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作文/列表

景物描寫作文7篇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嘗試過寫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那麼一般作文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景物描寫作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景物描寫作文7篇

景物描寫作文1

作文還有一項非常重要的基本功,就是觀察與描寫。

同學們都知道,觀察,就是用五官認真地察看、感受、體驗周圍的事物。就是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嘗,用鼻子聞,用手摸,把那些不認識、不熟悉的事物的形狀、顏色、姿態、結構、氣味、滋味、聲音、軟硬、冷熱等等,統統在自己的腦海裡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有了這種認真的觀察,有了這種深刻的印象,有了這種入微的體驗,就有了豐富的、生動的描寫材料。任何成功的描寫,都必須有詳盡深入的觀察作基礎。

怎樣學會觀察,練好觀察的基本功呢?

1.要選擇好觀察的位置

有目的地觀察事物,首先就要確定好觀察位置。因為觀察者所站的位置不同,所觀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事物(景物)也必然不同。同學們還記得“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這句詩嗎?這說明雖然是同一個事物,但由於觀察的地點和角度不同,觀察得到的結果就完全不一樣。這也說明選好觀察位置是非常重要的。

在日常生活中或有目的地參觀遊覽中,一般都是採用固定觀察或移位觀察的方式。

如下列例段:

清晨,寬廣的校園顯得格外寧靜。教學大樓剛從晨霧中露出它那巍巍的身軀。一扇扇相繼被開啟的明亮的玻璃窗,在晨光照射下,像剛睡醒孩子的眼睛,調皮地一眨一眨的。操場上空無人影,只有兩隻高高的籃球架站在那裡。

操場邊那一排翠綠的冬青,長得鬱鬱蔥蔥,像一隊威武的士兵守衛著學校大樓。

眼前的花壇,開滿了奼紫嫣紅的鮮花。月季花苞上掛著晶瑩的露珠,令人喜愛。壇邊是一圈小草,它在晨露的滋潤下顯得格外鮮嫩。

這幾個例段描寫的是一個寧靜的校園晨景。很顯然,作者是站在一個固定的位置,從不同的角度進行觀察的。首先從上(仰視)到下(俯視)觀察“教學大樓→玻璃窗→籃球架”;接著從遠(遠望)到近(近看)觀察“操場那邊的冬青→眼前的花壇”;再細看花壇裡的月季花和環視“一圈小草”。這種以作者站立的地方為固定點,或仰視,或俯視,或遠望,或近看,或環視地觀察事物的方法,我們叫它固定觀察。

什麼叫移位觀察呢?還是先來看看我們在課文中學過的一個例段吧!

在洞口抬頭望,山相當高,突兀森鬱,很有氣勢。洞口像橋洞似的,很寬,走進去,彷彿到了個大會堂,周圍是石壁,頭上是高高的石頂,在那裡聚集1000或是800人開個會,一定不覺擁擠。泉水靠著洞口的右邊往外流,這是外洞。內洞一團漆黑,什麼都看不見。工人提著汽油燈,也只能照亮小小的一塊地方,餘外全是黑暗,不知道有多麼寬廣。工人高高舉起汽油燈,逐一指點洞內的景物。首先當然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一條黃龍,一條青龍。

這是《記金華的雙龍洞》一課中的一段描寫。作者是按照他遊覽所經過的地方,所見到的不同事物進行觀察的。遊覽順序及觀察角度是:在洞口抬頭望(仰視)→走進去周圍(環視)是石壁,抬頭(仰視)是高高的石頂→洞內一團漆黑,是蜿蜒在洞頂的雙龍(正視、環視、仰視)。我們把這種按照作者經過的地方(即移換位置)去觀察事物的方法,叫移位觀察。

同學們要注意的是,不管是固定位置觀察還是移動位置觀察,都不能機械套用,應根據觀察的目的和要求,針對觀察物件的特點靈活運用,交叉使用。什麼時候要運用固定位置的觀察,什麼時候要運用移動位置的觀察,也要取決於你計劃寫的文章的體裁和中心思想的要求。不過,一般地說,觀察點,觀察角度的變化決定描寫事物的順序和層次的變化。

2.要注意觀察的順序。

觀察任何事物都要按一定的順序進行。或從整體到部分,或相反;或由近及遠,或相反;或從上至下,或相反。這樣,觀察才會有一條清晰的思路,對觀察的事物才會形成一種鮮明的層次和完整的印象。

通常有下列幾種觀察順序:

一是以空間方位為序。如東南西北中,遠近、裡外、上下、前後左右等。如下面例段:

你來到葡萄架之下。四周是彩色飛金的迴廊,硃紅柱子,中間是小小的園林,典雅的佈局,果木俱全。庭院上面,罩著綠葉的網。草地上鋪著綠茵,白鴿蹣跚來去。伸手可摘盆中的梨桃、石榴和頭頂的葡萄。

這個例段就是按照先四周後中間再上下的空間方位順序進行觀察和描寫的。段落雖短,但庭院生機勃勃的景色卻寫得井井有條。

二是以時間變化為序。如下段:

時間不容許人們多想,一陣狂風吹來,雷電接著從頭頂擲下。頃刻間,一場可怕的冰雹傾瀉下來。人們驚呼奔跑,躲入安全的地方。冰雹繼續了兩個小時之久,其間,有十多分鐘,落地的冰雹大如小兒拳頭,其中一顆有排球一般大,落在小李村,打穿飼養室的房頂,掉在蓄水的石槽裡。冰雹過後,稀疏的雷雨未停,人們從躲藏的地方走出來,頓時驚得目瞪口呆,像久住大森林的人,忽然被拋到陌生的戈壁灘似的,面對著眼前景象,簡直不明白自己身在何方。

密密的玉蜀黍林消失了,墨綠的棉田消失了,天空不見蒼鷹飛旋,樹頭不聞燕雀鳴叫,田野裡,也瞧不見野兔奔跑了,一切有生命的東西,一瞬間,彷彿全從地面消失了。田野變得開闊而荒漠,村莊上空也豁然敞亮起來。光禿禿的樹木,帶著殘斷的杈椏,筆直地伸向天空。大地脫去濃豔的綠袍,換了一套堅硬的銀灰色的冬裝。

這個例段,以時間變化為序觀察描寫冰雹前、冰雹中、冰雹後人們的心理狀態和田野村莊景色的變化。按時間的推移:頃刻間→兩個小時→十多分鐘→冰雹過後→頓時→一瞬間觀察景物的變化,把下冰雹的全過程描寫得清清楚楚,井井有條。

景物描寫作文2

春天的顏色真是五彩繽紛,太陽是紅燦燦的,天空是湛藍的,樹梢是嫩綠的,迎春花是嬌黃的……難怪詩人愛吟詠春天,畫家愛描繪春天,因為春天是世界一切美的融合,一切色彩的總會。我很奇怪,這五彩繽紛的色彩為什麼會不約而同地選擇春天來到大地?

春天的雨是連綿的、柔和的,它滋潤著大地,撫摸著大地,小聲地呼喚著大地,在人們不知不覺的時候,他們竟悄悄地匯成了小河,積成了深潭。啊,原來是春雨給潭水帶來綠色的生命。

風和雨總是結伴而來的。早春的,帶點兒寒氣的風,吹醒了萬物,樹梢綠了,大地綠了,連高聳的樓房的平臺也綠了。宋朝的王安石有詩云:“春風又綠江南岸。”說的多麼好啊!但又何止是“綠”?

在風的吹拂下,滿山滿坡的野花睜開了眼,一朵、兩朵,一叢、兩叢……連成片,匯成海。人們面對這藍的、紅的、黃的……氣勢磅礴的色彩的海洋,煩惱沒有了,萎靡沒有了。感謝春天的色彩給我們帶來向上的力量和信心。

再看看春天的天空吧。怎麼天空也是五顏六色,使人眼花繚亂?啊,那是孩子們放的風箏。在藍天白雲映照下,千姿百態的風箏瀟灑自如地飄舞著,飛昇著,多麼使人心曠神怡的景象啊!春天屬於孩子們,天空屬於孩子們,然而他們不是同時也在努力地打扮著春天,增添著春天的色彩嗎?

但是,如果你俯下身子去仔細審視,你會發現在悅目的色彩中,還有零星的枯黃,那是殘冬留下的痕跡。你也許會嘆息:“真是美中不足啊!”是的,望著那幾莖折肢斷臂、垂頭喪氣的小草,誰還會有好心境?可是,你不妨削去枯黃的冬衣,你會有更新奇的發現,嘿!裡面卻是綠的!原來外表枯黃的小草也在孕育著,孕育著更美的春天。

我終於明白了春天的色彩為什麼這樣豐富:是春姑娘手中的彩筆勤奮地揮動著;是稚氣的孩子們天真地打扮著;是被人們忽視的小草默默地孕育著。盡情地享受著春的色彩的怡悅的人們啊,你為春天的色彩貢獻了什麼?

如果說夏天是火紅的,充滿活力;秋天是金黃的,充滿收穫;冬天是雪白的,充滿挑戰,那春天就是柔嫩的,充滿了希望。

“沙沙沙——”春雨來了,像花針,如牛毛,似細絲——春雨如春姑娘的使者,隨著她一同來到了人間。俗語說:“春雨貴如油”,難怪棵棵花草在春雨過後都發出了帶黃色嫩葉的新芽呢!

瞧,路邊的花兒們竟相開放,有的已經全部展開,像是在向人們展示著它那美倫美奐的腰身;有的才展開了一半,像個害羞的小姑娘;還有的還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兒,像是在說:“好戲還在後頭呢!——”

嘿,你瞧,那公園裡更美,花兒們個個豔麗無比,爭奇鬥豔。池塘邊的柳樹,紛紛抽出了黃綠的柳絲,枝條隨風飄動,有如一個亭亭玉立的少女,正展示著她那細小的腰身,梳理著那秀麗的長髮,好一派生機勃勃的圖景。

流光溢彩的煙花,清脆響亮的鞭炮,昭示著又一個春節的到來。早春的風雪激盪起開心的歡笑,大紅燈籠映現出點點暖意,空氣中迷漫著溫馨而熱烈的氣息。請財神、選對聯、買鞭炮、購年貨……行色匆匆中,人們感受到了日子的芳香與忙碌,時間也在這盛大的節日裡散發出沉澱已久的醇香。餐桌沉沉,譜寫著深深的期盼與祝福。親人們相互依靠,互贈快樂,靜靜體味著家的溫馨,靈魂的皺紋在這最深最沉的時刻得以溫柔的伸展。幸福的感覺就這樣點點滴滴地滲透到了人們的心裡。

慵懶的冬季在震天的爆竹聲中漸漸遠去。在歡樂的熱浪裡,在吉祥的祝福聲中,春天悄然而至。千年的迴圈依舊,春天淡淡的溫柔裡有著無法隱藏的美麗。溫暖而不炙熱,明媚而不妖邪,寬容而不凌厲。她用坦然寬厚的笑容,解釋所有的老繭和血泡,解釋所有的期待和嚮往。這是一個充滿朝氣的季節,所有的希望都在這裡萌芽。春風柔柔地吹化了冰雪,吹散了薄霧。春天的歌聲穿過疊障的塵世,唱綠了石縫中的小草、江邊的樹林和庭院的青苔;唱來了南飛的大雁;唱醒了沉睡中的青蛙……唱出了一個多彩多姿的世界。

在春天裡,拔節的.不只是小草,也有我們的夢想;在春天裡,成長的不只是禾苗,也包括我們的感悟。就讓我們懷揣著一份陽光的感動來擁抱春天,把春的訊息化作滿腔憧憬,把心的祝福化作滿懷豪情,在春天播種下汗水浸潤的信念,在秋天去收穫果實累累的希望!

春天到了,真美呀!這是一個大地回春,萬物復甦的季節。像蛇,熊,青蛙……之類的冷血動物都停止了冬眠,爬上地面欣賞春天。小鳥鳴春,百花爭豔,小草發芽,燕子也飛回來搭窩了,春天使給大地恢復了萬紫千紅的氣氛。

連春雨,春雷都連綿不斷地來為我們報春。春天正是播種的好季節,農民伯伯正趁著這個好季節開始播種了,到了秋天就有好的收成。

春天,它不像夏天那樣乾枯炎熱,不像秋天那樣冷清,也不像冬天那樣寒冷。而春天是一個生氣勃勃,充滿活力的春天。這使我想到了我們的母親,母親就像大地,母親生下我們,我們就有了生命,大地回春了,就等於一切都要重新開始了,所有的生命都重新來過。

人們可喜歡春天了,因為這美麗的春天,給人以新的開始,新的收穫,新的生命,新的希望。

隨著春天的到來,大地完全被綠化了,從儀表到心靈都煥然一新,整個春天都被綠色覆蓋了。

這春天,既給人以新的生命,也給人以新的希望。我愛這美麗的春天。

景物描寫作文3

下面就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描寫景物的作文500字的相關文章,希望可以幫到您,如果你覺得不錯的話可以分享給更多小夥伴哦!

描寫景物的作文(一)

瀟瀟冬雨,悄然而至,為我們帶來了幾分徹骨的寒意。

夜裡,失眠的我翻來覆去,就是不肯入睡。於是,便很無奈地瞪圓了眼睛,一瞬不瞬地盯著天花板——窗外的月光已盡數被窗簾擋走,天花板變得黝黑黝黑。望著黝黑的天花板,心如亂麻。

心如亂麻,烏七八糟一團。就在我快要亂的崩潰時,忽聽得窗外有幾聲聲響。心中好奇,便從床上爬起來,掀開窗簾,扒在窗臺上,向窗外探去。

窗外,如綾的月色帶著氤氳的水氣,輕輕柔柔地灑向地面。地涼如水,水又明如鏡,反射著餘光,耀得我眼發晃。

閉眼聆聽這屬於自然的汀汀淙淙的旋律,心中的那一團亂麻被這涼意一絲絲的捋平順好。

突發奇想,小心翼翼地將窗戶開啟,撲面而來的是清涼的水氣。這水氣撫在面頰上,分外舒適。我貪婪地深吸了一口氣,把肺中所有的燥熱之氣通通趕走,換上透著寒意的新鮮的涼爽。

汀汀淙淙的樂聲很悅耳,令人享受。我趴在窗臺上,呆呆地望著如墨般天空上的那一輪明月,月亮,朦朦朧朧,伴著那濛濛的冬雨,若隱若現。

這冬雨,很孤寂,它的朋友,似乎是隻有月亮一個,它的觀眾,也似乎是隻有我一人而已。

想到了這裡,千辛萬苦理清的思緒,又在霎那間又痛苦的糾結起來。不禁深深地嘆了一口氣——自古逢冬悲寂寥麼?

漫漫的冬雨,悄然而至,孤寂地舞蹈著,伴著它的為數不多的兩個觀眾,不知不覺到了天亮。

描寫景物的作文(二)

夜晚,夜色籠罩了天空,一輪明月從雲中悄悄地探出頭來。

俗話說月色如水,果真不錯,流水般的月光靜靜的灑落在地上,整個小區像籠罩著一層薄薄的銀紗,顯得那樣寂靜又祥和,月光透過紗窗,鑽進屋來,灑在窗臺上,窗臺彷彿鍍了一層銀,亮閃閃的,純靜又迷人。

窗外,月光透過斑駁的樹葉,將皎潔的月光毫不吝嗇的,()一股腦的傾倒在地上,地面如同鋪了一層碎銀子般,晶瑩的亮著,那月亮如同一隻銀色的小舟,漂泊在稀疏的枝葉間。那月亮一會兒躲進白蓮般的雲朵裡,同星星玩捉迷藏,一會兒露出小臉,“咯咯”的笑著,一會又鑽出來,將清瑩的月光毫無保留的獻給了夜歸的人們,夜晚,清風徐徐,讓人感受到絲絲涼意。

月光灑在湖中,平靜的湖水宛如一面銀白色的鏡子,映出墨綠的樹叢,連綿起伏的群山,高聳的亭臺、樓閣,色彩斑斕的霓虹燈以及那一輪彎彎的明月,構成了一幅令人如痴如醉的夜景圖。倏爾,一陣微風吹過,湖面蕩起層層漣漪,波光粼粼,湖面好似一面未打磨的鏡子,一起一落,起伏有致。

抬頭仰望,那輪明月像一葉小舟般在黛藍色的天空中遨遊,月亮彎彎的,又似一把鐮刀在天空這片肥沃的土地上收割莊稼,夜幕已經拉開,天的間有的只是淡淡的月光和幾顆頑皮的小星星,夜深了,星星調皮的眨了眨眼睛,躲回雲彩裡睡覺去了,天空中只有一輪明月,靜靜的發著淡淡的光芒。

月光似水,如銀,悄無聲息的普照著世間萬物。

描寫景物的作文(三)

日的傍晚,寒風呼嘯,天漸漸黑了下來。操場上,一個身影,左右晃動著。

走近一瞧,滿頭的銀絲,滿臉的皺紋——那個打掃校園衛生的老太太。

每次體育課,都能見到她那掛滿笑容的嘴角。儘管已是年邁,可她似乎仍具有一顆少年般的內心:工作之餘,總會來看看我們踢球。或有時,她也會幫我們將踢出界的球踢回來,她的臉上無不洋溢著喜悅。

除此之外,她身上總會帶著大的塑料袋,在操場上四處尋覓丟棄的瓶子。當然,如果有了空瓶子,大家也會主動地遞給她。那一次,我剛喝完一瓶水,只見這位老人蹣跚地走了過來,身上的塑料袋只裝了一半,她嘴裡喘著氣,弓著腰,低著頭一步步向前走著,我見了她,即刻將瓶子放到她的袋子裡。她抬起頭,咧著嘴對我笑笑,又點了點頭,邁著緩慢的步伐一直向前走,似乎要走到這條路的盡頭。

她很少言語,可她最美的語言就是笑。操場上,寒風吹得更加猛烈了,那隻布袋也已被撐得鼓鼓囊囊的了。往日空瓶成堆的操場也已被清理的乾乾淨淨了。她,一個默默無聞的清潔工,卻是整個校園最美的風景。一個老人,一個操場,一顆樂觀的心,我不禁肅然起立。寫自然景物的作文寫天山景物的作文4000字寫怎樣描寫四季景物的作文1000字

景物描寫作文4

自然景物描寫是指對季節、氣候、風光、景物、地域等自然景物進行描寫的方法。成功的自然景物描寫對展現風土人情、襯托人物形象往往有重要作用。要使描寫的景物逼真而有情趣,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要抓住景物的特徵。不同的景物有不同的特徵,即使同一類景物,儘管具有共同的特徵,但是也各有許多差異,要有重點地寫。抓住景物的特徵,關鍵在於作者細心的觀察,並將觀察所得銘記於心,才能筆墨傳神。正所謂“靜觀默察,爛熟於心”。要求在觀察中,善於抓住不同季節、不同時間、不同地區中景物呈現出的顏色、形態、聲響、氣味、等方面特有的變化,善於通過眼、耳、鼻等感官去觀察、體會。這樣,才能抓住景物的特徵加以描寫。如果抓不住景物的特點,泛泛地描寫或者堆砌詞藻、過分雕琢,就不能給讀者留下鮮明深刻的印象。

其次,要選好觀察點。觀察點就是描寫作者觀察景物的立足點。觀察任何景物,都要有個立足點。立足點可以固定,也可以變換。要根據表達的需要運用固定立足點和變換立足點觀察景物,或遠觀、或近覷、或仰視、或俯瞰,做多角度、多側面的描寫。

再次,要安排好描寫的順序。寫景物可以按方位寫,如從內到外,或從外到內;從上往下,或從下往上;從左到右,或從右到左;從前至後,或從後至前;從近而遠,或從遠而近。也可以按整體和區域性的關係寫,或先寫全景再描述區域性,或先描述區域性再描寫全景。還可以按時間的順序寫,可以依據白天、黑夜或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深夜的先後順序來寫,也有的按春、夏、秋、冬的季節變換順序來寫。

還有,要恰當的運用修辭手法。描寫景物需要繪形、繪色、繪聲,給人身臨其境的感覺,這就需要儘可能選用那些生動形象的語言。古今中外著名作家成功的寫景片斷都是非常具體、形象的。這是為什麼呢?其中之一是,許多作家不約而同地運用了比喻、擬人、誇張等修辭手法。準確、恰當地使用修辭手法有助於把景物寫得具體、形象、真實感人。

另外,運用傳說,狀物繪景。狀物寫景要富有活力,運用傳說也是一個重要途徑。我們在描寫景物時,插入一些故事逸聞、神話傳說、典故名言、文史資料、民俗諺語,使景和物蒙上一層神奇的色彩,不僅能使文章內容豐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橫生。

寫好自然景物,可以借鑑以下方法:

一、勾勒法

景物描寫中的“勾勒法”是指對景物進行簡潔而有力的粗線條描寫的方法。用勾勒法描寫景物,要求用筆簡潔,不作細緻的描繪,但要求描寫富有力度,如雕如刻,寫出神韻。

例如,魯迅先生《故鄉》中“時候既然是深冬,漸近故鄉時,天氣又陰晦了,冷風吹進船艙中,嗚嗚地響,從蓬隙向外一望,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絲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這段文字寥寥幾筆,形象的勾勒了深冬故鄉的荒涼景象,用詞精練富有力度。“陰晦”“冷風”“蒼黃”等詞渲染了沉寂、荒涼的氣氛,襯托出“我”的悲涼心情。特別是“橫”一詞形象地寫出了故鄉的蕭條、冷落,像奄奄一息的病人,富有感染力。

二、移步換景法

“移步換景法”是一邊走,一邊看,通過腳步的移動,角度的變化,依次把改換的景物描繪出來的一種方法。

要把遊蹤寫清楚。遊蹤,就是遊覽一個地方所經過的路線,蹤跡。遊覽一個地方,往往要經過許多地方,看到許多景物。行文的時候必須按照遊覽先後順序記敘,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麼地方,後到了什麼地方。運用這種方法,可以將不同地點,不同方位的景物全面的描繪出來,使讀者置身其中,對所描繪的景物留下完整和深刻的印象,同時使文章內容充實。

例如,法國19世紀著名女作家喬治·桑的散文《威尼斯之夜》“泛舟湖心,四周一片蔚藍、寧靜,真是水天一色,使人如入甜美欲睡的綺麗夢境一般……”“如果你想領略一番這兒獨有的清新和恬靜,你可以在這迷人的夜晚去皇家花園附近……晚風從椴樹頂上輕輕吹過,把片片花瓣灑落在水面上,天竺葵和三葉草淡淡的芳香一陣陣向你襲來。”隨著腳步的移動,寫出不同景物的不同特徵。在作者筆下,威尼斯的夜晚像一幅精美的油畫,每一處景物既相對獨立,又彼此映襯。

三、動靜結合法

“動靜結合”指的是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有機結合起來描寫景物。僅有動態而無靜態描寫,會使文章顯得單調;僅有靜態而無動態描寫,則會使文章顯得死板。只有把動態描寫和靜態描寫有機結合起來,才能呈現事物豐富多彩,氣象萬千的情狀,才能使文章有曲折起伏、搖曳多姿的藝術魅力。

動靜結合寫景有兩種形式:

(1)化靜為動,把靜態的東西寫活。

例如,朱自清先生《春》“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小草偷偷從土裡鑽出來,嫩嫩的,綠綠的……”“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作者寫的是春山、春草、春花,本來是靜態中的物,而在文章中卻呈現出動態,這也是化靜為動的寫法。作者把靜物寫活,一是用了擬人的手法,一是用了表示動作的詞語,如“鑽”、“讓”、“趕”這些詞語賦予某些人的動作。

(2)動景與靜景交錯

在文章中,巧妙地把寫動態景狀與靜態景狀交錯結合起來,以此來描繪畫面,可以打破畫面的單調,使畫面豐富多彩、千姿百態。這種寫法在古詩文中經常出現。

景物描寫作文5

無論是颳風還是下雨,冬天還是夏天,濃蔭遮蔽的村莊,總是在寂靜之中被窸窸窣窣的聲音點綴,除了在吃完晚飯後那個固定的時間,人們會聚在堆滿草垛的場地裡,閒聊一會兒自家或者別家的農事,其餘的時間基本就是樹葉摩挲互動的竊竊私語。素怡安靜、膽小,不喜歡這樣的靜默。尤其是黎明前黑暗的那一時分,樹葉與樹葉之間的交流,也會令她驚怵,寂靜與窸窣,如同在頭頂懸起的炸雷,獨自一人的時候,身邊隨意的響動,就會讓她瞬間崩潰,無度揮霍她小小的理智和優雅。

從鄉中學到素怡家,要翻過一座山上另一個小村莊,在又一座山的半山腰,才是素怡的家。素怡11歲上了國中,山裡的孩子,要翻越兩座山求學,素怡有點適應不了。剛開學沒幾天,就皺起了小眉頭,最初升學時的興奮和對新學校的喜愛,一點一點在消失。

多數學生的家住在村裡人聚居的村中心地帶,素怡家在半山腰,素怡希望可以有個伴。可她家住的太遠,沒有一個人陪她一起在黑漆漆的凌晨,去穿過在素怡看來陰森森那條路。所以,去新學校的新鮮感很快被恐懼代替,一週不到,她已經害怕了。

但是,學還是要上的。為了不錯過結伴而行,素怡想了一個辦法,先睡一覺,然後起來穿好衣服,再和衣而臥,半睡半醒之中,豎起耳朵聽同學們喊叫起床的聲音。等第一聲喊傳來時侯,她看著窗外沒有一絲亮光的天空,鼓起勇氣,踏著山村的清晨特有的寒溼之氣,蒙著頭急速地衝上門外的路,感覺風在耳邊嗖嗖的刮,胳膊僵硬的撐著,耳朵連路邊的野草搖動的聲音都聽得一清二楚,但眼睛卻不敢斜視半分,更不敢慢下腳步,老遠看見火把和影影綽綽的身影,素怡的一顆心才算徹底放下了。

即便是這樣,也有失誤的時候。一次,村裡人不知道起來幹什麼,說話聲音很大,素怡誤以為該走了,她跑到集合點,空無一人。喊著問了幾次有沒有人,但回答她的除了回聲,只有樹梢的葉子發出的沙沙聲。她不敢回家,因為那段路是她最害怕的,也擔心遲到,橫了橫心就往學校走去。看著月影婆娑的山野在自己飛奔的腳步裡退後,素怡不敢有任何想法,不敢看深幽的山谷,更不敢看高山頂上懸掛的月亮,只時不時看一眼自己的影子,根據影子來判斷月亮在她的前面還是後面。膽戰心驚地跑到了學校,校門口只有清冷的月光陪伴著冰冷的鐵門,沒有一個人。素怡躲在校門和院牆連線的角落,背靠牆壁蹲下。沒敢哭,總感覺有一個怪物在遠處窺視,哪怕是圍牆內的樹葉被風吹響的聲音,也會讓她緊張萬分,所以,除了眼睛轉著來回的看,連手指都不敢動一下。

也有月亮特別亮的夜晚,或者雨夜看不到天空啟明星的時候,大家夥兒都誤以為到了上學的時間,於是,一路說說笑笑,男孩子們互相追趕嬉鬧,拿著麥稈紮成的火把掄成一個火圈,女孩子們竊竊私語,談論這樣掄著火圈的人會不會在夜裡尿炕。傳說凡是尿炕的人,都是拿著火把掄起來玩耍的人。山谷裡的迴盪著清脆天真的嬉笑,等到了學校門口,看時間還早,大家就會相互依偎取暖,還可以睡一會。素怡覺得,大家都會做夢,夢到家裡溫暖的被窩。

從素怡家到學校,要經過的那個村,兩個村相鄰,還同一個隊,所以,除了姓氏不同,分開而居,基本和一個村是一樣的。村民們互相熟悉,知根知底。但不知道為什麼,孩子們卻不以為然,因為要通過他們的地盤,所以,欺負素怡村子裡的孩子成了家常便飯。最常見的就是在必經的路口堵著,老遠看見就扔石頭。素怡不會像其他人一樣躲閃自如,而且也沒人欺負她,但石頭又不長眼睛,她害怕的不能自已,要是誰受傷了該怎麼辦!可雖然讓素怡萬分擔心,但這種擔心到底也沒變成事實,只是,即使時隔多年後,想起那些飛起來的石頭,心裡還是沉甸甸的,更不說當時是怎樣的提心吊膽了。其實素怡也給父親說過這件事。身為醫生常為村民們服務的父親,也很認真的和那些家長們談過,但當面的答應和背地裡的放縱,可能也是叛逆的小孩子們無法自控的吧!離開了父母的監督,承諾被拋到了腦後。感謝他們不是真正的想傷害誰,只是,那些心裡的陰影,又有誰能夠看到、排解呢?

那條路何其艱難,難的不忍回想,但那小小的山村仍然用無限的魅力連著素怡的至情。走過真實的歲月,灑在山道上的細碎回憶,彎眉淺笑,依然會有溫暖如初。再走那條路,有更多的孩子嬉笑著經過素怡的身邊,但願他們人生的第一條遠行之路,充滿快樂和坦然。素怡滿心地祝福著!

景物描寫作文6

【寫作目標】

1.學會多角度描寫景物,抓住景物的特徵。

2.充分調動想象力,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寫作指導】

一、正側結合法。描寫景物時將正面描寫與側面烘托有機結合在一起,可以全方位表現景物的特點。如:“湖面平靜,水清見底,高空的白雲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水中,把湖山天影融為晶瑩的一體。在這幽靜的湖中,唯一活動的東西就是天鵝。天鵝的潔白增添了湖水的明淨,天鵝的叫聲增添了湖面的幽靜。”(碧野《天山景物記》)這裡描寫天鵝湖的“明淨”“幽靜”,是通過正面描寫湖面和側面描寫天鵝的活動來表現的。

二、虛實結合法。虛實結合是指由眼前之景引發聯想,凸顯出已逝之景,或通過聯想想象創造出未來新景象,達到虛中有實、實中有虛的境界,可以收到很高的藝術效果。如:“看吧,山上的矮鬆越發的青黑,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一道銀邊。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點,有的地方草色還露著;這樣,一道兒白,一道兒暗黃,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看著看著,這件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老舍《濟南的冬天》)作者實寫的同時還融入了自己的聯想和想象,充分展現了雪後小山的秀美。

三、動靜結合法。寫景時動靜結合,以靜來凸顯動的活力與靈動,以動來襯托靜的柔婉與淡雅,這樣的景色才更傳神動人。如:“從未見過開得這樣盛的藤蘿,只見一片輝煌的淡紫色,像一條瀑布,從空中垂下,不見其發端,也不見其終極。只是深深淺淺的紫,彷彿在流動,在歡笑,在不停地生長。紫色的大條幅上,泛著點點銀光,就像迸濺的水花。”(宗璞《紫藤蘿瀑布》)文中把盛開的紫藤蘿用動靜結合法描繪得生機盎然。

【學生習作】

寒冷的冬季

一考生

潔白,晶瑩,容不得半點灰塵。冬天,是白色的,孕育著美麗的夢。萬物停止了喧囂,可漫天飛舞的雪花,傲霜挺立的臘梅,“噼噼啪啪”打在窗臺上的粒粒冰晶,似乎都在訴說著冬的心事。它們是如此的寧靜、樸實、純美、聖潔。冬,寒風中磨礪著風骨,冰雪中孕育著新的希望。就因為這份純潔,也使冬變得唯美起來。

冬天,開始走出了瀟灑的一步――寒風。夜幕降臨了,寒風好似一個醉漢,在小鎮的每座房子前遊蕩著,時而放開喉嚨狂怒地咆哮,時而疲憊地喘著粗氣。光禿禿的樹枝在狂風怒吼中搖曳不定,月亮也怕冷似的躲進了雲層。人們顫抖著身子,搓著雙手走在大街上,狂風肆無忌憚,涼颼颼的,直灌入人的衣襟,吹得人心中生寒。狂風捲著樹枝,樹葉搖擺著,就像魔鬼的爪子在亂舞一樣。冬天,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了它的風采。

風,依然沒有停止,而雪帶著冬的氣息,在孩子們的翹首企盼中走來了,步履是那麼輕盈、舒緩,悄悄地從遙遠的天際飄落。一片片翻飛的雪花,好似一個個六角小精靈,從遙遠的天際為人們帶來福音。當萬里江山變成了粉妝玉砌的世界,映著清晨的陽光,哦!那便是一道五光十色的彩虹。雪花將一切變得神祕,朦朧,給人帶來無盡的遐想,相信此時人們只想對這純潔的聖物深情地說一個字――“美”!

走進了冬季,或許對大多數人來說有一種惆悵失落之感,而在我眼裡,冬天的事物仍舊是那麼富有靈氣,雖貌極冰冷,但心如熱火。

一個寒冷的冬季,孕育著希望與活力,只待來年一展芳華。

點評

在作者眼裡,“冬天的事物仍舊是那麼富有靈氣,雖貌極冰冷,但心如熱火”,可見作者對冬天的喜愛及讚美之情。全文描寫細膩,對“寒風”的描摹極富想象力,虛實結合,突出了寒風“狂”的特點。通過人們在寒風中的表現,側面烘托出冬天的“寒”。而對“白雪”的刻畫則運用了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更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素材連結】

列車徐徐地開出了寬敞、整潔的瀋陽車站,向著市外的田野上賓士前進。展現在鐵路兩旁遼闊的田野上的是:長得十分茂盛的高粱和大豆。它們像綠色的海洋似的,一眼望不到邊。遠處,則是重重疊疊的山嶺,山,都不甚高,基本上是丘陵地帶,但卻都長滿了樹木,青翠一片,不像魯南一帶的荒山,光禿禿的。有些山在背陰處的山坡上,有著一條條長方形的白色地帶,同車的人告訴我說:那就是養殖人蔘的參田。

――峻 青《長白山下》

然而美卻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當春天甸子裡的楊柳爆滿毛茸茸的嫩芽、當秋天的屋簷下掛滿金燦燦的玉米、當冬天的冰凌花在窗玻璃上勾勒出一座座晶瑩剔透的童話世界,我總是懷著由衷的欣喜為之深深感動。我至今仍記得自己端著臉盆去夏天的小河邊洗衣服,久久痴迷地望著晚霞在天邊變幻的奇妙雲彩而忘乎一切,讓小蚊子叮咬得滿身紅腫;一個深夜裡加班裝運磚瓦,眼睜睜就看著黑暗的田野上瀰漫起一片濃濃的白霧,那霧緩緩地湧過來湧過來,終於把我溫柔地裹住,雖然凍得瑟瑟發抖,卻猶如親臨瓊樓玉宇,恨不得輕歌曼舞起來。那一年冬天我在小興安嶺一個林場清林,我常自願擔負夜班添火燒水的工作,只為了在晨曦中輕輕踏雪走出帳篷,尋著白雪地一串串項鍊般的小動物的足印兒,傾聽著山谷裡的積雪凍冰發出的咔崩咔崩的響聲,用鐵桶砸開山腳下結一層薄冰的泉眼,滿滿地舀上一桶冒著熱氣的清泉水……

――張抗抗《最美是北大荒》

景物描寫作文7

“動”要與“靜”結合

花草、樹木及建築物等,在我們平時的觀察中往往是處於靜止的狀態,而聚散的雲彩,風雨中搖曳的花朵、樹葉和小草等卻處於活動、變化的狀態。我們觀察景物時,既要注意它的靜態,又要注意它的動態。若只寫靜景,就很容易使文章呆滯,而只寫動景,又可能失去穩定。動筆時,需把這兩者結合起來,靜中有動,動中有靜,兩相對比,相互映襯,這樣繪景才會生動、活潑,寫出的文章方能情趣盎然。

樹和望海亭,它們是“靜”的,而望海亭上空飄動的雲彩卻是“動”著的,它們“一會兒像人,一會兒像狗,不一會兒又變成了一匹賓士著的棗紅馬,再過一會兒又變成了一隻引頸鳴啼的雄雞……”小作者把動態和靜態結合起來描寫,靜態美和動態美交相輝映,把晚霞描述得十分可愛。

“濃”要與“淡”結合

質樸的語言勾畫出景物的特徵。怎樣做到“濃”和“淡”相宜呢?“濃”絕不是事無鉅細都需花費筆墨,“淡”也絕非都寥寥數筆,簡筆勾勒,而應該根據主題的需要,分清主次,恰如其分地進行選擇。對於那些與主題或所要表達的情感關係密切的景物要潑墨濃灑,也就是調動多種感覺器官進行觀察,從性質、形態、大小、色彩、聲響、滋味等方面著力描繪,使之鮮明、具體和生動。與主題有著間接關係的則要淡墨勾勒,使之簡潔、傳神。

春水和春日的特點,簡筆勾勒,傳神地勾畫出了春景的輪廓。接著濃抹了春草、春花、春風、春雨和迎春圖。在描畫春風圖時,為突出春風的和煦、芳香和悅耳,首先借助觸覺寫“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其次,藉助嗅覺寫“新翻的泥土的氣息”,“青草味兒”,“花的香”,最後藉助聽覺寫鳥兒“清脆”、“宛轉”的鳴聲,牧童“嘹亮”的短笛聲。這樣,從多方面,把無形、無色的春風寫得有聲有味,具體生動,美妙感人。

“景”要與“情”結合

景物是客觀的,但若不能給“景”自然地烙上“情”印,這樣的景物只不過是蒼白美麗的“軀殼”,難以達到感人的目的。其實描摹景物的過程本身是寫作主觀感受的過程,正如王國維所說“一切景語皆情語”。景與情是密切相關的,情由景所揹負,景為情而浸蘸,情是靈魂,景是載體。這就要讓景與情有機融合,只有在描繪客觀景物的同時,把自己的喜怒哀樂等感情融注到作品中去,才能使讀者產生共鳴。

那麼如何為情感的抒發找好“婆家”使之達到情景交融的境界呢?

關鍵要挑選好景物,所選取的景物具有的特點必須與作者抒發感情的主旨有某些相似或相通之處,正所謂“亮景寫喜情,暗景寫悲情”。例如:魯迅在《故鄉》第五段中,他是這樣描寫故鄉的:“瓦楞上許多枯草的斷莖當風抖著……”這枯萎的野草,沒能享受陽光雨露,在寒風的摧殘下,只能是“斷”了,“抖”著,一個“斷” 字,何等傷痛;一個“抖”字,何等悽慘;由靜到動,何等傳神。此情此景,“我”心傷故鄉之情,已躍然紙上。在寫景的字裡行間,自然滲透感情,景與情可謂是有機交融。

“定”要與“移”結合

描寫景物往往處在一個“定點”的位置來進行,而這是遠遠不夠的。景物是豐富多彩、變化多端的,即使表現同一事物,立足點、角度不同,呈現的面貌、效果也各不相同。隨著觀察點的變換,迥然不同的景物就會撲面而來,千姿百態的景象就會呈現在面前。因此,這就需要把定點與移動觀察結合起來。

如何採用定景換點法描寫景物呢?

首先要把觀察點的變化情況交代清楚,使讀者知道是在什麼地方觀察到的。

其次在交代觀察點時,要按一定的順序和不同的角度把最有特色的景物描繪出來。

如作家老舍《濟南的冬天》一文中,由定點到移步換景,即從城內寫到城外山村雪後的景色,在不同的觀察點,描寫了濟南冬天不同的特有美景。寫城內又從不同角度,即從俯視的角度寫陽光下的濟南,從仰視的角度,寫小雪點染下的山景。這樣濟南美景的整體感就凸現出來了,這就生動形象地再現出冬天濟南“溫晴”的特點。

“虛”要與“實”結合

摸得著的景物,也就是能感知到的現實之景。“虛”景即指未出現之景,也就是聯想、想象之景。以眼前之景引發聯想凸現出已逝之景,未來之景,或引發想象,創造出新景象,並將不同時空領域的景物糅合在一起描寫,這就是虛實相生法。虛實結合地描述景物,能使所描之景更形象,能使作品富有立體感,同時達到深遠境界。

“車輛”,聯想到“綢帶”、“小船”,這種虛實相間,使被描寫的景物更加形象。再如:朱自清的《春》一文,由果園中滿樹的果花,想到“彷彿樹上已經滿是桃兒、杏兒,梨兒”。這種由實到虛,再造出新畫面,使景物更加神奇美麗,使文章的境界開掘更深。

TAG標籤:描寫 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