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作文/列表

拜年為題作文3篇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寫過作文,肯定對各類作文都很熟悉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有了解過作文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拜年為題作文3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拜年為題作文3篇

拜年為題作文 篇1

春節拜年對我來講是一件非常歡樂的事情。

年八年級一大早,媽媽就催我起床,說今天要到爺爺、奶奶家拜年。我一聽,高興極了,連忙起床。吃過早飯,穿上新衣服,就和爸爸、媽媽一起坐車前往爺爺家。

爺爺的家在鄉下,汽車開了不到半小時就到了。我還沒走到爺爺家,爺爺、奶奶就已經在門口等候了。我一看到爺爺、奶奶,就高興地叫起來了:“爺爺、奶奶,我們來給你們拜年了!”爺爺、奶奶樂呵呵地笑個不停。

進了爺爺、奶奶家,他們就給我拿了很多好吃的東西,有水果、有糖、有花生等等。我一邊吃,爺爺一邊問我:“學習好不好,有沒有進步”。當聽說我的學習成績比以前有很大進步時,爺爺高興地笑了,連連誇我既聰明又懂事,並給了我一個利是。

我高興地接過了利是,連說謝謝。但我知道,我與其他同學相比還有很大差距,所以,我暗暗發誓:在新的一年裡,一定要更加刻苦地學習,提高成績,縮小與其他同學的差距。

吃過中飯,我們就告別了爺爺、奶奶,坐車回家了。

拜年為題作文 篇2

作為極其重視過春節的一個國家,過起年來,自然是別有一番韻味!

沒有那個時候比春節前夕更熱鬧了。家家戶戶都在購買年貨。那些雞鴨魚、糖果等等都讓人垂涎欲滴的食物,總是讓我們這些小孩子的口水“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除此之外,為了在新年時顯出永珍更新的氣象,男女老少都要買新衣、新褲、新鞋……反正全身上下統統煥然一新。

小年的到來就預示著春節不遠了。小年並不是很熱鬧,不過,過了小年之後,家家都要“大掃除”了,要全家動員,把傢俱都擦得亮晶晶的,能夠映出人影來。還要一起貼春聯、貼“倒”福……

除夕,家家團圓。一家人其樂融融,小孩子們嬉皮笑臉的向大人套壓歲錢,出去放煙花,大人們在一起划拳喝酒,看聯歡晚會。家家都燈火通明,鞭炮聲日夜不絕。真是“鑼鼓聲中辭舊歲,爆竹聲中迎新春”啊!

七年級。相比較而言,七年級的大街比除夕夜的大街要冷清許多。門市大多都關門了,在初五時才會開門。家家走街串巷,登門拜訪,互賀新春,在長輩墓前送上一束菊花,以祭奠在天之靈!

十五一過,春節就真真正正的過去了。大人和孩子們又各就各位,回到正常的生活軌道上去了。

拜年為題作文 篇3

拜年嘍!——多麼熟悉、溫馨、悅耳、響亮的聲音,它儲藏在每個華夏兒女的`心裡,年年都是最溫暖最動聽的祝福。

拜年是春節重要的禮節和內容。正月七年級清晨,天空剛剛放亮,拜年“大軍”便身著新衣,歡快地從各家各戶湧出。一聲聲“拜年嘍”此起彼伏,迴響在幾乎每條街道,每座村莊,每個小巷。

“恭喜發財”“身體安康”“新年快樂”“萬事如意”“事業有成”……人們相互行禮,或作揖或握手或擁抱或躬身或磕頭,臉上無一不掛著甜蜜的笑容。拜年,是中國人對逝去歲月的送別,更是對未來生活的預祝。不管過去的時光怎樣,每個人都對明天充滿了憧憬和嚮往。拜年正是對這種美好願望的鄭重宣告。

首先要拜長輩。到長輩面前行禮祝福,這是禮道,也是規矩,更是孝心。長輩乃一家之首,揹負重任,是家庭幸福的引領者,團結和諧的軸心,理應受到尊重和擁戴。一些偏遠的鄉村現在仍保持著過年見到長輩,無論親疏,都要跪地磕頭道福的習俗。其次是拜師。俗語道,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師傅,導師,這些既教人知識、傳授技藝又為人師表的辛勤勞作者,是拜年的重要物件。有教師的家庭都會有這樣的記憶:七年級一大早,一撥撥學生接踵而來,給自己親愛的老師賀年。尤其是國小生,劃片上學,住得集中,成群結隊特別方便。嘰嘰喳喳的歡笑聲,像一群報春的小燕子。徒弟給師傅拜年,更多的是勾起師徒間往事的回憶,技藝的傳授,成長的印痕,都在這一刻一一重現。拜年,又多了一份感恩和激勵。給鄰居拜年也是重頭戲。割不斷的親,離不開的鄰。過去住大雜院的多,開啟家門,全院人家盡收眼底。平日裡雖抬頭不見低頭見,一家飄香百家聞,但拜年依舊不可缺少。儘管昨晚還打過招呼,七年級卻如同多日未曾謀面的好友,喜悅之情溢於言表。清人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描述:“男女依次拜家長畢,主者率卑幼,出謁鄰族戚友……”拜完了親人近鄰,同事朋友不能怠慢。拜年正是增進同事朋友感情的好時機,豈能疏忽錯過?於是,十幾個小時前還在一個辦公室處理公務的同僚,轉眼就變成了登門拜訪的“貴客”。一番親密的互動,儘管有誇張渲染甚至表演之嫌,但人人為之,也就沒了做秀的感覺,反而覺得是不可缺少的“規定動作”。

直到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拜年還主要靠兩腿雙腳,古人就更不用說了。馬路上熙熙攘攘,衚衕里人滿為患,村子裡人歡馬叫,大院裡笑聲鼎沸。人們在行進中感受著親情,在疲憊中回味著歡樂,心境清新如洗卻又沸騰不已。居民樓前,鄉間村落偶爾也會出現一些座駕,那大都是夠得上級別的領導們在登門拜年,物件或老幹部老黨員老軍人或老模範老工人老先進。領導們把體貼和關心送到群眾中,播灑著黨的陽光,讓春節的天空顯得更加明朗清澈。誰家有這樣的貴客到來都會感到自豪和榮幸,旁觀者更是充滿羨慕,交口稱讚。這跟後來出現的萬事萬物唯領導馬首是瞻的功利歪風真乃天壤之別。

成群結隊是傳統拜年的一道亮麗風景。街坊鄰居,同事同學,老鄉故友,提前說好集合地點,然後集體行動。根據線路圖,由近至遠,逐家挨戶,歡笑一路。普遍是點到為止,因為拜年的絡繹不絕,很少能坐下來安靜說幾句話。常常是屁股還沒坐穩,下撥拜年的又來了,於是拔腿告辭轉走下家。時間雖短,但其味無窮。拜年是習俗,更多的是情誼。“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拜年雖大都並非來自遠方,但“樂”是一致的。當然,來的未必都是“好友”,也未必都是“知己”,然而拜年如同一座溫馨的橋樑,可以把曾經忽略的親情,意外丟失的友情,在一聲聲拜年的祝福裡,重新連線起來。“人生樂在相知心”,王安石道出了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真諦。拜年這個大平臺,裝載得下人間各種誤會、彆扭、意見、隔閡、矛盾、分歧和恩怨。古人言相逢一笑泯恩仇,拜年則是一句問候消百怨。春節過後,許多“仇家”變“親家”,“愁臉”變“笑臉”,“矛盾”變“統一”,人與人更和睦,社會更和諧。

拜年的變革與電話普及密不可分。一場通訊革命,讓電話拜年成了另一種時尚。從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響過,通訊系統便處於“癱瘓”狀態。幾億人幾乎同時在撥打電話,超負荷的使用,什麼樣的先進裝置也難以承受。等有了手機,有了簡訊,有了QQ,有了微信,拜年更是可以足不出戶,一鍵搞定了。

輕鬆了,悠閒了,但很快人們發現似乎少了些什麼?味道變了,淡了,冷了,更重要的是那簡單質樸卻發自內心的真誠到哪兒去了?

很懷念那些日漸遙遠的傳統拜年。一句溫暖的問候,一聲溫馨的祝福,可以瞬間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曾幾何時,單位裡的領導同事,七年級一大早集中相聚,道一聲拜年,說一句祝福。年輕人相互欣賞彼此的新衣,年長者互祝身體康健、家庭美滿,領導向每個人發出期望,眾人在一片其樂融融的氛圍中感受大家庭的溫暖,更增強了來年奮鬥的信心。然而,這一切都成了回憶,人們好像更“現實”了,免去了出門之累,也丟掉了來之不易的精神凝聚平臺。

拜年是華夏兒女世世代代沿襲的習俗,延續著傳統的道德、倫理與文化,可以說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隨著時代的發展,拜年習俗也在變化,而且還會繼續變化,但“核心”不能變也不會變。即便在一段時間裡被模糊淡化,但終究還會“認祖歸宗”。

說起來還是喜歡傳統的拜年,不僅因為那些溫暖的內容和形式,更因為那些厚重的傳統感,因為再先進發達的技術也替代不了面對面的語言傳遞和感情交流。

傳統不能丟,也不能忘。因為傳統裡有我們文化的根脈。

TAG標籤:為題 拜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