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作文/列表

實用的古詩的作文集合6篇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免不了要接觸或使用古詩吧,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兩類。那什麼樣的古詩才是大家都稱讚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古詩的作文6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的古詩的作文集合6篇

古詩的作文 篇1

南風,吹熟了莊稼,吹來了豐收,也吹來了農民的辛苦。

相傳為舜帝所作的《南風歌》大概是最早歌詠南風的詩歌: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

《史記·樂書》曰:“舜歌《南風》而天下治,《南風》者,生長之音也。舜樂好之,樂與天地同,意得萬國之歡心,故天下治也。”

這首詩,借舜帝口吻抒發了先民對“南風”既讚美又祈盼的雙重感情。因為,溫熱而適時的南風,對夏季莊稼的生長成熟,對萬民百姓的生活是那樣重要,那樣不可缺少。

“南風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慍兮”,這是就苦夏的日常生活而言。赤日炎炎,暑氣如蒸,百姓怎能無怨?而南風一起,暑熱的天氣多少能使人感覺到一點涼爽,所謂薰風兼細雨,喜至怨憂除。白居易《首夏南池獨酌》中“薰風自南至,吹我池上林”一句,就表達了這種情懷。

“南風之時兮,可以阜吾民之財兮”,清涼的南風可以解民之慍,適時的南風則可以阜民之財,由日常生活轉而到收成財物,詩意更進一層。《禮記·樂記》曰:“天地之道,寒暑不時則疾,風雨不節則飢。”可見,“南風”的“阜民之財”比之“解民之慍”更為重要,也更為令人祈盼。司馬遷說:“《南風》之詩者,生長之音也。”(《史記·樂書》)王肅也說:“《南風》,育養民之詩也。”概言之,《南風》之歌,即讚頌“南風”煦育萬物、播福萬民的恩澤之歌。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白居易的《觀刈麥》則直敘其事,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於當地人民勞動艱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兩句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悅的。可是誰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民的悲哀呢?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婆婆、兒媳婦擔著飯籃子,小孫兒提著水壺,他們是去給地裡幹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後先忙家務,而後做飯;小孫子跟著奶奶、媽媽送飯時一齊到地裡。她們是要在飯後和男人們一道下地去的。你看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他們臉對著大地,背對著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著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糧”,時間必須抓緊呀!捨不得浪費。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幹,就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

這首詩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於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因為白居易時任周至縣尉,主管緝捕盜賊、徵收捐稅等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詩人想到自己四體不勤卻飽食祿米,內心十分慚愧,於是寫下此詩。

南風,在關注民生的詩歌裡,承載著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在一些田園詩歌裡,表達的大多是詩人自己內心的閒適愜意。

宋代劉攽 的《初晴》 :“青苔滿地初晴後,綠樹無人晝夢餘。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這首詩描述了新晴之後頗為清靜的環境和詩人悠閒的心情,語言通暢易曉而又情趣十足。最後兩句詼諧而有創意,詩人把南風想象成一個善於戲謔的老朋友,他偷偷地推開了門,闖了進來,還裝作愛讀書的樣子,正不停地翻著書。這兩句擬人手法的運用,使得本詩自然親切,生動有趣,也從側面烘托了詩人閒適愜意的心情。

明代楊基的《天平山中》:“細雨茸茸溼楝花,南風樹樹熟枇杷;徐行不記山深淺,一路鶯啼送到家。”綿綿細雨中,楝樹開出了淡紫色的花朵,由於沾上了雨珠,顯得格外嬌豔和滋潤。初夏的南風輕輕吹拂,在鬱鬱蔥蔥的草木叢裡,不時露出一樹樹金黃色的枇杷。茸茸細雨,微微南風,徐行山中,讓人好不愜意舒適!

古詩的作文 篇2

小時候,我非常喜歡駱賓王寫的《詠鵝》。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牚拔清波。可如今,早已沒了詩中的那綠水,那清波。

有一次,我們一家出去遊玩。聽媽媽說,那是一個十分美麗的地方,有清澈的水,水中有快樂的魚兒,有時還能見到幾隻鴨子,我非常期待去那裡玩。一到那裡,我便迫不及待地下車去看媽媽說的那條美麗的河。可是,當我來到那條河的旁邊,我看到只有混濁不清的河水和那麼兩條如小姆指般大小的小魚。媽媽難過地說:看來是因為有許多遊客往河裡扔垃圾造成的啊!爸爸輕輕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用手指指了一下右邊,我看向右邊,我看到了一個大約五六歲的小男孩把玩具的.包裝袋扔進了河裡,我生氣地握緊了拳頭。

今天,我看見了一幅漫畫。漫畫中,一個小女孩正在背誦駱賓王的《詠鵝》,可是當她背到第三句時,已經背不下去了。為什麼?為什麼她背不下去呢?因為她身前的河水,她身前的河水是被染黑的汙水,因為大白鵝是遊在了漆黑的汙水中!

曾經的綠水,曾經的清波早已不在了,取代而之的是什麼?是被染黑的汙水。而造成這一切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人類!是我們口口聲聲說著要愛護自然,愛護我們的家,是我們口口聲聲說著保護自然就是保護自己,是我們口口聲聲說著愛護自然,人人有責。可是,毀了這一切是誰?不正是我們人類嗎?

曾經的我們無法改變自然,可現在我們可以,我們有能力去保護自然,愛護自然,讓我們為了自然而做出行動吧!

古詩的作文 篇3

小時候,我還不懂事,並不知道所謂的月亮是什麼,只知道當夜深人靜時,天空中會出現一個既像大大的盤子、又有點像月餅的東西。

每當我抬頭仰望天空,想著“嫦娥奔月”、“牛郎織女”時,媽媽就會告訴我:“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這時,我會稚氣地問:“白玉盤長啥樣呢?”媽媽總是耐心地告訴我:“咱們客廳不是就有嗎?它滑滑的、亮亮的`、白白的。”

這時,我似懂非懂地點點頭,用手摸摸腦袋。

我讀詩一定始於某個夜晚。因為李白的《靜夜思》,是我會背的第一首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媽媽教我讀時,我一頭霧水,並不知道為什麼詩人要“舉頭望明月”。直到後來,我才知道,月亮代表思鄉。看到月亮,彷彿就回到了家鄉。

詩人仰望月亮,就是在思念家鄉。

後來,我又讀到《月夜憶舍弟》中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才徹底明白詩人杜甫那種思念家鄉、迫切回鄉的心情。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讀到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時,我總感覺這首詩就像一幅春花秋月的水墨畫,美輪美奐,令人震撼。

而現在,我在讀白居易的《長恨歌》,詩中處處可見“月亮”的蹤影。比如,“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七月七日長生殿,夜半無人私語時”;“昭陽殿裡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

兩相對照,不正把唐玄宗思念愛妃的心情寫活了嗎?唐玄宗和楊貴妃的故事感動了我,也讓我對白居易的詩頗有興趣。

漸漸的,我對詩詞更有興趣了,詩中的故事彷彿越來越多,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我告訴自己,要輕叩詩歌的大門,走進詩詞的世界,探索中華民族詩歌的奧祕!

古詩的作文 篇4

古詩文,是我國的文化寶藏;古詩文,是我國文化在歷史長河中的沉澱;古詩文,讓我們從另一個角度重新審視世界。讓我們走進古詩文,感受詩人詞句中的另一個世界。

從古詩文的視窗眺望,我看到了我喜歡的李白的《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意境華美,展現出的卻是一副哀傷的情景,作者因性格耿直而遭貶官,開頭一句直白無比,點明瞭作者現狀:豪放派的大詩人李白無法適應當時拘束的官場,縱有千萬豪情,卻無從報效國家,這讓我看到詩人所處社會的一層淡淡的黑暗,也讓我想起了當代文學青年韓寒等的境遇,好在我們現在的社會更加文明而開放,韓寒們也通過自己的努力打出了一片天地。

從古詩文的視窗眺望,我看到了“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著名的以榮景寫哀情的詩句:表面上是歡歡樂樂,並無所憂,實際上則是內心愁苦,世俗的壓迫讓作者無拘無束的性格與當時的為官之道發生了劇烈的碰撞,詩人約束不了自己,更改變不了當時的社會風氣,失意官場,這讓詩人內心深處更加孤獨。古人的社會,除了為官,文人選擇的餘地不多。我們現在的社會,比起古代,已經開明瞭太多。但就拿現在上海與浙江的`大學聯考改革來說,存在很大的黑洞,3+3考試,許多考生沒有選物理,因為物理是國中四大名校的天下,可是沒有選物理的同學許多好專業都不能報考。我慶幸自己喜歡物理,成績也還不錯,不然會不會和李白一樣鬱郁不得志?每個社會都有瑕疵,關鍵是社會的主流能夠及時地發現並改進。

從古詩文的視窗眺望,我看到了“永結無情遊,相期邈雲漢”這句詩。詩中“無情”是中心詞,看似詩句情調上揚,實則下落到谷底,作者在詩中巧妙地運用了含蓄的手法進行敘述,令人在讀後理解了他的愁苦——無家人陪伴,孤身一人,不受朝廷重用。這段話,也許很多同學都感慨至深:剛完成小升中,考入四大名校,大家都是國小的精英,可是國中的重新洗牌與管理方式,讓大部分同學不能適應,學校教得多,但不考;老師除了灌輸知識,基本不教育孩子,給大家的感覺就是“邈雲漢”啊。我也經歷過這個階段,幸運的是,我一兩個月就調整了過來,完成了蛻變。看到那些還沒有調整過來的同學,我禁不住感嘆:“嗚呼,學校是不是應該適當地調整一下教育策略?”

由古詩文的視窗回望,李白一首《月下獨酌》既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又揭示了他所處社會的黑暗。這首詩跌宕起伏,率性天然,朗朗上口,成為千古名詩。我很喜歡這首詩,它讓我通過古詩文的視窗眺望,在字裡行間,在作者營造的意境之中,我看見的不僅是詩人的情感,還有他的生活,他所處的社會環境;在古詩文文字的基礎上,我也觀察著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環境,並將其與之前的歷史時期作對比。這可以讓我們更好地吸取古人的教訓與得失,提升自我,改善社會,讓我們與偉大的祖國一起,更上一層樓。

從古詩文的視窗眺望,受益匪淺!

古詩的作文 篇5

人生因為理想面有價值。從古至今,無數人為了理想而奮鬥。為了理想,讀書人頭懸樑錐刺骨,囊螢映雪,鑿壁偷光;武將縱橫沙場,浴血奮戰,不惜戰死疆場。他們早已離去,留下的,只有那些文字,令人浮想連翩……

在鄴城內的銅雀臺上,魏武王曹操吟詠著“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在過去的幾十年裡,他破黃巾,擒呂布,滅袁術,收袁紹,定劉表,深入塞北,直抵遼東,經歷無數惡戰。他曾兵敗如山倒,曾被困絕境,也曾險些被擒或喪命。但他始終未退縮,依然跨爪黃飛電馬,揮倚天劍驅數十萬大軍——一切都是為了心中的理想——縱然馬革裹屍,魂歸邊西,也要揚聲塞外,蕩平天下,盡掃狼煙,成蓋世之偉業。

在遠山菊海之中,陶淵明正在清晨的鳥語花香中散步,在菊花從中漫步。在田園之中勞作,閒適而又快樂,不必受朝廷的約束。他又想起那天辭官時的情景:上面的官吏來巡查,他“不願為五斗為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便脫下官服,解下官印,充滿不屑地奮然離去。現在,他要做一個隱士,“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無憂無慮地生活下去。

在長安城城門,李白騎著駿馬,飛奔出城,毫無留戀之意。早知官場黑暗,又何必借酒銷愁,又何必仰天大笑出門去,吶喊“我輩豈是蓬蒿人”呢?想當年貴妃研墨,力士脫靴,何等榮耀,今日又何等落魄!喝了幾杯酒,他清醒了——自己仍有用武之地——他不再慨嘆官場黑暗,而是為了當初的理想,開始遊覽大好河山,抒萬丈豪情。“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走遍天下,終於成為一代詩壇的'詩仙。

在零丁洋的一艘船上,文天祥作了首千古絕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南宋江山日下,怕是撐不了幾天。想當初自己立志報國,再想想今天,勸降的人剛剛離開——“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誓不休”文天祥誓死不降——即使不能保住江山,“挽狂瀾於即倒,扶大廈之將傾”,死於國難,也不恥辱。幾天之後,文天祥英勇就義了。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無論歷史的河水怎樣沖刷,也沖刷不掉那些不朽的文字。

古詩的作文 篇6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每當聽到古詩佳句,我就會沉浸在那雅文雅句之中。

我曾讀過數百首古詩,也品味了許多詩句。要說百裡挑一,我還是喜歡《梅》這首古詩。

這首詩的作者是王安石,王安石是宋代著名詩人,曾譜寫許多詩章,但《梅》這首詩所要表達的情感與其它詩各不相同。全詩以寫景方式作詩,以寒霜冰雪為背景,突出了梅花“凌寒獨自開”的頑強性格。全詩為五言絕句,共四句:“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全詩主以梅花為主線,以雪為暗線,不單單寫梅的頑強性格,還在告訴人們,做人要頑強,即使遇到再大的挫折與失敗,也要去克服。一個“獨”字寫出在萬物凋零的.時候,梅花兒卻獨自釋放。“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寫出了“梅花”不張揚的性格,“暗香”一詞突出梅花戰嚴寒、冒風雪為人類釋放花香卻不要求回報,這就是梅的性格。

謝謝您,王安石。您用短短二十字,讓我明白了許多道理;《梅》,你那頑強的性格與無私奉獻的精神令我永遠敬佩。

TAG標籤:古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