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作文/列表

為什麼讀書作文合集5篇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都有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很是熟悉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為什麼讀書作文5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為什麼讀書作文合集5篇

為什麼讀書作文 篇1

上星期,我們天長學校有幸請到了著名作家—薛家柱爺爺講課。晚上六點多,可容納600多人的禮堂裡已經座無虛席,甚至,中間及兩旁的過道也坐滿了來聽講的家長。準時六點半,一位身材微瘦、頭髮略白的老人健步走上主席臺。來人正是尊敬的薛家柱爺爺。他微笑著,向大家點頭鞠躬。

薛爺爺給我們重點講了為什麼要讀書、讀書的意義與作用和讀什麼書、怎麼讀書三大問題。

從薛爺爺的講解中我們知道了他小時候的故事。他小時候,能看的書只有父親的地圖和母親的辭海,一天,他好不容易從家裡翻出一本西遊記,在看了西遊記之後,他的作家夢就誕生了。

聽完這個故事的時候我想:我們現在的孩子條件都很優越,所以都沒有意識到書的寶貴,我一定要愛護書籍。

薛爺爺告訴我們,一本書往往決定你的一生。許多作家都是因為小時候看了一本書,才決定要當作家的,而且看書時要做筆記,把好的句子抄下來要廣讀精讀。

最後薛爺爺還留了半個小時給我們提問,大家的發言都很精彩。

聽了薛爺爺的講座後,我受益匪淺。希望以後能多有幾次這樣的講座。

為什麼讀書作文 篇2

  一、看的書和應該看的書不是同一種書

很大的原因就是讀的書不一樣。古人在幼年的時候,靠三、百、千這樣的啟蒙讀物,不僅紮實地掌握了漢字書寫和應用方法,且對歷史、地理、思想等方面的知識有了很全面的學習,這就是基本功。所以舊時的學生從來就沒有出現過閱讀障礙。閱讀名著,才是真正的讀書。中外的經典與名著,都是眾人、幾代人甚至一個民族智慧的結晶,且經受住了歷史長河的`檢驗,方能流傳至今,所以,閱讀名著,才是真正的讀書。所以,第一個問題出在,看的書,和應該看的書不是同一種書。

  二、讀得太浮,沒有沉下去體驗

杜甫曾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請注意這個破字,讀破的意思就是要把書讀熟,要消化。如果沒有這個破字,只是讀書萬卷,恐怕杜甫也未必會成為下筆有神的詩聖。語文學習一定要重積累,把真心喜歡的詞句,一定要通過某種方式積累下來,最直白的方法就是摘錄,但量絕不可太大,如果這一步沒有做,就沒有做到讀轉寫的第一步驟,後面的基本都是失敗,簡言之:要動手。

比如,有的同學愛讀動物書,讀了一小時,茶歇的時候,和他聊聊,你最喜歡哪種動物,哪個情節?這動物你為什麼喜歡,因為長得可愛還是什麼?哪句話是這麼說的?給媽媽看看,哦,是這句啊,我建議你就把這一句話寫一寫,或者看了一篇童話,有很多擬人和比喻用得好,就讓他說說,哪句最有想象力呀?讀書,能這樣仔細地咀嚼,那麼你就能從中掌握寫作的規律,文章中好的語言也就可以自然而然地運用到自己的作文裡。這樣,讀和寫之間的渠道,不就暢通了嗎?

  三、積累書面語言,需要一個語言環境去學習

剛出生的孩子,不會講話,只能哇哇叫。後來他天天聽爸爸媽媽講話,聽周圍的人講話,也就慢慢學會了講話。人不是天生就會講話,人的語言,是從一個語言環境中漸漸學到的。這是講的口頭語言,作文使用的書面語言也是這樣,積累書面語言,同樣需要到一個語言環境中去學習吸收。

這個語言環境到哪裡去找?一本本書、一篇篇文章向你敞開著。但是,只是讀一讀、看一看還不行,記不住,不能變成自己的語言。這就需要做到熟讀背誦。文章背得多了,背得熟了,就會在規範的語言環境裡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病句便可以漸漸地少了,乾癟的語言便可以漸漸地豐滿起來。而且,在不知不覺之中,你會受到你所喜愛的那一類文章的薰陶,使你的作文也漸漸有了自己的特點。我們都知道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道理,作文的技法明白的天花亂墜,謀篇佈局的技巧銘記在心,但看到了個東西,想表達自己的感情,卻張口不能言,為何?沒詞兒唄。同學們如能抓緊記憶的黃金時代,在大腦裡儲存一二百篇文情並茂的好文章(古文最好),就不愁肚裡沒詞兒了。

  四、不善於在讀書過程中吸取思想是重要原因

不善於在讀書過程中吸取思想和知識的營養,這也是多讀而不善寫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作文中常常有這樣的情形,對一個事物,認識透徹,感情充沛,知識豐富,材料充足,便能順利地寫出一篇好作文;反之,對這個事物既沒認識,又無感情,知識貧乏,材料不足,是寫不出作文的,即使憋出來了,也必定淡如白水,味同嚼蠟。這說明思想認識和知識水平對於作文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人的思想和知識從哪裡來呢?當然,主要是從現實生活中產生,從實踐中來。但是,宇宙是那麼廣闊,歷史是那麼悠久,什麼事都要事必躬親是辦不到的。

在讀書的過程中,擴大了視野,積累了知識,提高了認識,陶冶了感情,再提筆作文,自然會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了。把讀書學到的語文知識,轉化為熟練的寫作能力,要經過一個複雜的過程,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溝通讀和寫之間的渠道是一個慢功,不能操之過急。只要在多讀的過程中,注意消化吸收積累,給寫打下堅實的基礎,你就能達到一個多讀而善寫的境界。

  五、任何人的興趣都來自於自我感知和外在肯定

興趣,或者任何人的興趣都來自於兩方面:自我的感知與外在的肯定。像積累這樣的事,如果沒有很好的輸出口讓嚐到甜頭,積下來的用上了,但得不到好評,那很可能就沒有興趣了。西方管這個叫任務教學法,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法。任務只要適度,不引起反感,就是好的。

自己對文字、文學、文化本身的理解會不斷深入,參與感和悟透感就會越來越強。到了那個時候,你也就不再會為自己的閱讀與寫作而擔心了。

最後和大家分享一個觀點,作文不光看的是你的文筆,更多關注的是你文章的視角和看問題的深度,所謂視角所謂深度,就是你這個人的思想,這是慢功夫,需要積累更需要沉澱。多看,多聽,多思考吧。

為什麼讀書作文 篇3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讀書,可以使我們體會不一樣的風景,可以使我們瞭解從未接觸的事物,可以使我們領略人世間的各種情感……總之,通過讀書,我們收益良多,可有人讀書卻等於沒讀,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我們讀書時接收和收納的方式出現了問題。

首先是接收時的問題,有些人讀書囫圇吞棗,只是匆匆瀏覽,沒有花時間去回味,品讀書中的內容,還有的人喜歡跳著讀,只挑自己喜歡的內容和語句。就比如我,我每次讀書,都會跳過環境描寫、心理描寫、肖像描寫等,挑故事性強的部分去讀,結果導致對故事無法理解,或是出現誤解,無法明白作者的意圖和想要表達的思想。前面提到的這些問題都使我們不能很好的接收書中的東西讀過書之後,就像圍觀了一場與自己無關的事件,沒有任何的觸動,隨著時間,什麼也都忘了。所以,在讀書時,要注意文段中的細節,要去思考,要將前後文聯絡起來,要試著與現實生活聯絡起來,仔細的去推敲,說不定還能達到通過文字與作者交流的境界。

可是有人讀了很多書,也思考過,但總覺得自己腦中空無一物,這可不是笛卡爾的“學習得越多越覺得自己無知”,這是收納自己接收的內容的方式出現了問題。有位作家在分析福爾摩斯的知識儲備時說:“他的知識是分好類的,是清晰的。”人的大腦像一間儲物間,有人往裡放東西時,隨意、沒頭沒腦地扔進去;有的人將那些東西都分好類,還仔細看了看,挑出自己可能不需要的。那麼,如果說在需要時,誰能更快更準的找到呢?並且,人的大腦空間是有限的,不是怎麼都能裝下的,得有取捨。

這兩個問題挑出來容易,但改正可不容易,只有在實踐中不斷地琢磨,更正,日復一日地,這書才算真正讀過。

為什麼讀書作文 篇4

“爸爸,我現在能出去玩了嗎?”我對正在聚精會神看新聞的爸爸說。這些天我聽得最多的一個詞就是“新型冠狀病毒”,這傢伙一日不除,我們就一日不得出去。哎,這天,在家像困獸一般的我看到窗外陽光普照,心兒早就飛出去了。爸爸一聽我要出去,一臉嚴肅地說:“不能出門,在家陽臺上晒晒就可以了。“啊,還不能啊,都個把月沒下樓了,我都快成一塊‘黴豆腐’了”。我立刻像霜打了的茄子一般,心情跌到了谷底。

聽完我的不滿和嘮叨,爸爸的臉越發嚴肅起來。他一本正經地對我說:“聽話,我們現在待在家裡,就是對自己對家人對國家對大家負責任。”

是啊,爸爸的話觸動了我的每一根神經。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我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疾病專家,已有84歲高齡的鐘南山爺爺。新冠疫情暴發後,他義無反顧地衝向疫情一線。經瞭解,這是他繼20xx年“非典”之後再一次為國出征。這是多麼偉大的英雄啊!

我想到了衝在一線的警察叔叔們。印象最深的當屬於黑龍江警長王春天。他生前一直奮戰在疫情防控工作第一線,連續堅守崗位20余天,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臟病不幸犧牲。這是多麼偉大的英雄啊!

我想到了那一個個“舍小家”的醫務人員們。為了國家能早日擺脫新冠病毒,挺身而出,盡心盡力救治每一位病人。看著他們累了就席地而睡;看著他們因為時時要穿著不能透氣的防護服,總是要帶著口罩,臉被捂傷捂爛都顧不上還依然微笑著面對每一位病人;一想到這些我的眼淚就止不住地往下流。他們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這樣不平凡的事,他們就是我心目中的英雄。

致敬英雄,從此,我要以他們為榜樣,努力學習,勤奮向上,好好鍛鍊自己的身體,為報效祖國而讀書。

為什麼讀書作文 篇5

看完《十萬個為什麼全知道》,覺得這本書很有趣。它採用經典的問答模式,選取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科學問題來拓展我們的眼界和知識面。

通過讀這本書,我知道了很多前所未聞的知識。知道了太陽系的組成,知道了為什麼鯨會噴水,知道了為什麼嬰兒剛生下來會馬上啼哭,知道了元宵節的來歷是什麼,知道了飛機又是怎樣測得自身的速度的……

看了這本書,我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及浩瀚的知識海洋中的一滴水,實在是渺小極了,不過這更會激發起我學習知識的慾望,給自己的大腦補充更多的精神養料,充實那渴求知識的心靈寶庫,滿足自己學習更多知識的願望,使自己成為同學們羨慕的小博士,爸爸媽媽心中的活《百科大全》,或是像諸葛亮一般的風雲人物……

這本書點燃了我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祕,勇攀科學高峰的火焰。我知道這些科學家的發明創造,都不是偶然所得,是他們通過長期細心觀察、認真思考、勤於動手,經過千百次的實踐摸索之後才發明的。我們現在還小,人生的路還很長,讓我們從現在開始做起,仔細地觀察身邊的每一件事物,做一個有心人,去發現身邊奇異的現象,去探究自然界中神祕未知的事物。

也許多年以後,《十萬個為什麼全知道》上就會驕傲地登出我們的科學實驗哦!

TAG標籤: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