來的影響外,以生態設計的方法來看,居住區中的水體景觀最好與環境水文特徵結合。溪流、河道、湖泊等環境因素都具有良好的生態意義和景觀價值。結合水文特徵的設計可從多方面採取措施:(1)保護場地內溼地和水體,儘量維護琪蓄水的能力;(2)採取措施留住雨水,進行直接滲透和儲留滲透設計;(3)儘可能保護場地中可滲透性土壤。

1.3 保護當地土壤資源。在進行居住區環境的處理時,要發揮表層土壤資源的作用。表土是經過漫長的地球生物化學過程形成的適於生命生存的表層土,是植物生長所需養分的載體和微生物的生存環境。

2 、生態材料和生態技術的運用

隨著城市化建設的程序,現代景觀設計中所運用的生態材料和技術也越來越豐富。這些材料與技術的出現,不僅使居住區景觀的設計變得形式多樣,還能使人們在欣賞美景的同時,感到科技與環保的結合,使我們的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

2.1 生態材料的運用。

2.1.1道路鋪裝材料。傳統的鋪裝材料主要有陶瓷類鋪裝材料、石材類地面材料和竹木類等,這些材料不僅在製作的過程中耗散資源和汙染環境,而且在使用上也不夠耐久和防腐。所以,在今後的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可以考慮新型材料的應用。例如高分子新型地面材料,它不光克服了傳統材料使用和壽命上的不足,而且還能在色彩上隨意控制,造型上高效模擬,具有一次成型、施工便捷的特點。再比如彩色瀝青,在設計中鋪築彩色瀝青路面可以起到美化設計和誘導交通的作用,因為它是通過嚴格的拌制及施工控制,所以能使施工後的路面不僅具有絢麗的色彩,並具有良好的路面效能。

2.1.2 裝飾小品材料。以景觀雕塑為例,常見的傳統材料有:天然石材,木材,塑料,不鏽鋼,混凝土,陶,瓷,沙等。而最近運用於景觀雕塑的新型生態材料有:鈦、花木雕塑以及薄膜結構。鈦,鈦的本色是銀灰色,可氧化著色,還可以通過腐蝕處理獲得凹凸浮雕的圖案、文字等。用鈦製作雕塑,色彩斑斕,更富有藝術性和裝飾性。薄膜結構是近幾十年來國際上逐漸發展起來的一種新型空間結構。這種結構造型獨特、構思奇異,在居住區景觀中是現代風格創意之選。

2.1.3 水景材料。在現代景觀設計中,出現了一種新型霧化微噴頭的生態景觀材料。這種噴頭噴灑均勻度和霧化效能大大提高,霧化元件的耐磨效能、防堵效能也都較其它噴頭大幅度提高。水景生態材料之中還有一類重要的材料就是防水材料,其常和建築防水等結合,用於屋頂綠化。我國新型建築防水材料通常分為五大類,即:高聚物改性瀝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防水塗料,密封材料和剛性防水及堵漏止水材料。

2.2 生態技術的應用。

2.2.1 屋頂綠化技術。隨著土地的高強度開發,我們發現地面上的景觀面積變得越來越稀少,而隨之增加並映入眼簾的是越來越豐富多樣的屋頂綠化。屋頂綠化不但降溫隔熱效果優良,而且能美化環境、淨化空氣、改善區域性小氣候,還能豐富城市的俯仰景觀,並能補償建築物佔用的綠化地面,大大提高了城市的綠化覆蓋率,是一種在居住區景觀設計中值得被大力推廣的屋面綠化方法。

2.2.2 霧化自然景觀。該技術從人體熱量平衡角度研究人體對冷熱的具體感受程度,採用噴霧降溫技術,通過系統自帶風機主動將霧送達人體周圍,主動並造流提高霧滴的蒸發效果,使噴出的水霧最大限度地帶走場地熱量,從而有效降低人體周圍的溫度,同時有效控制溼度的增加。該技術已在上海世博園時被大範圍應用並造景,如果將其應用到居住區景觀設計之中,相信這又將會是除去動態水景與大水面之外的又一個亮點。

3 、生態學思想的融合

3.1 天人合一思想。當今,如何解決城市發展帶來的一系列的生態破壞問題,如何創造更適宜人類生存的人居環境,成了各行專家門的研究熱題。在景觀設計領域,如何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更好的在城市化程序中使人類活動創造下的城市景觀與自然狀態下的生態學領域充分結合,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實現生存環境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已稱為當今景觀設計師研究的重要課題。

3.2 修復性設計。那麼作為景觀設計學就應該在未來的發展道路當中必須充分發揮自身的功能,可以對當今的環境做出更多的修復性設計。修復性設計就是如何更好的開發、利用自然,遵循生態學原理,最小限度地減少對自然的破壞,減少對自然資源的掠奪,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鑑於此,居住區景觀設計當中應該保留利用原始自然景觀資源,並在整個設計過程之中充分體現對其的尊重。

4、結語

生態學思想的融入,賦予了居住區景觀設計深刻的內涵,使居住區景觀設計走出了以往狹隘的視覺美學的範疇,變得更注重環境內部的生態效益。其研究物件從單純的物質空間環境走向社會、經濟和自然環境協調發展的層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