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總結

當前位置 /首頁/範文/工作總結/列表

參加國培計劃學結

2011年12月我有幸參加了 “國培計劃(2011)”中國小教師國中物理研修班培訓。聆聽各位專家的精彩講座,與參與學習的中學物理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班級輔導教師等一起進行學習和交流,收穫頗多。能參與學習,不僅是對我以前工作的一種肯定,也是一種學習的機會,是榮譽,更是責任,因此我非常珍惜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研修即將結束,反思自己的學習,得到的是自我提升,同時又有不足。為爭做一個很好的物理教師。談一點自己的體會:

參加國培計劃學結

一、更新觀念,適應當今教育理念

平臺資源中各位專家從不同方面暢談了他們對新課程改革以及國中物理教學技術等教育教學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給我們展示未來中國教育的遠景和物理教育各家之長。我認識到新課程倡導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探究性學習,都是以學生的積極參與為前提,有了自主、探究、合作學習,增強了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這也是我們追求的高效課堂、優質課堂的實踐方向。

在培訓過程中,我積極嘗試與其他學員之間的交流,在交流過程中,瞭解到各學校的新課程開展情況,並且注意到他們是如何處理新課程中遇到的種種困惑,以及他們對新課程教材的把握與處理。在培訓中,我們不斷地交流,真正做到彼此之間的“教學相長”。

二、積極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素質

一個月的培訓學習時間雖短,但學習很充實。經過學習自身水平得到提升,獲得了許多解決教學困惑的方法,讓我明白了人生的快樂。把學到的理念和方法落實在教育教學工作中,幫助學生確定適當的學習目標,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學習策略和發展能力,創設豐富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提供各種發展的機會,為學生服務,建立一個民主,寬容的課堂氛圍。

另外,教師應該把握社會發展對人的發展的基本需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和科研能力,確立培養目標,打造新時代的人才。培訓視訊中的一些專家,從自己切身的實踐經驗出發,暢談了他們在教育教學各個領域的獨特見解。在這些專家的引領下,我的思想受到極大的震撼,比如上好一堂課,要從有利於學生長期全面的發展考慮。可以說是專家們的講座為我指明瞭努力的方向!

三、終身學習,力爭成為很好的物理教師

我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將借這次學習的東方,堅持自覺學習,不斷充實自己,養成終身學習的好習慣,還要把這次學習的收穫運用到教學實踐中,在研究教材、研究學生、查閱資料、資訊加工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指導,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通過有效的學習體會到高效學習與快樂學習的樂趣,喜歡上學習。

四.努力工作,實現人生價值

國培學習讓我增強了投身國中物理教學的興趣和信心。通過學習交流,我對物理教學有了嶄新的認識,學海無涯,教學相長,我要把自己所學的新的理念、知識運用到日常教學及班級管理之中,用科學的理論指導自己的言行,用科學的方法引導自己的學生。相信自己通過自身的努力,會在物理教學中不斷進步。

參加國培計劃學結 [篇2]

歷經10天的國培專案在緊張和忙碌中結束了。作為任何一個活動總有結束的時候,但結束了總會給當事人帶來一點什麼感想或者思考之類的,現在就一些感想寫在這兒,請大家批評指正。

一、國培的組織紀律

這次培訓有著嚴格的紀律,不能曠課,10天總共60學時,如果曠課達3學時,將沒有成績。如果違反紀律將受到嚴格的批評。所以大家都積極上課認真聽講。

培訓每天早上6;00起床,6;40洗漱完畢,出門,步行20分鐘左右到食堂7:00多一點到學校食堂吃飯,7:30就餐完畢,7:40到教室上課,喝點水,基本上很緊張的。每天上課時間早上8:00——11:00,下午13:30——16:30,中午在機房上機,寫心得或者瀏覽一下網頁,沒有睡午覺的習慣了。晚上上課的時間是17:30——20:30.

長春晚上飯館20:00鐘關門,好像沒有夜生活。晚上8:30下課,步行20分鐘左右回賓館。9點多回賓館基本上很快就到睡覺的時間了。

經過10天的`學習,學員按照紀律和平時操練評出優秀學員和優秀班幹部。每個小組優秀學員1人,總共9人,優秀班幹部1人。

為了給學員交代清楚要做的事宜,培訓者為每位學員發放培訓手冊一本,上面有課表及上課時間地點,同時對有每位專家的簡介,還有住宿賓館到學校的路線圖。保證每位學員不會因為找不到上課的地方而耽誤學業。堵住了故意曠課學員的任何理由。

每位老師配發了胸牌,座位固定,桌子上有桌牌上書學員姓名,曠課了一眼就知道是哪位學員,回答問題了就知道是哪位學員,哪位學員不認真聽課一看桌牌就知道了,哈哈,好厲害的管理喲。

個人認為,這次國培的紀律挺嚴格的,同時個人感覺東北師大作為部屬院校,有著嚴格的師德要求。聘請的每一位老師能嚴格的要求自己,老師上課不遲到不早退。連續3小時的課,老師一直站著講授,並且中間只休息一次,課間休息的10——20分鐘,老師還站著和學員交流溝通。說實在的,這些老師很辛苦!

第一次和班主任鄭老師交流,她就叫我郭老師。我就納悶,這個女人不簡單啊。我報到的時候,在酒店接待我的是她的研究生也就是班主任助理,班主任本人不在。第二天9月21日早上集體合影,我們一組統一去的遲,買車票,所以我站在了最後,進教室,座位也被佔,我坐在了教室的最後面,這一坐就一直坐到學習結束,因為給我安排的座位也是最後一排。

其中有一位學員比我到得早,但當班主任助理給我講解該注意的問題時,我只是嗯,知道了回答,很快的就將材料領導手,辦理入住手續,而那個來的早的學員還在辦手續。想不到,她們第二天竟然能叫我郭老師,呵呵。40多人啊,一個一個的對號真的很難,況且我的話很少。

二、專題講座對我的影響

10天做了16個專題報告,基本上每個專題為3小時。其中教育技術學的知名教授有李藝(南京師大)、董玉琦(東北師大)、熊才平(華中師大)、鄭豔林(東北師大)、趙蔚(東北師大)、彭立(東北師大?簡歷不是很清楚);教育學教授有於偉(東北師大)、李廣平(東北師大)、李澤宇副教授(東北師大)、劉曉明(東北師大)。中學高階教師有李冬梅(北京大學附中)、金書輝(東北師大附中)、亓瑞(東北師大附中,教育碩士)、谷方明(吉林大學計算機博士後,就職於東北師大附中);中央電教館培訓部副主任杜光勝副教授;長春西新經濟技術開發區教師進修學校副校長趙悅(中學高階教師)。

說實在的,專家組成員還是有自己的見解、想法。尤其高中老師,他們真的很勤奮的。在聘請的教師中,李藝老師(上一次課標)和董玉琦老師(好幾次課標)是資訊科技課程標準制定者。

資訊科技課標專題講座:李藝、董玉琦、李冬梅

教育學專題講座:於偉、李澤宇、李廣平

中國小教師遠端培訓:杜光勝

心理學講座:劉曉明

機器人教育專題講座:谷方明、亓瑞、張君亮等

資訊科技培訓:董玉琦、鄭燕林、熊才平、趙悅、姜陽、金書輝、申一頴、白曉琦等

資訊科技教學觀摩:長春市11中,教師姜陽。

東北師大附中資訊科技教學人員:總共13人,教學人員5人,維護與管理人員6人,媒體管理2人。應該說這支隊伍是十分強大的。一箇中學就有8人為學校教學服務,一個高校又有多少人為教學服務呢?可以說一些高校的資訊化教學走在了中國小的後面,這個話題十分讓人感覺汗顏的。一個擁有1萬5千左右學生的高校到底需要多少網路技術人員?

三、 小組的團結精神

班上成立了臨時班委會,班主任1人、班主任助理1人、後勤管理1人、教學管理助理2人、生活管理1人、生活管理助理1人,以上由東北師大老師承擔,班長1人、文委1人、黨支部書記1人、支部組委1人、支部宣傳委員1人,每小組設組長1人,以上由學員擔任。大家都熱衷於為這個小團體服務。

這次國培共48人,分8個小組,每個小組6人。每個小組給自己起了一個響亮的“暱稱”。

第一組為:藍波灣之隊(no. one)的諧音。口號:我是第一我怕誰。

第二組為:結義堂。口號:五湖四海來相聚,萬水千山總是情。

第三組為:動車組。口號:相聚東師,攜手國培,追求卓越。

第四組為:行者之隊。口號:緣聚國培,相識東師,名師點撥,真知物見。

第五組為:西部牛仔隊。口號:資訊科技牛,西部撥頭籌

第六組為:夢之隊。口號:夢想聚團隊,團隊鑄夢想,激情快樂人

第七組為:黑白君王隊。口號:

第八組為:一袋天椒。口號:一袋天椒,飛得更高。

然大家都是成年人了,但想法好像挺多的,每個小組都有一個不服輸的想法,都想把自己最美好的一面呈現給大家。也真想大家在最後總結時說的那樣“吃在一起,行在一起”、“食堂聚餐隨不豐盛,但其樂融融”。我們第六組,剛開始大家不是很熟悉,還有著一點靦腆和拘謹,到後來,隨著交流的深入,大家一起上學,一起吃飯,一起走路,一起討論問題,一起上機,一起做作業。大家感覺是一家人一樣。如果有一個不在,大家會打電話詢問的,雖然電話費是漫遊+長途,但大家好像不在乎電話費似的。

四、學員對我的影響

這次培訓的學員中教授2個,副教授11人,中學高階教師26人。其中高校教師20人,有博士3人。有幾位中學老師讓我很佩服可以說是仰慕,他們的團隊不僅多次在國內拿獎而且在國際上也拿獎,衝出亞洲了。例如南昌縣蓮塘一中的毛老師、成都七中的張老師、青海五中的張老師、柳州二中的陳老師、開遠市一中的胡老師、山東濟寧市第一中學的鄭老師、還有東北師範大學附中的幾位資訊科技的老師,當然由於時間的關係沒有更多的和每一位老師交流溝通,有些老師的情況本人不清楚,望諒解。

閒暇之餘,我儘量找來自不同地區的學員進行交流和溝通,收穫良多,感觸頗深。交流較多的高校老師有華南師大的穆教授、浙江外國語學院的方老師、新疆師大的樊副教授、天水師院的安老師、包頭電教館的範老師、遼寧基礎教育教研培訓中心的高老師、北京教育學院朝陽分院的宋老師等等,都是良師了。

聽各位老師的觀點和想法,的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本人在好多地方感覺知識不僅僅是欠缺了。向他們學習了好多書本外的知識。

五、談談這次國培的食宿

這次培訓從9月20日——29日,國家給每位學員給了300元的伙食,個人感覺長春的物價特高,每天在學生食堂吃飯一天30元根本不夠,大家都是拿工資的,吃飯還是得自己拿出來點。

由於一次接待的人員比較多,一下子找一個能接待50人的賓館很難,據班主任講,她聯絡了多次才找到這個賓館,由於離東北師大淨月分校比較近,所以我們就在淨月校區上課。第一次住的地方是淨月會館,標間,無星,由於該會館每天接待大量的人員,晚上吵吵嚷嚷,樓道里跑步聲很大,夜深人靜的時候聽起了很嚇人的,有些學員休息不好,於是到了9月26日,在班主任多次協調下,我們搬到了長春市的名人酒店。離東北師大舊校區較近。於是我們就到本部上課,由於時間比較緊,遺憾的是沒有很好的參觀東北師大本部校區。

淨月校區上課的地方在計算機學院,由於是在教學樓,所以參觀的地方較多,本部上課的是圖書館,一進校門就是圖書館。上機的地方在逸夫教學樓,圖書館後面。

據說名人酒店是五星級,但我感覺稍微比原來好點,比如與淨月會館比樓道鋪有地毯、房間燈光集中控制、用中央空調(淨月會館獨立空調)、有浴缸、被子夠長(本人想不通,東北人都是高個,淨月會館的被子蓋不住一個人,賊短,老闆不知道怎麼當的。)、床大了一點、有冰櫃、擦鞋的東西、賓館裡面有些收費專案(比如方便麵、伏特加、啤酒、飲料等等),當然收費也高了很多,具體高多少偶不知道。

我們吃飯的地方在學校食堂,淨月校區學生數量少,食堂比較大,吃飯容易,本部學生多,吃飯排隊很費勁,且價格比較高。

六、關於這次國培的宣傳的探討

個人感覺這次國培沒有一點商業活動,應該增加一些商業性的贊助。其實像這麼大的活動,找幾個贊助商,提供一下服務,比如視訊攝製、活動場面照相等活動還是挺不錯的。

七、國培給我的思考

如果說這次培訓轉變了我的教學觀念、提升了教育理念、促進理論知識的發展,這是冠冕堂皇的話語,個人感覺不是真實的。通過這次培訓更深層次得是轉變了我的工作思路和教學的想法,也就是如何培養資訊科技大學生?作為高校的教師應該給學生教點什麼?我們的培養目標是什麼?難道僅僅是書本知識、教學計劃或者教學大綱內的教學內容?技術發展的後來會是怎樣,還需要教學生基本技能的技術?等等,一直得思考。思考也許沒有結論、沒有結果。但的確能給人一種積極的意義。

參加國培計劃學結 [篇3]

在這幾個月的學習生活中,我們收穫的不僅僅有知識,更有精神上的收穫與充實。通過觀看專家講座,老師視屏案例展示課交流學習,和其他學員互動,使自己從中感悟到教育的快樂,感悟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職業的尊嚴,也感受到作為一位人民教師身上擔子的沉重。我在學習期間,我完成了國培各項作業內容指標,在省輔導專家和老師的點評中,去認識不足,尋找差距,總結反思,汲取經驗。通過這次國培,為我們創造了這個學習再提高的機會,受益頗多。我在這次培訓學習中的一點點心得體會,做如下學結:

一、 通過學習,對國培有了更深的認識,力求全面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理念上使我意識到:樂學才能更好地進行學會和會學的活動。同時把學習視為終身之事。

二、 通過這次學習讓我們充分體會到了教育上的與時俱進,是隨時代的脈搏而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注重教學過程,注重學生為主體,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我想這就是評價新課程課堂教學的唯一標準,下面談談自己的點點收穫:

1、創設情境,發揮最佳效果。在教學實踐中,試圖從日常生活入手,創設生動有趣的問題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中華語言,同時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生活實際,使學生充分體會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2、聯絡實際,多激勵學生,提高學習積極性。   要發揮學生主體性和積極性、有一個創新思維活動的空間,關鍵在於教師。教師如何引導、啟發、點撥?能否真正把學生引到這一領域?教師在平時備課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儘量地蒐集、製作與教材有關的知識教具。語文與生活實踐緊密聯絡。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於引導學生從生活現實出發,根據學生掌握的情況,創設情境提出問題,激勵學生共同參與,發揮想象,積極思維,豐富想象。

3、注重過程教學。   這次學習中的案例展示中,大多是給學生的不僅僅是知識,而是包括知識、技能、創設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幾個方面。教給學生的應該是探究學習的方法,教給學生獨立思考及團體合作的意識。   4、學生應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三、這次學習,通過觀看專家講座,以及教學視屏,利用網路資源平臺,使自己不斷認識和駕馭課堂教學所具備的教法學法。同時,我在學習中找到了自己工作的差距,也激發了我學習的積極性,有待日後在工作和學習生活中不斷更新,充實自已,為教學工作這項工程添磚加瓦。

TAG標籤:學結 計劃 參加國 #