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作文/列表

國中作文講評課怎麼上的路徑分析論文

從傳統寫作教學的意義上說,“作文講評課”是相對於“作前指導課”而言的一種課型,又被稱為“作後講評課”。顧名思義,是在學生根據老師的指導或安排,圍繞寫作訓練的要求或某一道題目完成相關寫作任務,並按時遞交了寫好的作文之後;是在教師根據本次寫作訓練的目的和要求及時批改學生作文之後;然後對學生本次寫作情況及寫作質量進行講述與評價的作文課堂教學活動。“作後”是時間範疇,“講評”是性質所在。因為是“作後”,往往是一次寫作活動之後的總結課;因為是“講”和“評”,習慣上往往以老師的講述和評價為主。

國中作文講評課怎麼上的路徑分析論文

從現代的寫作教學的意義上說,“作文講評課”只是一個課型,是整個寫作鏈條中的一個重要節點,一個關鍵環節。相對於難度大的寫作訓練來說,它不是整個寫作活動的句號,至多是分號,甚至可能只是逗號,相當於結合學生第一次寫作活動的具體實際而開展的再一次寫作指導。現代的寫作教學強調學生參與寫作的每一個環節,包括作文的自我批改、相互批改、小組批改等活動,因此,講評課的活動主體有時以學生為主,而不是老師。

1、作文講評課的目標: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說白了,寫作教學活動的目標,就是要讓每一位不會寫作的學生初步學會寫作,讓每一位已經入門的學生寫出優秀的作文。對前者來說,講評就是“雪中送炭”,對後者而言,講評就是“錦上添花”。

但每次作文訓練的目的、重點、能力點等要素是不一樣的,因而每次作文講評課的教學目標也應該是不相同的。又由於每次作文訓練的習作呈現與老師的預期值之間的差距是不一樣的,因而每次作文講評課的教學目標也會是有差別的。是在“長善”上確定目標,還是“救失”上確定目標,必須視具體批閱之後的情況而定。加之,學生寫作的現實總是呈現出好、中、差不同的檔次,且這種比例總是動態變化的,這就更需要語文老師的辛苦和智慧,讓講評課確定的目標顧及更多的學生,解決最為重要和迫切的問題。

無論何種情況,有一點是不能含糊的,那就是每一次作文講評課的教學目標要非常集中、明確,儘可能從實際出發、單一和具體。每一次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成功。實踐證明,大而化之是沒有多少意義的。

2、作文講評課的性質:存乎一心,著力講評

作文講評課之所以成為一種課型,就在於“講”與“評”,這是這種課型的本質所在。講,述說、概要之謂也。講須言之有據,言有所依,言之有序,言簡意明。評,評點、評價之謂也。評須言之有物,言之有文,言之有情,言之有味,切中肯綮,幽默生動。

“講評”需要老師有相當的語文素養、文學底蘊和表達智慧。優秀的語文老師在講評課上,總能抓住要害,一語破的,甚至口吐蓮花,妙語如珠,留給學生回味不盡的享受。“講評”更需要老師的語言富有鼓動性、啟發性和邏輯性。在老師的精心組織和語言的啟發、誘導下,讓學生結合習作,走進“憤”“悱”之境,活躍寫作思維,積極參與講評活動,推動師生互動共評。或高潮迭起,討論爭鳴,各抒己見;或片刻靜場,那是“潤物細無聲”,那是“此時無聲勝有聲”。

3、作文講評課的內容:取之於生,用之於生

提及內容,首先是教學材料從哪裡來的問題。沒有任何懷疑,也不應該有任何懷疑,必須取之於生,用之於生。學生習作成與敗的正反材料,尤其是那些有普遍性、代表性、典型性、致命性的寫作現象,必須是作文講評課上的首選內容。

從教學內容的組成來說,既應該有優文、優段、優句的欣賞和點評,在奇文共欣賞中激發學生的寫作內驅力;也應該有存在的普通問題或常見毛病的診斷和治療,讓學生在錯誤中警醒,在修改錯誤中提高;也應該有學生補救性、矯正性和提高性的各種訓練,讓學生在寫作中提高寫作,在訓練中提升寫作品質。

當然,也可以適當選擇老師自己的“下水作文”作為講評課的內容,用老師自己寫作的切身感受和體會現身說法,與學生進行對話與交流。這樣的內容選擇,學生往往比較歡迎,也會收到意想不到的講評效果。

4、作文講評課的重點:心中有人,課上有文

對寫作活動作出評價,肯定是作文講評課的重點之一。到底評價的重點是什麼呢?課程標準給出了最好的回答:“對寫作的評價,應關注學生的寫作態度和寫作水平。”這句話說得通俗一點,也就是“心中有人,課上有文”。

“心中有人”,一方面是提醒我們不能只關注學生文章的優劣好差,而不關注文章背後的生命個體,那個活生生的學生。我們要透過文章來觀察和了解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古人說得好,“文如其人”。另一方面提醒我們不能只關注部分學生,而要關注所有學生。課堂上不能就文說文,千萬要把每一個學生寫作的態度放在第一位,藉助作文講評課,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尊重學生的寫作自尊心,打造良好的寫作思維品質,養成良好的寫作行為習慣。

“課上有文”,是指講評課上一定要以學生的作文為依據、作例子開展作文講評活動;不要動輒名家大師、名篇名著,如此如此,置學生作文於不顧,甚至以學生習作作為反面教材,使學生產生距離感,進而產生畏懼感,最後挫傷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作文講評課上的重點內容,個人主張以學生作文為主。說亮點,以學生習作或片段為主;找不足或毛病,也以學生作文為主,只是後者一般不要直接指名道姓。文章需要完善和提升,同樣用學生的習作,學生的關注度會較高,訓練效果也會比較好。“課上有文”的另一層含義是,講評課一定要以引導學生寫好本次作文作為重點內容之一,捨得花時間和用功夫去落實。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寫一題會一篇,寫一篇會一類,觸類旁通,舉一反三。這樣做了,也就真正關注和評價了學生的“寫作水平”。

【課型舉隅】

《這也是一種美麗》講評課節錄

陳芳

一、欣賞:美不勝收

師:昨晚,老師在寧靜的燈光下,讀完了大家筆下的“美麗”,其實正是你們眼中、心中的“美麗”,讓老師很感動!這裡想和大家一起分享這樣的美麗和感動。

(投影學生作文句、段)

沈成:有一種美麗,早已被人遺忘。因為它太過簡單、平淡,而招致現在很多人的不屑。

師:真不簡單,一起筆,就扣緊了題目,簡潔明瞭,引出下文,讓老師對你將要敘寫的“美麗”的人和事感到踏實和放心。

徐婭:原來,我已經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那棵無花樹。那棵一直默默保護著我的樹,那棵不言不語而始終帶給我童年歡樂的樹!它沒有滿樹炫耀的花朵,曾被我無知地誤解;它沒有四溢的芳香,曾遭我無情的否定。如今,因為它佔據交通要道被築路大軍毫不留情地放倒、分段,我再也見不到那棵美麗的無花樹了,我的心痛極了。

師:有些美麗,只有當它失去之後,人們才會備感美麗。徐婭不僅有一顆善於感動的心,也有一雙善於發現美麗的眼睛。

王溪:又來到河邊,這條曾經讓我糾結和尷尬的小河。霎時,我的眼前一亮:晚霞染紅了河面,微風吹過,漾起圈圈漣漪;柳影婆娑,豔影盪漾,宛如羞澀的新娘。遠處的天際,一隻鳥兒緩緩而來,靈動的翅膀點綴在新娘眉宇容顏間,甜美悠長的鳴聲成了小河晚霞圖的背景音樂

師:還是那條小河,還是那個河面,還是那個晚霞,怎麼也“霎時”就美麗起來了呢?

生:可能是剛剛想到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生:晚霞、柳影、新娘、歸鳥、翅膀,這些非常美麗的意象一起出現在作者的眼前……

師:於是,情因景而生,文字便因情而來。真是美麗如畫,美不勝收。有徐志摩筆下河畔金柳般的意境,有臧克家詩句的反其意而用之,更有李樂薇“空中樓閣”意韻的組合,於是一幅作者眼中獨有的美麗的景觀便能栩栩如生,靈動天成,給老師帶來了視覺的享受、審美的快感。

呂恩宇:再看您時,您的銀絲已不再是蒼白,您的皺紋已不再是蒼老。它們似乎正在講述著您經歷的滄桑,那皺紋間盛滿了愛的酒釀,那是一種美麗,一種成熟男人的美麗。

師:你喜歡這樣的文字嗎?

呂恩宇:喜歡。我抓住了銀絲、皺紋,寫那張成熟男人的面容的美麗,我從另一個角度把父親那張飽經滄桑的臉寫得很真實。而且,我注意了點題。

師:從你的文字中老師也似乎讀到了自己父親的美麗。讀吧,細細品味。

(呂恩宇再讀一遍,結果同學們也都跟著一起品讀起來)

師:看來,著名雕塑家羅丹說的話真是太有哲理了,“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經過剛才同學們一起參與的欣賞和點評,我發現同學們的文字中,尤其生活中原來有那麼多曾被忽視的、遺忘的,甚至被誤解的美麗。

二、診斷:美中不足

師:大家都關注著“美麗”,爭相編織著“美麗”的故事,有18位同學,一不小心把“也”字冷落在一旁,於是這“也”字便明火執仗地玩起了變身魔法,給我們的“美麗”之行留下了遺憾。

全班同學屏氣靜心地默讀a文:

這也是一種美麗

都說,父愛如山。

今天,我真正體會了這句話的含義。

早晨起床後,我感覺頭昏昏沉沉。但想到要上學,所以還是堅持著。傍晚回家,雙腿像灌了鉛。寒風裹著密密的細雨,吹在臉上、身上,好冷。

推開家門,爸爸還在廚房做飯,我便躺在床上。“寶貝,你愛吃的紅燒雞腿好了,快出來吃吧。”可能是我沒有迴應,他便來到我房間。“怎麼躺著?作業做好了嗎?”爸爸的聲音,提高了好些分貝,我明顯感覺到他在生氣。“爸爸,我不想吃飯,我好冷。”他似乎明白了什麼,用手摸了摸我的額頭,又摸了摸他自己的額頭,果斷地說:“發熱了,趕快起來,去醫院。”父親立即給我穿上衣服,扶著我,在路邊等車。或許是傍晚交接班,或許是突然降溫,或許是……我和爸爸在寒風中、冷雨中站了很久,卻偏偏等不到我們期盼的車。“快,伏我背上。”“還是我自己走吧。”“別囉嗦,快點。”瘦弱的父親,不知哪兒來的果斷和力量,他竟背起比他還重的我,一直向醫院奔去。此時,我清晰地感覺到父親的腳步聲越來越重,呼吸聲越來越急促……

已記不清過了多久,我們終於到了醫院,“有人嗎?有醫生在嗎?”爸爸的呼喊打破了醫院的寧靜,一位醫生走了過來,表情嚴肅地訓斥著父親,父親立即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連說了好幾個“對不起”,便著急地說:“我家小孩生病了,請你趕快給他看一看吧。”“下次注意!”“好的,好的,你快給我兒子看吧。”父親的眼神,寫滿了懇求與著急。

又不知過了多久,我從夢中醒來,在昏黃的燈光下,他正在給我蓋被子。我第一次這樣近距離地欣賞父親,第一次看見父親瘦弱的身軀和爬滿額角的皺紋。“醒了?你再睡會兒吧。”“我睡不著。”我用虛弱的聲音回答著父親。“睡不著,那就不要睡好了。我們父子倆說會兒話。”父親隨和地回答著我。那幾句樸實的話語,像涓涓溪流緩緩流過我的心田……

在寒冷的冬夜,在昏黃的`燈光下,我看見父親瘦弱的身軀,鬢角的白髮,和暖暖的微笑。原來,這也是一種美麗。(陸家祺)

生:這個故事來自生活,很感人。我也經歷過,但沒有能像陸家祺同學一樣,用自己的筆記錄下來。父愛和母愛是永恆的主題,都說父愛如山,原來父愛也可以如水,也可以這樣美麗。

師:你真是陸家祺同學的知音。若是你的“都說父愛如山,原來父愛也可以如水,也可以這樣美麗”能出現在陸家祺的文章開篇或結尾處,那該多好啊!

生:老師,我有不同意見。“瘦弱的身軀,鬢角的白髮”怎麼會與“美麗”聯絡在一起呢?即使父愛是一種美麗,這也是誰都能知道的美麗,只能說是本來的美麗,就是一種美麗。沒有什麼人會忽視、會誤解,所以,我認為,這就是一篇寫“父愛”之美的文章,這篇文章的“也”已經變身為“本”了。

師:(豎起大拇指)變身為“本”,變身為“就”了,你真是火眼金睛!陸家祺,你同意這個觀點嗎?(陸家祺表示同意)陸家祺的知音同意嗎?(微笑,“有一定道理。”)

好,下面的b文我請女同學讀,男同學思考後發言:

……

生:這裡的“也”變成了“才”。

(全班同學鼓掌)

師:再看一篇c文,男同學讀,女同學回答。

……

生:這裡的“也”沒有了。

(全班同學點頭認可)

師:“也”字不知何處去,“美麗”獨自笑春風。如果為這篇文章“量身定做”一道題目,恐怕就變成“這是一種美麗”了。

師:如何寫好一篇完全切題的文章,如何突出題眼“也”字,真是一件來不得半點馬虎的精神勞動啊。

三、整容:美得其所

師:大家一起來想想,這“也”字在寫作時應該怎麼“侍候”呢?首先是獻計獻策,找出對策方案。大家暢所欲言——

生:必須有一個對這種美麗的認識的變化。

生:我同意。這個變化過程,最好能借助欲揚先抑或者前後對比的寫法來落實。

生:還需要畫龍點睛。

生:有一種出乎意料卻在情理之中的效果。

師:(火候已到,考慮到時間,老師便做了強調和小結)“也”是題眼,是“同樣”的意思。所寫的“美麗”,從表象上不是一眼就能看出的,或在生活中不為人們所留意,或未被人們發現的與傳統意義上的美麗不相協調的物件,按照一般的理解甚至是看似醜陋、痛苦、掙扎、平俗、卑微、殘缺的東西。但經過寫作者個體獨特的感悟、認識、昇華,真正的美麗也將出現在眼前。正如剛才幾位同學所說的那樣,一個“也”字,要求文中有作者對這種美麗的—個認識轉變的過程。記敘類文章,要欲揚先抑或前後對比。寫法上還要有善於點題的技巧,要把一般人認為的美麗物件介入其中進行點題。比如,“原來啊,僅僅一棵無花的樹,也可以那麼美麗。”再如,“我突然想到:五官周正悅目是上帝賜予的一種美麗,誰又能說這位售貨員的兔脣,不是天使之吻留下的別樣美麗呢?”當然,也可以不經意地、藝術地處理,但必須能讓讀者揣摩出“也”的味道來。從寫作表達的效果上來說,應該給讀者帶來“原來如此”或“豁然開朗”的閱讀美感。

(方案有了,餘下來的時間,就讓同學們為剛才的三篇文章進行“整容”,讓它們美得其所。如果你發現自己文章有不足的地方,也可以一併加以“美容”處理)

繼續“美麗”的話題

田耳鳳

一、再說“美麗”

師:我們全班39位同學,用自己的審美眼光描繪了不同的“美麗”,下面我們先來看一篇你們畫出的“美麗”。(師發講義,學生閱讀)

這也是一種美麗

1、一個冬天的早晨,爸爸由於有事,早早地就出門了。我睡在暖暖的被窩裡正做著夢,門鈴突然響了。“誰這麼早來我家了呀!”我極不情願地穿上衣服,懶懶地去開門。

2、剛開門,一股刺鼻的味道就鑽到了我的鼻子裡。我抬頭一看,一個衣衫破爛的老人站在門口,笑眯眯地問:“這裡是姓陳的嗎?”我沒好氣地說:“是!”那老頭繼續說:“你爸爸在家嗎?”我不耐煩地說:“不在。你下次再來吧。”於是,我把門“砰”的一聲關上了。

3、晚上,我吃完飯後在寫作業,“叮咚,叮咚……”又是一陣急促的鈴聲。我想應該是爸爸回來了吧。於是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的速度奔到門口,開門一看,又是早上的那個老人。我的心情一下子從天堂掉到谷底。那老人還像早上一樣笑眯眯地問:“你爸爸回來了嗎?”我氣憤地說:“沒有。”老人那蒼白的臉上立刻現出失望的表情,“好吧,我下次再來,你告訴他,我是住在對面的老王,有東西交給他。”哼!有什麼東西給爸爸呀?老人身上那又濃又酸的臭味,令人作嘔!我猛地關上門。爸爸回來後,我把這件事告訴他,又直截了當地說了我對他的印象,爸爸沒說什麼,只是狠狠地瞪了我一眼。

4、幾天後,那個老人又來了,穿著和幾天前一樣的衣服,身上依然散發出又濃又酸的臭味。爸爸卻對他十分熱情,又請吃糖,又給倒水。我很討厭他,轉身回到房裡,“砰”地關上門。但我又想探個究竟,於是開了個門縫聽他們談話……

5、聽著聽著,我愣住了,什麼?有存摺要給爸爸?還是我家的?最後,爸爸充滿歉意地說:“我女兒嫌你身上味兒太濃重,所以……”沒等爸爸說完,他就搶著說:“沒關係,沒關係的。”

6、老人走後,我衝出房門,問爸爸:“這存摺怎麼回事?”爸爸說:“肯定是你媽過年打掃時一不小心把存摺落到了垃圾裡,幸好王大爺撿垃圾時撿到送了回來,不然我們可要損失好幾萬呢!

7、我奔向陽臺,看著他遠去的背影,像一朵美麗的花朵在寒風中搖曳……

生:我發現第二次老人的出現似乎是多餘的。

生:我覺得也是,如果“也”強調的是一個過程,我覺得要麼刪去第二次出現的情節,要麼在老人第二次出現時再強化一下他的“醜陋”,或是再加上一些心理描寫揣測老人來我們家的動機。這樣與後文的對比就更強烈。

生:還有,我看前兩次對老人的刻畫,都在寫“那又濃又酸的臭味”,這是嗅覺上的刻畫,我們一直在強調“美麗”的第一要素是“視覺”的,那是不是可以刻畫一下老人的外貌呀。

生:說到“美麗”一詞時我們強調視覺,我倒是越來越覺得作者在文章的第三部分裡給我們呈現的不是“美麗”,或者說不夠“美麗”。“聽著聽著,我愣住了”以及“爸爸充滿歉意地說”,這些都是從聽覺的角度來展示人物的精神美,我感覺內容上寫的是“這也是一種美”。

(師出示“美麗”的定義)

美麗:視覺上好看、漂亮,使人產生愉悅、幸福感。

四個要素:

1、視覺的,即使是心靈的美麗也要外顯在行為上;

2、漂亮的,一般能定格成美麗畫面;

3、有快感的或是有審美愉悅感的;

4、更強調個性化、主觀性。

本文所寫之美麗:一眼就能看到的美麗是不行的。這種美麗通常情況下是被隱藏了的,被忽視了的,被誤解了的,被遺忘了的,甚至是被歪曲了的。

強調的是一個發現的過程,曲徑通幽,幡然醒悟,豁然開朗……

要記住的是:美可以包括美麗,但美麗不能等於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