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作文/列表

高中作文審題立意

“如何準確審題立意”和“如何掌握作文的切入角度”成了近年來大學聯考作文在訓練“新材料作文”中碰到的主要問題

高中作文審題立意

難點一:要不要引用材料,怎樣引述

新材料作文不強調一定要引用材料,未引用材料也不會扣分。但從閱卷老師的普遍心理和寫作的一般規律來看(從材料到觀點需要鋪墊),最好引用材料,特別那些難以從材料直接看出來的比較新異的觀點。引述材料的常用方法:

1. 正面直接轉述法 2. 反面假設轉述法

3. 同向類比轉述法 4. 側面暗合轉述法

問題思考:聯絡劃橫線的句子,體會下列兩篇範文是如何引述材料的。

(1):(06北京題)一隻老鷹從鷲峰頂上俯衝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

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於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拼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衝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麼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我已經飛過(滿分作文)

一隻烏鴉為學習老鷹的俯衝姿勢拼命練習,但結果卻撲到山羊背上,被毛纏住,最終落到了牧羊人的手裡。故事的結尾似乎告訴我們,這叫作自不量力,但我卻認為,沒有突破性的嘗試和努力,哪有意外的收穫和成功?

烏鴉就是一個例子。因為有夢想,所以為此而努力。老鷹那瀟灑的動作和矯健的身姿是烏鴉所期望的,於是它拼命練習,汗水劃過它練習的山坡,受傷的翅膀在堅定的意志下康復。雖然最後落入了牧羊人之手,但它生命的軌跡已經很美。山坡為它作證,山坡上那飄落的羽毛是它生命的劃痕。如果它會說話,那它就可以驕傲的對牧羊人說:我已經飛過。

其實人也是如此。沒有人知道自己傳記的最後一頁會寫著什麼,這也正是人生最奇妙的地方。所以,在還沒有結局的情況下,我們要自己創造美好的過程,讓這本傳記的中間部份因你的努力而格外精彩。

青春是一個沒有失敗的舞臺,我們每一個人都是一個舞者。青春的旋律優美婉轉,這讓舞者們盡情地在舞臺上舒展肢體,流露情感。所以,請你也一同登上這記錄著舞蹈過程的舞臺,不論你是否專業,不論你是否熟練,只要你想擁有值得回味的過程,你就可以在這裡揮灑下你的汗水甚至是淚水。你的舞姿可以不如楊麗萍,但你要像她一樣忘我;你可以沒有邰麗華的天賦,但你要像她一樣堅強。聽!臺下正在響著雷鳴般的掌聲,其中總會有一個人是為你而鼓掌的。因為你的努力他看到了,你的執著他看到了,你的成長他也看到了。舞臺上的舞者,都贏得了生命的掌聲,只有一直躲在後臺手腳發軟沒有上臺的膽小鬼,沒有任何收穫,陪伴他的'終將是默默無聞與孤獨寂寞。在他傳記應該精彩的部份,只會淡淡地留下一個清晰的字:略。

年年歲歲花相似,花兒從含苞欲放到枯萎凋零,是生命的一個必然過程,但盛開的美麗與芬芳卻不相同,而人們記住的,也只是它輝煌時的永恆;歲歲年年人不同,其實,人不同的就是各自的奮鬥歷程,傳記中最精彩的,永遠都是奮鬥的過程。

天空沒有留下痕跡,但我已經飛過。我用我的翅膀在空中譜寫了一支奮鬥之歌,只要抬頭,就能聽到我曾經努力所留下的精彩瞬間,不,瞬間已成為永恆。此刻,我已變成了那隻可愛的烏鴉……

難點二: 是選擇整體角度立意,還是選擇一個角度(側面)立意

如果指導學生審題立意時緊扣住材料內容的主要方面,迴避從一個角度或側面立意,從而達到“符合題意”這一寫作中最基本的要求。這種指導與訓練恰恰違背了“新材料作文”的初衷。(尹小平)

例1: 2006年全國1卷“烏鴉學老鷹捕羊”那則材料,整體角度立意:

1.“既要有勇氣又要有能力,二者不可偏廢”等;

2.對於同一個物件、同一種行動,不同的人可能用迥然有別的眼光來審視。

顯然,單從兒子或父親的角度來立意比較容易,也易於展開論述。

例2: (07汕頭模考) 見前面“女大學生成功應聘”那則材料

分析: 整體立意:1.良好的素質和人品,有時比資歷和經驗更為重要”切入來構思作文。

2.善當伯樂,善於見微知著,從一個個細節發現一個優秀的人才。

一個角度(側面)立意: 也可以從女大學生應聘之所以成功的原因,選擇某方面(側面)切入來構思:

⑴ 從堅毅的品格切入。她應聘一開始便遭拒絕,但卻毫不氣餒一再爭齲

⑵ 從誠信的品格切入。明知外企要招聘的是“資深會計”,她卻能坦言自己沒有工作經驗。

⑶ 從直面不足的勇氣和敢於承擔責任的精神切入。即使沒被錄用,她也勇於直面不足,敢於承擔責任,要求聽到別人對她的批評意見。

⑷ 從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女孩自掏電話費,這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更是財務工作不可或缺的。

顯然,從大多數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側面立意來得簡單和容易。

深入探討: 一個角度(側面)的立意如何最大限度優化?(冠華作文網)

例1: 一隻烏鴉為學習老鷹的俯衝姿勢拼命練習,但結果卻撲到山羊背上,被毛纏住,最終落到了牧羊人的手裡。故事的結尾似乎告訴我們,這叫作自不量力,但我卻認為,沒有突破性的嘗試和努力,哪有意外的收穫和成功?(2006年全國1卷“烏鴉學老鷹捕羊” ,滿分作文<<我已經飛過>>開頭段)

分析: 很顯然,上文是從兒子的角度來立意的。這樣表述,既體現了對材料的全面理解(材料中畢竟包含了兒子和父親兩人的觀點),又很好的用“但是”一詞轉入自己所選擇的“一個角度(側面)”,即兒子的角度。從寫作思維上也體現了論述的辯證性。可謂“一舉三得”。

例2: 上面那則“女孩成功應聘的故事”材料作文,共提供了4個側面的立意。如從女孩公私分明的良好品德切入,或從誠信的品格切入,這樣的論點似乎有點不嚴密。因為無論是公私分明,還是誠信,都只是女孩成功的眾多原因中的一個。為體現你是在全面理解材料基礎上而立的意,你可以這樣表述你的論點:

(1)女孩成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是公私分明(或誠信) 。

或:(2)我認為導致她成功的眾多優秀品質中, 公私分明(或誠信)品質是我們當今最需要的。

這樣的表述,既體現你對材料的全面理解(思維的全面性),又能很好的轉入你選擇的角度(側面) 。

難點三: 如何理解材料中的提示語的作用

新材料作文,有的在材料部分加了一些提示語(如下面兩則作文) 。加提示語的目的,旨在通過提示為考生降低審題難度。它提示你,但並不完全限制你。因此作文時,你也可以順著提示語引伸,立出另外的意(論點),而不僅僅限制在提示語所提供的立意範圍內。

例1: (06北京大學聯考題)“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是唐詩中的名句。有人說,這是歌詠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說,這是暗指一種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說,這是嘆息“細雨”、“閒花”不為人知的寂寞處境;有人說,“看不見”、“聽無聲”並不等於無所作為;還有人說,這裡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請你根據自己讀這兩句詩的體會,展開聯想,寫一篇文章。

說明:提示語對兩句詩進行了五個角度的提示。立意時可以不受這五句話的限制,只要緊緊扣住這兩句詩就可以了(注意中間的省略號和要求語) 。如:兩句詩可以指一種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但如果你沒有更好的立意或擔心走題,為保險起見,最好從提示語的五個立意中任選一個。

例2: (07全國2卷)法國化學博士別涅迪克做實驗時,有一個燒瓶掉在地上裂而不碎。他很好奇又一時找不到答案,就將燒瓶貼上標籤,註明問題,儲存起來。一天,他偶然看到報道說,有兩輛客車相撞,司機和乘客都被擋風玻璃片劃傷。他立刻聯想到那個燒瓶,經過化驗,發現燒瓶曾盛過硝酸纖維素溶液,這種溶液蒸發後留下一層無色透明的薄膜,牢牢地黏附在瓶壁上起到了保護作用。“如果將這種溶液用到汽車保護玻璃上,車裡的人不是更安全嗎?”因為這個意外的發現,別涅迪克博士獲得20世紀法國科學界突出貢獻獎。對此,有人評論說,創造需要機遇,更需要執著地追求。也有人評論說,創造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困難,那麼崎嶇,那麼遙遠。

說明: 材料用兩句話對故事的內涵從創造的角度,作了提示。立意時可以不受其限制。只要緊扣

材料,從創造(發明)的角度引伸出其它觀點,也是可以的 。如:創造需要善於聯想,創造需要細心觀察等。但如果你沒有更好的立意,或擔心走題,為保險起見,最好從提示語的2個立意中選擇。

●命題作文的審題與立意:確定寫作的重點與範圍。

(一) 命題作文的審題:

題目作文一般由“引入性材料+闡釋性話語 +寫作要求”構成。“材料”主要用來引出題目,同時對題目的走向起導向和提示作用;“提示語”主要是啟發審題立意,開啟寫作思路;“要求”則是寫作時注意的事項,寫作時不可輕視。題目作文審題包括:審材料,審提示,審題目,審要求。最關鍵的是審題目,包括審準題目的寫作範圍與寫作重點。

⑴單個詞語型題目:其題目本身是一個字或詞語。名詞要注意其本義,引申義和比喻義。如:“臉”本義“人臉部”,引申義“表情,情感”(媽媽的臉指媽媽的關愛),比喻義“面貌”(城市的臉)。形容詞與動詞話題,寫作時根據立意,補出主語或賓語後,按後面的主謂短語和動賓短語的方法確定寫作範圍與重點。

⑵偏正短語型題目:正部是寫作的重點,偏部限定寫作範圍。如:生存的智慧,“智慧”是寫作的重點,“生存”限定寫作範圍,即“智慧”只能是“生存”方面的“智慧”。

⑶動賓短語型題目:動詞是寫作的重點,賓語是論述的物件範圍。如:戰勝誘-惑,“戰勝”

是寫作的重點(為什麼要戰勝,怎麼樣戰勝),“誘-惑”限定戰勝的物件只能是“誘-惑”而不是別的。

⑷主謂短語型題目:謂語是寫作的重點,主語表示謂語論述的物件。如:答案豐富多彩,“豐富多彩”是寫作的重點,“答案”則限制豐富多彩的物件只能是“答案”,而不是別的事物。

⑸並列短語型題目:主要是關係型題目,寫作時以一者為主,兩個方面對比貫穿全文。關係型題目的主要關係有:①依存關係,如《看到自己與看到別人》;②主次關係《自我認識與他人期望》;③取捨關係,如《材與非材》;④條件關係,如《人文素養與自我發展》。

⑹完整句子型題目:以謂語為寫作重點,同時注意主語,賓語和修飾語對物件和範圍的限制。如:細節決定成敗,謂語“決定”是寫作重點(為什麼決定,怎麼樣決定),“細節”“成敗”則表示“決定”的範圍物件。

特別強調:審題時,要注意題目中的詞語的本義、比喻義、引伸義或其它特殊意義。深入準確地挖掘這些含義,往往會適使文章立意深遠深刻。

●材料作文的審題立意與寫作

第一講:新材料作文的審題與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要求:(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選擇一個側面、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自主確定立意,確定文體,確定標題;不要脫離材料的含義和內容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注意: 有的省市表述形式不同,但這種表述更具有提示性,可視為新材料作文的普遍要求。)

審題: “全面理解材料”,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內容),即一般所說的整體性閱讀。

立意: 在全面理解材料的基礎上,“選擇一個側面或角度”(主體與陪體,正面與反面)。

行文: 最好引述材料(或正面直接轉述,或反面假設轉述,或同向類比轉述,或側面暗合轉述)

驗證: 用你的觀點和素材代入原作文材料,看是否能印證原作文材料的事實(道理)。

第一類 故事寓言類(敘事型):由果索因而立意

------全國卷模式

示例一:06全國題

一隻老鷹從鷲峰頂上俯衝下來,將一隻小羊抓走了。一隻烏鴉看見了,非常羨慕,心想:要是我也有這樣的本領該多好啊!於是烏鴉模仿老鷹的俯衝姿勢拼命練習。

一天,烏鴉覺得自己練得很棒了,便哇哇地從樹上猛衝下來,撲到一隻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飛,可是它的身子太輕,爪子被羊毛纏住,無論怎樣拍打翅膀也飛不起來,結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見了,問這是一隻什麼鳥,牧羊人說:“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孩子摸著烏鴉的羽毛說:“它也很可愛啊!”

(1)從牧羊人認為“這是一隻忘記自己叫什麼的鳥”角度追因:

烏鴉不從自身實際出發,才落得被捉的下常由此可立意:不能刻意模仿他人,一切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可以立意為“瞭解自己,認清自我”等,如“做真實的自己”、“正視自己做自己最適合的事”、“給自己的人生定位。

(2)從兒子認為“它也很可愛”角度追因:

烏鴉做了別人不敢做也不敢想的事,儘管沒有成功,依然值得鼓勵。由此可以立意為“勇於嘗

試”,如“有異想才會有天開”、“明知不可為而為之”“勇於實踐也是一種美麗”等。

(3)從整體的角度追因:

從烏鴉失敗角度追因: 可以立意為“既要有勇氣又要有能力,二者不可偏廢”等;

從父子評價的不同角度追因: 可以立意為“對於同一個物件、同一種行動,不同的人可能用迥然有別的眼光來審視” 。

小結:任何事物的產生、變化和發展,都有其內在或外在的原因。我們如果從這個結果出發,去探究原因,往往可以找出一些實質性的東西。閱讀分析敘事類材料的因果聯絡,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二類 話域範圍類(題引型):抓關鍵詞而立意

------上海卷模式

示例二:

(2006年上海大學聯考題)古人曾寫過這樣的詩句:“一種春聲渾難忘,最是長安課歸時”,表現了對放學之後那歡快、嬉鬧之聲的深深懷戀。今天,我們周圍的聲音多得讓人應接不暇,可是,哪一種才是真正牽動你內心深處的呢?是校園的課鍾,還是窗外的風雨?是新歲的爆竹,還是夢中的短笛?或者是……

分析: 關鍵詞: “牽動你內心深處的(聲音)” 。

立 意: 這類材料只提出了寫作的範圍(話域),沒有具體的立意導向,抓住關鍵詞後,按命題(話題)作文的思路展開即可。

第三類: 詩詞格言類(哲思型): 選擇(揭示)哲理而立意

------北京卷模式

示例三 :

(1)07北京題: “細雨溼衣看不見,閒花落地聽無聲”是唐詩中的名句。有人說,這是歌詠春天的美好品格;有人說,這是暗指一種恬淡的做人境界;有人說,這是嘆息“細雨”、“閒花”不為人知的寂寞處境;有人說,“看不見”、“聽無聲”並不等於無所作為;還有人說,這裡的情趣已不適合當今的世界……請你根據自己讀這兩句詩的體會,展開聯想,寫一篇文章

(2)06山東題: 星 星(雷抒雁)

仰望星空的人,總以為星星就是寶石,晶瑩,透亮,沒有纖瑕。

飛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兒有灰塵、石渣,和地球上一樣複雜。

分析比較:儘管都是“詩詞格言類”材料作文, 北京題有提示(立意),選擇一個就可以了(當然也可以另外立意) 。山東題無提示語,立意難度大:

角度一:是從“遠看”的角度去理解,比如距離產生美,引發人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與追求;人應該懷有夢想,去實踐理想的過程最美,強調追求的過程,往往過程比結果更重要等。

角度二:在遠望和近觀中,強調、肯定只有近觀才能瞭解事物的真-相、本質,深入地看問題或著是說實踐出真知。

角度三:三是將“近觀”和“遠看”結合起來進行分析, 思考“遠望”和“近觀”的辯證關係,如“要一分為二看問題”,如“既不能沉溺於幻想,也不能讓自己飛翔的思想湮沒於現實”等。(

TAG標籤:高中 審題 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