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硬體

當前位置 /首頁/計算機/計算機硬體/列表

CPU超頻的基礎知識詳解

超頻史上第一個躍進是奔騰晶片的出現,幾乎所有奔騰75都能超到90MHz,至此超頻革命開始在世界範圍內全面開展。隨後的133超166、166超200、233MMX超266都僅是能提高一至兩級,最高也不過四級。下面是YJBYS小編整理的CPU超頻的基礎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CPU超頻的基礎知識詳解

當歷史的車輪前進到賽揚時代時,最光輝的超頻時代終於來臨,首先是無快取的Covington賽揚266超400,接著是超頻史上最大的突破——300A超450MHz,它把CPU的效能提高了整整50%!而且可超頻的機率十分高,平均兩隻CPU就有一隻能超。在賽揚中,最後一個能穩定超頻的晶片是366,366超550MHz的效能增益達183MHz,是風冷、不加電壓超頻所能達到的最高境界。今天,最有潛力的超頻晶片是PⅢ-500E和PⅢ-600E,它們都能把主頻增加200MHz以上。

  一、匯流排速度和倍頻的計算

486DX2是第一款倍頻型CPU,其中的2表示兩倍頻,主頻=外頻×倍頻,486 DX2/50、66、80的外頻分別是25、33、40MHz,晶片組和記憶體在主頻的1/2時鐘下工作。受到音效卡、顯示卡、硬碟、光碟機、記憶體等速度的限制,我們不可能無限量地增加外頻,只能以倍頻為重。今天的CPU己經達到10X外頻,意味著處理器的速度是匯流排的十倍。

當超頻手法廣為流傳之後,隨意變換外頻和主頻成了不良經銷商製造假冒商品的根源,它們把低頻率的CPU超成高頻率,並修改晶片表面的標識碼(Rem-ark)。英特爾為了預防這類問題,從奔騰MMX開始,在CPU中加入了倍頻鎖定,我們再也不能隨意更改倍頻,只能從外頻方面下功夫。由於主頻的外頻設定有限,超頻變得困難起來了,如:300A的標準超頻是100×4.5=450,你無法把它超成150×3=450。最近,主機板廠商們推出了線性超頻的產品,有效地緩和了矛盾,如:Abit SfotMenu Ⅲ在100MHz與183MHz之間有83種選擇,即以1MHz為頻率變換基準。

超外頻最危險的是影響了PCI/AGP的頻率,PCI的標準頻率為33MHz,AGP的標準頻率為66MHz,如果超過了標準頻率,很可能導致硬體的損壞。對於超頻愛好者(OverClocker),我提供三個最安全的外頻:66、100、133MHz,它們的PCI/AGP頻率分別是33/66MHz,絕對不會發生硬體問題。最近,有些新型主機板採用了2/3分頻和1/4分頻設計,只要PCI和AGP都執行在標準頻率下,外頻超到多少都無所謂。

  二、超頻的基本原則

CPU作為電腦硬體的核心,它的速度每18個月就提升一倍,在這無休止的升級中,我們幾乎要耗盡自己寶貴的精力和金錢,買回來的卻是很快就要落伍的電腦硬體,而超頻則多少緩解了這種不正常的輪迴過程,讓我們有更多的時間利用電腦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同時,通過超頻還能深入瞭解電腦的硬體常識,掌握電腦硬體的內在規律。

CPU從生產線上出來,必須經過測試來確定其極限頻率,再確定其正常工作的標稱頻率,打上標誌後將進入市場。為了安全起見,極限頻率必須高出標稱頻率並保持一定的空間以備不測。我們要做的就是在穩定的前提下,創造條件儘量讓CPU跑在它的極限頻率之下,讓它發揮最大的功效。

CPU是一個集成了龐大數量電晶體的中央處理器,在很小的範圍內集成了如此多的元件必將在工作時帶來巨大的熱量,而產生的高熱量一方面使CPU的本身熱噪聲進一步增加,產生的干擾訊號會嚴重影響正常訊號傳輸的質量。另外一方面,高熱量也是產生電子遷移現象的主要因素,影響著CPU的壽命。因此,要想超頻成功就必須解決CPU的散熱問題。

此外,個體差異也是影響CPU極限工作頻率主要因素,個體差異是在生產的過程中材料、工藝和生產線調整不同而造成,有的CPU天生就具有特別出眾的超頻能力。因此要想獲得理想的超頻頻率,選塊不錯的CPU,並降低CPU工作的溫度就是我們超頻成功的主要路線。

  三、CPU的選擇

賽揚CPU採用了.25的生產工藝,內建L1和同步L2快取,具有與奔騰Ⅱ相近的整數和浮點運算能力,本身就是最實用的奔騰Ⅱ級CPU,而且價格低廉。由於採用了66MHz的外頻,有優良的超頻能力,很容易就能達到或超過100MHz的外頻,做為本次實驗的主角是當之無愧的。

  四、初級超頻

初級篇將給大家介紹幾種最常用也最簡單的CPU超頻方法(變頻法、選擇法、降溫法、風扇法、散熱器法與導熱矽脂用法)。任何新手都不會感到複雜和危險,即使不超頻,這些方法也能提高CPU的穩定性。

1.變頻法

CPU內部的工作頻率是按照外頻乘以倍頻的方式來工作的,比如賽揚300就是採用了66MHz的外頻,乘以4.5的倍頻得出的,由於賽揚CPU的倍頻無法改變(被Intel鎖定了),因此最基本的超頻方法就是提高CPU的外頻來提高內部工作頻率。具體的方法有三種:BIOS設定、主機板(或轉接卡)DIP跳線和貼紙法。

BIOS設定:現在不少的主機板都在BIOS中包含了CPU引數的設定,在啟動的時候,按住DEL鍵,進入BIOS中的“CPU設定”,改變CPU的外頻頻率,由66MHz設定為75、83或100MHz,儲存後重新啟動。如果計算機能顯示新的頻率並穩定工作,那麼超頻就算成功了。為賽揚300A的初始設定,顯示了賽揚300A外頻改為100MHz時的情況。

如果超頻後機器不穩定或無法啟動,要恢復原來的狀態時,可以先進入BIOS設定為原來的設定,如果不能成功,請找到主機板上清除CMOS的跳線,插在清除的位置後啟動,就可以清除原來的設定了(記得正常使用時要還原跳線的位置)。如果上述方法都不管用,按說明書把CPU拔下來再插上去就可以了。

主機板(或轉接卡)DIP設定:在主機板(或轉接卡)說明書中找到不同外頻所對應的DIP跳線位置,將其頻率逐步上調,如果不穩定或無法啟動,關機後將DIP跳線還原即可。

貼紙法:雖然貼紙法與上面兩種方法原理完全相同,但實際的操作有一定的難度,因此將在以後的中級篇中講述。

一般主機板都提供了66、75、83、100、112、124和133MHz等的外頻以供選擇,有的主機板則更加豐富,達到了166MHz的外頻,而升技BE6-Ⅱ、磐英BX6還具備了從66~200MHz間每1MHz調整的線性外頻,更方便了超頻的測試。

要注意的是,當主機板的外頻改變時,主機板PCI和AGP的工作頻率也在改變,因此要考慮其它部件如硬碟、顯示卡和音效卡等能否工作在更高的頻率上,當外頻超過100MHz的時候,可以將PCI選擇在四分頻狀態,AGP選擇在三分頻狀態。

2.選擇法

從嚴格意義上講,選擇法本身不屬於超頻的方法。從上面可以看出,CPU工作在100MHz的時候是比較理想的,因此在選擇的時候首先要留意那些能上到100MHz外頻的“優良品種”。

同樣是賽揚級的CPU,370介面的賽揚要比Slot 1的好超,Slot 1的300A一般只能跑到100MHz的外頻,也就是100×4.5=450MHz,而370介面的300A能跑的更高。同樣,370介面的333、366也是個很好的選擇。而賽揚400、433、466這些檔次的CPU的倍頻已經達到了6、6.5、7,能上100MHz外頻的機會幾乎沒有,所以不推薦選購。本次的實驗就是針對370介面的賽揚300A進行的,而其它的CPU同樣可以參考這樣的超頻方法。

3.散熱器法

現在外頻已經上了100MHz,那麼散熱和降溫問題就一定需要認真考慮了,這也是能否正常超頻的關鍵,平時我們超頻失敗的大部分原因就是沒有處理CPU高溫問題。

零售的.370介面的CPU通常不配散熱裝置,因此在購買了CPU後,最好要精心挑選一種高效的散熱裝置。判斷散熱裝置是否優良,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更換不同的散熱器,同時測試CPU核心(不是散熱片)的溫度,溫度越低,散熱裝置越好。這種測量方法對後面的其它散熱法也同樣適用。

散熱片的形狀和材料對散熱效果有很大影響,表面積越大、熱傳導性越高,散熱的效果也越好,因此要選用叉指多而大的散熱器。銅雖然是種很棒的散熱材料(銅的熱傳導效能好於鋁),但容易氧化和變形,所以市場上很少看到,大多數的散熱片都是鋁材料的。

測試核心的溫度比較麻煩,主機板上提供的測溫頭通常是用來測量散熱片溫度的,而只有將測溫頭埋在賽揚中間的金屬片旁邊並緊靠金屬片才可以準確顯示出核心的溫度。

最常見的散熱器,實際使用的效果還可以,但卻無法適用於超頻後發熱量更大的CPU。如果選用這樣的散熱片,將賽揚300A超頻到450MHz(外頻由66MHz上升到100MHz,CPU電壓2V),在環境溫度為14度時,核心的溫度達到了35度,到了夏天,核心溫度將超過60度,必然引起宕機等故障。如果要超頻,這種散熱片肯定不行。

前一陣熱銷一種叫北極風的鰭形散熱器採用銅片彎曲後摺疊在原來的散熱片中來增加表面積,比同樣大小的散熱片重量還輕,效果不錯。

另外有一種高檔的散熱器,其獨特的渦輪式散熱片結構配合滾珠軸承的風扇簡直是一件藝術品!略高的價格也無法阻擋其魅力四射。

使用散熱器散熱是一種最直接最簡單最安全的散熱方法,絕大多數朋友都不會讓自己心愛的CPU跑在高燒的狀態下吧。現在只要動下手指,將原來CPU上的散熱器拆下來,再多花幾十元錢裝個漂亮的高效散熱器,也許你的CPU馬上就能工作在更高的頻率上了!

4.風扇法

風扇通常分為軸流風扇和渦輪風扇兩種,電腦上使用的大多是軸流風扇。風扇是散熱器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由於電腦機箱內部相對封閉,光靠散熱片的自然冷卻方式根本無法滿足要求,給散熱片配個風扇是高效而簡單的散熱方法。

風扇不同,其風速和風量大小也不同,與散熱片配合後散熱的效果也截然不同,同時,各種風扇的工作噪聲也不一樣。下面來看看不同風扇的實際效果。

是市場上不常見到的一種滾珠軸承結構的大型風扇,厚重的身體、高轉速和低噪聲是它獨有的特點,更令人高興的是,換上這樣的風扇就能將CPU核心的溫度降低一度!

通常軸流風扇的中間部分是不會向下吹風的,這樣對中央熱量最高的散熱片來說,效果並不好,如果能像圖9所示給普通散熱片裝上2個風扇,每個風扇最大的出風處剛好落在散熱片的中央,效果更好!採用雙風扇的散熱器又能將溫度降低一度!真是了不起的構思。如果採用直接支援雙風扇的散熱片後效果更好。

許多超頻愛好者喜歡通過增大風扇電壓、提高轉速來獲得更大的風量。給風扇加高電壓後,確實能起到進一步降溫的作用,不過由於風扇本身是感性負載,電壓的提高與風速不正比,而且功耗增加很多,所以風不適合超頻後長期使用。

5.導熱矽脂法

即使看上去很平的兩個平面,也無法保證完全接觸,因此影響了導熱能力。而導熱矽脂是一種白色或灰色的絕緣粘稠狀物體,它有良好的導熱能力,將其塗在兩個接觸面上,能起到很好的導熱作用,大大減少熱量的堆積,因此廣泛地應用在各個需要散熱的領域。

在電腦市場上買回一小盒導熱矽脂,將它薄薄而均勻地塗在賽揚CPU的金屬板上,同時在散熱片與CPU相接觸的地方也塗上一層,不需要很多,然後將散熱器扣在CPU上,用點力氣按兩下,讓其充分接觸,最後再扣上夾具。

超頻的初步方法大約就是這幾種,通常用這些方法你就能夠很好地解決CPU散熱問題,450MHz輕鬆拿下。

此外,主機板和轉接卡的選擇也要注意,名牌主機板的超頻穩定性未必與其名氣一致,有時候一塊很普通的主機板上能超的CPU,拿到名牌主機板上卻不行了,好在這樣的區別並不明顯。如我自己用的升技主機板雖然在CPU超頻上並不落後,但與記憶體的配合卻很糟糕,只有Kingmax和普通LG的記憶體能上133MHz,而HY和金條記憶體連上112MHz都困難,如果不注意選上了這樣的主機板和記憶體配置,很容易造成CPU無法超頻的假象,這是大家必須注意的一個方面。

此外,ATX電源質量的好壞也很關鍵,劣質的電源無法提供純淨的3.3V電源,嚴重的還會影響記憶體和硬碟的工作,可別大意了。

TAG標籤:CPU 超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